半生已过静下心来的句子 此生过半的句子

国学综合

半生已过静下心来的句子 此生过半的句子

拳镇苍穹围观:℉更新时间:05-21 20:56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半生已过静下心来的句子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此生过半的句子和半生已过静下心来的句子的精彩内容哦。

半生已过静下心来的句子 此生过半的句子

半生已过静下心来的句子 此生过半的句子

文/紫夜

图/来源网络,侵删

-

朱德庸说:“人生就像迷宫,我们用上半生找寻入口,用下半生找寻出口。”

浮生已过半,回望来时路,踏过风霜雨雪,走过悲欢离合,磨平了棱角,开阔了胸襟,也慢慢悟得了人生的真谛。

静下来,让心态变得宁静平和,看淡、看开、看透,闲观花开,坐看云舒,自可活得舒心,过得快意。

人的一生,其实就如同杯中之茶,在滚烫的热水中洗涤、翻滚、不断历练,最后缓缓舒展,沉落杯底,只留下袅袅余香和淡淡甘甜。

茶有浮沉,人有得失,淡茶温饮,心如水澈,宁心静气,豁达乐观,终可岁月悠然,余生静安。

01 看淡:淡泊放松

影片《卧虎藏龙》里有这么一句话:“当你紧握双手,里面什么也没有;当你打开双手,世界就在你手中。”

很多东西就如同手中沙,你越是握紧,越是在乎,就丢失得越快。

伟大的箭术大师阿波研造在教导学生们如何射箭的时候,从来不会要求他们专注于技术,也几乎没有花费任何时间去指导他们怎么刻意瞄准和射出手中箭矢。

他告诉学生们,你们要做的就是把弓拉开,然后让箭矢如同已熟透的水果一般从你手中脱落即可。与教导技术相比,他更倾向于向学生传授一种心态——宁静超脱。让学生们将射中目标这个概念从脑海中剔除掉,甚至将放弃对结果的执念。

他曾对学生说:“妨碍你的,是你用心太切。”听上去是不是有点不对,用心不是一个优点吗?怎么会反而成为了阻碍呢?其实真正的关键点在于太切这两个字,过于强烈的欲望反而抑制学习的进程,导致我们没有办法真正做好这件事。

就像你想去健身,保持好身材,然后你就兴致冲冲地办了个年卡,请了个私教,每天汗流浃背地训练两三个小时,结果没几天就肌肉酸痛,想着休息几天再战,却不料再也没有踏进健身房一步。你看,用力过猛就如同拉紧的弦,稍一遇挫折,就会断掉。

所以,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放松,沉心静气,安于当下,放空心思,打开心态,让学习做事更有效率。

《宁静的力量》一书中提到:“最棘手的问题,只能通过平静之心来解决。最困难的目标,只有放下对结果的执着才能实现。”

其实并不是拥有的越多,就会越幸福,当你舍弃那些不重要的事情,舍弃心灵上无谓的枷锁,你就会发现,越简单,就越幸福。

02 看开:知足常乐

《红楼梦》里,有一副对联: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月盈则亏,水满则溢”,贾府登高跌重、盛极而衰而后果又怎能不引起我们的警惕呢?

人难免会有欲望,若是被欲望所控制,那只会深陷泥沼,沦为生活的傀儡,何不减一分贪念,多一分知足,守住本心,宁和安乐。

还未成名时的苏格拉底,和几个朋友一起住在只有七八平米的房子内,但他每天都过得很开心,朋友就问他,房子这么小,人这么多,就连转个身都很困难,你为什么每天都这么开心呢?苏格拉底乐呵呵地说:“好朋友们都住在一起,我随时随地都能和你们一起交流思想,沟通感情,这难道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吗?”

后来,大家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朋友们都陆陆续续搬了出去,那个问他的朋友有一天突然想到,大家都走了,苏格拉底会不会觉得很伤心,毕竟大家在一起的时候,他很享受这种喧闹的氛围,于是有一天,他就准备上门去安慰苏格拉底。

没想到苏格拉底开门的时候依然笑容满面,一副很开心的模样,朋友就很好奇,问他一个人住不孤单吗,你怎么还是这么快乐呀?苏格拉底就对他说:“可是我还有很多书啊,每一本书都是一个老师,我有这么多的老师,每天都能向他们请教问题,我又有什么理由不开心呢?”

无论外界的环境是喧闹还是安静,苏格拉底最先想到的永远是他拥有着的东西,他都能泰然处之,并从中找寻到乐趣,

这也暗含了《道德经》所言的“知足者富”。知足的人都拥有丰富的内心,他们不会被世界纷扰的表现所迷惑,而是从内心深处去追寻快乐和自由,宁静清明,纯粹明澈,方能处变不惊,走得更远。

03 看透:万物为一

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曾发出这样的感悟:“你所见的一切,构成神和人的一切,皆为一体——你我都是同一伟大整体的一部分。”

其实,所有人都是一样的,都会有喜怒哀乐,也都会面临生老病死。无论你此刻是快乐和悲伤,你都不会孤单,也许近在这条街上,也许远在大洋彼岸,总有一个人正在经历着几乎与你完全相同的体验,过去如此,未来也依旧如此。

1971年,当宇航员埃德加·米切尔首次进入太空,从38万千米的高空往下俯视,看见了如同一颗湛蓝玻璃珠的地球,他忽而觉得心头一阵战栗。后来他说那是“一种顷刻而至的全球意识,以人为导向的情怀,对世界现状的强烈不满,以及一股想要采取行动的冲动”。

当距离隔得如此远的时候,在这种极致的平和与宁静中,地球上那些纷纷扰扰都变得微不足道,国家和种族之间的分歧也仿佛不再重要,整个地球,包括河流山川,人鱼鸟兽,都是一个整体,万事万物间,都相联相惜。

罗伯特·格林,以超越道德的视角研究权力与诱惑而闻名的作家,在其著作《人性法则》中特意点名了“同乐”的必要性。人类的悲欢都是共通的,如果你从自己切身体会的悲喜中撤出一步,便能够感知他人的体验,这不仅能加强你与对方之间的联系,也能缓解你自身的痛苦。

《宁静的力量》一书中提到:“平静鼓励我们成为善良之人,对其他物种宽厚以待,因为我们知道,善待别的生物,也是善待自己的一种方式。我们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推动一项永无止境的事业。万物为一,万物同一。”

所以,热爱周围的一切吧,包括你自己,我们所有人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不要再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烦恼,也试图理解那些和你有不同意见的人,存在即是合理,每个人,每个生物都有它存在的意义。

04 写在后面

宁静方可致远,心静方可致胜。人生最好的状态,便是看淡、看开、看透。放下,得到就越多,知足,快乐就越多,宽容,朋友就越多。

如果你也想让自己掌控生活,让自己变得自由、宁静、愉悦、那么推荐你看这本《宁静的力量》。

这本书的作者——媒体战略家、畅销书作家瑞安·霍利迪通过研究发现,历史上很多伟大的领导者、思想家、作家、艺术家、运动员都拥有一个闪耀的特质,那就是“至静力”:一种能够帮助他们放松并控制情绪、保持知足与专注、同时加深对事物认知及洞察的能力。

宁静的力量

¥59

购买

这本书从思想、精神、身体三个方面来教我们如何运用“至静力”,让我们在宁静平和中过得更加舒心自在。

只需要一杯奶茶的钱,你就能够给心灵穿上一件宁静的外衣,让往后余生,幸福静安。

关注@紫翘 一字一世界,一文一天地。在纷繁芜杂的世界中,这里有属于您的一份宁静和淡泊、简单和快乐。 万水千山,终于等到您!

医术精湛的句子(文学届里的白衣天使)

美国医生特鲁多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对医生的职责进行了精准描述,治愈是医生的基本职责,安慰是医生的人性关怀,对疾病治愈起着重要作用,能够使患者在心理上减轻负担,积极配合治疗,促进康复,提高生命质量。

在中国医学界有这样一位医生,她不仅医术精湛,而且还是一个心理学家兼作家,她为病人解除病痛的同时,用温暖的文字疗愈心灵。

二十多年的从医经历让她对生死离别有了更透彻的理解,对生命有更深的感悟,因此她的作品读来让人如沐春风,如饮甘泉,细微之处感人肺腑。

01 高原雪山上的白衣天使

她在十六岁的年纪告别父母,离开北京,随着火车一路向西,奔赴西藏高原,踏上了当女兵的路。从卫生员到助理军医,再到主治医师,在西藏的十年时间里,世界脊背高原条件艰苦,她不屈不挠地生长着,靠坚韧不拔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专研医术。

高原生活铸就了她坚强,勇敢,善良的品性,有一股韧劲,像悬崖峭壁上的凌霄花,在条件艰苦的环境中拔节生长。

十年的军旅生活成了她人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塑造了她难能可贵的性格。

有人说不管你经历了什么,都是该经历的,每一次经历总能教会你一些东西,不管我们经历的是好还是坏,都是生命馈赠的礼物,正因为有了多姿多彩的经历,才能丰富我们的人生。

冰心曾说:愿你的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经历愈多,感受愈多,生命也就愈多姿多彩,所以在人生路上不要畏惧跌岩起伏,接受并坦然面对每一次宝贵经历,人生才会绚丽多彩!

02 走万里路,看世界多元文化

为了满足出去看世界的欲望,她毫不犹豫用一百万字的稿费换取一张十万块的环球旅行船票。

她说旅行使人谦逊,我们天生需要旅行,提倡带着灵魂去旅行。

"旅行中我知道了人不可以骄傲,天地何其寂寥,峰峦何其高耸,海洋何其阔大"用脚步丈量世界,旅行才能感受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行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旅途中可以看到人生百态,哪怕是一趟列车,也可以有很多故事。

在自己生长的地方见识相对局限,这就需要出去旅行,见天地,见众生,看广袤无垠的祖国大地,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旅途的见闻能给我们很多启迪,有时候在旅途中的某种经历可能就会改变了我们的三观。

蒙田说,旅行在我看来还是一种颇为有益的锻炼,心灵在施行中不断地进行新的未知事物的活动。

旅行让她在人生中积累了一笔受用不尽的财富。

03 卸下白衣,执笔疗愈心灵

十年的西藏军旅生活和环球旅行的见闻,她得到了很多不同寻常的磨炼,因此对生命有了不同的感悟和思考,文字有别具一格的色彩,很多作品多次再版。

作为医生,她见过太多生老病死,所以她的作品有对生死独特的感悟,她把对生命的思考和旅途的见闻写成一部部温暖人心,疗愈心灵的作品。

她说,一个人只有将全身心安置在最好的状态才能变成一缕柔沙,与千疮百孔的世界温暖相拥。她集医生,作家,心理学家为一身,博学多才,向社会传递出正能量和真善美。

文学届里的白衣天使,用精湛医术治愈身体,用温暖文字疗愈心灵。

结语

鲁迅先生在战乱的年代弃医从文,执笔用文字治愈麻木的心灵,她在和平的年代出于医者的人性关怀用文字温暖心灵,不同的是前者是被迫,后者是自愿,她以独特的人生经历,通过文字向社会传递正能量,但愿每个读者都能从她的文字里获得力量和温暖。

心有而力不足的句子(没有最疯狂)

#追星#

永嘉六年(312年),西晋王朝覆灭前夕,天下第一美男子卫玠死了。

当时,中原战乱渐起,天下百姓疲于奔命。卫玠也一样。

他出身门阀大族,长得贼帅,少年成名,被两晋的玄学界誉为继何晏、王弼之后的“正始之音”。

为了门户大计,卫玠被迫加入南下避祸的队伍,衣冠南渡。

然而,一同南下的当世名流,多数得以苟全性命于乱世,少数亦可闻达于诸侯,唯独他,一去寿终。

卫玠的悲剧始于一场围观。

早早听闻卫帅哥将要从豫章郡到建康(今江苏南京)定居,那些对他芳心暗许已久的姑娘们几乎倾巢而出。在卫玠行进的路上,围成了里三层外三层的“人墙”,只为一睹自己“爱豆”的容貌。

遭遇粉丝围攻的卫玠,却无福消受这般疯狂追捧。他自小体弱多病,这么一折腾,居然被吓得一病不起,撒手人寰。

从此,“看杀卫玠”,成了古人追星疯狂程度的一个缩影。

01

除了“看杀卫玠”,同时期的“掷果潘郎”在追星史上同样出名。

作为西晋文坛首屈一指的领袖人物,潘安的颜值不亚于卫玠,位列古代“四大美男”之一。

他每次驾车上街时,总能收到城中上至八十、下至十八的异性投掷而来的水果鲜花。意欲与潘安亲密接触,再求个开花结果姻缘者,更是不在少数。

▲明万历年间邓志谟所编《蔬果争奇》中的版画“掷果盈车,图源:网络。

潘安为此特别苦恼。

不过常言道,甲之砒霜,乙之蜜糖。当时为洛阳造纸业带去福音的《三都赋》作者左思,就特别希望能得到潘安一般的好人缘。

于是,文笔与颜值成反比的左思专门驾车学潘安在城中一游,却成功吓跑了一众围观的女子,并遭到众人的唾弃,收到了一车番茄和鸡蛋。

尽管追星始于颜值,但对于更为高端的“死忠粉”,颜值根本不值一提。

同时期的时代翘楚谢灵运,被誉为中国山水诗鼻祖。这人追捧自己的偶像只陷于才华。

谢灵运曾毫不讳言:“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其他人共分一斗。”

曹子建即曹植。谢灵运此言多少有些自我吹捧的意思,但不得不说,在他眼里,即便把全天下踩在脚底,曹植依旧是“神”一般的存在。

只可惜,谢灵运极力吹捧的偶像曹植,生前虽有尊崇的身份,却终身郁郁不得志。纵然写出了寄情人神之恋的《洛神赋》,表达自己想要远离庙堂之心,也无法逃过皇兄猜忌之心,被迫慨叹“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相比偶像曹植的嗟叹人生,谢灵运大半辈子过得还是较为自在的。出生于天下名门陈郡谢氏的他,父祖一辈中的谢安、谢玄、谢石等都是对东晋王朝有再造之功的“大佬”。传到谢灵运手上,即便家道中落,但凭借家族的威望,谢灵运进入官场也是轻而易举的。

可对于做官,谢灵运显然没有明确的认知。

任职地方期间,他多次放下公务游山玩水。为了方便旅行登山,他充分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雄厚的家底,搞起了研发,成功研制出一款可前后拆卸木齿的登山鞋。结果,在一众粉丝的追捧下,“谢公屐”立马成为登山运动界的时尚爆款。

▲脚踏“谢公屐”的谢灵运,图源:网络。

追寻着“谢公屐”的足迹,谢灵运的“榜一大哥”宋文帝刘义隆正式登场。

作为谢灵运的粉丝后援会会长,宋文帝的“爱”是三百六十度的。知道谢灵运在山间隐居,修建始宁墅,撰写《山居赋》,宋文帝赶紧派人将书赋找来,亲自抄写诵读,协助偶像将巨作整理传抄,流传天下。

担心做得不够的宋文帝还特地对外宣布,谢灵运所写的文字、诗作皆称“国宝”,凡人得之需多加珍惜。

为了让偶像的作品永世流传,宋文帝特地邀请谢灵运来编修国史。

谢灵运对自己的偶像光环颇为自得。面对宋文帝的盛情邀约,谢灵运磨蹭了许久,才递上一份撰写提纲,随即又开启无限期“罢工”模式。可作为人尽皆知的“榜一大哥”,宋文帝除了继续给偶像送温暖、送福利,他还能怎样呢?

正因为宋文帝对偶像的无限纵容,谢灵运才得以继续“搞事情”。

在人迹罕至之地,他带着人披荆斩棘,砍伐森林,让人误以为他要占山为王。借助家族的雄厚实力,他公然向地方官员索要辖区内的水土,围湖造田。他一次次在鬼门关前尽情试探,挑战皇权。

眼看谢灵运作死的节奏一刻不停,作为骨灰级粉丝的宋文帝对他的庇护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最终,在谢灵运多次逾矩后,宋文帝只能含泪送偶像上路了。

元嘉十年(433年),谢灵运在广州获罪被杀。临终前,他似乎对自己的一生有了清醒的反思:

邂逅竟无时,修短非所愍。

恨我君子志,不得岩上泯。

送心正觉前,斯痛久已忍。

唯愿乘来生,怨亲同心朕。

但这一切,为时已晚。手起刀落间,一代山水诗人,终年49岁。

02

时间流转,到了唐代。随着国力日盛,大唐的粉丝宝宝们在追星的路上,有了新的风潮。

这其中,不得不提追星跑断腿的魏颢。

巧的是,魏颢所追的巨星正是李白,一位对谢灵运的人生轨迹进行自我投射的唐朝诗人。在李白的诗中,不时有“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脚踩谢公屐,身登白云梯”等句子,表达自己对谢灵运的膜拜。而魏颢有没有自比宋文帝,这就不得而知了。

初遇李白之前,魏颢还只是王屋山下一名小道士,顶着一个普通的名字:魏万。

▲魏万的偶像、大诗人李白,图源:电影剧照。

谁说追星必须有钱?追星追的是一颗心。

魏万最初做“白粉”,也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与偶像同框。可李白一生除了短暂时间滞留长安“历抵卿相”,绝大部分时间皆游历天下,行踪不定。想要一睹偶像“芳容”,并非易事。

因此,魏万在王屋山只要一听说世间有李白的行迹,便动身探寻。

当李白举家南奔之际,魏万的行迹也自西向东踏遍了李白曾经去过的地方。在交通并不发达的古代,追了数千里路。最终,在广陵(今江苏扬州)城下,魏万得偿所愿,见到了李白父子。

跟李白见面之时,魏万已为偶像献上了自己精心所作的诗篇《金陵酬李翰林谪仙子》。虽然文笔与偶像没得比,但魏万之心,对于当时疲于躲避战乱的李白而言不免是一种宽慰。

于是,面对这个一路狂追自己的年轻人,李白不仅没有表现出倨傲之态,而且将自己毕生所作的诗篇倾囊相送,似乎在心中也肯定了这个忘年粉丝的努力。

同时,毕生多写短诗的李白,还破天荒地为魏万创作了一首名为《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的长诗,激励他在仕途之路上多努力。

最终,得到偶像“洪荒之力”襄助的魏万,一举考中了进士。

不过追星路上,并非人人皆能像魏万一样得偿所愿。

文学史上跟李白齐名的杜甫,在现实生活中却是李白的一个小粉丝。两人相差11岁。杜甫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和写诗,大概就都在仰慕李白。

▲望眼欲穿的杜甫,图源:网络。

杜甫流传下来的作品中,与李白有关的诗多达15首。这些诗的题目都很直白,如《春日忆李白》《冬日有怀李白》《梦李白二首》等。总结起来就一句话:我杜甫白天想你,晚上做梦想你,春天想你,冬天也想你……

如此朝思暮想,却仅换来了李白的“绝情”回赠:“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李白《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言外之意:喝完这一杯,不要想我,哥只是传说!

尽管杜甫追李白颇有些伤心失意,但作为全唐地位媲美李白的“诗圣”,杜甫本人也是高质量粉丝的收割机。在杜甫身后一众的粉丝中,《节妇吟》的作者张籍肯定是最特别的。

张籍是韩愈的得意门生,但他却更崇拜死去的杜甫。

为了让自己感受到偶像的力量,张籍每天坚持将库存的杜甫诗篇烧成灰,然后扒灰拌蜂蜜,早上起床三大勺往嘴里送。

遇见朋友提出质疑,张籍特地给出一套“吃啥补啥”的解释,声称吃了杜甫的诗,以后所作的诗便可如杜甫一般。

依照自行发明的进补方法,张籍后来居然真的在诗坛中混出了名声,因擅写“乐府诗”与诗人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

追星路上没有最疯狂,只有更疯狂。

就在张籍大口吃纸灰的时候,荆州有个名叫葛清的年轻人,为偶像献出了自己的身体。

葛清是大诗人白居易的铁粉。为了让偶像的诗名扬天下,他决定身体力行,献出自己的虎躯——用刺青技术将白居易的诗作刻在自己身上,自脖子以下,全身刺满了偶像的诗。这绝对是真爱。

▲一生累计写了3800多首诗(现存)的白居易,图源:网络。

白居易专属的“葛清牌”人型诗作储存器由此问世。

03

看着自己的学生大口吃纸灰,想必韩愈得知后也会哭笑不得。虽然无法令座下弟子对其生起追光的崇拜之心,但他作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名头也不是盖的。

出生于中晚唐的韩愈,在跨越了一个时代后,也收获了另一位文坛超级大V的崇拜。此人正是宋朝第一KOL苏轼。

身为北宋文化和餐饮的跨界领袖,苏轼的光环无人能出其右。但对于韩愈,他也只能将其高举过顶。

▲苏轼的偶像、“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图源:网络。

在专门给偶像题写的《潮州韩文公庙碑》中,苏轼称韩愈是“文起八代之衰”。韩愈一出场,前面自东汉到隋朝数百年萎靡不振的文风,得以改变。

为偶像吹够了“彩虹屁”后,苏轼还身体力行地效仿韩愈——吃补药。

白居易曾在《思旧》中总结唐代名人的养生之道,其中“退之服硫磺,一病讫不痊”指的正是韩愈服硫磺过多,致养生不成,反伤身。

或许是为了向偶像看齐,苏东坡联合宋朝首席科学家沈括共同出品了《苏沈良方》,精心为各路同好详细讲解了“补品”秋石的提取技术,并附上一篇《阳丹诀》,亲身教授众人如何服用方可长命百岁。这也算是最不要命的追星行为了。

话说回来,苏轼本身就是天王级的偶像啊。在他身边,常年围绕着一群“能为他做不可能的事”的粉丝宝宝。

当他一边提笔写诗词,一边大快朵颐留食评时,“东坡肉”“东坡鱼”“东坡豆腐”等东坡同款美食,瞬间成了街头当季爆款。这名美食研发与带货达人,想必要时常迎接坊间商家的千恩万谢。

除了带货,苏天王的“帅”,还不慎引发了一场离婚诉讼案件。

当时,苏轼的粉丝群体中,有一个名叫章元弼的“脑残粉”。此人貌丑,但饱读诗书。上天见怜,赏了他一个娇妻陈氏,亲友皆称陈氏如花似玉。但章元弼太喜欢苏轼了,喜欢到天天抱着苏轼的作品集睡觉。如此一来,真应了那句话:“眼瞎不知妻美!”

久而久之,妻子陈氏终于对章元弼发出灵魂拷问:“你到底爱不爱我?”而章元弼却说:“吾爱吾妻,吾更爱苏轼。”

就这样,章元弼与妻子对簿公堂,并通过法律手段离婚“维权”。

离婚后,章元弼还颇为自得,逢人就说:“我这婚是为爱豆苏轼离的。”

粉丝为偶像打Call的文化,在苏轼之后还延续了千年。只是,今人在追星过程中,却像章元弼一样迷失了方向。

最初的追星,源于偶像身上的优秀品质对粉丝具有正面激励作用,值得去模仿、追随和超越,直至找到人生的意义。

正如有的人说,偶像是一道光,我们就应该追着光奔跑。

谢灵运追曹植,追成了山水诗鼻祖;李白追谢灵运,追成了诗仙;杜甫追李白,追成了诗圣;张籍追杜甫,追成了乐府诗高手……这才是追星,追着星光奔跑。

请不要在追星中丢了自我,正在追星的你,或许也是别人生命中最闪耀的星。


参考文献:

[梁]沈约:《宋书》,中华书局,2000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万卷出版公司,2023

林语堂:《苏东坡传》,百花文艺出版社,2023

郭沫若:《李白与杜甫》,中国长安出版社,2023

主将从现的句子(状语从句总结)

状语是主要是修饰谓语的,状语从句也不例外。

状语作为副词还可以修饰别的成分,如定语、状语、非谓语动词和整个句子。

状语从句主要有以下九种,也就是表示谓语动词可以被从九个不同的方面被修饰:

等等等

状语从句类型


常用的引导词

常用的时间状语引导词及释义


详解

when

在我小时候,我喜欢听收音机

when表示at that moment,when引导的从句用一般现在时表将来。

我觉得复合句的“主句一般现在时,从句时态不限”的规律不能应用在when引导的从句里。

I tell you I had been married. 我告诉你,我早已结婚了。主句一般现在时,从句过去完成时作为宾语从句有意义。但在状语从句里,没意义。我觉得该主现从现。

before

before 引导的从句用一般现在时表将来。

after

用一般现在时表将来。

while, as

持续性动作用这两个

by the time

主句用完成时

till until

只跟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式,用一般现在时表将来。 till一般只用于口语

since

自从

as soon as

在某事发生后立即发生,主将从现

Whenever, every time

The +序数词+time

鹅的吃相的句子(部编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5课)

知识要点

【多音字】

看kàn(看望) kān(看守)

角jiǎo(角落) jué(角色)

供 gòng(供词) gōng(供给)

【近义词】

高傲——自大 严肃——严格

郑重——慎重 从容——镇定

侍候——侍奉 供养——抚养

奢侈——奢华 窥伺——窥探

敏捷——灵活

左顾右盼——东张西望

一丝不苟——小心翼翼

从容不迫——从容自如

【反义词】

高傲——谦虚 从容——急促

奢侈——节省 敏捷——笨拙

偶然——经常

局促不安——怡然自得

一丝不苟——粗心大意

从容不迫——手忙脚乱

【词语辨析】

“郑重”和“庄重”都含有“严肃”的意思。区别在于:“郑重”侧重在态度方面,多用来形容对人对事的严肃态度;“庄重”多形容人的姿态、举止、言语、容貌等方面。

例:①爸爸郑重地嘱咐我,一定要把信放进信箱里。②在升旗仪式上,同学们整齐地站着队列,神态庄重而肃穆。

【词语解释】

1.左顾右盼:形容向四周察看,也指犹豫观望或十分得意时的神态。文中指鹅来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东看看,西看看,一点儿也不拘谨。

2.局促不安:形容拘谨不自然,举止拘束,心中不安。文中指鸭的步态急速,很不自然。

3.三眼一板:比喻言语、行动有条理或合规矩。本文指鹅的吃法刻板,从不改变。

4.一丝不苟:最细微的地方都不马虎。形容做事非常认真。本文指鹅的吃法每天都一个样,一点儿也不马虎。

5.扬长而去:旁若无人,大模大样地离去。本文指狗偷吃完鹅的食物后大模大样地离开,与偷吃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6.高傲: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人;极其骄傲。

【主题】

《白鹅》,在这篇文章之中作者善于运用对比的方法来突出鹅的特点。此外,作者还善于运用反语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整篇课文用生动诙谐的语言通过对鹅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三个方面的具体描写,向读者展示了一个高傲的白鹅形象。

理解

【理解】

1.本文作者是(丰子恺),他不但是(散文)家,还是一位(漫画)家。

2.本文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方法突出特点。(如用鹅的“引吭大叫”与狗的“狂吠”对比,表现鹅的叫声“大”和“严厉”的特点;用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显出鹅“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大家风范;通过对狗“躲在篱边窥伺”“敏捷地跑过来,努力地吃它的饭”“立刻逃往篱边,蹲着静候”等如小偷般的委琐相的描写,彰显鹅的老爷派头;)还运用了(反语)来表达感情。(如,用“我们的鹅老爷”“不胜其烦”“架子十足”等似乎含有贬义的词语表现鹅的个性,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

3. 本文作者运用了先总写后分述的写作方法。“好一个高傲的动物!”这是全文的(中心句)“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这句话是文章的(过渡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它也是(中心句),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

4.“鹅的步态从容,大模大样,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从容”中的“从”读cóng,不读cōng,“从容”是不慌不忙、镇静、沉着的意思;“大模大样”中的“模”读mú,“大模大样”用来形容傲慢、满不在乎的样子;这句话写出了鹅的(步调从容),更显出了鹅的(高傲)。

5、譬如吃了一口饭,倘若水盆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不迫地大踏步走上前去,饮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草。(课文的第五自然段鹅的吃相重点理解)

“譬如”是比如的意思;“倘若”是假如的意思;“从容不迫”是指非常镇静、不慌不忙的样子。不厌其烦地描写鹅的吃相,作者就是想突出鹅吃相的可笑,可笑在必须有三样东西下饭,可笑在一丝不苟的吃法,可笑在循规蹈矩、不会变通的做法。这是下文提到的鹅吃饭时“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候”的原因,鹅的高傲也就在这其中体现出来了。

6.“这样从容不迫地吃饭,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候,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这句话作者把人比作堂倌,是有意降低自己的地位,显示(鹅的尊贵)。这是反语。

7.“因为附近的狗,都知道我们这位鹅老爷的脾气,每逢它吃饭的时候,狗就躲在篱边窥伺。”

(这是一句反语)窥伺,指偷偷地观望,等待时机。这句话中把鹅比作(老爷),表面是贬低鹅,实际上表现出作者喜欢鹅的思想感情。

图文解读

课堂测试

第一课时

一、用组词的方法来区分它们。

促( ) 历( ) 锯( ) 侍( )

捉( ) 厉( ) 剧 ( ) 诗( )

二、根据句子的意思准确地选择字义。

1.等到鹅再来吃饭的时候,饭罐已经空空如也。( )

空:① 天空;② 里面什么都没有;③ 没有效果的。

2.我们不胜其烦,以后便饭罐和水盆放在一起,免得它走远去,让鸡、狗偷饭吃。( )

胜:① 赢,占优势;② 超过;③ 优美的;④ 尽;⑤ 能承受。

三、文中有很多四个字组成的词语,把喜欢的词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从中选择两个词语进行造句

【答案】

一、(催促) (来历) (锯子)(侍候)

(捕捉) (严厉) (剧照)(诗人)

二、1.② 2.⑤

三、从容不迫、一丝不苟、架子十足、左顾右盼

从容不迫 :在大家的掌声中,他从容不迫地走上了讲台。

一丝不苟:白求恩对医疗技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第二课时

一、多音字组词。

供 gōng( ) ɡònɡ( )

饮 yǐn ( ) yìn ( )

看 kān( ) kàn( )

二、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左( )右( ) ( )不安

从( )不( ) 一丝( )

三、理解填空。

(1)作者在状写白鹅的时候,紧紧抓住了白鹅的特点,从( )、( )、( )、( )等四个方面进行了生动细致的描写。

(2)作者喜爱白鹅,一是因为它那( );二是因为它能( )。

【答案】

一、供 gōng(供给 ) ɡònɡ(提供 )

饮 yǐn (饮食 ) yìn (饮马 )

看 kān(看守) kàn(看见 )

二、左(思 )右(想 ) (局促 )不安

从(容 )不(迫 ) 一丝(不苟 )

三、(1)(姿态 )、(叫声 )、(步态 )、(吃相 )

(2)(高傲的姿态);(看门户)。

我是梵果教育,关注小学孩子的学习。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请转发或者收藏,同时我们平台有海量的学习资料及各年级部编版语数英电子课本,需要的请私信“资料”。

以上内容是关于半生已过静下心来的句子和此生过半的句子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

标签:此生过半的句子

标题:半生已过静下心来的句子 此生过半的句子

链接:http://m.zhaichaow.cn/z/1615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