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扬顿挫的造句 抑扬顿挫优美造句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抑扬顿挫的造句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抑扬顿挫优美造句和抑扬顿挫的造句的精彩内容哦。
抑扬顿挫的造句 抑扬顿挫优美造句
作者:诗道骏言
(13)五言律句的另外三个基本格式
上一讲,我们介绍了五言律句有四个基本格式,它们分别是什么,还能说出来吗?
A式:仄仄平平仄,B式:平平仄仄平,C式:平平平仄仄,D式:仄仄仄平平。其实,这四个基本格式,除了B式的第一个“平”字是确定的,其他三句的第一个字的平仄是可以变化的,也就是说,第一个字可以是平声字也可以是仄声字,都不会影响整个句子的合律性。那么,A式第一字本来应该是仄,它如果变成平,那么A式就变成了“平仄平平仄”(A副);C式第一字本来应该是平,它如果变成仄,那么C式就变成了“仄平平仄仄”(C副);D式第一字本来应该是仄,它如果变成平,那么D式就变成“平仄仄平平”(D副)。下面分别举例说明:
A副:迢递三巴路,杨柳东风树
C副:桂花山庙冷,路无人到迹
D副:千里片时间,星月照寒流
其实变出来的这三个句式A副、C副、D副,也都是典型合格的律句,特别是C副、D副正是启功先生讲的四种基本句式中的C式、D式。也就是说,这里我讲的三个副格式,它们和A、B、C、D四个基本格式一样都是合格的律句,地位是一样的。
这样,五言律句的基本格式一共就变成了七个,即四个基本句式A式、B式、C式、D式,另加三个副句式A副、C副、D副。
那么,B式为什么没有副格式呢?或者说B式第一字平声为什么不可以随便变成仄声字呢?这里涉及到问题,即一个律句通常应该避免出现“孤平”现象。B式律句是“平平仄仄平”,假如第一字变成了仄声字,那么全句的格式就成了“仄平仄仄平”,这样的句子,除了句子末尾必须押韵的一个平声字以外,就只剩下了一个平声字,这种被孤立起来的第二个平声字,就叫孤平。孤平现象会破坏一个句子声律的抑扬顿挫,所以,一般情况下应该避免使用“孤平”句式。(孤平问题,也很复杂,需要专门讨论。入门阶段知道这个基本概念就可以了。)
结论:五言律句的四个基本格式,还可以生成另外三个格式,这样,五言律句一共有七个正体格式,它们分别是:
A式:仄仄平平仄,A副:平仄平平仄,
B式:平平仄仄平
C式:平平平仄仄,C副:仄平平仄仄,
D式:仄仄仄平平,D副:平仄仄平平。
B式没有副句式是为了避免造成“孤平”局面。
上述A、B、C、D四个格式,是律句核心句式,必须熟练牢记在心。格律诗的其他句式,都是围绕这四个核心句式变化、调整而形成的。
扩展阅读:
1.骏言说诗:格律知识入门篇(10)一联之内,平仄相对
2.骏言说诗:格律知识入门篇(11)邻联之间“平仄相粘”
3.骏言说诗:格律知识入门篇(12)四个基本句式
小练习:根据普通话读音,请辨别下面的诗句的平仄格式类型
1流岁暗蹉跎,2杳杳钟声晚
3梦里君王近,4楚客断肠时
5月明枫子落,6大雪满弓刀
7相送过浔阳,8难分此夜中
9素手玉房前,10啼时惊妾梦
11明月双溪水,12白头宫女在
13自题秋雁后,14沙头一水禽
A式:仄仄平平仄( )B式:平平仄仄平( )
C式:平平平仄仄( )D式:仄仄仄平平 ( )
A副:平仄平平仄( )C副:仄平平仄仄( )
D副:平仄仄平平( )
上期(12)参考答案:
A式:2、3、B式:1、7、
C式:6、 8、D式:4、5。
[玫瑰]要当格律通,莫做格律控!
?[心]关注“诗道骏言”,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描写松柏的优美句子(描写树木的好词)
更多资料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小学资源园地
松树
01
好词
苍松翠柏 、刻不容松、 餐松饮涧 、鹤发松姿 、鹤骨松筋 、乔松之寿
02
好段
1、松树,并不像柏树那样笔直挺立,庄重肃穆。不像榕树那样枝叶茂盛,绿阴如盖。也不像桂花树那样翠绿,闪烁着油亮的光泽。但是,松树却有坚强的高贵品质,这是其他树都没有的。
2、松树,没有花的芳香;松树,没有白桦苗条的身材;松树,它更没有果树又香又甜的果实。但在悬崖峭壁的石缝里,别的树木难以扎根安身,惟有它能傲然屹立;在北风呼啸的隆冬,冰封大地的北国,百花凋零,草木枯萎,惟有它还生机勃勃。
3、松树的树叶非常稠密,它们长在小树杈儿的顶端和中间,一簇簇的,每簇上车五根叶子像四五个兄弟姐妹一样聚在一起。春暖花开时,像绣花针样的松树叶有两种颜色:一种是翠绿色的、另一种是深绿色的。翠绿的叶子是刚长出来的,手摸上去软乎乎的。而深绿色的叶子是长出来有一段时间了,手摸上去硬梆梆的,一不小心碰上了叶尖,就会感觉有点痛,又有点痒痒的好舒服啊。
03
好诗
1、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
——陈毅的《青松》
2、流而不返者,水也;不以时迁者,松柏也。——苏轼《送杭州进士诗叙》
3、寒暑不能移,岁月不能败者,惟松柏为然。——苏辙《服茯苓赋叙》
柳树
01
好词
鹅黄、梳洗、纤细、柔软、雅致、恬淡、吮吸、嫩芽初绽、如烟如雾、随风摇摆、柔软如丝、婀娜多姿、漫天飞舞、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02
好句
1、在春风的吹拂下,柳树换上了一身鹅黄色的衣服。一根根嫩黄的柳条,就像小姑娘的长辫子,随着风儿一飘一飘的,真好看!
2、树中的美女当然是柳树了。看,她鹅黄的枝,嫩芽初绽,那一袭绿罗衣,如烟如雾。难怪她就爱站在水边梳洗自己美丽的长发呢。
3、一阵风过,柳絮便离开了柳树妈妈,慢悠悠地在空中飞舞,像一片又一片雪花,飞过小河,飞过迎春花,落在草坪上。
4、你瞧,河岸的垂柳,一根根柳条抽出了新叶,在春风中挑起了欢乐的舞蹈,多像女孩儿的长辫子呀。
5、几颗柳树在小河边梳理着长长的秀发,那柳条纤细而柔软,像瀑布一泻而下,在微风的吹拂下扭着腰肢。
6、岸边的柳树随风摇摆,好似姑娘的辫子,又细又长;又仿佛是她细长的手臂,正捧起一捧江水细细地品味它的清凉。
03
好段
1、【早春的柳】
柳枝在初春时观赏才最为雅致,远望仿佛是一团淡绿色的烟雾,近看则给人以清新、恬淡的感觉。这时的柳叶柔细纤长,还带着细细的茸毛,像是少女蒙眬的睡眼,无怪乎古人称之为“柳眼”。元稹诗曰:“柳眼浑开尽,梅心动已阑。”而在李商隐眼里则是:“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但更妙的还是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不管怎样,他们咏赞的皆是早春的柳。
2、【大自然的骄子】
河边、湖畔那依依的杨柳确实大自然的骄子。风平浪静的时候,杨柳好像一位温顺的长发姑娘,将满头青丝洒向水面。风一吹来,柳枝轻轻地拂过水面,平静如镜的水面泛起了一道微波,好像一位技术高超的速滑运动员飞快地在冰面上滑行,身后留下一道浅浅的白杠。很快,水面又平静如故了。
3、【仪态万千的柳树】
细雨如丝,柳树尽情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光秃秃的纸条上吐出了密密麻麻的“花骨朵”。另一边,一株株小柳树就像一个个待嫁的新娘,头上垂挂着一串串碧绿的珍珠。柔软如丝的柳枝,在春风的吹动下,远远望去,犹如一条条随风飘动的丝带。那黑黑的柳树干弯弯曲曲,多姿多态,嫩绿的枝芽伏在柔软的柳条上,看上去像一只只小绿虫。那碧绿的、满河沿的柳树托着长长的柳条,像姑娘美丽的秀发,掩着那镜子般的潭水。有了婀娜多姿的柳姑娘的参与,那沉醉的潭水便多了一份灵动。漫天飞舞的柳絮,就像成群结队的白蝴蝶,嬉游在柳树、大地、河流的臂弯……
柏树
01
好词
郁郁葱葱、 四季常青 、枝繁叶茂 、苍松翠柏、岁寒三友、松柏同春
02
好段
1、卧龙松的树干盘曲着,有着虬龙般的气势;它的根深深扎入土壤,如龙尾;它的树冠冲出平台,悬浮在半空,翘首昂视,则像龙头;它那刚劲的枝权如尖利的龙爪。这条龙跃跃欲试,仿佛即将飞腾入空。
2、松树和雪花姑娘是好朋友。下雪时,它伸开手臂,让美丽的雪花落在枝叶上。六角形的雪花越来越多,远远望去,就像一朵朵洁白的棉桃,异常美丽。松树就这样度过它一年中最快乐也最令人敬佩的时光。
3、它的种子无论是在悬崖上,还是在贫膺的土地上,无论是有意播的,还是无意丢的,它都会茁壮地成长起来。这种精神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呀!
03
好诗
1、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晋·左思《咏史八首》
2、寒暑不能移,岁月不能败者,惟松柏为然。——宋·苏辙《服茯苓赋叙》
3、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汉·刘桢《赠从弟》
榆树
01
好词
枝繁叶茂、郁郁葱葱、高大粗壮、苍翠挺拔、枝叶青翠、尺树寸泓、古树参天
02
好段
1、秋天,大榆树的叶子熟的金黄金黄的,落了一地。这个时候,村里的大叔大婶提着草框,拿着扫把,把树叶一片不落的扫起,装在小袋子里,储存下来,当做冬日小羊羔的可口美食。
2、又是几声大雁南飞的哀鸣,老榆树的枯枝飒飒发响,漫天黄叶洋洋洒洒地飘下。我将思绪收回,看到落尽叶子的枝干上趴着一只蝉蜕,本来灰黄色的外壳现在变成了微黄,一抹余晖将它穿透显得格外晶莹。不知道它是何年何月留下的,也不知道它飞向了何处,更不知道它现在结果如何。唯一知道的,就是它是在这棵树上蜕变的,蜕变成了一只自由自在飞舞、自由自在鸣叫的夏日使者。
3、春天,那过了一个冬天的榆树终于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芽,像小米一样。过了几天,你在去看看,那嫩芽就像大米一样了。如果你轻轻掰下一段小枝条,竟然可以发现里面是绿的!
03
好诗
1、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陶渊明《归田园居》
2、孤雌吟於高墉兮,鸣鸠栖於桑榆。-- 刘向 《九叹·怨思》
3、桑榆傥可收,愿寄相思字。--韩愈 《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
枣树
01
好词
枝繁叶茂、枝干挺秀、枝条摇曳、疏影横斜、生机盎然、舒枝展叶
02
好段
1、秋风吹过的季节,枣熟了。你看,一颗颗枣儿先是由微黄变白,渐渐地又山白变红,紧挨着,像是一个个红的“玛瑙”挂满枝头。这时,你若顺手摘一颗熟透的枣儿放进嘴里的话.你会觉得满嘴是那样的香甜。
2、枣树在不知不觉中变绿了,接着在繁密的枝间结满了一串串小枣。小枣渐渐由绿变红,好像许多灵巧的手一下子做了成百上干个精致的小灯笼,又一个个细心地挂在枝上。
3、枣子熟了,大人们爬到树上.用竹竿一打,红枣就像下冰雹一样,“劈劈啪啪”落下来。我祖小伙伴们高兴极了,拍着手,跳着脚,迫不及待地蹲下来,检呀,检呀,不一会儿就检满了一只只竹篮。
03
好诗
《杏园中枣树》
白居易
人言百果中,唯枣凡且鄙。
皮皴似龟手,叶小如鼠耳。
胡为不自知,生花此园里?
岂宜遇攀玩,幸免遭伤毁。
二月曲江头,杂英红旖旎
枣亦在其间,如嫫对西子。
东风不择木,吹煦长未已。
眼看欲合抱,得尽生生理。
寄言游春客,乞君一回视
君爱绕指柔,从君怜柳杞
君求悦目艳,不敢争桃李
君若作大车,轮轴材须此。
04
谚语
1、四月八,枣树叶花麻.
2、枣儿塞鼻子,准备种糜子.
3、七月半,花红枣儿乱.
4、一天吃三枣,身轻不易老.
5、枣木门槛,出入平安.
桃树
01
好词
夭桃秾李、 流水桃花、李代桃僵 、桃花潭水 、桃弧棘矢、笑若桃花
02
好段
1、春天的桃园固然美丽,盛夏的桃园更是令人欣喜。当你盛夏时节再入桃园,你会惊喜地发现神奇的大自然已把累累的果实捧上了枝头,昔日繁花已被个个鲜桃代替,一株株桃树,压弯了腰,实在是支撑不起了!再瞧那一个个桃子鼓囊囊、水灵灵的,多俊啊!青里泛白,尖顶排红,用手摸摸,毛茸茸的,用鼻子嗅嗅,清香四溢,如果摘一个尝尝,从嘴里甜到心底,说不出有多喜悦,也说不出有多亲切……
2、桃树都是先开花,后长叶子的。它的叶子像一条条长长的小船。夏天,满树碧绿的一片,可好看了;秋天,叶子变黄了,往下掉了;到冬天,叶子就全掉光了。妈妈对我说过,老师也对我们说过,这是树的过冬方法。直到第二年春天,它才抽出幼小的新芽儿,又嫩又青,笔直笔直的,看起来很顺眼。
3、花谢以后,树上就长出拳头似的小桃子。哈哈,“桃树妈妈”生“宝宝”啦!一有空,我就去看这些可爱的“宝宝”,渐渐地,它们长大了,变得又香又甜。
03
好诗
1、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2、肠断春江欲尽头,杖立徐步立芳洲。癫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杜甫《绝句漫兴》
3、百叶双桃晚更红,窥窗映竹见珍珑。应知吏侍归天上,故伴仙郎宿禁中。——韩愈《题百叶桃花》
石榴树
01
好词
硕果累累、鲜艳夺目、晶莹剔透、鲜美多汁 、清爽可口、酸甜可口
02
好段
1、我们家楼后就种着几颗石榴树。石榴树深咖啡色的主干上长着茂密的枝叶,这些叶子近似椭圆形,看起来又骄又嫩的树叶依附在枝条上,就象我靠在爸爸妈妈身边一样。树上的花蕾像一个又一个小小的变了颜色的地雷一样悬挂在枝头上。到了六七月份,是石榴开花的季节,火红火红的花瓣围绕着许许多多蛋黄色的、毛茸茸的花蕊,像个小喇叭似的。
2、石榴树树干灰褐色,有片状剥落,嫩枝黄绿光滑,常呈四棱形,枝端多为刺状,无顶芽。树叶单叶对生或簇生,矩圆形或倒卵形,叶面光滑,短柄,新叶嫩绿或古铜色。花一朵或数朵,或缀于枝顶,或藏于叶腋。一阵微风吹来,满树的石榴花轻轻颤动,摇摇欲坠。
3、石榴树并不高,果实却十分诱人。它圆溜溜的,还有3个冲天辫,颜色是火红火红的,像一个小姑娘在害羞,脸儿红扑扑的。小小的石榴树上还像挂满了一个个火红火红的小太阳,真暖和!
03
好诗
1、石榴花发满溪津,溪女洗花染白云。——李贺
2、雨过青山猿叫时,愁人泪点石榴枝。——李嘉佑
3、苦竹笋抽青橛子,石榴树挂小瓶儿。——包贺
枫树
01
好词
枫林尽染、丹枫迎秋、枫林如火、秋风红叶、红叶落索、层林尽染
02
好段
1、我从地上挑选出一片完整的枫叶,捧在手里仔细地观察:它的形状像一把小巧玲珑的扇子,又像凤尾鱼的大尾巴。粗粗的叶柄像小松鼠毛茸茸的尾巴,红色中透出绿意;乳白色的叶脉从叶柄中伸展出去,好像在比谁的个子高;大红色的叶片和叶脉紧紧地连接在一起,宛如一对永不分离的"好朋友"。枫叶中还散发出阵阵泥土的清香,沁人心脾。
2、枫叶近看像龙爪,远看就像红红的火苗。如果漫山遍野都是火红的枫叶的话,就仿佛熊熊燃烧的火苗染红了半边天。
3、枫叶的形状极其独特,叶子像是五根手指头,它的颜色有:朱红色的、暗红色的;我把枫叶放在鼻前,清香扑鼻而来,令我喜悦。看着看着,我忽然想起一句名垂千古的佳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03
好诗
1、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父对愁眠。——《枫桥夜泊 》张继
3、日暮秋烟起,萧萧枫树林。——《三闾庙 》戴叔伦
银杏
01
好词
朝气蓬勃、 金桂飘香、 层林尽染 、草木黄落 、金色满园 、遍地金黄
02
好段
1、银杏树黄时,飒爽英姿,如兵至城中,满城尽带黄金甲,凛然有威风,波澜壮阔又从容自如,银杏树一边呈露让人眩目的金色,一边飘洒下无数的落叶,顺风贴着地面卷动,铺成一地锦绣.在冬天日渐萧瑟的大地上旗帜一般鲜明地辉煌着.只有在初冬,街道两旁的银杏树齐刷刷地披上金袍一般,醒目,傲然.不像别的树,黄得颓废不堪,黄得面容沧桑.
2、银杏的叶子薄薄的,有大有小,形态各异,有些像一只只蝴蝶,翩翩起舞;有些像一朵朵莲花,竞相开放;有些像一把把大扇子,轻轻摇摆;有些像一棵棵大树,努力生长;有些像一只只小鸟,欢快歌唱……
3、下雨时,留在叶子上的水珠晶莹剔透,好似一颗颗珍珠镶嵌在树上.雨停了,阳光洒在树上,慈祥的太阳公公将最柔和的光芒给了它——银杏树.在阳光的照耀下,“珍珠”闪闪发亮,闪着七彩的光芒,仿佛给银杏姑娘戴了一串彩色的水珠项链儿.站在大树旁,深吸一口气,你会立刻感觉心情舒畅、神清气爽。
03
好诗
《鸭脚》
欧阳修
鸭脚生江南,名实未相浮。
绛囊因入贡,银杏贵中州。
(注释:鸭脚就是银杏,因其形状而得名)
《瑞鹧鸪·双银杏》
李清照
风韵雍容未甚都,尊前甘桔可为奴。
谁怜流落江湖上,玉骨冰肌未肯枯。
谁叫并蒂连枝摘,醉后明皇倚太真。
居士擘开真有意,要吟风味两家新。
《咏银杏》
张无尽
鸭脚半熟色犹青,纱囊驰寄江陵城。
城中朱门韩林宅,清风明月吹帘笙。
玉纤雪腕白相照,烂银破壳玻璃明。
描写松柏的优美句子(写)
云是生活里最简单的远方,抬眸一眼,目之所及处便是一片开阔。要怎样才能形容出站在这片天地中的感受?水天一色的湛蓝携着几朵温柔的云漫向无际远方……
写“云”的20个文段
1、云是常有的,然而是轻松的,片段的,流动的彩云在空中时时作翩翩的摆舞,似乎是微笑,又似乎是微醉的神态。绝少有板起青铅色的面孔要向任何人示威的样儿。
2、许多淡黄色的,像舢板一样的挺胸凸肚的云片,从诺沃柴尔喀司克的上空静静地飘过。在淡黄云片以外的蓝色高空上,正对闪闪发光的教堂的圆顶,一动不动地高悬着一片灰色的、像乱蓬蓬的卷毛羊皮一般的乌云。乌云的长尾巴像波浪一样低低地垂下来,在克里原斯克镇的上空放射着粉红色的光亮。
3、白云确有使人欣赏的价值,一团一团地如棉花,一卷一卷地如波涛,连山一般地拥在那儿,野兽一般地站在这边:万千状态,无奇不有。
4、山顶上的云更奇了,云儿聚拢在一起,争相簇拥着,宠罩着山顶,朦朦胧胧与天相接,远远望去,就如蓬莱瑶台,那儿分明就是仙人的居所;有时云慢慢地散开又聚拢来,青山的俏影儿时隐时现,更添了几分神秘。
5、雨前的乌云很浓,很重,没有一丝风。空气凝结了,整个天空像要塌下来。
6、一大团黑黝黝的鸟云,活像一只巨大无朋的乌龟,慢吞吞地向前爬行。
7、苍山顶上,除了风季以外,经常为怒云所掩。这云,就像我们习见的暴风雨前陡起的怒云一样的浓,一样的怪,一样的迅急,一样的有着传说中的龙似的凶恶的形状。云外依然是广阔无垠的碧蓝的天。它汹涌着,更反衬出山的青苍,和天的颜色。
8、云如姗姗来迟的万朵芙蓉,或如冉冉吹起的轻纱袅袅,或如倾泻万里的汹涌江流,神秘莫测,变幻无比。
9、黑云堆成了一整片,像一块厚铁,渐渐地往地面上沉;似乎已经盖到了屋脊上,再过一会就会把屋子压扁。
10、云南的云也是透明的,仿佛光线可以一直穿透它。头顶上浮动着的柔软的云,远处堆积着的厚厚的云,白的,灰的,淡黄和淡紫色的,随着时间、光线、位置和角度的变化,在变化。这使得这里的山、水、树木、田野都蒙上了一层变幻着的奇异的光彩。
11、云彩在这山区也是天然的景色。住在山上,清晨,白云常来作客,它在窗外徘徊,伸手可取,出外散步,就踏着云朵走来走去。有时它们迷漫一片,使整个山区形成茫茫的海面,只留最高的峰尖,像大海中的点点岛屿,这就是黄山著名的云海奇景。
12、有个词叫风云际会,本意应该就是风和云的多种表达。七月八月看巧云,指的是乡下的这个时节,云彩特别好看。我有过数个如此看云的时节,身边卧着一头牛,或者几只羊在咀嚼着草,小胡子一颤动一颤动。就在故乡的山冈上,放牧牛羊的我,看云。天蓝,云淡,成朵,成团,成海。
13、却是晓云闲,特地遮拦,与天一样白漫漫。喜得东风收卷尽,依旧追还。
14、白云从山谷中渐渐升起,越积越厚,忽而有如汪洋一片,忽而有如大地铺絮,忽而有如山谷堆雪。这云光奔泻的银海,像是远在天边,又似近在咫尺,轻拢漫涌,铺排相接,变化多姿,妙趣横生。玉山的峰顶,隐约云端,白云或散或簇,千变万化,有时聚集成群,越岫而出,飘荡不定,宛若瀑布,称之“云瀑”。
15、云的边缘带上金黄色,天际缓缓变亮,朝日从云边供出来,霞光无声蔓延,翻腾的云海似乎就在脚下。
16、天色微微向晚,天上飘着懒洋洋的云彩。下半截沉在黑暗里,上半截仍浮在阳光中。
17、他登上飞机的时候,机场上空布满了乌云,天气显得阴沉沉的,并向人们头上肆意地甩着灰色的大雨点,而现在,阳光已在飞机的金属躯体内耀眼地照射着。云层低低地停留在机舱的下方,好像无数石灰小丘组成了一片白茫茫的荒原。高空则是另一番景象——它是那样的明净而清澈,仿佛使人觉得蓝色苍穹之上只有无边无际的空虚。
18、在明澄的天空中,微微地飘浮着高高的稀疏的云朵,像春天的最后的雪那么发乳白色,像卸下的风帆那么扁平而细长。它们像棉花一般蓬松而轻柔的花边,慢慢地、但又显著地在每一瞬间发生变化;这些云正在融化,它们没有落下阴影来。
19、天空,很晴朗,只有几朵白云在缓缓移动,它像几团刚弹松的棉絮,把湛蓝得透明的空间,擦拭得更加透明、闪光。
20、凶神恶煞似的翻腾的云,在我们左边右边降落得很低。给风扯碎的水汽,像是灰色的、伸出的手指,连续的移动,跑过田野。这许多低垂的云形成一道横跨我们前面道路上空大拱门的桥台。空中几百英尺高地方都是暴风雨的水汽。天空好像升高了让我们经过。真是变戏法一样,我们在暴风雨的拱门下,一里又一里地前进。
改变命运的句子(令人唏嘘)
说起一代兵仙韩信,他最终被诱杀长乐宫的结局总是令人不胜唏嘘。作为西汉帝国的最强将军,即便强如樊哙,见到他,也要口称大王,行跪拜大礼。
那么,韩信到底有没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呢?其实是有的,而且至少有三次。
一、斩杀龙且后的制衡天下
公元前203年,不顾郦食其的死活,韩信突袭拿下了齐国,导致齐王田广仓皇出逃,然后向项羽求救。项羽派出龙且救援,结果龙且也被韩信打败并击杀。
龙且之死让项羽有点慌神,毕竟龙且是项羽属下最得力的干将。即便项羽心比天高、不可一世,此时也开始放低姿态,向韩信伸出了橄榄枝,他派武涉去规劝韩信:“汉王多次落在项王手上,项王仁慈没有赶尽杀绝,可他一脱身,就立刻翻脸背盟。你想想这种人可信吗?现在刘、项争夺天下,胜败在你。你不如反汉与楚联和,自立为王。”
韩信却说:“项羽也不是什么好鸟,我跟着他那么多年,却根本不重用我。你看看人家汉王,封我为上将军,对我言听计从。我决不会背叛汉王。”
韩信劝退武涉之后,大忽悠蒯通也跑了过来劝说:“如今这个天下局势,楚、汉相持不下,谁也吃不下谁。这个时候,你就是改变天下局势的关键。况且,以你现在的功劳,虏魏王,破赵国,降燕国,下齐国,杀龙且,说句实在的,你已经功盖天下、功高震主了。你说说,就你的功劳,汉王将来怎么封赏你,你才能满意,他才能放心呢?你啊,不如听从武涉的建议,和楚、汉三分天下,自立为王。”
对于蒯通的建议,韩信想了好几天,可他最后是这么回答的:我这人,出身卑微,一直以来,也就汉王刘邦对我好,我还是不能背叛他!
蒯通一听,头都大了。这就好比斗地主,一个人抓了“双王+四个二”,可就是不叫牌!蒯通急了,为了避祸,也为了防止“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直接装疯卖傻跑掉了。
武涉和蒯通的建议,其实是韩信最容易改变命运的机遇,如果韩信动了心,他很可能成为韩信的大帝,并将彻底改变中国历史走向。这是韩信可以改变自己命运的第一次机会。
二、在楚地裂土独立
公元前202年,经过垓下决战,霸王项羽自刎乌江,刘邦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而第一功臣韩信得到的却是更改封地:从齐王变成了楚王。这表面的理由很简单,一来楚国封地更加广阔,二来也只有韩信这样的能人才能镇得住楚国。
但这背后隐藏的道理并不深,就是不想让你韩信在齐国待太久了,变成真正独立的齐王!可问题是,韩信到了楚国,就不会变成独立的楚王吗?作为老板和员工,刘邦和韩信之间其实根本就难以取得互信。
果不其然,公元前201年,有人告发韩信谋反。楚王韩信自然也听说了这个小道消息,又听说刘老板要召见自己同游云梦泽,他当然明白这就是一出另类“鸿门宴”。
在这时刻,韩信不是没想过造反自立,可问题是,他过不了自己的心理门槛:凭啥啊?我又没做亏心事,对不对?
韩信不但没有自立门户,反而逼死了走投无路的钟离眛,韩信想着我这总算是自证清白了吧!可惜,窝藏钟离眛,反而成了韩信的“罪证”。
怎么说呢?在生死抉择面前,韩信又一次选择了自己的感情,自证清白的同时,也在汉王示弱:我就是你听话的小弟。
如果韩信这一次和钟离眛联手搞独立,虽然不一定真能改变自己最后的命运,但他最后的下场却一定不是后来的窝囊而死。这是韩信错失的第二个自救机遇,从此,他也彻底失去了自己对命运的掌控!
三、贬谪之后的选择
云梦泽之会之后,韩信虽被赦免,却也从楚王被贬为淮阴侯。韩信应该明白,这是来自老板对他的终极警告。因为他是韩信,即便已经失去了掌控命运的机会,但他却仍然拥有改变天下的能力。这一点,是刘老板始终放心不下的。
可偏偏,直到此时,韩信仍然是个被情绪支配的冲动者。对于自己被贬的经历,他更多的感觉是不满。尤其在看到昔日的部下周勃、灌婴等人和自己平起平坐,这心理就更不平衡了!
有一次韩信去拜访樊哙,樊哙行跪拜礼恭迎恭送,并说:“大王竟肯光临臣下家门,真是臣下的光耀。”韩信出门后,笑道:“我这辈子居然同樊哙等人同列!”
凭什么啊?我韩信又没做错什么?这是韩信憋屈的内心独白。一个人憋屈久了,他的情绪必然要宣泄出来。
公元前201年,韩信情绪宣泄的机会来了:老部下陈豨被任命为钜鹿郡守,来向他辞行。看着老部下即将远行,继续建功立业,联想到自己的遭遇,韩信内心一阵翻腾,他拉着陈豨的手避开左右,扬天叹息:老陈啊,咱们说说心里话吧。你这一出去,没准就会有人说你反叛。偶尔一两次可能刘老板也不会认真,可如果说的多了,你可就麻烦了!不过,你放心,如果你真的造反了,我就在京城里起兵响应你。陈豨一听,深信不疑,说:“得嘞,大哥的话,我听!”
(注意,当时的环境是左右无人,所以这一段对话其实是司马迁自己合理联想出来的)
后来,陈豨果然反叛,韩信也因此被吕后诱杀于长乐宫。一代兵仙,憋屈而死!
从楚王变成淮阴侯,韩信的命运或许已经不可更改。但如果韩信足够聪明,他还能为自己争取一线生机:要么韬光养晦、不问世事,从此颐养天年,虽然这么活得有点憋屈,但起码可以保全性命,寿终正寝;要么学萧何自黑,给自己炒作点作风问题、生活问题,这也可以让老板放下戒心。
结语
纵观韩信的三段人生,他其实每一段都有机会改变自己的最终结局,可韩信却一再被自己的情绪所支配,无论感恩,还是心理失衡,韩信始终没有成长为自己情绪的支配者。反观刘邦,无论面临怎样的处境,都能从个人利益最大化出发,做出理性选择。
或许,这便是性格决定命运。
参考文献:《史记》《汉书》
作者:我方团队作者千秋远
形容茶花的优美句子(山茶独殿众花丛)
山茶独殿众花丛
——咏山茶花古诗词赏析(四)
王传学
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浣溪沙·与客赏山茶,一朵忽坠地,戏作》,借赏花寄托忧国情怀:
酒面低迷翠被重,黄昏院落月朦胧。坠髻啼妆孙寿醉,泥秦宫。
试问花留春几日,略无人管雨和风。瞥向绿珠楼下见,坠残红。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抗金将领,著名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其词风“激昂豪迈,风流豪放”,代表着南宋豪放词的最高成就。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此词是词人闲退时期的作品。虽然写的是赏花的闲情,但其中也隐含着词人对国事的殷忧。
词的首句“酒面低迷翠被重”,描写山茶花色和花叶。山茶花以红色为主,其粉红的颜色很像人们酒醉后脸上的红晕,因此词人称之为“酒面”。后边“翠被”二字是写花叶的颜色,“重”字点出它茂密繁盛的状态。那“酒面”后的“低迷”两字从何说起呢?词的第二句是最好的注脚:“黄昏院落月朦胧。”因为时间是黄昏之后,月色朦胧之时,所以院中的山茶自然要“低迷”,看起来有点模糊了。这第二句描写,不仅明确交待了词人赏花的具体时间,同时又使首句对山茶花的描写有了着落,实在是一举两得。
此后三、四两句,词人使事用典,以古代美人为喻,极言山茶花之美:“坠鬓啼妆孙寿醉,泥秦宫。”孙寿是后汉梁冀之妻。《后汉书梁冀传》载:“(朝廷)封冀妻孙寿为襄城君,……寿色美而善为妖态,作愁眉唬妆、堕马髻、折腰步、龋齿笑以为媚惑。……冀爱监奴秦宫,官至太仓令,得出入寿所。寿在宫辄屏御者,托以言事,因与私焉。”这里词人以孙寿之艳冶多媚来形容山茶花之美,而“孙寿醉”三字又正好与开头“酒面”二字相照应。后边又用了“泥秦宫”三字,由秦宫为孙寿美色所迷来进一步表现山茶花的美艳动人,形象鲜明,引人入胜。
词的下片,词人笔锋一转,由上片描写山茶之美转而描写它凋落时的情状。开头两句“试问花留春几日,略无人管雨和风”,含义颇深。从字面上看,词人是在为花感慨:花期总是有限的,它的妙龄能有几日呢?它带给人们的春色能存多久呢?不过现在已没有多少人关心这可贵的花期了,没有人理会风风雨雨摧残这美丽的春色了。实际上,词人这是借山茶花来感慨现实,词人常以风雨落花象征国家时局,如在《摸鱼儿》一词中,词人就用“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这样的词句,表现自己对国事的忧虑。本词也是如此,词人借山茶在风雨中凋谢而无人理会的现象,感慨、影射当时南宋朝野没有多少人关心国家时局,没有多少人关心国家的命运。
结尾两句“瞥向绿珠楼下见,坠残红”,接着前面的描写,更具体地展现出花落春残之状。“绿珠”是晋代石崇之妓。《晋书 ·石崇传》载:“崇有妓曰绿珠,美而艳,善吹笛。孙秀使人求之,崇勃然曰:‘绿珠吾所爱,不可得也。’秀怒,矫诏收崇。崇正宴于楼上,介士到门,崇谓绿珠曰:‘我为尔得罪。’绿珠泣曰:‘当效死于官前。’因自投楼下而死。”后世之人大都对绿珠之死深感惋惜,唐代诗人杜牧就曾有诗说:“至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题桃花夫人庙》)。词人在这里借绿珠坠楼来形容山茶花凋落的情状,表现出他深深的惜花之情。其实,这是词人忧国之情的曲折表现,在辛词中,借风雨落花寄托自己的忧国情怀是比较常见的,此处不再赘举。
这首词在艺术上的突出特点是含蓄委婉,与辛词常见的豪放风格有所不同,如写山茶花色,词人不直写“红”字,而用“酒面”二字来表现。感慨南宋朝野没有多少人关心国家时局用“试问花留春几日,略无人管雨和风”来显示,委曲婉转,含蓄有味,令人百读不厌。
南宋诗人刘克庄的《山茶》,在对山茶形象的描绘中融进了个人的际遇情怀:
青女行霜下晓空,山茶独殿众花丛。
不知户外千林缟,且看盆中一本红。
性晚每经寒始拆,色深却爱日微烘。
人言此树尤难养,暮灌晨浇自课童。
刘克庄字潜夫,号后村居士,官至龙图阁学士。南宋诗人、诗评家。诗属豪放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应民生之作。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著有《后村长短句》。是最早的《千家诗》编选者。
这首《山茶》是一首咏物抒情的七律诗作。
开篇“青女行霜下晓空”,状写霜雪女神“青女行霜”施雪,点明节令处于冬季,“下晓空”,具体指出时间是在早晨,同时渲染了山茶花盛开的特定环境和特有气氛。“山茶独殿众花丛”,山茶花独自开放,殿守在百花争妍之后,更加神采飘逸,光采照人。盛赞山茶花固有的艳美形象和独秀品格。一般咏花诗作,常是赞其花事早发,领异标新。此《山茶》诗,偏却赞赏“后发”之美,倍加可爱。诗人运用写实手法,挥动饱蘸感情之笔,赞颂山茶这种不争先艳,独甘后荣的高贵品格,令人叹服,耐人寻味。
颔联“不知户外千林缟,且看盆中一本红”,以“户外”与“盆中”、“千林”与“一本”、“缟”与“红”对举,状写了一种内外各异、远近不同的错络层次,描绘了千林万木的整体和一本独株的个体间的数量反差,强调了霜雪缟素与山茶花红的颜色对比,创造了一个富有个性特征的明快艳丽的图画,给人以“犹有花枝俏”的具体生动的视觉形象,令人心旷神怡。“户外”是远见,“盆中”是近观;“千林”是泛写浩茫旷远,“一本”是特写独株挺立;“缟”是状写漫天遍野银装素裹,“红”是状写山茶花怒放似火如血。加上“不知”与“且看”的有意侧重,既紧扣了诗题,又突出了山茶花的红艳笑貌。“不知”,实为已知,乃故作耳。“且看”,实为偏爱,乃由衷也。“不知”而“知”,犹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春眠不觉晓”(《春晓》)句中的“不觉”,是“不觉”而“觉”,因为已闻啼鸟处处了。“且看”之“看”,令人注目,一经强调和侧重,便将山茶花凌霜傲雪的盎然兴致和欺霜压雪的无畏气概,豪爽地表现了出来。对仗工稳,抒发了诗人深厚的赞誉之情。
颈联“性晚每经寒始拆,色深却爱日微烘”,山茶花性爱晚,开在岁末寒冷之时,想其品格,犹胜“岁寒后凋”之“松柏”吧!山茶花色深重,且喜微烘暖照之光,观其性情,恰如葵藿向日之特点吧!“每经”句,道出喜寒之意,“却爱”句,道出逐暖之好。这种冷暖感觉对举,将事理辩证法与艺术辩证法和谐地统一起来。组对工巧,赞赏了山茶本性不改、芳香如故的特有风貌。花,尚且如此;人,亦当这样。
结尾二句“人言此树尤难养,暮灌晨浇自课童”,写山茶如此艳美坚贞,却有人说它尤为难以栽养,认为此不足取;而诗人却简明地回告:只要自己别忘了指使童仆早晚浇灌些水肥就行了。如此反驳“难养”之说,饶有情趣。“尤难养”的“尤”字,可见责难之重,而“自课童”的“自”字,足见栽养之易,深切地表明了诗人对山茶的特殊喜爱和坚定维护,蕴含深邃。
通览全诗,首联起势凛然,概括赞赏山茶秀标众花的气质;颔联对比承接,具体赞赏山茶艳丽从容的姿态;颈联深入探幽,极力赞赏山茶耐寒喜阳的本性;尾联问答作结,深情赞赏山茶简朴易养的品格。对工情切,首尾圆合。诗人巧妙地将对山茶的形容描绘和性格刻画,融进了个人的际遇情怀,寄托了自己的雅洁情思,别具兴味。对山茶,似孕含着一种孤芳自赏、与世无求的赞誉;于个人,似透露出一种洁身自好、与人无争的慨叹。
南宋诗人俞国宝的《山茶》,通过赏花写人,抒发诗人孤高淡泊的情怀:
花近东溪居士家,好携樽酒款携茶。
玉皇收拾还天上,便恐筠阳无此花。
俞国宝是南宋江西诗派著名诗人之一。号醒庵。性豪放,嗜诗酒,曾游览全国名山大川,饮酒赋诗,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锦词佳篇。著有《醒庵遗珠集》10卷。
这首《山茶》,字面似极平淡,但稍加吟味,便觉“语少意多,有无穷之味。”(南宋洪迈《容斋随笔》)这“味”,即在诗人别有一种反常合道的“奇趣”。
此诗取材便与一般赏花诗大不相同。赏花者中爱山茶者颇多,因它经冬耐寒又繁茂浓艳。高品如寒梅,而花容不似梅花的清瘦疏淡。绚丽如牡丹,又不像牡丹的不堪风雨。可谓劲节芳姿,丽质高韵。因山茶品色俱佳,不同的人对它有不同的理解和寄托。常见者大体两路,一是赞其不避霜雪,一是绘其花之形色。这首小诗却别有情味地写诗人欲携酒携茶,往东溪赏花的优游而又专注的情状,从侧面赞美山茶。
首句写前往赏花,先点出山茶生长之地。这一笔,大有深意。诗人出于自己的奇趣,深解山茶的高韵。这株山茶不依雕栏,不伴亭榭,又不与群芳众卉为伍,而是“花近东溪居士家”。东溪,不确指某处,但可以知道这是一个极僻远清幽的山明水秀之地,这里没有尘世的喧杂,而有居士隐此以避世。山茶正是临清流而伴幽人。这是写山茶的生长环境,以“东溪”、“居士”点染离凡出俗的超尘之境,突出山茶的不涉尘界,为下文张本。
既然是这样的一株奇花,怎不让人心向往之?于是诗人要前去观赏了。赏花这原是极普通之事,无须细说。而此诗诗人却津津乐道,细写了欲往赏花时的不寻常的举动:“好携樽酒款携茶”,携樽带酒地专往他处赏花,已足见其爱花情意之盛,而他另外还要携茶,看来是要在花前流连多时了。对山茶百般赏爱的奇趣不可自抑,而“好”与“款”两个形容词,更写出对观赏山茶特有的殷切、钟情之状。至此,诗人为我们绘出了一个人物小象,他喜事将临,不禁悠然陶然,简直要手舞足蹈了。
但这毕竟是外在情状,他那样的殷切钟情,想来还别有奥秘吧?是的,他正想着,“玉皇收拾还天上,便恐筠阳无此花。”这又是出于奇趣的奇特想象,极写这株山茶的奇异非凡。山茶确为人间奇花。它有常花的袅娜婆娑,又高大丰腴,“孤根拔地”,“威仪特整”。它可从暮秋开至早春,伴雪怒放,而其花朵又烂熳如火,所以人们赞它“禀金天之正气,非木果之匹亚”(北宋黄庭坚),“不是寻常儿女花”(南宋王十朋)。山茶有这许多奇特,一首绝句如何写得出?诗人非常高明,以虚笔暗点,让读者以自己的想象把它补足。诗只在奇字上用笔,只强调自己为何酷爱这茶花,原来,它本是天国之物,偶到人间,得以一览芳容,实为万幸。再则,仙界奇花,怎能久留人间,一旦玉皇收还天上,人间便永无此花。一个仙凡之别,道尽了山茶迥于众花的特质。玉皇天上的种种奇想,把诗人赏爱山茶的情感推向高潮,也把对山茶的盛赞推至极点,“反常合道”,新颖自然,不落凡近。
这首七绝作为咏花诗,它通篇不及花姿花色,只写赏花。而赏花,又全从赏花人着笔,写赏花人,又只写赏花时携酒携茶的举动及当时的心理意念,用笔非常简约。但“象中有兴,有人在,不比死句”(清·方东树《续昭味詹言》),所以包蕴多重。“好携樽酒款携茶”是主句,逼真欲现地写出赏花者殷勤、钟情之状,而首句、三四句又从不同角度把这一行动的原因补足,于是,全诗都写诗人对山茶的赏爱之情,这一重表现是非常有力的。
除此,小诗还有隐含的第二重意蕴,这恰是诗旨所在。这第二重意蕴又有两层:一是赞山茶的高格,塑造了山茶弃俗离尘、超凡若仙的形象,通过写别具奇趣的赏花人的厚爱激赏,侧写山茶的奇姿高格。这即所谓咏花。第二层是通过赏花写人。描绘其优游恬淡之状和偏爱东溪山茶之高韵的奇情异趣,审美追求,写诗人孤高淡泊的情怀。此诗实是咏花以言志。
前人评王维诗说:“王右丞如秋水芙蓉,依风自笑。”(南宋魏庆之《诗人玉屑》)这里的东溪山茶,不正是流连溪山、翘首出尘的诗人的比照么?
俞国宝赏花归来后还写有一首《山茶花》,抒发自己赏花的感受:
玉洁冰寒自一家,地偏惊此对山花。
归来不负西游眼,曾识人间未见花。
诗中赞美山茶开花于玉洁冰寒之时,生长于偏远绝尘之地。自己西游赏花大开眼界,认识了人间从未见过的花。赏花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以上内容是关于抑扬顿挫的造句和抑扬顿挫优美造句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