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敬往事一杯酒句子 敬往事一杯酒愿往事无可回首

国学综合

再敬往事一杯酒句子 敬往事一杯酒愿往事无可回首

同极相吸围观:℉更新时间:05-19 11:55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再敬往事一杯酒句子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敬往事一杯酒愿往事无可回首和再敬往事一杯酒句子的精彩内容哦。

再敬往事一杯酒句子 敬往事一杯酒愿往事无可回首

再敬往事一杯酒句子 敬往事一杯酒愿往事无可回首

看流年似水,往事不可追。

愿你,每天那么忙,做的都是自己喜欢的,此后做的每一个选择都是为了自己,少一些何必当初,多一些暗自庆幸,以后的所有泪水,都是喜极而泣 。

昨天已经过去,无论怎样忧伤,都无济于事。时间不会倒流,光阴不会倒转。明天尚未到来,无论怎样期待。最终能否如愿,都是个未知数。

只有今天才真正属于自己。

有些路,走下去,会很累,但是不走,会后悔。人生没有对错,只有选择后的坚持。不后悔,走下去,就是对的。

喜欢一句诗,走着走着,花就开了。

人生就像坐火车一样,过去的景色那样美,让你流连不舍。可是你总是需要前进,会离开。然后你告诉自己,没关系,我以后一定还会再来看。可其实,往往你再也不会回去。

流逝的时间,退后的风景,邂逅的人,终究是渐行渐远。

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恋过往。知晓从容,潇洒漫步人生。人生百年梦幻间,没有过不去的坎,只有过不去的人。

用一杯水的单纯,面对一辈子的复杂。对未来的真正慷慨,是把握现在

看淡一点再努力一点。

你吃的苦会铺成你要的路。

愿你成为这样的人,拥有独立的人格,懂得照顾好自己,在事情处理妥帖后能尽情享受生活。不常倾诉,因自己的苦难,自己有能力消释,很少表现出攻击性,因内心强大而生出一种体恤式的温柔,不被廉价的言论和情感煽动。

坚持自己的判断不后悔。

亲爱的自己,不要抓住过去不放,断了线的风筝让它飞。放过它,更是放过自己,你的孤独,虽败犹荣。

愿无岁月可回头,且敬往事一杯酒。

遇见纳兰词

「王国维: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微信号:yujiannalanci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春游总结心情的句子(小学语文作文关于春游的写作技巧与套路)

天气清朗,春风浩荡,很多小学会陆续组织春游,"小绿萝们"终于可以亲近大自然要春游了,孩子们本应该是欢呼雀跃,可是很多孩子却发起愁来,原因竟然是"春游记"!有些孩子善于写作感人的故事,写人作文总能写得鲜活生动,可是写景文却像个流水账,平淡如白开水。还有些孩子觉得每一年的景物都差不多,写来写去无非就是春光明媚、百花齐放、鸟语花香……写不出新意。

面对写景作文应该怎么办?其实,写景文不外乎以下三个原则。

写作技巧

一、仔细观察,抓住景物特点

不同的风景特点是不同的,如有的地方是山景为主,有的地方以奇石闻名,有的地方借江湖增光……写景作文就应当抓住这些不同的特点,写出景物的个性。

从小学生习作的角度来看,写出景物特点可以借鉴这三条原则:

写景要先梳理

孩子不知道如何下笔?我们不妨先问孩子几个问题:

1. 你们什么时候春游的呀?那天天气怎么样?你心情好不好呀?

2. 你和谁去春游啦?小朋友们都带了什么?大家的表情、心情是怎么样的呢?

3. 你们去了哪里?路上你看到了什么?到了目的地你先看到了什么?然后呢?最后呢?

4. 你们在路上发生了什么好玩的事情嘛?到了目的地以后你和小朋友们都做了些啥事儿啊?有什么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吗?最后你们怎么离开的?

5. 我们为什么不夏游冬游,而是在春天出去游玩?春天好在哪里?你喜欢这次春游吗 ?为什么?

这五个问题基本兼顾了写游记需要"骨架":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感受。有了这个文章的"骨架",写游记的第一步就做好了。这样既拉近了与孩子的距离,又为春游游记准备好了内容,真是一"问"两得!

写景要有顺序

要写景,那就按照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先看到什么,后看到什么,一样一样地讲清楚,说完整。人们观赏景物都有一定的规律:或定点环顾,或边走边看(移步写景)。描写时也应该"顺其自然"。自然景观可以按照方位顺序来描绘,由近及远,由远及近,由上而下,由下而上,由里到外,由外到里,或由中间到四周等等有次序地描写。根据不同的景色特征,选用不同的写作顺序。

要写事,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或者事情的逻辑顺序写,怎样发生的,过程中先怎样了,后怎样了,怎样结束了,最后结果如何,都需要写明白,同时也要兼顾到事件的一些情景描写,充实内容。

例如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一文,描写济南城周围的环境时写道:"小山把济南整个儿围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景物描写与作者的定点鸟瞰相吻合,自然清晰,形象准确。

又如凡妮的《野景偶拾》一文,按照沿途所见,依次描写绕村的溪流,山梁的小路、盆地的高粱、山坡的谷穗、旷野的幽静、落日的霞光、宛如绸带的河流和公路、华美如贝雕的田野和山林。移步换形,有如移舟前进,时过景迁,景观随之改换,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写景要有选择

春游要写的内容就像是菜市场里的蔬菜瓜果一样摆在了面前,我们不能把所有的菜都装进篮子买回家吧!我们要知道什么是"主菜"——我想写什么?这个时候,我们就要"筛选"了!也就是说,写景时应要有所取有所弃,抓住最能代表彼时彼地特征的景物加以描写,其它的景色则略写或不写。

"我觉得春天的风景真美,我要写美景!"——那么,我们就把对景色的记忆选出来,看到了自然还是人文景观?颜色、形状、气味如何?花花草草、莺歌燕舞、潺潺流水和在天空舞蹈的风筝,通通当做主角来写吧!

"春游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情我很难忘,我要写这件事!"——是要写春游的集体游戏,还是写小朋友自己的玩乐过程?是想写一件春游中发生的不文明现象,还是写一件爱护大自然的"正能量"?总之,我们需要明确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还有"我"的感受,重点下笔。

老舍先生的《在烈日和暴雨下》,为了突出天气变化的过程,就着力描写了杨柳的动态:"一点风也没有时——枝条一动懒得动;有一点凉风时——枝条微微动了两下;风大起来时——柳条横着飞。"通过杨柳的动态。显示了风的从无到有、由小到大,而对暴风雨降临时其它景象的变化,作者作了简略处理。这样,抓住特征,既形象地表现了天气变化的过程,又避免了描写的呆板重复,使得文字准确而精练。

选出了"主菜"过后,就从根本上避免了文章成为"一锅乱炖"的流水账。

二、动静结合,写好景物特点

在写景作文中,景物有静态与动态的区别。自然景色总是沉静的,但又都在不断地运动与变化之中。写景时既要注意静态的景,又在善于看出景中的动态,做到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结合。描写时或先写静态后写动态,或先写动态后写静态,使景物处于静态与动态时的特征和谐完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只有这样,才能使文章中的景色特点"活"起来。

如《第一场雪》中:"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地银条儿;冬夏常青地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三、以情观景,借景抒情

写景物的作文,不是为了写景而写景,它最终的目的是要表达人的一种情感。关键在于处理好"景"与"情"的关系。景与情贵在溶合,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才能达到水乳交融、不可分离的境界。写景物时不要忘掉自己与景物之间的关系,要有意识地把自己的感情、感受写进去,这样使人读了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春游游记的主体完善后,最重要的还是需要谈心情,讲感受。这一步其实很简单,总结一下看到美景的自然反应,心情如何,感觉如何,和平时在电视里看到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如果看到的是灰色的天空和光秃秃的山还是这样的感觉吗?或者写一写游戏中、玩耍中感受到的乐趣与收获,和小伙伴一起玩与自己一个人玩有什么不同,都是可以的。

在方法上,可多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景物带有人的特点,让写实与想象完美结合在一起。使读者也能从文字中真切体会到景美物美,以及作者对景物的喜爱。如:《夕照》中:"太阳被裹上了橘黄色,没有了刺眼的光芒,稳稳地站在那排杨树上,没有丝毫衰老的样子。

柔柔的光泻下来,给砖瓦房镀上一层华丽的金黄;房顶顿时化作一汪晶莹的湖水,每一片瓦都跳跃着的:"波纹"是夕阳得意的杰作。那平静的"湖面"难道不是被它踩碎的吗?啊,它和我一样调皮!"作者运用一连串的比喻和巧妙的拟人手法,写出了夕阳的柔美,落山时调皮的模样,使夕阳有了情感,有了生命活力。

总的来说,写好景物就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根据所写景物的特点,有所侧重地选择景物描写方法,写时要展开丰富的联想,并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写景贵在真实,切忌硬编乱造。

古诗词写作套路

春山

春天来了,去哪里玩?第一好去处,就是山上,此处有花有月,有树有鸟,三五好友说说笑笑,一面春风,美不胜收。关于山中春景,诗人们可真是写了一遍又一遍,怎么也不厌倦: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被称为"诗佛",他的诗里,有一种超然的美,非常纯净。这首五绝,说的是"鸟鸣涧",是小鸟叽叽喳喳在叫,其实,写的却是诗人心中的"静",因为心静,才听到春山之中的鸟鸣。

他把所有的感官都放到了次要地位,紧紧抓住最大的感受——静,来落笔。这种聚焦写法,特别适合刚刚开始学写作文的孩子,首先让他回忆出游全程,找出印象最深的那一点,然后集中笔力,就围绕这一点来写。这样,可以解决初学者"言之无物"的通病。

写法提示:集中笔力,聚焦一处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如果说,前面的《鸟鸣涧》是写"静",那么,这首《江南春》就是写"闹"。山里安静,山外热闹。特别是我们现在的旅游景区,即使是原本幽静的名山大川,到了春游时节也熙熙攘攘,车水马龙。

那么,这个闹怎么写?杜牧用了实景+议论。开篇使用能给人留下强烈印象的数字和颜色,一下子把高度提上去,然后由大的"水村山郭",收至小的"酒旗"。为什么要收?因为后面他要跳转到脑子里的"四百八十寺",发表"多少楼台"的议论。

这个写法特别适合高年级的孩子,他有了一定的世界观,对事物有了基本的看法,他的所见所闻,应该触及更深层次的思想,而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景"上面。这也是老师常说的"深入",由表入里,走进去。一旦攻破了表面,这篇作文就有了不一样的立意,可大大加分。

写法提示:由表及里,立意升华

春水

我们总说:观山玩水。游湖、游河、游江、游泳池……噢,不,游泳池放夏天。总之,玩水,是春游一大主题。我们来看看诗人们都写了什么:

《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简析:这首诗,本来是作者为朋友的一幅画而写,但是因为把春天写得太鲜活,结果成了后世的春诗经典。他的镜头运用非常好,由远及近慢慢推移:从远处的竹外桃花,到眼前的春江之鸭,再低头一看,咦,满地蒌蒿,芦芽正短,最后直接移步脑中,仿佛看到了河豚欲上的情形。

所以,这首诗给了我们一个写景顺序的经典示范:先远景,再近景,描写完纯实景后,写一写由此引发的思考或想像。

写法提示:远近相交,虚实结合。

《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夫子是宋代儒学大家,大诗人、大教育家,这首诗,写得非常大。他说,"无边光景"一时全部换新,"万紫千红"全部都是春,没有任何细节描写,我们随着他的双眼看到的,是一派欣欣向荣、万物生长。一般来说,水边的视野都是比较开阔的,一眼望去,往往没有遮挡,眼中就会有一个"大"场景。所以,从大处着眼,也是很好的春天水景写法。

写法提示:目之所及,总体印象。

春树

诗人们在写山写水的同时,往往还会写树,这可是春天里的又一大主题。花草树木,天地精华,是春天的直接代表者。来看看诗人如何写树: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在这里,最大的亮点是把植物们通通"拟人"。中国人自古是"万物一体,同生共荣",花不是花,是花和诗人;树不是树,是树和诗人。他和它,往往感同身受。所以,拟人写法自古有之。"草树"是"知春不久归"的,大家趁着年轻力壮,竭尽全力争芳斗艳。"杨花榆荚"没有什么才思,只知道学了风雪的模样满天飞。

没有任何标新立异的字眼,这首诗却独竖一帜,令人印象深刻。所以,我们的孩子在写景时,也可以把自己代入景物中,假设我是它,站在这个地方,吹着这个春风,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想和别人说什么?如此一转换,作文再不枯燥。

写法提示:转换角度,拟人代入

《落日忆山中》节选

李白

雨后烟景绿,晴天散馀霞。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

诗仙李白,时时有颗可爱的心,他说,东风随春归来,给我发来树枝上的鲜花。真是不客气呀,他认为这些美丽的花朵,是东风送给他的。

所以,我们又看到一种让文字活起来的方法:和景物产生互动。如果这个花只是花,我们看两眼就走,那么,充其量写成"啊,这里有一朵花,长得真好看",哪怕用一千字描写,花和作者君、读者君都没有产生关系,这就叫白开水作文。但是,如果写成"这朵花真有意思,朝我点头又哈腰,叫我留下来陪陪它",咦,是不是马上觉得这朵花有性格了?与此同时,作者君的性格也被写出来了,有效掀起读者君的好感。

写法提示:加入互动,引发同感

春雨

春天还有一大特色,种子说,我要发芽,花儿说,我要开花,这没有水,可怎么得了?所以呀,春雨绵绵,洋洋洒洒。诗人看雨,也往往是充满欢喜。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我们看标题,"呈水部张十作员外",没错,这是韩愈写给朋友的一首诗。我觉得,这是本诗最大的特点——先设定了一个对象,所有的话,是对他说的。对象一确定,就会有非常个人化的东西出来。在这首诗里,什么是个人化?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一般来说,古诗都比较含蓄,很少说,甲比乙好,丙比丁高。而这首诗,用了"最是"和"绝胜",不得了,斩钉截铁,下了定语。为什么呢?因为作者是专门写给张员外的,此情此景,基于他们的共同体验,他有信心下结论。而且,这也反映了他们两关系好,就像我们现在和好朋友说话:你说这家猪排好吃?算了吧,我吃过一家,那才叫绝!多么轻松的氛围,说错也不怕,反正好朋友不能把我吃了。

所以,如果孩子说,我不知道写什么啊,没东西写啊!那么,让他假设,这篇作文是写给他最好的朋友的,并且要动人,以便约朋友下次和他一起去玩。我相信,他立刻会来感觉。

写法提示:设立对象,写出特点

《绝句》

志南和尚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对于这首诗,我完全没有解析,只有一个建议:把"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引用、引用、再引用!

写法提示:直接引用,提分利器。

春风

春风看不见、摸不着,它的种种,都是通过对其它事物产生的影响来体现的。这不好写,必须看看历代诗人是怎么写的。

《春风》

白居易

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

荠花榆荚深村里,亦道春风为我来。

这首诗很有意思,基本上就是围绕着春风,把梅、樱、杏、桃、梨、荠、榆轮着写了一遍,有点像那个著名的笑话,外国友人夸中国美女漂亮,中国美女谦虚道:哪里哪里,于是外国友人就老老实实告诉她:你额头漂亮、鼻子漂亮、嘴巴漂亮……

对此,我们有什么感觉?纯朴,可爱,直白。没那么多花里胡哨的东西,就是认认真真把和春风有关的种种罗列出来,让读者看到作者看到的东西。但是,在最后,得有"点睛之笔",就像"亦道春风为我来"一样,笔锋一转,收住全文。

这种写法,适合初学写作的小朋友。引导他,春风把什么吹绿了?树叶;春风把什么吹皱了?池塘;春风把什么吹出屋子里了?我和你……写完之后,要来点睛了,问问孩子,春风做了这么多事,你有什么想对它说的?有可能是:春风春风,你是我的偶像!也可能是:春风谢谢你,让我的世界变美了。不用刻意,让孩子自然表达。

写法提示:铺陈罗列,画龙点睛

《春风》

袁枚

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

来扫千山雪,归留万国花。

气势万千啊有木有!来扫千山雪,归留万国花,大场面的到来,全部归结于春风,所见即所得。这不是夸张,而是高度的化繁为简,抓住春风与春天间最直接的关系,写出来。

没错,写景不是议事,它包含了作者太多的感情和偏见,越是一家之言,景色会越独特。所以,我们面对眼前景色,除了一是一、二是二的介绍,还可以跳出眼前,揉合自己的想象、想法,捏成独一无二的词句。

李峤有一首《风》也是这种写法: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人人都知道落叶花开不是因为风,但是这样一写,作者的胸襟情怀,全部得以展现。这也是高年级的孩子可以去挑战的,把"自己"写进去。

写法提示:化繁为简,独一无二

我敬往事一杯酒的句子(赏读丨再回首)

—回复『 早安 』,迎来一天好心情—

◆ ◆ ◆

半生里,走过太多的路,相逢过太多的人。生命之中,总有那么几个人,虽然早已淡出了视线,虽然早已不在身边,自己却依然会牵记。当季风卷起尘沙,一些生动的画面,不经意惹了深眷的眼眸。多少感念与想念,再次奔流,决堤……

周而复始的日子,岁月径自枯荣,分分秒秒的时间,如雪花开落,终以一种轻盈委婉的姿态,划过年华的眼角眉梢。某个不知名的路口,回首一行雪影足迹,恍然,季节也这般深了。

风尘里行走,不管是宿命还是努力,都挡不住尘埃随风的飘零;无论是期待还是沉迷,一些转身的念,忽而,苍白又老旧。一寸心,瘦到雪月风花,也许哪天,便悠悠陨落在旅梦的天涯。

有一种情感,不言不语,才是对彼此最好的相待。是否懂得:心若无牵记,万物皆美好,少一份执念,便多一分快乐。流年风中的手,握不住一缕忆念的温柔,当往事凉透,小心翼翼地守护,不如安妥地放下。

遇见,惊艳时光,离别,心存感恩,流风洗净的天空,最真的承诺,吟咏成一段从容静好,最纯的情意,留在那段花开岁月。

人生之中的际遇,也似游戏一场,都有一定的规则,都要靠缘分的深浅薄厚,来决定交集时间的短长。曾经那个结伴而歌的人,与自己冷暖相依,心怀海誓海盟的认真,写下一个情丝相缠的故事。然而,那份初见的美好与感动,终是无法延绵到岁月深处。

一些事,无论你再如何努力,也无法改变一种必然的定数,一些人,无论你多么留恋,终会成为生命中与之擦肩的过客。曲终人散,各自天涯,自己在时光的静寂中,艰辛度过一段日子,终是,要与光阴握手言和。

是谁说,最浪漫的故事,都没有结局。若果,那些青涩而认真的誓言,那些含泪相拥的深情,最终也便释然了。

数十载人生,风尘里,走一遭,守着烟火檐下的馨暖,将前程风景都看透,才明白,那些遇见与别离,不过是人生中一个个寻常无奇的光影片段。终不敌,细水流长的真意。

沧海桑田的变幻,并不是一句:“物是人非”,可以解释的了的!时过境迁的无奈,也不是一句:“此情可待成追忆”能够诠释的心境!或许,留在光阴深处的,总是最珍贵,念念不忘的,总是最美好吧!

太多想做的事、想见的人,没有固执到底,都丢在了旧年的风里;记下那人最初的样子,坚持着最真的自己。不言不语,将一扇往事的门,轻轻关上。

时间是一切生命哲学的定理,羁绊与遗憾都将散落尘埃。从未预约的前程,永恒着心上的希望与光明。有生之年,不贪求事事皆如人意,不奢念所有想要的都得以圆满,只希望,生命中的每分每秒,都不曾浪费便好。

每一天醒来,做着自己该做且喜欢做的事,每一段空闲,陪着自己该陪且珍爱的人;拈花惹草的心情,侍奉一些爱好情趣,品茶捧书的雅致,供养心灵与思想,如此,便不辜负命运的优渥相待。

光阴旧,覆水难收,再回首,敬往事一杯酒,说好,永不回头。

向前走,穿过一段岁月的风烟迷雾,走到山清水秀……

作者:花汐颜(微信号:x664524148),文学网站编辑,文字发表于各大文学网站。部分作品散见于《作家报》《作家选刊》《齐鲁文学》等纸媒刊物。出版合集《岁月浅歌》《水墨江南》等。公众号:雨露微刊(luer2200)

朗诵:方可(QQ:878561183),临沂综合广播《那年我们18岁》主持人,一指流年处,半笺心语香,用声音温暖岁月。

春游总结心情的句子(赏春踏青发个朋友圈)

又到一年莺飞草长之时

明媚的阳光、和煦的春风、

姹紫嫣红的花、清新自然的树……

正是赏春的好时机

相对现代人的踏青、赏花、拍照发朋友圈来说

古人的春游“戏”更多:

大型恋爱见面会,精英学术交流论坛,驴友自助游,女子足球会……

今天我们穿越一下,来围观古人的春游吧。

谈谈心,说说情

先秦的人们浪漫奔放,这个时期的春游主要看点是大型的“非诚勿扰”,人们春游的主要目的不是游山玩水,而是谈情说爱。

为了方便大家找对象,当时甚至还设定了大型春游相亲节日——“上巳节”。

上巳节, 因选取夏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而得名,素有古代“中国情人节”之称。

The Double Third or Shangsi Festival is an ancient Chinese festival. On this day, people would hold a sacrificing ceremony on a riverside to honor their ancestors, and then take a bath in the river with herbs to cleanse their bodies of filth. Following that, young men and women would then go for a spring outing in which many of these scenes were described in Shi Jing (The Book of Songs).

上巳节是中国的一个古老节日。在这一天,人们会在河边举行祭祀仪式来纪念他们的祖先,然后在河里用药草洗澡来净化他们身体上的污物。之后,青年男女就去春游。《诗经》中有很多春游场景的记录。

比如《国风·郑风》里的《出其东门》,开头便是“出其东门,有女如云”,看看,明媚春光里美女如云。既然美女如云,帅哥就更多了,《溱洧》里说“士与女,殷其盈矣”,来相会的男女,真是熙熙攘攘哪哪都是。

年轻男女在郊游的过程中如果两情相悦的就互赠芍药定终身,“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既风雅又浪漫,又一举解决人生大事。

当然,先秦的春游也不只是年轻人的专利。

孔子和弟子也喜欢春游: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My ideal is an outing with the arrival of the warm weather, just after the spring clothes have been prepared. Together with five or six young men and six or seven boys, I would swim in the Yi River, sunbathe in the gentle breeze at the Rain Altar, and return home singing.

——《论语》(中英双语·诵读版)

在春风里洗着澡唱着歌儿,何等舒心畅怀、自由自在!

文化大party

魏晋人不像先秦人民那样,痴迷于边春游边恋爱的浪漫,而是追求“玄游”。

文人们把郊游视为陶冶情操的一种方式。他们寄情于山水之间,返乎自然,在山河间品茶、饮酒、作诗。“曲水流觞”就成为春游的一项重要活动。

A winding stream party is an old Chinese custom in which the participants wait by a winding stream and compose poems before their cups full of rice wine float down to reach them.

曲水流觞是中国的一个古老风俗。参加诗歌会的人站在蜿蜒的小溪边吟诗,在上游放置酒杯,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杯饮酒。

兰亭曲水图,山本若麟绘,1790年

史上最有名的 “曲水流觞”是书法界一哥王羲之发起的。

It was popularized by Wang Xizhi, and dates back as far as 353; poems composed at this event were recorded in Wang's famous work, the Lantingji Xu.

它由王羲之推广,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353年;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记载了他在参加曲水流觞时所作的诗歌。

他向谢安、孙绰等多位有头有脸的亲朋好友发出邀请,在兰亭里来一场曲水流觞的雅集。这是一场诗与酒的盛会,王羲之也趁着酒兴写下了著名的「1000w+」文章《兰亭集序》。

王羲之的派对高端大气有档次,比他更纵情肆意的是“竹林七贤”——魏晋男子第一天团,他们常常饮酒聚会,放情纵歌。

竹林七贤

The Seven Sages of the Bamboo Grove/ The Seven Worthies of the Bamboo Grove.

竹林七贤是指魏末晋初的七位名士:山涛、阮籍、刘伶、嵇康、向秀、阮咸、王戎。

“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

——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全民春游

到了唐朝,春游才真正成了一项全民活动。

唐人的春游,主要在上巳节、寒食、清明展开。这些节日,是唐代的公休假日。

每逢这些公休假日,唐玄宗还会发员工福利,给百官发旅游基金,让他们去春游。

“春末以来,每至暇日……赐钱造食,任逐游赏。”

——《赐百官钱令逐胜宴集敕》

除了吃吃喝喝,骑马自驾游在唐代也很风行。

而且不仅是男子,当时女子也参加骑马郊游的活动。

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就记录了杨贵妃的三姊虢国夫人及其眷从骑马春游的场景。

要说唐朝最时尚的旅游博主,白居易必须拥有姓名。

他写过很多春游诗。

《立春日酬钱员外曲江同行见赠》

下直遇春日,垂鞭出禁闱。

两人携手语,十里看山归。

柳色早黄浅,水文新绿微。

风光向晚好,车马近南稀。

机尽笑相顾,不惊鸥鹭飞。

《钱塘湖春行》(节选)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Disputing?for?sunny?trees,?early?orioles?trill;

Pecking?vernal?mud?in,?young?swallows?come?and?go.

A?riot?of?blooms?begins?to?dazzle?the?eye;

Amid?short?grass?the?horse?hoofs?can?barely?be?seen.

白居易65岁时,仍然热爱春游,频率高到妻子都有些不满。

《春游》

上马临出门,出门复逡巡。

回头问妻子,应怪春游频。

诚知春游频,其奈老大身。

朱颜去复去,白发新更新。

请君屈十指,为我数交亲。

大限言百岁,几人及七旬?

我今六十五,走若下坡轮。

假使得七十,只有五度春。

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

在《春游》的结尾,他甚至说如果春天都不出门旅游,那一定是「死宅」

宋朝以后,上巳节逐渐被人们淡忘。踏青活动大多集中在清明节,人们可以一边祭祀一边春游。

寒食祭先扫松,清明踏青郊行。

——周密《武林旧事》

宋代春游,在内容上也开始变得更多元化,除了赏花喝酒写诗,还开展一些体育运动,比如蹴鞠。

明清时期,春游的娱乐活动已经非常丰富。

男子喜爱射柳,女子则喜欢在清明节荡秋千。由于清明节荡秋千随处可见,明清还将清明节定为秋千节。

放风筝也是当时普遍流行的风俗,清明扫墓之后,就放起风筝。人们相信,放风筝能够消灾解难,赶走晦气。因此,许多人在放风筝时,将灾祸疾病写在风筝上,然后在风筝升空时剪断线,希望以此带来好运。

相亲、吃吃喝喝、赏花、踢球、射柳、荡秋千、放风筝……春游从古至今寄托了人们美好的心愿,亦可亲近自然,为生活增添无穷的魅力和丰富的趣味。

山歌对唱搞笑句子(名家散文)

我与五句子民歌

▓ 管用和

我看到有些谈诗的文章在提到民歌派诗人时,说是“北有刘章,南有管用和”。或说“习久兰、刘不朽、管用和、陈有才号称四大民歌王”。说北有刘章,有些道理,因为刘章正是在大跃进民歌盛行时脱颖而出的青年诗人,当时出版过他民歌味道很浓的成名作《燕山歌》。说习久兰、刘不朽、陈有才是民歌王,也有些道理。习久兰是土生土长有名的歌师,刘不朽和陈有才都收集整理了不少货真价实的民歌,并且创作了不少民歌风格的作品。而我则名不副实,怎么能配得上与他们相提并论呢?这还得从1964年我在《长江文艺》上发表模仿湖北崇阳五句头山歌的组诗《麦箫曲》谈起。

五句头山歌也叫五句子、五句歌、五句板、五句头、喊五句、赶五句和五句子歌等等。是我国传统民歌中的一种特殊样式,流传久远,其源起可追溯到两千年以前。湖北省和环绕长江三峡的鄂、渝、湘交界地区,系五句子歌谣流布的密集区之一。

五句子山歌从诗的角度看,结构形式独特,是一枝古老的民族民间文艺奇葩。它以七言五句为基本格,五句为一段,有一段独立成章。也有若干段五句子联缀,称为“赶五句”或“排子歌”。五句子山歌的第五句最有艺术魅力,它往往是意境的升华,艺术情趣之所在。故有“五句山歌五句单,四句容易五句难”的说法。由此,五句子要求第四句要能结束,第五句要奇峰突起,画龙点睛,是高潮与诗眼,是最关键、最感人的最重要的。所以五句子诗,其实是很难写的,并非凑个五句押个韵,就成了五句子诗了。请看下面两首五句子:

问声歌师几多歌?

山歌硬比牛毛多,

唱了三年六个月,

歌师喉咙都唱破。

才唱一个牛耳朵。

这首民歌在1958年民歌中再现时,被农民诗人王老九改成:

如今跃进歌儿多,

歌儿要比牛毛多,

唱了三年六个月,

才唱一个牛耳朵。

这“才唱一个牛耳朵”的句子,被当时的评论家赞不绝口,大书特书,大做文章。须不知它本来就是一首传统的五句子民歌,只不过改了几个字,去掉了一句而已,根本谈不上是王老九新创作的。这首诗的精彩之处,就在这第五句“才唱一个牛耳朵”上。我读了那些诗歌理论家的文章,不禁好笑,知道他们也和我一样,对传统的民歌知之甚少。再看下面这首五句子:

想郎想得血奔心,

手拿羊毫画影身,

影身挂在红罗帐,

夜夜与郎谈知心。

人是假来情是真。

前面的四句就够精彩的了,可以独立成诗。再加上第五句“人是假来情是真”,可真叫人称妙称绝。的确,按照旧体诗和一般民歌格式常规,本来四句诗就可结束的,却又增加了一句。这一句非同凡响,出现了让人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是最难写的;写作五句子的成败关键就在于这第五句。且莫小看这种体裁的诗歌,我国古代不少诗人曾经模仿创作。如大诗人李白的《荆州歌》:

白帝城边足风波,

瞿塘五月谁敢过,

荆州麦熟茧成蛾,

繰丝忆君头绪多。

拨谷飞鸣奈妾何!

我姑且将其译成白话诗,即为:

白帝城边汹涌着风波,五月的瞿塘峡有谁敢过?(出远门的人回不来了。)荆州麦子熟了,蚕茧也飞出了蛾。(日子长啊,种麦养蚕都有了结果,夫君应有所归了。)缲丝的妻子想念夫君啊,思绪比蚕茧的丝头还多。布谷鸟儿边飞边叫着:奈妾何!(连鸟儿也叫着“妾无奈何”!)布谷鸟有叫两声、三声、四声的。李白所写的可能是三声布谷,那就正好是“奈妾何”。嘿!李白的这第五句也够精彩的了,我思谋他肯定也是受了五句子的影响。

我从小就喜爱画画和唱歌,听过农村放牛娃唱的山歌。可惜我6岁就上学,没有放过牛,不会唱山歌。成人后,就想找有关的书看。我好不容易买到一本1967年作家出版社出版的《茅山歌》,后来,我又寻到一本民间长诗《双合莲》。

《双合莲》是一个流传于湖北崇阳的民间真实的爱情故事,全诗共365首,全是有曲演唱的五句子。我读了这部长诗,深为诗中的悲情感动,同时也发觉有的诗的第五句写得不一般,别具匠心。如女主人翁郑秀英在被逼改嫁不从挨打时的五句:

秀英打死不告饶,

人人不免死一遭,

今世不从任你打,

不怕手中拿钢刀。

变猪不与你同槽。

读来受到启发。心想,不妨用此形式写一组诗看看。我想到自己小时候喜欢在春天吹奏麦箫。(也叫做麦笛,用刚出穗的大麦秆制成)。于是,我就用《麦箫曲》做题,写作了12首五句子。在写作时,我除了力图构思新一些外,特别在第五句上下功夫,仔细琢磨。比如:

《开春》

大地冰封雪又盖,

运肥车队走成排。

劲头攒在轮子上,

剪破冬衣春就来。

开春哪要燕尾裁。

有评论说:这写的不是自然界的开春,而是人在开春,是通过运肥车的轮子把“大地冰封雪又盖”—这件“冬衣”剪破了,春就开了。这是巧妙的构思,新颖的联想。紧跟一句“开春哪要燕尾裁”,更增加了人在“开春”的豪气。我在写作这句时,想到燕子总是于春天到来,燕子的尾巴像是一把剪刀,似乎就是这把剪刀剪开了每年的春天。这样写意象显得出奇一些。另一首《选种》,写的是农民选种的劳作,其中穿插着爱情的对话:

《选种》

哥妹选种选得精,

妹妹故意问一声,

问哥你可选好了?

铜铃打鼓另有音。

哥说捏在巴掌心。

五句子的语言要求清新、朴实的自然美,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易懂易记、顺口成诵、琅琅上口。“铜铃打鼓另有音”是我创造的一个句子。本来这第四句可写成“话儿另有弦外音”。但我觉得这是文人常用的句子,太文气了,与整体朴实通俗的语言不协调。经过思考,我选用了两个具体的响器铜铃与鼓,创造了这样一个“铜铃打鼓——音外有音”的句子,既形象,又好懂。而“哥说捏在巴掌心”,则有“我早已选好恋人对象了”,一语双关的意思。我在写这组诗时,还考虑到五句子歌是可以演唱的,为了便于演唱,我所押的韵都是押的平声韵。

我写了《麦箫曲》后,时隔一年,又写了一首一百六十余行的五句子叙事诗《跳龙门》,发表在1965年4月号的《人民文学》上。尽管我在诗歌的语言上煞费苦心,下了不少气力来雕章琢句,但发表后的反响并不大。以后就没有兴趣再写五句子了。

由于我生活工作的汉阳县是大武汉的郊区,受城市现代文明的影响,唱传统民歌的人很少,我无法像刘不朽、陈有才那样收集整理研究传统的民歌,自己肚子里空空,只不过在自己的创作的诗歌中,像有的写小说的作家那样,运用了一些民间的口头语和俗话,显得有些农村生活气息罢了。所以,说我是民歌王或民歌诗人,我的确受之有愧,这是实话,并非故作姿态。

社会在发展,生活在变化。而今,所谓“现代诗”兴起,不少诗人在尝试探索新的写法。但万变不离其宗,诗毕竟是诗。诗人们学学传统的民歌,从中吸取营养,我想也是有益的。附带说一声,我所知道的《国风》、《乡土诗人》等诗刊还在发表民歌和民歌风格的作品,上海市文联现时每年还举办一次现代的民歌赛,我发现参赛者大有人在哩。

以上内容是关于再敬往事一杯酒句子和敬往事一杯酒愿往事无可回首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

标签:敬往事一杯酒愿往事无可回首

标题:再敬往事一杯酒句子 敬往事一杯酒愿往事无可回首

链接:http://m.zhaichaow.cn/z/1605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