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名言诗句成语 孟子说的四心分别指什么

国学综合

孟子的名言诗句成语 孟子说的四心分别指什么

浩瀚神途围观:℉更新时间:05-19 02:42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孟子的名言诗句成语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孟子说的四心分别指什么和孟子的名言诗句成语的精彩内容哦。

孟子的名言诗句成语 孟子说的四心分别指什么

孟子的名言诗句成语 孟子说的四心分别指什么

Hi,大家好,我是笨妈,我跟孩子一起学素本。

上次通过《相鼠》,告诉大家如何让古诗文“孩子气”(古诗文如何“孩子气”请听笨妈教笨娃《相鼠》 ),今天,笨妈来讲讲哲学气息很浓的“四心说”如何变得像糖果一样,让孩子们喜欢。

孟子的“四心说”出现在素本二年级上《公孙丑章句上》中,当时老师只教给孩子们其中的四句话,即“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有的版本也将第三句说成“恭敬之心”)

引用自头条百科

说实话,虽然这四句很有名,但笨妈之前真的没有听说过,所以,经常被从小一路学霸的火山爸爸嘲笑,但笨妈现在不一样了,通过一年多跟笨娃学素本,没见到笨娃有啥变化,但笨妈却收获满满,终于能答对诗词大会里的题目啦!

好了,下面就让笨妈告诉你具体实操吧!


01寻找权威资料:笨妈有妙招

这次笨妈找到09年台湾傅佩荣教授在百家讲坛上讲《孟子的智慧》,其中第八讲就是谈人性的善恶,建议大家找来听一听,尤其是前两讲,谈孟子这个人和教育这件事,与家庭教育息息相关。

“孟母三迁”告诉我们环境教育的重要性,《三字经》中的“子不学、断机杼”告诉家长如何把握机会教育,而“给小孟子买猪肉”这个故事,可能大家不太熟悉,讲的是孟母随口对小孟子说了一句“邻居杀猪是为了要你吃猪肉”,就真的把猪肉买回来给了孟子,以体现自己说得出、做得到,是个守信用的人。#历史冷知识#

这里笨妈也来揭秘一下,怎么能找到十多年前的资料呢?

其实,很简单,就是输入古诗文的篇名、内容或作者加当代学者的名字,比如易中天、王立群、郦波、蒙曼……或是加一些国学栏目的名字,比如百家讲坛、国学堂……这样你就能找到比较靠谱的文字和视频了,如果想进一步学习,你可以买来相关的书籍进行深度研读。

02自我消化吸收:人性向善——何为善也——善从何来

通过学习,笨妈才知道“人性本善”是一种误读,孟子主张的是“人性向善”,善良并不是一个人的本质,而是说人有向善的能力,因为本质是不可变的,但一个人善恶是不断变化的。

就像一个好人有时也会被蒙蔽心灵而做亏心事,而一个坏人也可能猛然间醒悟,从而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所以,一个人既有善的一面,又有恶的一面,它因后天环境和所受教育而不断变化。

孟子说:“人性之善,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这里的“人无有不善”指的就是“人性向善”,就是说一个正常的人做事情,都是朝着好的一面去做,当然也不排除有的人每天都想着去杀人、放火、做坏事,那是黑道中人,不是人的正常状态。

理解了“人性向善”,那笨妈要问大家:何为善也?

善只是个抽象概念,我们必须找到具体的承载物,那就是“仁义礼智”。

仁,是仁爱,心中充满爱;

义,是正义,满腔浩然气;

礼,是礼节,行事有修养;

智,是智慧,内心有定力。

那我们再进一步思考:善从何来?孟子说,从心而来,从“四心”中来。

恻隐之心——同理心,就是推己及人的共情力;

羞恶之心——羞耻心,就是自尊自爱的感知力;

辞让之心——恭敬心,就是谦虚待人的敬畏感;

是非之心——明辨力,就是黑白分明的原则感。

大家体会一下,前三个心,都是人对人的一种反应,而最后一个心是人对物的一种判断。

以上,就是笨妈自我消化吸收后的所得,是不是有些枯燥,干巴巴的,一点水分都没有,大家千万别让笨妈给说睡着了,醒一醒,我们开始掺甜水啦!

03贴近儿童生活:“哲学”古诗文有点甜

面对思辨性这么强的古诗文,如何教给一个刚上一年级且整天呆头呆脑、毫不开窍的笨娃,笨妈很挠头。

有一天,笨娃正津津有味地看《熊出没》,笨妈突然计上心头,何不编个动画片,让熊大、熊二说出孟子的话,岂不妙哉,妙哉……

好了,笨妈开始编甜甜的故事啦!

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熊大、熊二吃完蜂蜜后,躺在地上晒太阳。

熊二:“最近,光头强咋不来了?俺都有点想他了。”

熊大:“想他干什么,想让光头强来砍树吗?”

熊二:“俺可不想让他来砍树,俺只是想跟他玩会儿,不然每天太没意思了。”

熊大:“我看你是闲的,以后自己洗衣服啊。”

熊二:“别啊,熊大,俺是弟弟,你得帮俺洗。”

熊大:“你怎么不让我帮你吃蜂蜜啊?”

熊二:“孟子说了:‘辞让之心,礼之端也’,你是大哥,得让着俺,做个彬彬有礼的大哥。”

熊大:“哟,彬彬有礼这个词你都会说啦!”

熊二:“呵呵,猫头鹰老师教的。”

熊大:“那猫头鹰老师教你,‘羞恶之心,义之端也’了吗?”

熊二:“这个……俺不记得。”

熊大:“也是孟子说的,说的就是你们这些没脸没皮、不知害臊的赖皮狗!”

熊二:“啊……熊大,你咋骂人呢?你才赖皮狗呢,俺可是天底下最聪明的笨狗熊啦!”

熊大:“啥?笨狗熊!”

“滋滋滋……哐当”熊大、熊二惊呼:“不好,光头强又来砍树啦!”

两人赶紧往树倒的方向跑去。

“啊……救命啊,救命啊……”光头强掉到深深的陷阱里出不来了。

熊二:“哈哈……想不到,俺们挖的陷阱起作用啦,俺就说俺是最聪明的……大狗熊啦!”

光头强:“哇,可爱的小熊熊,求求你们,赶快放我出去吧,以后我再也不砍树了。”

熊大:“光头强,你都保证过多少次啦!你把树砍光了,小动物们就没家了,你不知道吗?”

光头强:“森林的树这么多,我怎么可能砍光,再说,这里没树了,山那边还有树,你们可以带着小动物去那边安家啊!”

熊大:“孟子说‘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像你这种没有‘是非心’的人,就不是人!”

熊二:“熊大,别听光头强在这瞎扯了,天都黑了,俺肚子都饿了,咱们回家吧。”

光头强:“别,别,你们别走啊,小熊熊,晚上我妈妈见我回不来,该着急了。”

熊大:“光头强,你少在这骗人了,你妈妈不是在很远的地方住吗?”

光头强:“前两天,我刚把我妈妈接过来住,我妈妈还不熟悉这里,如果她见我不回去,半夜出来找,遇到危险,可怎么办啊?”

熊二:“是啊,熊大,光头强的妈妈现在一定很着急。”

熊大:“嗯……走,熊二。”

熊二:“熊大,你咋这么冷漠呢,光头强的妈妈半夜找光头强,被大野狼吃掉了可咋办呢?”

熊大:“我们去光头强家,陪他妈妈去。光头强,今晚你就自己想办法出来吧。”

熊二:“哇,熊大,你真是太聪明了,正好今晚可以吃光头强家的玉米和水果啦!”

熊大:“熊二,你知道你刚才一直担心光头强的妈妈,是猫头鹰老师教的哪句话吗?”

熊二:“嗯……不知道。”

熊大:“孟子的‘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唉,熊二,以后要认真听讲,别总想着吃,行不行?”

04写在最后的话

好了,不知道,笨妈编的这个动画片好不好玩,能不能让小朋友感觉像在舔棒棒糖,嘴里甜丝丝,心里美滋滋,有种回味无穷的感觉呢?反正笨娃特别爱听,就是不知道她到底能不能理解。

不过,笨妈不强求,有回味,才最重要!

最后,给大家推荐一首好听的歌曲《哲学有点甜》,是北大哲学系学生改编的一首毕业歌曲,保证你听了还想听。

好了,我是笨妈,我教笨娃,我们一起听歌吧!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孟子四心句子(孟子)

作者:洞见·不雨亦潇潇

红尘杂事,心被物烦,如牛如马,总不得闲。

如果说人生是一场修行,那么“修心”则是必修课。

为人不可欺心,处世应有良心。

孟子曾提及四颗心,一个真正有福气的人是离不开这“四颗心”的。

01、恻隐心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我们都听过这句话,是孟子说的,出自《告子章句上》。

当我们见到不幸之事、悲惨之人的时候,内心总是会有所触动。

就像孟子讲的那样:当人们突然看到一个小孩要掉入井里时,都会感到恐惧,心生不忍。

有一次,齐宣王看到有人牵着一头牛经过。

齐宣王便问道:“你要把牛牵到哪去啊?”

那人答道:“我要杀了这牛来祭祀啊。”

齐宣王看到牛瑟瑟发抖的样子,心有不忍,于是出言制止道:

“放掉它吧,我不忍心看着它发抖,这就好像没有罪的人马上要进刑场一样。”

那人问道:“那是不是就不祭祀了呢?”

齐宣王说:“这样的大事怎么能取消呢,你去找只羊来代替它吧。”

这件事很快就在齐国传开了,很多人都因此嘲笑齐宣王是个吝啬鬼,连一只牛都舍不得。

但孟子为齐宣王竖起了大拇指。

孟子来到王宫,对齐宣王说:

“您这是仁爱之道啊。您将牛换成羊,是因为您见到了牛而没有见到羊。

君子对于动物,看到他们活着,便不忍看到他们死去,您这正是君子所为啊。”

在孟子看来,恻隐心便是仁爱之道的开端。而齐宣王正是凭借着这番仁爱,成为一代霸主。

因为有恻隐心,我们会主动去帮助别人;因为有恻隐心,我们不忍做出伤害别人的事。

恻隐心,能够引导一个人走上“以善助人”的道路。

助人者,人必助之;善人者,人必善之。

心怀恻隐,则福报自来。

02、羞耻心

孟子提到的第二颗心叫“羞耻心”。

孟子一向注重“羞耻”二字,他认为一个人若能知羞耻,就可以成就圣贤之道;如果不知羞耻,那便与禽兽无异。

他在《尽心上》中也说:知耻而为人,知耻而后勇。

这句话的用意是要人知道:知耻并勇于改过是一种值得推崇,值得夸耀的品质。

对于一个人来说,只有先知耻,才能勇于改错,只有勇于改错,才能不断完善自己。

如果不知羞耻,那终将陷入不自知的虚幻,最后害人害己。

据说,王阳明在江西剿匪的时候,曾给山贼讲过“羞耻心”。

有一次,王阳明逮住了一个山贼头子,并且还是个读过书、听说过王阳明“致良知”学说的山贼头子。

那山贼头子虽然被擒,却一脸不屑,他嗤笑王阳明说:“王大人,你说人人都有良知,我却不以为然。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干我这行的就已经没有良知了!”

王阳明听后,一言不发,立即让手下把这个山贼头子的衣服一件件脱掉。

脱到还剩最后一条裤子时,山贼头子跪地哀求道:“大人,给我留条裤子吧!要不我可怎么见人啊!”

王阳明笑道:“原来你还有羞耻心啊,这不正是良知吗?”

山贼头子恍然大悟,从此决定洗心革面。

清代李西沤曾在《药言剩稿》中说过:“贫莫贫于不闻道,贱莫贱于不知耻。”

只有知耻之人,才敢于承认并改正自己的错误。

知耻并非是耻辱,无耻才是真正的耻辱。

懂得以“耻”勉励自己的人,才是内心真正强大的人。

03、辞让心

“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所谓辞让心,便是懂礼守礼,便是守规矩,知进退。

在辞与让之间,做人智慧尽显,君子之道自明。

东汉时期,有一个叫做“瘦羊博士”的人,这个称呼的背后有一个著名的故事。

东汉设立太学,广纳有学识的人入太学做博士,负责授课讲学。

当时,光武帝刘秀十分重视文治,因此对太学的博士十分看重。

每逢腊月三十,就特别下旨,赐给每位博士一只羊。

但人这么多,羊又各有肥瘦大小,这羊怎么分呢?

这个问题难倒了这一群满腹经纶的博士。

他们七嘴八舌地出着主意:把羊都杀了再分羊肉,还有人说抓阉来分羊。

其中有一个叫做甄宇的博士,听到大家的议论,他一言不发地走到羊群中,挑走了最小最瘦的一只羊。

其他博士看到他的做法后,立刻面红耳赤、无地自容,于是他们不再争论,在彼此谦让中把羊顺利地分完了。

这件事情传开之后,大家都对甄宇的谦让有礼赞叹有加,他也因此获得了“瘦羊博士”的美誉。

辞让,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智慧。

你后退了,可能会丧失本能到手的三分利益;但得到的,却是无法计量的真情厚谊。

在昆明棋盘山的棋盘寺里,有一副对联:

世事如棋,让一着不为亏我

心田似海,纳百川方见容人

能谦和辞让的人,拥有海纳百川的肚量;能谦和辞让的人,懂得吃亏是福。

04、是非心

孟子曾言:“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明辨是非,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智慧。

是非不像黑白般分明,因此在是非对错面前,我们应该明目警神,理性分辨。

有一次,孟子和齐宣王谈论如何识别人才的方法。

齐宣王问孟子:“该如何识别一个人有没有才能呢?”

孟子说道:“这就需要您有辨别是非的能力了啊。”

齐宣王接着问道:“那么怎样才能正确辨别是非呢?”

孟子回答道:

“偏听则暗,兼听则明。您的左右近臣说这个人贤能,这个人不一定贤能;

百官大臣说这个人贤能,这个人也不一定贤能,但全国百姓都说这个人贤能,那您就要多多留意了。”

孟子辨别是非、识别人才之道,在于明标准,懂方法。

百姓都说好,可以先观察一段时间,观察核实之后,方才信之任之。

其实,是非曲直,皆有标杆,找对标杆,便能辨明对错。

明辨是非之道,不可偏听,要广纳意见;不可只听,须以行审视。

正如陆游所说:“成败极知无定势,是非元自要徐观。”

要想明辨是非,便需多听,多看,多察,切不可妄下定论。

如果说人生如水上行舟,那“是非心”便是指引方向的灯塔。

《小窗幽记》有言:心为形役,尘世马牛。

红尘杂事,心被物烦,如牛如马,总不得闲。

这是大多数人的困境。

唯有不断修炼心境,才能成为人格完整的自己。

与朋友们共勉。

什么好像什么句子大全(山静似太古)

明末大收藏家卞永誉,博物通古,每评画,多有识见。

他在评北宋范宽的《临流独坐图》时,认为此图:真得山静日长之意。

明 · 唐伯虎 山静日长册页

这个“山静日长之意”蕴涵着中国艺术的一篇大文章。他突出了“静”在中国画中的地位。

黄公望说:诗要孤,画要静。

这里包含着深刻的人生体验。

▲ 宋 · 范宽 临流独坐图 绢本淡设色

关于山静日长,历史上曾有热烈的讨论,它始于宋代唐庚(字子西)的一首《醉眠》诗。诗这样写道: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余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

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唐子西并不是一位太出名的诗人,但他这首诗却非常著名,它描绘的是艺术家期望超越的境界。

▲清 石涛 《山水十二帧页》

宋代罗大经写道:

唐子西云: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余家深山之中,每春夏之交,

苍鲜盈阶,落花满径,

门无剥啄,松影参差,

禽声上下,午睡初足,

旋汲山泉,拾松枝,煮苦茗啜之……

出步溪边,邂逅园翁溪友,

问桑麻,说粳稻,

量晴校雨,探节数时,相与剧谈一饷。

归而倚杖柴门之下,

则夕阳在山,紫绿万状,

变幻顷刻,恍可人目。

牛背笛声,两两来归,

而月印前溪矣。

味子西此句,可谓妙绝。然此句妙矣,识其妙者盖少。彼牵黄臂苍,驰猎于声利之场者,但见衮衮马头尘,匆匆驹隙影耳,乌知此句之妙哉!

他在唐子西的诗中,识得人生的韵味,体会到独特的生命感觉,他以自己的生命来映证此诗境。

明 · 唐伯虎 山静日长册页

时间是一种感觉,阳春季节,太阳暖融融的,我们感到时间流淌也慢了下来。

苏轼有诗谓:无事此静坐,一日是两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

在无争、无斗、淡泊、自然、平和的心境中,似乎一切都是静寂的,一日有两日,甚至片刻万年的感觉都可以出来。

正像元代一位诗人(郑元明)所说的:懒出户庭消永日,花开花落罔知年。

清代安徽画派画家程邃(公元1605-1691年),字穆倩,号垢道人,画山水喜用焦墨干笔,浑沦秀逸,自成一家。

他是名扬天下的篆刻大家,融金石趣味于绘画之中,其画笔墨凝重,于清简中见沉厚。

▲明 程邃 山水册页

上海博物馆藏有他的山水册页,十二开,这是他84岁时的作品,风格放逸。其中一幅上有跋云: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此二语余深味之,盖以山中日月长也。

这幅画以枯笔焦墨,斟酌隶篆之法,落笔狂扫,画面几乎被塞满,有一种粗莽迷朦、豪视一世的气势。

这画传达了艺术家独特的宇宙体验。

表面看,这画充满了躁动,但却于躁中取静。

读此画如置于荒天迥地,万籁阒寂中有无边的躁动,海枯石烂中有不绝的生命。

这种永恒感其实是一种真实的人生感受,并非为哲学家所专有。

可以这样说,不了解中国画家对永恒的追求,可能有很多画就读不懂。

▲明 · 程邃 《千岩竞秀图》 纸本水墨轴

倪云林的《容膝斋图》,今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是云林生平的重要作品。

此画的构图并没什么特别,是云林典型的一河两岸式的构图:

画面起手处几块顽石,旁有老木枯槎数株,中部为一湾瘦水,对岸以粗笔钩出淡淡的山影,极荒率苍老。

这样的笔墨,真要炸尽人们的现实之思,将人置于荒天迥地之间,去体验超越的情致。

一切都静止了,在他凝滞的笔墨下,水似乎不流,云似乎不动,风也不兴,路上绝了行人,水中没了渔舟,兀然的小亭静对沉默的远山,停滞的秋水,环绕幽眇的古木,静绝尘氛,也将时间悬隔了。

这可能就是永恒了。

▲ 元 倪云林《容膝斋图》纸本墨笔

倪云林在题钱选《浮玉山居图》跋中有诗道:

何人西上道场山,山自白云僧自闲。

至人不与物俱化,往往超出乎两间。

洗心观妙退藏密,阅世千年如一日。

山静日自长,千年如一日,这就是云林理解的永恒,永恒感不是抽象的道、玄奥的终极之理,就是山自白云日自闲,青山自青山,白云自白云,心不为物所系,从容自在,漂流东西,就是永恒。永恒就在当下。

云林有一诗写道:

逍遥天地一闲身,浪迹江潮七十春。

惟有云林堂下月,于今曾照昔年人。

他超越乎两间,感受到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的永恒精神。

▲元·钱选 《浮玉山居图》设色纸本

▲元·倪瓒 题钱选《浮玉山居图》

佛教将时间分为三际:过去,现在,未来。

时间在流动,转眼就是过去,人们具体的生活是在时间中展开的,时间裹挟着欲望,岁月昭示出生命的短暂。

时间催促着人,时间也会引起人的嗟叹。

有很多中国艺术家看到这一点,他们要“断三际”,要“高蹈乎八荒之表,抗心乎千秋之间”,要挣脱时空的束缚,放飞自己;

要揭开时间之皮,看看其中所隐藏的是个什么样的世界。

中国哲学原本强调于极静中追求极动,从急速奔驰的时间列车上走下,走入静绝尘氛的境界,时间凝固,心灵从躁动归于平和,一切目的性的追求被解除,人在无冲突中自由显现自己。

一切撕心裂肺的爱,痛彻心府的情,种种难以割合的拘迁,处处不忍失去的欲望,都在这种宁静中归于无。

明 · 唐伯虎 山静日长册页

如苏轼诗中所说:此心初无住,每与物皆禅。

心灵无迁无住,不沾不滞,不将不迎,时间的因素荡然隐去,此在的执着烟飞云散,此时此刻,就是太古,转眼之间,就是千年。

千年不过是此刻,太古不过是当下。

明 · 唐伯虎 山静日长册页

隐蔽怎么写句子(英语)

如果问大家,“偷偷地”做某事可以怎么表达,第一反应应该是找一个副词,最接近的应该就是“secretly”(秘密地)。这个副词的确可以这么用,对于英语词汇积累不多的同学,一直用也没问题。但是,其实我们可以有很多其他不同的说法,表达“悄悄地”、“偷偷地”,不想别人知道的情况。

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怎样用其他单词来表达“偷偷地”吧~

secretly

文章开头已经介绍了,这是最简单的翻译,因为“-ly”是副词最常见的方式,对于中文思维来说也是最容易想到的。

另外,还有一个单词“furtively”,则是一个更细节和高级的副词,表示“鬼鬼祟祟,偷偷摸摸”,带有贬义,所以不能用在上面三个“secretly”的例句中。

furtive

sneak

“sneak”是人们日常用得最多的表达“偷偷”的单词,但它却是一个动词,而非副词。学会这个单词,而少用“secretly”,口语表达更加精炼地道。

这个单词有好几个意思,表达不同的“偷偷摸摸”,比中文方便多了:

1)表示“溜走”,常常和一些介词搭配变成一个完整的动作。

2)和一个物品搭配,表示“偷偷携带”(东西是自己的)或“顺走”(东西是别人的),并且可以省略掉真正的那个动作词。

3)和“a look/glance/peek”搭配,表示“偷看”。

sneak

peek

上面说到“偷看”,可以说“sneak a peek”,这里的“peek”是名词,其实它也可以单独作为动词表示“偷看”。

lowkey

“lowkey”由两个单词组合而成,一般用来表示“低调,不想别人注意”,隐藏的意味没有“secretly”和“sneak”深。

那这个“lowkey”怎么用呢?

可以作为形容词,形容知道的人不多,比如:

也可以作为副词,表示做一件不愿向别人承认的事,比如:

另外,“lowkey”的反义词是“high key”,就是“高调”,你想让全世界都知道。

更有趣的是,中文里的“低调”、“高调”两词正正就是来自这两个英语单词,因为“key”在这里就是指“音调”。

最后,我们再看看三个表达“暗地里”的短语。

  1. on the sly 表示“隐秘地”,sly 有“诡秘”之意,此处作名词。
  2. on the quiet 表示“悄悄地”,quiet 有“安静”之意,此处作名词。

这三个短语,都能够替换“secretly”使用,但是要放在句子的末尾哟!

相处不累的句子(真正成熟的人)

一直很喜欢这句话: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静观天上云卷云舒。

人生在世,待人接物,渡己渡人,不外乎一个法则:心境如大海般豁达,心态如大树般强壮。

前者让我们容纳各种闲言碎语,不轻易被扰乱心绪;后者让我们独自撑起强大的“保护壳”,为自己遮风挡雨。

正如苏东坡所说:

“ 一蓑烟雨任平生,才能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就是所谓的“成熟”了。

小事不争,默默耕耘

《格言联璧》中写道:

“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

心境若想做到“大海无量”般,容人所不能容,我们就必须要放宽心胸,不为小事争拗。

一个人的心胸是否豁达,往往体现在如何对待小事上。

北宋名相富弼向来以才华出众,文采斐然著称。

有天他被一秀才堵在街上,被挑衅:“听说你才学渊博,能否答我一问?”

富弼见此,依然保持谦恭,温声答道:“可以,请说。”

秀才说道:“若有人公然辱骂你,你该如何应对?”

富弼故意思考了好一会,回道:“我会假装没有听见。”

秀才嗤笑一声,然后卖弄自己的才华,以此奚落富弼,然后转身离去。

富弼却不恼不怒,全然不理会秀才的辱骂。

富弼的仆人很生气:“此人如此无礼,您为何不开口反驳他呢?”

富弼平静地告诉他:

“此人轻狂,与他驳辩,定会愈演愈烈,不论结果如何,都势必有人不服。他看得起我,瞧不起我,又当如何?我本身的才能,并不会因为他的赞扬或质疑变得有所不同。”

此言极是。

你自身的才能与格局,并不会因别人的评价而有所改变。

当你一无是处时,你再怎么向别人争辩自己的雄心万丈,你依然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

当你光芒万丈时,你再怎么谦恭低调,在别人眼中你也是个才华出众的“明星”。

一个成熟的人,不会为了一些虚无的“虚荣感”,而在各种无关紧要的小事争个输赢,争得面红耳赤,反而会退一步,积累更大的优势。

正如电影《黑客帝国》的主演基努·里维斯在一次访谈中所说的那样:

“我现在的心态就是远离世界一切纷争,就算你跟我说一加一等于五,你也是对的!”

不争,不是软弱,而是用另一种方式去表现自己的强大。

俗话说: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不管你内心的理想有多么远大,斗志有多么热血,只有做到宠辱不惊,不被外界影响,默默耕耘,努力提升自己才是正确的选择。

毕竟“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大事不怠,埋头苦干

苏轼《晁错论》中写道:

“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一个人是否能够人生路上取得成功,仅有才华还不足够,还必须具备“坚忍不拔之志”。

而很多时候,后者往往决定前者可以释放出多少的潜能。

后者,就是我们所需要的“态度”:对待任何大事,都不能有一刻懈怠。

任何的懈怠,都足以摧毁我们之前所有的苦心经营,浪费我们所有的异禀天赋。

王安石笔下的《伤仲永》,就是这么一个悲剧。

富兰克林说:“懒惰像生锈一样,比操劳更能消耗身体。”

懒惰是人的一种劣根性,为了做成某件事,必须与它抗争,超越这种劣根性的钳制。

在现实生活中,尽管我们不与琐碎的小事争拗,但任何与大事挂钩的小事,都能够通过不断积累,将势能转化为最终的成果。

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

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

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

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

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

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对于任何人来说,“冲茶”跟下山求学相比,乃是不值一提的小事。

但是陆羽却并没有因此而怠慢这门功夫,反而认真钻研,埋头苦干,最终不仅在读书上学有所成,还让茶艺文化得到发扬光大。

在人生路上,并没有所谓的“小事”。任何不经意的事情,在某个时间维度都可以改变我们的人生。

你对恋人一句不经意的粗话,这件小事或许会深深伤害彼此感情这件大事。

你在读书上偷的每一个懒,这种小事,或许就会决定你在将来找到什么工作这件大事。

你在工作上的敷衍了事,这种小的行为,或许会慢慢塑造出一个负面的印象,最终影响到你获得更大发展这件大事。

古语有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在对待人生的大事上,多一点上心,多留一个心眼,多付出一点努力,不要因为今天的小,而忽略明天的大。

不懈不怠,不负韶华,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苦事不屈,自强不息

杜甫在“登高”中写道: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两句,把时世艰难、生活困苦的个人境况写尽了。

但那又怎样呢?

生活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再多的“凄凄惨惨戚戚”,也对不会改变我们当下的境况。

真正成熟的人,心里有再多的怨言,也只是默默放在心里,不抱怨,不悲怜,然后自强不息。

在人生中,我们需要面对的各种苦事,层出不穷。

被深爱的人伤害,被信任的人欺骗,被无情的意外打击,当这些苦事降临在我们身上时,任谁都会悲从中来。

但是,事无绝对,天无绝路。

如果磨难并没有因此而让我们变得更好,我们遭受磨难这件事,就失去了意义。

梁启超先生说过: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之最高学校。

铁是越炼越硬,人要越挫越勇。

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

只有自强不息,我们才能够对抗苦难,把自己练就成“参天大树”,成为自己的“保护壳”。

成熟不是不悲不哭,不苦不累,而是不折不屈,不依不挠。

对于死亡,我们无能为力,但对于人生,不管遭遇什么挫折,我们依然还能选择奋力一搏。

这就是成熟的人,应有的态度:

小事不争,

大事不怠,

苦事不屈。

希望你能够成就这样一个强大的自我。

以上内容是关于孟子的名言诗句成语和孟子说的四心分别指什么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

标签:孟子说的四心分别指什么

标题:孟子的名言诗句成语 孟子说的四心分别指什么

链接:http://m.zhaichaow.cn/z/1603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