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冠有云的诗词 有云有地的诗句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有冠有云的诗词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有云有地的诗句和有冠有云的诗词的精彩内容哦。
有冠有云的诗词 有云有地的诗句
含有云的诗句
不道人间有幔亭。
画罗织扇总如云,细草如泥簇蝶裙。
朝辞白帝彩云间。
可怜光彩一片玉,万里晴天何处来? 芝盖不来云杳杳。
络纬秋啼金井栏,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行路难,日晓柳村西。
却笑巢由辈,霜叶红于二月花,宛似出嚣氛, 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 柳岸风来影渐疏,使君家似野人居。
云容水态还堪赏,千里江陵一日还。
娇云光占岫,健水鸣分溪。
碧云行止躁,马足常往还,行路难,云霓明灭或可睹。
每逢词翰客,邀我共寻君。
果见闲居赋,未曾流俗闻。
也知邻市井。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李白 长相思,多歧路。
祧波一步地,[3]了了语声闻,云深不知处。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太多了 中国诗词写到云的 不下8000 首 楼下的真是卑劣 完全复制我的 我再加几句 杜牧 春风最窈窕。
云 七绝 尽日看云首不回,乘舟渡无艰,落日故人情。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吹度玉门关。
流沙信难行。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江汉虽云广,江船火独明,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长天, 下有渌水之波澜。
满院绿阳芳草 青帝万里月轮孤,扫尽浮云一点无。
正是吾庐秋好夜。
晓看红湿处。
天长路远魂飞苦,花重锦官城,白鹭性灵粗。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何须隐白云,在长安。
独倚博山峰小,无心都大似无才。
翠雾满身飞绕。
只恐学行云,去作阳台春晓。
黯与山僧别,低头礼白云。
浮云游子意。
春晓。
春晓,上桥浑不要人扶,卷帷望月空长叹,今安在,仙舟何处水潺潺山上风吹笙鹤声,山前人望翠云屏。
蓬莱枉觅瑶池路...
有云字的诗词
李清照的《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燕字回时,月满西楼。
”苏轼的《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贾岛的《寻隐者不遇》“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李贺《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张元千《贺新郞》“凉生柳岸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
”王维《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冯子振《鹦鹉曲》“望人间三尺甘霖,看一片闲云起处。
”李璟《浣溪沙》“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张先《天仙子》“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王之涣《塞上曲》“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柳永《少年游》“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柳永《望海潮》“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李元膺《洞仙歌》 “雪云散尽,放晓晴池院。
杨柳于人便青眼。
”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苏轼《江城子》“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岳飞《满江红》“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先背到这儿吧。
其实找个好一点的诗词网站查一下很方便的,嗯。
...
含有云的古诗词
1)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出处: 贾岛《寻隐者不遇 》 2)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出处: 朱熹《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3)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出处: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4)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出处: 李白《独坐敬亭山》 5)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出处: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6)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出处: 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7) 大风起兮云飞扬。
——出处: 刘邦《大风歌》 8)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出处: 杜牧《山行》 9)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出处: 王安石《登飞来峰》 10)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出处: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11)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出处: 李贺《雁门太守行》 12)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出处: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13)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出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4)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出处: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15)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出处: 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16)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出处: 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17)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出处: 李白《关山月》 18) 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出处: 李白《长相思?其一》 19)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出处: 李白《渡荆门送别》 20)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出处: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21)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出处: 李商隐《嫦娥》 22)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出处: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23)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
——出处: 苏轼《南乡子?和杨元素时移守密州》 24)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出处: 李白《清平调?其二》 25)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出处: 杜荀鹤《小松》 26)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出处: 杜甫《春夜喜雨》 27)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出处: 崔颢《黄鹤楼 》 28) 天接云涛连晓雾。
——出处: 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29)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出处: 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30)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出处: 刘禹锡《陋室铭》 31)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出处: 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32)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出处: 王维《终南别业 》 33)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出处: 李白《行路难?其一》 34)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出处: 李白《清平调?其一》 35)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出处: 许浑《咸阳城东楼 》 36)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出处: 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37)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出处: 岳飞《满江红?写怀》 38)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出处: 李白《早发白帝城 》
含有“云”的诗句
山上风吹笙鹤声,山前人望翠云屏。
蓬莱枉觅瑶池路,不道人间有幔亭。
画罗织扇总如云,细草如泥簇蝶裙。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江汉虽云广,乘舟渡无艰。
流沙信难行,马足常往还。
每逢词翰客,邀我共寻君。
果见闲居赋,未曾流俗闻。
也知邻市井,宛似出嚣氛。
却笑巢由辈,何须隐白云。
独倚博山峰小。
翠雾满身飞绕。
只恐学行云,去作阳台春晓。
春晓。
春晓。
满院绿阳芳草 青帝万里月轮孤,扫尽浮云一点无。
正是吾庐秋好夜,上桥浑不要人扶。
李白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栏,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长天, 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 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祧波一步地,[3]了了语声闻。
黯与山僧别,低头礼白云。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太多了 中国诗词写到云的 不下8000 首 楼下的真是卑劣 完全复制我的 我再加几句 杜牧 春风最窈窕,日晓柳村西。
娇云光占岫,健水鸣分溪。
碧云行止躁,白鹭性灵粗。
云 七绝 尽日看云首不回,无心都大似无才。
可怜光彩一片玉,万里晴天何处来? 芝盖不来云杳杳,仙舟何处水潺潺? 柳岸风来影渐疏,使君家似野人居。
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 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关山月)) 2.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李白:(独坐敬亭山)) 3.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贾岛:《寻隐者不遇)) 4.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杜甫:《春夜喜雨)) 5.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渡荆门送别)) 6.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 7.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李白:《早发白帝城》) 8.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杜牧:《山行》) 9.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10.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诗中有云的诗句
描写云的诗有: 岭上云 【唐】白居易 岭上白云朝未散,田中青麦旱将枯。
自生自灭成何事,能逐东风作雨无? 夏云 【唐】曹松 势能成岳仞,顷刻长崔嵬。
暝鸟飞不到,野风吹得开。
一天分万态,立地看忘回。
欲结暑宵雨,先闻江上雷。
立春日晓望三素云 【唐】陈师穆 晴晓初春日,高心望素云。
彩光浮玉辇,紫气隐元君。
缥缈中天去,逍遥上界分。
鸾骖攀不及,仙吹远难闻。
礼候于斯睹,明循在解纷。
人归悬想处,霞色自氛氲。
赋得云生栋梁间 【唐】陈希烈 一片苍梧意,氤氲生栋梁。
下帘山足暗,开户日添光。
偏使衣裘润,能令枕簟凉。
无心伴行雨,何必梦荆王。
东峰亭各赋一物得岭上云 【唐】崔何 伫立增远意,中峰见孤云。
溶溶傍危石,片片宜夕曛。
渐向群木尽,残飞更氤氲。
云 【唐】崔涂 得路直为霖济物,不然闲共鹤忘机。
无端却向阳台畔,长送襄王暮雨归。
春云 【唐】邓倚 摇曳自西东,依林又逐风。
势移青道里,影泛绿波中。
夕霁方明日,朝阳复蔽空。
度关随去马,出塞引归鸿。
色任寒暄变,光将远近同。
为霖如见用,还得助成功。
咏云 【唐】董思恭 帝乡白云起,飞盖上天衢。
带月绮罗映,从风枝叶敷。
参差过层阁,倏忽下苍梧。
因风望既远,安得久踟蹰。
云 【唐】杜甫 龙似瞿唐会,江依白帝深。
终年常起峡,每夜必通林。
收获辞霜渚,分明在夕岑。
高斋非一处,秀气豁烦襟。
云 【唐】杜牧 东西那有碍,出处岂虚心。
晓入洞庭阔,暮归巫峡深。
渡江随鸟影,拥树隔猿吟。
莫隐高唐去,枯苗待作霖。
云 【唐】杜牧 尽日看云首不回,无心都大似无才。
可怜光彩一片玉,万里晴天何处来? 孤云 【唐】贯休 将比鹭鸶还恐屈,始思残雪不如多。
清风相引去更远,皎洁孤高奈尔何。
云 【唐】郭震 聚散虚空去复还,野人闲处倚筇看。
不知身是无根物,蔽月遮星作万端。
云 【唐】韩琮 深惹离情霭落晖,如车如盖早依依。
山头触石应常在,天际从龙自不归。
莫向隙窗笼夜月,好来仙洞湿行衣。
春风淡荡无心后,见说襄王梦亦稀。
白云向空尽 【唐】焦郁 白云升远岫,摇曳入晴空。
乘化随舒卷,无心任始终。
欲销仍带日,将断更因风。
势薄飞难定,天高色易穷。
影收元气表,光灭太虚中。
倘若从龙去,还施济物功。
南池杂咏五首·溪云 【唐】皎然 舒卷意何穷,萦流复带空。
有形不累物,无迹去随风。
莫怪长相逐,飘然与我同。
云 【唐】来鹄 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云 【唐】李峤 大梁白云起,氛氲殊未歇。
锦文触石来,盖影凌天发。
烟煴万年树,掩映三秋月。
会入大风歌,从龙赴圆阙。
云 【唐】李峤 英英大梁国,郁郁秘书台。
碧落从龙起,青山触石来。
官名光邃古,盖影耿轻埃。
飞感高歌发,威加四海回。
齐梁晴云 【唐】李商隐 缓逐烟波起,如妒柳绵飘。
故临飞阁度,欲入回陂销。
萦歌怜画扇,敞景弄柔条。
更奈天南位,牛渚宿残宵。
咏云 【唐】李商隐 捧月三更断,藏星七夕明。
才闻飘迥路,旋见隔重城。
潭暮随龙起,河秋压雁声。
只应惟宋玉,知是楚神名。
山出云 【唐】李绅 杳霭祥云起,飘飏翠岭新。
萦峰开石秀,吐叶间松春。
林静翻空少,山明度岭频。
回崖时掩鹤,幽涧或随人。
姑射朝凝雪,阳台晚伴神。
悠悠九霄上,应坐玉京宾。
赋得含峰云 【唐】李世民 翠楼含晓雾,莲峰带晚云。
玉叶依岩聚,金枝触石分。
横天结阵影,逐吹起罗文。
非得阳台下,空将惑楚君。
咏云 【唐】李邕 彩云惊岁晚,缭绕孤山头。
散作五般色,凝为一段愁。
影虽沉涧底,形在天际游。
风动必飞去,不应长此留。
春云 【唐】李中 阴去为膏泽,晴来媚晓空。
无心亦无滞,舒卷在东风。
夏云 【唐】李中 如峰形状在西郊,未见从龙上泬寥。
多谢好风吹起后,化为甘雨济田苗。
云 【唐】李中 悠悠离洞壑,冉冉上天津。
捧日终为异,从龙自有因。
高行四海雨,暖拂万山春。
静与霞相近,闲将鹤最亲。
帝乡归莫问,楚殿梦曾频。
白向封中起,碧从诗里新。
冷容横钓浦,轻缕绊蟾轮。
不滞浓还淡,无心卷复伸。
非烟聊拟议,干吕在逡巡。
会作五般色,为祥覆紫宸。
观云篇 【唐】刘禹锡 兴云感阴气,疾足如见机。
晴来意态行,有若功成归。
葱茏含晚景,洁白凝秋晖。
夜深度银汉,漠漠仙人衣。
山出云 【唐】陆畅 灵山蓄云彩,纷郁出清晨。
望树繁花白,看峰小雪新。
映松张盖影,依涧布鱼鳞。
高似从龙处,低如触石频。
浓光藏半岫,浅色类飘尘。
玉叶开天际,遥怜占早春。
咏浮云 【唐】陆凭 虚虚复空空,瞬息天地中。
假合成此像,吾亦非吾躬。
云 【唐】罗邺 纷纷霭霭遍江湖,得路为霖岂合无。
莫使悠飏只如此,帝乡还更暖苍梧。
浮云 【唐】罗隐 溶溶曳曳自舒张,不向苍梧即帝乡。
莫道无心便无事,也曾愁杀楚襄王。
春云 【唐】裴澄 漠漠复溶溶,乘春任所从。
映林初展叶,触石未成峰。
旭日消寒翠,晴烟点净容。
霏微将似灭,深浅又如重。
薄彩临溪散,轻阴带雨浓。
空余负樵者,岭上自相逢。
看云 【唐】齐己 何峰触石湿苔钱,便逐高风离瀑泉。
深处卧来真隐逸,上头行去是神仙。
千寻有影沧江底,万里无踪碧落边。
长忆旧山青壁里,绕庵闲伴老僧禅。
片云 【唐】齐己 水底分明天上云,...
含有云字的诗词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贾岛 《寻隐者不遇》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 《凉州词》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王维 《观猎》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 《送友人》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李白 《早发白帝城》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崔颢 《黄鹤楼》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 《别董大》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杜甫 《望岳》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杜甫 《春夜喜雨》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杜甫 《赠花卿》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白居易 《前塘湖春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杜牧 《山行》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刘禹锡 《秋词》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 《登飞来峰》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李白 《把酒问月》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韩愈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谁云蒿上烟,随云依碧落。
(唐·周元范) 石宫春云白,白云宜苍苔。
(唐·元结《石宫四咏》) 莫锁白云路,白云多误人。
(唐·薛莹《寄旧山隐侣》) 千里黄云百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 别董大二首其一 碧云天,黄叶地 范仲淹 苏幕遮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杜甫 春夜喜雨 纵使清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唐人张旭 山中留客 腾云似涌烟,密雨如散丝。
晋人张协 杂诗十首 行到水穷处,坐看允起时 王维 终南别业 寄心海上云,千里常相见 崔曙 对雨送郑陵 千形万象竟还空, 映山藏水片复重。
无限旱苗枯欲尽, 悠悠闲处作奇峰 唐代来皓的七绝 云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崔颢-唐 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 谢灵运-南朝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 张养浩-元 红灯睡里唤春云,云上三更直宿分。
(唐·王建《宫词》) 春来新插翠云钗,尚著云头踏殿鞋。
(唐·王建《宫词》) 闲云相引上山去,人到山头云却低。
(唐·陈羽《过栎阳山溪》)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唐·白居易《白云泉》) 昔时闻有云中郡,今日无云空见沙。
(唐·施肩吾《云中道上作》) 白云向我头上过,我更羡他云路人。
(唐·姚合《游天台上方(一作游天长寺上方)》) 本来云外寄闲身,遂与溪云作主人。
(唐·陆龟蒙《自遣诗三十首》) 笑擎云液紫瑶觥,共请云和碧玉笙。
(唐·曹唐《小游仙诗九十八首》) 何事遏云翻不定,自缘踪迹爱行云。
(唐·吴融《荆南席上闻歌》)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唐·杜荀鹤《小松》) 缘何唤作云霞友,却恐云霞未似君。
(唐·孙元晏《宋·谢澹云霞友》) 心远浮云知不还,心云并在有无间。
(唐·李冶《偶居》) 相访一程云,云深路仅分。
(唐·陆龟蒙《四明山诗·过云》) 白道行深云,云高路弥细。
(唐·鲍溶《游山》) 昔卧嵩高云,云窗正寒夕。
(唐·陆龟蒙《纪梦游甘露寺(寺在京口北固山上)》)
有关云的诗句
山上风吹笙鹤声,山前人望翠云屏。
蓬莱枉觅瑶池路,不道人间有幔亭。
画罗织扇总如云,细草如泥簇蝶裙。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江汉虽云广,乘舟渡无艰。
流沙信难行,马足常往还。
每逢词翰客,邀我共寻君。
果见闲居赋,未曾流俗闻。
也知邻市井,宛似出嚣氛。
却笑巢由辈,何须隐白云。
独倚博山峰小。
翠雾满身飞绕。
只恐学行云,去作阳台春晓。
春晓。
春晓。
满院绿阳芳草青帝万里月轮孤,扫尽浮云一点无。
正是吾庐秋好夜,上桥浑不要人扶。
李白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栏,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祧波一步地,[3]了了语声闻。
黯与山僧别,低头礼白云。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太多了 中国诗词写到云的 不下8000 首楼下的真是卑劣 完全复制我的 我再加几句杜牧 春风最窈窕,日晓柳村西。
娇云光占岫,健水鸣分溪。
碧云行止躁,白鹭性灵粗。
云 七绝 尽日看云首不回,无心都大似无才。
可怜光彩一片玉,万里晴天何处来?芝盖不来云杳杳,仙舟何处水潺潺?柳岸风来影渐疏,使君家似野人居。
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楼下的尽干 这种事情 请看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26695.html...
带有云字的古诗词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贾岛:《寻隐者不遇》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李白:《独坐敬亭山》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李白:《早发白帝城》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杜牧:《山行》小时不识月, 呼做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李白:《古朗月行》锦城丝管日纷纷, 半入江风半入云。
----杜甫:《赠花卿》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杜牧:《山行》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李白:《渡荆门送别》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杜甫:《春夜喜雨》明月出天山, 苍茫云海间。
-----李白:《关山月》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终南阴岭秀, 积雪浮云端。
----祖咏《终南望余雪》...
描写云的诗句
描写云的诗有: 岭上云 【唐】白居易 岭上白云朝未散,田中青麦旱将枯。
自生自灭成何事,能逐东风作雨无? 夏云 【唐】曹松 势能成岳仞,顷刻长崔嵬。
暝鸟飞不到,野风吹得开。
一天分万态,立地看忘回。
欲结暑宵雨,先闻江上雷。
立春日晓望三素云 【唐】陈师穆 晴晓初春日,高心望素云。
彩光浮玉辇,紫气隐元君。
缥缈中天去,逍遥上界分。
鸾骖攀不及,仙吹远难闻。
礼候于斯睹,明循在解纷。
人归悬想处,霞色自氛氲。
赋得云生栋梁间 【唐】陈希烈 一片苍梧意,氤氲生栋梁。
下帘山足暗,开户日添光。
偏使衣裘润,能令枕簟凉。
无心伴行雨,何必梦荆王。
东峰亭各赋一物得岭上云 【唐】崔何 伫立增远意,中峰见孤云。
溶溶傍危石,片片宜夕曛。
渐向群木尽,残飞更氤氲。
云 【唐】崔涂 得路直为霖济物,不然闲共鹤忘机。
无端却向阳台畔,长送襄王暮雨归。
春云 【唐】邓倚 摇曳自西东,依林又逐风。
势移青道里,影泛绿波中。
夕霁方明日,朝阳复蔽空。
度关随去马,出塞引归鸿。
色任寒暄变,光将远近同。
为霖如见用,还得助成功。
咏云 【唐】董思恭 帝乡白云起,飞盖上天衢。
带月绮罗映,从风枝叶敷。
参差过层阁,倏忽下苍梧。
因风望既远,安得久踟蹰。
云 【唐】杜甫 龙似瞿唐会,江依白帝深。
终年常起峡,每夜必通林。
收获辞霜渚,分明在夕岑。
高斋非一处,秀气豁烦襟。
云 【唐】杜牧 东西那有碍,出处岂虚心。
晓入洞庭阔,暮归巫峡深。
渡江随鸟影,拥树隔猿吟。
莫隐高唐去,枯苗待作霖。
云 【唐】杜牧 尽日看云首不回,无心都大似无才。
可怜光彩一片玉,万里晴天何处来? 孤云 【唐】贯休 将比鹭鸶还恐屈,始思残雪不如多。
清风相引去更远,皎洁孤高奈尔何。
云 【唐】郭震 聚散虚空去复还,野人闲处倚筇看。
不知身是无根物,蔽月遮星作万端。
云 【唐】韩琮 深惹离情霭落晖,如车如盖早依依。
山头触石应常在,天际从龙自不归。
莫向隙窗笼夜月,好来仙洞湿行衣。
春风淡荡无心后,见说襄王梦亦稀。
白云向空尽 【唐】焦郁 白云升远岫,摇曳入晴空。
乘化随舒卷,无心任始终。
欲销仍带日,将断更因风。
势薄飞难定,天高色易穷。
影收元气表,光灭太虚中。
倘若从龙去,还施济物功。
南池杂咏五首·溪云 【唐】皎然 舒卷意何穷,萦流复带空。
有形不累物,无迹去随风。
莫怪长相逐,飘然与我同。
云 【唐】来鹄 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云 【唐】李峤 大梁白云起,氛氲殊未歇。
锦文触石来,盖影凌天发。
烟煴万年树,掩映三秋月。
会入大风歌,从龙赴圆阙。
云 【唐】李峤 英英大梁国,郁郁秘书台。
碧落从龙起,青山触石来。
官名光邃古,盖影耿轻埃。
飞感高歌发,威加四海回。
齐梁晴云 【唐】李商隐 缓逐烟波起,如妒柳绵飘。
故临飞阁度,欲入回陂销。
萦歌怜画扇,敞景弄柔条。
更奈天南位,牛渚宿残宵。
咏云 【唐】李商隐 捧月三更断,藏星七夕明。
才闻飘迥路,旋见隔重城。
潭暮随龙起,河秋压雁声。
只应惟宋玉,知是楚神名。
山出云 【唐】李绅 杳霭祥云起,飘飏翠岭新。
萦峰开石秀,吐叶间松春。
林静翻空少,山明度岭频。
回崖时掩鹤,幽涧或随人。
姑射朝凝雪,阳台晚伴神。
悠悠九霄上,应坐玉京宾。
赋得含峰云 【唐】李世民 翠楼含晓雾,莲峰带晚云。
玉叶依岩聚,金枝触石分。
横天结阵影,逐吹起罗文。
非得阳台下,空将惑楚君。
咏云 【唐】李邕 彩云惊岁晚,缭绕孤山头。
散作五般色,凝为一段愁。
影虽沉涧底,形在天际游。
风动必飞去,不应长此留。
春云 【唐】李中 阴去为膏泽,晴来媚晓空。
无心亦无滞,舒卷在东风。
夏云 【唐】李中 如峰形状在西郊,未见从龙上泬寥。
多谢好风吹起后,化为甘雨济田苗。
云 【唐】李中 悠悠离洞壑,冉冉上天津。
捧日终为异,从龙自有因。
高行四海雨,暖拂万山春。
静与霞相近,闲将鹤最亲。
帝乡归莫问,楚殿梦曾频。
白向封中起,碧从诗里新。
冷容横钓浦,轻缕绊蟾轮。
不滞浓还淡,无心卷复伸。
非烟聊拟议,干吕在逡巡。
会作五般色,为祥覆紫宸。
观云篇 【唐】刘禹锡 兴云感阴气,疾足如见机。
晴来意态行,有若功成归。
葱茏含晚景,洁白凝秋晖。
夜深度银汉,漠漠仙人衣。
山出云 【唐】陆畅 灵山蓄云彩,纷郁出清晨。
望树繁花白,看峰小雪新。
映松张盖影,依涧布鱼鳞。
高似从龙处,低如触石频。
浓光藏半岫,浅色类飘尘。
玉叶开天际,遥怜占早春。
咏浮云 【唐】陆凭 虚虚复空空,瞬息天地中。
假合成此像,吾亦非吾躬。
云 【唐】罗邺 纷纷霭霭遍江湖,得路为霖岂合无。
莫使悠飏只如此,帝乡还更暖苍梧。
浮云 【唐】罗隐 溶溶曳曳自舒张,不向苍梧即帝乡。
莫道无心便无事,也曾愁杀楚襄王。
春云 【唐】裴澄 漠漠复溶溶,乘春任所从。
映林初展叶,触石未成峰。
旭日消寒翠,晴烟点净容。
霏微将似灭,深浅又如重。
薄彩临溪散,轻阴带雨浓。
空余负樵者,岭上自相逢。
看云 【唐】齐己 何峰触石湿苔钱,便逐高风离瀑泉。
深处卧来真隐逸,上头行去是神仙。
千寻有影沧江底,万里无踪碧落边。
长忆旧山青壁里,绕庵闲伴老僧禅。
片云 【唐】齐己 水底分明天上云,...
含云的诗句有哪些
1、潭暮随龙起,河秋压雁声。
——唐·李商隐《咏云》 2、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 3、好雨不雨风不风,徒倚穹苍作岩险。
——唐·齐己 4、兴云感阴气,疾足如见机。
——唐·刘禹锡《观云篇》 5、灵山蓄云彩,纷郁出清晨。
——唐·陆畅 6、彩云惊岁晚,缭绕孤山头。
——散作五般色,凝为一段愁。
——唐·李邕《咏云》 7、伫立增远意,中峰见孤云。
——唐·崔何《东峰亭各赋一物得岭上云》 8、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9、大梁白云起,氛氲殊未歇。
——唐·李峤《云》 10、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杜牧《山行》 11、日际愁阴生,天涯暮云碧。
——唐·许康佐《日暮碧云合》 12、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13、有形不累物,无迹去随风。
——唐皎然《南池杂咏五首·溪云》 14、尽日看云首不回,无心都大似无才。
——可怜光彩一片玉,万里晴天何处来?——唐·杜牧《云》...
诗词大学士安卓下载
中国历史上谁作的诗最多?
乾隆。
据《四库全书简明目录》记载,清朝的乾隆皇帝当时已写诗39340首,这还不包括甲辰以后写的诗。
另据郑鹤声著《中国文献学概要》载,乾隆“御制诗至十余万首,所作之多,为陆放翁(即陆游)所不及。
”乾隆活了88岁,以其寿计算,平均每天写诗3首多。
看来乾隆可算中国古代写诗最多的人了。
然而,乾隆的“高产”背后有一套鲜为人知的秘诀,据《清朝野史大观》记载,乾隆作诗“初无定稿”,或即兴口授,或朱笔作草,称为"诗片",由廷臣学士退下“抄录”后恭进,遂成御诗。
说穿了,就是他在诗兴大发之际,故作含糊难辨之音,写乱草费解之字,令人揣摸代笔,当时,能否为他“录”出佳作,竟成了大臣得宠升迁的一项标准。
有一次,大学士于敏中与另一大臣梁瑶峰同时被召见,乾隆诗兴突发,口诵一诗,梁听后茫然不知所云,而于听了则“退默处斗室,刻余录出,所误但一二字。
”梁不解其中奥妙,自叹弗如,于是“大服焉”。
由这类马屁大臣炮制出的诗作,充其量不过韵平字正而已。
正因为如此,乾隆的几万首“御诗”,流传至今能为人传诵者寥寥无几。
求有关纳兰性德的资料,越多越好
题金廷标琵琶行图作者: 乾隆船隐芦洲不见人,四弦风送到江滨。
主宾僮仆齐倾耳,写出寻声暗问神。
谒明太祖陵作者: 乾隆崛起何嫌本做僧,汉高同杰又多能。
每当巡省临华里,必致勤虔谒孝陵。
一代规模颇称树,百年礼乐未遑兴。
...木兰祠作者: 乾隆克敌垂成不受勋,凛然巾帼是将军。
一般过客留吟句,绝胜钱塘苏小坟。
竞渡作者: 乾隆此俗始荆楚,特以纪岁时, 初因吊忠悃,相沿竞水嬉。
夏五真夏五,风日薰且熙, 况当膏雨沾,应节聊拈题。
...御园耕种作者: 乾隆弄田播种近臣从,不比亲耕典秩宗。
布谷有声春已暮,看花无兴草全茸。
劳躬漫谓勤民亟,愁意多缘望雨浓。
...题四面云山亭子作者: 乾隆四柱构峰巅,松萝作扉闼。
诘曲频攀跻,造极心乃豁。
一览众山小,左挹云容活。
鹤唳与鹿呦,饶伊相问答。
紫光阁阅武举射作者: 乾隆抡材临别苑,射策对明廷。
养士百年久,干城九塞宁。
雕弓悬满月,羽箭迅流星。
为问赳桓辈,能通黄石经?宿方山作者: 乾隆行馆傍花宫,林峦益致静。
山游薄暮归,篝灯夜方永。
定钟近宵声,弗霜亦念警。
安禅付彼僧,我自娱清省。
梁武帝作者: 乾隆乘其危 窃其祚,萧衍道成视刘裕。
宫城围 吴兴拒,徒称马袁仍厚遇。
本失正 末奚数,定律兴乐曾何助。
...清凉山作者: 乾隆耸翠层峦接碧空,清凉襟袖拂天风。
石头城一西临望,千古兴亡慨叹中。
题和阗玉镂东坡夜游图作者: 乾隆不眠闲访友,月色正苍凉。
底用秉宵烛,耐堪步野塘。
承天寺将到,积水地何方。
设谓同心孰,依稀似姓张。
钱陈群故诗以志惜作者: 乾隆沈去钱存势已孤,陡观遗奏故人无。
江南忽尔失二老,天子原非友匹夫。
蒙邑应成蝶醒梦,香山那复鹿重扶。
...观承光殿玉瓮再作歌作者: 乾隆元史世祖至元间,初成渎山大玉海, 敕置广寒碧殿中,逮今五百有余载。
青绿间以黑白章,云涛水物相低昂, ...登舟作者: 乾隆御舟早候运河滨,陆路行余水路循。
一日之间遇李杜,千秋以上接精神。
麦苗夹岸穗将作,柳叶笼荫絮已频。
...再游龙井作作者: 乾隆清跸重听龙井泉,明将归辔启华旃。
问山得路宜晴后,汲水烹茶正雨前。
入目光景真迅尔,向人花木似依然。
...雪作者: 乾隆夜报塞天同起云,凌晨玉叶遂翩纷。
无林不作银花影,有嶂皆成冰绮纹。
酒店旗飘近方见,僧房钟响远犹闻。
...曲院风荷作者: 乾隆几个田田漾细风,乍看绿叶想花红。
昆明湖上浮轻舫,六月春光讶许同。
御午门受俘馘作者: 乾隆函首霍占来月竁,倾心素坦款天阊。
理官淑问宁须试,骠骑穷追实可臧。
西海永清武大定,午门三御典昭详。
...荷露烹茶作者: 乾隆秋荷叶上露珠流,柄柄倾来盎盎收。
白帝精灵青女气,惠山竹鼎越窑瓯。
学仙笑彼金盘妄,宜咏欣兹玉乳浮。
...遇闰作者: 乾隆遇闰深山秋益深,每因趁暖一幽寻。
松盘岭复苍中翠,叶落波心静里沉。
鹿度岩边看活画,禽鸣林际听仙音。
...喜鹊作者: 乾隆喜鹊声唶唶,俗云报喜鸣。
我属望雨候,厌听为呼晴。
菜花作者: 乾隆黄萼裳裳绿叶稠,千村欣卜榨新油。
爱他生计资民用,不是闲花野草流。
题宁远祖氏石坊作者: 乾隆燧谨寒更烽候朝,鸠工何暇尚逍遥。
若非华表留名姓,谁识元戎事两朝?海东青行作者: 乾隆鸷鸟种不一,海青称俊绝, 摩空健翮上层霄,千里下击才一瞥。
当其脱韝始纵时,风力未会迟飞掣, 群燕缘扑...游金山寺用苏轼韵兼效其体作者: 乾隆平生不戒游览兴,西浮于洛东观海, 轻舟风利过维扬,此间初识有江在。
巾流嵽嶫如补陀 八功德水澄无波, ...赐沈德潜作者: 乾隆水碧山明吴下春,三年契阔喜相亲。
玉皇案吏今烟客,天子门生更故人。
别后诗裁经细检.当前民瘼听频陈。
...中河作者: 乾隆驻辇近中河,朱栏俯绿波。
群歌漕运利,永赖圣漠多。
继述夫何有,遵循敢更过。
省方得知要,遑复论其他。
少林寺作作者: 乾隆少林干载寺,少室一房山。
禅悦偶重叩,秋岩此乍攀。
树姿纷绮绣,涧响静潺湲。
却见来时路,轘辕云外关。
淑清院作者: 乾隆石径度流泉,奇探小有天。
树垂冰作雨,砌暖玉生烟。
屈膝红墙绕,蜵娟紫阁连。
不如深翠处,精舍作幽偏。
显通寺恭依皇祖元韵作者: 乾隆窣堵入云重,高盘灵鹫峰。
无先梵网域,最古化人踪。
岚影交窗翠,松阴入座浓。
归舆凹外转,犹听隔林钟。
人生若只如初见的全诗词
全诗词如下: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人生若只如初见”这句话出自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纳兰容若)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意思是说“事物的结果并不像人们最初想象的那样美好,在发展的过程中往往会变化得超出人们最初的理解,没有了刚刚认识的时候的美好、淡然。
那么一切停留在初次的感觉多么美妙,当时的无所挂碍,无所牵绊,一切又是那么自然。
初见时的美好,结局的超乎想象,勾绘的人生,总有那么几许淡淡的遗憾和哀伤”。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
大学士明珠长子,其母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
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
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
康熙十二年(1673年)因病错过殿试。
康熙十五年(1676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
纳兰性德曾拜徐乾学为师。
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康熙皇帝赏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急求古代诗人的资料
骆宾王(约638—约684) 今浙江义乌人。
唐初文学家。
从小聪明过人,才华出众,曾经当过侍御史,这在当时算是很大的官了,可当了没多久就得罪了很多人,进了监狱。
获释后,被贬到浙江临海当县丞。
擅长写七言歌行和五言律诗,笔调高昂,风格雄放。
与当时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齐名,合称“初唐四杰”。
李峤(约645—约714) 今河北赵州赞皇人,唐朝诗人。
唐高宗时考中进士,先后见过高宗、武后、中宗三朝皇帝,当过中书令。
他的诗多数以风、月、雨、露为题材,语言清新,讲究声律,当时很有名气。
贺知章(659-约744) 今浙江萧山人,唐朝诗人。
他性格狂放,喜欢喝酒,自称“四明狂客”,是李白的好友。
武则天女皇期间考中进士,当过太子宾客、秘书监等官,晚年退休还乡后当了道士。
少年时就以写诗而闻名,特别擅长写景诗和咏物诗。
他的诗清新通俗、意境优美。
他的书法也很有名,草书和隶书写得特别好。
王之涣(688-742) 字季淩,今山西太原人。
盛唐时期著名诗人。
做过县主薄、县尉等小官,由于遭人诬陷,一度放弃当官,四处漫游。
他的诗与高适、岑参、王昌龄齐名,风格也相似,内容大多描写边塞风光,表现出热情进取的人生观。
孟浩然(689-740) 今湖北襄阳人。
比李白大十二岁,是李白所敬仰的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
早年隐居家乡鹿门山,读书做诗。
四十岁时到京城长安考进士,没有考中,非常失意,回家后仍然过隐居生活。
他的诗以写田园隐逸生活为主,诗风恬静淡远。
著有《孟浩然集》。
王翰 生卒年不详,今山西太原人。
唐朝诗人。
进士出身,唐玄宗时被招为秘书正字,后来被贬为道州司马。
生性豪迈,能文善诗,尤其以写边塞诗闻名。
王昌龄(约698-约756) 今陕西西安人。
唐朝诗人。
当过几任小官,但屡次被贬官。
他以写边塞诗闻名,抒情诗也同样脍炙人口。
他的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
著有《王昌龄集》。
王维(约701-761) 字摩诘,今山西永济人。
唐朝著名诗人。
做过左拾遗、尚书右丞等官。
晚年参禅信佛,过着半官半隐的田园生活。
他多才多艺,在诗歌、音乐、绘画、书法等方面都有较高的造诣。
他的山水诗大多描写空寂、宁静的自然景色,刻画细致,生动传神,韵味十足,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
李白(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在今甘肃静宁,出生于碎叶(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青年时期曾经游历各地,结识了许多朋友。
李白才华横溢,博学多才,精通剑术,一心想为国家建功立业。
他一生曾两次做官,结果不是遭宦官排挤,就是被皇帝流放,很不得志。
他写的诗,风格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很有艺术感染力。
后人称李白为“诗仙”。
高适(约700-765) 字达夫,今河北景县人。
唐朝诗人。
他早年过着流浪的生活,很不得志。
他比较熟悉边塞风光和军队生活,他的诗多反映当时的边疆形势和士兵疾苦。
杜甫(712-770) 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今河南巩义人。
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
早年漫游南北各地,途中结识了李白等许多朋友。
曾两次去京城长安赶考,都没有考中。
杜甫一生有很大的抱负,可惜没有机会实现。
他曾经当过左拾遗,在皇帝身边工作,不久便因为仗义直言,触怒了皇帝,被免除了官职。
安史之乱时,他到处颠沛流离,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在四川成都西郊建了草堂,暂时定居下来。
当时镇守剑南的节度使严武见杜甫很有才能,就请他担任参谋校工部员外郎,所以后人又称杜甫为“杜工部”。
严武死后,杜甫生活失去了依靠,又开始四处漂泊,五十九岁时死在长沙去岳阳的船上。
杜甫的诗内容极其广泛深刻,全面反映了唐朝社会从繁荣走向衰败的过程,赢得了“史诗”的称誉。
他的诗题材多样,富于变化,风格深沉抑郁,语言抑扬顿挫,耐人寻味,到达了炉火纯青的程度。
杜甫被后人尊称为“诗圣”。
著有《杜工部集》。
孟郊(751-814) 字东野,今浙江德清人。
唐朝诗人。
年青时隐居嵩山,性情耿直,很少与人来往。
年近五十才中进士,做过小官。
他是韩愈最赏识的诗人,但一生穷困潦倒,被成为“穷酸孟夫子”。
他的诗大多抒写胸中不平,倾诉穷愁孤苦的心情,也反映了一些民间疾苦。
他善于用白描手法写景抒情,诗风朴实深沉,语言精练。
柳宗元(773-819) 字子厚,今山西运城人。
二十五岁中进士。
当时唐顺宗希望依靠翰林学士王叔文进行政治革新。
革新损害到宦官的利益,握有兵权的宦官迫使顺宗让位于宪宗,王叔文被杀。
参与革新的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先后贬至邵州、永州、柳州。
柳宗元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在诗歌和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的造诣,山水游记和寓言小品尤其有名。
他的诗清新脱俗,擅长描写自然景物。
贾岛(779-843) 字浪仙,今河北涿州人。
唐朝诗人。
早年屡试进士不中,曾出家当和尚,所以他的诗多数描写荒凉、孤寂的意境。
他写诗注重炼字炼句,以苦吟诗人著称。
传说,贾岛骑着毛驴进京赶考,一边行路,一边吟诗。
当时他想到“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句,其中的“敲...
清朝情诗王子是谁
清朝情诗王子是:纳兰容若(纳兰性德)纳兰性德是清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之一。
他的诗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以“纳兰词”为词坛一说而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之地。
他所生活的满汉融合的时期;他贵族家庭兴衰关联王朝国事的典型性;以及侍从帝王,却向往平淡的经历,构成特殊的环境与背景。
加之他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的创作呈现独特的个性特征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康熙十二年进士。
大学士明珠长子。
他淡泊名利,善骑射,好读书,擅长于词。
他的词全以一个“真”字取胜,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
性德少聪颖,读书过目即能成诵,继承满人习武传统,精于骑射。
在书法、绘画、音乐方面均有一定造诣。
康熙十五年进士,授三等侍卫,寻晋一等,...
人生若只如初见的作者纳兰是男还是女的?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康熙十二年进士。
大学士明珠长子。
他淡泊名利,善骑射,好读书,擅长于词。
他的词全以一个“真”字取胜,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
性德少聪颖,读书过目即能成诵,继承满人习武传统,精于骑射。
在书法、绘画、音乐方面均有一定造诣。
康熙十五年进士,授三等侍卫,寻晋一等,武官正三品。
妻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赐淑人,诰赠一品夫人,婚后三年,妻子亡故,吴江叶元礼亲为之撰墓志铭,继娶官氏,赐淑人。
妾颜氏,后纳江南沈宛,著有《选梦词》“风韵不减夫婿”,亡佚。
纳兰性德死时,年仅三十一岁,“文人祚薄,哀动天地”葬于京西皂荚屯。
有三子四女。
一女嫁与骁将年羹尧。
纳兰性德与朱彝尊、陈维崧、顾贞观、姜宸英、严绳孙等汉族名士交游,从一定程度上为清廷笼络住一批汉族知识分子。
一生著作颇丰:《通志堂集》二十卷、《渌水亭杂识》四卷,《词林正略》;辑《大易集义粹言》八十卷,《陈氏礼记说补正》三十八卷;编选《近词初集》、《名家绝句钞》、《全唐诗选》等书,笔力惊人。
纳兰性德以词闻名,现存349首,哀感顽艳,有南唐后主遗风,悼亡词情真意切,痛彻肺腑,令人不忍卒读,王国维有评:“纳兰性德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
”“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朱祖谋云:"八百年来无此作者" ,潭献云"以成容若之贵……,而作词皆幽艳哀断,所谓别有怀抱者也",当时盛传,“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
《纳兰词》传至国外,朝鲜人谓“谁料晓风残月后,而今重见柳屯田”。
纳兰词初名《侧帽》,后顾贞观更名《饮水》,现统称纳兰词。
[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纳兰性德于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公元1655年1月19日)降生在北京,其父是康熙时期权倾朝野的宰相明珠,母亲觉罗氏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
而其家族——纳兰氏,隶属正黄旗,为清初满族最显赫的八大姓之一,即后世所称的“叶赫那拉氏”。
纳兰性德的曾祖父名金台什,为叶赫部贝勒,其妹孟古姐姐,于明万历十六年嫁努尔哈赤为妃,生皇子皇太极。
其后纳兰家族与皇室的姻戚关系也非常紧密。
因而可以说,纳兰性德一出生就被命运安排到了一个天皇贵胄的家庭里,他的一生注定是富贵荣华,繁花著锦的。
然而,也许是造化弄人,纳兰性德偏偏是“虽履盛处丰,抑然不自多。
于世无所芬华,若戚戚于富贵而以贫贱为可安者。
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
纳兰性德因生于腊月,小时称冬郎,自幼天资聪颖,读书过目不忘,数岁时即习骑射,17岁入太学读书,为国子监祭酒徐文元赏识,推荐给其兄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徐乾学。
纳兰性德18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19岁 准备参加会试,但因病没能参加殿试。
尔后数年中他更发奋研读,并拜徐乾学为师。
在名师的指导下,他在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1792卷编的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受到皇上的赏识,也为今后发展打下了基础。
他又把熟读经史过程中的见闻和学友传述记录整理成文,用三四年时间,编成四卷集《渌水亭杂识》,其中包含历史、地理、天文、历算、佛学、音乐、文学、考证等方面知识。
表现出他相当广博的学识基础和各方面的意趣爱好。
纳兰性德22岁时,再次参加进士考试,以优异成绩考中二甲第七名。
康熙皇帝授他三等侍卫的官职,以后升为二等,再升为一等。
作为皇帝身边的御前侍卫,以英俊威武的武官身份参与风流斯文的诗文之事。
随皇帝南巡北狩,游历四方,奉命参与重要的战略侦察,随皇上唱和诗词,译制著述,因称圣意,多次受到恩赏,是人们羡慕的文武兼备的年少英才,帝王器重的随身近臣,前途无量的达官显贵。
但作为诗文艺术的奇才,他在内心深处厌倦官场庸俗和侍从生活,无心功名利禄。
虽“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
他诗文均很出色,尤以词作杰出,著称于世。
24岁时,他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后更名为 《饮水词》,再后有人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共342首,编辑一处,名为《纳兰词》。
传世的《纳兰词》在当时社会上就享有盛誉,为文人、学士等高度评价, 成为那个时代词坛的杰出代表。
在交友上,纳兰性德最突出的特点是其所交“皆一时俊异,于世所称落落难合者”,这些不肯落俗之人,多为江南汉族布衣文人,如顾贞观、严绳孙、朱彝尊、陈维崧、姜宸英等等。
纳兰性德对朋友极为真诚,不仅仗义疏财,而且敬重他们的品格和才华,就象平原君食客三千一样,当时许多的名士才子都围绕在他身边,使得其住所渌水亭(现宋庆龄故居内恩波亭)因文人骚客雅聚而著名,客观上也促进了康乾盛世的文化繁荣。
究其原因,纳兰性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和汉族知识分子学到他所倾慕的汉文化知识,而更重要的是他自身有着不同于一般满清贵族纨绔子弟的远大理想和高尚人格,这就显然使得他的举动背离了社会主流,从而成为后世的一个研究焦点。
1674年,纳兰性德二十岁时,娶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为妻,赐淑人。
是年卢氏年方十八,“生而婉娈,性本端庄”。
成婚后,二人夫妻...
纳兰容若有多少首诗词?
纳兰容若,名性德,容若是他的字。
纳兰性德(1655-1685):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族,满洲正黄旗,清初著名词人。
性德少聪颖,读书过目即能成诵,继承满人习武传统,精于骑射。
在书法、绘画、音乐方面均有一定造诣。
康熙十五年(进士。
授三等侍卫,寻晋一等,武官正三品。
妻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赐淑人,诰赠一品夫人,婚后三年,妻子亡故,吴江叶元礼亲为之撰墓志铭,继娶官氏,赐淑人。
妾颜氏,后纳江南沈宛,著有《选梦词》“风韵不减夫婿”,亡佚。
纳兰性德死时,年仅三十一岁,“文人祚薄,哀动天地”葬于京西皂荚屯。
有三子四女。
一女嫁与骁将年羹尧。
纳兰性德与朱彝尊、陈维崧、顾贞观、姜宸英、严绳孙等汉族名士交游,从一定程度上为清廷笼络住一批汉族知识分子。
一生著作颇丰:《通志堂集》二十卷、《渌水亭杂识》四卷,《词林正略》;辑《大易集义粹言》八十卷,《陈氏礼记说补正》三十八卷;编选《近词初集》、《名家绝句钞》、《全唐诗选》等书,笔力惊人。
纳兰性德以词闻,现存349首,哀感顽艳,有南唐后主遗风,悼亡词情真意切,痛彻肺腑,令人不忍卒读,王国维有评:"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朱祖谋云:"八百年来无此作者" ,潭献云"以成容若之贵……,而作词皆幽艳哀断,所谓别有怀抱者也",当时盛传,“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
《纳兰词》传至国外,朝鲜人谓“谁料晓风残月后,而今重见柳屯田”。
纳兰词初名《侧帽》,后名《饮水》,现统称纳兰词。
求纪晓岚诗词歌赋和名句
“蹀躞骄骢”绝句四首 蹀躞骄骢看杏花, 樱桃会后暂还家, 烟波一片孤帆影, 便是仙人贯月查。
放眼澄江万里秋, 飘然一叶似渔舟, 谁知水驿停桡处, 楼上珠帘总上钩。
推篷看唱采菱歌, 十八王郞衣锦过, 游女无须频掷果, 从来丹桂近嫦娥。
(借用罗海东语,非其本意也) 莲烛携来照洞房, 宫袍新染麝兰香, 得看天际归舟画, 应悟箜篌字两行。
诗后有跋: “芝轩殿撰及第后,给假归娶,以《秋帆归兴图》索题,此玉堂佳话,世不数见者也。
然画中之景与本事颇不相应,融贯为难。
余老景荒疏,益不能着语,勉成四绝,姑以博粲云尔。
河间纪昀题并识。
” “白头萧散”绝句一首 白头萧散老尚书, 还踏香尘从玉舆, 自笑行装先载笔, 词林习气未全除。
诗后署曰: “癸亥重九前三日观弈道人戏题,时年八十。
” 十八年来阅宦途,此心久似水中凫。
如何才踏青明路,又看仙人对弈图。
局中局外两沉吟,犹是人间胜负心。
哪似顽仙痴不省,春风蝴蝶睡乡深。
纪晓岚藏铜雀瓦砚 —王敏之 “铜雀瓦砚”,略呈银锭形,纵30厘米,厚4厘米,黑灰色,陶质坚密细腻,砚面中部以下设有倒“凹”字形墨池。
砚额硕大,满刻题铭,铭文为一首七言长诗。
诗文隶书,十九行,三十一句,计二百一十八字,这是纪晓岚藏砚中镌铭字数最多的一方,为1954年保定刘秀臣先生所捐献,现藏河北省博物馆。
铜雀砚铭为《阅微草堂砚谱》所遗者,现录全文如下: 铜雀台址颓无遗, 何乃剩瓦多如斯。
文人例有嗜奇癖, 心知其妄姑自欺。
齐征鲁鼎甘受赝, 宋珍燕石恒遭嗤, 西邻迂叟旧蓄此, 宝如商鬲周尊彝。
饥来持以易斗粟, 强置之去不得辞。
背文凸起建安字。
额镌坡谷诸铭词。
平生雅不信古物, 时或启椟先颦眉。
他时偶尔取一试, 觉与笔墨颇相宜。
惜其本质原不恶, 俗工强使生疮痍。
急呼奴子具励石, 阶前交手相磨治。
莹然顿见真面目, 对之方觉心神怡。
友朋骤见骇且笑, 谓如方竹加圆规。
三国距今二十载, 胡桃油事谁见之? 况为陶家日作伪, 实非出自漳河湄。
诸公莫笑杀风景, 太学石鼓吾犹疑。
嘻!太学石鼓吾犹疑。
此铭虽长,但颇值玩味。
铭文先说古物作伪与甘受伪欺之人古有之,继而叙述此砚之来由,与纪氏本人“雅不信古物”之态度。
从中似可使人领悟:古今作伪欺人者太多,为人不可不慎。
砚额长诗已收入《纪文达公遗集·诗集》卷十。
此砚经专家鉴定,并非真正铜雀台瓦,但确是纪晓岚遗物。
不过其砚铭,却是由他人代笔写的。
铜雀台瓦,由于历代文人争相歌颂,使得身份大增,正因为如此,早在宋朝就已有仿制的赝品。
王安石《铜雀台诗》:“吹尽西陵歌舞尘,当时屋瓦始称珍;甄陶往往成今手,尚诧虚名动世人。
”王安石感叹,世人因慕虚名,以致花费重金收藏的铜雀台瓦砚却多半是赝品。
纪晓岚就没有这么痴绝,他收藏器物很富有理性,而非一味搜古猎奇,沽名钓誉。
他在考虑是否具有收藏价值的同时,还特别注意该器物的实用性。
他对“得一宋砚,虽滑不受墨,亦宝若球图;得一汉印,虽谬不成文,亦珍逾珠璧”的鉴赏家,大不以为然。
面对这方又有“建安字”,又有“坡谷铭”的瓦砚,纪晓岚没有被唬住。
“平生雅不信古物”的他,始终认为“瓦能宜墨,即中砚材,何必汉未央宫,魏铜雀台?”所以才有被朋友们笑作是“方竹加圆规”的杀风景,不止这一回。
《阅微草堂砚谱》载有一砚,砚铭云:“石庵自江南还,以唐子西砚见赠。
子西铭灼然依托,砚则真宋石也。
砻而净之,庶不致以铭损砚。
”由此亦可见纪晓岚高超的鉴赏水平。
当然,他对石鼓文的怀疑当否,却应另当别论。
砚额题诗左侧,有行书“石庵鉴赏,嘉庆戊午六月”,右侧有隶书“梦禅珍藏于闻妙龛”刻跋。
石庵,即刘墉(1719-1804),字崇如,号石庵,同山东诸城人。
纪晓岚乡试座师刘统勋之子。
乾隆十六年进士,由编修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卒谥文清。
著名书法家,尤善小楷,与当时翁方纲、梁同书、王文治齐名。
纪晓岚与刘墉关系极为密切。
“嘉庆戊午”,即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
梦禅,即瑛宝,字梦禅,号闲庵,姓拜都氏,满洲正白旗,大学士永贵长子。
曾官笔帖式,三十岁以疾辞归,以诗歌笔墨自娱,与刘墉为文字交。
另见徐珂《清稗类钞·鉴赏》录有“无锡王莼农(蕴章)孝廉藏铜雀瓦砚,长一尺有半,宽八寸,其背书隐起产‘建安十五年造’六隶字,甚清劲,明郭无敬大书‘玉质金声’四字于上,并有铭……”又有《张叔未藏王铎铭铜雀瓦砚》:“真铜雀台瓦,世不多有。
嘉庆庚午年初夏,张叔未得王文安铭铜雀瓦砚于松江肆中。
质极莹润,盖滤泥为之。
上有王铎小楷书铭跋二,撰书刻俱精,可定也。
”看来铜雀瓦砚真伪皆有,不过,真者寥寥,伪者比比也。
袁枚有名的诗词有哪些?
《十二月十五夜》清·袁枚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白。
《偶作五绝句》清·袁枚偶寻半开梅,闲倚一竿竹。
儿童不知春,问草何故绿。
《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消夏诗》清·袁枚不着衣冠近半年,水云深处抱花眠。
平生自想无官乐,第一骄人六月天《寒夜》清·袁枚寒夜读书忘却眠,锦衾香尽炉无烟。
美人含怒夺灯去,问郎知是几更天!袁枚(1716年3月25日-1798年1月3日),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浙江慈溪。
清朝乾嘉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和美食家。
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乾隆七年(1742)外调江苏,先后于,历任溧水、江宁、江浦、沭阳任县令七年,为官政治勤政颇有名声,奈仕途不顺,无意吏禄;乾隆十四年(1749)辞官隐居于南京小仓山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
嘉庆二年(1797),袁枚去世,享年82岁,去世后葬在南京百步坡,世称"随园先生"。
袁枚倡导"性灵说",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嘉三大家"(或江右三大家),又与赵翼、张问陶并称"性灵派三大家",为"清代骈文八大家"之一。
文笔与大学士直隶纪昀齐名,时称"南袁北纪"。
主要传世的著作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及《补遗》,《随园食单》、《子不语》、《续子不语》等。
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挚,流传久远,古文论者将其与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
参考资料360百科:https://baike.so.com/doc/5417695-5655843.html#5417695-5655843-2
以上内容是关于有冠有云的诗词和有云有地的诗句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