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姓历史名人 轩辕姓历史名人都有谁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轩辕姓历史名人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轩辕姓历史名人都有谁和轩辕姓历史名人的精彩内容哦。
轩辕姓历史名人 轩辕姓历史名人都有谁
轩辕姓的记载,有很多记载说都是黄帝的后代,而且也是是嫡传的,而且也有着来自于熊氏的另一种说法,对此轩辕姓历史名人到底如何?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轩辕姓历史名人
姓轩辕的名人历史上有哪些
轩辕:(公元前2717-前2599年)上古帝王。即黄帝轩辕氏,少典与附宝之子。轩辕首先统一中华民族的伟绩而载入史册。他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造舟车,发明指南车,定算数,制音律,创医学等,在此期间有了文字。曾战胜炎帝于阪泉 ,战胜蚩尤于涿鹿 ,诸侯尊为天子,后人以之为中华民族的始祖。
轩輗:(公元~1464年待考),字惟行,一字惟衡;河南鹿邑人。著名明朝大臣。明朝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进士,授行人司副。明宣德六年用荐改御使,明正统五年晋升为浙江按察使。
轩万春:(生卒年待考),字彦绩;辽西人氏,祖籍京东玉田。著名晚清秀才、书法家。师承皇象、钟繇,工真、草、隶、行,其笔法朴质古情,沉着痛快,文而不华,质而不野。其书法下笔着意变化;收笔处回锋藏颖。善藏锋,注意顿挫中宫收紧,由中心向外作辐射状,纵伸横逸,如荡桨、如撑舟,气魄宏大,气宇轩昂。
轩辕姓的名人知多少
轩辕集:生于陕西轩家桥。集,会昌时人。武宗好神仙,集以山人进。宣宗即位,流岭南,居罗浮山。大中十一年复征至长安,召问长生术。寻归罗浮。
轩世荣:(生卒年待考),字軏;辽西人氏,祖籍京东玉田。著名民国文人、书法家。其书体既重师承,又多创新,展现了大胆的创造精神和鲜活的时代特色,以行草见长,笔力爽劲洒脱,运转变通;其楷书作品虽然留存不多,却亦见功力,气贯笔端,形神兼备。其书法笔势坚劲,能够兼融飘逸与沉着婀娜与刚健的不同艺术特点,做到质、妍的统一。轩氏的用笔特点是:点画之内给人以丰满圆转,轻重映带,变化无穷的直观印象。擅治印,其篆法严谨,刀法坚实挺拔,章法工稳停匀而富有变化。他的印章刀法稳重而灵动,加之其章法上分间布白,严整茂密,十分精到,在精严之下,汰去雕饰之气,给人以自然、恬静、茂丰的艺术感染力。不拘于法,妙趣横生,风格飘逸,疏密有致,自然得势。
姓轩辕的名人盘点
轩辕轲:1926年8月生,字敏毅,毕业于河南大学.河南省睢县人。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审、教育科学出版社副总编辑。着有《中华民族教育思想纂要》、《中国教育思想通史》龚自珍、魏源的教育思想一章,《中国教育魂》***的教育思想两章。发表有《顾炎武的社会教化思想》、《颜元的社会教化思想》等有关教育思想的论文十余篇;《文心雕龙创作论的若干心理学考察》、《文心雕龙杂摭》等有关古代文论研究的论文数篇。担任《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思想》、《南宋事功学派及其教育思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时期的教育》、《基础心理学》等多种获奖学术著作的责任编辑、终审。
轩锡明:(公元1949~今),笔名: 轩西明;河南桂颖人。著名当代小说作家。1968年毕业于青海省贵德县中学,现为青海省贵德县文化馆创作员,国家二级作家(副高职称)。青海省作家协会理事,青海省海南州作家协会副主席,贵德县文学爱好者协会主席。
轩静渊:(公元1936~今),女,河北定县人。著名西南农业大学教授。1957年7月毕业于西南农学院植物保护专业。1982~1984年在日本东京农工大学植物防疫学科学习。现任西南农业大学植保系教授,昆虫教研室主任。主讲《植物化学保护》、《农业昆虫学》、《植物抗虫原理及应用》、《储藏物昆虫学》等课程。参加“水稻三化螟预测及 防治”研究,获重庆市重木科技四等奖。
轩玉亭:(公元1947~今),河南临颍人。河南省豫剧二团,豫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1966年毕业于河南省戏曲学校主攻生丑行,中国戏剧家协会会 员,中国戏曲学会会员,河南省戏曲学会会员,河南省第二次文代会代表。
轩鸿瑞:(生卒年待考),号墨子,轩輗之后;河南鄢陵人。著名书法家。工真、草、隶、行,尤擅草。他自己以继承“二王”传统为自豪,字字有法,另一方面又效法张芝草书之艺,潇洒磊落,变幻莫测的狂草,其状惊世骇俗。而笔法率意颠逸,千变万化,终不离魏晋法度,变化中达到统一,把裹与藏、肥与瘦、疏与密、简与繁等对立因素融合起来。章法上,重视整体气韵,兼顾细节的完美,成竹在胸,书写过程中随遇而变,独出机巧。鸿瑞的用笔特点,主要是善于在正侧、偃仰、向背、转折、顿挫中形成飘逸超迈的气势、沉着痛快的风格。字的起笔往往颇重,到中间稍轻,遇到转折时提笔侧锋直转而下。捺笔的变化也很多,下笔的着重点有时在起笔,有时在落笔,有时却在一笔的中间,对于较长的横画还有一波三折。勾也富有特色。轩鸿瑞书法中常有侧倾的体势,欲左先右,欲扬先抑,都是为了增加跌宕跳跃的风姿、骏快飞扬的神气,以几十年集古字的浑厚功底作前提,故而出于天真自然,绝不矫揉造作。
鲜于姓历史名人
鲜于姓的起源主要是以国姓,而且在很多在山西省地区中都是发祥地之一,官为太师,多次就纣王的荒淫残暴进谏,对此鲜于姓历史名人到底如何?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鲜于姓历史名人
姓鲜于的名人历史上有哪些
鲜于辅
东汉人,为刘虞从事。公孙瓒破刘虞,鲜于辅率州兵,迎请刘虞之子刘和。与袁绍将曲义共同击破公孙瓒。后率众归曹操,拜度辽将军,封都亭侯(注:鲜于辅,一说北京人)。
鲜于侁
字子骏,鲜于赤之子,宋代阆中人。文彦博《送子骏朝议归阙诗》:“为有仙才生阆苑”。侁于仁宗时进士及第,历任通判绵州,利州转运使判官,京东西两路转运使,知扬州,拜左谏议大夫,集贤殿修撰,知陈州。
鲜于天
宋代著名科学家,幼时能日诵千言,表现出非凡的才能。他精通天文、历数、地理、方技。其学问渊博,为当时名儒争相求教的大学问家。
鲜于枢
元代大都(今北京市)人,一说 渔阳(今河北省蓟县)人。字伯机(1257-1302),号困学山民,亦号虎林隐吏、直寄老人等。居杭州。官至太常寺典簿。伯机以书名世,行草书尤精,与赵孟钇朊?T缢暄?椋?茨苋绻湃耍?加谝爸屑??送斐的啄嘀校?儆兴?颉F涫榉ū誓?艽竞ǔ??樘邋倬⒛?兀?悦项极推重之。代表作有《真书千文》、《老子道德经卷上》、《苏轼海棠诗卷》、《韩愈进学解》等。
鲜于姓的名人知多少
鲜于文宗
东汉孝子。渔阳人,年七岁丧父。父以种芋时亡,至明年芋时,对芋呜咽,如此终身。姊文英适荀氏,七日而夫亡,执节不嫁。及母卒,昼夜哭泣,遂丧明。
鲜于世荣
北齐忠义将领,渔阳人,在后主武平中时积战功封为义阳王。后官至领军大将军。
鲜于修礼
北魏孝昌二年(526年),北魏怀朔镇将葛荣和镇兵鲜于修礼聚众反抗北魏统治的起义。 一月,鲜于修礼率领六镇“降户”于定州左城(今河北省唐县西北)起义,很快发展至10万人。他和柔玄镇人杜洛周起义军互相配合,协同作战。北魏命扬州刺史长孙稚为大都督北讨诸军事,与河间王元琛率军讨伐鲜于修礼。四月,起义军在五鹿(今河北大名东)大败官军。八月,义军叛将元洪业杀鲜于修礼,投降北魏。不久,加入鲜于修礼起义军的葛荣杀元洪业自立。九月,葛荣带领义军北趋瀛州(治今河北省河间),于白牛逻(今河北蠡县境)袭杀北魏章武王元融,自称天子,号为齐国,年号广安。不久,又擒斩北魏广阳王元深。三年正月,葛荣义军攻陷殷州(治今河北省隆尧东),杀刺史崔楷,进围冀州(治今河北冀县)。十一月,拔冀州,俘刺史元孚。魏以都督源子邕为冀州刺史,率官军讨伐葛荣。十二月,葛荣领10万义军在阳平(今山东省莘县)东北漳水曲大败官军,击斩源子邕、裴衍等人。武泰元年(528年)三月,义军克魏沧州(治今河北省盐山西南),擒刺史薛庆之。八月,义军围邺城(今河北省临漳西南),号称百万之众。九月,北魏柱国大将军尔朱荣率精税骑兵7千征讨义军。葛荣因轻敌,兵力分散,败于滏口(今河北省磁县西北)。葛荣被俘杀。起义失败。
鲜于仲通
名向、字仲通。渔阳县人,寄籍新政(今四川省东南部),生于武周长寿二年(693年),中年举进士。鲜于深得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赏识,引为采访支使,委以心腹重事。唐天宝初年,鲜于仲通向剑南节度使章仇推荐杨贵妃兄杨国忠。杨借章仇之力,得以觐见唐玄宗,拜为朝廷参政命官。天宝九年(750年),推荐鲜于仲通为剑南节度使。天宝十年(751年),杨为鲜于仲通掩盖讨伐南昭败迹,并推荐为京兆尹。天宝十二年(753年),鲜于仲通请为杨刻“铨综之能”碑,立于尚书省门,以颂扬。不久,鲜于仲通违杨遭贬,天宝十四年(755年)病故。
姓鲜于的名人盘点
鲜于煌
鲜于煌,男,四川省阆中市人。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硕导、少数民族文学研究领衔导师、三峡文学研究所所长、重庆市文学学会副秘书长、重庆市孔子儒学研究会会长。长期从事古代文学教学和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工作。在权威刊物和核心刊物上发表有关论文多篇;出版有《历代名媛诗词选集》、《历代少数民族汉文诗词集》、《杜甫三峡诗新论》、《白居易在三峡·忠州》,以及与人合着《中国三峡文学史》、《中国文学史新编》等专着:多次获得省市有关奖
钟离姓历史名人
钟离姓的起源可以说起在春秋时期的一个国家,而这个国家叫做宋国,对此钟离姓历史名人到底如何?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钟离姓历史名人
姓钟离的名人历史上有哪些
钟离春
战国时人,她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丑女。额头前突,双眼下凹,鼻孔向上翻翘,头颇大,发稀少,颈部的喉结比男子的还要大,皮肤黑红。她虽然样子难看,但志向远大,学识渊博。当时执政的齐宣王政治腐败,国事昏暗,性情暴躁,喜欢吹捧。钟离春为了拯救国家,冒着杀头的危险,当面一条条地陈述了齐宣王的劣迹。并指出若再不悬崖勒马,就会城破国亡。齐宣王听后大为感动,把钟离春看作是自己正身、齐家、治国的一面镜子。后来,这位身边美女如云的国王,竟把钟离春封为王后。
钟离眜
秦末人,是项羽的大将,素 与韩信交好。项羽死后,投奔楚王韩信。刘邦得到消息,韩信谋反,同陈平商议,要韩信逮捕钟离眜。有人告诉韩信,如果把钟离眜斩首,去见刘邦,自然无患。于是韩信召钟离眜商议,钟离眜说:“刘邦不攻打楚国,是因为我在楚国,如果你捕我献媚,今日我死,明日你亡。”说罢,拔剑自刎。韩信带着钟离眜的头去见刘邦,刘邦即令武士逮捕韩信。韩信说:“狡兔死,良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
钟离姓的名人知多少
钟离意
字子阿,汉代会稽人,永平年间(58-75年)做了鲁国的相。到任后,他拿出自己的钱一万三千文,交给了户曹孔?,让他修孔子的车子;他还亲自到孔庙去,揩拭桌子、坐席、刀剑、鞋子。有个男张伯,在堂下除草时,从泥土里捡到了七块玉璧。张伯把一块藏在怀里,拿六块禀报给钟离意。钟离意命令主簿把它放在桌子前面,孔子传授学业的讲堂前的床头有一个悬挂着的瓮,钟离意召见孔?,问他:“这是什么瓮?”孔?回答说:“是孔夫子的瓮。里面装有丹书,人们没有敢打开他的。”钟离意说:“孔夫子是圣人。他之所以留下这瓮,是想把它挂在这儿让后代的贤良来看。”接着就把它打开了,从里面得到一块帛书,上面写着:“后代研究我著作的,是董仲舒。保护我车子、开户我书箱的,是会稽人钟离意,玉璧有七块,张伯私藏了其中的一块。”钟离意就召来张伯,责问他说:“玉璧有七块,你为什么要藏掉一块呢?”张伯磕头求饶,马上把一块玉璧交了出来。
钟离权
号和谷子,一号真阳子。唐朝人。生而奇异,长相俊美,有一把大胡子,身长8尺余。传说他遇老人授仙诀,又遇华阳真人、上仙王玄甫,传道入崆峒山。后成为八仙之一。民间成为汉钟离。
钟离瑾
字公瑜,宋代庐州合肥人。进士出身,初为简州推官,通判益州。后官德化知县。将嫁女儿时,买回个婢女却是前任知县的女儿,他便与女儿一样嫁了出去。夜里梦见一个穿绿衣的大夫来感谢他,并说:“我向上帝请求,让您的子孙世世代代食俸禄。”仁宗时,官至龙图阁待制,擢开封府推官,出提点两浙刑狱。后徙淮南转运副使,历京西、河东、河北转运使,改江、淮制置发运使。天圣八年三月(1030年),除龙图阁待制权知开封府。未逾月,得疾卒于任。
姓钟离的名人盘点
钟离牧
钟离牧,汉末三国人物。字子干,三国时会稽郡山阴县人,东吴将领,汉尚书仆射钟离意七世孙。
早年事迹
钟离牧早年曾在永兴县居住,并在当地亲自耕种二十亩稻米。稻米将近成熟时,就有一个县民向钟离牧声称土地是他的,要他交出土地和稻米;钟离牧自愿交出。永兴县长听后,即收捕该名县民,要依法处罚他,但钟离牧却为他请罪。县长说:“君慕承宫,自行义事,仆为民主,当以法率下,何得寝公宪而从君邪?(你想要仿效承宫行义举,但我是人民的首长,应当以法治县,怎可以枉法顺从你?)”钟离意却说:“此是郡界,缘君意愿,故来暂住。今以少稻而杀此民,何心复留?(这里是会稽郡内,我因着你的意愿才来暂住。你现在却因少许稻米而杀这个人,我还怎能有留在这儿的心?)”钟离意说后即收拾行装而回故乡,县长亲自追回,并将那人释放。那人感到十分惭愧和畏惧,亲自将那些稻米收成所得的六十斛白米都送还钟离牧,但钟离牧不收。那人就将米放在路旁,没有人敢擅取。钟离牧的名声由此而起。
安定山越
后钟离牧任郎中。赤乌五年(242年),补太子辅义都尉,迁南海太守,任内曾越郡界讨伐高凉县的盗贼仍弩和招安在揭阳县扰攘了十多年的曾夏盗贼集团。后来任丞相长史,再转司直,后又迁中书令。此时建安、鄱阳和新都三郡山越人作乱,钟离牧被任命为监军使者,出兵讨平。乱民首领黄乱、常俱等都派出他们的部众为东吴服兵役。钟敌牧因功封秦亭侯,官拜越骑校尉。
安定边境
永安六年(263年),曹魏攻灭蜀汉,当时有人认为在吴蜀边境武陵郡的五溪夷族可能会叛乱,钟离牧于是被任命为平魏将军,领武陵太守,到当地镇守。此时曹魏亦派汉葭县长郭纯试守武陵太守,并领涪陵人民入迁陵县境,并驻屯赤沙,用以引诱五溪夷族;部份夷族响应郭纯,更进攻酉阳县,震惊武陵郡。钟离牧于是领兵连夜依山险行,斩杀叛民魁帅和其支党共千多人,郭纯的部众因五溪变民被击溃而解散,成功平定五溪的叛乱。平定之后转公安督、扬武将军,封都乡侯。后又徙任濡须督。后又以前将军假节,领武陵太守。钟离牧在任内逝世,死时家无余财,士民都思念他。
钟繇
钟繇,姓氏缩短为钟姓,三国时期曹魏文臣之一。字元常,(151年-230年)豫州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人,三国时曹魏政权的大臣,钟皓曾孙,钟毓、
钟会之父。30岁时获推举为孝廉,汉献帝初平三年(192年)时任廷尉正、黄门侍郎,董卓部将李傕、郭汜攻破长安,挟持献帝之后劝李、郭接受曹操上书,维持汉室和曹操的关系。兴平二年(195年)与尚书郎韩斌策划献帝脱逃,因功拜御史中丞,受荀彧举荐,迁侍中、尚书仆射,封为东武亭侯。
仲孙姓历史名人
仲孙姓的起源是来自于中国四大姓之一的姬姓,而跟住仲孙姓的起源,是来自于在春秋时期的一个鲁国次子后裔,对此仲孙姓历史名人到底如何?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仲孙姓历史名人
姓仲孙的名人历史上有哪些
仲孙湫
春秋时齐国人,事桓公为大夫。当时鲁国发生灾荒,齐桓公派仲孙湫以“慰问”的名义去侦察情况,回来之后,齐桓公问他:“现在是否可以攻打鲁国?”仲孙湫说:“不可以,因为鲁国有难,不可攻打他,只可更加爱护和帮助他!”齐桓公听后很佩服仲孙湫的远见。
仲孙蔑
即孟献子。春秋时鲁国人。他为人勤俭,体察民情。尝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主张俭用和发展生产。时称贤大夫。
仲孙姓的名人知多少
仲孙速
(公元前?~550年待考),一称孟孙庄子,简称孟庄子;鲁国人。著名春秋时期鲁国重臣。
仲孙羯
(公元前?~542年待考),一称孟孙孝伯,简称孟孝伯;鲁国人。著名春秋时期鲁国重臣。
仲孙僖子
(公元前?~542年待考),一称孟孙僖子,简称孟僖子;鲁国人。著名春秋时期鲁国重臣
姓仲孙的郡望
高阳郡:历史上的高阳郡有三:①战国时期为高阳邑,亦称高阳乡,在今河南杞县西北部,秦朝末期郦食其自称“高阳酒徒”,其“高阳”即指该地区。②东汉桓帝时期(公元147~167年)又置高阳郡,治所在高阳(今河北高阳),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高阳县一带。晋朝泰始初期置高阳国,治所在博陆(今河北蠡县),时辖四县,辖境包括今保定、清苑、高阳、博野、蠡县等地。③北魏时期另置青州高阳郡,辖地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县西北部一带。隋朝开皇初年(辛丑,公元581年)废黜。
堂号
高阳堂:以望立堂。
干礼堂:春秋时期鲁国大夫仲孙获,陪着鲁昭公到楚国访问。他因病不能相礼,就把礼讲给鲁昭公听。他将死的时候,召集各位大夫说:“礼是人的骨干,没有礼就不能立在世上为人。”仲孙氏因号“干礼堂”。
宗政姓历史名人
宗政姓的起源是来自于刘姓的,而且刘姓也是说是汉高祖刘邦所后裔,而宗政姓的历史名人也并非有很多,对此宗政姓历史名人到底如何?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宗政姓历史名人
姓宗政的名人历史上有哪些
宗政珍孙
(生卒年待考),著名南北朝时期北魏将领,安西将军、光禄大夫。
宗政辨
(生卒年待考),著名唐朝官殿中少监(从四品)。
宗政姓郡望
京 兆:亦称京兆郡、京兆尹,实际上“京兆”不是一个郡,而是中央政府所在的地域行政大区称谓,“尹”为其太守。西汉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改右内史置京兆尹,为三辅之一,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三国曹魏文帝黄初元年(庚子,公元220年)改京兆尹为京兆郡,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至华县一带。曹魏黄初二年(辛丑,公元221年)封皇子礼为秦公,以京兆郡为秦国,曹魏黄初三年又改名为京兆国。魏明帝青龙三年(乙卯,公元235年)封皇子洵为秦王,改京兆国为秦国。齐王(曹芳)正始五年(甲子,公元244年)改为京兆郡,今西安,下属五县,除周至、户县外,均在辖区内。西晋时仍置京兆郡于长安,辖区较三国魏时缩小。十六国至南北朝时期前赵、前秦和后秦、西魏、北周相继建都长安(后秦称常安),均在此设置京兆郡(或尹)。隋、唐两朝均都长安,另建新城。隋朝时期称大兴城。唐高宗永徽四年(癸丑,公元653年)改名长安城,在长安城周围的京畿地区,以雍州为京兆府,置京兆尹。以上称京兆者,均指京师及其附近地区。隋、唐两朝均设京兆尹(郡、府)或雍州,作为郡级建制以统长安、大兴(唐改为万年)等二十余县。唐朝以后,长安城不复为都,发展受到一定影响,但仍不失为一个重要的地方性都会。金、元两朝在陕西置京兆府(路),此“京兆”与建都之地无关,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华阴以西一带地区。北洋政府改顺天府为京兆地方,府尹为京兆尹,符合金朝以前“京兆”之意。民国政府成立时废黜“京兆”之称。
彭城郡:彭城郡原为西汉时期的楚国所置。汉宣帝地节元年(壬子,公元前69年)以楚国改置彭城郡,治所在彭城县(今江苏徐州),西汉朝黄龙元年(壬申,公元前49年)复名楚国,东汉朝章和二年(戊子,公元88年)又改为彭城国。南朝宋永初二年(辛酉,公元421年)复为彭城郡。隋开皇时期(公元581~600年)废郡,隋朝大业三年(丁卯,公元607年)复置。唐朝武德四年(辛巳,公元621年)又改为徐州,唐朝天宝元年(壬午,公元742年)名彭城郡。唐朝干元元年(戊戌,公元758年)复为徐州。历史上的彭城郡,其统辖范围大致包括今山东省微山县、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沛县东南部及邳县西北部,安徽滩溪县东部及山东微山县一带。彭城郡与沛郡在地域范围上有部分重叠。
姓宗政堂号
京兆堂:以望立堂。
彭城堂:以望立堂。
安西堂:后魏宗政珍的孙子,官安西将军、光禄大夫。后魏孝昌时为都督,讨平乐汾州叛贼。
忠简堂:宋朝时期的抗金名将宗泽,本为宗政氏家族后裔,文武全才,在抗金战争中屡战皆捷。他前后向朝廷奏本要求回京收复失地,被奸臣压抑,未达到目的,忧愤而死。谥忠简。
以上内容是关于轩辕姓历史名人和轩辕姓历史名人都有谁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