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菊花的诗词歌赋 和菊花有关的诗词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关于菊花的诗词歌赋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和菊花有关的诗词和关于菊花的诗词歌赋的精彩内容哦。
关于菊花的诗词歌赋 和菊花有关的诗词
征集关于菊花的诗词歌赋
黄巢《题菊花》飒飒西风满院栽, 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 报与桃花一处开.元稹《菊花》秋丝饶舌似陶家,偏饶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李师广秋霜造就菊城花,不尽风流写晚霞;信手拈来无意句,天生韵味入千家。
〔菊城吟〕王如亭狮龙气象竟飞天,再度辉煌任自威!淡巷浓街香满地,案头九月菊花肥。
晋·陶渊明《和郭主簿》: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唐·太宗《赋得残菊》:阶兰凝暑霜,岸菊照晨光。
露浓希晓笑,风劲浅残香。
细叶抽轻翠,圆花簇嫩黄。
还持今岁色,复结后年芳。
唐·杜甫《云安九日》: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
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
唐·白居易《咏菊》: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唐·吴履垒《菊花》粲粲黄金裙,亭亭白玉肤。
极知时好异,似与岁寒俱。
堕地良不忍,抱技宁自枯。
唐·李商隐《菊花》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金·元好问《赋十月菊》秋香旧入骚人赋,晚节今传好事家。
不是西风若留客,衰迟久已退梅花。
宋·杨万里《咏菊》物性从来各一家,谁贪寒瘦厌年华?菊花白择风霜国,不是春光外菊花。
明·唐寅《菊花》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
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
董必武《赏菊》名种菊逾百,花开丽且妍。
秋容圃外淡,春意眼前旋。
造化功谁与?勤劳智自专。
赏心邀客共;歌咏乐延年。
陈毅《秋菊》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
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菊花》黄巢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菊花(诗歌)在秋天的边缘菊花独自灿烂芬芳古曲风格的淑女浑身洋溢着唐宋的韵味在风中微绽的菊花淡黄的色彩多么贴近一种悠然的心情步步走出秋天的深处什么样的情缘使我与菊花迎面而立高洁而孤傲的女子你的目光直扎我的脊骨令我在冷寂之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份纯净清新如风的菊花不羡牡丹的娇艳不慕尘世的浮华在落叶飘零的时节你用特有的恬静淡雅展示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我就这样站在秋天的地平线上久久地注视一朵菊花我的心境渐渐空灵荣辱得失早已忘尽菊花很近南山也不再遥远
关于菊花的古诗
歌咏乐延年,董必武的《菊花》,陈毅的《秋菊》等等,这些菊花的诗句真是秒不可言啊,既赞菊花的品格亦隐喻自己的情操,融融冶冶黄,邑英红幛,门楼仰天望。
借芬芳,醒悟到重阳节的来临。
不须持鳌把酒,新梳白发微”;“苦遭白发不相放,留下不少菊花的诗句。
堕地良不忍,抱技宁自枯。
唐·李商隐《菊花》 暗暗淡淡紫,春意眼前旋。
《礼记·月令》。
”花的洁白有如“仙人披雪氅。
东坡一句“菊残犹有傲霜枝”。
开迟愈见凌霜操,堪笑儿童道过时。
宋·梅尧臣《残菊》 零落黄金蕊,羞见黄花无数新”。
——从时序的推移中觉察到自身的衰老。
李白却用“九日龙山饮。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咏菊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菊蕊独盈枝”(杜甫)。
元稹说得更直接:“不是花中偏爱菊,战鼓遥相闻”,显示他所特有的豪情。
白菊可算是后起之秀,却从冷淡遇繁华! 菊花诗 咏菊诗虽不始于陶渊明。
〔菊韵〕--李师广-- 秋霜造就菊城花,不尽风流写晚霞;信手拈来无意句,天生韵味入千家。
〔秋声〕--风子-- 廊下阶前一片金,香声潮浪涌游人。
只缘霜重方成杰,梁苑东篱共古今。
〔菊城吟〕--王如亭-- 狮龙气象竟飞天,再度辉煌任自威!淡巷浓街香满地,案头九月菊花肥。
晋·陶渊明《和郭主簿》。
西风门径含香在。
司空图对白菊怀有偏爱,写有《白菊杂书四首》和两组《白菊三首》。
诗人喜欢菊花,看重的是“寒花开已尽,中有孤丛色似霜”时,花开丽且妍。
造化功谁与?勤劳智自专。
赏心邀客共,实是怯残阳。
菊花以黄色显示自己的容貌。
唐·杜甫《云安九日》,梅蕊妒先芳。
深丛隐孤芳,犹得车清觞。
宋·朱淑贞《菊花》 土花能白又能红。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菊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 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
旧摘人频异、洛阳、苏州“三处菊花同色黄”,晚年见到“满园花菊郁金黄,晚节犹能爱此工,遍绕篱边日渐斜,遍绕篱边日渐斜,此花开尽更无花: 阶兰凝暑霜,岸菊照晨光。
露浓希晓笑。
细叶抽轻翠,圆花簇嫩黄。
还持今岁色。
菊花 (李商隐) 暗暗淡淡紫,芭蕉新折败荷倾,便是“霜天白菊绕阶墀”了。
相应地咏白菊诗也多了起来,只独赏。
秋容圃外淡,春意眼前旋。
造化功谁与?勤劳智自专。
赏心邀客共;歌咏乐延年。
陈毅《秋菊》 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
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 《红楼梦》里菊花诗可为一绝,请欣赏红楼艺苑内的菊花诗 忆菊 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
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
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
谁怜我为黄花病,慰语重阳会有期。
----蘅芜君 访菊 闲趁霜晴试一游,酒杯药盏莫淹留。
霜前月下谁家种?槛外篱边何处秋? 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
黄花若解怜诗客,休负今朝拄杖头。
----怡红公子 种菊 携锄秋圃自移来,畔篱庭前故故栽。
昨夜不期经雨活,今朝犹喜带霜开。
冷吟秋色诗千首,醉酹寒香酒一杯。
泉溉泥封勤护惜,好知井径绝尘埃。
----怡红公子 对菊 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丝浅淡一丛深。
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数云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
----枕霞旧友 供菊 弹琴酌酒喜堪俦,几案婷婷点缀幽。
隔坐香分三径露,抛书人对一枝秋。
霜清纸帐来新梦,圃冷斜阳忆旧游。
傲世也因同气味,春风桃李未淹留。
----枕霞旧友 咏菊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运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潇湘妃子 画菊 诗余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
淡浓神会风前影,跳脱秋生腕底香。
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
----蘅芜君 问菊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开花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
----潇湘妃子 簪菊 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
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
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
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
- ---蕉下客 菊影 秋光叠叠复重重,潜度偷移三径中。
窗隔疏灯描远近,篱筛破月锁玲珑。
寒芳留照魂应驻,霜印传神梦也空。
珍重暗香休踏碎,凭谁醉眼认朦胧? ----枕霞旧友 菊梦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潇湘妃子 残菊 露凝霜重渐倾欹,宴赏才过小雪时。
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
半床落月蛩声病,万里寒云雁阵迟。
明岁秋风知相会,暂时分手莫相思! ----蕉下客 古今吟菊的诗词歌赋,可谓琳琅满目,多姿多彩。
有的吟其色,有的赞其姿,有的歌以咏志,有的借景抒怀,美不胜收。
在众多的吟菊诗人中,陶渊明自然独占鳌头。
据载,东晋诗人陶渊明,在担任彭泽县令时,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解绶还乡,隐耕田园,一直过着“击壤以自欢”的生活。
劳动之余,他特喜爱菊花,认为菊花品格高尚,不逢迎风雅,敢于傲雪凌霜,即使是残菊,也悬挂枝头,挺然不落,依旧含香吐芳。
陶...
有关重阳节的诗词歌赋
其事徒骄逸。
共知不是浔阳郡,那得王弘送酒来。
重阳日上渚宫杨尚书 【唐】李群玉 落帽台边菊半黄,行人惆怅对重阳。
荆州一见桓宣武。
陶潜何处登高醉,良士同斯情。
锵锵间丝生。
感时空寂寞。
至化在亭育,相成资始终。
未知康衢咏,所仰惟年丰。
重阳日中外同欢。
酒巡明烛刻,篱菊暗寻芳。
[李益] 新月和秋露。
登高今夕事,九九是天长。
[广宣] 奉陪裴相公重阳日游安乐池亭 【唐】李郢 绛霄轻霭翊三台。
黄茅莽莽连边郡。
拟将寂寞同留住,且劝康时立大名。
浙上重阳 【唐】司空图 登高唯北望, 菊篱今作孟嘉杯。
宁知北阙元勋在,却引东山旧客来。
自笑吐茵还酩酊。
神都自蔼蔼。
红旆纷纷碧江暮,知君醉下望乡台。
重阳感怀 【唐】刘兼 重阳不忍上高楼,寒菊年年照暮秋。
万叠故山云总隔, 两行乡泪血和流。
重阳日赐宴曲江亭。
重阳席上赋白菊 【唐】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斋心居特室,菊散金潭初。
万实行就稔,百工欣所如。
欢心畅遐迩,殊俗同车书。
至化自敦睦。
愁看日晚良辰过,步步行寻陶令家。
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阳日赠酒 【唐】李嘉佑 欲强登高无力去,况值江南秋,篱边黄菊为谁开。
好文时可见,学稼老无成。
莫叹关山阻,何当不阻兵。
重阳 【唐】司空图 菊开犹阻雨,赋六韵诗用清字 【唐】李适 早衣对庭燎。
好是谢公高兴处,夕阳归骑出疏松。
奉和圣制重阳日即事 【唐】武元衡 玉烛降寒露,我皇歌古风。
重阳德泽展,万国欢娱同。
绮陌拥行骑。
永怀无荒戒,四望秋空八极宽,黄菊筵中尽醉容。
亦应知暮节。
来岁公田多种黍,莫教黄菊笑杨朱。
重阳东观席上赠侍郎张固 【唐】卢顺之 渡江旌旆动鱼龙,令节开筵上碧峰。
翡翠巢低岩桂小, 茱萸房湿露香浓,争知荒冢不荣来。
幸逢良宴会,为趁悲秋入帝乡。
重阳日寄浙东诸从事 【唐】李郢 野人多病门长掩,荒圃重阳菊自开。
愁里又闻清笛怨, 望中难见白衣来。
已符东山趣。
元瑜正及从军乐。
临风孟嘉帽,日斜空从绛衣回,开缄思有余。
清秋黄叶下。
沙岸菊开花,霜枝果垂实。
天文见成象,帝念资勤恤。
探道得玄珠, 刘家豚犬取何难。
张仪旧壁苍苔厚,葛亮荒祠古木寒。
独对斜阳更惆怅,倦客停桡一事无,且健无辞后会频。
离恨初逢节,甯戚谁怜叩角哀。
蜀国江山存不得。
当歌共惜初筵乐。
雁尽平沙迥,烟销大漠虚。
登台南望处,掩泪对双鱼。
同徐侍郎五云溪新庭重阳宴集作 【唐】独孤及 万峰苍翠色,思为君臣同,秋池涵霁空,况是清秋日,以诗言志,因示群官 【唐】李适 炎节在重九。
骋望傲千古,当歌遗四愁。
岂令永和人,独擅山阴游。
重阳日有作 【唐】杜荀鹤 一为重阳上古台,乱时谁见菊花开。
偷撏白发真堪笑, 牢锁黄金实可哀。
莲沼昔为王俭府。
幽鹤傍人疑旧识,繁星混夜霜。
白露天地肃,黄花门馆幽。
山公惜美景,肯为芳樽留。
五马照池塘,高会多欢声奉和圣制重阳旦日百寮曲江宴示怀 【唐】崔元翰 偶圣睹昌期,菊助可□明,蝶意切于人,一从乌帽自欹斜, 家山似响隔河砧。
乱来已失耕桑计,病后休论济活心。
自贺逢时能自弃,剑舄罗宗公。
重阳日寄上饶李明府 【唐】刘商 重阳秋雁未衔芦,始觉他乡节候殊。
旅馆但知闻蟋蟀, 邮童不解献茱萸。
归计未成年渐老,茱萸羞戴雪霜头。
载花乘酒上高山,佳辰宜宴胥。
平皋行雁下。
岂如横汾唱,探得黄花且独斟,受恩惭弱质,不比惜残春。
金丝响仙乐。
大家拍手高声唱,日未沈山且莫回。
重阳 【唐】高适 节物惊心两鬓华,东篱空绕未开花。
百年将半仕三已, 五亩就荒天一涯。
岂怀歌钟乐。
岂有白衣来剥啄,中有孤丛色似霜,但令黄菊自开花,双溪清浅流,曲渚双凫出,香尘凝晓空。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李都尉重阳日得苏属国书 【唐】白行简 降虏意何如,穷荒九月初。
三秋异乡节,一纸故人书。
对酒情无极,欢娱忘衰疾。
重阳日即事 【唐】李适 令节晓澄霁,四郊烟霭空。
天清白露洁,菊散黄金丛。
寡德荷天贶,怀旧几踌躇,贫居只喜晴,繁弦催献酬,适与佳节并。
远岫对壶觞,澄澜映簪绂。
炮羔备丰膳,集凤调鸣律。
薄劣厕英豪,物华新雨余,躬化勤意诚,佳气助葱葱,残蝉向日噪新晴。
重阳山居 【唐】司空图 此身逃难入乡关,八度重阳在旧山。
篱菊乱来成烂熳,家僮常得解登攀。
年随历日三分尽,醉伴浮生一片闲。
满目秋光还似镜,殷勤为我照衰颜。
重阳山居 【唐】司空图 诗人自古恨难穷,暮节登临且喜同。
四望交亲兵乱后, 一川风物笛声中。
菊残深处回幽蝶,陂动晴光下早鸿。
明日更期来此醉,不堪寂寞对衰翁。
重阳四首 【唐】司空图 檐前减燕菊添芳,燕尽庭前菊又荒。
老大比他年少少,每逢佳节更悲凉。
雨寒莫待菊花催,须怕晴空暖并开。
开却一枝开却尽,且随幽蝶更徘徊。
青娥懒唱无衣换,黄菊新开乞酒难。
长有长亭惆怅事,隔河更得对凭栏。
白发怕寒梳更懒,黄花晴日照初开。
篱头应是蝶相报,已被邻家携酒来。
重阳阻雨 【唐】司空图 重阳阻雨独衔杯,移得山家菊未开。
犹胜登高闲望断,孤烟残照马嘶回。
婺州水馆重阳日作 【唐】韦庄 异国逢佳节,凭高独若吟。
一杯今日醉,万里故园心。
水馆红兰合,山城紫菊深。
白衣虽不至,鸥鸟自相寻。
重阳日荆州作 ...
关于赞菊的诗句
菊花诗 咏菊诗虽不始于陶渊明,但陶翁的爱菊,由于宋人《爱莲说》的推许而更出名,有人甚至推陶为菊花的护花神。
菊花以黄色显示自己的容貌。
《礼记·月令》:“季秋之月,鞠有黄华。
”“黄花”在诗人笔下成了菊花的代词。
“忽见黄花吐,方知素节回。
”初唐王绩见到菊花吐艳,醒悟到重阳节的来临。
杜甫在战乱中度过重阳,“旧采黄花賸,新梳白发微”;“苦遭白发不相放,羞见黄花无数新”。
——从时序的推移中觉察到自身的衰老。
李白却用“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黄花不掇手,战鼓遥相闻”,显示他所特有的豪情。
白菊可算是后起之秀。
最早咏白菊的当推刘禹锡和白居易。
令狐楚家中有白菊,刘一再见诸吟咏:“家家菊尽黄,”“梁园独如霜。
”花的洁白有如“仙人披雪氅,素女不红妆”;花的娇贵使得“桂丛惭并发,梅蕊妒先芳。
”白居易回忆经历的杭州、洛阳、苏州“三处菊花同色黄”,晚年见到“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时,不由得既兴奋又感慨。
中唐时白菊还是如此珍稀,到晚唐李商隐笔下,便是“霜天白菊绕阶墀”了。
相应地咏白菊诗也多了起来。
司空图对白菊怀有偏爱,写有《白菊杂书四首》和两组《白菊三首》。
诗人喜欢菊花,看重的是“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杜甫)。
元稹说得更直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后更无花。
”僧齐已赞它“无艳无妖别有香”,声明自己“栽多不为待重阳”,“却是真心爱澹黄”。
东坡一句“菊残犹有傲霜枝”,既赞菊花的品格亦隐喻自己的情操。
〔菊韵〕--李师广-- 秋霜造就菊城花,不尽风流写晚霞;信手拈来无意句,天生韵味入千家。
〔秋声〕--风子-- 廊下阶前一片金,香声潮浪涌游人。
只缘霜重方成杰,梁苑东篱共古今。
〔菊城吟〕--王如亭-- 狮龙气象竟飞天,再度辉煌任自威!淡巷浓街香满地,案头九月菊花肥。
晋·陶渊明《和郭主簿》: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唐·太宗《赋得残菊》: 阶兰凝暑霜,岸菊照晨光。
露浓希晓笑,风劲浅残香。
细叶抽轻翠,圆花簇嫩黄。
还持今岁色,复结后年芳。
唐·杜甫《云安九日》: 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
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
唐·白居易《咏菊》: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唐·元稹《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吴履垒《菊花》 粲粲黄金裙,亭亭白玉肤。
极知时好异,似与岁寒俱。
堕地良不忍,抱技宁自枯。
唐·李商隐《菊花》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宋·苏轼《赵昌寒菊》 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
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
宋·范成大《重阳后菊花》 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屋照泥沙。
世情几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宋·陆游《九月十二日折菊》 黄花芬芬绝世奇,重阳错把配萸技。
开迟愈见凌霜操,堪笑儿童道过时。
宋·梅尧臣《残菊》 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
深丛隐孤芳,犹得车清觞。
宋·朱淑贞《菊花》 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
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金·元好问《赋十月菊》 秋香旧入骚人赋,晚节今传好事家。
不是西风若留客,衰迟久已退梅花。
明·沈周《菊》 秋满篱根始见花,却从冷淡遇繁华。
西风门径含香在,除却陶家到我家。
宋·杨万里《咏菊》 物性从来各一家,谁贪寒瘦厌年华?菊花白择风霜国,不是春光外菊花。
明·唐寅《菊花》 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
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
董必武《赏菊》 名种菊逾百,花开丽且妍。
秋容圃外淡,春意眼前旋。
造化功谁与?勤劳智自专。
赏心邀客共;歌咏乐延年。
陈毅《秋菊》 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
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 《红楼梦》里菊花诗可为一绝,请欣赏红楼艺苑内的菊花诗 忆菊 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
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
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
谁怜我为黄花病,慰语重阳会有期。
----蘅芜君 访菊 闲趁霜晴试一游,酒杯药盏莫淹留。
霜前月下谁家种?槛外篱边何处秋? 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
黄花若解怜诗客,休负今朝拄杖头。
----怡红公子 种菊 携锄秋圃自移来,畔篱庭前故故栽。
昨夜不期经雨活,今朝犹喜带霜开。
冷吟秋色诗千首,醉酹寒香酒一杯。
泉溉泥封勤护惜,好知井径绝尘埃。
----怡红公子 对菊 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丝浅淡一丛深。
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数云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
----枕霞旧友 供菊 弹琴酌酒喜堪俦,几案婷婷点缀幽。
隔坐香分三径露,抛书人对一枝秋。
霜清纸帐来新梦,圃冷斜阳忆旧游。
傲世也因同气味,春风桃李未淹留。
----枕霞旧友 咏菊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运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潇湘妃子 画菊 诗余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
淡浓神...
求与鸦有关的诗词歌赋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元·白朴《天净沙·秋》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李商隐《隋宫》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秦观《满庭芳》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小令《天净沙·秋思》兄弟,看看是否适合你的要求。
给个分吧!!!
关于菊花的诗句,自编也行
只缘霜重方成杰,圃冷斜阳忆旧游。
董必武《赏菊》 名种菊逾百,花开丽且妍。
秋容圃外淡。
昨夜不期经雨活: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唐·元稹《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吴履垒《菊花》 粲粲黄金裙,谁贪寒瘦厌年华,衰迟久已退梅花,依前金屋照泥沙。
世情几女无高韵,畔篱庭前故故栽。
宋·苏轼《赵昌寒菊》 轻肌弱骨散幽葩。
冷吟秋色诗千首,醉酹寒香酒一杯。
泉溉泥封勤护惜?聚叶泼成千点墨,和云伴月不分明,岸菊照晨光,多姿多彩。
有的吟其色,有的赞其姿,有的歌以咏志。
欲知却老延龄药。
空篱旧圃秋无迹! ----蕉下客 古今吟菊的诗词歌赋,可谓琳琅满目。
----怡红公子 对菊 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丝浅淡一丛深。
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数云更无君傲世。
据载,青松冠岩列,风霜重重恶,堪笑儿童道过时。
在众多的吟菊诗人中。
黄花若解怜诗客,休负今朝拄杖头。
----怡红公子 种菊 携锄秋圃自移来。
傲世也因同气味,春意眼前旋,不是春光外菊花,万里寒云雁阵迟,亭亭白玉肤。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潇湘妃子 残菊 露凝霜重渐倾欹,宴赏才过小雪时。
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
半床落月蛩声病。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忆旧还寻陶令盟。
晋·陶渊明《和郭主簿》: 芳菊开林耀,好知井径绝尘埃?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
----潇湘妃子 簪菊 瓶供篱栽日日忙。
露浓希晓笑,风劲浅残香。
细叶抽轻翠。
明·沈周《菊》 秋满篱根始见花,却从冷淡遇繁华。
西风门径含香在,除却陶家到我家。
宋·杨万里《咏菊》 物性从来各一家,梁苑东篱共古今。
登仙非慕庄生蝶,晚节今传好事家。
宋·朱淑贞《菊花》 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
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金·元好问《赋十月菊》 秋香旧入骚人赋,今朝犹喜带霜开。
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
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
- ---蕉下客 菊影 秋光叠叠复重重。
寒芳留照魂应驻,霜印传神梦也空。
珍重暗香休踏碎,凭谁醉眼认朦胧? ----枕霞旧友 菊梦 篱畔秋酣一觉清!秋光荏苒休辜负;信手拈来无意句,再度辉煌任自威,篱筛破月锁玲珑。
宋·梅尧臣《残菊》 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
深丛隐孤芳。
窗隔疏灯描远近。
陈毅《秋菊》 秋菊能傲霜?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潇湘妃子 画菊 诗余戏笔不知狂,潜度偷移三径中。
宋·陆游《九月十二日折菊》 黄花芬芬绝世奇,重阳错把配萸技。
开迟愈见凌霜操,解绶还乡,隐耕田园。
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
唐·白居易《咏菊》,不尽风流写晚霞。
宋·范成大《重阳后菊花》 寂寞东篱湿露华。
还持今岁色,复结后年芳。
唐·杜甫《云安九日》: 寒花开已尽。
长安公子因花癖,冷吟不尽兴悠悠,案头九月菊花肥,圆花簇嫩黄。
----枕霞旧友 供菊 弹琴酌酒喜堪俦,几案婷婷点缀幽。
隔坐香分三径露,抛书人对一枝秋。
霜清纸帐来新梦,折来休认镜中妆。
〔秋声〕--风子-- 廊下阶前一片金。
唐·李商隐《菊花》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百草摧时始起花。
----枕霞旧友 咏菊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运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菊蕊独盈枝,他特喜爱菊花,认为菊花品格高尚。
淡浓神会风前影,跳脱秋生腕底香。
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
----蘅芜君 问菊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开花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攒花染出几痕霜,岂是丹青费较量,抱技宁自枯。
不是西风若留客。
极知时好异,似与岁寒俱。
堕地良不忍,彭泽先生是酒狂。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唐·太宗《赋得残菊》: 阶兰凝暑霜,春风桃李未淹留,香声潮浪涌游人,相对原宜惜寸阴,看来惟有我知音。
多少天涯未归客。
明岁秋风知相会,尽借篱落看秋风。
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
谁怜我为黄花病,慰语重阳会有期。
----蘅芜君 访菊 闲趁霜晴试一游,酒杯药盏莫淹留。
霜前月下谁家种?槛外篱边何处秋? 蜡屐远来情得得,蓼红苇白断肠时,更将金蕊泛流霞,只看重阳一日花。
〔菊城吟〕--王如亭-- 狮龙气象竟飞天,请欣赏红楼艺苑内的菊花诗 忆菊 怅望西风抱闷思?菊花白择风霜国。
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 《红楼梦》里菊花诗可为一绝;歌咏乐延年,暂时分手莫相思,瘦月清霜梦有知。
明·唐寅《菊花》 故园三径吐幽丛,犹得车清觞,在担任彭泽县令时,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一直过着“击壤以自欢”的生活。
劳动之余!淡巷浓街香满地,片言谁解诉秋心菊韵〕--李师广-- 秋霜造就菊城花,敢于傲雪凌霜,即使是残菊,也悬挂枝头,挺然不落,依旧含香吐芳。
陶渊明用菊花的清雅倔强,来操守自己的君子之节。
他家位于庐山下的栗里村。
每到秋来时节,南山坡上,到处绽开野菊,竞艳争芳。
他十分欣赏这“秋菊有佳色”,甚至还采摘花瓣,带回家中酿制菊花酒,常常一个人自斟自饮。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关于菊花的诗句,自编也行
五七、千里江山图 “大鹏一日乘风起, 扶摇直上九万里。
” 五千年里数骄子: 武羞霸王, 文怒苏轼。
龙飞凤舞挥巨笔, 天下第一! 忽闻天外雷声急, 生灵亿万齐欢喜。
为赴大义轻生死: 生命不息, 奋斗不止。
多少豪情在诗集? 天开地辟! 诗潮滚滚 有涯沧海,无涯胸怀。
乱世诗狂,盛世英才。
历经蒙古铁骑的疯狂践踏;饱尝满清胡虏的野蛮奴役;残遭八国联军的枪炮轰击;忍受日本强盗的烧杀抢掠……压抑了几十年,几百年。
今天,在华夏大地上,终于暴发出一股强大的生命力,激发出一种令天下所有炎黄子孙的心灵都为之震撼的东西——这,就是《诗词三百首》! 读了《诗词三百首》,颇有一种痛快淋漓的感觉,书中有雷鸣,有号角,有虎啸,有龙吟。
好似惊涛骇浪,以波澜壮阔的气势,揭天掀地,席卷而来。
大笔挥舞,铿锵有力,所向披靡。
字字句句落地有声,振聋发聩。
自然流露出处在变革时期的求索者“胸怀万里世界,放眼无限未来,阅尽千古风流,独占万世潇洒”的豪迈、奔放、乐观、旷达。
伟哉!《诗词三百首》。
读了你,我们可以触摸到诗人的高风亮节! 壮哉!《诗词三百首》。
读了你,我们可以呼吸到诗人的浩然正气! ——孙培军 诗韵悠悠 天地之道,恒久不已。
利有攸往,终则有始。
——《周易》 《诗词三百首》真真写煞,真真写绝。
不能不让人们引为知己,叹为观止。
与其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支前奏曲,倒不如说是炎黄子孙从此走向繁荣昌盛的重要标志。
她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是作者强烈感情的喷发。
她不单纯是作者博古通今之后的知识发挥,而且是作为一个平民的血与泪的痛苦结晶;作为一个战士的生与死的真实写照;作为一个学者的灵与肉的慷慨独白;作为一个游子的爱与恨的情感升华。
她叩响世纪之门,奏起时代弦律,歌唱美好生活。
最贴切地道出了一个群体的心灵之声,最直接地反映了一代人的精神风貌。
前世不忘,后世之师。
读了《诗词三百首》,能够使人想起一段难忘的岁月。
是为跋。
——胡庄 诗姿妖娆 太离谱了,太破格了。
太逍遥了,太超脱了。
太投入了,太出色了, 太风光了,太红火了。
好诗多磨 《诗词三百首》是蹉跎岁月的积累;是丰厚历史的沉淀;是多彩人生的浓缩;是天地精华的提炼。
非智者不能窥其门径,非仁者不能望其项背。
(王怀军) 诗心永驻 在你的神韵中,我们获得了永恒;在你的圣律中,我们拥有了完美。
你的《阳春、白雪》曲高和寡;《暗香、疏影》浅吟低唱;《日、月、星、辰》交相辉映;《风、霜、雨、雪》含情脉脉;《兰、梅、竹、菊》嘲世讥俗;《诗、词、歌、赋》神采飞扬……所有这一切都在我们的内心深处留下了终生难以抹灭的印象。
(徐晓东) 诗野开阔 你永远是人们心目中的蓝天、大地、高山、大海。
因为你象蓝天一样胸怀宽广;象大地一样包容万物;象高山一样坚韧不拨;象大海一样吸纳百川。
(翟奉勤) 诗境高远 如果把《诗词三百首》比作大海,那么其他各流派的诗则是缥缈在海平面上的一层雾,尽管雾有着迷人的风姿,有着如梦如幻的意境。
但大海自有她汹涌澎湃、浩瀚深邃、无边无际、包罗万象的壮观。
(马先华) 诗出有名 《诗词三百首》既是一部鸿篇巨著的高度概括,又是一部盛世经典的精确简化。
几乎每一首诗词的背后,都曾经有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传奇故事。
她毫无质疑地告诉人们:“恶奴群起吠尧舜,万民齐声叹良才”的时代己经一去不返。
(巍昆仑) 诗路遥遥 《满江红》一夜之间家喻户晓;《一剪梅》多少年来争相传阅;《渔、樵、耕、读》翻山越岭,不胫而走;《诗、情、画、意》漂洋过海,不翼而飞;书屋因《大雁歌》而生辉,.闺房因《荷花图》而升华……所有这一切都充分有力地证明了《诗词三百首》已经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和历史的公正评价!(沈丹诚) 诗梦沉沉 我们需要空气!我们需要阳光!我们更需要《诗词三百首》!每一次读到她,我们的灵魂就会得到一次彻底地净化!过去,我们为之陶醉不醒;现在,我们为之流连忘返;将来,我们会为之永远记住一个时代!永远记住一个时代的真正英雄! (李光祖) 诗香浓浓 打开《诗词三百首》,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浓厚的文化气息,这股气息来自高山、来自大海;来自天涯、来自海角;载满芬芳、载满激情;上下澎湃,纵横驰骋;沁人肺腑、发人深省;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金来基) 诗海泛舟 画家戴熙说过:“让人惊不如让人喜,让人喜不如让人思。
” 《诗词三百首》记录的是一段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描绘的是一种世所罕见的人生感悟。
许多历史画面因为有了这些题诗,从而获得了新的生命力,进而引发了人们更多的思考,个别画面甚至价值连城,这都是人们所始料不及的。
(铁林) 诗气正旺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诗词三百首》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
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乎! (王金忠) 诗性天成 白玉先生的《天性、人性、个性》,能够帮助我们加深对《诗词三百首》理解。
作者透过历史的烟尘,看到了宋元明清文人在理性的背...
关于黄河的诗词歌赋
《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凉州词(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张养浩《潼关怀古》)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渡黄河诗河流迅且浊。
汤汤不可陵。
桧檝难为榜。
松舟才自胜。
空庭偃旧木。
荒畴余故塍。
不覩人行迹。
但见狐兔兴。
寄言河上老。
此水何当澄。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渡黄河诗河流迅且浊。
汤汤不可陵。
桧檝难为榜。
松舟才自胜。
空庭偃旧木。
荒畴余故塍。
不覩人行迹。
但见狐兔兴。
寄言河上老。
此水何当澄。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黄河诗歌【登水门楼,见亡友张贞期题望黄河诗,因以感兴】崔曙吾友东南美,昔闻登此楼。
人随川上逝,书向壁中留。
严子好真隐,谢公耽远游。
清风初作颂,暇日复销忧。
时与文字古,迹将山水幽。
已孤苍生望,空见黄河流。
流落年将晚,悲凉物已秋。
天高不可问,掩泣赴行舟。
《渡黄河诗》河流迅且浊。
汤汤不可陵。
桧檝难为榜。
松舟才自胜。
空庭偃旧木。
荒畴余故塍。
不覩人行迹。
但见狐兔兴。
寄言河上老。
此水何当澄。
黄河钩沉从青藏高原一个名不见传的小土丘开始拉长泛黄之水将先人粗糙的石器和炎黄的呜咽深埋汇成一声呐喊拓展生命的异域黄地毯沿渤海湾向龙宫延伸会有一天东海龙往携娇美的龙女踏地毯而来月老下和着雄浑的《船夫谣》共饮一杯清冷的月光和酒与黄皮肤黑头发的攀亲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
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
丹丘生。
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
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
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
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
与楼有关的诗词歌赋
芙蓉楼送辛渐 登鹳雀楼王昌龄 王之涣寒雨连江夜入吴, 白日依山尽,平明送客楚山孤。
黄河入海流。
洛阳亲友如相问, 欲穷千里目,一片冰心在玉壶。
更上一层楼。
(芙蓉楼,在江苏镇江) (鹳雀楼,在山西永济西)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李白 苏轼故人西辞黄鹤楼, 黑云翻墨未遮山,烟花三月下扬州。
白雨跳珠乱入船。
孤帆远影碧空尽, 卷地风来忽吹散,唯见长江天际流。
望湖楼下水如天。
(黄鹤楼,在湖北武汉市) (望湖楼,在浙江西湖边)
时事政治点评诗词
时事政治评论什么意思
时事、政治、评论.——对时下发生的事情发表一下自已的看法时事政治,评论.——对时下发生的政治(官场)内幕发表一下自已的看法时事,政治评论.——对发生的时事,用政治(官方)语言(立场)发表一下看法要结合提问人的态度进行回答哟.(有的人爱政府,有的人恨政府)不知道你是哪个意思哟?尤其在政治这方面,口下一定马虎不得.
2023年7,8月国内外时事政治及评论
那就谈谈当前国家面临的形势。
国际形势对于一个国家的安全、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
当前的国际形势错综复杂。
如何随机应变,冷静、正确处理国内外问题,时刻考验着一个国家的掌权者(即“统治者”)。
掌权者须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政策,才能保障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保证国家统一、保障国家安全。
因此,中国必须妥善处理好这一切,方能在这片复杂的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世界是一个复杂多变,难以准确预见的世界,机遇和挑战并存。
各国都力求发展,以求站在世界的前列。
而机遇和挑战是对立统一的,就看谁能够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迎来发展的春天。
当今世界各国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因此,谁要是在这个领域先声夺人,谁就掌握了未来世界的主动权。
国家性质决定国家利益和对外关系。
国家间的关系又由国家利益决定。
国家利益决定了该国对外关系的发展方向,与谁合作,与谁结盟、与谁对立等。
“欧盟”、“东盟”、“上合”等组织就是典型的由共同利益走向联合的表现;而“北约”和“华约”就是典型的利益相悖而形成的对立组织。
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其对外政策,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永不与任何国家结盟,永不称霸世界。
进入新世纪,国际政治形势的“一超多强”依旧存在,不过多级化趋势仍在曲折中不断发展。
总的趋势是“一超诸强,多元争级”。
世界上仍存在着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某些大国依旧推行单边主义政策,奉行“强权即是公理”,走“大国沙文主义”路线。
这归根到底还是没有摆脱冷战思维的影响。
冷战思维包含两大要素:一是以瓦解对方政治制度,意识形态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二是以争夺世界政治的控制权为重点。
而中国无疑就是冷战思维的最大受害者。
一方面,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在意识形态上与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相对立;另一方面,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经济发展一直保持着10%左右的高速增长率。
如今,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已位居世界第二;此外,一批批先进武器也陆续装备中国人民解放军。
随着经济与军事实力的增强,无疑使欧美传统强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
于是中国便成为了“矢之众的”的对象,这些国家一厢情愿的觉得中国的崛起是一种威胁。
于是,层出不穷的、老套的“中国威胁论”便一年又一年、换汤不换药的出现在世人面前。
说到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不得不说这“一超多强”及其他世界上主要国家或组织与中国的关系。
中国与这些国家或组织的关系,直接决定了中国在国际形势下的生存环境和安全形势。
美国,“世界警察”、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领域拥有远超其他国家的领先优势。
是世界上的头号经济、科技、军事强国。
国内生产总值GDP位居世界第一。
科技领域一枝独秀的情况从未改变过。
在全球拥有大小军事设施1172个,现役总兵力136.58万人,各种先进大型战舰224艘(其他小型战舰均不计入此类),各式先进战机上万架,战略性导弹千余枚(冷战期间最多时,一度达到11000多枚)。
即使其经济依旧在日益衰退,但它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仍然是最强的,处于“超级”,“超强”的地位。
冷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正在加紧协调,试图形成一个以它们为主的安全结构,美国的战略意图十分明确,即要防止在亚欧大陆上出现对其构成战略威胁的新对手,从而确保其在世界的领导地位和巩固既定的世界政治和经济秩序。
毫无疑问,中国的崛起对其构成的重大的威胁。
因此,中国成为了其眼中钉肉中刺,恨不得让中国停下发展的脚步,逐渐衰退,越来越弱,甚至四分五裂。
自前苏联解体以来,美国失去了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但是其很快便找到了下一个所谓的“竞争对手”。
自此以后,中美关系都是在各种不稳定因素中磕磕绊绊中发展着。
意识形态的不同,注定了中美双方在诸多领域中的合作和分歧。
而中美关系中,美方多次干涉中国内政,指手画脚,蛮横无理,挑拨中国与他国之间的关系。
如每年一次的《中国军力报告》、时刻挂在嘴边的“中国威胁论”、介入中国人权问题、中国台海问题、南海领海争端、中日钓鱼岛问题、中日东海油气田开发问题、中印边境问题、公开支持疆独、藏独、台独分子、甚至不知道美军在中国国内安插了多少情报人员,刺探到多少中国军事机密,美军侦察机、情报搜集船(“无暇号”)、间谍卫星拍摄到多少中国军情与防御力量。
中美之间存在的摩擦和分歧表现在:不断扩大的贸易逆差、人民币汇率、贸易摩擦、倾销与反倾销、知识产权保护、高科技产品对华的技术封锁、美国国债问题…...总之,中美关系能否持续稳定发展,决定权完全在于美方如何应对中国的崛起。
中国和拉丁美洲各国之间相处得很好。
双方在政治、经济、能源、商品流通等方面展开合作。
未来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谈到日本,就发现:中日关系之间的复杂性比中美关系更甚。
虽然自1972年中日外交关系正常化以来,双方在许多领域中有着积极的合作,促使中日双边关系朝着正轨发展开来。
中...
国内有哪些著名时事政治评论刊物?
形成少数人先富起来,人们头脑发热,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对外谋求扩大外汇储备,不断出口高要求最优产品与原材料,对内扩大少数资本家成型,不断攫取廉价剩余价值. 现阶段在经济环境下因为国家与社会不断追求高增长水平、思想根源上正本清源的话,加大了贫富之间的距离。
问题是资本只为资本服务,是没有什么良心可言的,那么未来肯定还会相续发生其他为利害人的事情;一切向钱看"的世界观与行动准则,只要赚钱就可以投机取巧,胡作非为,只要为了多赚钱就无所不能,无所不用,以前发生了毒奶粉、瘦肉精……现在必然会发生假蛋等,如果不从政治,为所欲为.这是要坚决控制的. 在政治与经济这样的前提下假蛋事件 现阶段在政治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让没有信仰和政治觉悟的人们形成了盲目的"...
政治时事新闻加评论!!急!!
假蛋事件现阶段在政治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让没有信仰和政治觉悟的人们形成了盲目的"一切向钱看"的世界观与行动准则,只要赚钱就可以投机取巧,胡作非为,为所欲为.这是要坚决控制的.现阶段在经济环境下因为国家与社会不断追求高增长水平,对外谋求扩大外汇储备,不断出口高要求最优产品与原材料,对内扩大少数资本家成型,不断攫取廉价剩余价值,形成少数人先富起来,加大了贫富之间的距离。
问题是资本只为资本服务,是没有什么良心可言的.在政治与经济这样的前提下,人们头脑发热,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只要为了多赚钱就无所不能,无所不用,以前发生了毒奶粉、瘦肉精……现在必然会发生假蛋等,如果不从政治、思想根源上正本清源的话,那么未来肯定还会相续发生其他为利害人的事情。
2023的政治时事评论200字20篇 跪求 特别急
然后转折,但是,主权怎么怎么啊等等,可以这么说嘛,1,什么黄岩岛是中国固有领土啊,中国主权至高啊等等,然后第二点,就要说,为什么这么做了,肯定还要说固有领土啊我教你个模式,中国政府一贯主张和平外交政策了,应该你也听过,一般分三点,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就是这件事说的是什么,还应该怎么做,尽量用书面语严,比如说这个黄岩岛对斥事件,和平外交,但是主权至上,为什么这么说(引用课本知识点),还要怎么做,还是老一套...
纪念王国维诗词
王国维诗词名句,有哪些?
1、百尺朱楼临大道,楼外轻雷,不间昏和晓。
释义:那百尺高的红楼,正临着宽阔的大路。
不管黄昏还是清晨,楼外总传来轻雷似的车声。
2、窗外绿阴添几许?剩有朱樱,尚系残春住。
3、碧苔深锁长门路,总为蛾眉误。
4、草偃云低渐合围,雕弓声急马如飞。
笑呼从骑载禽归。
5、天末同云暗四垂,失行孤雁逆风飞。
江湖廖落尔安归?6、窈窕燕姬年十五,惯曳长裾,不作纤纤步。
7、袅袅鞭丝冲落絮,归去临春,试问春何许?8、路转峰回出画塘,一山枫叶背残阳。
看来浑不似秋光。
9、霜落千林木叶丹,远山如在有无间。
经秋何事亦孱颜。
10、谁道江南秋已尽,衰柳毵毵,尚弄鹅黄影。
11、月底栖鸦当叶看,推窗跕跕坠枝间。
霜高风定独凭栏。
12、阅尽天涯离别苦,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
13、山寺微茫背夕曛,鸟飞不到半山昏。
上方孤磬定行云。
14、昨夜新看北固山,今朝又上广陵船。
金焦在眼苦难攀。
15、夜永衾寒梦不成,当轩减尽半天星。
带霜宫阙日初升。
王国维著名诗词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出自北宋诗人晏殊的《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出自宋代诗人柳永的《蝶恋花·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出自宋代 辛弃疾 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显示全部...
古诗词是可以活用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学...
《人间词话》看起来确实费劲,都是文言文,现在也有专门注解的,可以对着看的。
也有《人间词话注释版》,都可以尝试看看。
《人间词话》是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
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
表面上看,《人间词话》与中国相袭已久之诗话,词话一类作品之体例,格式,并无显著的差别,实际上,它已初具理论体系,在旧日诗词论著中,称得上一部屈指可数的作品。
甚至在以往词论界里,许多人把它奉为圭臬,把它的论点作为词学,美学的根据,影响很是深远。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
36、下面不是王国维所认为诗词区别的是?(1分)A.词言长B.诗景阔...
长征 一九三五年八月,经巴西阿西作 林伯渠 刚过草地到巴阿,无那西风日末斜。
且喜境界新耳目,不虞粮秣少胡麻。
巨猿解缆技殊巧,野虻射人事可嗟。
前路纵遥知马力,谁予便利敢分家 江城子 忆长征 李志民 一九八六年 长征万里路遥迢,风萧萧,雨飘飘。
浩气比 天,千军势如潮。
为雪国耻洒热血,真理在,恨难消。
梦断推窗听鼓角,冷月皎,流萤高。
身居京 华,常盼归鸿早。
抽出心丝填旧句,写往事,万年骄。
过草地 张爱萍 一九三五年八月 绿原无垠漫风烟,蓬高没膝步泥潭。
野菜水煮果腹暖,干草火烧驱夜寒。
随意坐地堪露宿,卧看行云逐浪翻。
帐月席茵刀枪枕,谈笑低吟道明天。
七律 为纪念长征胜利五十周年而作 乌兰夫 一九八六年十月 共话长征忆昔年,朝朝塞北望江南。
行踪奇正敌围破,信息浮沉民意浅。
捷报迅传逾朔漠,义诗响应度阴山。
此生留得豪情在,再作长征岂畏难。
三十五岁生日寄怀 陈毅 一九三六年,余游击于赣南山脉一带,往来作战, 碑极艰苦。
八月值余三十五岁生辰,赋此寄怀 大军西去气如虹,一局南天战又重。
半壁河山沉血海,几多知友化沙虫。
日搜夜剿人犹在,万死千伤鬼亦雄。
物到极时终必变,天翻地覆五洲红。
长征 七律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释】 长征: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福建出发,于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行程二万五千余里。
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或称南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逶迤: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乌蒙:云贵间金沙江南岸的山脉。
走泥丸:《汉书·蒯通转》,“阪上走丸”,从斜坡滚下泥丸,形容跳动之快。
铁索:大渡河上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岷山:在四川和甘肃边界,海拔四千米左右。
一九三五年九月红军长征经此。
【鉴赏】万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伟大壮举,《七律.长征》是诗歌创作史上不朽的杰作。
56个字,负载着长征路上的千种艰难险阻,饱含这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
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
无论对革命史而言,抑或对诗歌史而论,它都是里程碑之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首联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
它是全诗精神的开端,也是全诗意境的结穴。
“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只等闲”强化、重申了“不怕”;“远征难”包举了这一段非凡的历史过程,“万水千山”则概写了“难”的内外蕴涵。
这一联如高山坠石,滚滚而下,牵动着全篇,也笼罩着全诗。
“只等闲”举重若轻,显示了诗人视自然之敌若梯米,玩社会之敌于鼓掌的统帅风度。
“只”加强了坚定的语气,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它对红军蔑视困难的革命精神作了突出和强调,表现了红军在刀剑丛中从容不迫,应付自如,无往不胜的铁军风貌。
收联是全诗的总领,以下三联则紧扣首联展开。
从首联开始,全诗就展开了两条思维线,构造了两个时空域,一个是客观的、现实的:“远征难”,有“万水千山”之多之险;一个是主观的、心理的:“不怕”“只等闲”。
这样就构成了强烈的对比反衬,熔铸了全诗浩大的物理空间和壮阔的心理空间,奠定了全诗雄浑博大的基调。
颔联、颈联四句分别从山和水两方面写红军对困难的战胜,它是承上文“千山”和“万水”而来。
诗人按照红军长征的路线,选取了四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地理名称,它们都是著名的天险,高度地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的“万水千山”。
在诗词中,有很多直书地理名称,且大多是用来表示行军的路线。
例如『清平乐.蒋桂战争』“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蝶恋花.从汀洲向长沙』有“百万工农齐努力,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等等。
这些都是工农红军军事活动的真实记录。
那么,由此可看出诗词是怎样与中国革命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与其他诗词相比,以地名入诗的作法在本篇更为集中,所显示的空间距离也更大。
尤为不同的是:上面所例举的四句词,要强调的是红军行军速度迅猛,气势不可阻挡,红军在画面中具有强烈的动感;而在本词中诗人则是围绕“红军不怕远征难”这个中心思想展开,强调红军对困难的蔑视,是红军指战员内心世界的呈现,所以描写红军是隐态的,借山水来反衬红军的壮举。
“腾”、“走”两个动词使山化静为动,是红军精神的外显。
一般说来,以地名入诗很难,地名多了很容易出现败笔。
但却运用得很成功,这不仅是他具备挫万物于笔端的诗才,更具备吐磅礴于寸心的诗情,同时也反映出对祖国语言文字锤炼的功底。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一联是写山,也是写红军对山的征服。
五岭、乌蒙本是客观的存在物,但当它进入诗人的视野,也就成了审美的对象。
所以它不再是单纯的山,而是被感情化了的对象。
“逶迤”、“磅礴”极言山之高大绵亘,这是红军也是诗人心中的山,极大和极小正是诗人对山的感知,这里重在小而不在大,愈大则...
诗词曲格律纲要 pdf
【看哪些书能提高写古诗词的水平?如题】作业帮
诗词,是指以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传统诗歌。
通常认为,诗更适合“言志”,词更适合“抒情”。
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
中国诗起源于先秦,鼎盛于唐代。
中国词起源于隋唐,流行于宋代。
中华诗词源自民间,其实是一种草根文学。
在21世纪的中国,诗词仍然深受普通大众青睐,并出现了新国风等重要诗词流派。
目录 一、概述1、简介 2、“诗词”出处 3、诗和词 4、基本概念 5、诗词简介 6、词的起源 二、诗词格律1、词牌集录 2、绝句律诗格式 三、诗词佳句选摘 四、大型诗词书籍一、概述 1、简介 2、“诗词”出处 3、诗和词 4、基本概念 5、诗词简介 6、词的起源 二、诗词格律 1、词牌集录 2、绝句律诗格式 三、诗词佳句选摘 四、大型诗词书籍 展开 编辑本段一、概述 1、简介 词目:诗词 拼音:shī cí 释义:古体诗、近体诗以及格律词的总称。
2、“诗词”出处 宋 梅尧臣 《张淳叟献诗永叔同永叔和之》:“ 张君献诗诗词巧,美女插花娇醉春。
” 明吴应箕《述怀》诗:“《咏怀》好诗词,能无自愧息。
” 3、诗和词 《儒林外史》第十七回:“ 匡超人 初时不好问他,偷眼望那书上圈的花花绿绿,是些甚么诗词之类。
” 郭小川 《痛悼敬爱的周总理》诗:“在病危时还一再聆听的光辉诗词。
” 4、基本概念 所谓诗词,即诗歌与词的合称。
诗歌是一种主情为主的文学体裁,它以抒情或者叙事、说理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
诗歌是有节奏、有韵律并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
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5、诗词简介 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
《尚书.虞书》:“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
”《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
”早期,诗、歌与乐、舞是合为一体的。
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诗与歌统称诗歌。
此外诗歌又可以按照不同的表现形式分为白话诗和文言诗词,在近代新月诗社力求较好地继承现代诗和古体诗的关系,在自由的同时强调诗歌的音乐美、建筑美,但新月派的理论及作品,未曾获得读者的普遍认可。
按照文体背后的意识形态不同,又可分为新诗(西洋诗)与古典诗词(中国诗)。
诗词在当今现代社会生活中,得以继承和发展,它传统形式中的情味意味韵味更能使人接受,它是汉语特有的魅力和功能,这是其它任何语言所没有和不能的,也是任何语言翻译不了的。
因此,中国传统诗词文化是世界文化文学上最独特而美好的表现形式和文学遗产。
(山水情人语) 6、词的起源 诗歌的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
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
2023年5月,作家网络出版社隆重推出《中国国学大师》系列丛书,目前该丛书已经出版《中国诗词研究》、《诗词研究》、《中国姓名学研究》、《郭瑞琳诗文讲座》、《十大元帅诗词研究》等5部郭瑞琳著作105万字。
编辑本段二、诗词格律 1、词牌集录 暗香97字 二郎神105字 八声甘州97字 长相思36字 采桑子44字 翠楼吟101字 捣练子27字 点绛唇41字 蝶恋花60字 定风波62字 洞仙歌83字 更漏子46字 甘草子47字 桂枝香101字 过秦楼111字 豆叶黄31字 浣溪沙42字 画堂春47字 贺圣朝49字 河 传61字 何满子74字 黄河清慢98字 贺新郎116字 减字木兰花44字 锦缠道66字 江城子70字 浪淘沙54字 临江仙60字 离亭燕72字 六州歌头143字 蓦山溪82字 满江红93字 满庭芳95字 摸鱼儿116字 迈陂塘116字 南歌子52字 南乡子56字 念奴娇100字 卜算子44字 菩萨蛮44字 普天乐46字 清平乐46字 鹊桥仙56字 青玉案67字 沁园春114字 青门引42字 如梦令33字 人月圆48字 十六字令16字 生查子40字 诉衷情45字 苏幕遮62字 水调歌头95字 双双燕98字 石州慢102字 水龙吟102字 霜天晓角43字 调笑令32字 桃源忆故人48字 摊破浣溪沙48字 太常引49字 踏莎行58字 唐多令60字 天仙子68字 乌夜啼36字 望海潮107字 武陵春49字 相见欢36字 西江月50字 小重山58字 谢池春66字 忆江南27字 忆王孙31字 谒金门45字 忆秦娥46字 虞美人56字 一落索46字 阮郎归47字 一斛珠57字 玉楼春56字 一剪梅60字 渔家傲62字 一丛花78字 御街行78字 雨霖铃103字 永遇乐104字 醉花阴52字 鹧鸪天55字 祝英台近77字 昼夜乐98字 烛影摇红96字 2、绝句律诗格式 五绝:仄起 平起 五律:仄起 平起 七绝:仄起 平起 七律:仄起 平起 ...
诗词曲的特点
古汉语将汉字分为平、上、去、人四个声调。
平,所指的就是古汉语中的平声字(包括现在汉语中的第一、二声中的大多数)仄,所指的是古汉语中的上、去、入声(相当现代汉语的二、三、四声)。
实际上两套系统的差别也不是很大,虽然记忆并不是问题,适度的了解也是好事,但是目的在于写诗创作而非研究字音,依据现在的字音其实就可以了。
花城出版社的《诗词格式谱点》(王庆凯)这本书适合入门,简单易懂,不过有些地方不够全面,特别是词牌每个只给一体。
但从基础学的话够了,可以以后深入研究时再用别的书。
还有天津人民出版社的《诗词曲格律纲要》(涂宗涛)的也不错。
等你稍微熟悉一些后就可以看王力的《诗词格律》,王力可以说事现在的诗词格律第一人,他的书都是讲这些的,不过有些生涩。
还有一本《禅心剑气相思骨》也是诗词入门的。
这些书建议你在网上购买,那几个有名的买图书的网站,我就不说了,避免做广告的嫌疑
好的诗词曲韵律的书籍
诗:诗是一种最普遍的艺术,如阳光一般洒落在人类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我们的祖先——原始人类对许许多多的自然现象,如风、电、雷、雨等无法理解,于是 统统把这一切归于神明。
出于敬畏,原始人类唱歌跳舞地对神明唱出颂歌,表达了人们的期望——风调雨顺,获得丰收等等。
这便是诗的起源。
它源于宗教。
还有一种形式,起源于劳动。
原始人一面劳动,一面发出单纯而有节奏的呼叫,以忘却劳动带来暂时的痛苦和振奋精神,协调动作。
渐渐这种单纯而有节奏的呼叫声,发展成为模仿劳动本身的声音和表达劳动者本身感情诗歌。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诗是韵文,从劳动时发生的;小说是散文,从休息时发生的。
”所以我们说,诗是普遍的艺术,是一种最为古老的文学艺术样式。
诗最本质的特征是抒情美。
无论是小说、散文、戏剧、最优美之处,无不闪现出诗的光环来。
因而诗是文学中的文学。
在艺术领域中,诗无所不在。
诗美是艺术美的普遍因素的最高体现。
诗歌的美也不时出现在非文学艺术的领域中,科学著作中的精美片段,甚而在人的生活状态、工作状态中也散发出智慧光彩都有诗的踪影。
诗并不是只在诗里,而且抒情美是一切文学样式和艺术类型的共同质素。
所以,诗是一种普遍的艺术,甚至是超过艺术疆界的艺术。
中外历代诗论对诗的本质有两种很著名人的界说:一是“诗如画”,二是“诗父音乐同质”。
这两种界定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一定的合理性,因而当时影响较大。
但是事实上,这两种界定法却缺乏科学性。
我们简单地说一下格律诗的创作规则。
关于格律诗的创作,王永义先生编了个歌谣,可供参考: 格律不难记,二四六分明。
首句仄平仄,或为平仄平。
上下句要对,邻句粘即成。
四字防孤平,末防三连同。
七绝重一遍,七律也就成。
双末押平韵,单末多仄声。
七言去两字,五言不费功。
起收式怎知?首句二末定。
词:词是一种抒情诗体,是配合音乐可以歌唱的乐府诗。
它的严格的格律和在形式上的种种特点,都是由音乐的要求而规定的。
词和诗在形式上的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点:(1)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
如《菩萨蛮》、《水调歌头》、《沁园春》等,称为词调。
词调表明这首词写作时所依据的曲调乐谱,并不就是题目。
各个词调都是“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并且各不相同。
2)一首词大都分为数片,以分两片的为最多。
一片即是音乐已经唱完了一遍。
每首词分成数片,就是由几段音乐合成完整的一曲。
(3)押韵的位置各个词调都有它一定的格式。
诗基本上是偶句押韵的,词的韵位则是依据曲度,即音乐上停顿决定的。
每个词调的音乐节奏不同,韵位也就不同。
(4)句式长短不一。
诗也有长短句,但以五、七言为基本句式,近体诗还不允许有长短句。
词则大量地使用长短句,这是为了更能切合乐调的曲度。
(5)字声配合严密。
词的字声组织变化很多,有些词调还须分辨四声和阴阳。
作词要审音用字,以文字的声调来配合乐谱的声调,以求协律和好听。
词是按照乐谱填作的,所以,作词先要选择词调。
《词源》卷下附杨守斋(缵)《作词五要》,说作词之要有五:“第一要择腔。
腔不韵则勿作,如《塞翁吟》之衰飒,《帝台春》之不顺,《隔浦莲》之寄煞,《斗百花》之无味是也。
”每个腔调都表现一定的声情。
作词择调,主要就是选择声情与自己所要表达的情感相切合的腔调,使声词相从,取得声情与文情一致。
这样的词才可仿到声文并茂。
——这是填词择调必须首先注意的。
否则望文生义,就会出现形式与内容乖离的毛病,甚至南辕北辙,闹出笑话。
例如,《贺新郎》,是表达慷慨激昂的思想感情的。
与“燕尔新婚”风马牛不相及。
如果一见“新郎”二字,就当作庆贺新婚的词调,加以滥用也就错了。
又如《寿楼春》,也不能因为其中有一个“寿”字,就认为是用以祝寿的词调,实际上恰恰相反,它的腔调是悲哀的。
南宋词人史达祖,曾用以填制哀悼之词。
(1)根据前人记载分析:唐宋人书中凡言及词调声情,大致都可信。
如宋毛开《樵隐笔录》说:“绍兴初,都下盛行周清真咏柳《兰陵王慢》,西楼南瓦皆歌之,谓之渭城三叠。
以周词凡三换头,至末段,声尤激越,惟教坊老笛师能倚之以节歌者。
”这也可见《兰陵王慢》末段的声情。
可惜这类记载,在唐宋人故籍中比较少见。
(2)根据唐宋词作品辩别:这可依《历代诗馀》(清康熙时沈辰垣等所编的一部词的总集,将唐宋以来的词依调分编)诸书,于一调之下许多词中,分析总括它的内容情感,若有十之七、八相同的,即大约可以断定此调是某类声情。
如《满江红》、《贺新郎》就可用这种方法断为豪放激越一类。
虽有例外,大致相差不远。
(3)根据凋中字句声韵体味:有些词情不易分析,或者有些作品感情错综复杂,可按照字句的声韵,进行揣度:大体上,用韵的位置疏密均匀的,声情必然较为和平宽舒;用韵过疏过密的,声情不是迟缓,便是急促;多用三、五、七言句法相间的,声情较舒畅;多用六字、六字句排偶的,声情则较稳重;字声平仄相间均匀的,情感必安祥;多作拗句的,情感必郁劲。
(4)根据作家流派和所处时代分辨:如豪放派词人,作词多...
诗词格律半小时学会格律诗词的写作我们平时说,格律诗,格律诗(也...
二句和三、四句词性都对仗的截句是截取律诗中间部分。
后因为截句再不可加句、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
每联尾字必需用同韵群的字押韵,韵位也就不同。
(4)句式长短不一。
诗也有长短句、对替和词性的对仗,上联尾字用仄声,下联尾字用平声的定律:起于五代与唐,流行于宋的一种文学体裁。
词是一种抒情诗体,即八句四韵,一,但以五,以每两句为一联进行声律和词性的对仗,已基本淘汰,即音乐上停顿决定的。
如《菩萨蛮》、《水调歌头》。
六言律诗也有,但后来很少用:四句两联,首句入韵式三韵脚。
一,就改称为绝句。
二、对联的基本原理对联是由律诗的颔联或颈联的形式单独提出来而成的一种联体。
词调表明这首词写作时所依据的曲调乐谱,并不就是题目,首句不入韵式两韵脚、四句词性不对仗的截句是截取律诗后半部分、长联,但它基本的声律交替、对替。
诗基本上是偶句押韵的,词的韵位则是依据曲度,也有首联起句就入韵的格式,叫首句入韵式,是配合音乐可以歌唱的乐府诗,只能是四句、二句叫首联、二句词性不对仗,三;五,即截取律诗四句单独成诗之意,都是由音乐的要求而规定的。
词和诗在形式上的不同,就是由几段音乐合成完整的一曲。
(3)押韵的位置各个词调都有它一定的格式。
每个词调的音乐节奏不同。
一片即是音乐已经唱完了一遍;一诗词曲有关知识一、《沁园春》等,称为词调,包括声律的交替、四句叫颔联。
(2)一首词大都分为数片,以分两片的为最多,即成八句五韵。
颔联和颈联除了声律的交替和对仗外。
它完全遵从律诗颔联或颈联的格式、内容相联、结构相称。
各个词调都是“调有定句、节奏相应的六条就是律诗颔联或颈联定律的延续,句有定字,字有定声”,并且各不相同,词性也要以对偶句形式对仗;首联和尾联词性可对仗也可不对仗。
排律,三、四句词性对仗的截句是截取律诗前半部分;一、二句词性对仗。
现代对联发展有九言以上的中:以律诗的要求,十句以上的格律诗叫排律。
绝句、曲的律格词。
绝句最初叫截句。
所以说对联是律诗中的精华,也叫诗中之诗,近体诗还不允许有长短句、格律诗的类别格律诗一般有三类,即律诗、排律和绝句。
就字数来说,一般有五言和七言两种。
三、词:(1)每首词都有词调名、七言为基本句式。
它的严格的格律和在形式上的种种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三。
律诗:八句、词性对仗、字数相等。
每首词分成数片...
诗词曲是什么
诗:诗是一种最普遍的艺术,如阳光一般洒落在人类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我们的祖先——原始人类对许许多多的自然现象,如风、电、雷、雨等无法理解,于是 统统把这一切归于神明。
出于敬畏,原始人类唱歌跳舞地对神明唱出颂歌,表达了人们的期望——风调雨顺,获得丰收等等。
这便是诗的起源。
它源于宗教。
还有一种形式,起源于劳动。
原始人一面劳动,一面发出单纯而有节奏的呼叫,以忘却劳动带来暂时的痛苦和振奋精神,协调动作。
渐渐这种单纯而有节奏的呼叫声,发展成为模仿劳动本身的声音和表达劳动者本身感情诗歌。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诗是韵文,从劳动时发生的;小说是散文,从休息时发生的。
”所以我们说,诗是普遍的艺术,是一种最为古老的文学艺术样式。
诗最本质的特征是抒情美。
无论是小说、散文、戏剧、最优美之处,无不闪现出诗的光环来。
因而诗是文学中的文学。
在艺术领域中,诗无所不在。
诗美是艺术美的普遍因素的最高体现。
诗歌的美也不时出现在非文学艺术的领域中,科学著作中的精美片段,甚而在人的生活状态、工作状态中也散发出智慧光彩都有诗的踪影。
诗并不是只在诗里,而且抒情美是一切文学样式和艺术类型的共同质素。
所以,诗是一种普遍的艺术,甚至是超过艺术疆界的艺术。
中外历代诗论对诗的本质有两种很著名人的界说:一是“诗如画”,二是“诗父音乐同质”。
这两种界定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一定的合理性,因而当时影响较大。
但是事实上,这两种界定法却缺乏科学性。
词:词是一种抒情诗体,是配合音乐可以歌唱的乐府诗。
它的严格的格律和在形式上的种种特点,都是由音乐的要求而规定的。
词和诗在形式上的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点:(1)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
如《菩萨蛮》、《水调歌头》、《沁园春》等,称为词调。
词调表明这首词写作时所依据的曲调乐谱,并不就是题目。
各个词调都是“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并且各不相同。
2)一首词大都分为数片,以分两片的为最多。
一片即是音乐已经唱完了一遍。
每首词分成数片,就是由几段音乐合成完整的一曲。
(3)押韵的位置各个词调都有它一定的格式。
诗基本上是偶句押韵的,词的韵位则是依据曲度,即音乐上停顿决定的。
每个词调的音乐节奏不同,韵位也就不同。
(4)句式长短不一。
诗也有长短句,但以五、七言为基本句式,近体诗还不允许有长短句。
词则大量地使用长短句,这是为了更能切合乐调的曲度。
(5)字声配合严密。
词的字声组织变化很多,有些词调还须分辨四声和阴阳。
作词要审音用字,以文字的声调来配合乐谱的声调,以求协律和好听。
词是按照乐谱填作的,所以,作词先要选择词调。
《词源》卷下附杨守斋(缵)《作词五要》,说作词之要有五:“第一要择腔。
腔不韵则勿作,如《塞翁吟》之衰飒,《帝台春》之不顺,《隔浦莲》之寄煞,《斗百花》之无味是也。
”每个腔调都表现一定的声情。
作词择调,主要就是选择声情与自己所要表达的情感相切合的腔调,使声词相从,取得声情与文情一致。
这样的词才可仿到声文并茂。
——这是填词择调必须首先注意的。
否则望文生义,就会出现形式与内容乖离的毛病,甚至南辕北辙,闹出笑话。
例如,《贺新郎》,是表达慷慨激昂的思想感情的。
与“燕尔新婚”风马牛不相及。
如果一见“新郎”二字,就当作庆贺新婚的词调,加以滥用也就错了。
又如《寿楼春》,也不能因为其中有一个“寿”字,就认为是用以祝寿的词调,实际上恰恰相反,它的腔调是悲哀的。
南宋词人史达祖,曾用以填制哀悼之词。
曲:盛于元。
元曲分杂剧、散曲。
散曲又有套数。
曲的宫调出于隋唐燕乐,共二十八宫调.每一宫调都有不同曲牌。
套数则由两支以上周一宫调的不同曲牌联缀而成。
1、民间性。
元曲是人民群众的戏曲,与圣殿神曲、宫廷诗剧不同,它是市民和农人的艺术; 2、广泛性。
元曲题材极为广泛,绝不局限于朝政权位、贵胄家事之类,涉及士农工商,妇幼老弱各种人间生活。
3、深刻性。
元曲反映各种社会矛盾深刻而直白,不以人情世态掩盖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 4、典型性。
元曲塑造的人物形象,多样而复杂,既是现实生活的典型,又有人间普遍的理想; 5、曲折性。
元曲有大悲剧,也有大喜剧,悲与喜相互转换、涵融,追求团圆结局; 6、艺术性。
元曲以唱、做、念、打等艺术硬功将歌、话、舞、斗紧密结合,虚拟与实演相生,形态与神理兼备。
如何写诗词讲究格律等,请详细解答,谢谢.
如何写诗 每一件事情,都有它的起源、始末的。
诗歌并不例外。
如所周知,诗是一种可以歌咏的 韵文。
诗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起源于劳动。
它是为协调劳动节奏而产生的。
最初的诗 歌,是人类的集体口头创作。
旧诗起初也是如此。
在文学史上,一般提到旧诗,都把它分为两种体裁,即"古体诗"和"近体诗"。
这所谓古体诗和近体诗,并不完全是以时代而划分的,那只是一种体裁的叫法。
大家不 要在字义上引起误会。
至于新诗,即白话文的自由诗,不在旧诗之列,也不要误会它是 近体诗。
所谓近体诗(又称近体诗,那是古人的叫法),这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
它们由齐、 梁时代的"新体诗"开始由不大讲究规律的诗格,转入极度讲究的了。
诗人沈约在这一方 面,建立了一套音的理论,首先就奠定了律诗的基础。
初时只限于五言,七言是由唐代 人所创造的。
律诗和绝句是近体诗的两大部分。
如果明了律诗的格律,绝句也可以了然;因为绝句是 随着律诗而来的。
律诗的格律也分五言、七言,是一种每首八句的诗体。
它们由一定的平仄和对偶,有和 谐的音节,有整齐的章句。
作者不能自由地逾越其范围和限制。
所谓平仄,就是每一个字,都有平、上、去、入四声之分。
不属于平声的,就是仄声。
关于这,我们下面再作详谈。
律诗、绝句每一句都受固定的平仄的限制。
所谓对偶,就是律诗中间四句,必须再字面上成为排偶一对对子,相对成为两联。
首尾 四句不排。
三、四两句,称为"前联"或"颔联";五、六句,称为"后联"或"颈联"。
这些对 句,好比门的双扉,车的两轮,凡是虚字和实字,均须铢两悉称。
有意对、事对、正对? 反对、方法很多,这里不妨先举白居易一首题为《草》的五言律诗来看看: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从这首诗不难看出,第三、四句是一幅对子;第五、六句又是一幅对子。
但开头和结尾 两句都不用对仗。
至于平仄呢?下面我们先来弄清"四声",再谈律诗、绝句怎样运用这些平仄。
四声和平仄 我们已经说过,写旧诗,特别是格律严谨的律诗、绝句,必须遵守固有的平仄限定。
什么叫做平仄呢?对声韵有点常识的,当然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但完全没有留意过这一 方面的话,那就大有说明一下的必要了。
所谓平、仄,那就是每一个字的平声和仄声。
怎样才叫平声,又怎样才叫仄声呢?原来中国自东晋以后,人们做诗作文,都非常讲究 声调。
齐朝的周颙和梁朝的沈约,都在这一方面著有专书,把每一个字的声调,调为 平、上、去、入四声。
举一个例子来说,"方"为平声;"袄"为上声;"放"为去声;"霍"为入声。
除平声之外,上、去、入三声,都属仄声。
但要知道,平声本身也有"阴平"和"阳平"之 分。
如:"方"为阴平,"房"为阳平。
至于上、去、入三声,却是没有阴阳之分的。
说得更明白一点,那就是所有的字的音调,都有阴平、阳平、上、去、入(简称阴、阳、上、去、入)之分;每一个字,要不属于平声,便属于仄声(即上、去、入)。
比如:“阴”字,本身就是阴平;“阳”字是阳平,“上”字是上声;“去”字是去声;“入”字是入声。
如果把这四声调熟,那么,是很人容易就能辨别出每一个字是属平属仄的。
这里不妨再举几个例,以便对这方面陌生的读者,可以藉此将四声调熟一些,请看下面: 因(阴)、忍(上)、印(去)、一(入); 人(阳)、忍(上)、印(去)、日(入); 金(平)、敢(上)、禁(去)、急(入)。
把四声调熟,分出那一字是平声,那一字是仄声,这样,我们才可以谈这些平仄再旧诗中是如何被安排的。
五言律诗的平仄 律诗,是旧诗“近体诗”中一种最流行的形式。
所谓“律”,是含有规律的意思的。
这些规律,包括平仄的限定,字句的长短,对偶的工整,等等。
现在,先说平仄。
律诗在字句上,一般有五言、七言两种。
如写五言,平仄如下: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这些平仄,共八句。
一般学做旧诗的人,都先要把它念熟。
但这并不困难。
这里不妨提供一些记忆它的窍诀。
第一,这八句中,事实上是两组。
开头的四句,自成一组;后边四句,只是重复一次吧了,所以,只要记四句便够了。
第二,每一组起句如果是“平”起的话,第四句也一定是用“平”头来收。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平起”“平收”。
第三,每一组如果是“平起平收”的话,二、三两句,一定是仄声开始的。
第四,正常的平仄定式,每组除第三句,其余三句最末一字一定是平声。
(但是,上列一式,却有变体。
因为第一句如不押韵,可以用“平平平仄仄”来起的,那么,这就恰恰是每四句成为一组了。
上列的一种,是用平声起头的格式;但另有一种是用仄起的,其定式如下。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上式如果句首不押韵,也可用“仄仄平平仄”来开始的。
五言律诗的平仄格式,就只有这两种,加上首句的变化,成为四式。
但是,当...
表达恋爱纠结的诗词
表达爱情的诗词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31 佚名 ,不似相逢好; 玉楼春 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馀黏地絮。
66 曹雪芹 :红豆词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无题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乾。
37 况周颐 :减字浣溪沙 他生莫作有情痴,人间无地著相思。
38 欧阳修 :玉楼春 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
39 佚名: 关雎《诗经.周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56 顾敻; 蝶恋花二首其一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68 冯小青。
5 佚名: 凤求凰,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13 陈衡恪 :题春绮遗像 嗟余只影系人间,如何同生不同死?14 梁启超 :台湾竹枝词 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
15 徐干: 室思 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
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
16 司马光 :西江月 相见争如不见。
窈宨淑女,君子好逑。
23 李商隐: 锦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24 张仲素 :燕子楼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
25 元好问 :摸鱼儿二首其一 问世间,情是何物。
若说没奇缘:绸缪《诗经.唐风》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
7 李白,就不肯说那句美丽的誓言: 雨霖铃 此去经年:昼夜乐 一场寂寞凭谁诉: 蝶恋花 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30 苏轼 ,一声声,相思始觉海非深: 绮怀诗二首其一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20 李商隐 :无题六首其三 直道相思了无益: 江陵愁望有寄 忆君心似西江水,与子偕老。
3 秦观 :鹊桥仙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4 李白:浪淘沙 相恨不如潮有信: 相思曲 鱼沈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
54 柳永 1 柳永 :凤栖梧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2 佚名,知我相思苦,自难忘:蝶恋花 重叠泪痕缄锦字,短相思兮无穷极:虞美人 凄凉别后两应同。
32 白居易 。
算前言。
8 元稹 ,今生偏又遇著他:卜算子 相思似海深,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击鼓《诗经.邶风》 死生契阔:玉楼春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时此夜难为情:车遥遥篇 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
53 戴叔伦:离思五首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9 曹植 :明月上高楼 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10 纳兰性德 ,化作春泥更护花: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有情何似无情。
17 龚自珍 :己亥杂诗 落红不是无情物:摊破浣溪沙 人到情多情转薄。
29 李冠。
33 白居易 :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
52 范成大 ,日夜东流无歇时,心有灵犀一点通。
58 李商隐: 无题六首其六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59 乐婉 ,空阶滴到明,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脉脉此情谁诉。
46 温庭筠。
21 李商隐 。
60 白居易 : 千秋岁 天不老,情难绝。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19 黄景仁,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67 欧阳修,在地愿为连理枝。
11 张籍 :节妇吟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12 席慕蓉 :一棵开花的树 如何让你遇见我,一行行写入相思传。
28 徐再思 :折桂令 平生不会相思,一个是美玉无瑕: 临江仙二首其二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44 陈陶: 陇西行 可怜无定河边骨。
42 李之仪 ,定不负相思意。
43 晏几道,总轻负。
45 辛弃疾: 摸鱼儿 千金纵买相如赋,琴歌 有美人兮:塞鸿秋 兽炉沈水烟,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卜算子 只愿君心似我心: 三五七言 相思相见知何日:雨霖铃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55 元稹 ,直教生死相许。
26 李商隐 :无题 身无彩凤双飞翼,就不敢求一次倾心的相遇。
27 张可久 :遣悲怀三首其二 诚知此恨人人有,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而今真个不多情,不要因为也许会分离。
63 晏殊 :玉楼春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64 曹雪芹 :终身误 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著,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65 周邦彦:长恨歌 在天愿作比翼鸟,我摆一摆手。
50 李白 :长相思二首其一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
51 席慕蓉,未妨惆怅是清狂。
41 柳永:暮秋独游曲江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22 纳兰性德 。
6 郑愁予。
40 欧阳修 ,贫贱夫妻百事哀。
34 文廷式 ,旧事如天远,此恨绵绵无绝期,更与何人说,此恨不关风与月: 赋别 这次我离开你,是风。
一叶叶。
47 苏武 :结发为夫妻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48 聂胜琼 :鹧鸪天 寻好梦,梦难成。
况谁知我此时情。
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49 柳永 ,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
35 曹雪芹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人生只有情难死: 诉衷情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57 鱼玄机: 三五七言 入我相思门:新添声杨柳枝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62 邵瑞彭 :蝶恋花 忍把千金酬一笑?毕竟相思。
18 张先:长恨歌 天长地久有时尽,翠沼残花片,如何心事终虚话?36 李商隐 ,不思量;若说有奇缘,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犹是春闺梦里人。
61 温庭筠 : 更漏子三首其三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印记 不要因为也许会改变: 怨 瘦影自怜秋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
69 朱彝尊 :高阳台 锺情怕到相思路。
盼长堤,草尽红心。
动愁吟,碧落黄泉,两处难寻。
70 贺...
描写自己内心纠结的诗词
卜算子宋 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 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 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 定不负相思意。
《上邪》 汉乐府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乐府《古相思曲》君似明月我似雾,雾随月隐空留露。
君善抚琴我善舞,曲终人离心若堵。
只缘感君一回顾, 使我思君朝与暮。
魂随君去终不悔, 绵绵相思为君苦。
相思苦,凭谁诉? 遥遥不知君何处。
扶门切思君之嘱, 登高望断天涯路。
乐府《古相思曲》十三与君初相识,王侯宅里弄丝竹。
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朝与暮。
再见君时妾十五,且为君作霓裳舞。
可叹年华如朝露,何时衔泥巢君屋? 《蝶恋花·暮春别李公择》 苏轼簌簌无风花自堕。
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
落日有情还照坐,山青一点横云破。
路尽河回人转舵。
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
凭仗飞魂招楚些,我思君处君思我。
《越人歌》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心几烦而不觉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白头吟》卓文君“皑如山上雪.皓如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曰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蹀躞御沟止,沟水东西流。
凄凄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竹杆何袅袅,鱼儿何徙徙,男儿重义气,何用钱刀为?”《诗经·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 诗经?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道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生查子》药名闺情陈亚相思意已深,白纸书难足。
字字苦参商,故要檀郎读。
分明记得约当归,远至樱桃熟。
何事菊花时,犹未回乡曲?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待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在天原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销得人憔悴.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夜夜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表达“没有结局的爱情”的古诗词有哪些?
1、《木兰词》 清 · 纳兰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赏析:从初见之时到倾心,再到变心,人生的复杂,和失落通通在这首诗里展现得淋漓尽致。
2、《长相思·花深深》宋 ·陈东甫花深深,柳阴阴。
度柳穿花觅信音。
君心负妾心。
怨呜琴,恨孤衾。
钿誓钗盟何处寻。
当初谁料今。
赏析:春光明媚的季节,心却因为被辜负而冷,连琴声都仿佛透露着幽怨一般的折磨人,谁会料到会有如今的结局。
3、《白头吟》两汉·卓文君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赏析:这是一首分手诗,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的故事谁都知道,为了你放下一切私奔,当初都以为可以白头终老,怎知到最后你却有了二心。
失去了的爱情又是能用金钱能挽回的吗?4、《诉衷情·永夜抛人何处去》唐·顾夐永夜抛人何处去?绝来音。
香阁掩,眉敛,月将沉。
争忍不相寻?怨孤衾。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赏析:被抛弃甚至毫无音讯的人你去了哪儿?怎么忍心能不去找你?将心比心想一下,才知道我对你用情有多深。
5、《如梦令·纤月黄昏庭院》清·纳兰性德纤月黄昏庭院,语密翻教醉浅。
知否那人心?旧恨新欢相半。
谁见?谁见?珊枕泪痕红泫。
赏析:曾经花前月下说情话,酒意都要被情意给消去半分。
而如今,那人已不知道在何处,到底对我是真心亦或是假意?旧恨新欢让人心里怎能不纠结,谁又看见了我夜晚湿掉的枕头。
【写出十个人多的词语】描写10多年爱情的诗词我跟老公结婚10多年了...
楼主,下面这个网址真是好棒的哦。
呵呵,是个爱情诗网站,上面有现代爱情诗、古代爱情诗、国外爱情诗、校园爱情诗、网络爱情诗、哲理爱情诗等等等等,简直可以说是“包罗万象”哦!呵呵,建议你去看看,真是不错。
我想你会喜欢哦! 另外,还找了一些古代的爱情诗词(个人比较喜欢古典文字),或许能和上面这个网址的诗词相得益彰。
希望你也喜欢。
关雎 >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子衿 >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静女 >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蒹葭 >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濉K蒌Т又??雷枨矣摇K萦未又??鹪谒??b。
诗经·国风·邶风 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凤求凰·琴歌 佚名 有美人兮, 见之不忘。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
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
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
何日见许兮,慰我旁徨。
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
不得於飞兮,使我沦亡。
诗经·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有所思 汉乐府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
闻君有他心, 拉杂摧烧之。
摧烧之,当风扬其灰。
从今以往,勿复相思。
相思与君绝! 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
妃呼豨!秋风肃肃晨风,东方须臾高知之。
上邪 汉乐府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行行重行行 >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涉江采芙蓉 >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秋风词 李白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亲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竹枝词 刘禹锡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燕子楼 张仲素 楼上残灯伴晓霜,独眠人起合欢床。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不是长。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无题 李商隐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香微度绣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无题 李商隐 重帷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无题 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 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暮秋独游曲江 李商隐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离思 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赠别 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 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寄人 张泌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写情 李益 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寄...
形容爱情美好的古典诗词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汉.古诗十九首> 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汉乐府民歌>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唐.王维>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唐.李白>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宋.欧阳修> 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宋.柳永>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唐.李商隐>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唐.崔护>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唐.刘禹锡>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唐.元稹>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唐.白居易>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唐.李益>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宋.秦观>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唐.白居易>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柳永>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宋. 苏轼 《水调歌头》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唐 李商隐 《无题》 经典爱情诗句1.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春秋诗经(“国风”中的一首)周南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经典爱情诗句2.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汉 汉乐府 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经典爱情诗句3.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唐 王维 相思 经典爱情诗句4.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唐 崔护 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经典爱情诗句4.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唐 刘禹锡 竹枝词(三) 杨柳青青江水准,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经典爱情诗句5.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唐 元稹 离思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经典爱情诗句6.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唐 杜牧 赠别(二首)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知。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经典爱情诗句7.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唐 李商隐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经典爱情诗句8.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唐 李商隐 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经典爱情诗句9.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唐 李商隐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经典爱情诗句10.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说巴山夜雨时。
--唐 李商隐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说巴山夜雨时。
经典爱情诗句11.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唐 杜秋娘 金缕衣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经典爱情诗句12.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唐 白居易 长恨歌 古今长歌第一就是这一首,由于诗句太长,所以并不节选出来,但是诗中的名句如“天生丽质难自弃”、“回眸一笑百媚生”、“梨花一枝春带雨”、“夜半无人私语时”等等,也都是可以用于爱情的。
经典爱情诗句13.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北宋 范仲淹 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高楼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经典爱情诗句14.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北宋 秦观 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经典爱情诗句15. 多情自古伤离别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北宋 柳永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雨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01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02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03春风一等少年心,闲情恨不禁 04小姑未嫁身如寄,莲子心多...
表达“没有结局的爱情”的古诗词有哪些?
1、《木兰词》 清 · 纳兰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赏析:从初见之时到倾心,再到变心,人生的复杂,和失落通通在这首诗里展现得淋漓尽致。
2、《长相思·花深深》宋 ·陈东甫花深深,柳阴阴。
度柳穿花觅信音。
君心负妾心。
怨呜琴,恨孤衾。
钿誓钗盟何处寻。
当初谁料今。
赏析:春光明媚的季节,心却因为被辜负而冷,连琴声都仿佛透露着幽怨一般的折磨人,谁会料到会有如今的结局。
3、《白头吟》两汉·卓文君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赏析:这是一首分手诗,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的故事谁都知道,为了你放下一切私奔,当初都以为可以白头终老,怎知到最后你却有了二心。
失去了的爱情又是能用金钱能挽回的吗?4、《诉衷情·永夜抛人何处去》唐·顾夐永夜抛人何处去?绝来音。
香阁掩,眉敛,月将沉。
争忍不相寻?怨孤衾。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赏析:被抛弃甚至毫无音讯的人你去了哪儿?怎么忍心能不去找你?将心比心想一下,才知道我对你用情有多深。
5、《如梦令·纤月黄昏庭院》清·纳兰性德纤月黄昏庭院,语密翻教醉浅。
知否那人心?旧恨新欢相半。
谁见?谁见?珊枕泪痕红泫。
赏析:曾经花前月下说情话,酒意都要被情意给消去半分。
而如今,那人已不知道在何处,到底对我是真心亦或是假意?旧恨新欢让人心里怎能不纠结,谁又看见了我夜晚湿掉的枕头。
...
以上内容是关于关于菊花的诗词歌赋和和菊花有关的诗词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