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火车的现代诗 描写列车的诗歌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描写火车的现代诗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描写列车的诗歌和描写火车的现代诗的精彩内容哦。
描写火车的现代诗 描写列车的诗歌
新诗:高铁列车是一只羊
文/月光
高铁列车飞奔
洁白如一只羊
羊只管跑啊,跑
没看見牧羊女
-
放牧这样的羊
一定是仙女
看羊身的洁白细腻
可推断出她的美丽
看羊行的速度和沉稳
她必是浪漫如诗
-
一个村庄又一个村庄飞过
不知牧羊女在哪片林子背后
她贪玩或小酣的瞬间
羊儿己远去千里
-
我就在羊肚子里,发现
里面还有很多很多收羊女
有的放收歌声
有的放牧游戏
有的一定能放牧铁牛
有的可以放牧万顷碧绿
-
我,只是静静地
放牧记忆
-
一个好的团队励志句子(领导力提升)
团队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勾心斗角,员工之间矛盾不和的情况,这种现象不仅大公司有,小公司同样也是很常见。
那作为管理者,我们应该怎么样去建立团队跟员工之间的信任呢?我想举一个很形象的例子,用一个汽车来比喻,你一看就懂。
一、方向盘
方向盘是什么?是优秀团队的标准,首先要方向明确。作为管理者,你要随时跟员工去沟通你们公司业务的方向。如果你的市场环境在变,那么你的方向就要做调整,最好是深思熟虑,跟团队中的骨干沟通过,达到一个统一的共识,才能去找到新方向。
切记不要一拍脑袋就去调整方向,如果你经常性地拍脑袋调整,员工对你的信任度会下降。这样以来,你所做的所有决定就没有严肃性可言,自然也不会有执行力。
另外,我们在作为方向盘去沟通时,一定要把沟通的原因告诉大家,为什么今天会做出这样的调整?是调高了还是调低了?一定要说出来才能获得员工的理解和支持。
二、油门
油门在一个车中是负责加速的部件,换到我们团队管理者中来说就是团队的内驱力和团建。当你发现大家的状态不是很好时,你就应该去加油门!加油门怎么加?就是管理者在团队中去做一些激励政策。
三、刹车
当你在带领大家前进的过程中,开着开着好像迷失了方向。明明目前有专注在做的事情,但不知道未来将要开到哪里,目的地在哪?
管理者这时就要发挥出刹车的作用,要把团队的工作停下来,进行复盘。跟大家一起找找工作上的问题,问题究竟出现在哪里了?团队接下来应该怎么去做去应对。
四、润滑油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团队部分之间难免会有摩擦,会有矛盾,也会有协作上的问题,这就好比汽车内部的零件一样,难免会有碰撞。
这时管理者就要发挥出他润滑油的作用,你要去解决矛盾,打造一些文化,着重强调部门之间应该怎么相处才叫和谐。
总结,这就是我们用一辆汽车来形容管理者的4大职责,也是管理者在建立员工团队信任之间必须要承担的责任。
柴米油盐的优美句子(发朋友圈晒美食心情说说大全100句)
发朋友圈晒美食心情说说
1、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2、我只是个思想合格,胃不争气的吃货。
3、那些冰糖葫芦红彤彤的,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不知引来多少小孩儿渴求的目光。
4、我的梦想是住在食家庄,日日食全食美,夜夜碟碟不休。
5、乡愁就是味觉上的思念,无论一个人在外闯荡多少年,即使口音变了,但对故乡的食物,仍怀无限意念。
6、我不是在吃,就是在去吃的路上吃。
7、时绕麦田求野荠,强为僧舍煮山羹。
8、三角黑森林性价比较高,甜而不腻;塔拉米苏是放在一个小小的杯子里,虽然量少了一点,但是味道比较不错;绿茶蛋糕清新甜美,唇齿留香;肉松面包松软可口,肉松比较多。
9、臭豆腐干是"热情好客的",她总是把浓郁的烈性的香味弥漫在周围的空气中,让人为谋其面,先文其香。
10、以吃为一种最高地步,可以不抽烟,不喝酒,不穿名牌等等,吃的有品相,只要想吃的对象,必然会设法想法吃到。
11、如果你不是一个真正的吃货,那么你永远也不会了解到,“但是,我吃饱了”和“我吃饱了,但是”这两句话的天壤之别。
12、西瓜全身都是宝,西瓜皮炒着当菜吃,瓜瓤可以解渴,清火,瓜籽也可以炒了在休闲的时候吃,西瓜全身不全是宝。
13、每个城市都有不同的街景,不同的美食,不同的文化习俗,可是没有你,似乎都一样。
14、曾经沧海难为水,鱼香肉丝配鸡腿。
15、只要活着,就一定能遇见好吃的。
16、对于吃货来说,每天有好吃的东西,生活不会单调到哪儿去。
17、霜余蔬甲淡中甜,春近录苗嫩不蔹。采掇归来便堪煮,半铢盐酪不须添。
18、鲜鲫食丝脍,香芹碧涧羹;蜀酒浓无敌,江鱼美可求。
19、朋友圈就是个坑,晒多肉,有人管你要。晒美食,有人让你请。晒书,有人管你借。还能不能单纯的欣赏了。
20、此物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21、吃货怎么了,吃货只会想着吃,不会想着勾心斗角,吃货不好吗?
22、吃货,嘴里的享受,心里的想瘦。
23、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如果你没爱人,就来评论晒美食吧,谁还不是小公举咋地。
24、提起一座城市。只想到那儿的美食。这就是吃货旅行的意义。
25、吃货不是在吃,就是在去吃的路上。
26、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饮不尽器,半酣味尤长;偶得酒中趣,空杯亦常持。
27、对于吃货而言,没有什么事情是碗救不了的。
28、我拿来水瓶,朝茶杯里倒上开水,顿时,水中的龙井茶如同千万条小鱼上下翻飞,煞是好看。
29、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犀箸餍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30、天有不测之风云,人有霎时之蛋挞。
发朋友圈晒美食心情句子
1、把眼睛留给风光,把体重留给美食。
2、恋爱可以慢慢谈,肉必须趁热吃。
3、我有一颗减肥的心,奈何我有一张吃货的嘴。
4、视体重为无物,视美食为全部。
5、不辜负在最好的时光里,遇见美食的精致。
6、一个热气腾腾的厨房里,凝聚着一个家的生气,也衍生着一个家庭最大的幸福。
7、我平安夜准备的菜品。
8、在家做饭,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生活态度。
9、我冬至包的彩色饺子。
10、这辈子唯一拿得起,放不下的就是——筷子。
11、天要我胖,不得不胖。
12、恋爱可以慢慢谈,肉必须趁热吃。
13、我的梦想是住在食家庄,日日食全食美,夜夜碟碟不休。
14、又不赚走秀那份钱,干嘛吃超模那份苦。
15、原终将把生活的锋芒熬成最温柔的浓汤。
16、总有一天,你的心上人,会身披土豆饼,脚踩棉花糖,手持烤肉鸡腿找到你,你要等。
17、曾经沧海难为水,鱼香肉丝配鸡腿。
18、让我们红尘作伴,吃的白白胖胖。
19、吃乎,肥也;不吃,馋也。
20、唯美食与爱不可辜负。
21、吃货的最高境界:眼见为食!
22、请带上128个G的胃跟我去浪迹天涯,四海为家。
23、不辜负在最好的时光里,遇见美食的精致。
24、没有什么是一顿饭解决不了的问题,如果有,那就是两顿。
25、做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把诗情画意揉进柴米油盐里,把生活描绘成你喜欢的样子。
26、用最好的食材,把握恰恰好的时间,佐以一颗爱心,为家人制作一桌美味的饭菜,是充满仪式感的工作。
27、在家做饭,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生活态度。
28、会吃者能找到一份心的平静,每日一晒愿我的美食能够抚慰你躁动的心。
29、朋友圈里有的晒对象,有的晒娃,有的晒美景,有的晒美食,满满的都是幸福。我只能晒太阳,但也很幸福呀!
30、一个人的生活很简单,一首单曲循环,一本笔记,一份自己做的美食…从惶恐到开始慢慢享受,只是一个习惯的过程。
发朋友圈晒美食心情文案
1、小白第一次做的桃酥?就是样子,差了一点,少油少糖。
2、最近迷上了烹饪川菜,经一四川朋友传授做了盘口水鸡,虽然忘了灵魂花生米,但辛先生还是觉得很好吃。
3、肉夹馍,白馍松松软软,肉鲜嫩多汁,真扛饿。
4、电饭锅做的蛋糕,味道还不错,就是外形肿么这么难看。
5、自制美食,自己做的油条和豆浆还有双皮奶。
6、自制美食,简陋版的舒芙蕾这味道真的是老棒了。
7、一场疫情,成就了我的厨师练成之路,自制美食。
8、被投食的快乐,美味的食物真的能让人变开心呐。
9、最近朋友圈尽是晒自己做蛋糕的,看起来挺香。大佬们,能给我留一块不?我也想吃蛋糕!
10、看了些美丽的照片,呼吸了新鲜的冷空气,自制了美食,插了花,总算没有辜负休息的一天。
11、蛋糕。麻辣烫。酒酿。在家日常做饭的美厨娘。
12、充分利用空闲时刻去发挥自己的厨房技能,美味简单的家常菜。
13、面包新鲜出炉,自己做的安全卫生。
14、家里没有擀面杖就用保鲜袋卷,皮薄馅多个人感觉蒸的比煎的会好吃一些。
15、揉面到上锅,用了好几个小时八个小笼包,四种馅料,还是酸菜的最好吃!
16、如果想在20分钟内搞定一款下午茶点心,那就选桃酥吧。
17、自制贝果,PIZZA,锅贴,凉皮,虾饺,蛋糕,这段时间成就了多少厨神呢?
18、万能的手抓饼!!苹果派做出来了,酥酥脆脆真的不够吃。
19、我们也做了荞蛋糕,非常松软香甜,自制可口美食是宅家的乐趣啊。
20、只要活着,就一定能遇见好吃的
发朋友圈晒美食心情语录
1、一个吃货的座右铭:Just eat it !
2、真正的吃货敢于直面粗壮的大腿,敢于挑战隆起的小腹。
3、晒美食,是对平凡生活的热爱。
4、天啦噜今晚怎么那么多晒美食的,是算好了我要开会到这点儿吗?
5、对吃货来说,这世上唯一不能吃的就是亏。
6、一天只吃三餐就像是虐待自己,四餐正常,五餐满足。
7、就算宇宙大爆炸,依旧不能阻止本人吃到撑,吃到胃痛!
8、天天都想着减肥的人偏偏生了一张吃货的嘴。
9、别人都是吃两口就饱了,我是吃饱了还能吃两口。
10、两个人能否长久在一起,三观很重要,但对于吃货来说,三餐更重要。
11、不辜负在最好的时光里,遇见美食的精致。
12、甜品是女人的第三个胃。
13、来我的怀里,或者,让我住进你的胃里,唤醒沉睡的味蕾,与食物相濡以沫。
14、没有华丽而猎奇的句子来形容食物口感,每一次吃完就是简单的好吃或不好吃来评价。
15、最讨厌的三角恋,我爱美食,脂肪爱我。
16、我有一颗减肥的心和一个吃货的胃,它俩天天PK,掐指一算,艾玛今天胃又赢了。
17、我一不高兴就喜欢吃东西,一吃东西就发胖,一发胖我就很不高兴。
18、靠劳动吃饭,永远不丢人。
19、吃饭先喝汤,不用请药方。
20、吃货最高境界,眼见为食。
描写松柏的优美句子(笔直的松树)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甜豆粥说文史
之前写过黄山的迎客松,就很诧异于植物强大的生命力,在各种奇奇怪怪的地方也能生长得很好,正好今天和朋友一起出去吃饭,在路上他惊讶地说:“哎呀,你看那个石头上长出来一棵树哎”,甜豆粥一看,哎还真是哎,不知道是一颗什么树,顽强的从石头里露出自己的枝干来。
以前我们写作文的时候看到过一个故事,说是在加拿大的魁北克长着很多的松树,这个地方每年都要下很大的雪,所以这些树都长得弯弯的,是被雪压的,然后说这个故事的哲学道理就是要懂得适时地弯腰才能活得更久,虽然不知道这个故事的真假,但是正是这个故事引起了我对松树的极大兴趣。
《寻隐者不遇》
唐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小的时候我们都学过这首诗的,那个时候只背了这首诗本身,记住了贾岛关于“推敲”的故事,也知道了贾岛是著名的苦吟诗人,他的推敲的功夫不只是在造词遣句方面,更是在整首诗的立意上面,这首诗的立意就非常的巧妙,这首诗甜豆粥觉得在唐诗中是很有地位的,那种妙只在意会不在言传。
前两句是说诗人在苍松下询问年少的小药童,他的师父去哪里了;而小药童的回答占了三句:他说,师父为了采药去了山中,但是这座山中云深山大,不知道师父到底在哪个地方,这里没有明显的写出诗人到底问了小药童什么,可是从小药童的回答中,我们可以大致猜测出诗人的问句内容。
这是诗中第一处值得所有的读者用想象来补充的,第二处就是在树林茂密的山中师父到底去哪里了呢?这句以下,就留给了读者们无尽的想象空间。这首诗以问答的形式写了诗人和小药童二人的对话,但是整首诗中没有出现一个问号,这就是显示诗人“推敲”的功力所在的地方。
诗中描写的隐者以采药为生,悬壶济世,虽然隐居但是也关心苍生疾苦,这可算是一个真隐士。所以诗人对他有无尽的钦慕之情。诗中白云显其高洁,苍松赞其风骨,写景中也含有比兴之义。唯其如此,钦慕而不遇,就更突出其怅惘之情了。另外,作者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离开繁华的都市,跑到这超尘绝俗的青松白云之间来“寻隐者”,其原因也是耐人寻味,引人遐想的。
《青松》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甜豆粥在写诗的时候很少会写到现代的诗,因为新文化运动诗的形式都有所变化,现代诗不再像以往的律诗一样讲究严苛的格式。这篇诗依然保存了旧时的形式,但是诗中所表达的精神是焕然一新的,《青松》是《冬夜杂咏》中的首篇。《冬夜杂咏》这一组诗最初发表于《诗刊》1962年第一期上。
这首诗中借物咏怀,表面写的是松树,实际上写的是人,包括这首诗在内,从那时到现在,很多文学作品都写了关于那个年代的人他们的坚忍不拔、宁折不弯的刚直与豪迈,那个特定时代不畏艰难、雄气勃发、愈挫弥坚的精神,这首诗中反映的也是这样的人和他们的精神,看到这首诗就觉得总是有希望的。
在这首诗中,松树是一个斗士,它与风雪做斗争,一次次被吹倒,一次次地站起来,那个时候的人也被一次次地困难所打倒,可是他们总因为心中的信念再一次地站起来,正是因为他们的精神与他们的坚持,才有现在我们的和平与安定,这样大气凛然的句子,至今读起来都十分感动。
《南轩松》 唐 李白
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
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
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
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 。
松树不总是像黄山的松树那样要经受风吹雨打才能长大,还有的松树就长在平地上,但是在平地上生长的松树也有自己的追求与习性,并不会因为环境顺利就一事无成,松树自己的品格是始终在心中保留着的。在环境不好的时候,它们以奇形怪状艰难的求生存,在没有外物压制它的时候,就努力地向上生长,就像是在长到天上去一样。
李白写这首诗,写的是自家院子中的场景:自家的院子里,在窗户的南边有棵孤傲的青松,它的枝叶是多么茂密,清风轻吹,不时地摇着它的枝条,它看起来那么的潇洒,终日都那么惬意。树阴下老早以前就长满绿苔,秋日的云雾到此也被它染碧,不知道它何时才能枝叶参天长到云霄外面,直上千尺巍然挺正。
这首诗也是从自己眼中所看到的景象开始写起,进而转到自己的思考上,将窗外的那棵松树写的孤傲自恃,超然物外的感觉,这也正是诗人留给现代人关于他自己的一个印象。但是松树绝不满足于现在的潇洒与悠然自得,还是要追求将来往天上去的劲头,这也是诗人的远大抱负与崇高理想。
这首诗中连续使用“孤松”、“清风”、“游云”、“日夕”、“苔绿”、“秋烟”、“苔绿”、“云霄”、“染”、“凌”等有巨大气势的事物和表现大起大落的动词,展现出了诗人一贯的诗风:飘逸、潇洒、不拘一格,这种飞扬跋扈、不可一世的气势,读来一点都不觉得讨厌,反而对人心有种极大地鼓舞,觉得自己的追求也变得高了起来。
我们的国家有漫长的历史,从来没有因为外力的破坏而终止,也许这种坚韧、这种坚持正是从我们身边的植物身上习得的,这些植物从古至今一年一年、一个世纪一个世纪不疾不徐地慢慢生长,而这种精神也就被一带一代的传承,正是因为这种传承,才让我们有了团结、有了向心力,我们应该好好感谢这些植物。
文:甜豆粥
图片来自网络
用那么那么写句子(4年前)
2023年12月的一天,杭州九莲小学五年级3班的一堂语文课上,老师正在给学生们讲解课文《猴王出世》。
由点及面,老师就此引出了四大名著《西游记》,顺着主题多谈论了几句《西游记》。
在老师停顿的间隙,一个小女孩突然举手示意,直言:“老师,《西游记》中有一个明显的错误。”
图片源自网络,与本文无关
还不等小女孩把话说完,全班同学的头就都齐刷刷地转向了她。
但与之相反的是,此时站在讲台上的老师却颇为淡定。
因为老师怀疑小女孩所说的这个错误,不过是些孩童的自我理解罢了。
不过十来岁的孩子读这篇半文半白的课文想必还很吃力,解惑自然是老师的职责。
即便真是错误,不过也是辅导资料里的批注内容罢了。
图|马思齐小朋友
但不料,很快老师就被啪啪打脸了。
这个名叫马思齐的女孩所指出的错误,确实有几分含金量。
在其文章被发到网上后,就连曾经为《西游记》做过校注的学者李天飞都对她的发现赞不绝口。
那么,马思齐所说的这个明显的错误到底是什么,她是不是在吹毛求疵呢?
《孟子·尽心下》有云:“尽信书,不如无书。”
阅读的过程并不仅仅是识文断字,更重要的是在阅读原作者思想的基础上,对其展开思考、批判,然后再重新整合成自己的思想。
对马思齐来说,她的阅读思考过程就是遵循着这样一个逻辑。
图|马思齐小朋友在学校门前
女孩名叫马思齐,就读于杭州九莲小学五(3)班。
在提出关于《西游记》的疑问后,马思齐很快就成了学校里的“小名人”.
在第二年,马思齐更是凭借出众的文字功底,在学校打响了名号。
2023年,马思齐带着她的作品《体育课——内脏故事》参加了第六届新少年全国中小学生作文大赛,最终拿到了特等奖和10000元奖金的好成绩。
图|著名作家余华为马思齐颁发特等奖
参天大树并非一日长成,栋梁之材也非一日之功。
同样,马思齐的阅读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都是长期以来所养成的。
对马思齐帮助最大的,便是她的母亲葛嫣。
“无能生有”、“不要有太强的功利性”这两句话,是葛嫣在培养女儿马思齐阅读能力的过程中,贯彻到底的一个原则。
第一个“无”,是指无人引导。
阅读自始至终都是孩子自己的事,家长监督得了一时,但监督不了一世。
要让孩子养成阅读习惯,需得先让孩子爱上阅读。
为此,葛嫣一到周末就会带着女儿去书店,让她挑选自己喜欢的书籍。
第二个“无”,是指无权干涉。
葛嫣会将孩子的购书权全权交到她自己手里。
在葛嫣看来,马思齐在挑选、甄别、选定读物的过程中,也是一个提升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
她事先不会对马思齐做任何要求,一般只有在孩子有需要的时候,她才会提出适当的建议。
对于这一点,葛嫣直言,其实大部分家长都小瞧了孩子的选书能力。
像类似于《西游记》、《水浒传》这样的经典名著,根本用不着大人强行推荐,孩子自己在翻阅时就能感受到其中的分量,看完买回家是自然而然的事。
简而言之,母亲葛嫣将“尊重”二字做到了极致。
也正是得益于这样宽松、自由的阅读环境,才上小学五年级的马思齐,其阅读量就远超同龄人。
像《西游记》这样的古典文学名著,她早已翻阅了数遍。
马思齐在阅读时,做得最多的两件事就是批、注。
马思齐在读到一些语句描写优秀、修辞运用精彩的句子时,会及时将其勾画出来,之后再誊抄在笔记本上,以便日后时常翻看记忆。
在读到一个句子时,如果马思齐对这句话不太理解或者有自己其他的解释,她也会将其重点标注出来,附将自己的理解写在旁边。
过段时间再回头翻阅一下,结合语境看自己当时的理解对不对。
无则加勉,有则改之。
图|马思齐小朋友在颁奖典礼上
这一点,马思齐在阅读《西游记》的过程中将其运用到了极致。
翻开马思齐所阅读的《西游记》读本能发现,上面到处都是她密密麻麻的批注。
再合上读本来看,整本书被她读厚了整整两倍都不止。
但即便如此,马思齐还是说,哪怕她翻阅了那么多遍《西游记》,她觉得自己还是没太看懂这本书,而且每看一遍,她都会新的收获。
马思齐有这样的感受属实正常。
《西游记》全书半文半白,而且有不少生僻字和较为少见的词语,读起来十分不便。
图片源自网络,与本文无关
不过它也足够趣味,《西游记》中有诸多打斗的场面,也有很多稀奇古怪的西行故事,每一个阅读它的人都能在其中感受到无穷的乐趣。
乍一看,《西游记》是唐僧师徒四人克服九九八十一难成功到达西天取得经书的故事,但作者吴承恩要告诉世人的远非这么简单。
一部著作之所以流芳千古,不过是因为这部著作中蕴含着一些经久不变的自然法则与发人深思的哲理,对于《西游记》来说也是如此。
吴承恩看似写的是神话,实则不过是在借故事之口揭露当时那个吃人的旧社会。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孙悟空在打白骨精、车迟国三怪等妖怪时战斗力极强,根本不用搬救兵,三下五除二就将其打出了原形。
图|老版《西游记》剧照
但在遇到类似于如来的“舅舅”金翅大鹏雕、太上老君的坐骑青牛精、文殊菩萨的坐骑狮子精等妖怪时,孙悟空的战斗力猛减,需要不停搬救兵才能度过此劫。
最终,这些妖怪竟都毫发无损地回到了原主人的身边。
所以有网友就指出原因——终归不过是因为前面的那些妖怪没有背景而已。
在“主人”的保护下,即便这些妖怪作恶多端,最终也不会受到多么严重的惩罚,但没有背景的妖怪就不一样了,轻则伤身,重则丧命。
这一点也正是吴承恩想要隐晦表达的。
图|老版《西游记》中的青牛精(剧照)
当然,《西游记》中暗含的内容远非这一点。
正读五年级的马思齐想要再继续深入地解读,属实不太可能。
不过,这并不妨碍她在《西游记》中读出她这个年龄段儿应该有的乐趣。
《西游记》中最吸引马思奇的,当属唐僧师徒四人取经路上所吃到的那一系列美食。
图|老版《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正在吃饭(剧照)
1、第54回西梁女儿国国王婚宴菜单:玉屑米饭、蒸饼、糖糕、蘑菇、香蕈、木耳、石花菜、黄花菜、紫菜、蔓菁、芋头、萝菔(卜)、山药、黄精……
2、第67回驼罗庄斋饭:面筋、豆腐、芋苗、萝白、辣芥、蔓菁、香稻米饭、醋烧葵汤……
3、第69回朱紫国:狮仙、笋芽木耳、蘑菇、黄粱饭、菇米糊、粉汤……
4、第79回小儿国国王宴请:狮糖、粉条、蘑菇、木耳、黄精、香稻饭……
5、第82回无底洞白毛老鼠精成亲宴:蔬菜更时新,豆腐、面筋、木耳、鲜笋、蘑菇、香蕈、山药、黄精……
6、第100回大唐庆祝宴:烂煮蔓菁、糖浇香芋。蘑菇甜美,海菜清奇。几次添来姜辣笋,数番办上蜜调葵。面筋椿树叶,木耳豆腐皮……
除此之外,还有众多精美的糕点,和各种叫不上名字的水果。
刚开始,马思齐只是整理这些美食,并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在其反复多次阅读《西游记》后,她突然意识到不对劲儿,有很多地方明显是错误的。
图|马思齐写的作文——我读《西游记》之西行路上的“宴会菜”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按道理来说,唐僧师徒四人途经不同的地方,参加不同的宴请,他们所吃到的瓜果、粮食、宴菜应该是不同的。
但按照这些饭菜来看,事实好像并非如此。
就拿他们参加的这几次宴请来说,几乎每次宴会上都有狮子头、虾仁儿、鱼头这些菜。
而且这些菜的烹制手法也都差不多。
再者,马思齐还发现唐僧师徒四人一路上吃的饭食里,几乎每顿饭都有面筋、黄花菜、木耳、豆腐、粉条、萝卜等。
图|马思齐小朋友写的作文
要知道,他们从东土大唐出发,最终到达印度天竺期间会经历数个气候不尽相同的地区。
有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西北内陆地区,也有温暖湿润、降雨量充足的东南亚地区,更有黄沙漫天、荒无人烟的西域地带……
区域气候属性不同,所能种植产出的农作物自然也不会相同。
也就是说,他们在干旱少雨的西北内陆地区是不可能吃到木耳这些食物的。
然而这还不算什么,更离谱的是,马思奇发现这些异域国度用来宴请唐僧四人的菜品,基本上都是淮扬菜。
很显然,这完全不符合现实,也不符合常理。
马思齐一度怀疑《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根本没有到过这些地方,写这些东西不过是在纸上谈兵而已。
图|吴承恩剧照
马思齐甚至一度对《西游记》这部古典文学名著的价值产生了质疑。
“我真想穿越到明朝,去劝说吴承恩,让他多请教有这类专业知识的人。”
马思奇认为,吴承恩是写错了。
然而,事实当真如此吗?
为了力证自己的观点,马思齐决定好好了解一下吴承恩的生平,她想知道吴承恩为什么要犯这样一个明显的错误来糊弄观众。
吴承恩之所以这么写,其实是有自己的苦衷在里面的。
吴承恩是淮安府山阳县河下(今江苏淮安)人,这么一来,《西游记》中所出现的那些淮扬菜,自然也就对得上号了。
另外,吴承不去各地考察一番回来再写,不是他不出去,是当时的大明王朝不让他出去。
图|明太祖朱元璋(剧照)
早在明朝建国开始,为了从根本上杜绝沿海军阀余党和倭寇的滋扰,太祖朱元璋颁布了禁海令,甚至一度严苛到“寸板不得下海”。
后来虽然有所缓和,但也仅限于朝廷官方的朝贡贸易,对于民间来说,还是不准私自出海的。
国家有令,吴承恩也就踏不出大明王朝的土地半步,去不了《西游记》中的那些国度。
不过马思齐再次质疑道,既然海上交通走不通,那他为什么不能走陆地呢?他可以驾着马车去外面考察呀?
同样,不是吴承恩不想出去,而是他的钱包不允许他出去。
吴承恩出生时,家中已经由学官沦落为了商人家庭,家里的经济状况并不好。
图|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河下古镇的吴承恩故居
他凭借着自己的努力,直到50岁那年才得到一个岁贡生的身份,算是吃上了“国家饭”。
此后,他做过新野知县、长兴县丞等职。
就在仕途刚有起色之际,不料,一伙小人又摆了他一道,诬告了他。
受不了此气的吴承恩,直接辞了官。
然而,心气再高,但日子终归还是要过下去的。
回家后的吴承恩没有一技之长,为了维持日常生活,他只能卖卖字、写写书,以此来赚取一点生活费,最后一个人在孤独中离世,终年76岁。
就连这部旷世巨作《西游记》,也是他晚年为了维持生活不得已而写出来的。
纵观吴承恩的整个职业生涯,他做过知县是不假,但终归这些职位都太低,俸禄自然也少,而且他自认清高,绝不同流合污,所以也没有攒下什么钱。
再加上他晚年基本上没有多余的经济收入,所以即便他想出远门考察,也属实是有心而无力。
最终,为了极大程度地丰富作品中的美食,吴承恩只能将自己最为熟悉的淮扬菜一一拆开、揉碎、再融合,搬到《西游记》中。
至此,马思齐也算是彻底解开了这个错误之源。
她本以为自己解开这个错误之源后,自己会因为有所得而欣喜若狂,却不料一股莫名的心酸涌上头来。
图|老版《西游记》中的美猴王(剧照)
原来,吴承恩在写这部著作之时,竟然是如此遭遇。
但即便在如此遭遇下,吴承恩还能入木三分地将当时的社会形态刻画出来,并借妖魔鬼怪的方式将整个社会的黑暗倾注于纸上。
如此的心智和心境,绝非常人所能及。
想到这,马思齐突然意识到,这不就是母亲经常说的那句“不要带有功利性阅读”中所体现的道理吗?
吴承恩编撰《西游记》取得了如此成就,不就是因为他在编撰《西游记》时心无杂念,为写书而写书,不忘初心,最后才能方得始终吗?
图|马思齐小朋友
放到自己身上来说,如果她在阅读时能做到只为热爱而阅读,将自己全身心投入到作者的作品里,和作者对话、争辩。
另外,马思齐还发现,原来犯错误、发现错误并不可怕,错误其实是帮助自己打开另外一个世界大门的钥匙。
它能够带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看待问题。
表面上,我们读书是在理解文字,实则是在借作者的笔触,修自己的心,踩在前人的肩膀望向更加广阔的世界。
马思齐也是在阅读中领悟更多晦涩的道理。
“读书,确实是一件需要终身实践的事情。”马思齐小朋友感叹道。
马思齐发现《西游记》错误的消息传到网上后,引起了网友的热议,不少人都表示应当向这位可爱的小姑娘学习。
就连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楼含松教授,也对马思齐的这一发现表示认可。
祝愿马思齐小朋友学业有成!
-完-
参考资料
1.新华网:吴承恩,你是不是写错了?杭州小学生发现《西游记》一个漏洞
2.环球网:写800字挣了10000元!杭州五年级小女生火了,余华称赞“了不起
3.新京报:杭州小学生发现《西游记》“漏洞”,五岁起看原版书
以上内容是关于描写火车的现代诗和描写列车的诗歌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