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诚信的句子 论语有关诚信的句子

国学综合

论语诚信的句子 论语有关诚信的句子

摇滚天王围观:℉更新时间:05-18 14:29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论语诚信的句子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论语有关诚信的句子和论语诚信的句子的精彩内容哦。

论语诚信的句子 论语有关诚信的句子

论语诚信的句子 论语有关诚信的句子

《论语》哲学与智慧(五):

半部《论语》治天下,一部《论语》治人心

《论语》是我国第一部语录体形式的著作,由孔子的后人整理成册,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儒家最重要的一部经典著作《论语》中所讲的道德修养方法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立志向善,持之以恒,为仁由己;由学而进,知行统一,学思并重;省察克治,勇于改过,闻过则喜;推己及人,团结友爱,爱憎分明;言行一致,忠信诚实,文质彬彬。

言行一致,忠信诚实,文质彬彬

如何处理言行关系,是道德修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孔子对这一问题非常重视,《论语》中有多处谈及这个问题。孔子反对讲大话、空话,他说:“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意思是说,一个人说话大言不惭,那么要实行这些话就很难。子贡问如何做才是君子,孔子回答说:“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意思是说,先按照你要说的话做,然后再把话说出来。他还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总想着说话要谨慎,而做事要敏捷。司马牛也向孔子问仁,孔子说:“仁者,其言也讱。”意思是仁者是不轻易说话的。司马牛问,不轻易说话就叫做仁了吗?孔子说:“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凡事做起来都很难,说起来能容易吗?其实,孔子并不是简单地赞赏不轻易说话或说话迟钝的人,而是主张言行一致,说到就要做到。

对于君子,孔子的标准则更高,要求先行后言、先做后说,甚至做了不说,这样才可以防止自己说了但又做不到。在孔子的心目中,古之君子是深以说了做不到和说得多做得少为可耻的。他告诉弟子:“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所以古人不轻易把话说出口,是以自己做不到为可耻啊!他还说:“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君子以说得多做得少为可耻啊!知耻是一种重要的道德品格。一个人能够知耻,就会自觉地约束自己,不做违背仁德的事。

儒家所以强调言行一致,与儒家重视忠信有关。所谓“忠”,按照朱熹的解释,就是“尽己”的意思,即尽心竭力去把别人交代的事情办好。所谓“信”,就是“实”的意思,即是什么就呈现出什么,表里如一、心口如一、言行如一,没有任何的虚假和造作,这样才会产生信用,别人才会信任。儒家非常重视忠信,具有总纲性质、多强调务本之意的《论语》首篇就有多处谈到忠信的问题,如“主忠信”,“敬事而信”,“谨而信”,“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等。孔子还通过打比方说明人不可以无信,否则就难以为人。他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曾子每天反省的三件事,有两件都属于忠信的问题,甚至 “传不习乎”也事关忠信。

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关系,学生是来向老师学习做人和做学问的,如果老师传授的东西学生接受了但又不愿意去复习和身体力行地去做,这里面也有个不尽心竭力、甚至言行不一的问题,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忠信。当然,如果学生觉得老师讲的有问题,不接受老师的东西,那另当别论;但也应当当面质疑,不隐瞒自己的意见,做到心口如一。孔子就非常喜欢这样的学生。

儒家强调忠信诚实,自然反对那种不忠、不信、不诚、不实的做法。孔子说:“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花言巧语、满脸堆笑、逢迎讨好、心里恨而脸上亲,孔子对这些行为是深以为耻的,认为这种人的仁心是很少的,他说:“巧言令色,鲜矣仁”。反过来,孔子喜欢那种忠厚、质朴、实诚的人。他说:“刚、毅、木、讷近仁。”但质朴、实诚这些优点往往基于人的先天秉赋,一个人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些品质而没有后天的学习拓展又显得有些不够,所谓玉不琢不成器。孔子讲明了这个道理:“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意思是说,质朴多而文采少就显得粗野,文采多而质朴少就显得虚浮,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得当,才是个谦谦君子。孔子一方面强调人的善良本质,另一方面又强调后天的礼乐教化,主张把二者统一起来,塑造文质彬彬的君子。

一个人如果既具有善良质朴的本质,又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就往往能够培养出一种美好的形象气质,在言谈举止等方面表现出优雅的风度。这种气质和风度不是伪装出来的,而是由内而外、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的,它并没有远离人的善良质朴的本质,而是质与文的完美融合。

孔子的形象、气质和风度就很好,受到了人们的尊敬和喜欢,也经常得到弟子们的夸赞。“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意思是说,孔子闲居的时候,容貌温和舒畅,脸色愉悦。“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意思是说,孔子温和而又严肃,威严而不凶猛,恭敬而又安详。子禽有一次问子贡:“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说:“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可见,孔子的人格魅力和君子风度赢得了许多人的尊敬和信任。

孔子自己也说过,“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君子安详舒泰而不骄傲,小人骄傲而不安详舒泰。子夏对君子的形象也有过描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意思是说,君子远远看上去庄严可畏,接近后又和蔼可亲,听他说起话来又严肃认真。孔子不仅自己注意形象风度,还教育他的弟子也要注意言谈举止、表情容貌和行为习惯等,因为他认为,这也是进行道德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为此,他还提出了一整套方法:“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意思是说,君子有九个方面的考虑:看,要考虑是不是看明白了;听,要考虑是不是听清楚了;脸色,要考虑是不是温和;容貌态度,要考虑是不是恭敬;言语,要考虑是不是忠诚老实;做事,要考虑是不是认真谨慎;有疑问,要考虑向别人请教;忿怒,要考虑是不是会有后患;看见可以有所得,要考虑是不是合于义。

从言行一致到少说多做,从忠信诚实到文质彬彬,孔子又教给了我们一套为人处事、与人交往以及注意自己言行举止的方法。人是通过说话办事与别人打交道的,是通过自己的形象使别人认识和了解自己的。因此,要给别人留下美好印象,就必须在说话办事和外表形象等面多加注意,努力做到谦虚谨慎、文质彬彬、忠厚老实、言而有信等。当然,这是一个由内而外的修养过程,必须通过内修而后达到君子之形。如果单纯追求外在形象,不注重内在修养,则不仅不会达到目的,反而会落得巧言令色、令人生厌。

随着社会交往的不断扩大,形象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形象设计以及各种相关培训进入人们的视野,但似乎很少有人把它看作道德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样就容易导致表里不一、言行不一、“文”和“质”分离。孔子的方法虽然不够时尚,但却不失根本,按照他的一些要求去做,从长远看更有利于我们在社会上被人接受、受人尊敬和站稳脚跟。

以上从五个方面阐述了《论语》中所谈到的关于道德修养的方法。关于道德修养,我国古人的论述颇丰,单就儒家而言,也是博大精深。本文所论仅限于《论语》一书,《大学》、《中庸》等其他经典以及后世儒家的相关论述基本没有涉及。即便如此,本文所论由于主观取舍和研究能力等因素也不可能做到全面,由此也可见孔子思想之丰富。孔子是古代文献的整理者和夏商周三代文化的集大成者,他是在继承往圣之绝学的基础上开创了儒家学派,对他的思想当然不能等闲视之。道德修养及其方法,是孔子用力最多、心得最多的领域之一,是《论语》中极高明的思想亮点,已成为中华民族优秀精神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德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丢掉传统也就谈不上发展,真正的发展只能是在继承中发展、在继承中创造。当《论语》中所讲的道德修养方法,是古代先贤和孔子本人以及他的弟子们进行道德修养的经验总结,对于每个人的道德修养都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和指导意义。虽然这些方法与当时的道德修养内容紧密相关,但只要剔除其中保守、落后、不合时宜的思想内容,充入今日社会的道德要求和鲜活的时代生活内容,就依然能够成为今天人们进行道德修养的积极有效的方法。这也正是我们学《论语》中所阐述的道德修养方法的意义所在。

拒绝暧昧的句子(若不爱)

有些人,会给你一种错觉,没有明确接受过你的喜欢,却也并没有在第一时间拒绝你的靠近。

那种感觉,就像他真的相信这个世界有男女之间的纯友谊一样,你或许会感觉到有一点不对,可你无法抵制内心的冲动和期待。

他不会拒绝你的好,甚至有时候突然把视线转移到你的身上,给你一种朦胧模糊的感动和惊喜。

可成年人的感情,都是直截了当的。

任何形式的模糊和暧昧,都没有任何意义,男女之间,也从来没有真正友情。

H说,她喜欢一个男孩,那真的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男孩,身边有很多女孩追,她觉得自己是配不上的,可又觉得自己是有机会的。

那个男孩,说她是很好的女孩子,很漂亮,性格很好,在一起相处也很舒服。

她真的觉得,她的存在,可以让他快乐,她也真的陷进去了,深深地喜欢上了他。

可后来,她发现自己并没有被选择,那个男孩还是亲口承认了自己喜欢别的女孩,但还是愿意和她成为最好的朋友,那他们之间的暧昧和好感都算什么呢?

或许在H的内心中,自己从未想到过这样的结局,她或许也并未意识到,自己会成为一个人的备胎吧。

当我说出“备胎”这两个字的时候,她的内心一定感觉到有一丝刺痛吧,不过好在,一切都该结束了。

男女之间,哪有什么无缘无故的暧昧呢?他不是不喜欢,也不是不懂,只是装成不在乎的样子,享受着被爱的感觉,和你保持着一定的暧昧。

当他决定接受另一个女孩的时候,就意味着你对他来说,是并不重要的,甚至若没有你,可以过得更好,你还觉得他值得爱吗?

若爱,请深爱,若不爱,请离开。

这么简单的道理,怎么会有人不明白呢?

只不过,被爱的人,总是有话语权,深陷其中的你,早已经迷失了自己。

现在想想自己当初的患得患失,是不是觉得有些可笑呢?当一个人喜欢你,却并未坚定地选择你的时候,不管结果如何,都不值得。

要么喜欢,要么不喜欢,哪有什么模棱两可的答案呢?

你对他,是喜欢,是爱,他对你也不是毫无感觉,只不过,你不是他唯一喜欢的人,更不是他唯一的选项。

喜欢一个人,是需要慎重的,你可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对一个人产生好感,当你开始试探对方的时候,也该想到有些人的喜欢是廉价的。

那个有些喜欢你,却不仅仅喜欢你的人,就算选择的是你,总有一天也会喜欢上别人。

若他做不到心里眼里满满都是你,那这份爱,还值得托付吗?

你应该等一个心里只有你的人,给你全部的爱,为你拒绝所有的暧昧,然后谈一场不会后悔的恋爱,牵手一生。

爱这个东西,若有一丁点不纯粹,都不是真正的爱情,真正爱你的人,眼里不会有别的姓名。

爱,不将就,要值得。

友情部|随笔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文|友情部落妖狼

描写人物的句子10字(中考记叙文阅读必考考点)

记叙文阅读是中考语文的重点,人物描写及其作用是各地历年来记叙文阅读必考的考点。

今天老师就来解读一下,人物描写及作用答题技巧以及近三年来辽宁各地中考语文关于这一考点的真题集锦。

欢迎关注@乘风破浪的老姐,欢迎转发收藏。

人物描写方法:

通常指对人物的正面描写,主要包括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

答题技巧:

先指明人物描写方法,再分析句子所写内容,然后打所体现的人物性格或人物心理及情感。

答题格式:

人物描写的方法+句子所写内容+体现人物的性格或人物心理及情感

真题集锦:

1.(2023辽宁沈阳)

第16题:选文第12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每到动情处,他的眼中闪出一种异样的光彩,眼神比远方还远。《谢谢你,盛装莅临我的成长》

答案:这句话运用了神态描写。生动形象的写出老师讲诗歌时的陶醉、享受的神情表现,老师对诗歌的热爱。

解析:“眼神中闪出一种异样的光彩”“眼神比远方还远”,是神态描写。神态描写是为了突出人物形象,作答时,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心理和情感即可。

2.(2023辽宁抚顺)

第14小题:选文第4段画线句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他不用侧头看,变明了我的心意,与我的手交握在一起,十指相扣。《时光笔墨》

答案:

运用了动作描写(1分),生动地写出了女儿非常理解母亲对她的关心(1分),表达了她对母亲的照顾与关爱(1分)体现了她与母亲很有默契(1分)。

解析:在这句话中,“交握”和“相扣”是动作描写,结合后文“那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别担心,有我呢”可知,这两个词生动地表现出女儿对母亲的照顾和理解;女儿“不用侧头看”便做出这些动作,也体现出女儿跟母亲很有默契。

3.(2023辽宁辽阳)

第18小题:选文第14段划线句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她不时地点头,眼角眉梢渐渐漾出来笑意,并伸出手摸摸我的头。《谢谢你,人生中的第一场暴击》

答案:

神态描写(1分),动作描写(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师对“我”作文的肯定(或侧面烘托“我”作文写得好)(1分);表现了老师对我的鼓励与喜爱(1分)

解析:

画线句中的“点头”“伸出”“摸摸”是动作描写,“眼角、眉梢渐渐漾出了笑意”是神态描写。结合前文“她当时正在为……竞赛颗粒无收而大为光火”的背景,即下文“我比得了奖还开心”分析画线句写出了怎样的内容,表现了老师怎样的情感或心理即可。

4.(2023葫芦岛)

第14小题:选文第7段中划线句子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邻居气得骂这个老东西,又抢了先便宜,都让他占了。《回家过年》

答案:

语言描写(或侧面描写)(1分),具体生动的写出邻居对他总是抢先扫煤的妒忌、气愤(1分),侧面衬托他攒煤的不易(1分)及挣钱供我读书的良苦用心,表现了他对我的爱(1分)。

解析:画线句子是邻居骂继父的话,属于语言描写,对于继父而言,又是侧面描写,其作用可按“通过语言描写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什么+侧面描写衬托了继父怎样的特点+表现继父怎样的情感”的形式作答。

5.(2023辽宁阜新)

第14小题:第5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我借着黄豆粒大小的煤油灯光,看见父亲吃力地挪到饭桌前,一把抓起我们几个娃儿剥掉的红薯皮,大口大口的吞了起来……《一把红薯皮》

答案:

动作描写(1分),“挪”“抓”“吞”等动词极富表现力,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伤势的严重和饥饿的程度(1分),体现了父亲为了家庭含辛茹苦及勤俭持家的美德,表现了深沉的父爱(1分)。

解析:首先确定人物描写方法,在句子中找到体现这种描写方法的关键词,分析这种描写方法的效果和所表现的具体内容,以及所表达的人物情感。

6.(2023辽宁沈阳)

第16小题:选文第10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我怔住了,不由得激动起来:“太好了!”《我住的地方发现狼》

答案: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我因小区出现狼而惊讶,及我因生态环境变好而喜悦。

解析:首先回答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根据剧中“怔住”可知,运用了神态描写,根据“太好了”可知,运用了语言描写。回答作用时,抓住这些描写的基本作用,在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其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和情感。

7.(2023辽宁阜新)

第14小题:选文第4段划线句子运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她每穿过一针,手臂扬起,拉紧线索,又钻进去一针,针索来来回回中,“呲啦”这声音富有节奏感。《那年,那灯》

答案:动作描写(1分),生动的写出母亲纳鞋底熟练的样子(1分),表现母亲勤劳,心灵手巧(1分)。

解析:根据画线句中“穿”“扬”“拉”“钻”等字,可确定是动作描写。达作用时需先点名描写方法,然后结合语境指出写出了什么表现了描写对象怎样的特点。

8.(2023辽宁沈阳皇姑区)

第15小题:选文第六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于是我将脸乖乖地偎向母亲的脸,闭上眼睛,任泪水默默地流。《温馨的意味》

答案:

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在母亲即将离世时的不舍,体现出亲人之间的温情。

解析:

根据画线句中的动词“偎”“闭上眼睛”“默默的流”以及“乖乖”的等可知,对人物进行了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联系第6段母亲即将离世的情节分析表达效果,体会情感。

9.(2023辽宁盘锦)

第19小题:选文第21段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爹弯着腰,身子前倾,飞快的挥舞着镰刀,随着有节奏的唰唰声响,谷子便一排排倒在脚踝前,他用脚一勾,镰一挟,谷子变成一抱……《一寸都不能少》

答案:运用了动作描写(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割谷子的全过程,表现了父亲动作的娴熟,突出了父亲勤劳能干,吃苦耐劳的品质(2分)

解析:由句子的关键词“弯着”“前倾”“挥”“倒”“勾”“挟”可知,运用了动作描写。对人物进行动作描写作用是生动形象的描写人物,表现人物形象。

描写小白兔的句子(洛舍中小)

郁达夫少年文学院会员优秀习作

可爱的小白兔

洛舍中小 三年级 喻军涛

有人喜欢憨态可掬的小猫,有人喜欢调皮捣蛋的小狗,可是我却喜欢活泼可爱的小白兔。我家的小白兔是姐姐过生日时,妈妈送她的生日礼物。它圆圆的大脑袋上嵌着两只蓝宝石般的眼睛,还有一个粉嘟嘟的小鼻子和两颗大门牙,浑身的白毛又细又软,摸上去毛茸茸的,加上它那肥胖的身躯,远远看去像一团绒球,可爱极了!

小白兔平时都是安静地呆在笼子里,只有我们放学的时候,才会把它放出来活动活动。别看它平时很文静,只要一看到我和姐姐来陪它玩了,它就蹦蹦跳跳地满屋子乱跑,我们都追不上它。只有我们拿出吃的东西吸引它的时候,才会乖乖地安静下来。小白兔平时都吃素菜,特别爱吃胡萝卜,我们每次喂它的时候先把胡萝卜切成小长条,这样更方便它吃。它只要一看到胡萝卜就露出两颗又长又白的大门牙,“嗟嗟嗟……”,啃得可欢啦!

更让我喜欢的是小白兔成了我形影不离的小伙伴。有一次我考试考差了,一脸的失落,我把这件心事告诉它,它似乎听懂了我的话,用它那双明亮的眼睛一眨一眨地看着我,好像在安慰我:“不要难过,以后好好努力。”我内心的不快顿时烟消云散,我不再难过了。

小白兔还会跟我们捉迷藏呢。有一次小兔子悄悄跑出笼子,趁我们不注意躲了起来,我和姐姐楼上楼下到处找,我们可担心它了,最后在卫生间的台子底下找到了它。小白兔俨然是我们家庭中的一份子了。

你们看,我们家的小白兔是不是很可爱啊,你们是否也想有这样一位不同寻常的小伙伴啊?

老师评语:

字里行间,充分感受到小作者对小兔子的热爱,小作者抓住生活中与小兔子的几件事,让我们感受到了小作者与小兔子的深厚情谊,文章语句朴实流畅,读来耐人寻味。

小作者介绍

我叫喻军涛,今年10岁了,我在湖州市德清县洛舍中心学校读书,你们别看我个儿瘦小,但我也是个运动健儿,我喜欢打篮球、骑自行车、游泳。我的语文成绩不太理想,我希望自己能慢慢喜欢上看书、写作。

论语诚信的句子(理解)

原文: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译文:

有子说:“信守的承诺符合道义,这种承诺才可履行。恭敬的态度符合礼法,这样的恭敬才会远离耻辱。这样并没有与人失去亲近,也是可靠的。”

逐句解释: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近:接近、符合。

复:实践,履行。

约定的承诺符合正义、道义,那样的诺言才能去实践,而不是答应了就去做。履行承诺不能违背公义原则。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远:远离,也可以理解避免。

恭敬的态度符合礼仪规范,这样就不会遭受屈辱。如果恭敬地过了头,表现得卑躬屈膝、谄上媚下,那样就会让人看不起。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因:依靠之意或者理解为因此。

宗:主。可宗,可靠。或者理解为正宗、靠谱。

这句话语意不明,历来解释颇多。有的译为“依靠关系亲的人,也就可靠了。”,有的则理解为“施恩于人且不失原应有的爱心。”,还有的解释为“对姻亲保持亲近,也是值得推崇的。”。凡此种种,各有道理。但与前面句子联系在一起,又觉得逻辑不通。所以,结合上下文,我理解为,有正义的诺言才应该践行,有节操的恭敬才不会耻辱,这样做并不会失去与人的亲近,这样也是符合“礼”的。

心得总结:

本篇讲的是与人交往应保持一定的礼节,遵守原则和下限。自古以来,人们对这段话的理解出入较大,众说纷纭,至今也没有明确而统一的观点。

儒家非常推崇“礼”,“礼”是一种典章制度和行为规范,对人的要求体现在为人要诚实守信、待人要恭敬谦让、为人应温和善良等。

古时候人们对于“信义”看得非常重,背信弃义者,整个社会都会嗤之以鼻。这里有子对于这个现象,提出尊重“信”也不要盲从,而应该分析这个“信”是否符合于“义”,如果“信”与“义”背离,那么就不值得遵守了。

这与前面章节的“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的道理类似,也就是不要认死理,为了和谐而和谐,为了信义而信义。

古时候人们认为人与人交往应该保持恭敬、谦卑的态度,这也是“礼”的要求,但有时候人们会过了头,表现出唯唯诺诺和阿谀奉承来,那样就会遭受屈辱。这时候可以由“礼”来节制和规范,使得人和人的交往保持在一种适中的距离。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这句话从字面意思理解为依靠关系亲近的人就可靠了,从上下文看似乎有点逻辑不通。我更倾向于理解为,与人交往保持适中,这样做既没有失去亲近,也是一种“礼”的运用。这样整体上就顺畅了。但究竟原文含义是什么意思,还需要斟酌探讨。

总之,本篇有子承接上篇的“礼之用,和为贵”,提出人们在人际交往中要遵守“礼”。既不要失去原则,也不要表现过度,而是应该保持一定的度,适中即可。

附图:

以上内容是关于论语诚信的句子和论语有关诚信的句子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

标签:论语有关诚信的句子

标题:论语诚信的句子 论语有关诚信的句子

链接:http://m.zhaichaow.cn/z/1600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