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诗歌有什么特点 宋代诗歌主要有三个特点

国学综合

宋代诗歌有什么特点 宋代诗歌主要有三个特点

征战洪荒围观:℉更新时间:03-08 14:23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宋代诗歌有什么特点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宋代诗歌主要有三个特点和宋代诗歌有什么特点的精彩内容哦。

宋代诗歌有什么特点 宋代诗歌主要有三个特点

宋代诗歌有什么特点 宋代诗歌主要有三个特点

宋代的诗歌直接继承了唐代诗歌传统。开国之初,诗人中有很多是前朝的旧臣。他们的文化素质较高,所作诗歌留有唐代余风。如徐铉、徐锴兄弟和李昉等都是从五代入宋的文臣,他们的诗歌创作受白居易的影响较深,其作品在宋初有一定的影响。继之,王禹杗登上诗坛,他虽学白居易,但更崇尚杜甫,学习杜甫的诗歌风范,在《示子诗》中说:“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他的诗歌在宋初很有影响。宋太宗和宋真宗时代,有几位隐逸诗人:林逋、魏野、潘阆和九位诗僧,他们写诗追随中唐诗人贾岛、姚合,创作刻意求工,内容多反映闲适清静的隐逸生活。他们之中,林逋的成就最大,人品诗品均为人所称道。与之同时,还有跻身于仕途上的几位诗人:杨亿、刘筠、钱惟演等提倡学习晚唐诗人李商隐。他们在受命编纂大型类书《册府元龟》时,互相写诗唱和,后经杨亿把他们唱和的诗歌编为《西昆酬唱集》,收有十七位诗人的二百五十首诗,西昆体遂由此得名。西昆体诗歌,讲究绮艳华丽,雍容典雅,多用典故,但内容流于空洞,使得一些有识之士对之不满。这时,首先起来提倡诗歌革新的有梅尧臣、苏舜钦等人,他们不满西昆体诗人追求晚唐华艳柔弱的诗风,主张诗歌创作应继承风雅传统,反映现实。

梅尧臣在一首赠答诗中说:“因事有所激,因物兴以通”;苏舜钦在一首感怀诗中说:“奋舌说利害,以救民膏肓”,充分表现了他们的创作态度。清代叶燮在《原诗》中指出:“开宋诗一代之风气者,如梅尧臣、苏舜钦二人。”


没有宋词出名,但是经典的宋诗流传千古万古流芳。如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等。宋诗与宋词一样反应了宋代文人的特点。文辞不较唐诗那样拥有盛唐的大气但是也拥有不屈的民族气节深藏其中。

宋代诗歌的三种流派

江西诗派.

苏轼的诗则是才气奔放,随物赋形,风格多样.而且其门下诗人如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等,也各具特色.宋诗发展至苏轼,完成了自晚唐、西昆以来的一次诗风转变,使宋诗于唐诗之外另辟天地.黄庭坚则在这新天地中对诗歌的表现形式、创作技巧进行了深入探索,在立意、句法、用韵、用典等方面自出机杼,开创了宋代影响最大、最深远的诗歌流派——江西诗派.北宋灭亡后,面对国运的衰微和江西诗派在流行中所暴露出来的弊病,一些作家开始跳出江西派的藩篱,自立门户,并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其中南宋四大家(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的出现,标志着宋代诗歌进入了第二个繁荣时期.此期能别具一格的诗人尚有姜夔.南宋后期出现的四灵派、江湖派则彻底放弃自欧阳修、苏轼、黄庭坚而来的传统,转学贾岛、姚合等人,内容上或写山水田园,不谈世事;或写落拓文人的生活和情感.使诗风又为之一变.但这两派的成就不高,宋诗在此期间趋向衰颓.直至南宋灭亡前后,文天祥、汪元量、谢翱等人沉郁悲壮的爱国诗篇,才为宋诗增添了最后的光彩.

盛宋时期,形成以苏轼为中心的文坛格局,有“苏门四学士”,“苏门六君子”,还有苏轼的一些朋友,如“三孔”(孔文仲、孔武仲、孔平仲三兄弟)、刘敞、李之仪、唐庚等等,形成了有宋以来空前的繁华.宏观大略地看,初宋以来一百余年的诗坛存在的意义,似乎就是为了这个时期的到来,就是为了这个时期的实现似的.

而苏轼更是盛宋的核心、顶点,是盛宋之盛,是顶峰中的顶峰,因此,又可以进一步宏观大略地说,盛宋的实现,其意义似乎就是为了苏轼的出现似的.

因为,苏轼的诗史地位不是一个宋代所能局限的,他是跨越时代的,是宏观诗史的一个巨大历史周期的里程碑,可以说,是11世纪以来直至整个封建后期的不可替代的诗碑.

苏轼的出现,即是诗史积淀的产物,特别是他的前辈王、欧、梅的铺垫,与他的同辈、后辈黄庭坚等诗友、门生的相互激发产生的,也是时代的、历史的产物,特别是宋代高度文化的产物;同时,苏轼也是个人的产物,是他独异的天资禀赋的产物,是特异的个人主体胸襟气格的产物.

独异的主体性是其产生的原因,也是局限他影响于后世的原因.宋代最大的诗歌流派“江西诗派”的廊庙中,并没有对之顶礼膜拜的苏轼的神龛.这是苏轼的不幸,也是他的大幸.因为他的神龛已无形地铸立于诗史书帛中铸立于人们的文化品格中,已经近千年而不衰.

苏轼诗歌的一部分基因,通过黄山谷,影响于当世,虽然其中并无他个人的名分,而苏轼诗歌的本体,却越过他所生存的时代影响于未来.人们不在模仿江西,而没有人不知道苏轼.

所以,我们应该系统地研究苏轼诗歌的体系,以达到洞察宋诗的奥妙,宋文化的精髓.


苏轼是宋代文学家诗歌代表作有

1.《念奴娇 赤壁怀古》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

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一梦江湖费五年。归来风物故依然。相逢一醉是前缘。

迁客不应常眊矂,使君为出小婵娟。翠鬟聊著小诗缠。

5.《蝶恋花·别酒劝君君一醉》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别酒劝君君一醉。清润潘郎,又是何郎婿。记取钗头新利市。莫将分付东邻子。?

回首长安佳丽地。三十年前,我是风流帅。为向青楼寻旧事。花枝缺处余名字。

6.《题西林壁》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

1.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2.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3.苏轼文学成就

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种文体自身的发展而言,苏词的历史性贡献又超过了苏文和苏诗。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4.艺术成就

苏轼擅长写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他曾经遍学晋、唐、五代的各位名家之长,再将王僧虔、徐浩、李邕、颜真卿、杨凝式等名家的创作风格融会贯通后自成一家。他曾自称:“我书造意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黄庭坚称他:“早年用笔精到,不及老大渐近自然。”这说明苏轼一生屡经坎坷,致使他的书法风格跌宕。存世作品有《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和《祭黄几道文》等帖。

苏轼擅长画墨竹,且绘画重视神似,主张画外有情,画要有寄托,反对形似,反对程序的束缚,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而且明确地提出了“士人画”的概念,对以后“文人画”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其作品有《古木怪石图卷》、《潇湘竹石图卷》等。


题西林壁

宋代杨贵妃题材诗歌

希望对你有帮助~

可以参考一下 相关论文《唐宋时期杨贵妃题材文学研究》

http://www.chemyq.com/expert/ep141/1406294_13E55.htm

长恨歌

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星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士,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馀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子弟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白居易《长恨歌》,李白《清平调》,杜牧《过华清宫》


1,《长生殿》。清初剧作家洪升(1645-1704年)所作的剧本,取材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诗《长恨歌》和元代剧作家白朴的剧作《梧桐雨》,讲的是唐玄宗和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故事,但他在原来题材上发挥,演绎出两个重要的主题,一是极大地增加了当时的社会和政治方面的内容;二是改造和充实了爱情故事。

2,《梧桐雨》。白朴杂剧代表作《梧桐雨》,全名《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剧情是:安禄山有一次未能完成军令,幽州节度使张守圭本欲将他斩首,惜其骁勇,将他押至京城问罪。丞相张九龄奏请明皇杀掉安禄山,明皇不从,反而召见授官。此时贵妃正受宠幸,奉明皇命收安禄山为义子,赐洗儿钱。后来安禄山因与杨国忠不和,出京任范阳节度使。七月七日,贵妃与明皇在长生殿欢宴。明皇将金钗钿盒赐给贵妃,酒酣之际,二人深感牛郎织女的坚贞,对星盟誓,愿生生世世为夫妇。好景不长,天宝十四年,贵妃正在品尝她喜爱的荔枝,安禄山谋反的消息传到,明皇携贵妃仓皇入蜀。驻扎马嵬驿时,军队起了骚乱。龙武将军陈元礼请明皇诛杀祸国殃民的杨国忠,明皇依言而行。但军队仍不肯前进,陈元礼又请诛媚惑君王的杨贵妃。明皇无奈,令高力士将杨贵妃带到佛堂中,由她自尽。这样,军队得到了安抚,保护明皇逃亡。肃宗收复京都后,太上皇(明皇)闲居西宫,悬挂贵妃像,与之朝夕相对,追念不已。一夜,明皇正在梦中与贵妃相见,却被梧桐雨惊醒。他追思往日与贵妃欢爱情景,惆怅万分。

3,《长恨歌传》。作者陈鸿,唐代小说家,字大亮。作于宪宗元和初﹐取材于史事而加以铺张渲染﹐寓有劝戒讽谕之意。此传先述开元时杨妃入宫﹑迄天宝末缢死于马嵬坡的始末﹔后写玄宗自蜀还京﹐思念不已﹐方士为之求索贵妃魂魄﹐见之于海上仙山﹐贵妃乃为言天宝十载七夕与玄宗盟誓之事。后段叙述为前此唐人诗文中所未见﹐当是不得之于民间传闻﹔描写也相当细致。篇中对玄宗晚年的纵情声色﹑政治腐败有所暴露﹐即如杨贵妃是玄宗从其子寿王府邸取来一节亦直书不讳。篇末议论﹐则归之于“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

4,《杨太真外传》。宋代传奇小说,分上下两篇。乐史撰。收入《顾氏文房小说》、《唐人说荟》。鲁迅校辑《唐宋传奇集》收入此篇。作品写杨贵妃,字玉环,原为寿王妃,后归玄宗,册封为贵妃。玄宗宠爱异常。贵妃姐妹兄弟皆受封,一时杨氏权倾天下。后安禄山起兵,潼关失陷,“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后肃宗即位,大驾还京,太上皇日夜思念贵妃,有蜀中方士,在蓬莱仙阁寻得杨太真,“钿合金钗寄将去”。把玄宗、贵妃生死相恋写的回肠荡气。


灯影 元稹 洛阳昼夜无车马,漫挂红纱满树头。 见说平时灯影里,玄宗潜伴太真游。 连昌宫 张祜 龙虎旌旗雨露飘,玉楼歌断碧山遥。 玄宗上马太真去,红树满园香自销。 温泉 罗邺 一条春水漱莓苔,几绕玄宗浴殿回。 此水贵妃曾照影,不堪流入旧宫来。 马嵬坡 郑畋 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 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 醉中天 白朴 疑是杨妃在,怎脱马嵬灾? 曾与明皇捧砚来,美脸风流杀。 叵奈挥毫李白,觑着娇态,洒松烟点破桃腮。 六州歌头 李冠 凄凉绣岭,宫殿倚山阿。明皇帝。曾游地。锁烟萝。郁嵯峨。忆惜真妃子。艳倾国,方姝丽。朝复暮。嫔嫱妒。宠偏颇。三尺玉泉新浴,莲羞吐、红浸秋波。听花奴,敲羯鼓,酣奏鸣鼍。体不胜罗。舞婆娑。正霓裳曳。惊烽燧。千万骑。拥雕戈。情宛转。魂空乱。蹙双蛾。奈兵何。痛惜三春暮,委妖丽,马嵬坡。平寇乱。回宸辇。忍重过。香瘗紫囊犹有,鸿都客、钿合应讹。使行人到此,千古只伤歌。事往愁多。

宋代诗人程公许关于风筝的诗歌

1、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这首古诗的题目是《村居》,作者是清代的一个著名诗人高鼎。这个诗人在文学史上也没有多大的名气。不过这首古诗流传甚广,也使得他的名字在文学史上被保留了下来。这首古诗当中的“忙趁东风放纸鸢”,就是写的童年人们在放风筝。

2、有鸟有鸟群纸鸢,因风假势童子牵。去地渐高人眼乱,世人为尔羽毛全。风吹绳断童子走,馀势尚存犹在天。愁尔一朝还到地,落在深泥谁复怜。

最早描写放风筝的诗歌应是唐代元稹,他写的这首诗《有鸟》,诗风浅直易懂,借物讽人,意味深远。

3、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往来风。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

唐代另一位诗人高骈写有一首《风筝》,这里描写了风筝发出的声音,像串串流动的音符,又如袅袅不绝的丝竹,让人感悟到风筝音乐的无穷曼妙。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以上内容是关于宋代诗歌有什么特点和宋代诗歌主要有三个特点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

标签:宋代诗歌主要有三个特点

标题:宋代诗歌有什么特点 宋代诗歌主要有三个特点

链接:http://m.zhaichaow.cn/z/1402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