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赞美西湖的千古佳句 描写西湖美景的经典短句

国学综合

苏轼赞美西湖的千古佳句 描写西湖美景的经典短句

独步围观:℉更新时间:05-21 17:32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苏轼赞美西湖的千古佳句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描写西湖美景的经典短句和苏轼赞美西湖的千古佳句的精彩内容哦。

苏轼赞美西湖的千古佳句 描写西湖美景的经典短句

苏轼赞美西湖的千古佳句 描写西湖美景的经典短句

北宋大文豪苏轼,曾经在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担任杭州通判。其间闲来无事,经常与友人相约西湖上,饮酒作乐,写下了著名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除了这两首诗外,他还在六月二十七日登上钱塘门外望湖楼,作诗五首,赞美西湖。在第五首诗里,苏轼忽然萌生了“中隐于市”的想法,潜意识里把西湖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

苏轼在西湖任上,勤政爱民,深受百姓爱戴。后来因“乌台诗案”入狱,杭州当地百姓为他作解厄道场。在狱中的苏轼得知后,感动不已,写诗说希望死后能葬到西湖山上。

十几年后,苏轼当上了龙图阁大学士,仍然感念杭州人民的恩情。再一次来到杭州,他带领当地人浚通西湖,让死水变成活水,还建造了“苏堤”。

一、苏轼理想中的“第二故乡”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其五》——北宋·苏轼

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

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诗歌大意:想隐居去做山野之人,又做不到。当一个地方小官就刚刚好。这样,我就有大把的时间四处游玩儿了。不想在京里做官,没有多少空闲。

四川的老家反正也没有什么亲人了,还是安心住在杭州好。再说了,四川老家的风景也没有这里的风景漂亮。

这一首小诗,是《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中最后一首。写这首诗的时候,苏轼身边并无友人作陪,他是独自一人经由钱塘门外的一间寺庙,登上了“望湖楼”。

那一天的天气不太好,苏轼上楼喝酒,不一会儿天空就阴沉起来,下起了阵雨。不过他还没有缓过神来,很快天又晴了。

西湖上的天气变化,就是这么奇怪,转瞬间天水碧绿,波平如镜,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于是他登上了一艘瓜皮船,坐着喝已经不能满足他啦,他现在要躺在床上喝。一边喝,一边在湖上飘着欣赏美景,好不逍遥。

那年月,西湖的鱼不准人随便打捞。因为北宋朝廷有规定,将西湖作为“放生池塘”。里面的鱼鳖没有生命危险,所以也爱与人亲近。

那一天的人去西湖里面玩儿,想逗鱼儿时,就往水里扔鱼饵。那时西湖鱼儿,不投饵,自然会随船游。湖里的荷花也没有人管,它自己就开得很漂亮。

鱼鳖是自由的,荷花是自由的。人当然更是自由自在的了。苏轼头枕着凉席,感觉自己枕着远处的山峦,湖上刮起一阵清风,天上的明月在云中徘徊着。

这时,他想到了西湖的菱角、芡实和茭白等美味。再看到一个漂亮的女孩子,手拿花朵靠在船舷上。在她身边的岸上长满了香草,又让他想到了屈原。

总之西湖太美了,这里不但有美景,还有美食、美人。这些全部都是他喜欢的地方。唐朝的时候,白居易也曾经在西湖当过官。正是他派人做了海防工程,才让西湖变成了内湖。

白居易有一首诗叫《中隐》,他在诗中说“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但是这些都不如“中隐留司官”。

过去有人说:隐居分为大、小两种。大隐就是直接隐居到深山大泽,人迹罕至的地方。让别人寻不着你,比如伯夷放逐自己到首阳山。小隐就是隐居于朝堂之上。虽然在朝中,但泯然众人者,倒也不显眼。

白居易把这种观念向前发展了一步,发明了“中隐”观。他说:隐居深山太冷清,隐居到朝堂太吵闹。不如隐居在一个小衙门,官不大不小,事不多不少。

“不劳心与力,又免饥与寒”,简直不要太爽了。苏轼非常认同白居易的这个看法。

二、苏轼的“中隐”思想

说起来苏轼还和白居易有一点缘分,当年白居易在西湖当官,修过“白堤”,后来苏轼也在西湖弄出了一个“苏堤”。苏轼之所以泛舟湖上时,会想到“中隐”二字,显然也是想起了白居易的诗。

白居易到了晚年,因为仕途不顺,才产生了“中隐”的思想。但是苏轼很奇怪,他在二十刚出头,还没当上官的时候,就有了这样的思想倾向。

苏轼和他弟弟苏辙曾经在一间漏雨的破房子底下相约,要尽早出仕,当完了官,还要尽早聚在一起,度过余生。

后来他到凤翔上任的途中,曾经写诗感叹:“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在这首诗里,流露出一种老僧般的心态。换句话说,他在仕途上还没有进步,就已经萌生了退意。

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苏轼上书得罪了王安石同党后,不等对方向自己发难,就主动请求外调,到了杭州。在这里,他过了一段神仙日子。

借公干的便利,他游余杭、游天目山,四处寻访僧友。绕了一圈回来,还去西湖玩儿。还在湖上认识了他的爱妾王朝云,留下了那首“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千古名句。

元祐四年(公元1089年),几经沉浮之后,苏轼以龙图阁大学士的身份,出任杭州知州。当他来到阔别了十几年的西湖时,大吃一惊。

往日那些水底自由自在的鱼鳖不见了,荷花也都枯死了,这里已经变成了一个臭水塘。于是苏轼马上上书朝廷,希望浚通西湖。可是朝廷只肯给他100个度牒,叫他去卖掉换钱。

在经费极为有限的情况下,苏轼想出了以工代赈的办法,然后招来大批闲散人员,挖通了湖水,又把湖底淤泥运出去造了一条长堤。再在这条长堤上种树养花,就成了后来的“苏堤”。

苏轼为西湖写下了很多动人的诗篇,他把杭州和西湖当成了自己的故乡。可惜因为仕途的坎坷,他未能如愿地留在西湖。最后,自然也没能实现他的“中隐”梦想。

晚年,他再度卷入党争之中。遭受排挤。被贬去海南,病逝于归途之中。

结语

对一个地方最高级别的赞美,大概就是把它比成自己的“第二故乡”了吧。西湖的湖光山色,四时晴雨,还有特产鱼鳖、菱角、茭白和芡实,统统都是苏东坡的最爱。

因为喜爱西湖,他尽心尽力地为西湖做了一件大好事,还留下了“苏堤”和一百六十多首美丽的西湖诗,以及动人的民间传说。

唯美古言句子(这20首古代情诗很美)

和尚有话说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春秋代序,阴阳互济,物色之动,心亦摇焉。一叶可以知秋,空色足以动心,况言笑嫣然,明眸善睐这乎?是以诗人感情,动心忍性,缱绻情丝之际,沉吟视听之娱,举酒属歌,发幽微之思,抒逸雅之情,而心亦与之徘徊。

余于情犹有言焉,情不知其所起,一往而深;亦不知其所逝,如丝如缕,生者可以偃仰啸歌,而死者亦可以英魂不灭。故明冯梦龙曰:吾欲立情教,教诲诸众生。夫乾坤首载乎《易》,郑卫不删于《诗》,非情也乎哉?

余于闲暇,搜罗古今写情之诗,上起先秦,下逮清末,汇于一文,以志情之动人也。其诗,或借情讽喻,昭时风良俗以教化;或以情写心,叹穷路歧途之彷徨;或写情寄内,立坚贞以抗离别,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故其所选之诗,或出诗经,或撷乐府,或选唐诗之真情动人,或集宋词之缱绻优游,可以诗,可以词,可以曲,每每以露真心,表真意为要。

凡百二十篇,附以短评,以飨诸君。和尚于情诗毕集于此,他日念及,可以无悔矣。

是为序。

最美情诗全收藏 (第三)

子衿(先秦?诗经)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点评

此诗写单相思,描写一个女子思念她的心上人。每当看到颜色青青的东西,女子就会想起心上人青青的衣领和青青的佩玉。于是她登上城门楼,就是想看见心上人的踪影。如果有一天看不见,她便觉得如隔三月。

全诗采用倒叙的手法,充分描写了女子单相思的心理活动,维肖维妙,而且意境很美,是一首难得的优美的情歌,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描写相思之情的经典作品。

古诗十九首 其十(魏晋·无名氏)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点评

本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而不得会面的悲剧,抒发了女子离别相思之情,写出了人间夫妻不得团聚的悲哀。

诗人抓住银河、机杼这些和牛郎织女神话相关的物象,借写织女有情思亲、无心织布、隔河落泪、对水兴叹的心态,来比喻人间的离妇对辞亲去远的丈夫的相思之情。

全诗想象丰富,感情缠绵,用语婉丽,境界奇特,是相思怀远诗中的新格高调。

长相思 (唐?李白)

其一

日色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忆君迢迢隔青天。

昔日横波目,今成流泪泉。

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

其二

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

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

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点评

《长相思》一共两首,这两首诗,都是诉述相思之苦。其一,是诉述相思之苦,以秋声秋景起兴,写男思女。所思美人,远在长安。天和地远,关山阻遏,梦魂难越,见面为难。或以为此诗别有寄托,是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后,对唐玄宗的怀念。

其二,以春花春风起兴,写女思男。望月怀思,抚琴寄情,忆君怀君,悱恻缠绵。真有“人比黄花瘦”之叹。

长相思 其一(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点评

此词上片写景,暗寓恋情;下片直抒胸臆,写女子久盼丈夫不归的怨恨。前三句用三个“流”字,写出水的蜿蜒曲折,也酿造成低徊缠绵的情韵;下面用 两个“悠悠”,更增添了愁思的绵长。

全词以“恨”写“爱”,用浅易流畅的语言、和谐的音律,表现人物的相思之痛、离别之苦;特别是那一派流泻的月光,更烘托出哀怨忧伤的气氛,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显示出这首小词言简意富、词浅味深的特点。

江陵愁望寄子安(唐?鱼玄机)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点评

这是一首抒情诗,通过对秋景的描绘,表达了女诗人因孤独寂寞而对远方情郎的思念之情。

此诗前两句写盼人不至,后两句接写相思情。全诗运用句中重复、句中排比、反义字相起等手段,造成悠扬飘摇的风调,有助于加强抒情效果,深切地抒发了诗人的相思之情。

相思曲(唐?戴叔伦)

高楼重重闭明月,肠断仙郎隔江别。

紫箫横笛寂无声,独向瑶窗坐愁绝。

鱼沈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

恨满牙床翡翠衾,怨折金钗凤皇股。

井深辘轳嗟绠短,衣带相思日应缓。

将刀斫水水复连,挥刃割情情不断。

落红乱逐东流水,一点芳心为君死。

妾身愿作巫山云,飞入仙郎梦魂里。

暮秋独游曲江(唐?李商隐)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点评

《暮秋独游曲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为追悼亡妻王氏的诗作。

此诗前二句写荷叶的“生”与“枯”,暗示人生的变化;后二句感叹尽管自己此身尚存此情长在,无奈逝者已矣,格调无限凄惋,将前两句所蕴含的绵绵深情推向无以复加的新境。

赠别二首 其二(唐?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点评

《赠别·其二》是唐代诗人杜牧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一首着重写惜别,描绘与她的筵席上难分难舍的情怀。

首句写离筵之上压抑无语,似乎冷淡无情;次句以“笑不成”点明原非无情,而是郁悒感伤,实乃多情,回应首句。第三句把蜡烛拟人化了,彻夜流溢的烛泪,就是在为男女主人的离别而伤心。末句“替人”二字,使意思更深一层。“到天明”又点出了告别宴饮时间之长。

诗人用精炼流畅、清爽俊逸的语言,表达了悱恻缠绵的情思,风流蕴藉,意境深远,余韵不尽。

无题四首 其二(唐·李商隐)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齧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古人评注

《唐诗鼓吹注解》:末则如怨诉,相思之至,反言之而情愈深矣。

《李义山诗集笺注》:朱鹤龄云:窥帘留枕,春心之摇荡极矣。迨乎香消梦断,丝尽泪干,情焰炽然,终归灰灭。不至此,不知有情之皆幻也。乐天《和微之梦游诗序》谓:“曲尽其妄,周知其非,然后返乎真,归乎实。”义山诗即此义,不得但以艳语目之。

《玉溪生诗意》:一二时景,三四当此时而汲井方问、烧香始入。五六即从三四托下,于是帘窥韩掾,枕留宓妃,须臾之间,不可复得。故七八以春心莫发自解自叹,而情更深矣。

《重订李义山诗集笺注》:程梦星曰:第二首言幕中,盖作此寂寂之叹。起二句言雷雨飘潇,秋花冷落,以兴起无聊之景。三四言晨入暮归情况,晓则伺门扃焚香而入,晚则见辘轳汲井而归,盖终日如是也。五六似指当时官奴而言,谓窥帘贾女,留枕宓妃,邂迩之间,亦尝相遇。七八“春心”字、“相思”字紧接上联,然发乎情、止乎礼义,不得不自戒饬如香山所谓“少日为名多检束”者,故曰“莫发”,曰“心灰”也。

《玉溪生诗说》:起二句妙有远神,不可理解而可以意喻……“贾氏窥帘”以韩掾之少,“宓纪留枕”以魏王之才,自顾生平,岂复有分及此,故曰“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此四句是一提一落也。四首皆寓言也。此作较有蕴味,气体亦不堕卑琐。

南歌子词 (唐·温庭筠)

其一

一尺深红胜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

合欢桃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

其二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点评

这是两首情诗,第一首诗借蒙尘的红丝绸和合欢桃核抒写被弃女子的恨意,第二首诗借井底点灯和长行围棋的骰子抒写女子对情郎的眷恋。

全诗在语言修辞方面,妙用谐音双关的手法,富有民间的生活气息,表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

采桑子 其一(宋·吕本中)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

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

待得团圆是几时?

点评

这是一首借喻明月来倾诉别离之情的词。

上片写别后相思时只有天上的明月可以陪伴,下片以月亮的“暂满还亏”喻人的暂聚久别。

全词纯用白描手法写出,颇有民歌风味,情感真挚,朴实自然。结构上采取重章复沓的形式,深得回环跌宕、一唱三叹的妙处。上下片主体相同,只是稍加变化,形成鲜明的对比,匠心独具。

一剪梅(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点评

此词作于词人与丈夫赵明诚离别之后,寄寓着词人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于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

全词以女性特有的沉挚情感,丝毫“不落俗套”的表现方式,展示出一种婉约之美,格调清新,意境幽美,称得上是一首工致精巧的别情佳作。

摸鱼儿(金末元初·元好问)

问人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是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

千山暮雪,只影为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自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

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点评

《摸鱼儿·雁丘词》是金代文学家元好问创作的一首词。此词是词人为雁殉情而死的事所感动而作的,寄托自己对殉情者的哀思。

词的上阕写大雁之间的故事。词的下阕借助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衬托大雁殉情后的凄苦。

全词多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以雁拟人,紧紧围绕“情”字,写景写情融为一体,读来凄婉缠绵,感人至深。

女冠子 (唐·韦庄)

其一

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

别君时。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

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

除却天边月,没人知。

昨夜夜半,枕上分明梦见。语多时。

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

半羞还半喜,欲去又依依。

觉来知是梦,不胜悲。

点评

《女冠子二首》是唐末词人韦庄的组词作品。

第一首词上片追忆“去年今日”与情人临别时的情事,下片写自从别后的相思苦况;第二首词记述了一对恋人离别之后在梦中相见的情景,前七句写梦中之欢,后两句写梦后之悲。

这两首词情感深挚,脉络分明,语言质朴率真,格调低沉哀惋,是历来广为传诵的名篇。

寓意 (宋·晏殊)

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索禁烟中。

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

点评

《寓意》是北宋诗人晏殊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这是抒写别后相思的恋情诗。首联追叙离别时的情景。颔联寓情于景,回忆当年花前月下的美好生活。颈联叙述自己寂寥萧索的处境,揭示伊人离去之后的苦况。尾联表达对所恋之人的刻苦相思之情。

雨霖铃(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待与何人说!

点评

《雨霖铃·寒蝉凄切》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

此词上片细腻刻画了情人离别的场景,抒发离情别绪;下片着重摹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状。

全词遣词造句不着痕迹,绘景直白自然,场面栩栩如生,起承转合优雅从容,情景交融,蕴藉深沉,将情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堪称抒写别情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婉约词的代表作。

赞美西湖的简短句子(欲把西湖比西子)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代: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此诗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描写概括品评,尤其是后二句,被认为是对西湖的恰当评语。作者畅游西湖,从早到晚,一边欣赏美丽的湖光山色,一边饮酒构思,意笃八极,神游万仞。于是乎写就了这首传诵一时的佳作。

诗的前两句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了西湖的晴雨时的不同景色。“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

“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第一首诗可知,这一天诗人陪着客人在西湖游宴终日,早晨阳光明艳,后来转阴,入暮后下起雨来。而在善于领略自然并对西湖有深厚感情的诗人眼中,无论是水是山,或晴或雨,都是美好奇妙的。从“晴方好”“雨亦奇”这一赞评,可以想见在不同天气下的湖山胜景,也可想见诗人即景挥毫时的兴会及其洒脱的性格、开阔的胸怀。上半首写的景是交换、对应之景,情是广泛、豪宕之情,情景交融,句间情景相对,西湖之美概写无余,诗人苏轼之情表现无遗。

诗的后两句进一步运用他的写气图貌之笔来描绘湖山的晴光雨色,而是遗貌取神,只用一个既空灵又贴切的妙喻就传出了湖山的神韵。苏轼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西湖之美与西施之美相比,当然无可非议。但,我们知道,历史上还有不少女子,其美与西施相比,恐怕也差不了多少。可苏轼为什么偏偏要选西施来比西湖呢?我想是不是有两个原因:一是西施的家乡在浙江,而且离西湖不远;二是西施和西湖,都有个“西”字,这真是个天作之合。至于称西施为西子,恐怕不仅是为了尊重,还与平仄有关系(第三句最后一个字要求仄声字,而“施”是平声字)。现在,西湖也叫西子湖,就是源于苏轼这首诗。对这个比喻,存在有两种相反的解说:一说认为诗人“是以晴天的西湖比淡妆的西子,以雨天的西湖比浓妆的西子”;一说认为诗人是“以晴天比浓妆,雨天比淡妆”。两说都各有所见,各有所据。但就才情横溢的诗人而言,这是妙手偶得的取神之喻,诗思偶到的神来之笔,只是一时心与景会,从西湖的美景联想到作为美的化身的西子,从西湖的“晴方好”“雨亦奇”,想象西子应也是“淡妆浓抹总相宜”,当其设喻之际、下笔之时,恐怕未必拘泥于晴与雨二者,何者指浓妆,何者指淡妆。欣赏这首诗时,如果一定要使浓妆、淡妆分属晴、雨,可能反而有损于比喻的完整性、诗思的空灵美。

赞美西湖的简短句子(中国最著名的12个西湖)

杭州西湖

杭州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龙井路1号,杭州市区西部,景区总面积49平方千米,汇水面积为21.22平方千米,湖面面积为6.38平方千米。西湖南、西、北三面环山,湖中白堤、苏堤、杨公堤、赵公堤将湖面分割成若干水面。西湖的湖体轮廓呈近椭圆形,湖底部较为平坦,湖泊平均水深为2.27米,最深约5米,最浅不到1米。湖泊天然地表水源是金沙涧、龙泓涧、赤山涧(慧因涧)、长桥溪四条溪流。西湖地处中国东南丘陵边缘和中亚热带北缘,年均太阳总辐射量在100—110千卡/平方厘米之间,日照时数1800—2100小时。西湖有100多处公园景点,有“西湖十景”、“新西湖十景”、“三评西湖十景”之说,有60多处国家、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20多座博物馆,有断桥、雷峰塔、钱王祠、净慈寺、苏小小墓等景点。2023年,杭州市西湖风景名胜区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2023年6月24日,“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惠州西湖

颍州西湖

颍州西湖位于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西9公里处,是安徽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湿地公园、国家AAA级旅游景区。颍州西湖景区总体策划70平方公里,一期规划24.32平方公里,湖面5.74平方公里,是一个以历史文化为核心的、集生态湿地旅游、休闲度假、会议餐饮为主题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区。颍州西湖主要有清涟阁、九曲桥、女郎台、醉仙居、紫竹苑、西湖碑林、百花园、兰园、怡园、梳妆台等二十多个景点。另有与景区相比邻的面积为6平方公里的国家湿地公园。颍州西湖风景区核心区将超过24平方公里、水面将达6.6平方公里,规模为全国西湖之首。公元前1040年,周康王册封的妫髡因迷恋汝坟西侧的一湖碧水,在这里建立御花园,这便是后世的颍州西湖。 古颍州西湖为风景湖,因阜阳在北魏以后称颍而得名,与杭州西湖、惠州西湖和扬州瘦西湖并称为中国四大西湖。春秋战国时始建女郎台、梳妆台等建筑,唐武宗李炎在做颍王时建有兰园,宋代建有会老堂、六一堂,并建有著名的西湖三桥等历史群。苏轼做颍州太守时对西湖进行了疏浚,建有苏堤、苏碑,遍植垂柳、花卉,明、清时期又建有清涟阁、怡园等景点。

福州西湖

福州西湖公园位于福州市区中心区域,至今有1700多年的历史,是福州保留最完整的一座古典园林。有苏州园林的别样风格,兔耳岭怪石奇观,是福州市民休闲最佳去处。福州西湖为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郡守严高所凿,在唐末就已经是游览胜地;五代时,福州西湖成为闽王王审知次子王延钧的御花园;到宋代更富盛景;清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林则徐为湖岸砌石,重新修建;1914年辟为西湖公园。2023年1月29日, 福州西湖公园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福州西湖公园至今有1700多年的历史,是福州保留最完整的一座古典园林,被人称为“福建园林明珠”,名列全国36个西湖前茅。现占地面积为42.51公顷,其中陆地面积12.21公顷,水面面积30.3公顷。 据史载,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郡守严高筑子城时凿西湖,引西北诸山之水注此,以灌溉农田,因其地在晋代城垣之西,故称西湖。五代时,闽王王审知扩建城池,将西湖与南湖连接。其子延钧称帝,在湖滨辟池建水晶宫(在今水关闸附近),造亭、台、楼、榭,在王府与西湖之间又挖设一条复道,便于携后宫游西湖。西湖成了闽王朝的御花园。此后渐成了游览区。宋淳熙年间(1174—1189年),南宋宗室、福州知州兼福建抚使赵汝愚又在湖上建澄澜阁,并品题“福州西湖八景”:仙桥柳色、大梦松声、古堞斜阳、水晶初月、荷亭唱晚、西禅晓钟、湖心春雨、澄澜曙莺。

兰州小西湖

兰州小西湖公园位于七里河东侧,西津东路与滨河中路之间,原系明肃王府园林,名曰“西园”,几经战火,一八八零年,总督杨昌俊由浙调甘,再次重建,为寓不忘乡土之意,改名为“小西湖”,号称兰州古八景之一,又名“莲池夜月”。由于历史变迁,原“小西湖”园林已无法恢复。 一九八二年,兰州市委、市政府为恢复古文化遗址,均衡城市绿地,修建具有地方传统风格的综合性游憩公园——小西湖公园。公园总占地面积224.26亩。现已建成湖面70亩,绿地85亩,道路广场及组景建筑25亩。公园的修建力求按原“小西湖”的布局,侧重突出江面园林风貌,开创“借景九洲,倚临黄河,湖光山色,殿阁掩映”的景观,既现北国地方风格,又效江南水乡秀美。全园以水景取胜,整个湖面大小不等、聚散有致,分为东侧、中湖、西湖和旭岛琼瑶内的莲荡池四个水面。湖面以东是大面积的草坪,植物造景以及可调式大型水幕彩灯喷泉;以北则为游览休息区,有蔷薇花墙、贺兰菊园、月季花圃、竹林、柏树台等多处花木景点,湖岸柳浪闻莺,游人纳凉垂钓、泛舟湖上,组景建筑金银交柯、华月山清、揽秀楼、柳荫馆、翠艺馆则在绿树与碧波辉映下,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旭岛、水榭式建筑卧波浪、螺亭是游人品茗赏景、赋诗作画的绝好去处。 在公园西部建成了现代化8000平方米露天游泳池,分为深水池,浅水池和儿童戏水池三部分,陆地种植草皮,没置桌凳,可供游人休息娱乐。

睢州西湖

睢州西湖是河南省商丘市西湖的景点。明崇祯十五年,也就是1642年3月,李自成会同罗汝才、袁时中三支起义军攻克了池深城坚的睢州城(民国后,睢州称睢县)。李自成打算在开封建都,便效法秦始皇灭六国时的战略“欲倾大树,先剪重枝”,拆除了睢州城墙。当时由于黄河五年三泛,黄水每泛,城门关闭,水在城外淤积大量泥沙,久而久之,形成了城内低、城外高的地貌。因此,当李自成扒开黄河后,黄河水狂泻南奔,淹没了睢州城,使之成为一个湖泊,就是今天的睢县西湖。睢州西湖水下是城,水上是湖,湖面呈一规则的长方形,这在全国数以万计的大小湖泊中是罕见的。

扬州瘦西湖

瘦西湖原名保障湖,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城西北郊,总面积2000亩,水上面积700亩,游览区面积100公顷。瘦西湖本名保障湖。乾隆年间钱塘(杭州)诗人汪沆慕名来到扬州后将其唤作瘦西湖。瘦西湖在清代康乾时期已形成基本格局,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誉。瘦西湖主要分为14大景点,包括五亭桥、二十四桥、荷花池、钓鱼台等。1980年春,为迎接日本国宝鉴真像回扬巡展,市革命委员会发动单位集资,组织郊区农民全面疏浚北城河西段(新北门以西)至大明寺山脚下约4公里河床,并拓宽莲花桥至熙春台一段湖面,挖土6.2万立方米。后又恢复了二十四桥、熙春台、卷石洞天等景点。1988年瘦西湖被国务院列为“具有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和扬州园林特色的国家重点名胜区”。2023年被授予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2023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南昌西湖

南昌西湖,南昌市内四湖之一,位于南昌市西湖区。是古豫章十景之一的徐亭烟柳所在地,西湖有观鱼廊、赏荷亭,漫步园内,小桥流水,亭台楼阁,颇具苏州园林的风格。南昌西湖自明代开始修改洪恩桥将原东湖水域分开,后因城市拓路和城建需要,导致与东湖完全脱离。因位置处在城的西端,故称为西湖。湖畔广植垂柳,柳丝成帘,每当春雨蒙蒙,柳垂烟深,景色十分独特。是古豫章十景之一的徐亭烟柳所在地。湖边的主景孺子亭是为纪念东汉高士徐孺子而建造的,三国、西晋、隋、唐、宋等朝代多次兴废。这里原是徐孺子读书的地方,蕴含着“徐孺下陈蕃之榻”(王勃《滕王阁序》中名句)的历史典故。孺子亭公园建于1979年,有观鱼廊、赏荷亭,漫步园内,小桥流水,亭台楼阁,颇具苏州园林的风格。

都昌西湖(15平方公里)

都昌西湖也叫西渡湖,位于都昌县东南部,北临狮山乡,西接西源乡,东接万户镇,南连焦潭湖,东边有平池湖、酬池湖,西边有竹筒湖、盘湖、石牌湖,是鄱阳湖的湖汊,与鄱阳湖连通,水域面积约15平方公里。都昌西湖是一个季节湖,汛期与鄱阳湖相连,枯水期则与鄱阳湖分开,面积最大时宽达五公里,长十余公里。冬季全湖干涸,湖床成为候鸟栖息地;初春未涨水时,湖底春草丛生,“风吹草低见牛羊”,一派草原风光;夏秋两季则恢复本来面目。一年之中有三种景观,变化莫测。七仙女墩,属狮山乡管辖,是西湖中唯一的岛屿,面积约500多平方米。

衡阳西湖

西湖公园位于湖南省衡阳市石鼓区,为衡州八景之一,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素有“西湖夜放白莲花”的美誉,列全国36个西湖之一。现有周敦颐爱莲阁、爱莲书斋、太极广场、爱莲亭、夏明翰烈士铜像、夏明翰烈士纪念广场、中日樱花友谊林等。西湖公园占地面积19公顷,东临蒸阳北路,南邻船山大道,西接蒸湘北路,北依蒸水,地处石鼓区演武坪,李定国斩大清尼堪亲王、曾国藩创建湘军水师于此。西湖公园占地面积300余亩,其中陆地面积54%,水面46%。园内通过山、水、绿地来分割空间,形成山水园林景观,颇有有闹中取静的艺术意境。西湖公园以清新明快为主基调,以中国山水园林为主题,建有夏明翰景区、周敦颐爱莲景区、中日友谊樱花林、莲湖飞珠、湖天一色、双亭烟雨、花鸟回廊、芙蓉拥翠、月映白莲等10余个景区。

许昌西湖

许昌西湖公园,劳动路以东,西大街以北,清虚街以西,建安大道以南,包括护城河水域西北段的小西湖。小西湖,风景又异常美丽,再加上宋时苏轼曾有诗赞美“西湖虽小亦西子”,故得名小西湖。许昌西湖公园的小西湖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永乐大典》称“天下西湖三十六,许州(许昌)西湖在”。1958年正式建西湖公园。古建筑德星亭、听水亭、读书亭、梅花堂等得以再现历史风采,小虹桥、烟波桥、聚星桥点缀其间,成了市民休闲的好场所。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活动中,小西湖遗址被定为“不可移动文物”。 许昌小西湖源于东汉末年。当时因挖土筑城形成坑洼,后汇水成湖。据传,当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时,就是将汉献帝囚禁在今许昌西湖湖畔。经历代扩建,到北宋时,社会经济繁荣,百姓在此植树插柳,种上藕莲,小西湖逐步成为中州有名的园林胜景。后来苏轼移官浙江杭州,致书州官赵德邻,建议改名小西湖,以区别于杭州西湖。

雷州西湖

雷州西湖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广东省雷州市,雷州西湖公园是一座风景秀丽,人文荟萃,集自然风光、贤踪圣迹和各种游乐项目于一体的园林式综合性公园,人们游罢,不仅目睹独具南天一格的风貌,而且顷耳聆听一曲情节起伏的雷州史话。宋代以前,湖滨只有天宁古刹与碧水朝夕相依,宋咸淳年间湖滨始建横舟、狎鸥、涿飞、放生、总宜、流水孤舟、州之眉目、泼泼地等八个亭,横跨南堤建惠济东、西两座桥梁。自从大文豪苏轼兄弟在此醉游之后,罗湖更名为西湖。由罗湖到西湖历经千百年沧桑,时兴时衰。它曾以“西湖翠拥”列入古雷州八景之一。当年之湖滨与唐代始建的天宁禅寺连成一片,正因为有它壮丽的美景衬托,古寺才有幸取得“万山第一”的赞语。

鹅的吃相的句子(小学语文四年级)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第四单元练习题

卷首语: 亲爱的同学们,通过第四单元的学习、积累,相信大家又有了许多收获。现在就充分展示自己的才智。相信你一定很棒的!加油吧!本练习卷满分为100分,其中3分为书写卷面分,答卷时间为80分钟。

第一部分:基础积累与运用(30分)

一、请把下面的句子抄在方格里,注意书写规范、字迹工整。(3分)

猫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

二、看拼音写词语。(6分)

gāo ào pí qì rèn pín diē dǎo kāi pì jìn zhí

( ) ( ) ( ) ( ) ( ) ( )

zhèng zhòng tǎng ruò jú cù bù ān bǐng xī níng shì

( ) ( ) ( ) ( )

三、我能准确地用“∨”给划横线的字选出正确的读音。(4分)

从容不迫 (chóng cóng ) 枝折花落(zhē shé)

屏息凝视(píng bǐng) 供养不周 (gōng gòng)

四、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并用“____”画出带生肖的成语。(5分)。

( )条斯理 趁其不( ) 望子成( ) 笨( )先飞

( )不相让 ( )促不安 鹤立( )群 胆小如( )

五、比一比,然后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4分)

无论……也…… 因为……所以…… 如果……就……

1、( )有什么东西响了一声,母鸡( )立刻警戒起来。

2、( )满月的小猫生气勃勃,天真可爱,( )你绝不会责打它。

3、( )工作怎么忙,李叔叔( )不会忘记抽空去照看邻居段大娘。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8分)

1、《白鹅》一文的作者是我国著名的( )。写了鹅的( )、( )、( )等特点。

2、学习了《白鹅》一文,使我们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唐朝骆宾王的《咏鹅》,其中的两句:( ),( )。

3、《母鸡》的作者是( ),它( )、( )、( )、( ),因为它有一群鸡雏。它( ),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 )必定就是一位( )。

4、本单元中,我最喜欢 (文章名)中的

(一句话)。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40分)

七、阅读课内片断,按要求作答。(30分)

(一)

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

鹅的叫声,音调( ),似( )。它的旧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门户。后来我看到果然如此: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又人走路,它也要( ),不亚于狗的狂吠。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大体上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急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cōnɡ cónɡ)容,大模(mú mó)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jiǎo jué)出场。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来也( );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要你一口。

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我们的鹅是吃冷饭的,( )。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先吃一口冷饭,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大约这些泥和草也有各种可口的滋味。这些食料并不奢侈;但它的吃法,( ),( )。譬如吃了一口饭,倘若水盆放在远处,它一定( )地大踏步走上前去,饮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草。吃过泥和草再回来吃饭。

1、给文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3分)

2、按课文内容填空。(4分)

3、读二至四自然段,用“ ”分别划出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3分)

4、作者善于运用对比的方法来突出鹅的特点。如,用鹅的 与狗的 对比;用鸭的 与鹅的 对比。(用文中的语句概括)(2分)

5、再细读二、三自然段,并用“~~~~~” 划出文中具体表现白鹅高傲的句子。(2分)

6、鹅需要 、 、 这三样东西下饭。它的吃相令人发笑,具体表现在(摘抄文中有关的句子):

(4分)

(二)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huo hé)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 优)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pín píng)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是多么尽职(zí zhí)。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1、划掉文中括号里错误的读音或汉字。 (4分)

2、找出一个描写猫注意力非常集中的词写在括号里。( )(1分)

3、用“ ”画出写猫很乖的句子。 (1分)

4、找出描写猫贪玩的句子抄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

5、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猫十分尽职?摘抄有关句子。 (1分)

6、用“~~~”画出本段的中心句。 (2分)

7、用“非……不可”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2分)

八、阅读短文,按要求作答。(10分)

小公鸡

我很喜欢我家的那只喔喔叫的小公鸡。它的头上长着像火把一样的冠子。背上的羽毛像穿着深红闪亮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套了件金黄色的衬衫。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和一张尖尖的嘴,再配上最引人注目的那五颜六色的大尾巴,显得既美丽又威武。

小公鸡早上起来就站在坪台上"喔喔"地使劲叫,催人们快快起床。

你别看小公鸡平时挺温和的,它要是找起架来还真勇猛。

有一次放学回家,我看见小公鸡在院子里的大树下扒食吃,就连忙放下书包,抓了一把米撒在地上让它吃。小公鸡吃得正欢,不知谁家的一只大公鸡过来和小公鸡抢米吃。这下可把小公鸡惹火了,就扑过去和那只大公鸡打起架来。大公鸡猛地扑过来了,小公鸡沉着应战,身子一缩,躲过了大公鸡的一招。然后,它立刻转到大公鸡的后边,冷不防地向上一蹿,蹦到大公鸡的背上对着它的冠子猛啄,啄得大公鸡的冠子直流血。大公鸡疼得逃跑了。小公鸡胜利了,它昂头挺胸。瞧,一副得意神气的样子,真讨人喜欢。

我格外喜欢这只美丽、可爱的小公鸡。

1、用“~~~”划出外形描写的句子。(1分)

2、用“——”划出一句过渡句。(2分)

3、文中对小公鸡与大公鸡斗架的句子是细节描写,请圈出动词写。(3分)

4、请在文中找出一句比喻句写下来: 。这里把( )比作 ( )。(4分)

第三部分:习作表达(30分)

在我们的周围生活着许多动物,其中一定有你喜欢的而且熟悉的,请你选择你最熟悉的一种动物,有条有理地介绍它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要把重点放在人与动物的情感上。350字左右,题目自拟。

以上内容是关于苏轼赞美西湖的千古佳句和描写西湖美景的经典短句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

标签:描写西湖美景的经典短句

标题:苏轼赞美西湖的千古佳句 描写西湖美景的经典短句

链接:http://m.zhaichaow.cn/z/1614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