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的艺术手法有哪些 诗词鉴赏的艺术手法

国学综合

诗词鉴赏的艺术手法有哪些 诗词鉴赏的艺术手法

魔神刻印围观:℉更新时间:03-02 12:31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诗词鉴赏的艺术手法有哪些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诗词鉴赏的艺术手法和诗词鉴赏的艺术手法有哪些的精彩内容哦。

诗词鉴赏的艺术手法有哪些 诗词鉴赏的艺术手法

诗词鉴赏的艺术手法有哪些 诗词鉴赏的艺术手法

诗歌鉴赏的艺术手法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一)表达方式: 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直抒胸臆) 描写(动静、乐哀、远近、上下、白描、细描) (二)表现手法: 渲染、烘托、映衬/反衬、化用、虚实、正侧、欲抑、点面、象征、联想、想像、起兴、用典 (三)修辞手法: 比喻、借代、拟人、对偶、夸张、排比、反问、设问、衬托、反复、反语、互文、叠词、婉辞 诗人风格陶渊明 晋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名潜,字元亮。平淡而又淳厚的艺术风格,质朴凝练的语言风格。如:《归园田居五首》 王维 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字摩诘。诗歌情趣恬静悠闲,风格清新淡远。如:《山居秋冥》 孟浩然 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其艺术风格主要是清淡。如:《春晓》《宿建德江》高适 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字达夫,风格雄浑质朴、苍劲悲壮。如《燕歌行》 岑参 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高适齐名。风格与高适相同,均具有豪放悲壮的风格。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另外属于边塞诗人的同一时代的还有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之涣《凉州词》、《登鹳雀楼》等,他们的风格均大同小异。 李白 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风格豪放飘逸。如:《望庐山瀑布》。 杜甫 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风格沉郁顿挫。如:《登高》,《兵车行》。所谓“沉郁”是由杜甫的诗歌反映现实广阔深厚、意境雄浑、感情深沉这些因素构成的。所谓“顿挫”,是指与沉郁相适应的艺术表现形式,主要指表达感情是曲折跌宕,音调起伏变化。 白居易 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歌风格浅直均易。如:《卖碳翁》。 韩愈 中唐著名散文家,其诗歌风格除平易清新之外,最引人注目的是奇险怪僻和以文为诗 孟郊 中唐著名诗人,字东野。是一位以苦吟著称的诗人。其风格是硬语盘空,拗折奇险。如:《洛桥晚望》“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行人绝。榆柳萧疏接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 贾岛 字浪仙,比孟郊稍晚,与孟郊齐名,也是一位以苦吟著称的诗人。“推敲”的故事便是最好的明证。其诗歌风格清奇僻苦。如:《题李凝幽居》“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刘禹锡 中唐著名诗人,其诗歌风格含蓄豪俊。 柳宗元 中唐著名诗人,其诗歌风格明净简峭。如;《江雪》 李贺 中唐著名诗人,字长吉,其诗歌风格奇崛冷艳。如:《李凭箜篌引》 杜牧 晚唐著名诗人,字牧之,其诗歌风格,豪迈俊爽,遒劲峭拔。如:《山行》 李商隐 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其诗歌风格深情绵邈、绮丽精工。如:《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什么是诗歌的艺术特点。

就是叫你回答,有哪些景物,哪些景物有些什么表达技巧,这些景物用了这些变现手法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至于表达技巧种类就繁多了,例如:⑴、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⑵、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表达方式: 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我们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 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 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等。 ⑶、篇章结构: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写作手法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技巧)),常见的有:夸张,对比,比喻,拟人,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表达方式就是常见的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其实也属于艺术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就是常见的比喻、对比、比拟、对偶、借代、夸张、互文、双关、反问、设问、反复、反语、引用等。

诗歌鉴赏中表现手法是什么?艺术特色是什么?表达特色是什么?意象是什么?

艺术手法 ,也称“表现手法”。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法。在文学创作中,有叙述、描写、虚构、烘托、渲染、夸张、讽刺、抒情、议论、对比等手法。

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首先是字词、语句上的修辞技巧,种类很多,包括比喻、象征、夸张、排比、对偶、烘托、拟人、用典等等从作品的整体上来把握它的表现手法时,就要注意不同文体的作品,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 象征等手法;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小说的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 表现手法的分析是一种很泛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完整地理解题目的答题要求,要简洁准确地答题,对有些题目如欣赏写作技巧的题,应结合上下文语境、文章题材与体裁风格等来准确把握,选取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回答即可,不必面面俱到,如小说塑造人物的种种手法,如散文抒发情感的种种手法等,尽量抓到得分点。

1、表达方式: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 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 情因景生 以景衬情 融情入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结构形式:

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

3、修辞手法:

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寄寓 寄托等,

4、写作技巧:

写作技巧包括:赋比兴、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

5、艺术风格:

包括雄浑、旷达、豪放、俊爽、冲淡、沉郁、悲慨、婉约

表达方式

关于表达方式:

①表达方式分为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的分类解释;

②一篇文章可以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兼用其它表达方式;

③现在流行的话题作文的要求里也有相关表述——可任选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并综合运用其它各种表达方式。

综合起来,“表达方式”应当为在用语言、艺术、音乐、行动把思想感情表示出来时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

关于其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 写景抒情 叙事 抒情 直抒胸臆 顺叙 倒叙 插叙 对比 衬托 卒章显志 象征 想象 联想 照应 寓情于景 反衬 烘托 托物起兴 美景衬哀情 渲染 虚实结合 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欲扬先抑等,数量不限

详细解释:

(1)叙述。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2)描写。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3)抒情。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4)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5)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表达技巧是指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来表达文章的内容。

表达技巧主要包括:①表达方式;②表现手法;③选材剪材;④行文的结构;⑤意境的创设、人物形象的塑造、修辞方法的运用等。

表达技巧也可以分为一般技巧和辨证技巧两大类。

一般技巧又可以分为:比兴(比就是比喻,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对比、映衬(分为正衬和反衬)、悬念(包括设悬和释悬两方面)、巧合(巧合的关键是一个“巧”字,“合”是基本要求,要“合”得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人意料之外。“合”得新颖别致,方见其“巧”。)、象征(由象征体和象征义两个要素构成。)、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意识流与拼贴画。

辨证技巧又可以分为:虚与实(实就是实写,虚就是虚写。)、疏与密(疏就是略写,密就是详写。)曲与直(直就是平直,曲就是曲折。)、动与静(有以动写静和以静写动两种主要方式。)、除此以外,辨证技巧还有“抑与扬、张与弛、隐与显、少与多、庄与谐、断与续”等等。

一篇文章,不管作者选择什么样的表达技巧,都是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因此,分析语言、理解文章内容,必须认识表达技巧的作用。

艺术手法: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直抒胸臆等

一、荷(莲):爱情(莲、怜谐音),出淤泥而不染,夏的象征,美丽,文采

咏芙蓉 南朝·梁·沈约

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

这就是“邺水朱华”的典故了,荷的美色在沈约的笔下带有一种向上的劲道。老实说,我本不喜欢“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样把花弄得杀气腾腾的诗。不过这气质在莲的身上竟带出一种袅娜来。所以,荷还有文采的意象。

钱氏池上芙蓉 文征明

九月江南花事休,芙蓉宛转在中洲。美人笑隔盈盈水,落日还生渺渺愁。

露洗玉盘金殿冷,风吹罗带锦城秋。相看未用伤迟暮,别有池塘一种幽。

荷也应是丰满的花,却比牡丹清丽些。这是一种优雅且幽雅的花。再想想它的药用价值。难怪屈原说“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了,它的确受得起众人的喜爱。

《爱莲说》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繁。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这是赞美荷最正宗的语言,词微而意远,时品时新。

二、兰:隐士、贤德、美

陶渊明《幽兰》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

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

觉悟当念还,鸟尽废良弓。

兰的馥郁香气使诗人更加心向田园。兰也因而有了洒脱之意。

明刘伯温 《兰花》

幽兰花,在空山,美人爱之不可见,裂素写之明窗间。

幽兰花,何菲菲,世方被佩资簏施,我欲纫之充佩韦,袅袅独立众所非。

幽兰花,为谁好,露冷风清香自老。

明薛网 《兰花》

我爱幽兰异众芳,不将颜色媚春阳。

西风寒露深林下,任是无人也自香。

兰的真正价值在其幽,在其“无人而不改其香”。在古人眼中,这就是君子了。

三、雪:清寒、纯真、高洁、哀伤

洪升《雪望》:

寒色孤村暮,悲风四野闻。

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

鸥鹭飞难辨,沙汀望莫分。

野桥梅几树,并是白纷纷。

柳宗元《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雪的寒冷总能让人产生恰到好处的敬意,也因此有了隐士的意象。高洁而略带点寂寞的雪,就犹如大师的胸怀,让天地为之一亮,又一肃。

咏雪 吴均

微风摇庭树,细雪下帘隙。

萦空如雾转,凝阶似花积。

不见杨柳春,徒见桂枝白。

零泪无人道,相思空何益。

人在寒冷的时候,心中总会有点薄薄的凄凉,或者说,是惆怅。这时雪的轻舞飞扬,怎能不让人想起与其相似的,那薄薄的、似乎让人承受不住的情意呢?

咏雪 傅察

都城十日雪,庭户皓已盈。

呼儿试轻扫,留伴小窗明。

孩提时的欢乐是一辈子都忘不了的幸福。雪的轻盈明亮,就如童年。因此,雪在田园诗的天地里也有一份贡献,它会让人想起,曾经尝过的最甜美的味道。

四、竹:君子、俊挺、节气、壮志凌云

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郑板桥

“低首虚心”既描竹的外在自然状态,又指人的内在精神品德,“低首”和“虚心”二者异质而结构相对应。

题新竹

唐·杜牧

数茎幽玉色,晚夕翠烟分。

声破寒窗梦,根穿绿藓纹。

渐笼当槛日,欲得八帘云。

不是山阴客,何人爱此君。

咏竹

文同

竹、竹。

森寒,洁绿。

湘江边,渭水曲。

帷幔翠锦,戈矛苍玉。

虚心异草木,劲节逾凡木。

化龙杖入仙陂,呼凤律鸣神谷。

月娥巾披净冉冉,风女声笙竽肃肃。

林间饮酒碎影摇金,石上围棋清阴覆局。

屈大夫逐去徒悦椒兰,陶先生归但寻松菊。

若檀栾之操则无敌于君,图潇洒之姿亦莫贤于仆。

中国的托物言志诗发展到极端时,只有两种情况:退隐、入世。竹兼具这两种气质。我们用时只需选择一下材料即可。其实我很赞成东坡的“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但也有人认为竹“腹内空空”,所以我们要根据写作需要对其褒贬 。当然,私下里要有自己的意见。

五、雨:喜庆、伤心、哀恸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唐·戴叔伦《兰溪棹歌》

客心已百念,孤游重千里。江暗雨欲来,浪白风初起。——南北朝·何逊《相送》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唐·白居易《长恨歌》

一切景物到底不过是景物罢了,将其分类的,是人的心。乐景可以写哀,哀景也可以写乐,甚至会“倍增其哀乐”。人心才是分类的依据。

一、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注释: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张九龄《望月怀远》)

注释:这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月下相思,情幽怨重;望月抒怀,思绪翩翩,自古皆然。“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背景阔大,由景入情,意境雄浑,是千古传诵的佳句。它没有一个华丽的字眼,却自然天成。当我们望见一轮明月从海面上冉冉升起之时,这样的诗句就会脱口而出,带我们进入一个静美的境界。也许,这就是名诗名作那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之所在吧。诗人将思念远人的相思之情寓托于月光,月光脉脉无语却善解人意,牵人相思又给人抚慰。它把自己的光辉温柔而均匀地洒向天涯海角的每一处,让人在心中祈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注释:历来备受人们推崇,经久不衰,成为写月的千古绝唱。据《唐诗选注》解释:露无夜不白,但感在今夜,又适逢白露节,故曰,露从今夜白。月无处不明,但心在故乡,故曰,月是故乡明。两句诗情景交融,读来历历在目。从结构上,这两句是上一下四句式:“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顿挫抑扬极富音韵美。即使到了现在,还常常可以听到人们发“月是故乡明”之感慨。

二、(七)杜鹃

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如果仔细端详,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凑巧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杜鹃啼的血。正像唐代诗人成彦雄写的“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鹊”的神话传说。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

1. 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

2. 白居易《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

3. 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4. 文天祥《金陵驿二首》:“从今别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杜鹃的啼叫又好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

5. 宋代范仲淹诗云:“夜入翠烟啼,昼寻芳树飞,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三、高楼——登高怀远,思念远方之人

1.李白《菩萨蛮》“瞑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2.温庭筠《忆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

3.李煜《乌夜啼》“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4.范仲淹《苏幕遮》“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5.欧阳修《踏莎行》“楼高莫近危栏倚,凭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6.欧阳修《蝶恋花》“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1.梧桐: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2.菊:隐逸 高洁 脱俗 菊花: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3.(孤)雁:孤独 思乡 思亲 音信 消息 鸿雁:书信——对亲人的思念。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以雁写思的还有“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人赵嘏《长安秋望》)、“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宋人戴复古《月夜舟中》)等。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

4.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在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西陆:秋天〕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寒蝉鸣我侧”(三国人曹植《赠白马王彪》)等诗句也表达这样的情思。

5.月亮: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表现了李白的思乡之情。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

此外“月”还有以下意象

( 1)明月蕴涵边人的悲愁。

如:“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的悲亢幽怨;“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悲壮雄浑。

(2)明月蕴涵情感的无奈。

如谢庄“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的祈祷和祝福;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希冀和渴盼。

(3)明月蕴涵时空的永恒。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把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简要分析王维诗歌的艺术特点

唐代诗人王维在其诗歌创作中很好地体现了他诗画意境统一的观念。“诗中有画”是王维诗歌作品的艺术特征,自然也就体现在各个重要的创作环节上,本文仅从结构、炼材、语言三方面进行赏析。

1、结构。王维的诗往往采用组诗的形式来写,每首诗都可构成一个画面,合起来可以集结成一幅和谐的全景画面。

2、炼材。指的是选材练意,王维的诗善于捕捉形象和创造形象,在诗中体现出绘画的特点。

3、语言。王维的诗善于运用词句描绘形象的声、色、光、态。

扩展资料

王维的主要成就——山水田园诗

王维的大多数诗都是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王维的写景诗篇,常用五律和五绝的形式,篇幅短小,语言精美,音节较为舒缓,用以表现幽静的山水和诗人恬适的心情,尤为相宜。

王维从中年以后日益消沉,在佛理和山水中寻求寄托,他自称“一 悟寂为乐,此生闲有余”(《饭覆釜山僧》)。这种心情充分反映于他的诗歌创作之中。

过去时代不少人推崇王维此类诗歌,一方面固然由于它们具有颇高的艺术技巧,一方面也由于对其中体现的闲情逸致和消极思想产生共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维

李清照诗词的主要艺术特色

李清照词,人称“易安词”、“漱玉词”,以其号与集而得名。《易安集》、《漱玉集》,宋人早有著录。其词流传至今的,据今人所辑约有45首,另存疑10余首。她的《漱玉词》既男性亦为之惊叹。她不但有高深的文学修养,而且有大胆的创造精神。从总的情况看,她的创作内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

前期: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李清照前期的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如〔如梦令〕二首,活泼秀丽,语新意隽。〔凤凰台上忆吹箫〕、〔一翦梅〕、〔醉花阴〕等词,通过描绘孤独的生活和抒发相思之情,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厚感情,宛转曲折,清俊疏朗。〔蝶恋花〕《晚止昌乐馆寄姊妹》写对女伴们的留恋,感情也极其真挚。她的词虽多是描写寂寞的生活,抒发忧郁的感情,但从中往往可以看到她对大自然的热爱,也坦率地表露出她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这出自一个女作家之手,比起"花间派"代言体的闺怨词来要有价值得多。王灼说:李清照"作长短句,能曲折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闾巷荒淫之语,肆意落笔。自古缙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籍也"(《碧鸡漫志》卷二)。这种批评正说明了李清照词的意旨在客观上是违背了封建规范的。

后期: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

李清照南渡后的词和前期相比也迥然不同。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险和个人生活的种种悲惨遭遇,使她的精神很痛苦,因而她的词作一变早年的清丽、明快,而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在流离生活中她常常思念中原故乡,如〔菩萨蛮〕写的"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蝶恋花〕写的"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都流露出她对失陷了的北方的深切怀恋。她更留恋已往的生活,如著名的慢词〔永遇乐〕,回忆"中州盛日"的京洛旧事;〔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回忆当年的"胜赏",都将过去的美好生活和今日的凄凉憔悴作对比,寄托了故国之思。

她在词中充分地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如〔武陵春〕通过写"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慨,〔声声慢〕通过写"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处境,表达了自己难以克制、无法形容的"愁"。又如〔清平乐〕中"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的悲伤,〔孤雁儿〕中的悼亡情绪,都是在国破家亡、孤苦凄惨的生活基础上产生的,所以她的这部分词作正是对那个时代的苦难和个人不幸命运的艺术概括。

李清照在早年还写过一篇《词论》,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说法,是宋代的重要词论,也成为她词创作的理论依据,著有《漱玉词》,李清照词的风格以婉约为主,屹然为一大宗,人称“婉约词宗”。沈谦《填词杂说》将李清照与李后主并提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易安词在群花争艳的宋代词苑中,独树一帜,自名一家,人称“易安体”。“易安体”之称始于宋人。侯寅《眼儿媚》调下题曰:“效易安体”。辛弃疾《丑奴儿近》调下题曰:“博山道中效易安体”。词作自成一体,表明已形成鲜明的个性风神。其特点:

一、倾掳真挚情。

真情是词之骨,词之言情,贵得其真。李清照之前,婉约词人多以男性写艳情幽怀,李清照则是以女性本位写自我爱情悲欢和亲历的家国巨变而获得空前成功的第一人。其前期的恋情词,如《一剪梅》、《凤凰台上忆吹萧》等,满怀至情,连篇痴语,自然率真最能体现女性纯诚细腻的灵性,这是男性作家代人立言的恋情词所无法比拟的。其后期写愁的伤乱词,如《武陵春》、《声声慢》、《永遇乐》、《人孤雁儿》等篇,字字血泪,声声呜咽,一派凄楚,动魄惊心,这“载不动”的“许多愁”,止不住的“千行泪”,“凄凄惨惨”的情怀,元地倾诉的“万千心事”,全是发自肺腑的心声,来不得半点雕琢矫饰。这些融和着家国之变、时代沧桑的悲慨之曲,来自情挚意浓的词人,植根于真实生活感受,是李清照坎坷生涯、悲剧人生、灾难时代的映现。

二、熔炼家常语。

《漱玉词》的语言,有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柳永是把词引向市井的开拓者,他用语通俗明畅,然好为徘体,偶涉蝶默,周邦彦变俚为雅,措词精工,施采丽密。李清照遣词造语,自出机抒,创造了以自然率真为主要特色的文学语言。所谓“以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彭孙通《金粟词话》)。这种语言对于北宋末期华贵典雅的词风无异是一种冲击。如“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风凰台上忆吹萧》)。仿佛毫不经意,冲口而出,但仔细体味,却含意多层,十分精细。亲人远别,千言万语无从说起;分手已定,重重心事,说又何用;离恨别苦,难以启口的内心隐秘,刺人衷肠,宁可自我承受,不愿再增加行者负担。这重重思绪,微妙心态,全用家常语道出而含蕴绵绵不尽。如"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信手拈来,便增添了许多新鲜生动的情味漱玉词的口语化、通俗化,并不走向淡乎寡味、松散无力,因为它是在口语基础上匠心独运、提炼加工的结果。故而落笔精警雅隽,语工意新。如“雪清玉瘦”、“浓烟暗雨”、“被翻红浪”、“柳眼梅腮”、“红稀香少”、“云阶月地”云云,平易清新,精妙传神,正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三、善用白描法。

漱玉词不重故实,不过多化用前人诗文,而长于以白描手法创造动人的意境。易安的白描与柳永的“细密妥溜”、美成的富艳典重不同,而是“冲口出常言,境界动心魄”。如《醉花阴》写离思凝重:“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永遇乐》写孤寂失落:“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均以直白之语,写深浓之情,有场景,有人物,有衬映。阶前花下心系伊人,刻骨相思的形象,闭关帘底,孤苦零丁,将无穷悲伤一己吞咽的心态,呈现眼前,栩栩纸背,令人一睹难忘。《漱玉词》的白描,具有浑成、含蓄、宛曲的特点,因而毫无浅易平直之迹。《行香子》煞拍:“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虽系以口语描述天象,不免使人联想起人间风云变幻、爱河如许风波,其深层意蕴是领略不尽的。

四、讲求韵律美。

李清照论词很重视声律,所谓歌词分五音六律、清浊轻重,她的创作实践了自己的理论。这是由词作为一种乐诗特质决定的。漱玉词讲究声情,喜用双声叠韵,选辞注重声韵美。夏承秦曾举其《声声慢》为例,其中用舌声15字,齿声42字,尤其是未几句,“二十字里齿声交加重迭,这应是有意用啮齿丁宁的口吻,写自己忧郁倘恍的心情,不但读来明白如话,听来也有明显的声调美,充分表现乐章的特色”(《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张端义《贵耳集》称赏“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曰:…黑’字不许第二人押。”《声声慢》首句连下14个叠字,历代词家异口同声赞为千古绝调。张端义谓:“此乃公孙大娘舞剑手,本朝非无能词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叠字者。”徐钒《词苑丛谈》谓其音响之美,“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盘也”。李清照善以寻常语度人音律,平淡人调殊难,奇妙而谐律,更是出神人化。以是万树《词律》云:“其用字奇横而不妨音律,故卓绝千古。”

现代诗歌的艺术特点是什么,最好分为3 个小点,例如(1)~~~~~~(2)~~~~~~~(3)~~~~~~的

诗歌是人们喜欢的一种文学形式,他总是借助丰富的想象,通过高度凝练而又富于音乐性的语言塑造形象,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

(1).音乐美(押韵)

A、音乐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朗朗上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现。

B、 回环复沓。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2).绘画美(词藻)

绘画美,是指诗的语言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

(3).建筑美(诗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建筑美,是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04142251.html?fr=qrl&cid=218&index=1&fr2=query

元宵节古诗英文版

元宵节的诗句英文诗歌一:《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The Lantern Festival Night - to the tune of Green Jade Table by Xin Qiji

One night's east wind adorns a thousand trees with flowers

And blows down stars in showers.

Fine steeds and carved cabs spread fragrance en route;

Music vibrates from the flute;

The moon sheds its full light

While fish and dragon lanterns dance all night.

In gold-thread dress, with moth or willow ornaments,

Giggling, she melts into the throng with trails of scents

But in the crowd once and again

I look for her in vain.

When all at once I turn my head,

I find her there where lantern light is dimly shed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元宵节的诗句英文诗歌二:《元夕》·苏味道

The Lantern Festival Night by Su Weidao

The light is brightly, tonight the no-go area is opening.

The horse gallop that stirred up the dust,the moon seemed to follow the people.

The young singing girls look more beautiful, they walk and sing songs.

The capital guards does not work tonight, the drum will not urge the people back home.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元宵节的诗句英文诗歌三:《生查子·元夕》·欧阳修

At Lantern Festival - Tune: Song of Hawthorn by Ouyang Xiu

In the Lantern Festival night of last year,

The flowers market was bright as daylight.

When the moon hung behind the willows,

Young people went out on dates under them.

In the Lantern Festival night of this year's,

The moon and the lanterns were the same.

But I could not find last year's date of mine,

My sleeves of festival dress are wet with tears.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元宵节的诗句英语

生查子·元夕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At Lantern Festival - Tune: Song of Hawthorn by Ouyang Xiu

In the Lantern Festival night of last year,

The flowers market was bright as daylight.

When the moon hung behind the willows,

Young people went out on dates under them.

In the Lantern Festival night of this year's,

The moon and the lanterns were the same.

But I could not find last year's date of mine,

My sleeves of festival dress are wet with tears.

简便一点,诗句

元宵节英文简介

Lantern Festival falls on the fifteenth day of the first lunar month. This is the first full moon of the new year, symbolizing unity and perfection. Lantern Festival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Spring Festival , and marks the official end of the long holiday.

元宵节是农历正月的第十五天,这是新年的第一次满月,象征着和睦和团圆。元宵节是春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象征着春节长假的正式结束。

There are many legends concerning the origins of Lantern Festival.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有很多传说。

According to one legend, once in ancient times, a celestial swan came into the mortal world where it was shot down by a hunter. The Jade Emperor, the highest god in Heaven, vowed to avenge the swan. He started making plans to send a troop of celestial soldiers and generals to Earth on the fifteenth day of the first lunar month, with orders to incinerate all humans and animals. But the other celestial beings disagreed with this course of action, and risked their lives to warn the people of Earth. As a result, before and after the fifteenth day of the first month, every family hung red lanterns outside their doors and set off firecrackers and fireworks, giving the impression that their homes were already burning. By successfully tricking the Jade Emperor in this way, humanity was saved from extermination.

有一个传说是这样的,在古代,有一位神界天鹅闯入人间被猎手误杀。天界最高的神玉皇大帝因此发誓为这只天鹅报仇。他开始制定计划,派出一支天兵天将于农历正月十五来到人间,命令他们火烧所有的人和动物。但是其他神仙并不赞同这一计划,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提醒人间的人们。结果,在正月十五这一天前后,每一个家庭在门外挂起灯笼,并燃放烟花爆竹,给天兵天将造成各家各户起火的假象。通过这种方式,人们成功骗过了玉皇大帝,人类也因此逃过灭绝的危险。

According to another legend, during the time of Emperor Han Wudi of the Han Dynasty , a palace woman named Yuanxiao was prevented from carrying out her filial duty of visiting her parents on the fifteenth day of the first lunar month. Distraught, she said she would kill herself by jumping into a well. In order to help Yuanxiao fulfill her duty as a filial daughter, the scholar Dongfang Shuo came up with a scheme. He told Emperor Han Wudi that the Jade Emperor, the highest god in Heaven, had ordered the Fire God to burn down the capital city of Chang'an on the sixteenth day of the first lunar month. Anxious to find a way to save his city, the emperor asked Dongfang Shuo what he should do. Dongfang Shuo replied that the Fire God loved red lanterns more than anything. He advised that the streets be hung with red lanterns, and the emperor, empress, concubines, and court officials come out of the palace to see them. In this way, the Fire God would be distracted and disaster averted. The emperor followed Dongfang Shuo's advice, and while everyone was out viewing the lanterns, Yuanxiao was able to sneak out of the palace and be reunited with her parents.

另外一个传说发生在汉武帝时期。一位名叫元宵的宫女因身处深宫,没法在正月十五与父母团聚尽孝。为此,她欲跳井自尽。为了帮助元宵姑娘为父母尽孝,智者东方朔想出了一个计划。他告诉汉武帝,天界最高的神——玉皇大帝下令在正月十六火烧长安都。为了拯救长安城,汉武帝问东方朔该怎么办。东方朔回答说火神最爱大红灯笼。他建议在街道上悬挂大红灯笼,皇帝、皇后、六宫嫔妃和朝廷大臣都要外出观赏灯笼。这样,火神的注意力就会被分散,灾难也就可以避免了。皇帝采纳了东方朔的建议,当所有人都外出赏灯时,元宵得以有机会溜出皇宫,和家人团圆。

Although the above stories are quite fantastical, it is sure that the origins of Lantern Festival are related to ancient humanity's use of fire to celebrate festivals and avert disaster. Since Lantern Festival involves making offerings to the deities and is celebrated at night, it is natural that fire woul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Over time, Lantern Festival gradually evolved into its present form. When Buddhism was introduced to China during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 the emperor decreed that on the night of the full moon of the first lunar month, lanterns should be lit to honor Buddha, adding yet another level of significance to Lantern Festival. And according to Daoism, Lantern Festival is associated with the primordial deities of Heaven and Fire, who were born on the fifteenth day of the first lunar month.

虽然上述的传说很神奇,但可以确定的是元宵节的起源必定跟古代人们使用火来庆祝节日、躲避灾难有关。元宵节活动包括逃避邪神,且是在晚上庆祝,所以很自然地,火就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随着时间的流逝,元宵节逐渐演变为今天的形式。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皇帝下令,在正月第一个满月的晚上,必须点亮灯笼敬佛,这也使元宵节更增添了一份意义。而在道教里,元宵节是与掌管天界和火的元神紧密相连的,因为他们就诞生在正月十五。

Eating yuanxiao (sweet dumplings made with glutinous rice flour) is one of the special traditions of Lantern Festival. Lantern Festival is also called Yuanxiao Festival. Another name for yuanxiao is tangyuan, which literally means "boiled spheres."

吃元宵(有糯米粉制成的甜馅儿食物)是元宵节一个特别传统,而元宵节也因这种食物得名。元宵的另一种叫法是汤圆,字面意思就是“煮熟的圆球状食品”。

关于元宵节的英语美句

1、Last year, rice glue ball, flower market light as day; About dusk after month LiuShao head, man; Lantern Festival this year, the month with the lights still; See people last year, tears wet spring shirt sleeve。

翻译: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2、the full moon, Guanding, I am waiting for you! Lanterns on, I think you! Full moon, glutinous rice balls, geopolitical dream round!

翻译:赏月,观灯,我等你!花灯,月下,我想你!月圆,汤圆,缘梦圆!

3、At this moment, I have the deepest yearning to cloud Qiaoqu full blessing embellishment you sweet dreams, you would like to have a happy Feast.

翻译:这一刻,有我最深的思念, 让云捎去满心的祝福,点缀你甜蜜的梦,愿你拥有一个幸福快乐的元宵节。

扩展资料:

元宵节的由来英文版:

Lantern Festival is one of the traditional festivals in China. It existed as early as 2000 years ago in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Lantern Festival lanterns began in the Ming Emperor period of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The Ming Emperor advocated Buddhism. He heard that Buddhism had the practice of monks watching Buddha's relics on the fifteenth day of the first lunar month, lighting Buddha and revering Buddha. He ordered that night to light Buddha in imperial palaces and temples, Later, this Buddhist ritual festival gradually formed a grand folk festival. The Festival has undergone a process of development from the court to the people, from the Central Plains region to all parts of the country.

翻译: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早在2000多年前在西汉就存在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 时期,明帝提倡佛教 ,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 观佛舍利 ,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 庶民 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日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地区到全国各地的发展过程。

关于元宵节的古诗

一、《生查子·元夕》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二、《诗 曰》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 羞逐乡人赛紫姑。

三、《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四、《京都元夕》元好问

袨服华妆着处逢 ,六街灯火闹儿童 。

长衫我亦何为者 ,也在游人笑语中 。

五、《元 宵》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 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宋代的十大诗人和代表作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何似 一作:何时;又恐 一作:惟 / 唯恐)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满江红·写怀

朝代:宋代

作者: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栏 通:阑)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爱莲说

朝代:宋代

作者: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盛爱 一作:甚爱)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元日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生查子·元夕

朝代:宋代

作者: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江上渔者

朝代:宋代

作者: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春日

朝代:宋代

作者: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过零丁洋

朝代:宋代

作者: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卜算子·咏梅

朝代:宋代

作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小池

朝代:宋代

作者: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宋代诗词

1、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译文: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2、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译文:

人生在世,到这里、又到那里,偶然留下一些痕迹,你觉得像是什么?我看真像随处乱飞的鸿鹄,偶然在某处的雪地上落一落脚一样。

它在这块雪地上留下一些爪印,正是偶然的事,因为鸿鹄的飞东飞西根本就没有一定。

老和尚奉闲已经去世,他留下的只有一座藏骨灰的新塔,我们也没有机会再到那儿去看看当年题过字的破壁了。

还记得当时往渑池的崎岖旅程吗?——路又远,人又疲劳,驴子也累得直叫。

3、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译文

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我所居住的钟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

暖和的春风又一次吹绿了江南的田野,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

4、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5、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译文

听说在飞来峰极高的塔上,鸡鸣时分可看到旭日初升。

不怕浮云会遮住我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身在最高层。

扩展资料:

《题西林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庐山横看绵延逶迤,崇山峻岭郁郁葱葱连环不绝;侧看则峰峦起伏,奇峰突起,耸入云端。从远处和近处不同的方位看庐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气势又不相同。

后两句写出了作者深思后的感悟:之所以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会有不同的印象,原来是因为“身在此山中”。也就是说,只有远离庐山,跳出庐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庐山的真正仪态。全诗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泊船瓜洲》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首句通过写京口和瓜洲距离之短及船行之快,流露出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第二句写诗人回望居住地钟山,产生依依不舍之情;第三句描写了春意盎然的江南景色;最后以疑问语气结尾,再一次强调了对故乡的思念。

全诗不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而且在叙事上也富有情致,境界开阔,格调清新。

《元日》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泊船瓜洲

百度百科:元日

百度百科:题西林壁

宋代所有诗词人人生平简介作品

在百度百科搜索宋代诗人大全

让后自己一个人慢慢去找生平简介作品

宋代主要文学作品流派以及代表诗人有哪些?

婉约派,李清照,豪放派,苏轼,陆游,花间派,温庭筠等。

  1. 南宋中期,出现了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尤袤这“中兴四大诗人”。

杨万里的诗歌形成独特的“诚斋体”;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代表了其田园诗的最高成就,他不愧为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陆游诗歌最主要的内容都是爱国诗,陆游是南宋最有成就的爱国诗人。

2.南宋后期诗坛较有影响的有两个诗派。

一是以徐玑、徐照、翁卷和赵师秀为代表的永嘉派,也称“四灵派”,二是以戴复古、刘克庄为代表的江湖派,这一派因书商陈起刊刻《江湖集》而得名。南宋王朝覆灭前后,又涌现以文天祥为代表的一批爱国诗人,如郑思肖、汪元量等,写下“宋亡之诗史”。

宋代诗词有那些

宋代的诗:正在编撰的《全宋诗》收录宋诗作品达十六万多首之巨。

宋代的词,根据《全宋词》的记录,宋朝词人达到一千三百卅家,作品及残篇总计达到两万零四百多首。

宋朝有哪些著名的诗人

一、著名的诗人:辛弃疾 范仲淹 朱熹 陆游 王安石 林升 文天祥 范成大 李清照 欧阳修 叶绍翁 程颢 杨万里 白胜 张俞 梅尧臣 岳飞 胡铨 柳永 张轼 晁说之 郑会 王禹 僧志南 刘季孙 谢枋得 徐元杰 曹豳 朱淑贞 王淇 刘克庄 叶采 王令 司马光 沈括 翁卷 传徐矶 曾几 戴敏 黄庭坚 林逋 苏舜钦 文同 苏轼 朱弁 陈与义 戴复古 郑思肖 谢翱 雷震 杨朴 刘翰 周必大 蔡确 洪咨夔 林稹 杜耒 白玉蟾 卢梅坡 牧童 蔡襄 王硅 邵雍 晏殊 赵鼎 高翥 李纲 秦观 陈与兴 寇准 李之仪 王观 晏几道 张先 赵佶 周邦彦 杨亿 米芾 谢克家 黄裳 章楶 潘阆 蔡伸 姜夔 刘辰翁 史达祖 唐琬 吴文英 严仁 张元干 周密 朱淑真 赵师秀 袁去华 刘子翚等等。

二、简介(节选):

1、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杨慎谓其词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

2、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吉州人(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洴塘村)。南宋大诗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历任国子博士、太常博士,太常丞兼吏部右侍郎,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公事,广东提点刑狱,吏部员外郎等。反对以铁钱行于江南诸郡,改知赣州,不赴,辞官归家,闲居乡里。在中国文学史上,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南宋四家”、“中兴四大诗人”。

3、宋祁(998~1061)北宋文学家。字子京,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人,后徙居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天圣二年进士,官翰林学士、史馆修撰。与欧阳修等合修《新唐书》,书成,进工部尚书,拜翰林学士承旨。卒谥景文,与兄宋庠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词语言工丽,因《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世称“红杏尚书”。 生平 宋祁幼年与兄随父在外地读书,日子艰辛,稍长

4、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

5、欧阳修(1007-1073),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自称庐陵(今永丰县沙溪人)。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出生于四川绵州(今四川绵阳市涪城区内),祖籍:江西永丰,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字永叔,谥 欧阳修像号文忠,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与(唐朝)韩愈、柳宗元、(宋朝)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千古文章四大家:韩,柳,欧,苏(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北宋欧阳修、苏轼)。

6、王安石(1021年1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晚号半山。逝世后追谥号“文”,世人称其为王文公。小字獾郎,晚年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中国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善于用典故,风格遒(qiú)劲有力,警辟精绝,也有情韵深婉的作品。 著有《临川先生文集》。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

7、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

8、秦观,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曾任太学博士(即国立大学的教官)、秘书省正字、国史院编修官。政治上倾向旧党,哲宗时“新党”执政,被贬为监处州酒税,徙郴州,编管横州,又徙雷州,至藤州而卒。他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号称为“苏门四学士”,颇得苏轼赏识。秦观生性豪爽,洒脱不拘,溢于文词。他十五岁丧父,自幼研习经史兵书。 神宗元丰八年(1085)进士,最初任定海主簿、蔡州教授。元祐初(1086),苏轼举荐他为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预修《神宗实录》。

9、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字耆卿,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代表作《雨霖铃》。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

10、李清照(1084-1155),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写春天的雨的诗句

1.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2.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3.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4.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5.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6.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7.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8.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9.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10.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11.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12.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雨天思念人的诗词

1、《清明》唐代·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夜雨寄北》唐代·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3、《春游湖》宋代·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4、《芙蓉楼送辛渐》唐代·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5、《春夜喜雨》唐代·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为什么下雨天作诗更有意境?

一般诗人比较喜欢雨天,雨天会给营造出一种特有的韵味。

描写雨天心情的诗词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绝句》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伶仃洋》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昨夜风疏雨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廋.——李清照 《如梦令》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王禹偁《点绛唇》

粉蝶双双穿槛舞,帘卷晚天疏雨.——毛熙震《清平乐》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过雨荷花满院香,沈李浮瓜冰雪凉 宋·李重元《忆王孙·夏词》

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唐·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过雨荷花满院香,沈李浮瓜冰雪凉 宋·李重元《忆王孙·夏词》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

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 唐·白居易《司马宅》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宋·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诗经《风雨》

客心已百念,孤游重千里.江暗雨欲来,浪白风初起.——南北朝·何逊【相送】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唐·白居易《长恨歌》

青草湖中万里程,黄梅雨里一人行.愁见滩头夜泊处,风翻暗浪打船声.——唐·白居易《浪淘沙》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唐·白居易《南湖春早》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红板江桥青酒旗,馆娃宫暖日斜时.可怜雨歇东风定,万树千条各自垂.——唐·白居易《杨柳枝》

早蛩啼复歇,残灯灭又明.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唐·白居易《夜雨》

巴东船舫上巴西,波面风生雨脚齐.水蓼冷花红簌簌,江蓠湿叶碧凄凄.——唐·白居易《竹枝》

宿空房,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唐·白居易《上阳白发人》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唐·白居易《秋雨夜眠》

西原驿路挂城头,客散江亭雨未收.——唐·岑参《虢州后亭送李判官使赴晋绛得秋字》

雨歇杨林东渡头,永和三日荡轻舟.——唐·常建《三日寻李九庄》

岧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平.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唐·崔颢《行经华阴》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唐·戴叔伦《苏溪亭》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唐·杜甫《春夜喜雨》

鸿飞冥冥日月白,青枫叶赤天雨霜.——唐·杜甫《寄韩谏议注》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唐·杜甫《贫交行》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唐·杜甫《赠卫八处士》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杜甫《江南春绝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杜牧《清明》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唐·杜牧《题扬州禅智寺》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 》

描写春天下雨时节的是诗歌

1.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3.《绝句》志南和尚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4.《渔歌子》张志和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5.《春雨》李商隐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6.《更漏子》李煜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 7.《绮罗香 春雨》 史达祖 做冷欺花,将烟困柳, 千里偷催春暮。 尽日冥迷,愁里欲飞还在。 惊粉重、蝶宿西园, 喜泥润、燕归南浦。 最妨它,佳约风流, 钿车不到杜陵路。 8.《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9.《大酺 春雨》周邦彦 对宿烟收,春禽静,飞雨时鸣高屋。 墙头青玉旆,洗铅霜都尽,嫩梢相触。 润逼琴丝,寒侵枕障,虫网吹黏帘竹。 邮亭无人处,听檐声不断,困眠初熟。 奈愁极频惊,梦轻难记,自怜幽独。

描写春天雨的诗句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②春雨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船撑出绿荫来——宋· 徐俯《春游湖》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唐·杜甫《春夜喜雨》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1.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2.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3.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4.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5.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6.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7.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8.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9.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10.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11.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12.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只要下雨,就不用去春游。句子有问题吗

有啊,句子没有主语啊。

应该改为:只要下雨,我们就不用去春游。

有那些古诗是表达和家人长期分开两地的相思之苦的诗急急急

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杜甫【月夜】

今夜鄜州月, 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 双照泪痕干

这几首都是很经典的,不写思而满思,字应该没打错。。累死..纳了吧。。

描述情人分隔两地的相思之情的诗词

1,《三五七言 / 秋风词》唐代:李白

原文: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白话文释义:秋风凌清,秋月明朗。风中的落叶时聚时散,寒鸦本已栖息,又被明月惊起。又盼着相见,却不知在何日,这个时节,这样的夜晚,相思梦难成。走入相思之门,知道相思之苦,永远的相思永远的回忆,短暂的相思却也无止境,早知相思如此的在心中牵绊,不如当初就不要相识。

2,《望月怀古》唐代:张九龄

原文: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白话文释义: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

3,《生查子·元夕》宋代:欧阳修

原文: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白话文释义:去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花市灯光像白天一样明亮。月儿升起在柳树梢头,他约我黄昏以后同叙衷肠。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与灯光仍同去年一样。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故人,泪珠儿不觉湿透了衣裳。

4,《子夜吴歌·秋歌》唐代:李白

原文: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白话文释义:长安城内一片月光,千户万户都在捣衣。秋风吹送捣衣声声,家家怀念戍边之人。何时才能平息边境战争,让我丈夫结束远征。

5,《望江南·梳洗罢》唐代:温庭筠

原文: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白话文释义:梳洗完毕,独自一人登上望江楼,倚靠着楼柱凝望着滔滔江面。上千艘船过去了,所盼望的人都没有出现。太阳的余晖脉脉地洒在江面上,江水慢慢地流着,思念的柔肠萦绕在那片白苹洲上。

表达恋人分居两地的诗词有哪些?

1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翻滋味在心头。2行行重行行,与君生离别。相去万余里,各在一天涯。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高二学的)

有关一切情人分别两地的忧伤诗词

卓文君的《白头吟》

皑如山上雪.皓如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曰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蹀躞御沟止,沟水东西流。

凄凄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竹杆何袅袅,鱼儿何徙徙,

男儿重义气,何用钱刀为?

再有《怨郎诗》

一别之后,二地相悬。

虽说是三四月,谁又知五六年。

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

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

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语千言道不完,百无聊赖十凭栏。

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仲秋月圆人不圆。

七月半,秉烛烧香问苍天,六月伏天从摇扇我心寒。

五月石榴似水,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

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

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

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做男。

还有《诀别书》

春华竞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声代故!锦水有鸳,汉宫有水,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于淫而不悟!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

都是卓文君的作品。不过说点题外话,我觉得还是自己写点什么好,也许不如文君有才,写不出什么佳作,但可以说明自己真实想法即可,不必弄这七言五言的。仅供参考。

求描写恋人分隔两地的诗

《西洲曲》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答案补充 原创的谁舍得给你啊

和女友要分别两地了用什么样的诗词来表达我的不舍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春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以上内容是关于诗词鉴赏的艺术手法有哪些和诗词鉴赏的艺术手法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

标签:诗词鉴赏的艺术手法

标题:诗词鉴赏的艺术手法有哪些 诗词鉴赏的艺术手法

链接:http://m.zhaichaow.cn/z/1387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