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为自己的任性买单 人总要为自己的任性买单

国学综合

你要为自己的任性买单 人总要为自己的任性买单

灵域围观:℉更新时间:04-12 22:23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你要为自己的任性买单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人总要为自己的任性买单和你要为自己的任性买单的精彩内容哦。

你要为自己的任性买单 人总要为自己的任性买单

你要为自己的任性买单 人总要为自己的任性买单

你要为自己的任性买单

文/老丑

这两天,因我的一篇《人总有认怂的时候》,大伙儿发生了一些争论。

人到底该不该认怂?

支持者是多数,觉得社会上妥协无处不在;岁月更迭,每个人当初锐利的棱角,早已被磨得平滑光润。

但也有些人会说,这种认怂的态度不对,毕竟年纪轻轻,为什么要对别人低三下四;活得像是下水道里的老鼠一样,见猫躲,见人逃,永远都藏在潮湿的角落里,活着还有什么劲儿。

是啊,敢说就说,敢为即为,这样的人生态度多么销魂。

愿意上班就上班,不愿意上班,写一封任性的辞职信就滚蛋,多酸爽。

我也曾有过大胆任性的时候。

你要为自己的任性买单

第一份工作,主要负责集团的新媒体运营,考核微博的粉丝量和转发数。

我是最早玩微博的一批,对微博运营自然是信心满满。但当时除了扫地大妈,我算是公司里最底层的员工了吧,所以中途的一些事情,却不得不令人低头。

比如今天这个老总打电话过来,让我在微博上发一条广告;明天那个分公司经理在群里找我,想要一个推广位。

可发硬广掉粉的道理,谁都清楚,这样一来集团的微博毁了,我的KPI拼死也完不成。

于是不假思索,我直接越级找我们总监谈话,直截了当跟她说:如果想做好微博,就必须给我自主运营的权限,不管层级怎样,这个地方我做主。是的,我并没有考虑层级关系,也懒得讨好逢迎,只想单纯地把事情做好。

总监仿佛被我的气势汹汹吓住了,想了半分钟才缓过神问我,假设给我特权,能做到什么样。

我信誓旦旦,保证一定比原来定的标高。

高多少,他问。

一倍,我赌气回应。

话音刚落,总监就爽快拍了下桌子,事后又郑重地发邮件,抄送给各区域、各领导,声明我在微博管理上的自主权。

邮件一出,压力瞬间扑面而来,仿佛整个集团的领导都在盯着微博看,有时微博上的某些错别字,也会被人揪出来放在群里公示,拐着弯向我讽刺。

那段日子,我像是埋在土里的种子一样,被无数人踩在脚下。

那段日子,促我生长的不是温暖的太阳,而是冰冷的目光。

幸好,一个季度下来,保证的绩效虽然没有完成,却比原有的绩效高出不少,总算是对上有了交待,于己也有了证明。

然而即便这样,今后的日子也并没有多好过。

成见在,怨恨在,我必须不断地用能力去抵挡非议,去争取更多工作上的自由。

当时年纪小,只顾把手里的事情做好,但当你发现,周围的人或阿谀奉迎、或委曲求全的时候,你这种骄傲的姿态,在他们眼中如同毒刺一般,人人都想拔除。

是啊,你想任性地去做事,不受人指使,不被人管制,就必须要有任性的资本,否则就得付出任性的代价。

没背景没后台,我也没有混到相应的层级,所以想要自由做事,自然就得亮出自己的本事,承受更多的孤独和忍耐。

当然人们崇尚英雄,更愿意听到有关英雄的传说,讲述他们不妥协的故事。

但其一,许多英雄形象都是被塑造出来的;其二,这种英雄情结,大多数人仅仅停留在精神层面。

就好像许多人都希望团队里有一个起义者,不低头不认怂的榜样,每当有事情的时候,他都可以出面代表民意,为民伸冤,奋起反抗。

可不妥协的是英雄,最先倒下的也是英雄。

一旦英雄倒下,众人皆走,无人问津。

老实讲,我现在的做事风格,早已不是当年英雄的模样——尖锐、锋利、盲目逞强。

即便该有的原则仍和初入职场的时候差不多,但经历这些年的历练,我开始能够理解那些圆滑,也逐渐体会了“力不从心”这四个字的无奈;我也知道,有时我有能力为我的不妥协撑腰,但有时候,也不能。

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前一家公司两大领导闹纷争的时候,众员工各自选择靠山,站队表态。

有几人很抵触这件事,不想妥协,于是拎包走人。

当时我问大柱,你想走么?

大柱使劲儿摇了摇头,冲着我一顿吐槽:卧槽,你学他们干嘛,人家走的都是提前把工作找好了,你不投简历不面试,跟他们学干嘛?

所以要不要认怂这件事,单从言论的层面而言,每个人都可以尽情发表看法,这不重要。

重要的是,现实中的你是否有资本有能力,去为你的不妥协善后;即使放手一搏,你也是否准备好为自己的蛮横付出代价。

“你要学着为自己的行为买单。”这是当年给我特权的老总监,在我离职的时候送给我的话。

“现在的人坏着呢,那些看似嚣张的人,经历的妥协比谁都多。”这句话,也是她跟我讲的。

加薪升迁都无望的七个习惯

加薪升迁都无望的七个习惯

加薪升迁都无望的七个习惯在职场上,名声好的人往往更受人尊敬,影响力更大,升迁的机会也更多;而好的威望来自好的习惯。下面列举了7种会破坏职场形象的坏习惯。如果有,快改掉,别让你的前程被毁于一旦!

1、抱怨在工作中,若遇到不认同的事,公司通常会鼓励员工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但是,当你的意见变成抱怨,小心变成「顾人怨」!因为你的负面情绪是会传染的。如果只是一昧地抱怨,而不采取实质性的行动改变任何事情,不久之后,你一定会变成同事眼中的讨厌鬼。

2、说闲话不论是散播谣言、传播他人的秘密,还是在背地里讲人家坏话,不管当事人有没有发现,都会让你的形象扣分。因为当你说闲话的时候,就表示你是一个伪善、负面,而且可能根本不在乎别人感受的人。所以,还是别说闲话吧,即使听见了也不要再传,这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

3、抢功劳这点要特别小心,我们很容易在不经意间就犯下这个错误。比如在向上司汇报时,明明是一个团队合作,我们却很容易只用「我」这个人称,而不是「我们」。这样就让主管觉得,从头到尾都是你的功劳,当然会让你的伙伴很不爽。

4、不虚心受教不论在什么场合,别人对你的批评和意见都是很重要的。如果生气,或是用言语回击,别人会觉得你很幼稚,认为你不愿意承认错误。不管你同不同意别人的看法,都应该认真倾听,否则,会在别人的心里留下不好的印象。

5、说谎为了掩盖工作进度,跟上司说「快做好了」,这也是一种说谎;一旦被上司发现,你的信用很有可能永远破产。对同事也是一样。不论何种程度的谎言,或轻或重,都不要说。

6、拒绝改变不顺应变化,会显得你顽固、自我中心。即便这些改变一开始会让你感到不舒服,你也应该试着去做。当你真的觉得这些改变没有必要,可以提出意见,但是,永远不要墨守成规、一成不变。

7、公然指责/羞辱我们很容易在小细节上犯下这个错误。比方说,在团队合作时,有一个组员没有按时完成任务;在汇报工作进度时,很容易不小心就把它在群组E-mail里写出来。虽然完全出于无心,但那个组员心里一定会不舒服,感到被羞辱。通常这种情况下,你应该保守秘密,私下跟那个组员沟通就好;如果情况真的hold不住,再去请教上司。不管有心无心,都不要公开指责或羞辱别人。

检查一下你是否有这些坏毛病,如果有,请尽快改掉。请记住:你的事业是否会成功,取决于身边的同事对你的评价;因为他们才是真正能举荐你,帮助你的人。

写给怕走弯路的你

写给怕走弯路的你

文/古典

生涯规划,的确能帮助人们躲避风险,少走弯路。但是人生真的有直路吗?或者说,一条直线的人生,真的幸福吗?

1993年夺得NBA总冠军后,已拥有3枚冠军戒指的乔丹开始觉得篮球生涯变得平淡,“没有什么可以挑战的了”。乔丹对于篮球的热情开始减退。

1993年8月,乔丹的父亲詹姆斯开车前往一个朋友的葬礼。回来的路上,他把车停在一个小镇上休息。两个年轻的歹徒盯上这辆车,抢劫并枪杀了他。

噩耗传来,乔丹陷入毁灭性的打击。

乔丹和父亲的关系很独特。他们既像父子,又像兄弟,他们会一起打高尔夫,聊天泡吧,甚至偶尔一起去小赌一把。

在父亲去世前一年,他们曾经讨论过关于打棒球的事情。他父亲对他说:“别再打篮球了,为什么不试试看,给棒球一个机会呢?”那正是他父亲教他的第一项运动。

父亲的离开推动了乔丹想要做些什么的念头。他的选择是在一片唏嘘中退役,半年后,他开始了棒球手的职业生涯。

乔丹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他把对待篮球的认真和努力加倍带到了棒球场:他是棒球场上最努力的人。

这样努力的乔丹,是不是如某些大师所说,人生无极限,努力就一定能成功?

很可惜,真的不是。1994年4月8日,乔丹首次参加职业棒球比赛。但一个赛季下来,他在参加的127场比赛中,击打成功率仅有20.2%;30次盗垒,114次被三振出局。在436次击球中只打出3个本垒打,50个有效击球。成绩徘徊在棒球运动传说中的挫败底线“门多托线”附近。

人们对此恶评如潮,有运动周刊用他来做封面:“乔丹让棒球难堪了。”另外一部分人则说:“至少他在尝试。”对于这些声音,乔丹,那个曾经为了胜利不顾一切的乔丹,他自己怎么看?

教练有点担心乔丹,他问:“你的感觉如何?”乔丹说:“我每天早上起床,给自己做份早餐,然后开上车,去球场开始晨训。当时路上一个人都没有,我看看旁边的位置,我看到父亲。我会对他说话,说:‘爸爸,我们可是在一起打棒球哦。’”乔丹内心深深地享受这份宁静,他的棒球生涯是献给父亲的,并不精彩,但很温暖。

在父亲离开的头两年,他重新触到了自己在篮球场上无法触及的生命的温度。乔丹的生涯走出一个巨大的曲线,父亲的离开让他直面生命的其他维度,他决定遵循自己的内心,为自己和父亲打两年球。谁又能说,那两年的乔丹,那个在篮球场上宛若上帝亲临,却在棒球场内四处碰壁、灰头土脸的乔丹,他的手指上,没有戴着自己心中的冠军戒指?

生涯无直线,当你看到一个人在高度、深度上都没有什么发展时,也许他并不是在堕落,他只是在填充自己的内在维度,找回自己的平衡。

很多人不懂得这个道理,他们认为如果一个人既没有提升,也没有变得更加专业,那就一定是在无所事事、不务正业。其实也许那个人正在你看不到的维度努力挑战着自己的极限,修炼着自己的功力。

乔丹几乎集中了所有人觉得可以成功的理由:为父亲出征的意志,对于胜利的渴望,无人怀疑的强大自制力,比别人都努力的投入,以及优秀的运动员天赋。但是这样也无法让他超越个人极限,成为棒球好手。一个人一辈子,也许只能在一个领域成为绝顶高手。

乔丹的收获是什么?

我想乔丹的收获有三。第一个是父亲的心愿已了,他可以安心地打篮球了。第二是他在棒球场上深刻地重新认识了自己的篮球天赋。第三,他了解了失败,更加珍惜成功。

正如公牛队的主教练杰克逊所说:“我想打棒球的经验是让他重新回到篮球场上的原因,他理解他被赋予的天分,在这项运动中,他如此与众不同。”你敢说,这不是一次伟大的成功?

所以回到文章的开头,我想现在的你也如我一样,能够很坚定地回答那个问题:如果乔丹没有去打两年棒球,那么他一辈子也许只能拿3个冠军戒指。

人生不一定每一步都要走直路,因为弯路上有我们必做之事。

工作了几年的你,是否还有勇气提高你人生的“容错率”

工作了几年的你,是否还有勇气提高你人生的“容错率”

文/夏苏末

一月的时候,我的朋友F先生辞职了。

跳槽这事儿太常见,无非是从一家公司辗转到另一家,每年我身边总有人辞职有人跳槽,何况F先生工作七八年有慧眼青睐也是很正常的事儿,对此我并不觉得奇怪。

然而,事情并不如我想的那般。

F先生告诉我他不准备再做图书编辑了,打算换个喜欢的行业重新开始。说实话,当我听到F先生这句话的时候,我是震惊的。

为什么?

因为F先生已经年过三十,尽管薄有积蓄,却无力对抗高昂的房价。不仅如此,F先生大学毕业到现在,八年的时间一直从事的都是编辑这个职业,独立负责过几个大的项目,也颇受领导赏识,如今改弦易辙等于放弃一切,简直比跌宕的股市还戏剧。

F先生的宣言一出口,也引得我们朋友群讨伐声一片,大家一致觉得这个决定太冒险了。三十岁以后的人生应该以稳妥为主跑道,工作是我们生存的依傍,F先生这样拿工作开玩笑,通常只会迎来噩耗。事实上,这样的结论也确实在F先生找工作的时候应验了。F先生在最初的两个月很少接到面试通知,即使偶尔得到机会,也常常是去公司面试之后无疾而终。

二十岁的人生,你可以豪言壮语立志在租来的单人床上奋斗出一套房;而三十岁的人生,再不肯向生活妥协就不再是勇敢而是毁灭。你看似一本正经地做着离开的姿态,自有残酷的现实教你学会于不得不做中勉强去做才是生活。

所以,朋友们都觉得F先生重回编辑岗位是最正确也是最理所当然的选择,一群人纷纷站出来劝F先生回头是岸。

二熊说:“你一个图书编辑转互联网简直是天方夜谭,平面狗根本get不到挨踢狗的点。”

大杨说:“这么大年纪了,劝你干一行爱一行吧,三心二意只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腻腻说:“面试被刷下来,明显说明你不行。你身体素质在下降,大龄又思维保守,拿什么去跟年轻人拼?回归本职才是根本,别再妄想跨行。”

……

一群人七嘴八舌,F先生却只是笑笑不说话,然后就消失了。

恩,任性的选择险些亏损见骨,总得留点时间去安慰那一部分失败的自己,这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就在大家的话题告别了F先生,转而讨论跌跌荡荡的股市行情之后,各个都没力气再说话的时候,F先生从万年潜水状态浮出了水面,在群里宣布了自己已经入职互联网行业,而且薪资待遇高之前一筹的消息。

群里沉寂了这么多天,终于沸腾了一把,在股市赔了一千块的腻腻嗷嗷叫:“你丫是来拉仇恨的,赶紧发红包!”

F先生爽快甩出大大的红包,我们抢得手嗨也不忘溜嘴皮儿。

我私下恭喜F先生攒了好运气,他苦笑:“哪有什么好运气,不过是不甘心罢了。”

F先生跟我说,几个月求职受挫的现实和朋友们的意见都让他觉得心灰意冷,想听从大家的建议继续做编辑去。那天晚上,他坐在阳台上喝着啤酒解闷,准备第二天就开始找份编辑工作去做。酒后回到房间,他躺在床上睡不着,睡姿换了几个,最后摸到了膝盖处的一道疤。这道疤是F先生高考之后留下的,那年高考他的成绩并不理想,分数只能勉强读个三本。F先生不甘心,干脆撕了录取通知书准备复读,奈何他们家的经济条件并不好,父亲劝他就此放弃读书早早工作。F先生当然不肯,于是整个暑假他靠在建筑工地做杂工赚到了复读的学费,第二年拿到了南开大学的录取通知。

而那道伤疤,就是F先生当时在工地干活时磕伤的,只不过随着时间流逝,它变浅变淡了许多。

F先生躺在床上想:既然之前我都不怕打到曾经的自己,现在为什么轻易就退缩了,这些年我只知择善固执,可是不试过谁敢肯定善的对立面就一定是恶,也许试过才知道自己白固执了一场。

任性与坚持只有一线之隔,做了决定的F先生并没有继续漫无目的地继续投简历,而是开始认真分析自己的弊端。

他从床上翻身而起,拿出一张白纸分别列出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然后查找了相关资料,最后将求职范围锁定在产品运营,然后决定对自己的劣势一条一条攻克。

关于思维保守的问题,F先生就每天花费两个小时阅读知乎、果壳、豆瓣、微博以及一些知名公众号的热议信息。然后,利用网络反复观看一些知名广告公司的成功案例以及其他自媒体平台的优秀策划方案,在研究了大量的相关内容之后,他开始尝试着自己写文案,写推广方案。

两周后,汲取了基础知识的F先生根据知乎上的求职经验修改了自己个人简历,并附上了两篇自己写的产品文案。

关于无相关工作经验的问题,F先生是这样做的。在他更新了简历之后,开始每天刷新拉勾网和周伯通招聘平台,目标锁定招聘产品运营的公司,然后一家一家打电话过去,居然得到了不少面试机会。F先生每天都很快乐地去参加面试,不抱着求职的目的而抱着学习的态度去面试,每一次面试结束,回到家的F先生就会把面试官的问题整理出来,对已经掌握的问题温故一番,对不明白的内容就求助万能的网络来解惑。另外,关于数据分析的问题,F先生在朋友的关系结识了一位运营经理,请对方吃饭的时候,对方给了F先生很多中肯的建议,也传授了许多职场经验。然后,F先生还尝试着自己开了微信公号,慢慢打理慢慢学习。

三个月的时间,F先生学到了很多互联网知识,保持了做编辑时的敏感,每天都在关注最新资讯,同时,他也跑了很多家公司攒足了面试经验。所以,后来收获心仪公司的Offer于F先生而言就不再是困难的事儿。

F先生的故事让我想起一位娱乐圈的大腕实力派影帝梁朝伟,前段时间他刷爆朋友圈的影评《听见流星的声音》里提到自己曾经是家用电器销售员,后来在周星驰的劝说下违背父母意愿去考了艺员培训班,最后成了人生赢家。然而,我想说的是,如果梁朝伟读过艺员培训班之后没有大红大紫,而是一直做个跑龙套的路人甲,收入也不及销售家电高,你是不是要说,“热爱没有什么卵用,任性最终是要付出代价的!”

时间是翻云覆雨手,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也曾叫嚣过叛逆过旁若无人一心向前过,只是摔得狠了磕得痛了受到的教训多了,我们终于学会了妥协,学会了权衡,把自己从鲜活的少年活成了如今姿态麻木面目模糊的成年人模样。工作了几年的你,即使做着不喜欢的事,没有更换跑道的勇气,也失去了提高人生的“容错率”的力气,你习惯了以直感去给一件事下定义,毕竟这要比用行动去判断实在容易太多了,不是吗?

若以成败论人生,我们显然都做了聪明的选择。但是,人生总是会有意外的,你有百分百的把握笃定自己保持现状只会更好不会更糟吗?

你谨慎了一辈子,你看似稳妥的生活,不敢损失的决定,不过是怯于对生活包容,是容错率太小又不敢勇敢去提高而已。你以为生活只盛产残酷,却忘了它残忍的同时也自酿芬芳。你不够果断害怕坎坷,身边却总有人不断在向你展示一个真理:只有输过的人,才会赢得漂亮。

很多时候我们自以为稳妥的选择,不是因为热爱,而是为了给自己一个看上去还算不错的人生,所以你的选择必须要成功。而还有一部分人,在做出选择的时候谨慎又执着,因为心甘情愿所以不给自己留退路,只是朝着好的方向去努力,即使努力失败也因为这份心甘情愿而不觉得遗憾。所以,热爱演员这个职业如梁朝伟会说:“我理解的成功,不是衣食无忧,不是获奖无数,而是你能否真正享受每一次努力的过程。”言下之意,因为热爱即使做个路人甲又有何妨。

而工作了几年的你,租住在公寓而不再住地下室的你,有了少量积蓄尝试理财的你,点餐不再考虑价格的你,究竟还敢不敢为了自己的喜好,为了自己的生活,以积极的姿态来提高自己人生的“容错率”?

作者简介:夏苏末,写字的吃货,懒散爱自由。微博@夏苏末z,豆瓣夏苏末。

为什么大部分人喜欢稳定

为什么大部分人喜欢稳定

文/Sven

什么叫稳定?稳定不是平衡,稳定也不是持久,稳定的科学定义是对外界干扰的抵抗能力强大。

换言之,稳定不关乎状态的好坏,只关乎是否能保持原来的状态,哪怕这个状态并不那么理想。

上图中三个小球是三种“平衡”的状态。左边这个小球是“稳定”的,如果它被挪动一定距离,只要这段距离不是太远,它都能恢复原状;中间这个小球无所谓稳定不稳定,如果它被挪动一定距离,它可以在新的地方安居乐业;右边的这个小球是“不稳定”的,哪怕轻轻地碰一下,它也会一路滑落,再也回不到最初的地方。

为什么左边的小球稳定呢?因为它的能量最小。它处在所有可能的位置中最低的那个位置,所以重力势能最小。一旦它被扰动,只可能被扰动到重力势能更高的地方,因为没有比它现在的位置重力势能更低的地方。这样,只要外界干扰一去除,在重力的作用下,小球就会自动回到原来的平衡位置,所以我们说它是稳定的。它不需要任何外部能量,单靠自己的重力就能保持在现在这个位置。

右边的小球是不稳定的,一点点风吹草动就能让它万劫不复。从左边到右边,它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才能到达现在的这个位置。为了保持这样的位置,它还必须持续地输入外部能量抵抗任何可能的扰动。换言之,它必须枕戈待旦,一直抗争不止,否则,就会从这个位置滑落。

我想说什么呢?这跟人们喜欢不喜欢稳定有什么关系呢?

如果你觉得自己稳定,自己不需要任何努力就可以保持住现在的位置,那是因为你就处在“最小能量”状态。你不努力,你也不会下落,也没有什么后果,那并不是因为你不会下落,只是因为你已经到极低点了,附近根本没有更低的地方可以下落了。

也许你会说:怎么会这样呢?我比很多人都强,不可能在最低点。没错,所以我说的是“极低点”,而不是“最低点”。

“所有动物生而平等,但有些动物比其他动物更平等。”也许你的极低点,比很多人的极高点还要高。也许你意识不到,你生来就有的,却有可能正是别人苦苦追求的。也许你会明白,你拼命追赶的,不过是别人的起点。

我不是一个“成功学”的鼓吹者,我也不觉得“向上爬”就一定是好的,我更不觉得“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句话是有道理的。

我只是觉得,这样的“稳定”无形之中是一个牢笼,是一个束缚。哪怕你自己想出去看看,有时候也会被自己的重力压垮,自己又把自己拉回到原来的位置。

“稳定”意味着失去了改变的可能性,不管这个改变是好的还是坏的。“稳定”有好处,因为它杜绝了变坏的可能;但“稳定”也有坏处,因为它把变好的可能也一并屏蔽了。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需要你自己掂量。

我个人觉得,人生的路那么宽,又有那么多的可能,有意或无意地把自己束缚在“稳定”的这一洼盆地里,或多或少有坐井观天之嫌。多走走,多看看,扯起风帆去看看真正的大海,哪怕需要多付出很多的力气,哪怕有遇到风暴的可能,也胜过舒舒服服地躺在“稳定”的避风港里。

当有一天,你挣脱了“稳定”的枷锁,克服了自己的懒惰和惯性,一番苦战之后,终于站在了不稳定的极高点上。也许你会觉得,剩下的人生就是一片坦途了。

但人生并不是二维的,你要面对的问题有太多太多。

也许你会发现,一个方向的峰顶,只不过是另一个方向的谷底,前面的路还有太长太长。

终于有一天,你发现,原来真正的生活是这样的——起起伏伏,曲曲折折,有时陷入谷底,有时又柳暗花明。

知道了生活的现实,却依然愿意走出“稳定”的小绿洲,踏上那荆棘满地却又风景如画的路途,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勇敢和乐观。

以上内容是关于你要为自己的任性买单和人总要为自己的任性买单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

标签:人总要为自己的任性买单

标题:你要为自己的任性买单 人总要为自己的任性买单

链接:http://m.zhaichaow.cn/z/1511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