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散文3分钟 唐代散文作品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古诗散文3分钟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唐代散文作品和古诗散文3分钟的精彩内容哦。
古诗散文3分钟 唐代散文作品
天宝三载(公元744年),李白被唐明皇赐金放还,由长安来到了东都洛阳,时年四十四岁。而三十三岁的杜甫自从十年前考试不第后,就一直在外游历,恰好也在这时漫游到了洛阳。这两位大诗人的相遇,乃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为激动人心的一刻,或许只有老子与孔子的相遇可以相比。但老孔相遇不过是于史无证的传说,李杜相遇却是史有明文:“甫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尝从白及高适过汴州,酒酣登吹台,慷慨怀古,人莫测也。”《新唐书·杜甫传》中的这段话,其实是从杜诗《遣怀》中抄来的:“昔与高李辈,论交入酒炉。两公壮藻思,得我色敷腴。气酣登吹台,怀古观平芜。”我们现在对李杜相遇情形的了解,也全都来自号称“诗史”的杜诗。
闻一多曾把这一次的相遇,比之为太阳和月亮的相碰。那么谁是太阳谁是月亮呢?这时候的李白,虽然已丢掉了御用诗人的宝座,却仍然是钦定的桂冠诗人,诗名满天下,正如日中天。而杜甫却出道不久,诗名未就,《新唐书》说他已与李白齐名,是完全不确的。李杜齐名,是杜甫死后的事。年轻的杜甫能与这位大名人论交,其受宠若惊的心情可想而知。李白的相貌大概是很有几分仙风道骨的,所以杜甫对他的第一印象,也象贺知章一样,惊为谪仙人,也学着求仙访道,“相期拾瑶草”(《赠李白》)了。当年的秋天,他们连同高适一起漫游梁、宋。第二年,高适南游楚地去了,李杜又同游齐、鲁。“余亦东蒙客,怜君(李白)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与李十二同寻范十隐居》)如此亲密无间,倘搁在今日,就有同性恋之嫌了。到了秋天,杜甫西上长安再求功名,李白则南下漫游,一个定居成了“渭北春天树”,一个漂游犹如“江东日暮云”(《春日忆李白》),从此两人再也没有见面。
参考资料
《寻李白》
——痛饮狂歌空度日
飞扬跋扈为谁雄
那一双傲慢的靴子至今还落在
高力士羞愤的手里,人却不见了
把满地的难民和伤兵
把胡马和羌笛交践的节奏
留给杜二去细细的苦吟
自从那年贺知章眼花了
认你做谪仙,便更加佯狂
用一只中了魔咒的小酒壶
把自己藏起来,连太太也寻不到你
怨长安城小而壶中天长
在所有的诗里你都预言
会突然水遁,或许就在明天
只扁舟破浪,乱发当风
-而今,果然你失了踪
树敌如林,世人皆欲杀
肝硬化怎杀得死你?
酒放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从一元到天宝,从洛阳到咸阳
冠盖满途车骑的嚣闹
不及千年后你的一首
水晶绝句轻叩我额头
铛地一弹挑起的回音
一贬世上已经够落魄
再放夜郎毋乃太难堪
至今成谜是你的籍贯
陇西或山东,青莲乡或碎叶城
不如归去归哪个故乡?
凡你醉处,你说过,皆非他乡
失踪,是天才唯一的下场
身后事,究竟你遁向何处?
猿啼不住,杜二也苦劝你不住
一回头囚窗下竟已白头
七仙,五友,都救不了你了
匡山给雾锁了,无路可入
仍炉火未纯青,就半粒丹砂
怎追蹑葛洪袖里的流霞?
樽中月影,或许那才你故乡
常得你一生痴痴地仰望?
而无论出门向西笑,向东哭
长安却早已陷落
二十四万里的归程
也不必惊动大鹏了,也无须招鹤
只消把酒杯向半空一扔
便旋成一只霍霍的飞碟
诡绿的闪光愈转愈快
接你回传说里去
很有气势的一首诗歌:【当年——勿忘】
七十年前日,日寇侵中华,当年十二月,惨遭大屠杀
七十年后日,望能记国耻,牢记当年事,作诗恨难止
冬风吹破国门关,血色红日落西山
草衰木枯叶铺地,血味腥气灭人寰
夜破方惊睡人梦,梦醒时分心绪乱
惶惶黄种人卑贱,惴惴追魂魂已断
可怜无处避杀戮,路尽人亡天地患
国破山河虽犹在,力微影孤已无澜
苍生宿命何处寻,国运步履亦蹒跚
待到杀尽烧光时,空余颓垣断壁残
寒气掠透金陵城,杀声惊醒梦中人
万里长城起始时,黑夜孤光一点灯
星星之火可燎原,点点孤光振人神
瓮牖绳枢岂轻视,锄耰棘矜力翻腾
掠夺天理亦难容,屠杀人神鬼共愤
岂因祸福避趋之,豪气填膺已成仁
人间正道沧桑路,尽头至处垂泪痕
千勇万士埋荒冢,姓名飘散无处闻
七七卢沟惊事变,四五八月投降期
八年抗战为甚事?生灵涂炭骨肉离
征亡逐北国力尽,去国怀乡人悲泣
泣时旧业待从头,从头何时复往昔
皇军暴行不可恕,华夏子弟心牢记
卧薪尝胆复旧仇,忆归昔时流空涕
取精去糟勿忘本,师夷之技以制夷
曾几何时少年郎,卡通动漫置书房
战争攻袭时日短,文化侵略意味长
腐心蚀智记其意,耳濡目染忘玄黄
今日屠杀凄惨日,盼君暂忘日思想
重温中华四库书,休碰高达海贼王
坦心俯首论产物,国货难胜日货强
往者不食周之粟,饿死他乡犹赞扬
劝彼少购侵者货,勿让悲者心灰凉
混沌初开天晴处,龙行天下吞万物
九州重振起惊雷,中原霸气觅寻回
吾呼反日高声起,落日岂是腾龙敌
愿非我文空劬劳,石沉大海无浪涛
再别康桥
作者: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致橡树>>或者李白的<<将进酒>>
王维《桃源行》
唐代有关吐蕃诗歌研究
推敲为唐代著名诗人贾岛吟诗炼句的故事。
贾岛,字浪仙,苑阳(今河北涿县)人。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贾岛初次到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一天骑在驴背上吟得诗句道:“深夜万簌寂静,鸟儿栖息在池塘边的树枝上,僧人晚归在月光下敲响寺院的门。”开始想要用“推”字,后来又想要用“敲”字,用心琢磨词句,一直未能确定用哪个字更精美传神,于是在驴背上吟咏诵读,还不停地伸手比划“推”、“敲”的姿势。这时,吏部侍郎兼京兆尹韩愈正路过此地,贾岛不知不觉冲撞到仪卫队的第三部分。随从人员将贾岛推拥着带到京兆尹韩愈面前,贾岛详细解释说出自己吟得的诗句。韩愈停马伫立很久,对贾岛说道:“还是用‘敲’字更好啊。
其来源于唐朝诗人贾岛在创作《题李凝幽居》一诗过程中的故事:
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 僧推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贾岛写好此诗后,对其中“僧推月下门”一句感到不满意,欲将“推”易为“敲”--“僧敲月下门”。贾岛骑驴行路时仍在想着,一边念叨,一边比划,到底是“僧推月下门”形象,还是“僧敲月下门”有感觉?不知不觉间,驴子闯进了时任京城行政长官的韩愈的出行队伍中间。扰乱京官出行,这可是一起不大不小的事件。韩愈在了解情况后,不只未责怪贾岛,还帮贾岛一块思考分析。韩愈认为“僧敲月下门”更好,敲门声在月光下响起别有韵味。两人还由此结下了很深的“布衣之交”--“推敲”一词也诞生了。
古体诗是指唐代以前的诗歌
古体诗是相对于近体诗而言的,一般是指唐以前出现的诗歌,又称古诗、古风(诗)(抱歉哦,我忘记了有没有那个诗字)
其实古体诗就是相对于唐兴起的格律诗而言的,古体诗对格律、平仄没有那么高的要求,就是这样,因此就和唐的诗体形成区分啦。
它是相对于“-近体诗-”而言的,一般是指---唐---以前出现的诗歌,又称--古诗--、--古风--。
中国古代诗歌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叫古体诗(或“古风”),这个名称始于唐代,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而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诗称为古体诗。后人沿袭唐人说法,把唐以前的乐府民歌、文人诗、以及唐以后文人仿照它的体式而写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按照诗句的字数,有四言(如《诗经》)、五言(如“汉乐府”诗)、七言(如曹丕《燕歌行》)、杂言(如李白《蜀道难》)等。古体诗押韵较自由。另一类叫近体诗(或“今体诗”),是唐代出现的新诗体。
近体诗分两种,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律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有定声(诗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我想问下古代有党吗?
那么这个古体诗就只有现代人写了,还不如现代诗歌来的奔放直接
李白是唐代什么诗歌的代表作家
李白是盛唐诗歌(浪漫主义 )的代表作
李白是盛唐诗人,当时国力强盛,文人十分热衷于功利,渴望建功立业,有远大的抱负、高度的自信;代表作《早发白帝城》。
白居易是中唐诗人,国力渐衰,文人对于黑暗的社会现实,既希望可以改变,对盛唐有一种中兴的愿望,但经过努力,发现一切无可挽回。代表作《长恨歌》
杜甫是盛唐诗人,一生多坎坷,有忠君爱民之心,其体现即时创作中的忧国忧民思想。代表作:三别三吏
李白、杜甫都见过面,相互唱和。所以杜甫绝不是晚唐的。
唐代哪位诗人诗歌风奔放
《风》——李峤(唐)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注释:风吹落了很多的秋叶 催开了早春二月的鲜花 吹过江,卷起千层高的大浪 吹入竹林,吹歪了万竿的竹子。
诗意: 秋风一吹来,便会使枝叶零落,令人感到萧瑟、凄凉;但是一到了二月,和煦的春风一起,花朵绽放花蕾,大地又充满了生机。有时大风从江面上吹过,掀起千尺巨浪,有时微风吹入竹林,千万根竹子随著风东倒西斜,又是另一番景象。
内容赏析: 这是一首歌咏风的诗。在诗人眼中,风是有生命、有感情的,会随著时间、地点的不同,而有各种不同的面貌,给人不一样的感受。诗中所描述的,便是作者平日的观察。
这首诗让人看到了风的力量:风,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它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李峤还写了那些诗
以上内容是关于古诗散文3分钟和唐代散文作品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