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有关读书的名言 苏轼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苏轼有关读书的名言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苏轼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和苏轼有关读书的名言的精彩内容哦。
苏轼有关读书的名言 苏轼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
1、得人之道,在于知人;知人之法,在于责实。
2、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
3、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
4、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5、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6、论事易,作事难;作事易,成事难。
7、欲立非常之功者,必有知人之明。
8、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9、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须有坚忍不拔之志。
10、人行犹可复,岁月哪可追?
11、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12、青春不觉老朱颜,强半销磨簿领间。
13、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14、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
15、穷不忘道,老而能学。
16、慎重则必成,轻发则多败。
17、文章以华采为末,而以体用为本。
18、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
19、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杳茫。
20、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21、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
22、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23、能文而不求举,善画而不求售。
24、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25、文章如精金美玉,市有定价,非人所能以口舌定贵也。
26、成书在理不在势,服人以诚不以言。
27、不一则不专,不专则不能。
28、智出天下,而听于至愚。威加四海,而屈于匹夫。
29、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
孔子有关读书的名言
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2、弗学何以行?弗思何以得?
3、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4、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5、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7、刚、毅、木讷,近仁。
8、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9、德不孤,必有邻。
10、见得思义。
11、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1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3、巧言令色,鲜矣仁!
1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5、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16、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17、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8、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19、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0、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21、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22、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23、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2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6、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27、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2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9、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3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32、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33、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34、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35、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36、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7、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38、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39、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40、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4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谓之“文”也。
42、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4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4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45、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4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47、知其说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也。
48、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49、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50、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51、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
52、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5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4、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55、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56、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孔子的读书名言警句
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4、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5、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
6、不学礼,无以立。
7、道不同,不相为谋。
8、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9、朽木不可雕也。
10、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11、过而不改,是谓过也。
1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13、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14、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15、克己复礼,为仁。
16、过犹不及。
17、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18、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19、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0、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2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22、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2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4、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25、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26、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27、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28、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29、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3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31、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32、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3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谓之“文”也。
34、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3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36、知其说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也。
3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8、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3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40、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41、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42、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43、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
44、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4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46、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4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8、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49、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
50、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51、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
52、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53、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54、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55、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56、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57、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58、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59、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60、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61、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矣!
62、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则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63、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64、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6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66、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67、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68、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孔子读书的名言
1、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2、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4、仕则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5、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6、过,则匆惮改。
7、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8、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
9、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1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1、礼之用,和为贵。
12、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
13、有教无类。
14、寝不尸,居不容。
1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6、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17、朝闻道,夕死可矣。
18、当仁,不让于师。
19、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2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2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3、弗学何以行?弗思何以得?
24、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25、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26、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27、见得思义。
28、德不孤,必有邻。
29、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0、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3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2、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33、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3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36、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37、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38、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39、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40、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41、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42、为政以德,誓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4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後君子。
44、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45、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6、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47、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48、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49、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50、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51、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52、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5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4、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55、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56、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57、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矣。
58、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59、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60、笃信好学,死守善道。危邦不人,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6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62、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63、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6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孟子的读书名言
1、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2、鱼和熊掌不可得兼。
3、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4、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5、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6、人若无志,与禽兽同类。
7、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8、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9、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也。
10、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11、饱食、暖衣而无书教,则近于禽兽。
12、定天下者,在乎仁政为一者也。
13、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14、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15、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16、仁义礼智,非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17、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18、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19、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20、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21、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22、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23、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2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25、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26、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
27、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28、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29、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30、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31、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32、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33、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34、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35、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以上内容是关于苏轼有关读书的名言和苏轼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