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死亡的唯美表达 形容哥特式建筑的句子

国学综合

自然死亡的唯美表达 形容哥特式建筑的句子

霸清围观:℉更新时间:05-20 20:37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自然死亡的唯美表达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形容哥特式建筑的句子和自然死亡的唯美表达的精彩内容哦。

自然死亡的唯美表达 形容哥特式建筑的句子

自然死亡的唯美表达 形容哥特式建筑的句子

作者:羽川。于今日头条原创首发。

哥特式风格,起源于古代日耳曼民族中最为彪悍的部落“哥特”:

恐怖、超自然、死亡、颓废、巫术、深渊、黑暗、诅咒……哥特式便代表着极致的恐惧与极度的绝美。

哥特风格虽然小众,却也有自己独特的魅力。

如哥特式服装:

哥特式服装,以黑暗的华丽为主

哥特式建筑:

哥特式建筑主要用于教堂,整体风格为高耸削瘦,且带尖,以卓越的建筑技艺表现了神秘、哀婉等强烈情感

哥特式字体:

哥特式字体也如同哥特式建筑般,华丽又带着神秘的风格

在18世纪中后期,哥特式风格被逐渐运用在文学创作中,成为“黑色浪漫主义”的代名词。而19世纪横空出世的埃德加·爱伦·坡,不仅承袭了原有的哥特风格,还自成一派,深入探讨人内心的黑暗面。

埃德加·爱伦·坡(Edgar Allan Poe)(1809~1849)

埃德加·爱伦·坡(Edgar Allan Poe)(1809~1849),19世纪美国诗人、小说家和文学评论家,美国浪漫主义思潮时期重要成员。

坡的作品以探索“死亡”为主,揭露人心的黑暗、残酷、暴力与罪恶,同时用绝美又细腻入微的笔墨刻画环境与人物内心,二者互相交织,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这就是坡所开创的“心理分析”写法,简单来说,便是——

若想人大彻大悟,就把最阴暗的一面撕给他看;

让他颤抖,让他忌惮,再劝他向善。

坡式哥特大法一:塑造极端化的人格

坡善用第一人称视角“我”。

坡的作品不同于早期哥特式小说之处,就在于他对人内心的挖掘与把控之细腻。他浓墨重彩塑造极端化的人格,以人物内心的黑暗催动剧情的发展。

短篇小说《黑猫(The Black Cat)》的主人公,便是坡笔下拥有人格缺陷的代表之一。他酗酒、凶残、狭隘、暴力、思想清奇,导致他从对一只黑猫的怨恨残杀转为对善良妻子的杀害。

黑猫:本身就带着强烈的神秘与宗教色彩

在小说中,暴力的主人公残杀了自己的黑猫布鲁托,又在不久之后偶遇了一只与布鲁托一模一样的黑猫,而这只黑猫胸口,竟然有一个断头台的印记!

他没有为此感到害怕、后悔,而是脑洞清奇地想道:

“我,一个大男人,强壮的大男人,竟然变得怕了一只猫?我怎么能这样恐惧一只愚蠢的畜生?”因此,他生出了“许多恐怖的梦境,心境变得越来越黑暗,甚至罪恶。我恨所有的东西,所有人——甚至恨透了生命本身!”

在这样扭曲的思想下,主人公最终举起了斧子,在疯狂中杀死了自己善良的妻子。

如果说《黑猫》中所塑造的人格太过黑暗,那么坡的另一个作品《一桶蒙特亚白葡萄酒(The Cask of Amontillado)》中的主人公,则是更加“通俗化”的人格缺陷代表——心机、狭隘、睚眦必报。

主人公因为常被福图尔兰托欺负戏弄,便在狂欢节期间,以一桶白葡萄酒为借口将他骗到自己的酒庄。“很傻很天真”的福图尔兰托完全没有任何防备,最终被主人公用砖头一个一个地封死在了酒窖深处。

当然,福图尔兰托的也有自己问题——单纯、愚钝、毫无防备,主人公一次次言语暗示自己想要复仇,而福图尔兰托却早已被白葡萄酒灌了脑子,丝毫没有察觉。

一个心机至极,一个愚蠢至极,两种人格的碰撞产生了令人细思极恐的效果。

你永远不知身边的人究竟在打算着什么——坡的心理探索可谓直戳人心。

坡式哥特大法二:令人渴望又令人恐惧的“复活”

已死去者再复活,谁知道活过来的是什么东西?

坡的作品以探讨“死亡”为主,当然不会忽略了“复活”。这种既令人神往又令人恐惧的元素,是坡最爱的哥特大法之一。

在《黑猫》中,引起主人公由怕到恨再到疯狂的,便是黑猫的再次“复活”。在坡的笔下,复活不仅不令人兴奋,反而成了极度恐惧的诱因。

爱伦·坡曾说过,他最爱的作品是《丽姬娅(Ligeia)》。

丽姬娅本是主人公的妻子,是位旷世美人。丽姬娅病死后,主人公意志消沉,将妻子的尸体存放于塔楼之中。不久后,他又另娶了妻子罗维娜,罗维娜常常看到可怕的幻影,也很快病死了。

就在罗维娜病死之后,主人公想尽所有办法想令她复活。而罗维娜终于复活了,待她终于踉踉跄跄地向主人公走来时,他发现,站在自己眼前的竟然是——丽姬娅。

阴暗狭窄的古宅阁楼,一缕月光照在绝世美人身上,十字架、红玫瑰、血色的嘴唇,白得如月光的美人睁开双眼,却不知是什么颜色。

复活的丽姬娅究竟是谁?或者……是“什么”?

哥特式美人:华丽、绝美又带着死亡的气息

然而主人公却早已沉浸在丽姬娅的美中,极度的美和极度的恐惧、不安在此融合。故事戛然而止,留下令人细思极恐的悬念,这也是坡式哥特风管用的手法之一。

坡式哥特大法三:手法细腻营造恐怖氛围

坡是环境描写大师,为了营造出恐怖、凄凉、诡异的氛围,他不放过任何细节。

在文学当中,环境描写最重要的作用,便是以此衬托和彰显人心。坡的环境描写技艺高超——如《黑猫》中的地下室,《丽姬娅》中偏僻的修道院,《一桶蒙特拉白葡萄酒》中的地下酒窖,《乌鸦(The Raven)》中的窗台,《厄舍府的倒塌(The Fall of the House Usher)》中的古宅。

爱伦坡笔下的厄舍府:偏僻,黑暗,阴森

坡这样描写《一桶蒙特拉白葡萄酒》中的地下酒窖:

这个墓穴的远端连着另一个更小的墓穴,里面曾一直顺墙排满了尸骨,照巴黎那些大墓窟的样子一直堆到拱顶。当时这小墓穴有三面墙依然照原样排列着骨骸,可沿第四面墙堆放的尸骨已被推倒,乱七八糟地铺在地上,有一处形成了一个骨堆。

这哪里是酒窖,分明是坟墓!而他已下定决心让仇人葬身此处。

巴黎地下墓穴:幽暗的灯光以及埋葬的骨骸,完美呈现在坡的笔下

在《乌鸦》中,失去爱人的主人公在狭窄的房间中阅读。

逼仄的房间,惨淡的日光,一声声单调的翻书声,一只乌鸦落在他的窗台,无论他问什么问题,乌鸦都回答“永远不再(nevermore)”——主人公最终崩溃。

经典恐怖场景的塑造是坡式哥特作品的精髓,也可以说是坡将哥特式小说的最大特色从细化的方面发挥到了极致。他已不拘泥于哥特风早期的古堡、蝙蝠、荆棘、玫瑰,将恐怖植入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

用极致的黑暗,追求极致的光明

坡对人心黑暗、奇幻元素以及特殊环境的运用,无疑是对后来恐怖、悬疑等作品的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可以说,这是教科书级别的存在。

只要有光明,就会有黑暗的存在,只有在黑暗中摸爬滚打过,才方知光明的可贵。这一点,与鲁迅“弃医从文”的初衷倒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爱伦·坡的一生经历过几次黑暗的时光:

他年幼时父母双亡,坡和兄弟姐妹三人被分别送养,好在养父母不仅富裕也对他真心相待。为了走创作之路,坡一贫如洗,甚至不得不考虑放弃文学生涯。妻子弗吉尼亚陪他走过了最艰难的岁月,却于1847年病逝。

网友探访阳光下的“爱伦坡故居”:一座窄小的双层砖房,现供游人瞻仰凭吊。

弗吉尼亚的死对坡的打击最大,他甚至一度酗酒,因为害怕妻子的死讯而感到神经错乱。

他曾经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那是一种介于希望与绝望之间的漫无尽头的可怕的彷徨,我要不一醉方休就没法再承受那种煎熬了。那正是我自己生命的死亡啊!一种多么悲惨的存在。”

初次阅读坡的作品,或许会感到有些不适,他的每一句话都别有用心,将黑暗的芒刺扎入读者的心里。他的目的,就是要将这痛深深扎进人的心里,让你放弃心中的黑暗去追求光明。

他渴望超越死亡,呼唤温暖与爱情,而在此之上,是更加强烈的对生活和生命的渴望。

《白鹿原》作者陈忠实:我用一双流血的脚跟,走上文学之路

探访镇江金山寺,还原《白蛇传》背后真实的故事

描写眉毛的优美句子(人物外貌描写的100个佳句)

人物的描写对有些学生来说有些难度,如何具象化表达人物,是语言表达的基本。

描写人物外貌的句子——头发

描写人物外貌的句子——胡须

描写人物外貌的句子——眉毛

描写人物外貌的句子——眼睛

描写人物外貌的句子——脸

标签:形容哥特式建筑的句子

标题:自然死亡的唯美表达 形容哥特式建筑的句子

链接:http://m.zhaichaow.cn/z/1611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