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什么支撑不了你的野心 别辜负了你的野心

国学综合

当什么支撑不了你的野心 别辜负了你的野心

袭将天围观:℉更新时间:04-12 11:41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当什么支撑不了你的野心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别辜负了你的野心和当什么支撑不了你的野心的精彩内容哦。

当什么支撑不了你的野心 别辜负了你的野心

当什么支撑不了你的野心 别辜负了你的野心

野心不能成就你的,热爱可以

文/李筱懿

我曾经做过三年人力资源招聘,也见过一些简历和本尊,甚至因为两个人与BOSS争执过,便于区分就叫他们A和B吧。

A是应届毕业生,犹如当年刚毕业的你我,青涩稚气梦想高远,说起未来一脸天真满腹激情,我现在还记得他当年应聘的样子,短袖白衬衫休闲裤,裤管下是一双大大的舒服的休闲鞋,我问他为什么要做营销咨询,他眼里奔腾过一阵兴奋:“喜欢啊,这个专业越学越热爱!”

A是上午最后一个面试者,我送他下楼,前台等候区坐着一名清秀的长发女孩,一见他便高兴地迎上来,对我羞涩礼貌地微笑,两个人冲我挥挥手,手挽手有说有笑地离去,留下一对清爽的背影。

A的笔试成绩很高,缺点是没有工作经验,而营销咨询相当于客户的培训师,没有几个经验丰富的客户愿意听初出茅庐的大男孩瞎掰扯,而且当时我们只有一个岗位空缺,于是BOSS多方邀请约来了B。

对于B,面试更像走过场,八年500强工作经验,西服合宜,袜子与一尘不染的皮鞋保持同色,手臂垂直时衬衫完美地露出西装袖口一厘米,他时常反客为主地提问,展示流利的演讲与口才,的确,他逻辑缜密态势语言得体,具备良好的职场基本功。

不过,他的笔试成绩并不高,八年里,跳过三次槽。

BOSS很满意,认为他是能够折服客户的项目经理储备人选,我劝BOSS再考虑一下,背景调研时,B曾经的同事、上司对他评价谨慎,认为他能力很强,不缺乏搞定工作升职加薪的野心,只是,无论别人的评价还是自己亲身的感受,我都察觉不到B发自内心的对工作与伙伴的热情和友善——就好像很多礼貌周到的人,他们的客气仅仅为了展示良好的教养,而不是发自内心的尊重。后来很多次加班中,B让自己美丽的女朋友无辜地等待4个小时以上实在无法让我认同——体谅的男人,会合理安排工作,绝不会无视钟爱的女人的时间成本。

出于项目运作考虑,BOSS依旧以不菲的薪水请来了B,同时采纳了我的意见,录用了A这样成长性很强的应届生。

当一切专业、技巧与方法都无从优化选择的时候,直觉往往起了关键作用,我的直觉是,A目标性清晰,为了热爱的事业可以付出巨大努力;B目的性明确,为了企图心如愿,可以不惜一切代价。

而职场中,野心与自制成反比的人,或者过于炫技而忽略本真初衷的人,非常可怕。

很多决定的影响,往往要放到较长的时间段里综合考量,尤其,工作与生活原本就是场马拉松。

我曾经问过一位跑马的朋友,怎样坚持跑过42.195km距离,他睁大眼睛看看我:“为什么用‘坚持’这个词,而不是‘热爱’?跑步是禅,是安静的思索和修炼,是场独自旅行,绝不是凭借毅力和勇气甚至到达终点的野心维持,而是发自内心的热爱。”

这个热爱马拉松的人,在自己厦门、合肥、郑州寸土寸金的城市综合体中,做了个最亏本的买卖——每个商业中心最好的位置都留给了书店,“纸的时代”书店几乎占据了他每个商业中心5000平方米的黄金位置,儿童图书区有滑梯般的座椅和海盗船似的游戏空间,女性图书区有便于自拍的精巧景观设计,文学区有方便交流的课桌,哲学思想区有安静冥想的藤椅,甚至,每一本书都以网络折扣销售。

除了热爱,没有任何一种野心,可以如此长久地做到虔诚和呆萌。

我回忆做财经记者的日子里采访过的行业先行者,听到最多的词,真的不是“企图心”,而是脸上瞬间光彩焕发眉飞色舞的对工作由衷的喜欢和投入,这种感情动力支持他们做了很多匪夷所思的事,比如每天早晨4:30起床坚持15年,貌似孤注一掷离开成熟行业投入新的领域,给出天文数字般的股权馈赠,不可想象的阅读量和记忆力。

投注真情实意之后,对于事业和生活的理解,便不再是庞大的产业、账户上的数字、奢华的居所、头等舱机票,而是听从内心的声音。

很多以野心为驱动力的成功学拥趸,或许无法参透,野心虽然是获胜的特效药,热爱却是奇迹的出发点。

事业、生活、爱情、婚姻、友谊,莫不如此。

只是,我们在很多方面倾注了过多的野心,却遗忘了原本的热爱。

比如,我们在社交场合觥筹交错,为了特定的目的结识某位关键人物,一旦目的达成,这个人往往也从生活中消失,长久傍身的,还是那些三观一致多年积累的真心朋友;

我们或许为了面子和虚荣追求过当年的校花校草多金男白富美,却没有问过自己的真心,条件的匹配真的大于心灵的共通吗,爱情中掺杂了太多的企图,便很难感受纯粹的幸福;

我们也会为了高薪和发展去做一份谈不上多喜欢的工作,朝九晚五填满日子,到手可以养家的酬劳,却在日复一日的敷衍中与梦想和激情渐行渐远;

我们还会在婚姻里不停攀比,有了房子想要大房子,有了车子想要好车子,却忽视了自己追求的是幸福的真相,还是比别人幸福的野心。

B三年后离职,走时处心积虑带走不少重要资料,成立了一家同样的公司,我经常在各种EMBA课程班、行业交流会上看到他的名字,他的公司始终不温不火,客户提到他常常微笑着说:企图心不小。

他身边的长腿漂亮姑娘虽然经常换,却都是一个款型,像黄金单身汉的标配,很难维持一段稳定的恋爱关系。

A在公司工作了七年,从项目专员做到项目经理、项目部负责人,业余时间考了MBA,离职后自己创业,很快在新的行业闯出一片天地,现在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太太是当年在前台等他的那个姑娘。

我还记得当年他说“喜欢啊”的样子,以及手牵手一起离开的背影。

野心太大的人,往往起步的时候心就输了。

那些野心成就不了你的,热爱却可以。

上帝是个微波炉

上帝是个微波炉

文/丁丁张

我常常开会,有时候开到绝望,但我从不怕绝望,因为每到绝望的时候,就会突然有“叮”的一声出现,像微波炉的脆响,然后,一个想法出现了,于是会议在众人欢呼雀跃中,结束了。

所以我说上帝就是个微波炉,总会在我们转到一定火候的时候,发出一声“叮”。

我很爱这一声“叮”。如同播种之后期待种子长出幼苗,继而开花结果,然后破土而出不负期待,让我感恩地想说句老话:功夫不负有心人。

我手下有个处女座小朋友,且叫他爱着急吧。他算有点儿小聪明,又比较勤奋,在同代中,立刻显现了出来。我对他关注就多一些,也因为这份关注,他常常显露比其他人更多的着急。比如,当我离开一个部门升职的时候,他目光灼灼地看着我,甚至主动跟我约谈他自己的想法,比如,他想要做更大的事情。

他的意思我当然明白,他想要升职。

我自然不是上帝,但也不是没有能力给他这一声“叮”,但我没有给他,以至于他后来对此还生出怨念,觉得我之前对他称赞有加,又常鼓励,为什么到了关键的时刻却没有挺他。这当然是多年之后,我们在酒桌上聊起的这个话题,他也参透了当时我不给他这声“叮”的秘密,那就是——他大过着急。

我的职业生涯中,遇到过无数的着急者,甚至有刚刚毕业的小朋友,冲进我的办公室和我谈薪资。我默默听完了之后,跟他说还不到时候。他振振有词地说,为什么,我觉得我做的东西很不错了,已经和老编导相差无几。我说,那是你的标准,不是我的。

此后,他急吼吼地离职了,开始了着急的颠沛流离的跳槽生涯。如我所预见,一个着急的人,连跳几次之后会失去动力,他终于在某个春节前打包回到老家,开了一家咖啡店。不知道他有没有因为急吼吼地开分店而亏本,算我毒嘴没说,行了吧!职场上。我觉得勇于口头表达自己的想法是重要的,但善于用事实表达更为重要。比如我前面提到的爱着急先生。被我否定之后痛定思痛,踏踏实实地完成了几个大项目,在匹配了相关能力之后,终于被给了那声“叮”,且在新职位上表现优秀,不日还可再被“叮”。他后来感谢我说,幸亏没有那么早升职,不然。真的会被急于上位害死,因为,上位之后,未必能做得了。

我非常同意他的看法。我们常常认为自己比别人更了解自己,其实这在工作层面上是错的。上级看到的是你工作产出的那部分价值,那才是你的核心价值,这和你有多少想法并无关系,而他之所以会给你那声“叮”,是在具体某个时间,你成熟到恰巧合适的时候。这当然有个人因素,但也相对公平。

所以,我愿意等,并愿意告诉那些孩子们要会等,以合适的努力,等在合适的地方,自会等到那“叮”的一声,它悦耳且清脆,而面对重新开始的路,你竟是游刃有余的。

当然,如果你多年未被“叮”,还是要发个自荐信的,或者重新检视一下自己的工作,不然自己怎么那么努力,却没被人看到呢。

领导都不瞎,上帝也不。

忙起来多好, 因为闲下来更累

忙起来多好, 因为闲下来更累

文/李尚龙

1

我去过东北的一个地方看朋友,很久没有去那么偏僻的小山村,两个半小时的飞机后,又坐了两三个小时的汽车,一路颠簸。跟出租车师傅说,我能跟你支付宝转账吗?师傅冷冷地说,别整那些没用的,现金!

这个地方,偏僻且安静着,安稳且清闲着。

那年毕业,朋友在这儿找了份工作。早上八点上班,中午回宿舍午休,下午五点多就下班了。

他的母亲告诉他,平平淡淡才是生活。同学告诉他,那么拼命干什么,混混日子,舒舒服服,一天天也就过去了,一辈子也就过去了。

小城市安逸,生活气息浓,甚至看不到匆匆的步伐。曾经听说过他的工作清闲,真正见到,才知道是真的。

单位几乎所有人上班的状态不是打游戏,就是看报纸,要不就是无聊地刷着手机,无所事事地混完一天接一天。可是,日子一天天地就这么过了,时间久了,忽然有一天,发现自己离不开这个地方了。

同行的朋友羡慕他的生活,说,你看你工作多爽,成天啥也不用做,上班放松,下班回家,这么闲的工作去哪里找啊。再看看我们在北京,今天见客户,明天忙项目,后天还要跟各种老板一起吃饭,忙死了。

没想到的是,朋友的脸上露出尴尬的微笑,说,忙多好啊,闲才是真的累啊。

2

我有点生气,我们一天到晚忙死,闲怎么还累起来了,你在逗我?

可是,两天后,我再也不怀疑他跟我说的话。

那天,我陪他去上班,他在看报纸,我在一旁无所事事地玩着手机。他偶尔给我端来一杯茶,我也跟他寒暄两句,一上午过得很快,就到了中午。

午休过后,我陪着他去公司打卡,坐在办公室实在没事,就去了楼下的台球厅打到四点。台球打累了,我们继续没事干,于是回到办公室。我拿出本书看,可是来来往往的人总是吵得我看不进去。他在一边,偶尔接几个电话,偶尔打开电脑,无奈地刷着网页。到了五点下班,我也就看了三页书。

我们浑浑噩噩地走在去饭馆的路上,一天过去了,可谁也不知道今天做了什么。

晚上吃完饭,才发现这个城市的商店都早早地关了门。我们回到宿舍,躺在床上,聊着天南海北,扯着古今中外,无聊地等待着第二天。

我问他,你这样的日子,一年能有几天?他告诉我,除了检查,基本上每天都是这样。

第二天,我陪着他,又过了一模一样的日子。晚上吃饭时,我点了一瓶酒。酒后,我说,我想回北京了。因为这两天,过得好累。朋友笑着说,你这才两天,我几乎是天天。

3

宁可忙死,也不想被闲死。只有一次的青春,不拼了命,也就不能尽了兴。

有一句话叫,忙里偷闲最可贵。闲只有在忙碌后,才是有意义的。一直闲着的人,反倒不会那么开心。就像一个刚跑过五公里的人,忽然让他躺一会儿,会觉得很舒服。可一整天都躺着的人,让他一直这么躺着,他只会更难受而已。

生活,最重要的是劳逸结合,何况我们这么年轻,别总是抱怨自己忙自己累。累点有什么怕的?要知道,闲下来反倒更累。

有事情忙碌,其实是一件幸福的事,只要别让这种忙碌变成无意义的重复就好。

忙碌中,人至少在进步。而那些总是浪费时间的人,永远不知道世界是动着的。他们以为有了一个大环境的庇护,自己就可以过得稳定,却不知道,那些所谓的稳定,不过是在浪费着生命。当有一天不得不离开这个稳定的环境时,才知道这世上根本不存在一成不变、不用进步的日子。

每天进步的生活,才是稳定的;动起来的日子,才充满着活力。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既然如此,就躁动起来吧,别怕忙,反正你只有一次青春,不大汗淋漓,不拼尽全力,要它何用呢。

4

我常常会想起金庸笔下的两个人:郭靖和黄蓉。年轻的时候,他们走南闯北,改变着世界;年老的时候,他们隐居桃花岛,过着世外桃源的日子。

可是,有时候我也在想,如果他们出生的时候就在桃花岛呢?如果他们之后的日子,都在安逸地下棋散步喝酒,一过就是几十年呢?如果他们一辈子都没出过桃花岛呢?

那么,降龙十八掌就失传了吧?打狗棍法也消失了吧?更重要的是,也就不会有《射雕英雄传》这段故事了吧?

长辈总是告诉我们,平平淡淡才是真,安安稳稳才是福,却忘了现在这个世界变动得太快。那些成天无所事事、整日求安稳的人,终究会被时代淘汰。看似安稳的日子,在变化飞快的世界里,才是最不安稳的。

何况,父母们是在经历过大风大浪后,才说出“平平淡淡才是真”这句话。若连世界都没看完就想谈平淡,这样的平淡,或许只是平庸罢了。而那些清闲的日子,其实才是最累的生活。所以,忙起来,世界才是你的。

有很多人会跟我抱怨说自己有多忙,我都会安慰他们:忙其实是一件好事。因为青春是拿来摔打的,闲着度过青春,更累。

人生最美好的事情,就是有人陪,有事情做,有所期待。这样的生活,忙碌,并幸福着。

所有人都一样,都喜欢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日子。不过,总要经历过大风大浪,才知道海阔天空的美好;总要经历过狂风暴雨,才明白春暖花开的意义;既然年轻,就总要忙起来,才会懂得闲暇的可贵。

让你的兴趣,成为你的本事

让你的兴趣,成为你的本事

文/一位喵先生

01

有位读者在公号后台留言:“我现在28岁了,很迷茫。觉得自己的工作很没有意义,一起毕业的同学们,各有各的成就,有体面工作的,也有创业成功的,娶妻生儿,小资的生活惹人艳羡,但我什么都没有。自己这些年来,也错失了很多好的机会,现在做什么都不是,工作没有前途。而且,现在也接近三十,一切都太晚了,什么都没办法改变,很讨厌这样的自己。”

其实,我一直都很恐惧未来的自己,会处于这种状况,工作不上不下,找不到人生的意义,发现不了生活的乐趣,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睁睁的看着身边的人都活得很好,至少是表面上的好,已经够虐心的了。

我一直都很恐惧,所以一直告诉自己,要努力赚钱,要把每一天的生活都过得有滋有味。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其实最后出不出名根本就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朝着这个方向而努力的过程,这份对成功的渴求,已经是这段艰辛道路上最有效的兴奋剂了。

刚毕业的时候,迷茫了一段时间。找了一份勉强养活自己的工作,但并不甘于仅仅守着这一份工作,去面对青春的流逝,难以突破自我,过着难以有成就的人生。

到后来,因为斜杠青年的兴起,我觉得,其实一个人,可以做的事有很多,并不局限于每天的朝九晚五。

究竟可以通过什么途径去赚钱?

将自己的兴趣发展成一番小事业,那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兴趣就像催化剂,在你坚持不到的时候,能助你一把。

那时候我回答这位读者:“其实在任何一个年临段开始,都不晚。晚就晚在,你明知道现在的路不对,还不去改变。”

而现在我想加多一句,如果你觉得迷茫,不妨找你的兴趣下手,将它成为你的本事,或许能成为你混社会的资本!

02

之前公司来了个设计师。年纪轻轻就已经开着车来上班,看着她平时的花钱习惯,心想,她家庭条件应该还是不错的,可能是位富二代。

因为需要频繁地跟她对接工作,很快就相熟起来。

她才刚刚出来实习,但她已经一早自力更生,财政独立已久。

热爱绘画的她,从大一开始,就一直都做着手绘插画的小兼职,因为画风很惹

人喜欢,渐渐的来找她画画的人越来越多,在学校里已经有了小名气。随之而来的是更多有关绘画方面的兼职机会。在大学的时候,她已经可以赚够日常的开支,不用向家里拿生活费了。

与此同时,她还兼职着开淘宝店,开淘宝已经是4年前了,那时候淘宝还没有现在那么饱满,想在里面混口饭吃,相比起来没有那么难。

她会设计,店面的设计就轻而易举了,恰好也有鞋子类的工厂资源,可以拿到很低的价格和质量不错的鞋。在四五年前,美丽说蘑菇街这类的时尚搭配网站人气还是很旺盛,通过这类渠道的推广,如今在淘宝店上每个月也能赚三四千,虽然没有赚大钱,但额外的收入已经是令很多人艳羡的了。

听着她这样说,觉得她应该不需要出来工作呀。平时已经够忙的了,她笑了笑回答:“怎么说也需要出来工作体验一下,看看公司是怎样运营的,积累一下经验,对未来的发展更有帮助呀。”

公司里的一位销售,因为对化妆有浓烈的兴趣,报了名去学化妆护肤,在晚上下班的时候上课。半年过去了,跟着师傅出入各种婚庆,自己也开始接单。

她说,“我现在终于可以存到钱了,一份工资,只够平时的开销,要存钱比登天都难。如果有稳定的单,就可能辞职专门去做这行了。每天能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又能赚到钱,那感觉真的很好。”

好朋友嘉仪,因为十分喜爱穿衣搭配,各大品牌的服装款式已经熟悉到不行了,平时在空闲的时候就去学习服装设计,把自己用空闲时间设计的衣服,通过各个渠道去卖,渐渐的有了人气,现在线上线下都在筹备着正式的店面,毅然地从公司离职,忙着开店的事了。

如果没有另一条求生的资本,又怎会有想离职就离职的底气?

这份资本,往往来源于我们的兴趣所在,并把这份兴趣发展成为一份谋生的技能。

03

在工作上,我一直都力求高效,一早写满今天要做的计划,就专心去完成。所以加班这件事,大多都不会落在我头上。

所以我觉得,有精力去发展更多属于我的小事业。

想了十万种自己的兴趣所在,最后决定于写字和卖茶。

从十五岁起,因为爸爸是一名茶痴,我跟着他喝起茶来,不知道是不是茶多酚提神的原因,又或者是茶香深深地吸引了我。从那天起,每天都无茶不欢,自然而然地去研究更多不同茶的特性。红茶、绿茶、黄茶、黑茶、白茶、青茶、花茶等等,十分有兴趣去了解这行的学问。

当我想找到另一份渠道去增长收入的时候,我想起这个喜欢并且了解的行业。

然后就花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去学习有关茶的搭配。就在今年年初,将花茶搭配的淘宝店来了起来。虽然客户量不多,但每一次给客户打包装、配茶和想包装设计的时候,心里面都是满满的欢喜和动力。

过程很繁琐,有时候打包装累到晚上两三点,但都不觉得累,因为做着喜欢的事啊。

一开始,月收入只有几百块,但总相信会越来越好。

除了花茶搭配,平时还会写一下文章投稿,很多人都知道写字真的不赚钱,当红作家当然除外。但还是因为热爱文字,所以每天晚上下班,除了弄花茶,就是写文章投稿发公号推送。

每天的时间都被挤得满满的。

虽然这些小兴趣暂时带不了给我什么,但总比把这么宝贵的时间用去吃吃喝喝玩乐好得多。

又说不定在某一天,能靠着这些小兴趣谋生了呢?

如同向肥沃的田野里,撒出种子,虽然未必都能茁壮成长,但多一分努力总是多一分希望。

04

你身边一定有这样的人,唠唠叨叨着这份工作不好,那份工作赚不了钱。为什么他还是迟迟不辞职?正是因为他离开了这份工作,根本就没有任何能赚钱的手艺呀!

能让我们谋生的,除了做HR,文员,销售,财务等等这类传统的职能。

这都开始于兴趣,延续于把兴趣发扬光大呀。

无兴趣,不成大事。

一心一意能成就一番事业,但“三心两意"又未尝不可。

找到属于你的兴趣,并,发扬光大。

走出“舒适区”,你的人生才真正开始

走出“舒适区”,你的人生才真正开始

文/糕糕

不久前在路上遇到曾经的演讲课老师。

老师看到我十分兴奋,问我有无时间,可是给学妹学弟们传授一下演讲经验。

因为平日的确忙碌,再加上水平有限,便被我婉拒。

告别老师之后,心里却还是有些感慨。

几年前的我,性格内向,不善言辞,是连看到演讲台都发抖的类型,殊不知也有今日,可以被人认可,得到邀约,自然也为自己的进步有些许欣慰。

说是经验,太过夸张,若说心得,却的确有。

其实不过一句话:

——人若是想进步,就要逼自己走出“舒适区”。

记得几年前在课堂上,我与同班的同龄人一样,惧怕登上三尺讲台,惧怕当众开口演讲。

胆怯与自卑五五平分,怕举手投足不堪登台,怕中式英文贻笑大方。

某天课上内容是小组讨论,在讨论完毕后,每组要选出一员代表,代表小组登台辩论。

我所在的小组有四人,算我在内,三女一男。男孩在讨论的时候积极主动,热情十分,可是在讨论环节结束,要选出代表登台的时候,包括男孩在内的其他三人纷纷或是低头垂目,或是装看风景,任凭老师问了几句“请XX小组代表上台——”都无人应答。

电光火石之间,一个念头突然击中了我:

如果我一直去逃避,一直不面对,那么此时的这尴尬的一幕,会在未来无限重演。

我就永远都学不会演讲。

这样下去,甘心吗?

想到这里,我下意识地站了起来,走到人前,说了两个字:“我来。”当时老师的眼神稍显惊讶,因为我一向给人的印象,是不声不响,是内向沉默。

似乎就是从那天开始,我上了瘾一般,逼自己积极去争取每一次在别人看来避而不及的演讲机会。不再怕犯错,因为每一次犯下的错误,我都会牢牢记在脑海里,在台下一次又一次对着镜子练习改正。

逐渐也爱上了演讲的感觉,爱上了整场回荡着自己不急不缓,嘹亮有度的声嗓;整个人变成了在台下害羞内敛,在台上落落大方的模样。

直到如今,不再怯场,反倒是逐渐练就了一身演讲的气势。

身边有朋友谈到课业里的presentation,一边愁眉苦脸,一边打趣我,说我在台上和台下是两个人,仿佛blingbling在发光。

这种改变,让我第一次意识到:

逃离“舒适区”,对一个人来说有多重要。

今天在微博上看到一则帖子。

看完之后,天雷滚滚,血泪两行,一针见血,难以反驳。

“每个人的选择都是ta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做出的最优的选择。大部分人的最优解就是待在自己的舒适区,大部分人都是安全感的奴隶”。

真是对极。

何为“舒适区”?

它可以是难以改变的习惯,可以是不愿变化的状态,也可以是习以为常的嗜好。

它是廉价的安全感;是有惯性的懒惰。

不过它并非是一个贬义词;

而是一个中性词。

一些人认为,待在“舒适区”是人生理想;

也有一些人认为,远离“舒适区”为生活真谛。

于前者,“舒适区”就意味着最稳定的人生,意味着零风险的安全。

他们自认已经抵达了失去了上升空间的人生阶段,不愿再接受来自外界的刺激和控制,对某些事物追求的渴望已经淡化,对于此时的他们来说,稳定,就是进步。

而于后者,处于“舒适区”,不过是在用另一种方式消耗生命,打发时间——总是逃避不喜欢做的事情,总是挑选容易掌控的选项,沉迷于窝在舒适区,享受于此的安心和满足。

的确,每个人都有权待在“舒适区”,有权享受,有权舒服。

只是真正的“舒适区”,绝对不是逃避成长的防空洞,也绝对不是“英年早逝”的墓志铭。

它是基于一个人见过了真正值得奋斗的事物之后,在知道了自己真正想要什么,真正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之后,自主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

其实人生,就如同一场可以自己选择难度的游戏。

除了基础难度,还有中等难度,高等难度……

当你觉得生活轻而易举,成就感爆棚,很有可能你只是选择了基础难度。

而在你的圈子外,还有很多很多的人,甫一开始就是最高难度;且一路过关斩将,披荆斩棘;你所谓的目的地,也许只是他们眼中短暂歇脚的驿站。

人不怕懒惰,不怕胆怯;

怕只怕,懒惰成习惯,胆怯成常态。

俗话说,温水煮青蛙。很多时候,我们不知不觉,就变成了活在温水里的青蛙,逐渐忘记了彻骨寒冷和烫皮火热,对暖暖水温变得依赖,变得习惯。

所以更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人这一生,就是要在不间断接受外界的刺激,以及内心对于目标的追求中,上下求索,咬牙前行。

只有不停地跳出固有的圈子,不停地遇见更大的世界,才能越发逼近那个最真实的自己。

你会发现,远离舒适区之后,

你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与你共勉。

以上内容是关于当什么支撑不了你的野心和别辜负了你的野心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

标签:别辜负了你的野心

标题:当什么支撑不了你的野心 别辜负了你的野心

链接:http://m.zhaichaow.cn/z/1508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