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慰朋友失去亲人的暖心句子 形容亲人不如外人的句子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安慰朋友失去亲人的暖心句子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形容亲人不如外人的句子和安慰朋友失去亲人的暖心句子的精彩内容哦。
安慰朋友失去亲人的暖心句子 形容亲人不如外人的句子
包括全家福在内的传统新年的集体的表现形式和娱乐内容,未来可能会转化为新的个人的形式和内容。
文 / 巴九灵
先做一个小调查:
新年伊始,自媒体“深夜发媸”收集了100张全家福及其背后故事。我们把它作为一个小标本,观察这些全家福的背后故事,发现类似以下的话颇为常见:
◎ “结婚3周年,没有出去拍过全家福。”
◎ “那天在刷朋友圈看到了别人的全家福,然后想了想,二十多年来我们竟然一张正式的全家福都没有。”
◎ “从小到大从来没有拍过全家福,怀孕四个月的时候突发奇想……”
◎ “第一张1986年拍的,那年我8岁,第二张是2023年中秋拍的。”
……
从小巴个人来说,也只记得拍了寥寥几次小家庭的全家福照片,集中在童年和青少年时期。而大家族几乎是没有的。
全家福这一习俗,似乎在新年中被逐渐淡化。这是为什么?
01.全家福:从旧时时髦,到今时旧物
全家福在中国的历史是相当悠久的。
1842年7月,中国出现使用相机的记录。时值第一次鸦片战争末期,英国公使的两名助手在今天的江苏镇江焦山拍摄了达盖尔银版照片,具体不详。达盖尔银版法被公认是最早的摄影技术。
1861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刚结束,外国人获得无需签证即可在中国旅行的特权。一批外国摄影师在此时来华。美国摄影师弥尔顿·米勒来到中国广州,拍摄了那时候中国人的一组肖像,其中就有包括商人、官员的全家福。那可能是关于中国人的最早期的全家福。
中国家庭的全家福,弥尔顿·米勒摄于1861—1863年
那个时候,不少国人还觉得照相是“妖术”。鲁迅在文章里说:“咸丰年间(1851—1861年),或一省里,还有因为能照相而家产被乡下人捣毁的事情。”
到了20世纪20年代初,在新年拍一张全家福,或已经成为时髦。1921年的岁末晚间,二十多岁的朱自清念给叶圣陶的一首小诗《新年》(其二)中,有几个句子是这样写的:
我看见乡亲们,在新年的日子里
谈论着往事的收成
细数三百六十五个日子和节气
说到春天
大家的眼里又开出了火焰
那个时候,玉米成串地挂在屋檐下
黄澄澄的喜气
飘满家园,让人看了心里
感觉兴奋而踏实
于是莫名地想起
多年前下着雪的某一天
亲人们合在家门照的一张全家福
据杭州历史研究专家仲向平考证,1930年代,杭州有30—50家照相馆,湖滨最多,其次是城站、南山路、三潭印月、城隍山上。“那时候胶卷很紧张,拍一张全家福要几块钱,相当于半个月甚至一个月工资。”他说。
全家福记录了不同时期的中国人的家庭结构、精神风貌、时代特点,具有比文字更加直观的史料价值。
比如,清末时期,辫子和裹小脚是直观可见的。民国时期,中山装是一道风景。到了1950年代,人们衣着朴素,打着补丁,斗志昂扬。而80年代,衣服的样式和人物表情就丰富了许多。
西安收藏家珍藏的1950年代全家福照片
在分崩离析的年代里,背井离乡的人凭借着它抚慰对父母、儿女、兄弟、姐妹们的思念。在物质和娱乐生活相对贫乏的时代,一张全家福定格了一家人的新年喜悦。
对于老一辈的人们来说,人生的幸福与成就莫过于“四世同堂”。而全家福就成了重要的载体。
鲁迅调侃说:“至于贵人富户,则因为属于呆鸟一类,所以决计想不出如此雅致的花样来,即有特别举动,至多也不过自己坐在中间,膝下排列着他的一百个儿子,一千个孙子和一万个曾孙照一张‘全家福’。”——或许,全家福还起到宣示大家长“权威”的作用。
但近三十年来,全家福似乎不再充满魅力。
若论数量来说,如今拍全家福的家庭的数量肯定是要高于三十年前的,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决定的,比如摄影行业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等。论热情和兴趣来说,则近三十年来,大概是呈减少趋势的。
图源:企查查
02.为什么?硬币的另一面
我们试着从若干角度展开分析。
从家庭结构变化趋势来看,至少拍摄大家族的全家福的基础是被不断削弱的。
改革开放前,鼓励生育是社会总体趋势,形成了一个个大家庭,我们的父母辈多则六七个兄弟姐妹,少则也有四五个。而大家长掌握了较大的财产和消费权。改革开放后,三四人的、拥有更大财产自主权的小家庭成趋势。
表源《土地集体化与农村传统大家庭的结构转型》
当大家长在世时,各个小家庭之间仍有凝聚力,而大家长一旦去世,关系慢慢就淡了。有句俗语说:“一代亲,二代表,三代、四代就拉倒。”这一背景下,自然谈不上拍全家福。
抖音一条相关短视频的评论区
而随着个体拥有的自主权利变大,小家庭对家庭的个体的影响力其实也在弱化,这也在压缩人们拍摄全家福的空间。
据2023年5月的“七普”数据,家庭户规模持续缩小,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62人,比2023年的3.10人减少0.48人。
前一段时间,青山资本发布了2023年度消费报告《孤独之下,独居时代》。虽标题略显夸张,但引起不少人共鸣,其中还提到几个数据:中国有9200万的独居人口;四分之一的家庭为一人户,一人户比例从1999年的6.3%增长到2023年的25%;
1985年,离结率(离婚对数/结婚对数)为5.5%,到2023年,则达到了53.3%,即35年间,每年结婚对数几乎没变,但离婚人口却翻了近10倍。
其产生的社会背景是:外卖和堂食可以提供各类饮食,使得烹饪不再是家庭重负,而变成偶尔为之的爱好和趣味;互联网可以提供丰富的上门服务和外出服务,人们不需要依靠家人与熟人网络;
宠物、游戏、网络社交、影视、直播……强大的娱乐消费产业使得个人有了许多可以依赖的精神寄托。此外,健全的社会治安管理体系、保险服务也足以隔离许多意外危险和抚慰人的不安全感。
工作日,外卖成为人们的主要选择
一定程度上,亲人之间的联系紧密程度正在弱化。比如不少人不太愿意在春节回家与亲人团聚。这其中有思想观念变化的原因,更多是社会政治经济基础引发的变化。
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的畅销书《人类简史》在“一场永远的革命”这一章里这样说道:“在1750年左右,如果一个人失去家庭和社群的保护,几乎必死无疑,不仅没有工作、没有教育,生病痛苦时也得不到任何支持。”
“到了现代,核心家庭并未完全消失,虽然被政府和市场取代了大部分的经济和政治作用,但还是留下了一些重要的情感功能。”
“但到了现在,父母的权威可说大不如前。年轻人越来越不需要听从长辈的意见,而一旦孩子的人生出了任何问题,似乎看来总是可以怪在父母头上。”
——这大致也切中了中国家庭的趋势变化。那么,作为家庭价值重要展示形式和载体的全家福,可能也有意无意被淡化了。
当然,除此之外,我们也未必需要全家福这样一个载体来记录、表达家庭和亲情。
但值得一提,去年11月的《朗读者》第三季中,央视主持人康辉说:“我曾经以为,与母亲合影的机会还有很多。然而母亲去世后,我翻遍手机相册,却发现母子二人的合照一张都没有。”此言一出,也引发许多人的共鸣。人们拥有如此多解决方案的同时,某种程度也可能失去实践的迫切性。
03.热闹的个人“新年照”
在全世界范围看,中国仍然是最重视家庭价值的国家之一。但是,当家庭对于个体的影响力变弱,那么,个体的价值也开始变得凸显。
一定程度上,作为个人一年成长或形象变化见证,抑或只是单纯愉悦自我的新年照应运而生。
新年写真照
在小红书、微博、B站上,去摄影店拍一组个人新年照,成了不少女生的心愿清单之一。
在小红书上搜索关键词“新年照”,已经有17万+篇笔记。满屏照片里都是穿着红色毛衣或是裙子的女生,精美的服装、用心的背景布置、不俗的Pose,颇为喜庆。
小红书“新年照”关键字搜索结果
打开若干个高赞的新年照帖子的评论区,内容集中于赞美、欣赏,抑或是求助具体方法、服装等配饰道具的电商链接等,可见许多人跃跃欲试。
而近些年来,不少摄影店每年都会推出了新年主题的女生个人写真照,门店一般都会提供从服装道具、化妆、拍照、修图、打印等一条龙服务,与社交平台的热闹相映成趣。
B站UP主“睡不醒的七七”在去年2月去了一家照相馆,拍了一组古风新年照。259元的套餐产品中,包括租赁一套服装、化妆以及造型设计、拍摄一组照片、修图、打印等服务内容。最后,选择其中一张照片精修,并获得打印照。
她说:“化完妆后只适合拍照,不适合出门,因为底妆巨厚巨干,整个脸都是土色的,就像刚从沙漠回来。”据化妆师的说法是:“影棚四周都是光,为了避免曝光过度,不能化得很白,很干是因为害怕闪光灯下皮肤过油。”
一般来说,照相馆会配备精美服装,此外,化妆考究、妆容厚重、修图精细,以达到完美的出片效果。
这一市场正在快速发展。一位98年生的杭州摄影师虞生告诉小巴,他做摄影5年了,今年开始尝试新年主题的女生写真摄影,为此花了五六百元购入了一套汉服作为拍摄服装。288元的套餐价格包含了拍摄一个小时,选六张图精修,多加一张收10块钱。从1月21日开始,工作日时间里常常能拍摄2—3组。客户群体主要是二十多岁的大学生与职场新人。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不会凭空产生或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夸张点来说,放到社会习俗来看或许也合适:包括全家福在内的传统新年的集体的表现形式和娱乐内容,未来可能也会转化为新的个人的形式和内容。
* 参考资料:
1. 《给孙中山鲁迅拍过照,也记录时代变迁下这座城和城里的人》,钱江晚报
2. 《100张温暖的全家福,看到泪目……》,深夜发媸
3. 《土地集体化与农村传统大家庭的结构转型》,王天夫、王飞、唐有财等,《中国社会科学》2023年第2期
4. 《坟·论照相之类》,鲁迅
作者 | 林波 | 当值编辑 | 麻酱
责任编辑 | 何梦飞 | 主编 | 郑媛眉 | 图源 | VCG
-吴晓波领讲50本商业图书,一起叩开商业大门-
描写小鸡外形的句子(2023年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练习题)
2023年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练习题
卷首语: 亲爱的同学们,通过第四单元的学习、积累,相信大家又有了许多收获。现在就充分展示自己的才智。相信你一定很棒的!加油吧!本练习卷满分为100分,其中3分为书写卷面分,答卷时间为80分钟。
第一部分:基础积累与运用(30分)
一、请把下面的句子抄在方格里,注意书写规范、字迹工整。(3分)
猫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
二、看拼音写词语。(6分)
gāo ào pí qì rèn pín diē dǎo kāi pì jìn zhí
( ) ( ) ( ) ( ) ( ) ( )
zhèng zhòng tǎng ruò jú cù bù ān bǐng xī níng shì
( ) ( ) ( ) ( )
三、我能准确地用“∨”给划横线的字选出正确的读音。(4分)
从容不迫 (chóng cóng ) 枝折花落(zhē shé)
屏息凝视(píng bǐng) 供养不周 (gōng gòng)
四、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并用“____”画出带生肖的成语。(5分)。
( )条斯理 趁其不( ) 望子成( ) 笨( )先飞
( )不相让 ( )促不安 鹤立( )群 胆小如( )
五、比一比,然后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4分)
无论……也…… 因为……所以…… 如果……就……
1、( )有什么东西响了一声,母鸡( )立刻警戒起来。
2、( )满月的小猫生气勃勃,天真可爱,( )你绝不会责打它。
3、( )工作怎么忙,李叔叔( )不会忘记抽空去照看邻居段大娘。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8分)
1、《白鹅》一文的作者是我国著名的( )。写了鹅的( )、( )、( )等特点。
2、学习了《白鹅》一文,使我们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唐朝骆宾王的《咏鹅》,其中的两句:( ),( )。
3、《母鸡》的作者是( ),它( )、( )、( )、( ),因为它有一群鸡雏。它( ),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 )必定就是一位( )。
4、本单元中,我最喜欢 (文章名)中的
(一句话)。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40分)
七、阅读课内片断,按要求作答。(30分)
(一)
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
鹅的叫声,音调( ),似( )。它的旧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门户。后来我看到果然如此: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又人走路,它也要( ),不亚于狗的狂吠。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大体上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急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cōnɡ cónɡ)容,大模(mú mó)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jiǎo jué)出场。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来也( );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要你一口。
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我们的鹅是吃冷饭的,( )。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先吃一口冷饭,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大约这些泥和草也有各种可口的滋味。这些食料并不奢侈;但它的吃法,( ),( )。譬如吃了一口饭,倘若水盆放在远处,它一定( )地大踏步走上前去,饮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草。吃过泥和草再回来吃饭。
1、给文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3分)
2、按课文内容填空。(4分)
3、读二至四自然段,用“ ”分别划出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3分)
4、作者善于运用对比的方法来突出鹅的特点。如,用鹅的 与狗的 对比;用鸭的 与鹅的 对比。(用文中的语句概括)(2分)
5、再细读二、三自然段,并用“~~~~~” 划出文中具体表现白鹅高傲的句子。(2分)
6、鹅需要 、 、 这三样东西下饭。它的吃相令人发笑,具体表现在(摘抄文中有关的句子):
(4分)
(二)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huo hé)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 优)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pín píng)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是多么尽职(zí zhí)。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1、划掉文中括号里错误的读音或汉字。 (4分)
2、找出一个描写猫注意力非常集中的词写在括号里。( )(1分)
3、用“ ”画出写猫很乖的句子。 (1分)
4、找出描写猫贪玩的句子抄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
5、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猫十分尽职?摘抄有关句子。 (1分)
6、用“~~~”画出本段的中心句。 (2分)
7、用“非……不可”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2分)
八、阅读短文,按要求作答。(10分)
小公鸡
我很喜欢我家的那只喔喔叫的小公鸡。它的头上长着像火把一样的冠子。背上的羽毛像穿着深红闪亮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套了件金黄色的衬衫。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和一张尖尖的嘴,再配上最引人注目的那五颜六色的大尾巴,显得既美丽又威武。
小公鸡早上起来就站在坪台上"喔喔"地使劲叫,催人们快快起床。
你别看小公鸡平时挺温和的,它要是找起架来还真勇猛。
有一次放学回家,我看见小公鸡在院子里的大树下扒食吃,就连忙放下书包,抓了一把米撒在地上让它吃。小公鸡吃得正欢,不知谁家的一只大公鸡过来和小公鸡抢米吃。这下可把小公鸡惹火了,就扑过去和那只大公鸡打起架来。大公鸡猛地扑过来了,小公鸡沉着应战,身子一缩,躲过了大公鸡的一招。然后,它立刻转到大公鸡的后边,冷不防地向上一蹿,蹦到大公鸡的背上对着它的冠子猛啄,啄得大公鸡的冠子直流血。大公鸡疼得逃跑了。小公鸡胜利了,它昂头挺胸。瞧,一副得意神气的样子,真讨人喜欢。
我格外喜欢这只美丽、可爱的小公鸡。
1、用“~~~”划出外形描写的句子。(1分)
2、用“——”划出一句过渡句。(2分)
3、文中对小公鸡与大公鸡斗架的句子是细节描写,请圈出动词写。(3分)
4、请在文中找出一句比喻句写下来: 。这里把( )比作 ( )。(4分)
第三部分:习作表达(30分)
在我们的周围生活着许多动物,其中一定有你喜欢的而且熟悉的,请你选择你最熟悉的一种动物,有条有理地介绍它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要把重点放在人与动物的情感上。350字左右,题目自拟。
和粥有关的优美句子(愿有人与你共黄昏)
文/柳七公子 照片/迪恩提供
无人与我立黄昏,无人问我粥可温。无人与我捻熄灯,无人共我书半生。
无人陪我夜已深,无人与我把酒分。 无人拭我相思泪,无人梦我与前尘。
无人陪我顾星辰,无人醒我茶已冷。 无人听我述衷肠,无人解我心头梦。
无人拘我言中泪,无人愁我独行路。 回首向来萧瑟处,无人等在灯火阑珊处。
这段话出自《浮生六记》。
一句话,无人爱无人疼,无人知寒暖,孤家寡人闲云野鹤的生活。
总是一个人独来独往,我爱的人,不爱我;爱我的人,我不爱。
你已走过很长很长的路,受过很重很重的伤,再也不敢触碰爱情。在你的心中,爱情是神圣又高洁的东西,一直奉爱情为理想高擎在灵魂深处。
曾有过一段马拉松式的爱情,它共你一起走过了轰轰烈烈火的青春,终败给了时间,败给了天长地久。
也许,从此后,爱情就真的成了理想,成了奉若神明,却再也不云触碰的东西。把爱情当理想来信仰,也挺时尚。
1
微信里一位老友叫迪恩,就是这种状态的一只闲云野鹤。
他是清华的艺术硕士,高学历,高颜值,活得很小资。我称他是编辑圈里最会画画的,美食圈里最会做书的,绘画圈里最会写文的。
他专业是绘画,却偏偏写得一手好文章,才工作时做编辑,现在改做影视,业余爱好做得一手美食。
工作之余,给出版社画画插画,给美食圈做做美食,且都做得出类拔萃。自我表扬自已说明明可以靠颜值,却偏偏要工作。
比如他做一个蛋奶混合的蛋羹、甜品和奶冻,本来透着浓郁的人间烟火,却偏要配诗意的文字:愿你的眼里有星辰和大海,心里有勇敢和深情。
周末在家休息写道:今天在客厅沙发安静地读完了一本最新的小说。
很风雅吧,后半句偏偏是在厨房给一只鸡做了按摩,做的电饭锅蒸鸡。半雅半俗搭配得恰到好处。
他热爱生活,人很阳光,一个人活得欣欣向荣,风雅又小资,积极又向上,又宁静淡泊。
北京的春天来了,他拿韩愈的诗: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然后悠载悠载和大家一起云欣赏故宫春色。
有时,他也会在节日或父亲的忌日、清明等日子里,流露出淡淡的清愁。
那天可能是他父亲的忌日。
他写道:异地求学工作,每次回家还在车上,爸爸就会来短信问:到哪儿了,等你吃饭。多年后,才懂得原来有人等你,才是这一生值得炫耀的事。
大三的时候,父亲得了绝症,他把父亲接到北京治疗,边读书边在外面接活干,为了给父亲赚点医疗费。可最后,父亲还是走了。
今年春节他把母亲接到北京,直到疫情缓和了才送母亲回老家。
我偶尔会去他的朋友圈,读他各种碎片文字。
早春,皇城半面红墙,墙头上是才抽芽的垂柳。他写道:下雨了,此时北京一半张扬的惊艳,一半低调的静谧。我知道佛讲究空,讲究放下,但是在佛前,我还是没忍住说出许多的贪念。
贪念和执念,芸芸众生皆有。世事浮云,禅心空寂,能做出潇洒出尘的又寥寥无几。
有时他也会很沧桑地写着“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不远处的ba wang xi fa shui和保温杯里的枸杞。
不知道的会认为这绝对是中年男人的标配人生。
而他不过奔三的所岁。
他的美食和他的文字一样小资,令人胃口大开。其实,去看他的美食,是想从美食背后,多学点他对生活的热爱。
他的金花汤鸡配文:对于吃货来说,每天有好吃的东西,生活就不会单调到哪儿去。
于生活中的乐趣,有时候得靠自己去寻找或者去创造。只要有心,单调的日子也会过成诗。
做个玉米排骨汤,还有锡纸牛肉,红烧排骨。很漂亮,色香味俱全,看着很奢侈,更小资,他却非要忆苦思甜。
他写道:把排骨捞出来红绕,想起那年考研,为了省时间,会把晚饭多煮一些,第二天中午把饭菜码一起一蒸即食。
为了省钱,用鸡架骨先和土豆炖汤,再捞出来把鸡架红烧,这样一道菜会成两道菜。那时候,上午复习政治下午英语,晚上画画,每天煮一顿饭,日子又穷又幸福。
本来看到那些诱人的美食,都快流口水了,看到这样的文字,又莫名有些心酸。又穷又幸福的生活里,他一样也是励志又向上的吧。
北京半解封状态时,他发了条圈:路上带口罩的行人自顾自走着,树在发芽,阳光在我的阳台慢慢挪着脚步,一切特别科幻又特别恍惚,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好像生活一直如此。可能宅家里久了,疫情信自己看麻木了。翻看去年的照片,想着春天是来了吧?并配上他去年踏春的照片。
一个人若心里有春天,外面的世界春天来没来到,他的心里总是明媚充满了生机的。
一个喜欢阳光,喜欢春天,心里又拥有春光的男孩,想他一个人的春天,也并不单调,因为他的心里本来就有满园春色。
今天他的朋友圈写的是:我们边走边爱,边走边弃,好象都是人间过客。
貌似爱了多年的女友也分了,他说没有原因,我想也许就是无疾而终,爱了好久好久,输给了天长地久吧!每个人都是人间的过客,从这个世界路过。
生活一直在改变,从又穷又幸福,到又富又幸福,这中间,是他历练与成长的漫长过程。
之于爱情,得到又失去,失去亲情,只要双亲还在,亲情永存。若有一天,父母不在了,家就成了回不去的故乡。在他的心里,那种每逢佳节思念父亲的愁思,我想或许,就是一种隐痛吧。
虽然疫情在家办公,但一点也没偷懒,但好吃的一点也没少煮。
他曾写道:一个人也要过温暖生活。
是的,不管世界怎样对待我们,我们都要学会对自己温柔以待。
结语:
一个人,并不孤单,无人与你立黄昏,你可以一个人看夕阳西下。谁说,一抹斜阳里的你不美?无人问你粥可温,你可以自已动手丰衣足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像迪恩一样。
无人与你捻熄灯,你可以自己点一只长明灯,照亮一个的夜,也照亮一个人的心。无人与你共书生,一个人的传记,自己永远都是主角,一个人的长篇,一个人的辗转承合……
相思泪到唇边,自己咽下去,前尘往事一笔勾销。
一个人仰望满天星辰,看世间悲欢闪烁。茶已冷 ,自己温煮,其中苦涩与芬芳,都在唇齿之间,咽下去是一个人的荡气回肠。
一个人的心事,一个人默默消融。爱一场梦一场,眼中泪,心中痛,又何妨?流过泪眼睛更明亮,滴过血的心更坚强。
人这一生,自己的路终得自己走,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愿有人与你共黄昏,愿有人问你粥可温。愿你的眼里有星辰和大海,心里有勇敢和深情。
愿每一个人心中有爱的人,都修得真爱。愿每一个人热爱生活的人都过得温暖。愿每一个眼里有星辰的人,都灿若星辰。
作者简介:柳七公子,另用笔名柳如眉,山东省作协会员,已出版作品《萧何的奋斗笔记》《待我相思放下,许你浪迹天涯》《最美流年遇见最美古诗词》《一宵冷雨,半世浮萍:纳兰容若词传》等作品。喜欢我的文,欢迎点赞关注!
和粥有关的优美句子(腊八)
时间过得好快,腊八节又一次到来,过了腊八就是年,一年一岁一团圆。
腊八节就像是春节到来前的使者,准时的提醒着人们拉开年终岁尾的序曲,也提醒人们准备迎接春天的来到。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这一天,勾起了人们对于春节的渴望,敲醒了外地游子对家的思念。
腊八节拉近了年的距离,腊八节前夜,父母开始忙碌起来,准备腊八粥的食材,大米、小米、梗米,红豆、绿豆、黑豆、核桃仁等等食材落入容器,听似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声音,像极了远方游子的叩门声,也响满了一年的收获,更演奏着一家的团圆!
01.“粥”道,收获
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相传是为了纪念释迦牟尼佛得道,又尊称“佛粥”,供佛之后,分施给贫困之人,寓意着时间没有饥饿。
腊八节当天,这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任何人都不能拒绝,各种食材在锅中熬煮,咕嘟咕嘟的声音,让团圆响彻街头巷尾,灯火阑珊。
这天,早晨一晚热气腾腾的腊八粥之后,预示着年终岁尾的收获,也叫醒了人们迎接年的到来,人们也开始了置备年货、打扫房屋、制作美食,其乐融融。
远方的游子,也开始对过年回家的渴望,一碗粥,却提醒了人们一年的结束和收获,提醒着,远方的人,回家团圆。
02.“粥”道,伊始
《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
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
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
多病所须惟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
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
在最寒冷的冬日,身体多病仕途不顺的陆游,也处在自己人生的低谷,但他并不消沉,拄着拐杖闲适地路过邻家,欣赏乡村炊烟袅袅、牛迹重重的素朴幽静的生活图景,喝着腊八粥,感受融融春意,也期盼自己人生的春天早点到来。
一碗粥,也预示着新的一年即将开始,把所有的不快、挫折、烦恼、低谷都统统放进去熬煮,让一切的不如意随烟火而去!
03.“粥”道,周全
雪小禅说:中国人就是这么可爱——什么节日都用吃来表达,且非常隆重。我喜爱这种世俗的可爱,有温度有光泽。
的确,我们的美食,有时不只是填满肚腩的珍馐,更是对于文化、情感、情怀的传承!
一碗粥,道出了过去一年的悲欢离合,也开启了新的一年的红红火火,它总是考虑的那么周到,父母对儿女的思念,儿女对家的渴望,都煮进了这碗粥里,越煮越甜。
事事“粥”道,诸事周全,我们只顾温粥听雪,静待阳春。
描写退伍老兵的句子(老兵已老)
阅读前请点击右上角“关注”,可以每天免费获取各种军事信息和知识。醉卧兵心,专注军人价值!
无意间,翻翻以往曾经写过的文章,不禁驻足在各位老兵的深情留言中。其中不乏有很多老兵的批评之声,也有从未谋面的战友的鼓励之声。心中突然泛起一种莫名的感动,至少有人曾经在意过,证明自己不曾碌碌无为、浪费光阴。
感谢所有的批评和辱骂,是你们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看到另一个自我;感恩所有的鼓励和支持,哪怕是一个点赞,都让我充满信心和力量。我多希望能在某一天,带给你不一样的价值,给你想要的答案。
其中,有很多老兵的留言让我潸然泪下。他们曾经隐姓埋名、默默无闻、为国为民、鞠躬尽瘁;退役之后依然不忘初心、永葆本色、坚定不移、无怨无悔。在他们面前,我只能黯然失色、无地自容。
真心希望国家关心退役军热、退役老兵的政策能够尽快落到实处,真心盼望各级政府能切切实实解决退役老兵的遗留问题,让他们得到应该得到的荣誉、享受应该享受的福利。
一、过去的峥嵘岁月是昔日老兵的无尚荣光。
每一位参战老兵的过去都是一部鲜活生动的战争史。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捍卫着国家的荣誉,用牺牲和奉献保卫着祖国的安宁。那些过往的峥嵘岁月就是昔日老兵的无尚荣光。
一位老兵这样留言道:军人的目的是保卫祖国,抛头颅洒热血,崇尚荣誉!个人所谓的成功都是浮云。
另一位老兵说:部队回来到农村没有分配工作中的磨砺!……想不到还能有今天!振奋高歌!祖国我爱你!敬礼!69年的兵!
二、今天的和平岁月印证老兵的丰功伟绩。
哪有岁月静好,只是有人负重前行。今天的和平年代,是无数的先烈用生命铸就的安宁,也是各位老兵在默默负重前行。祖国的安全和人民的安宁,印证着各位老兵的丰功伟绩。
一位65岁的老兵写道:我是退伍老兵,今年65岁,我最珍贵的时间,不论开会,或是自己约会,工地上班等,从不迟到,能干好的一定干好,有难度的争取干好,从不拉稀摆代。
一位老兵这样留言:退役老兵,人各有志也属正常,但是整体来讲,因为在部队受过教育,绝大多数仍然保持着军人本色。不忘初心。这一点,对老兵非常重要。随时准备着祖国的召唤。
还有一位老兵留言:我也曾是一个兵,退伍,如今50了,总有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我自己知道,心情难受时,我就哼两句望见北斗星,心中想念毛主席,是毛主席给了我力量。
三、未来的幸福岁月饱含老兵的满怀期待。
今天,很多退役老兵都已经白发苍苍,他们当初响应国家的号召光荣的离开了他们无比留恋的军营,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付出。有很多老兵其实生活并不如意,他们经历了残酷战争的折磨,还要经历生活的千难万险,但是他们依然对未来的幸福充满着期待。
有一位老兵这样说:我70年底参军,76年3月退伍,我把最好的青春留给了我的祖国,但永不后悔!
还有一位老兵留言:老兵想说一句,自穿上军装那刻就把生命交给了祖国,一声令下决不后退,退伍了,老了,希望祖国也能关爱一下所有退伍老兵,别让他们老来寒酸!
老兵已老,精神尚在,本色长存。老兵拥有的是对曾经无限荣光的眷念,对未来幸福生活的展望。请善待老兵,那是为我们的江山和平历下汗马功劳的功臣;请善待老兵,那是用鲜血和无畏换来今天和平的英雄;请善待老兵,那是对未来依然充满幸福期待的渴望眼神。祝福老兵!致敬老兵!
声明:文章为醉卧兵心原创内容,图片源自网络。
欢迎关注【醉卧兵心】头条号,每天关注军人和退役军人信息和价值!
以上内容是关于安慰朋友失去亲人的暖心句子和形容亲人不如外人的句子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