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诗歌是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吗 宋朝诗歌走向辉煌的原因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宋代诗歌是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吗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宋朝诗歌走向辉煌的原因和宋代诗歌是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吗的精彩内容哦。
宋代诗歌是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吗 宋朝诗歌走向辉煌的原因
宋代是中国文发展的又一高峰。表现之一是各种文体都十分繁荣;二是文学批评的自觉、发达;三是出现了大量优秀的作家;四是作品的数量惊人。 宋代文学基本上是沿着中唐以来的方向发展起来的。散文方面,韩愈等人发起的古文运动在唐末五代一度衰颓之后,得到宋代作家的热烈响应,他们更为紧密地把道统与文统结合起来,使得宋代的古文真正成为具有很强的政治功能而又切合实用的文体;诗歌方面,作家注重反映社会现实,题材、风格趋于通俗化,最终形成了与唐诗迥异其趣的宋诗;词,在宋代达到了颠峰状态;通俗文学在宋代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最终形成了以话本、诸宫调、杂剧、南戏等样式为代表的通俗叙事文学,从而改变了我国古代文学长于抒情而短于叙事、重视正统诗文、轻视通俗文学的局面,并为元明清小说、戏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宋代诗歌发展到苏黄
诗歌发展到唐代,迎来了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在唐代近三百年的时间里,留下了近五万首诗,独具风格的著名诗人约五、六十个。
诗发展到宋代已不似唐代那般辉煌灿烂,但却自有它独特的风格,即抒情成份减少,叙述、议论的成份增多,重视描摹刻画,大量采用散文句法,使诗同音乐关系疏远的新变化。供参考。
古典诗歌发展到宋代,别开天地,自有特色。
对比而言,唐诗主情韵,开朗俊健,以境取胜;宋诗主理致,深幽曲折,以意胜。宋初诗人杨亿、钱惟演等学李商隐,号西昆体。王禹偁、梅尧臣、苏舜钦等反对西昆体,反对只讲声律辞藻与缺乏社会内容的流弊,奠定了宋诗健康发展的基础,欧阳修倡导诗文革新运动,恢复关注现实的传统,宋诗注重气骨、长于思理的倾向愈益明显。北宋诗坛影响最大的是“苏黄”。苏轼是宋代文艺创作成就最为全面的作家,其诗说理抒情,自由奔放,发展了宋诗好议论、散文化的倾向。黄庭坚是江西诗派的宗主,注重诗歌语言的借鉴和创造,主张“点铁成金”、“夺胎换骨”、“无一字无来处”,其诗宗尚杜甫,瘦硬生新,属于江西诗派的还有陈师道、陈与义等人。南宋诗人的杰出代表是“中兴四大诗人”(陆游、尤袤、杨万里、范成大),他们都出于江西诗派,而终能自成一家。陆游是宋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存诗近万首,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到宋末,文天祥、汪元量等人的爱国诗篇,为宋代诗坛添上了最后一抹光彩。
宋诗是在唐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又自具特色。文学史上提到宋诗﹐有时是作为宋代诗歌的简称﹐有时则指某种与唐诗相对的诗歌风格。宋代诗歌依时间先后可以分为六个不同的发展时期。虽然其成就不如唐诗﹐但对后世的影响仍然很大,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沿袭期
从北宋开国到宋真宗赵恒朝七八十年的时间里﹐宋诗基本上沿袭唐风。就流派言﹐以雕章丽句﹑多用典故的西昆体影响为最大。11世纪初二三十年的诗坛﹐基本上为它所把持。
复古期
宋仁宗赵祯时﹐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等青年文学家﹐在反对骈文﹐提倡古文的同时﹐连带反对杨亿﹑刘筠片面追求偶切﹑不重内容的近体唱和诗风﹐上承宋初王禹偁关心现实的精神﹐主张大量创作以反映国计民生为传统的古体诗﹐以配合当时的政治改革运动。宋诗议论化﹑散文化的独特面目﹐也在此时初步形成。
革新期
11世纪后半期﹐王安石﹑苏轼相继主盟诗坛﹐宋诗创作形成第一个高峰期。王﹑苏两人政治见解和诗歌主张多所不同﹐但锐意创新﹐力图建立个人风格的不倦追求则一。
凝定期
黄庭坚作诗﹐有所谓“点铁成金”﹑“脱胎换骨”的方法﹐目的是“以故为新”﹐尚不失宋诗革新期的首创精神。後来起而效法者﹐以此为定式﹐形成在南北宋之际影响十分巨大的江西诗派﹐宋诗重新走上了模仿前人﹐只在文字技巧﹑声韵格律方面颠来倒去的形式主义道路。
中兴期
南宋前期﹐抗敌﹑北伐成为诗人表现的重大主题﹐爱国诗的大量涌现﹐使宋诗在这方面成为超越前代并给后世以莫大影响的典范﹐是这一时期的主要贡献。以陆游为代表的中兴诗人﹐纷纷从江西诗派的束缚下解脱出来﹐建立起自己的风格。
飘零期
南宋后期﹐再也没有出现比较重要的诗人。先后活跃在诗坛上的“永嘉四灵”和“江湖诗派”﹐为诗宗贾岛﹑姚合﹐重新走宋初的沿袭晚唐诗风的老路﹐虽也写出一些清新可读的作品﹐但总的来说﹐宋诗也如当时的政局﹐已是风雨飘摇﹐每况愈下。直至宋末文天祥等爱国志士以血泪凝成的正气歌留名汗青﹐宋诗才最后迸出了一道引人注目的亮光。
楚辞体,也称为骚体。它起于战国时的楚国,是屈原创立的。屈原以及其他诗人用这种文体写了许多优秀的作品。这类作品富于抒情成分和浪漫气息,篇幅、字句较长,形式较自由,句尾多带“兮”字。
较之屈原以前的诗歌形式,骚体诗主要有以下特征:
一是句式上的突破。屈原创造了一种以六言为主,掺进了五言、七言的大体整齐而又参差灵活的长句句式。这是对四言体的重大突破。二是章法上的革新。屈原“骚体”不拘于古诗的章法,放纵自己的思绪,或陈述,或悲吟,或呼告,有发端,有展开,也有回环照应,脉络又是极其分明的。三是体制上的扩展。屈原以前的诗歌大多只是十多行、数十行的短章。而他的《离骚》则长达372句、2469字,奠定了中国古代诗歌的长篇体制。
特殊意义应该就是奠定了中国古代诗歌的长篇体制吧。
关于宋诗的特点﹐一般认为最主要的是议论化﹑散文化。“以文为诗”﹐唐代个别诗人如韩愈等已开其端﹐由“以文为诗”到“以议论为诗”﹐宋诗之所以在强大的唐诗影响之下独树一帜﹐形成自己的这一风格特征﹐有著深刻的时代根源。北宋时期﹐政治改革和随之出现的朋党之争﹐从庆历新政到王安石变法﹐一直是知识分子关心的主要问题。终南宋之世﹐主战和主和﹐又将朝野士人分成旗帜鲜明的两大派。绝大多数诗人具有官僚和知识分子双重身份﹐“开口揽时事﹐论议争煌煌”﹐是这批人的共同特征。其次﹐宋代儒学一改唐人死守前代注疏的旧习﹐疑经惑古﹐以己意解经﹐蔚为风气﹐本已官僚化的士人﹐又加上了一重学者化的身份。所谓某人好议论﹐主要就是由这两个特殊的时代背景所促成。
与宋诗议论化相关的还有另一个特点﹕理趣。所谓理趣﹐指寄寓在诗歌形像中的人生哲理。宋诗理趣形成的文化根源主要不是理学﹐而是佛门的禅机。宋诗中最富有理趣的几首代表作品﹐多出于理学形成之前而哲学思想自成体系的王安石﹑苏轼及其追随者黄庭坚﹑陈师道之手。如苏轼的《次韵法芝举旧诗一首》:“春来何处不归鸿﹐非复羸牛踏旧踪﹐但愿老师真似月﹐谁家瓮里不相逢。”即源于《高僧传》所载醋头和尚斗机锋的偈颂。
前所未有
此外﹐两宋诗坛还有两个前所未有的特点﹐一是诗歌派别的出现和形成风气﹐一是“诗话”作为一种诗歌批评方式的产生和流行。宋诗多流派﹐当与佛教宗派思想的刺激以及政治上党争纷繁的原因有关。如北宋末吕本中(1084~1145)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列黄庭坚以下二十五人﹐后又有所谓江西诗派一祖三宗之说﹐一如禅宗之“法嗣”传衣。列名之人均以名节自励﹐气味相投。至于文学观方面的不同﹐因而造成诗家的门户之见﹐壁垒森严﹐则与“诗话”的党同伐异有著互为因果的内在联系。
宋代诗歌能借鉴前人 别开生面
王禹偁写下了《日长简仲咸》一诗里吧?
我觉得是:
日长何计到黄昏,郡僻官闲昼掩门。子美集开诗世界,伯阳书见道根源。风飘北院花千片,月上东楼酒一樽。不是同年来主郡,此心牢落共谁论。《小畜集》卷九,《四部丛刊本》
钱锺书先生在《宋诗选注》中评论道:“以前推崇杜甫的人都说他能够‘集大成’,综合了过去作家的各种长处,例如元稹《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说:‘小大之有所总萃’,‘尽得古今之体势’;王禹偁注重杜甫‘推陈出新’这一点,在《日长简仲咸》那首诗里,用了在当时算得很创辟的语言来歌颂杜甫开辟了诗的领域:‘子美集开新世界’。”王延梯先生的《王禹偁诗文选》延用此说:“王禹偁的评杜却别开生面,言前人所未言;“子美集开诗世界”(《日长简仲咸》),说杜甫开辟了诗歌的新天地、新领域。这是从推陈出新、继往开来的观点,高度评价杜甫在推动诗歌发展中的作用,可谓独具只眼。”王运熙、顾易生二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批评史》亦持此说:“他认为杜诗的巨大成就,是在诗歌领域开辟了新的世界(《日长简仲咸》)。”)诸家之说都把“子美集开诗世界”的“开”理解为开辟、开创。 就原诗的字面来看,“开”字应该理解为展开、呈现而非开辟、开创。如果把“子美集开诗世界”看作一个主谓宾语齐全的自足句而不是一个句子成分,则“开”字自然可以理解为开辟、开创,意思诚如上引诸家之说。但是,王禹偁此诗的目的是告诉友人——“仲咸”是商州知州冯伉的字,王禹偁与他唱和颇多,汇编为《商於唱和集》——如何消磨“日长”,首句即已言明——“日长何计到黄昏”,并非专门谈诗论道。中二联是首联的展开,详告其“计”,那就是吟诵杜诗、研读《老子》、风里赏花、月下饮酒,均省略了主语“我”。“子美集开诗世界”一联,意思是说:“我打开杜子美的诗集,含英咀华,陶醉在杜诗展现出的艺术世界里;研读《老子》,穷根究底,终于领悟‘道’的奥义”。“开”字决不能理解为“开辟”,否则,这句诗就只能解为我“感到”或我“认为”杜诗开辟了诗的世界——这样的理性阐释与我何干?何补于谪宦生涯中的日长牢落之情?大千世界,包罗万象。王禹偁称翻开杜诗就进入了一个令人应接不暇、流连忘返的诗的世界,潜意识里还是认为杜诗具有“集大成”的特点,而非别具只眼,认为杜诗推陈出新。杜诗“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所以才称得上是“诗世界”,王禹偁拳拳服膺的是杜诗的“诗世界”,关心的并非杜诗是否有开创“新世界”之功。
b、王禹偁
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伊川击壤集序》体现了宋代理学家的诗歌主张_他提出了""的论点
(1)六艺卷帙浩繁,儒学太博而难以找到要点,用力多,而收效太少。儒学对于正君臣父子,别夫妇长幼尊的礼数,是任何一家都不能更改的。(2分)
(2)理想:治国、平天下。(1分)
原因:佛教、道教的冲击(宗教的冲击);科举考试选拔的人才不能担当大任;培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有用人才。政治、思想环境的相对宽松,封建经济的较长的发展期,社会出现长期的相对承平状态;州县学的设立,书院的大发展,形成了一种鼓励读书,研究学问的风气;通经致用,讲求义理以及疑古思潮的兴起。(3分,任答2点即可)
(3)君主政治观: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臣平等。(1分)(写出一点即可)
经济发展观: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1分)(写出一点即可)
特点:对传统的儒学进行批判性的继承。(2分)
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一中的“‘六艺’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故曰:‘博而寡要,劳而少功。’”可以得出特点是六艺卷帙浩繁,儒学太博而难以找到要点,用力多,而收效太少。根据“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虽百家弗易也”可以得出特点是儒学对于正君臣父子,别夫妇长幼尊的礼数,是任何一家都不能更改的。
(2)理想: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二找到理学家追求的政治理想,根据材料二中的“要把清净寂灭究竞涅槃的最高出世观念,正式转变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中国传统人文中心的旧理想”这句话可以得出其政治理想是“治国、平天下”,由于“修身、齐家”属于个人理想,所以不能作为答案。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原因有佛教、道教的冲击;政治、思想环境的相对宽松,封建经济的较长的发展期,社会出现长期的相对承平状态;通经致用,讲求义理以及疑古思潮的兴起;等。另外结合材料二中的“进士轻薄,终于担当不了天下大事”、“书院讲学”等信息可以得出两个原因,即科举考试选拔的人才不能担当大任以及州县学的设立,书院的大发展,形成了一种鼓励读书,研究学问的风气。
(3)君主政治观: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只要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熟练,不难知道,是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臣平等。经济发展观: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都可以得出,即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思想特点:可以结合儒家思想发展到明清之际的表现得出,即对传统的儒学进行批判性的继承。
宋代诗歌韵律的特点
四言诗 诗体。“四言”指四字组成的诗句。四言诗指通首都是或基本是四字句写成的诗歌。在上古歌谣及《周易》韵语中,已有所见,到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虽杂有三、五、七、八、九言之句,而基本上是四言体。
所以四言体盛行于西周。春秋时期,战国时期,除楚辞外,其他诗作出现不多。西汉时期四言诗不少,如《易林》一书,虽为繇辞,但富有诗意,几与《诗经》并为四言诗矩□。明代杨慎大加称誉,叹为“古雅玄妙”。西汉一朝虽也有五言体兴起于民间歌谣,但文士之作,大体还是用四言体。韦孟的《讽谏诗》可为代表。刘勰曾誉之为“继轨周人”之作。但东汉之后,五言诗很快取代了四言诗的地位。钟嵘《诗品序》说,时人对于四言,“每苦文繁而意少,故世罕习焉。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这以后,传世的四言体确实不多,佳作更少。比较能继承《诗经》遗风,称得上四言正体的,是曹操《步出夏门行》、《短歌行》与陶渊明《停云》诸作,篇中分章,反复吟咏,是“惟能辞意融化而一出于性情六义之正者”(吴讷《文章辩体序说》)。此外,嵇康的《幽愤诗》,以至韩愈的《元和圣德诗》、柳宗元的《平淮夷雅》,也有一定成就,曾被认为“词严气伟,非后人所及”(《文章辩体序说》)。宋代胡一桂亦工四言诗,但比起《诗经》中的珍品,诗味大不相同,而且篇幅较长,又不分章,所以有称之为四言变体的。
四言诗是古代产生最早的一种诗体。《诗经》中的《国风》、《小雅》、大雅》等都是以四言诗为基本体裁。在先秦两汉的其他典籍里,如《史记》所载《麦秀歌》,《左传》所载《宋城子讴》、《子产诵》等,也都是以四言体为主。可见,在西周到春秋时期,无论是社会上层还是下层,是娱乐场合还是祭祀场合,最流行的诗体是四言诗。
春秋时期以后,四言诗逐渐衰落,但仍有不少诗人写作四言诗。如三国时期的曹操父子,魏末的嵇康,西晋的陆机、陆云,东晋的陶渊明等。同时,也出现过若干佳作,如曹操的《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人们至今吟诵不绝。
五言诗
每句五个字的诗体。它作为一种独立的诗体,大约起源于西汉而在东汉末年趋于成熟。当然,《诗经》中早就有五言的句子,如《召南?行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汉魏六朝时期的诗作,以五言为主。说明五言诗形成于此一时期。古代本有五言诗起于李陵《与苏武诗》的说法,但后人多加以否认,如苏软题(文选动便说;“李陵、苏武,五言皆伪。”又有说五言起于《古诗十九首》,也未获广泛赞同。大抵五言诗系吸收民歌的形式而成。秦始皇时的民歌《长城谣》:“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柱。”就是使用五言。汉代的乐府诗如《江南》、《白头吟》、《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等也是五言。文人作的五言诗,一般认为最早的要算班固的《咏史》。五言的句式是在四言的基础上每句增加一个字,在句子的节奏上增加了一拍,形成了二二一或二一二的节拍群。由于不同节奏在诗中交错运用,就使句式更富于变化,更具有音乐感。另外,由四言变为五言,使句子在语法成分上增加了容量,使一个句子可以容纳主语、谓语或宾语同时出现,从而增强了句子的表现力。钟喇诗品?序》说:“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历史上的诗作总量,以五言诗为最多。唐人写有大量的五言古风及五言律绝,如李白、杜甫等人的作品。五言诗以首句不人韵为常式,间也有首句入韵的。五言古风多是一韵到底,甚少换韵,这与五言律绝诗相似。 柳宗元的第五首<<饮酒〉〉也是五言诗。
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是中国古代诗歌常见的体裁。其中的“言”,指字。比如,从形式上说,四言诗也就是四个字为一句的古诗。
四言诗是古代产生最早的一种诗体。《诗经》中的《国风》、《小雅》、大雅》等都是以四言诗为基本体裁。在先秦两汉的其他典籍里,如《史记》所载《麦秀歌》,《左传》所载《宋城子讴》、《子产诵》等,也都是以四言体为主。可见,在西周到春秋时期,无论是社会上层还是下层,是娱乐场合还是祭祀场合,最流行的诗体是四言诗。
春秋时期以后,四言诗逐渐衰落,但仍有不少诗人写作四言诗。如三国时期的曹操父子,魏末的嵇康,西晋的陆机、陆云,东晋的陶渊明等。同时,也出现过若干佳作,如曹操的《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人们至今吟诵不绝。
五言诗起源很早,《诗经》里就有一些五言诗句。但它的正式兴起,还是在汉代。汉初的《戚夫人歌》后四句是五言,西汉中后期的乐府民歌,如《汉书·五行志》所载的童谣“邪径败良田,谗口乱善人。桂树华不实,黄雀巢其颠。昔为人所羡,今为人所怜”,也是一篇完整的五言作品。相对于四言诗,五言诗虽然只是增加了一个字,但它增加的是整整一个节奏,因此,句中的容量就大不少,表现功能也强得多,并且给诗句的变化提供了更多余地。
在东汉,无论民间歌谣还是文人创作,都有了长足发展。《饮马长城窟行》、《上山采蘼芜》、《十五从军征》等乐府民歌,都是一些令人注目的作品。班固则是最早从事五言诗写作的文人,他的《咏史》,五言十六句,显示了文人学习民间新诗体之初的现象。后来,又有张衡《同声歌》、秦嘉《赠妇诗》、郦炎《见志诗》等产生。到汉末,随着“古诗十九首”的出现,五言诗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从建安时期开始,五言诗压倒了四言诗,进入了它的全盛时期。
七言诗的起源也很早,在《诗经》中也有一些七言句,如“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等。到战国晚期,就有以七言为主的劳动歌。荀子的《成相辞》就是采用民歌的体式和腔调。西汉后期的一些谣谚和乐府歌辞,如“画地为狱议不入,刻木为吏期不对”等,都是以七言为主。东汉的张衡写过一篇《四愁诗》,是最早的文人七言作品。之后的曹丕写了《燕歌行》,一般被认为是第一篇成熟的七言诗。魏晋时期,比起五言诗而言,七言诗不受重视。直到初唐,七言诗才逐渐兴盛,产生了许多佳作,如卢照邻的《长安古意》、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等。
七言诗字数比五言、四言多,一句可以表达比较复杂、完整的意思,声调更加舒缓、悠长。唐代以后,五言诗和七言诗成为主要的诗体,四言诗趋于消亡。
诗歌韵律的特点不在于几言,而在于古体近体的差别。
四言诗一定是古体诗,但五言诗即可以是古体诗也可以是近体诗。
五言诗
每句五个字的诗体。它作为一种独立的诗体,大约起源于西汉而在东汉末年趋于成熟。当然,《诗经》中早就有五言的句子,如《召南?行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汉魏六朝时期的诗作,以五言为主。说明五言诗形成于此一时期。古代本有五言诗起于李陵《与苏武诗》的说法,但后人多加以否认,如苏软题(文选动便说;“李陵、苏武,五言皆伪。”又有说五言起于《古诗十九首》,也未获广泛赞同。大抵五言诗系吸收民歌的形式而成。秦始皇时的民歌《长城谣》:“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柱。”就是使用五言。汉代的乐府诗如《江南》、《白头吟》、《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等也是五言。文人作的五言诗,一般认为最早的要算班固的《咏史》。五言的句式是在四言的基础上每句增加一个字,在句子的节奏上增加了一拍,形成了二二一或二一二的节拍群。由于不同节奏在诗中交错运用,就使句式更富于变化,更具有音乐感。另外,由四言变为五言,使句子在语法成分上增加了容量,使一个句子可以容纳主语、谓语或宾语同时出现,从而增强了句子的表现力。钟喇诗品?序》说:“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历史上的诗作总量,以五言诗为最多。唐人写有大量的五言古风及五言律绝,如李白、杜甫等人的作品。五言诗以首句不人韵为常式,间也有首句入韵的。五言古风多是一韵到底,甚少换韵,这与五言律绝诗相似。 柳宗元的第五首<<饮酒〉〉也是五言诗。
以上内容是关于宋代诗歌是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吗和宋朝诗歌走向辉煌的原因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