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母爱的古诗文名句有哪些 可怜天下父母心赞美母爱的诗句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赞美母爱的古诗文名句有哪些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可怜天下父母心赞美母爱的诗句和赞美母爱的古诗文名句有哪些的精彩内容哦。
赞美母爱的古诗文名句有哪些 可怜天下父母心赞美母爱的诗句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孟郊《游子吟》
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韩愈《谁氏子》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黄景仁《别老母》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蒋士銓《岁暮到家》
老母与子别,呼天野草间。——李白《豫章行》
来时父母知隔生,重著衣裳如送死。——王建《渡辽水》
明朝甑复空,母子相持哭。——陆游《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杜甫《石壕吏》
提出西方白帝惊,嗷嗷鬼母秋郊哭。——李贺《春坊正字剑子歌》
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李商隐《送母回乡》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王冕《墨萱图》
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王安石《十五》
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劝孝》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
即使不读诗词,我们应也知道慈母的爱伟大而深沉,只有付出,从来不求回报。但是我们做子女的总是孝顺不够,所以让我们好好对待父母,珍惜和他们在一起的每段时光。
手工的优美句子(不着一字)
前言
提到苏绣,人们往往会忆及江南,苏绣展现了长于江南的温柔婉约,而江南,一幅幅苏绣织就它的千回百转。
苏绣由江南女子巧手编织,极度富有民间生活气息,从早期逐步发展,每一次的传承与进步都体现了深深的时代烙印和人文风采。
这平凡的一针一线中,体现的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心血,这栩栩如生的图案,光滑的质地,描绘了山河变换,人物依旧的生活轨迹。
艺术是永远鲜活的美的旗帜,苏绣的缘起和发展值得我们一直探索学习,以便于传承及保护。
苏绣的发展史
苏绣源起于苏州吴县一带,现在江苏省的无锡、东台等地常可见之。江苏土壤环境好,地质肥沃,气候温润,养蚕行业甚为发达,关于丝绸的物产丰富,自古我们给它起名为锦绣之乡。
而苏绣的主题常为高台楼阁,蜿蜒的小桥,以及潺潺的流水等。从人物故事,到山川风景,抑或静如温雅贤淑的淑女,动如活泼跳脱的兔子,在苏州绣娘鬼斧神工,一针一线的巧妙编织下,织出苏州这幽婉绵长的文化内涵。
三国时代,吴王孙权曾经让赵达丞相的妹妹使用手工,呕心沥血绣出了壮阔的《列国图》,在方帛上绣出五岳、城邑、行阵等多种图案,小小锦布,竟能成集万里河山之势头,令人赞叹。
宋朝论苏绣针线细密,用线一、二丝,用针如发丝一般。色彩精细巧妙,人物描绘极为生动,山水远近高低各不同,楼阁高深莫测,花鸟点睛传神,比色彩艳丽的绘画尚且更胜一筹。
明清时期是苏绣发展得最旺盛的时候,当时几乎是每家每户都养桑蚕,学习勤练刺绣,就绘画艺术而言,出现了以唐寅 (唐伯虎)、沈周为代表的吴门画派。
刺绣艺人根据绘画为基础进行深度制作,所绣佳作活灵活现,别出新裁。清朝的苏州的刺绣发展更上一层楼,刺绣市场被称之为“绣市”。
发展到了中后期,苏绣实现了技术进步,出现了“双面绣”,这种绣法被广泛使用到服饰、戏衣、被面、枕袋帐幔、靠垫、鞋、扇袋等方面。
这些苏绣生活用品不仅针法了得,刺绣工艺精准,搭配的色彩秀气,相得益彰。在刺绣的图案花纹上面,也颇有讲究,一般都含有福寿绵长,喜气洋洋,多姿多彩的寓意,这样的好意头也打下了深厚的群众基础。
在《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委婉提及苏绣,指出绣璎珞是一位聪慧的绣娘。绣屏上所绣,都是源自于对唐、宋、元、明各个朝代的知名画家的花草艺术作品。
所以从格式和配色上以雅致为主,不是无限度的极尽艳丽的光彩;每朵花侧皆用古人对该种花的溢美之词,旁边搭配上优美的诗歌,曹雪芹借着慧娘绣品,婉转却恰到好处点出了苏绣的神韵,恰好正值同期,苏绣“平、齐、和、光、顺、匀”的几大特色的主基调定位开始稳定下来。
苏绣这“平、齐、和、光、顺、匀”六大特色,所谓“平”就是指绣面均匀,十分平整;“齐”指刺绣图案的边缘整齐划一;“细”指用绣线如同细丝,秀针细;“密”指线条排列紧凑,不露针迹;“和”指色彩搭配合适;“光”指光彩色泽鲜艳亮丽;“顺”指纹路清晰圆滑;“匀”指线条精细均匀,疏密一致。
在光绪执政期间,艺术家沈云芝由于刺绣技艺了得,在苏州绣坛颇负盛名,创制了新的绣法,名为“仿真绣”。她曾辗转到苏州、天津、南通等地开学授课,培养了一批后起之秀。
在那个时候,比较出名的刺绣艺人包括华基、张应秀、金静芬等人,她们的作品先后在“意大利都朗万国博览会”(公元1911)、“巴拿马一一太平洋国际博览会”(公元1915年)、“比利时万国博览会”(公元1930年)上获奖。
民国时期,常年战争不断,烽火连天,人民生活水生火热,苏绣业暂时处于衰落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苏州刺绣工艺开始重新兴起,国家大力鼓励并支持苏绣产业的发展,并为此组建了管理机构和培训班。
苏绣的审美特征
- 苏绣技法
乱针绣是由不同线条组成的绣法,如何表现线条的方式千差百异,再经过多批次的分层,逐步上针,掺合不同的颜色,直到光、色、形基本做到三者合一。
能将乱针绣运用得熟能生巧的人,大都有着极为高超的艺术审美和技艺含量。
平针绣总体的线条是极其严谨和有规律的,在绣制植物,尤其是花卉类时比较常见,立体感不是很强烈,难度也大为降低。
平针绣同时也是苏绣里面运用较为频繁的一种针法,平针中又被分为直针和缠针,直针是用一种直线垂直绣的线迹组成形体,平行排列整齐;而缠针是用斜行的短线条缠绕着形体的针法,针的方向此起彼落,轨迹不一。
套针起源于唐代,直至宋代发展旺盛,进一步的发展则在清代。可见苏绣每种技法背后都是经过一代一代绣娘毕生心血与经验积累而来的。
套针主要分为单套、双套,而单套又称为平套,单套针的绣法在从图案的边缘开始,做到边口齐整,每一针都清楚分明;双套的绣法除了比单套要套得深一些,批数增加外,基本原理和单套的绣法是相同的。
盘针由切针、接针、滚针和旋针等四种用来表现弯曲形体的针法组成。切针是针与针相连而刺,针迹要做到精密。
接针是一种可以拉长线的针法,但是因为太长,线松则会凸起来。切针的有点是将线条延长,美中不足的是会冒出针脚。
滚针是一种线与线紧密相连,继而形成流利的线条,常常表现一些灵活转折的线条,绣品中需要表现细节的地方往往会有滚针的存在。
旋针是用接针或者滚针的方法盘旋连接的一种针法。在运用的过程中,记住旋转的形体和方向,有利于使用短针来盘针。
戗针,又名抢针,以短直针针法继前针,是分批次,多层次地戗上去的针法,戗针之后诞生了直针。由此可见,苏绣的针法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相互影响促进并进行一代又一代的传承。
- 苏绣艺术特征
(1)色彩
苏绣的色调颇为丰富多彩,粗略地分约有10多类,细分则有百余种。而这只是肉眼所到的画面效果,事实上,苏绣所用的丝线的颜色多达1000多种,而且达到使作品色泽和润,每种色线又都有多个色级,从深到浅,色级复杂。
苏绣对色彩的搭配也有着极为严格的标准,这样苏绣才能惟妙惟肖,细致逼真的效果。
(2)绣法
“平光齐匀、和顺细密”是苏绣的传统特色之一,为了达到这个艺术效果,就需要运用多种针法。据统计苏绣的针法多达9类43种。绣法的不同也决定了它们在绣面中,对不同物体的塑造与刻画也是不相同的。
比如散套针适用于花瓣、树叶的塑造,能很好地体现其渐变、过渡的效果;羽毛或鱼鳞,运用刻麟针法才能更好体现纹路分明的艺术效果。通常一幅苏绣作品在塑造的过程中都要运用很多不同的针法来进行。
(3)题材
苏绣具有简洁雅致的艺术特征,在工艺美术史中有重要地位。苏绣虽然是中国孕育出的一颗明珠,但是其表现的题材宽广,不局限于中国人物,花鸟鱼兽等。
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逐渐变得多元化,西方艺术渐渐传入中国,被世人所认知,在与中国文化进行碰撞和交融的过程中,苏绣开始吸收西方的油画等艺术特点,拓宽了苏绣的创作眼界。
从清代光绪年间起,苏绣的题材就不再仅仅局限于中国的国画山水了,沈寿由此开创的仿真绣,更是将苏绣推上了又一层次的发展高峰。
苏绣的传承和保护
在不同的时代,苏绣留下了深刻和绵延不息的烙印。时代发展越来越快节奏,苏绣技法的发展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成本与更多的精力投入,让传统技艺更好地融入主流,结合大众审美。要思考的是如何将苏绣与创新结合,在新时代里碰撞出与众不同的火花。
值得高兴的是,大量新一代的年轻人开始重新审视,西方时尚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能量来源。同时苏绣也在创新的路上越走越宽、越走越好。
苏绣的艺术价值深厚,三言两语难以估量,正因如此,国人要更好地保护这一艺术瑰宝。
纵观古今,有太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还没来得及在世界上发扬光大就销声匿迹了,人们应当牢记这一沉痛的教训。
结语
苏绣作品无穷无尽的独特魅力,让人难以抵挡。
它凝聚的是古人的千年智慧,在一代代苏绣人的汗水与心血的浇灌下茁壮成长,愈来愈明媚动人.
它博采众长,与时俱进,广泛吸收各方的艺术精华,最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点与魅力。
参考文献:
《说苑》
《清秘藏》
写景的句子10字(古诗里的夏日风光)
对于常人来说,春夏秋冬不过时序而已。但对于诗人来说,它却是写作素材的源泉。“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季节的更替,景象的变幻,为我们带来了数之不尽的精彩诗篇。
《山亭夏日》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首先,诗的第一句“绿树阴浓夏日长”,是夏日里最典型的景象,绿树蔽日,遍地浓荫,白昼漫长。另外,“阴浓”二字,除了写树之繁茂外,也有树荫稠密之意。而夏日树荫最稠密的时刻,便是午时前后,可见当时正烈日炎炎。
紧接着诗的第二句“楼台倒影入池塘”,则是高骈眼中的池塘景象,夏日午时,晴空烈日,池水中的楼台倒影清晰可见。虽然高骈没有直接描写池塘,但是透过楼台倒影,那池水一定是清澈见底的。
然后,我们来看诗的第三句“水晶帘动微风起”,它的意思是说,整个池面就如同一面晶莹华美的帘子,被风吹得荡漾起来。结合前面的“楼台倒影入池塘”,此刻在荡漾着的水波下,楼台倒影势必也晃动了起来,可谓十分美妙。
而夏日里的微风本就不易察觉,所以这里诗人先看到池水波动才觉微风起,也就十分生动贴切了。此外,倘若只有前面的“绿树阴浓”、“楼台倒影”,那给人的感受依然会是烈日炎炎,暑气升腾。
但有了“池塘水波”,有了微风,便也就有了夏日里的丝丝凉意。而有了夏日里的丝丝凉意,诗人才会有心那“满架蔷薇一院香”,即满架的蔷薇,在夏日里艳丽夺目,阵阵清香已弥漫院中。
显然,“满架蔷薇”为夏日风光增添了鲜艳的色彩,也提供了沁人心脾的芬香,以及还彰显出了夏日特有的生气。如此一来,尽管诗中没有直接描写诗人的感受,但通过字里行间的描绘,我们彷佛能够看到悠闲自在的诗人,正陶醉于那美丽的夏日风光中。
纵观高骈的《山亭夏日》,虽然只有短短四句二十八字,但是其形容山亭夏日之风光,可谓极其妙丽。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每句诗可单独成画,亦可组成一幅色彩鲜丽的夏日画卷。总的来说,高骈这首诗中的夏日风光,美如画卷。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夸才女的句子(夸女生的话有点创意的)
巴纳姆效应(Barnum effect),告诉我们——人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并认为它特别适合自己并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人格特点,即使内容空洞。
当你知道了这个心理学知识,就会明白在聊天时多夸女生总是不会有错的,而且女生非常容易被这种夸赞激发出开心、愉悦的心情,因此和女朋友谈恋爱时,飙几句哄女朋友的高情商句子,就能很好地调节女生情绪。
夸女生的话有点创意的
1. 在吃零食的时候选择营养健康的番薯干而不是饼干巧克力,你就是走在减肥路上最靓的崽!
2. 你的美总是让我容易臆想,那么这种美也便有了罪!因此我需要对你进行惩罚。
3. 亚当和夏娃的爱情从偷吃禁果开始,我和你的邂逅在歌剧的伊始。
4. 你不化妆是天生丽质,化了妆是仙女下凡。
5. 你的身材是实在是太励志了,对于那些凡夫俗子来说。
6.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光。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7. 肤白貌美,吹弹可破,美女你是真是存在的吗?
8. 你不光有好看的皮囊,还有着有趣的灵魂,上帝是关了多少人的门和窗,才会有这个意外?
9. 你参加比赛的话,肯定会被拒绝,首先就是长相犯规了。
10. 去医院体检的时候,五官科是满分吗?
11. 生活很苦,看着你就像品味甜食。
12. 要么,全部带走;要么,一无所有。
13. 优秀,不值一提,你,必须达到,完美。
14. 你,一身戏服,几点浓妆,便早已鼓动我的心房。
15. 你的容颜让我相信,完美是可以达到的。
很多兄弟在撩妹的时候,妹子回应都不好,这是因为你的展示面没有做好,而且还没有聊天思维,男神框架没搭建起来,所以在开始的时候就没吸引到妹子,自然后面的回应就不好了。其实我以前也不懂这些的,都是后来看了一本把妹的书籍~泡学老王全集,这本书里讲了很多把妹干货,让我走上了改变提升自己的道路,现在身边围绕着一个个的正妹,强烈建议兄弟们都去看看,上网百度下就有电子书的,学以致用,脱单还不是小事一桩。
- #哄女朋友开心的话#
反复的修辞手法的句子(24种诗词修辞手法例解)
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诗词具有了立体感,也让各种形象更加栩栩如生,使作品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感染力。
01.反语
■□ 反语是指正话反说或反话正说,又称“倒反”“反说”“反辞”等,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却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是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修辞方法。【例如】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九日齐山登高》杜牧
02.移情
■□ 为了突出某种强烈的感情,作者有意识地赋予客观事物一些与自己的感情相一致,但实际上并不存在的特性,这样的修辞手法叫做移情。【例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杜甫
03.隐语(谐音)、双关
■□ 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一种修辞手法叫做双关。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 【例如】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竹枝词》刘禹锡“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在此处,是一种含蓄的传情方式。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李商隐表面上指蚕丝和蜡泪,实指“相思”和“眼泪”。
04.借代
■□ 借代是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例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杜甫“朱门”代指富贵之家。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琵琶行》白居易“管弦”指音乐。
05.夸张
■□ 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也叫夸饰或铺张。【例如】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杜甫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李白
06.排比
■□ 排比是一种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例如】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周敦颐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诗经·柏舟》
07.反复
■□ 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的修辞手法。【例如】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
08.对偶
■□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或相同意思的修辞方式。对偶句语言凝练,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加强语言的感人效果。【例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序》王勃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王之涣
09.设问
■□ 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这种修辞手法叫设问,常用于表示强调作用。正确的方法运用设问,能引人注意,启发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起波澜,有变化。【例如】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清平调》李白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朱熹
10.反问
■□ 反问是借助疑问句来传递确定信息,以加强肯定或否定语气的一种修辞方式。【例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李清照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七步诗》曹植
11.比喻
■□ 比喻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的修辞手法。【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马诗》李贺
12.联想
■□ 联想,具体来说,是借助想象,把形似的、相连的、相对的、相关的或某一点上有相通之处的事物,选取其沟通点加以联结。【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
13.通感
■□ 通感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例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琵琶行》白居易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李白
14.互文
■□ 在古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就是互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例如】烟笼寒水月笼沙。——《泊秦淮》杜牧秦时明月汉时关。——《出塞》王昌龄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将士(将军和战士)们从军十年,经过千百次战斗,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归来。
15.拟人
■□ 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修辞手法。【例如】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咏柳》贺知章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王之涣
16.拈连
■□ 拈连是指利用上下文语义关系,把通常只用于甲事物的词语顺势拈来,巧妙地运用在乙事物上的一种修辞方式。在语法上和甲事物搭配的词语,本来不能和乙事物搭配,搭配之后,虽然不合事理,但依靠上下文语境,往往能产生独特的修辞效果。运用拈连时,不能仅仅追求字面上的联系,而应从语义出发,把握事物间的内在关系,只有内容相符,才能“拈”得自然,"连”得贴切。
【例如】一夜东风,吹散愁多少?数声啼鸟,梦转纱窗晓。——《点绛唇》曾允元
17.比拟
■□ 比拟就是把一个事物当作另外一个事物来描述、说明。比拟是将人比作物、将物比作人,或将甲物化为乙物。比拟可以增添特有的情味,或把事物写得神形毕现,栩栩如生,抒发爱憎分明的感情。【例如】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山园小梅》林逋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杜甫
18.错综
■□ 指故意颠倒词序以避免形成对偶的一种修辞手法。【例如】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始闻秋风》刘禹锡
19.呼告
■□ 呼告又称“顿呼”“突呼”,就是在说话或写文章的过程中,叙述某人或某物时,由于感情过于激动,突然撇开听众或者读者,而直接和所涉及的人或物说话的一种修辞格。【例如】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诗经·硕鼠》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蜀道难》李白
20.示现
■□ 示现是一种修辞方法,就是把实际不见不闻的事物,说得如见如闻,活灵活现。示现分为:追想式示现、预感式示现、悬想式示现。追想式示现:即把过去的事情说得历历在目。预感式示现:即把未来的的事情说得如同出现在眼前。悬想式示现:即把想象中的情景,说得如同真情实景一般。【例如】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21.复迭
■□ 复迭即把同一字词接二连三用在一起的修辞方式。复迭分迭字和迭词两种形式。【例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归园田居》陶渊明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迢迢牵牛星》
22.跳脱
■□ 跳脱是一种因为特殊的情境,例如语意的含蓄,心思的急转,事象的突出等等,有时故意中途断了语路的修辞方法。它又分为急收、遮断和突接三种。【例如】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更漏子》温庭筠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柳梢青·春感》刘辰翁
23.对比
■□ 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例如】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悯农》李绅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出师表》诸葛亮
24.映衬
■□ 映衬,是利用客观事物之间相类或相反的关系,以次要形象映照衬托主要形象的修辞手法。【例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李白
以上内容是关于赞美母爱的古诗文名句有哪些和可怜天下父母心赞美母爱的诗句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