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诗词教学的几种形式 浅谈古诗词教学的几种方法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浅谈古诗词教学的几种形式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浅谈古诗词教学的几种方法和浅谈古诗词教学的几种形式的精彩内容哦。
浅谈古诗词教学的几种形式 浅谈古诗词教学的几种方法
广东五华县华新中学胡秋容
我国是诗的国度,中国诗歌有千百年的发展历史,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诗人所创造的情景、意境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丰富的画面,透过这些有声有色的画面,我们可以窥视到诗人的精神内涵和他所体验、创造的“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蕴含着丰富的感情,语言精炼含蓄、生动形象,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为广大青少年所喜爱。
但是,遗憾的是有大部分老师在教学诗词时只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把一首明明很有情境的好诗,弄得支离破碎,让学生学之无味,记之艰难。
学生不能很好地赏析和品味诗词的精华。
根据这几年来的考点来看,有关古诗词教学方面的问题,我就提出几种形式与同行探讨:
一、诗眼炼字型
诗歌语言凝炼,言简意赅。
在赏析时要指导学会结合诗歌主旨、意境等,具体分析诗歌语言准确、生动形象的特点。
如王维《山居秋暝》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赏析时抓住此句诗中的“照”、“流”两字,语言准确、凝炼,生动形象,真正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点,好像就看到了一轮美好的明月从松间照下来,清清的泉水从石上流过的画面。
又如《望岳》中“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的“割”字准确而又形象地表现了那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的高的特点。
二、名句赏析型
名句在写景、抒情等方面具有独到之处,赏析时可以全面进行,也可以侧重某一方面;要紧扣景物的特点,探究名句中寄寓的情感或哲理。
如赏析《终南别业》中“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此句诗就寄寓着作者的情感:处绝境时不要失望,因为那正是希望的开始。
又如《游山西村》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两句诗在山间水畔的景色中寓含着哲理。
与上句就有着异工同曲之妙。
三、体味意境型
借助想象,体味景物描写渲染气氛,入情入境。
赏析步骤:景物特征+情境再现+诗人情感。
如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景物特征:孤烟直、落日圆。
透过这句诗,可以想象茫茫大漠中,一缕孤烟袅袅升起,绵延的黄河上接天穹,下流远方,通红的落日如同一面大镜子洒下最后的一抹余辉,从而表达诗人内心的感受:孤寂。
又如《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人描写洞庭湖汪洋浩荡、一望无际、气蒸荆楚、波撼岳阳的壮观,气势雄伟、形象鲜明,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
四、理解情感型
诗歌的突出特点是抒情。
把握诗歌的感情应知人论世,了解诗人的人生经历、创作背景等。
了解诗人的身世经历、作诗时的处境、思想状况等有助于把握诗歌的情趣与理趣。
如在赏析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时,如果学生不了解苏轼写词时的处境是遭受贬官后到密州任其太守,怎能理解词中的“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这句话中的“归去”隐含了作者弃绝人间,另觅家园的心曲;“又恐”两句一转,月宫虽然是“琼楼玉宇”,可位置既高,气候必冷,去了又恐怕受不了。
这两句设想,暗示了中秋之夜月色的明丽,夜气的清寒,又透露了作者对人间终不忍弃绝的复杂心情,这句话实际上也暗指苏轼内心还想着朝廷,想回去为朝廷效力,又怕党争之间的争斗激烈,难以容身的矛盾心情。
如果不了解词人的处境,也就更难体会作者“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所表现的超脱与达观的个性。
其实,从诗人置身于破题山时起,就开始了涤除尘世杂念之旅,至此时,诗人精神上完全消除俗念,获得愉快可谓水到渠成。
也就在此时,寺院的钟磬声仿佛成为世间唯一的声响,诗人的全身心都沉浸在洪亮悠远的佛音中。
可见,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及生活背景能帮助我们很好地理解一首诗,这就需要我们的学生平时去注意积累,对于一些有名的诗人及流派要积极关注。
如亲历安史之乱、集老病于一身、忧国忧民的杜甫;颐情山水,过着亦官亦隐生活的王维;政治上遭受排挤打击后不屈不挠却又孤寂的柳宗元等等。
如此一些有名诗人的身世,学生不能不知也不应不知。
五、表达技艺型
对诗歌从艺术手法,艺术技艺等方面进行鉴赏,可抓住抒情方式、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等赏析。
从抒情方式上赏析:很多诗歌都是通过景物来抒写心灵世界,或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
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
即景美情美,景哀情哀。
如《钱塘湖春行》中“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中描绘的是一幅花草相间、春意盎然的画图,从而表达诗人由衷的喜悦之情。
又如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诗人通过对长安城战乱后到处是草木丛生、一片凄风苦雨的描写,充分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从表现手法上赏析:如王维《鸟鸣涧》中“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它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来体现出山间的静,从而表达诗人悠闲的心情。
从修辞手法上赏析: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句诗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瀑布的雄伟壮观。
指导学生根据以上的几种类型来赏析诗歌,对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审美和鉴赏水平,无疑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中的古诗词教学一般应遵循哪些原则 教学技能
古诗在小学教材中古诗教学内容占很大比例,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情感有着重要作用。
作为新时期的一名教师让学生轻松愉快自然的感受古诗文的魅力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而新课程理念的渗透和实施又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那么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古诗词教学一般应遵循哪些原则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案例谈谈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具体做法。
一.以阅读、记诵为主的原则
新课标规定:“诵读古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诵读古典诗词,得到的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积淀,更是心灵与诗歌的融合俞平伯先生曾说过:“古人做文章时,感情充沛,情感勃发,故形之于作品。
当时由情思而声音、而文字,今天的读者要了解当时的作品,也只有遵循原来的轨道,逆溯上去。
作者当时之感寄托在声音,今天凭借吟哦背诵,同声相应来使感情再现。
”由此可见,人们对文章的理解是以诵读为基本前提的,而且诵读最有价值的古诗文也是一种回归传统直觉式的语文教学。
所以,我认为: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古诗词教学应遵循多“读”的原则。
例如诵读《牧童》一诗时,我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在充分理解每一句诗意的同时,把诗句变成一幅优美的风景画,让他们自己动手绘出一幅彩画,使他们在体验创作乐趣的同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在学生动手绘图以后,我再引导我描绘诗意,学生一边想象一边概括描绘的是哪一个句子?
师: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看见了吗??
生:看见了。
...!
师:什么样子??
生:“草铺横野六七里”。
师: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近的笛声,笛声时续时断,随风飘扬。
生:“笛弄晚风三四声。
”(学生抢着应声回答)。
师: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
生:“归来饱饭黄昏后”。
师:吃了饭牧童做什么?
生:“不脱蓑衣卧月明”。
多背点经典,不求甚解,但求熟背,是为学生做一种终生可以去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准备。
因此,在小学阶段,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时,无需面面俱到地进行分析、讲解,只要能初步理解大意或一些名言警句的含义就行;但也并不反对个别学有余力的学生对某些古诗文作一些较为深入的了解和研究。
这就是的“诵读为本,不求甚解”原则。
二.循序渐进的原则
必需考虑不同级段学生的不同特点,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古诗教学。
采用由少到多,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
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学生在诵读中体会和品味到这首古诗所描写的画面真..感受,发展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学《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有些学生没有见过“瀑布”,也不知道“川”的概念和“香炉”的意思,因此,在学习这首诗的前两句时,老师就需要解释字词,并把全句大意口述出来。
难点之处解决了,句意大致明白了,然后再让学生去自读三、四句,并用汇报的方式去检查自读自悟的效果,必要时再加以点拨。
这是一种半“扶”半“放”、先“扶”后“放”的方式。
。
我们在前边讲到要淡化诗歌教学中的讲解与分析,这并等于说就一点不讲,适度的“讲”还是必要的,因为没有老师的帮扶,也就不可能有学生有效的诵读,问题的关键是要把握一个“度”字。
由“扶”到“放”,先“扶”后“放”,就是要遵从循序渐进的原则,以使我们的教学,能够取得更好成效。
。
三.创设情景的原则
诗是抒发诗人情感的,而感情又一定要通过形象,构成一种意境,然后借助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因此诗歌是十分注重形象描绘的。
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就是这个道理。
如果教师能将抽象、凝炼的语言与具体的形象实物联系起来,将古诗中的“形象”化为可作用于视觉的多媒体课件,就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并很快进入诗境。
又如我教《牧童》这首诗,它包含了丰富的信息,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我们的心灵感到宁静。
通过学生的诵读、领悟,师生交流后,我让学生发挥想象,把诗歌描绘的景象描画出来,还设计了问题:如果你是牧童,此时此刻你会想些什么?为学生想象活动提供了丰富、鲜明的表象信息,学生很轻松地踏入了诗的意境之中。
四.自主学习的原则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因此教师要切实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师的作用在于要营造良好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要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和发言的机会,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另外要给与学生必要的提示与指导。
比如要告诉学生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等等。
比如,我在讲授《泊船瓜洲》一课时,就组织了一场讨论,题目是:联系课前收集的质料说说王安石写下这首诗时的心情,这与他当时的境遇有什么关系。
学生非常踊跃,自主学习,学生进行讨论……
五、科学评价、激励为主的原则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小学生背诵诗文的数量虽有一定的要求,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记忆力好的同学,背得要快些,记诵得数量要多一些;记忆力稍差一点的学生,背得速度要慢些,数量要少些。
对这些情况,教师要正确对待,要承认差异,个别没有完成任务的同学,教师也要予以表扬,予以鼓励。
课程标准中还提出了诵读诗文时音调、节奏、情感方面的要求,对于这个问题,教师也要灵活掌握其标准。
一部分语感好的同学,读得就好些,语感差一点的同学,读得就不会那么好。
对待读得不理想同学,教师应该耐心指导,并且还要表扬他“读得很认真”或“很有感情”等等,以此激发其诵读诗文的兴趣
总之,在古诗词教学中,我们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引导他们爱诗、读诗,在古诗词的海洋中咀嚼其意,陶冶性格,放飞心灵。
描写春雨且含思念的诗句 描写春雨思念人的诗句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借春雨思念的诗 春雨思念的诗
正文李商隐:春雨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日宛〕晚,残宵犹得梦依稀。
玉〔王当〕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关于春雨与思念的诗词 春雨的诗句
春游湖
朝代:宋代
作者:徐俯
原文: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译文
一对对燕子,你们什么时候飞回来的?小河两岸的桃树枝条浸在水里,鲜红的桃花已经开放。
下了几天雨,河水涨起来淹没了小桥,人不能过河,正在这时候,一叶小舟从柳阴下缓缓驶出。
以上内容是关于浅谈古诗词教学的几种形式和浅谈古诗词教学的几种方法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