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颂秦皇岛的旧体诗词 描写秦皇岛的古诗词

国学综合

歌颂秦皇岛的旧体诗词 描写秦皇岛的古诗词

海贼歌围观:℉更新时间:02-28 01:16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歌颂秦皇岛的旧体诗词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描写秦皇岛的古诗词和歌颂秦皇岛的旧体诗词的精彩内容哦。

歌颂秦皇岛的旧体诗词 描写秦皇岛的古诗词

歌颂秦皇岛的旧体诗词 描写秦皇岛的古诗词

浪淘沙·北戴河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白话译文:大雨落在了幽燕, 滔滔波浪连天, 秦皇岛之外的打渔船, 在起伏的波涛里都已经看不见, 也不知漂去了哪里。往事已经有千年, 那时魏武帝曹操跃马挥鞭, 东巡至碣石山吟咏过诗篇。 秋风瑟瑟到了今日, 人间却换了新颜。

《浪淘沙·北戴河》是主席于1954年于秦皇岛北戴河开会时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展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前无古人的雄伟气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怀,具有比《观沧海》更鲜明的时代感、更深邃的历史感、更辽阔的宇宙感和更丰富的美学容量 。

扩展资料:

作品鉴赏

这首词一开始就给人们展现出雄浑壮阔的自然景观。“大雨落幽燕”一句排空而来,给人以雨声如鼓势如箭的感觉;继之以“白浪滔天”,更增气势,写出浪声如雷形如山的汹涌澎湃,“大雨”、“白浪”,一飞落,一腾起,相触相激,更兼风声如吼,推波助澜,声形并茂气象磅礴。

在《浪淘沙·北戴河》上阕中,写道:“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道出了同老渔民交谈的美好回忆,也寄托着对海上渔船安危的牵挂和关怀。

在《浪淘沙·北戴河》的下阕中说到曹操,并将曹操的“秋风萧瑟”升华为“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让人们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豪迈激情。

上片前两句,一为仰观,一为前瞻,随着视角的变化,空间画面也由陆而海,从上而下。后三句则显示视线由近而远的渐次推移,极富层次感。

上片写景,景中含情,而下片抒情,情中有景。秦皇岛外,白浪滔天,一片汪洋。此时此地此景,自然会使人联想起一千多年前曹操登陆碣石山观海的历史往事和那首《观沧海》诗。

新中国成立以后,提前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国家实力增强,农村的合作化运动以有较大的进展,对工商业的改造也开始着手,建设一个工业化的强国的伟大目标也开始提出。以上就是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浪淘沙·北戴河

谁有赞美秦皇岛的诗歌?急要 在线等

浪淘沙·北戴河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赞美秦皇岛的儿童诗歌

嘉平初号秦始皇,寻欲仙草来此僵。

古语磊磊著青史,歌声朗朗诵田桑。

碧海苍色山怡情,避暑胜地尽欢畅。

我笔太短诵不够,借得苍天更豪放,

关于北戴河的诗词

浪淘沙 北戴河(1954年夏)

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

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

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

换了人间。

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一九五七年一月号。

注释

〔北戴河〕在河北省东北部渤海边秦皇岛市西南海滨,是著名夏季休养地。

〔幽燕(yān烟)〕这里泛指河北省。我国古代的幽州和燕国,都在今河北省北部一带。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jié竭)石有遗篇〕公元二○七年(汉献帝建安十二年),曹操(后被尊称魏武帝)和乌桓族作战凯旋,曾经路过这一带。曹操的《步出夏门行》诗中有《观沧海》一章:“东临碣石(据近年来考古发现,碣石在今辽宁省绥中县西南的海滨,西距山海关约三十里),以观沧海。……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下文的“萧瑟秋风今又是”即由此引出。

关于北戴河的诗词都有哪些呀?

李世民的春日观海,徐世昌的题莲花石公园,康有为的游莲花石公园,郭沫若的咏北戴河二首,还有老舍、胡适、徐志摩、谢觉哉等人均有诗词。

古代诗人送别好友时以话相送的诗句有什么

1,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出自唐代: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渭城曲》

白话文释义: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馆驿青堂瓦舍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2,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出自唐代王维《山中送别》

白话文释义:在深山中送走了好友,夕阳西坠我半掩柴门。春草到明年催生新绿,朋友啊你能不能回归?

3,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出自唐代: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白话文释义: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朋友啊,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

4,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出自唐代:李白《赠汪伦》

白话文释义:我正乘上小船,刚要解缆出发,忽听岸上传来,悠扬踏歌之声。看那桃花潭水,纵然深有千尺,怎能及汪伦送我之情。

5,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白话文释义:巍巍长安,雄踞三秦之地;渺渺四川,却在迢迢远方。你我命运何等相仿,奔波仕途,远离家乡。只要有知心朋友,四海之内不觉遥远。即便在天涯海角,感觉就像近邻一样。岔道分手,实在不用儿女情长,泪洒衣裳。

古诗词,古代

诗词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悼亡诗,咏物诗,军旅诗等。古体诗有《诗经》《楚辞》《乐府》《汉赋》《南北朝民歌》等。近体诗一般是绝句,律诗,排律(长律)。

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谕诗。

⑴怀古诗。

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⑵咏物诗。

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⑶山水田园诗。

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⑷战争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仍频,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⑸行旅诗和闺怨诗。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或托物传情,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⑹送别诗。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概括一下,主要分为9种:1讽刺 2爱情 3哲理 4送别 5风景 6抱负 7想像 8故事 9思想

古诗词分为哪几类?

1、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1)、古体诗

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新乐府。

(2)、近体诗

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包括:“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律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有定声(诗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3)、词

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

(4)、曲

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2、按内容分: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谕诗。

(1)、怀古诗

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

(2)、咏物诗

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3)、山水田园诗

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4)、战争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仍频,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5)、行旅诗和闺怨诗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或托物传情,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6)、送别诗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扩展资料

诗歌内容:

诗来源于生活。诗是生活大海的闪光。把诗与生活隔开,就无法认识诗的内容本质。

由于诗不是叙述生活而是歌唱生活,感情就是诗的主要内容,抒情美是诗的内容本质。感情要有所依。形象,使感情具象化、可感化。所以形象也是诗的内容的组成部分。诗是最富于哲理意味的文学样式,它是文学领域中最“讲理”的品种。感情来源于思想。思想同样也是诗的内容的组成部分。

情、形、理的统一,构成诗的内容。

1、诗歌感情:

(1)、感情的真实性。

所谓真实,就是不说假话。诗总是乐于倾吐隐秘在自己胸中的悲欢。圆滑与世故都不应当是诗的品质。感情的真实还有一个广阔领域。诗中除诗人以外的任务形象的感情也必须是真实的。

(2)、感情的独立性。

真实的感情总是具体的、独特的。它是独立的不是缺乏个性的。感情的独立性是感情的真实性的体现于延伸,是感性的外装和标志。感情的独立性使诗和读者的心灵发生联系,使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对读者变得亲近。

感情的独立性表现在善于发现“异”:能言人之未言;长于发现”异”:善言人之难言。

2、诗歌形象:

通过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也是艺术的基本规律。诗歌唱生活,也是形象地歌唱生活。在绝大多数诗歌中,主要形象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除了抒情主人公形象,诗歌一般独有景物形象。

3、诗歌思想:

诗应当富于哲理。诗歌的思想富有哲理性,不同于哲学的思想:

(1)、诗歌的思想是感情晶体。

(2)、诗歌的思想是形象晶体。

(3)、诗歌的思想是机智语言的晶体。

4、诗歌意象:

意象是诗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作为一门语言艺术,诗一般不会通篇以抽象语言直接表达抽象的情思,而要借助意象表达。意象就是融汇着诗人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诗要表现的,是诗人的主观世界和诗人所面对的客观世界。

在主观世界一方,诗要表现的主要是情思和美,即诗人对世界和人生的情感体验、思想颖悟以及审美感受。客观世界要求于诗的,则是叙事和状物,叙社会之事,状自然之物。其所状之物、所叙之事,往往也作为意象,借以寄寓主观的情思及美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古诗词

中国古代的文人多磨难~举几个失意诗人例子,再介绍一下!

白居易,唐代诗人...号香山居士.《长恨歌》、《琵琶行》是他的..

曹植..三国魏杰出诗人.曹操第三子..《白马篇>>》、《七步诗》是他的..

柳宗元..政治上沉重的打击,使忧愁苦闷中的诗人,把目光投向了永州山水..我最喜欢他的《红蕉》...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我知道他是个爱国主义诗人..

李白...诗仙你肯定知道了拉...

苏轼...我喜欢的一个...蝶恋花我很喜欢..

屈原....司马迁. ...等等...

恩...这些你都满意吗 ???你自己在找找看看咯。..希望我的答案可以帮助你...这些都是自己老师讲的..还有就是翻语文书找的...

参考资料:自己老师讲的..还有就是翻语文书找的...

古诗的体裁有多少种?分别是什么?

(1)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

(2)咏物诗: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

(3)山水田园诗: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4)边塞诗: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仍频,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

(5)行旅诗和闺怨诗: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

(6)送别诗: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扩展资料

诗歌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我国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诗歌

古代诗歌的基本知识有哪些?

诗歌概念起源

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诗歌是有节奏、有韵律并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尚书.虞书》:“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早期,诗、歌与乐、舞是合为一体的。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诗与歌统称诗歌。

诗体概说

诗体的分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现在,只就一般的看法,简单地谈谈汉魏六朝和唐宋的诗体。

汉魏六朝诗,一般称为古诗,其中包括汉魏乐府古辞、南北朝乐府民歌,以及这个时期的文人诗。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乐府歌辞是由乐府机关采集,并为它配上乐谱,以便歌唱的。《文心雕龙·乐府》篇说:"凡乐辞曰诗,诗声曰歌。"由此可以看出诗、歌、乐府这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诗指的是诗人所作的歌辞,歌指的是和诗相配合的乐曲,乐府则兼指二者而言。后来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体裁写的作品,虽然没有配乐,也称为乐府。中唐时白居易等掀起一个新乐府运动,创新题,写时事,因而叫作新乐府。

唐以后的诗体,从格律上看,大致可分为近体诗和古体诗两类。近体诗又叫今体诗,它有一定的格律。古体诗一般又叫古风,这是依照古诗的作法写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五言律诗简称五律,限定八句四十字;七言律诗简称七律,限定八句五十六字。超过八句的叫长律,又叫排律。长律一般都是五言诗。只有四句的叫绝句;五绝共二十个字,七绝共二十八个字。绝句可分为律绝和古绝两种。律绝要受平仄格律的限制,古绝不受平仄格律的限制。古绝一般只限于五绝。

“现代诗”名称,开始使用于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确立。现代诗的含义:

1.形式是自由的

2.内涵是开放的

3.意象经营重于修辞。

“古典诗”与“现代诗”的比较:“诗”者皆为感于物而作,是心灵的映现。“古典诗”以“思无邪”的诗观,表达温柔敦厚、哀而不怨,强调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现代诗”强调自由开放的精神,以直率的情境陈述,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

诗歌主要有以下几部分:

(一)诗歌的起源

诗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来源于古代人们的劳动号子和民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开始诗和歌不分,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中国诗歌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如,《诗经》《楚辞》和《汉乐府》以及无数诗人的作品。西欧的诗歌,由古希腊的荷马、萨福和古罗马的维尔吉、贺拉斯等诗人开启创作之源。

(二)诗歌的特点

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我国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这个定义性的说明,概括了诗歌的几个基本特点: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三)诗歌的表现手法

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

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这“六义”中,“风、雅、颂”是指《诗经》的诗篇种类,“赋、比、兴”就是诗中的表现手法。

赋: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宋代学者朱熹在《诗集传》的注释中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如,《诗经》中的《葛覃》《芣苢》就是用的这种手法。

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中说:“且何谓为比也?盖写物以附意,扬言以切事者也。”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诗经》中的《螽斯》《硕鼠》等篇即用此法写成。

兴:是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写法。唐代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朱熹更明确地指出:“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如《诗经》中的《关雎》《桃夭》等篇就是用“兴”的表现手法。

这三种表现手法,一直流传下来,常常综合运用,互相补充,对历代诗歌创作都有很大的影响。

诗歌的表现手法是很多的,而且历代以来不断地发展创造,运用也灵活多变,夸张、复沓、重叠、跳跃等等,难以尽述。但是各种方法都离不开想象,丰富的想象既是诗歌的一大特点,也是诗歌最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法。在诗歌中,还有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是象征。象征,简单说就是“以象征义”,但在现代诗歌中,象征则又表现为心灵的直接意象,这是应予注意的。用现代的观点来说,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主要的有三种:

1.比拟。刘勰在《文心雕龙》一书中说:比拟就是“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这些在我们前面列举的诗词中,便有许多例证。比拟中还有一种常用的手法,就是“拟人化”:以物拟人,或以人拟物。前者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里荡漾。把“云彩”“金柳”都当作人来看待。以人拟物的,如,洛夫的《因为风的缘故》:……我的心意/则明亮亦如你窗前的烛光/稍有暧昧之处/势所难免/因为风的缘故/……以整生的爱/点燃一盏灯/我是火/随时可能熄灭/因为风的缘故。把“我的心”比拟为烛光,把我比作灯火。当然,归根结底,实质还是“拟人”。

2.夸张。就是把所要描绘的事物放大,好像电影里的“大写”“特写”镜头,以引起读者的重视和联想。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其中说到“深千尺”“三千尺”,虽然并非事实真相,但他所塑造的形象,却生动地显示了事物的特征,表达了诗人的激情,读者不但能够接受,而且能信服,很惊喜。然而这种夸张,必须是艺术的、美的,不能过于荒诞,或太实、太俗。如,有一首描写棉花丰收的诗:“一朵棉花打个包/压得卡车头儿翘/头儿翘,三尺高/好像一门高射炮。”读后却反而使人觉得不真实,产生不出美的感觉。

3.借代。就是借此事物代替彼事物。它与比拟有相似

之处,但又有所不同,不同之处在于:比拟一般是比的和被比的事物都是具体的、可见的;而借代却是一方具体,一方较为抽象,在具体与抽象之间架起桥梁,使诗歌的形象更为鲜明、突出,以引发读者的联想。这也就是艾青所说的“给思想以翅膀,给感情以衣裳,给声音以彩色,使流逝变幻者凝形。”

塑造诗歌形象,不仅可以运用视角所摄取的素材去描绘画面,还可以运用听觉、触觉等感官所获得的素材,从多方面去体现形象,做到有声有色,生动新颖。唐代诗人贾岛骑在毛驴上吟出“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但又觉得用“僧敲月下门”亦可。究竟是“推”还是“敲”,他拿不定主意,便用手作推敲状,不料毛驴挡住一位大官的去路,此人乃大文豪韩愈,当侍卫将贾岛带到他的马前,贾据实相告,韩沉吟良久,说还是用敲字较好。因为“敲”有声音,在深山月夜,有一、二记敲门声,便使得那种情景“活”起来,也更显得环境的寂静了。前述《枫桥夜泊》的“乌啼”“钟声”,也是这首诗的点睛之笔。还有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段,更是十分逼真,非常精彩!现代的如黄河浪的《晨曲》:“还有那尊礁石/在固执地倾听/风声雨声涛声之外/隐隐约约的/黎明/灵泉寺的晨钟/恰似鼓山涌泉的/悠远回应/淡淡淡淡的敲落/几颗疏星/而涨红花冠的/雄劲的鸡鸣/仿佛越海而来/啼亮一天朝霞/如潮涌。这首诗也写得很好。所以我们如果掌握了用声音塑造形象的手法,那将为诗歌创作开拓一个更加广阔的领域。

无论是比拟、夸张或借代,都有赖于诗人对客观事物进行敏锐的观察,融入自己的情感,加以大胆的想象,甚

至幻想。可以这样说,无论是浪漫派也好,写实派也好,没有想象(幻想),便不成其为诗人。比如,以豪放称著的李白,固然想象丰富,诗风雄奇,而以写实称著的杜甫,也写出了诸如“安得广厦千万间……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乾。”(《月夜》)等等浮想连翩的佳作。

(四)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

1.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①楚辞体:是战国时期楚国屈原所创的一种诗歌形式,其特点是运用楚地方言、声韵,具有浓厚的楚地色彩。东汉刘向编辑的《楚辞》,全书十七篇,以屈原作品为主,而屈原作品又以《离骚》为代表作,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体”为“骚体”。

②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变成诗体的名称。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为乐府。魏晋和唐代及其以后诗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成为乐府和拟乐府。如《敕勒歌》《木兰诗》《短歌行》(曹操)。一般来说,乐府诗的标题上有的

加“歌”“行”“引”“曲”“吟”等。

③歌行体:是乐府诗的一种变体。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都是“歌曲”的意思,其音节、格律一般都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以后遂有“歌行”体。到了唐代,初唐诗人写乐府诗,除沿用汉魏六朝乐府旧题外,已有少数诗人另立新题,虽辞为乐府,已不限于声律,故称新乐府。此类诗歌,至李白、杜甫而大有发展。如,杜甫的《悲陈陶》《哀江头》《兵车行》《丽人行》,白居易的许多作品,其形式采用乐府歌行体,大多三言、七言错杂运用。

(2)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①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②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律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有定声(诗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例如,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的律诗,每首四联八句,每句字数必须相同,可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如果在律诗定格基础上加以铺排延续到十句以上,则称排律,除首末两联外,上下句都需对仗,也有隔句相对的,称为“扇对”。再如,绝句仅为四句两联,又称绝诗、截句、断句,平仄、押韵、对偶都有一定要求。

(3)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

(4)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2.按内容来分类: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谕诗。

(1)怀古诗。

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2)咏物诗。

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3)山水田园诗。

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4)战争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仍频,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5)行旅诗和闺怨诗。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或托物传情,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6)送别诗。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五)现代诗歌的分类

诗歌的分类也有多种方法,根据不同的原则和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种类。基本的有以下几种:

1.叙事诗和抒情诗。这是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划分的。

(1)叙事诗:诗中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通常以诗人满怀激情的歌唱方式来表现。史诗、故事诗、诗体小说等都属于这一类。史诗如古希腊荷马的《伊里亚特》和《奥德赛》;故事诗如我国诗人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诗体小说如英国诗人拜伦的《唐璜》,俄国诗人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

(2)抒情诗:主要通过直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社会生活,不要求描述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如,情歌、颂歌、哀歌、挽歌、牧歌和讽刺诗。这类作品很多,不一一列举。

当然,叙事和抒情也不是绝然分割的。叙事诗也有一定的抒情性,不过它的抒情要求要与叙事紧密结合。抒情诗也常有对某些生活片断的叙述,但不能铺展,应服从抒情的需要。

2.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这是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类的。

(1)格律诗:是按照一定格式和规则写成的诗歌。它对诗的行数、诗句的字数(或音节)、声调音韵、词语对仗、句式排列等有严格规定,如,我国古代诗歌中的“律诗”“绝句”和“词”“曲”,欧洲的“十四行诗”。

(2)自由诗:是近代欧美新发展起来的一种诗体。它不受格律限制,无固定格式,注重自然的、内在的节奏,押大致相近的韵或不押韵,字数、行数、句式、音调都比较自由,语言比较通俗。美国诗人惠特曼(1819—1892)是欧美自由诗的创始人,《草叶集》是他的主要诗集。我国“五四”以来也流行这种诗体。

(3)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作品中有诗的意境和激情,常常富有哲理,注重自然的节奏感和音乐美,篇幅短小,像散文一样不分行,不押韵,如,鲁迅的《野草》。

(六)白朴《天净沙·秋》赏析

一提到“秋”,人们的第一反应便是那首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天净沙·秋思》(马致远作)。殊不知,元曲当中写到关于“秋”的作品甚多,最为传神的当属白朴的《天净沙·秋》。如果说,马致远被称为“秋思之祖”的话,那么,白朴应义不容辞地被推为“秋意之圣”。本曲首二句白朴用如椽之笔,在不着一个谓词的情况下,巧妙地并列六组名词来描摹了一幅地面与天空的和谐画面:日头平西,落霞满天,小村披拂着斜晖;炊烟袅袅几如凝止,老树枝丫不动纹丝,乌鸦树羽辍立枝头。

第二句,则是在前两句描摹的大范围中的一角特景。

在这一片宁静的秋景当中,突然掠过一只大雁,飞下地面。这一动态的骤然出现,打破了静景的观感,使人心为之一动。“一点”说明“飞鸿”的距离之远,“影下”更显速度之快!

第三句是最能传秋意之神的句子。首先是视角上的远近结合,远处是秋山和秋水,并且具有特征的色彩——青与绿;近处是秋天的植物:草、叶和花,白、红、黄更是和谐烘托,五彩纷呈,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秋之画卷”,渲染了秋景,传达了浓郁的秋意。其次,全句未著一个“秋”字而处处见“秋意”,正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这也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

综观全曲,其结构新颖别致,即“铺排静景——中介飞鸿动景——铺排静景”,规范而不呆板;其次,章法上动静结合,变化而不单调;再次,如果说此曲前两句秋景不免显得清寂、清冷,那么到了第三句,则意境转换,更显清疏、清和了。这些足见作者的高超的炼意本领和构思技巧。

(七)郭沫若《天上的街市》赏析

郭沫若的诗一向以强烈的情感宣泄著称,他的《凤凰涅》热情雄浑;他的《天狗》带着消灭一切的气势;他的《晨安》《炉中煤》曾经让我们的心跳动不止。但这首诗却恬淡平和,意境优美,清新素朴。诗人作这首诗时正在日本留学,和那时的很多中国留学生一样,他心中有着对祖国的怀念,有对理想未来的迷茫。诗人要借助大自然来思索这些,经常在海边彷徨。在一个夜晚,诗人走在海边,仰望美丽的天空、闪闪的星光,心情变得开朗起来。诗人似乎找到了自己的理想,于是他在诗中将这种理想写了出

来——那似乎是天国乐园的景象。

诗人将明星比作街灯。点点明星散缀在天幕上,那遥远的世界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街灯则是平常的景象,离我们很近,几乎随处可见。诗人将远远的街灯比喻为天上的明星,又将天上的明星说成是人间的街灯。是诗人的幻觉,还是诗人想把我们引入“那缥缈的空中”?在诗人的心中,人间天上是一体的。

那缥缈的空中有一个街市,繁华美丽的街市。那儿陈列着很多的物品,这些物品都是人间的珍宝。诗人并没有具体写出这些珍奇,留给了我们很大的想象空间,我们可以将它们作为我们需要的东西,带给我们心灵宁静、舒适的东西。

那不仅是一个街市,更是一个生活的场景。那被浅浅的天河分隔的对爱情生死不渝的牛郎、织女,在过着怎样的生活?还在守着银河只能远远相望吗?“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诗人这样说。在那美丽的夜里,他们一定在那珍奇琳琅满目的街市上闲游。那流星,就是他们手中提着的灯笼。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就颠覆了流传千年的神话,化解了那悲剧和人们叹息了千年的相思和哀愁。

这首诗风格恬淡,用自然清新的语言、整齐的短句、和谐优美的韵律,表达了诗人纯真的理想。那意境都是平常的,那节奏也是缓慢的,如细流,如涟漪。但就是这平淡的意境带给了我们丰富的想象,让我们的心灵随着诗歌在遥远的天空中漫游,尽情驰骋美好的梦想。

赞美青松的诗句有哪些

赞美青松的诗句:

1、《青松》

现代 陈毅

原文: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译文:

大雪纷纷,全部压在青松上,但是青松依旧挺拔直立。要想知道松树的高洁,还要等到雪化了的时候。

2、《松树》

唐代 白居易

原文:

白金换得青松树,君既先栽我不栽。

幸有西风易凭仗,夜深偷送好声来。

译文:

雨水换来了松林的成长,既然老天能滋养万物,我就不需要操心了。幸而有西风吹来,带来了松林因为舞动的声音让我陶醉。

3、《松》

唐代 成彦雄

原文:

大夫名价古今闻,盘屈孤贞更出群。

将谓岭头闲得了,夕阳犹挂数枝云。

译文:

大夫松,名气高扬,古今赞赏它的人无数!但是它却仍闲于苍茫的山巅,显得十分的出众!

等到山头安静下来的时候,只看到悬崖孤松之上,悬挂着一轮残阳和几片飘渺的云朵!

4、《小松》

唐代 杜荀鹤

原文: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译文:

松树小的时候长在很深很深的草中,埋没看不出来,到现在才发现已经比那些野草(蓬蒿)高出了许多。那些人当时不识得可以高耸入云的树木,直到它高耸入云,人们才说它高。

5、《南轩松》

唐代 李白

原文:

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

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

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

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

译文:

窗南有棵孤傲的青松,枝叶是多么茂密。清风时时摇着它的枝条,潇洒终日是多么惬意。树阴下老早以前就长满绿苔,秋日的云雾到此也被它染碧。何时才能枝叶参天长到云霄外面,直上千尺巍然挺正。

写青松的诗句

描写青松的诗句:

《赠闾丘宿松》

作者: 李白

阮籍为太守,乘驴上东平。剖竹十日间,一朝风化清。

偶来拂衣去,谁测主人情。夫子理宿松,浮云知古城。

扫地物莽然,秋来百草生。飞鸟还旧巢,迁人返躬耕。

何惭宓子贱,不减陶渊明。吾知千载后,却掩二贤名。

《凭韦少府班觅松树子》

作者: 杜甫

落落出群非榉柳,青青不朽岂杨梅。

欲存老盖千年意,为觅霜根数寸栽。

《题流沟寺古松》

作者: 白居易

烟叶葱茏苍麈尾,霜皮剥落紫龙鳞。

欲知松老看尘壁,死却题诗几许人。

《题遗爱寺前溪松》

作者: 白居易

偃亚长松树,侵临小石溪。静将流水对,高共远峰齐。

翠盖烟笼密,花幢雪压低。与僧清影坐,借鹤稳枝栖。

笔写形难似,琴偷韵易迷。暑天风槭槭,晴夜露凄凄。

独契依为舍,闲行绕作蹊。栋梁君莫采,留著伴幽栖。

《庭松》

作者: 白居易

堂下何所有,十松当我阶。乱立无行次,高下亦不齐。

高者三丈长,下者十尺低。有如野生物,不知何人栽。

接以青瓦屋,承之白沙台。朝昏有风月,燥湿无尘泥。

疏韵秋槭槭,凉阴夏凄凄。春深微雨夕,满叶珠蓑蓑。

岁暮大雪天,压枝玉皑皑。四时各有趣,万木非其侪。

去年买此宅,多为人所咍。一家二十口,移转就松来。

移来有何得,但得烦襟开。即此是益友,岂必交贤才。

顾我犹俗士,冠带走尘埃。未称为松主,时时一愧怀。

《禁中春松》

作者: 陆贽

阴阴清禁里,苍翠满春松。雨露恩偏近,阳和色更浓。

高枝分晓日,虚吹杂宵钟。香助炉烟远,形疑盖影重。

愿符千载寿,不羡五株封。倘得回天眷,全胜老碧峰。

《品松》

作者: 孟郊

追悲谢灵运,不得殊常封。纵然孔与颜,亦莫及此松。

此松天格高,耸异千万重。抓拏巨灵手,擘裂少室峰。

擘裂风雨狞,抓拏指爪佣。道入难抱心,学生易堕踪。

时时数点仙,袅袅一线龙。霏微岚浪际,游戏颢兴浓。

品松徒高高,雌鸣讵嗈嗈。赏异尚可贵,赏潜谁能容。

名华非典实,翦弃徒纤茸。刻削大雅文,所以不敢慵。

关于赞美青松的诗句

(1)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2)松风吹茵露,翠湿香袅袅

(3)微吟海月生岩桂,长笑无风起涧松。

(4)苍苍松桧阴,晓日露西岭。

(5)松门风自扫,瀑布雪难消.

栽松二首

【唐】白居易

小松未盈尺,心爱手自移。

苍然涧底色,云湿烟霏霏。

栽植我年晚,长成君性迟。

如何过四十,种此数寸枝?

得见成阴否,人生七十稀。

爱君抱晚节,怜君含直文。

欲得朝朝见,阶前故种君。

知君死则已,不死会凌云。

涧底松

【唐】白居易

有松百尺大十围,

生在涧底寒且卑。

涧深山险人路绝,

老死不逢工度之。

天子明堂欠梁木,

此求彼有两不知。

谁喻苍苍造物意,

但与之材不与地。

金张世禄原宪贫,

牛衣寒贱貂蝉贵。

貂蝉与牛衣,

高下虽有殊。

高者未必贤,

下者未必愚。

君不见沉沉海底生珊瑚。

历历天上种白榆。

松树

【唐】白居易

白金换得青松树,君既先栽我不栽。

幸有西风易凭仗,夜深偷送好声来。

庭松

【唐】白居易

堂下何所有?十松当我阶。

乱立无行次,高下亦不齐。

高者三丈长,下者十尺低。

有如野生物,不知何人栽。

接以青瓦屋,承之白沙台。

朝昏有风月,燥湿无尘泥。

疏韵秋槭槭,凉阴夏凄凄。

春深微雨夕,满叶珠蓑蓑。

岁暮大雪天,压枝玉皑皑。

四时各有趣,万木非其侪。

去年买此宅,多为人所咳。

一家二十口,移转就松来。

移来有何得,但得烦襟开。

即此是益友,岂必交贤才?

顾我犹俗士,冠带走尘埃。

未称为松主,时时一愧怀。

【唐】成彦雄

大夫名价古今闻,盘屈孤贞更出群。

将谓岭头闲得了,夕阳犹挂数枝云。

小松

【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四松

【唐】杜甫

四松初移时,大抵三尺强。别来忽三载,离立如人长。

会看根不拔,莫计枝凋伤。幽色幸秀发,疏柯亦昂藏。

所插小藩篱,本亦有堤防。终然掁拨损,得吝千叶黄。

敢为故林主,黎庶犹未康。避贼今始归,春草满空堂。

览物叹衰谢,及兹慰凄凉。清风为我起,洒面若微霜。

足以送老姿,聊待偃盖张。我生无根带,配尔亦茫茫。

有情且赋诗,事迹可两忘。勿矜千载后,惨澹蟠穹苍。

小松

【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唐】韩溉

倚空高槛冷无尘,往事闲徵梦欲分。翠色本宜霜后见,

寒声偏向月中闻。啼猿想带苍山雨,归鹤应和紫府云。

莫向东园竞桃李,春光还是不容君。

古松感兴

【唐】皇甫松

皇天后土力,使我向此生。贵贱不我均,若为天地情。

我家世道德,旨意匡文明。家集四百卷,独立天地经。

寄言青松姿,岂羡朱槿荣。昭昭大化光,共此遗芳馨。

南轩松

【唐】李白

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

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

陈毅元帅的《青松》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欲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描写“青松”的诗句有哪些?

①阴阴清禁里,苍翠满春松。

②欲知松老看尘壁,死却题诗几许人。

③愿符千载寿,不羡五株封。

作者: 杜甫

落落出群非榉柳,青青不朽岂杨梅。

欲存老盖千年意,为觅霜根数寸栽。

作者: 白居易

烟叶葱茏苍麈尾,霜皮剥落紫龙鳞。

欲知松老看尘壁,死却题诗几许人。

作者: 陆肱

雪霜知劲质,今古占嘉名。

断砌盘根远,疏林偃盖清。

鹤栖何代色,僧老四时声。

郁郁心弥久,烟高万井生。

作者: 陆贽

阴阴清禁里,苍翠满春松。

雨露恩偏近,阳和色更浓。

高枝分晓日,虚吹杂宵钟。

香助炉烟远,形疑盖影重。

愿符千载寿,不羡五株封。

倘得回天眷,全胜老碧峰。

青松的诗句

(1)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2)松风吹茵露,翠湿香袅袅

(3)微吟海月生岩桂,长笑无风起涧松。

(4)苍苍松桧阴,晓日露西岭。

(5)松门风自扫,瀑布雪难消.

描写青松有哪些诗句?

长松落落,卉木蒙蒙

落落:高超不凡的样子。卉:草。

汉·杜笃《首阳山赋》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罹:遭遇。

汉·刘桢《赠从弟》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郁郁:茂盛的样子。 离离:繁茂的样子,苗:指幼树。径:直径。茎:树于。荫:遮蔽。百尺条:指高大的松树。

晋·左思《咏史八首》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连林:树多而结成林。独树:指青松独立。

晋·陶渊明《饮酒·二十首》

朝华之草,戒旦零落;松柏之茂,隆冬不衰

朝:早晨。华:开花。戒旦:指黎明。隆冬:严冬。

南朝梁萧绎《金楼子·戒子篇》

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

唐·李白《古风》

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

唐·李白《南轩松》

青松寒不落,碧海阔愈澄

唐·杜甫《寄峡州刘伯华使君四十韵》

君不见拂云百丈青松柯,纵使秋风无奈何

松柯:松树枝。

唐·岑参《感遇》

兰秋香不死,松晚翠方深

唐·李群玉《赠元绂》

流而不返者,水也;不以时迁者,松柏也

意谓水性流动,松柏坚定。

宋·苏轼《送杭州进士诗叙》

白首归来种万松,待看千尺舞霜风

霜风:秋风。

宋·苏轼《寄题刁景纯藏春坞》

寒暑不能移,岁月不能败者,惟松柏为然

为然:是这样的。

宋·苏辙《服茯苓赋叙》

松柏何须羡桃李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

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两句形容柏树之粗壮高大。

唐·杜甫《古柏行》

落落盘踞虽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风

落落:高超出群的样子。冥冥:深远的样于。烈风:大风。

唐· 杜甫《古柏行》

不露文章世已惊,未辞剪伐谁能送

文章:树木上的纹路。

唐·杜甫《古柏行》

祝福领导履新的古诗词有哪些

祝福领导履新的古诗词有:

1、千锤百炼出深山,烈火烧身只等闲,粉身碎骨都不怕,只留青白在人间。出自于谦的《石灰吟》,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青白在人间”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2、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大自然的广阔无边为鱼跃鸟飞提供了宽广的空间,比喻在广阔的天地里,人们可以自由地施展才能。出自宋代阮阅的《诗话总归前集》。

3、《行路难》出自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意指要想看到无穷无尽的美丽景色,应当再登上一层楼。比喻想要取得更大的成功,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出自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5、扶摇三万里,抖擞九重天。等有一天会强大的,化作龙,并且会一发不可收拾,(比喻有本事了)它可以扶摇直上直到九万里的高空就是有朝一日。

赞美领导的古诗词有哪些?

1、《重赠卢谌》

【作者】刘琨

【朝代】魏晋

握中有悬璧,本自荆山璆。惟彼太公望,昔在渭滨叟。邓生何感激,千里来相求。白登幸曲逆,鸿门赖留侯。重耳任五贤,小白相射钩。苟能隆二伯,安问党与雠?中夜抚枕叹,想与数子游。吾衰久矣夫,何其不梦周?

谁云圣达节,知命故不忧。宣尼悲获麟,西狩涕孔丘。功业未及建,夕阳忽西流。时哉不我与,去乎若云浮。未实陨劲风,繁英落素秋。狭路倾华盖,骇驷摧双辀。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

2、《新竹》

【作者】郑燮

【朝代】清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3、《咏怀古迹》

【作者】杜甫

【朝代】唐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4、《史记·高祖本纪》

【作者】司马迁

【朝代】汉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5、《念奴娇·赤壁怀古》

【作者】苏轼

【朝代】宋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6、《江城子·密州出猎》

【作者】苏轼

【朝代】宋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7、《竹枝词》

【作者】刘禹锡

【朝代】唐代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8、《离思》

【作者】元稹

【朝代】唐代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9、《咏怀古迹·其五》

【作者】杜甫

【朝代】唐代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遣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10、《答武陵太守》

【作者】王昌龄

【朝代】唐代

仗剑行千里,微躯敢一言。曾为大梁客,不负信陵恩。

祝贺事业蒸蒸日上的中国古诗词

祝贺事业蒸蒸日上的古诗词:

1、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庄子.逍遥游》

2、破土凌云节节高,寒驱三九领风骚。不流斑竹多情泪,甘为春山化雪涛。——《傅庞如.咏竹》

3、昭苏万物春风里,更有笋尖出土忙. ——《郑板桥.咏竹》

4、摄衣更上一层楼,才到层霄最上头。——《刘过.登凌云高处》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7、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8、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9、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张耒.北邻卖饼儿》

10、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最近有朋友工作调动升迁,想写首古诗词赠予他。请高手推荐几首,不胜感激~

别董大------高 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呵呵,感觉你还是自己写的好,即使文笔不好,那也比套用别人的感情好,你说傻是不是?因为你俩的友情是独一无二的,是别人所体会不到的,别人所不知道的。你可以根据你俩的友情来自己写啊,文采不重要,重要的是那片心,加油!

含有叠词的诗句

含有叠词的诗句有什么?

1.声声慢 李清照

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3.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4.三杯两盏残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5.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6.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7.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8.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 点点滴滴.

9.这次第,怎一个 愁字了得!

10.念天地之悠悠

11.鳞鳞居大厦

12.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13.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李坤《锄禾》

14.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居易《赋得古草原送别》

15.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白居易《赋得古草原送别》

16.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17.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暮江吟》

18.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19.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20.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21.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木兰诗》

22.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

23.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木兰诗》

24.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岑参《逢入京使》

25.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古代哪些词中带有叠词古诗词

1、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唐代:李白《送友人》

译文:挥挥手从此分离,友人骑的那匹将要载他远行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

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唐代:崔颢《黄鹤楼》

译文: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3、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两汉:佚名《长歌行》

译文: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4、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唐代:岑参《逢入京使》

译文:东望家乡路程又远又长,热泪湿双袖还不断流淌。

5、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唐代:李绅《锄禾》

译文: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求有叠词的宋词十首

  1.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残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 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 愁字了得!

  2. 兰陵王

    周邦彦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3. 夜半乐

    宋·柳永

    冻云黯淡天气,扁舟一叶,乘兴离江渚。

    渡万壑千岩,越溪深处。

    怒涛渐息,樵风乍起,更闻商旅相呼。

    片帆高举。

    泛画鹢、翩翩过南浦。

    望中酒旆闪闪,一簇烟村,数行霜树。

    残日下,渔人鸣榔归去。

    败荷零落,衰杨掩映,岸边两两三三,浣沙游女。

    避行客、含羞笑相语。

    到此因念,绣阁轻抛,浪萍难驻。

    叹后约丁宁竟何据。

    惨离怀,空恨岁晚归期阻。

    凝泪眼、杳杳神京路。

    断鸿声远长天暮。

  4. 长相思·雨

    万俟咏

    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梦难成。恨难平。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

  5. 鹧鸪天

    苏痒

    枫落河梁野水秋,澹烟衰草接郊丘。醉眼小坞黄茅店,梦倚高城赤叶楼。

    天杳杳,路悠悠。钿筝歌扇等闲休。灞桥杨柳年年恨,鸳浦芙蓉叶叶愁。

  6.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7. 临江仙

    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8.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9. 蝶恋花

    (宋)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10.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包含叠词的古诗词,(要整首)

《凤凰台上忆吹箫》

寸寸微云,丝丝残照。有无明灭难消,正断魂魂断、闪闪摇摇:望望山山水水,人去去隐隐迢迢。从今后,酸酸楚楚,只似今宵。

青遥,问天不应,看小小双卿,袅袅无聊,更见谁谁见?谁痛花娇?谁望欢欢喜喜,偷素粉,写写描描?谁还管生生死死,暮暮朝朝。

此词宛转跌宕,缠绵悱恻,堪与易安《声声慢》“秋情”媲美.是为清代著名女词人双卿所作.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蝶恋花

(宋)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请,凄凄惨惨切切.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几,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1084-?)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李阁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其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年生活优裕,与其夫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收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其夫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反映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于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今有一本流世.

(汉)无名氏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孔雀东南飞

(汉)乐府民歌

...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宣州谢眺楼做官别校书叔云

(唐)李白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钗头凤

(宋)陆游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凤凰台上忆吹箫

(清)贺双卿

寸寸微云,丝丝残照,有无明灭还消.

正断魂魂断,闪闪摇摇.

望望山山水水,人去去,隐隐迢迢!

从今后酸酸楚楚,只似今朝.

青袅袅青,问天不语,看小小双卿,袅袅无聊.

更见谁谁见,谁痛花娇?

谁共欢欢喜喜,偷素粉,写写描描?

谁还管生生世世,夜夜朝朝?

《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行行重行行

(无名氏)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不只有诗词叠字,对联的也不错,亦给转点~

一盏清茶,解解解解元之渴,

五言绝对,施施施施主之才。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长长长长

长长长长长长长

长长长长长长长

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

南南北北,文文武武,争争斗斗,时时杀杀砍砍,搜搜刮刮,看看干干净净;

户户家家,女女男男,孤孤寡寡,处处惊惊慌慌,哭哭啼啼,真真凄凄惨惨。

长长长长长长长,

行行行行行行行。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

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找含有叠词的古诗词~~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蝶恋花

(宋)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有叠词的诗句

楼主是这样的

叠词的意思是:词和词常常可以连起来用。

所以:

像《杳杳寒山道》:

杳杳寒山道,落落岭涧滨。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浙浙风吹面,纷纷雪积身。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刘长卿的《送灵澈》: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王维的《积雨辋川庄作》: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崔颢的《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万俟咏《长相思 .雨》

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

梦难平,恨难平.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

苏痒的《鹧鸪天》:

天杳杳,路悠悠,钿筝歌扇等闲休。

灞桥杨柳年年恨,鸳浦芙蓉叶叶愁。

还有很多,您如果还想理解其他关于叠词的知识和诗词,可以去上百度百科,那儿对古诗词(有叠词的)有不错的理解,我觉得蛮不错的。

http://baike.baidu.com/view/873119.htm#1

就这样

以上内容是关于歌颂秦皇岛的旧体诗词和描写秦皇岛的古诗词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

标签:描写秦皇岛的古诗词

标题:歌颂秦皇岛的旧体诗词 描写秦皇岛的古诗词

链接:http://m.zhaichaow.cn/z/1380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