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袁伟盛 袁伟盛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袁伟盛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浙江袁伟盛和袁伟盛的精彩内容哦。
■袁伟盛
那天,我在办公室里准备当晚要用的文稿。
一阵电话的闷响惊扰了我的思路。那是一位未曾相识的女士打来的。她作自我介绍,是一个七岁男孩的母亲。之后,她哀婉地向我倾诉。
年轻美丽的她,不幸为绝症所纠缠,不久于人世。可她终究不忍离去,她一直心心念念她的孩子。她饱含深情,让我潸然泪下。
她的心理医生提醒她,如果把自己不久人世的实情告诉孩子,可能会在他的心灵深处留下创口。
“可是,我想把实情告诉他,”她说,“他不可以逃避,他要茁壮起来!”
原来,母亲的爱,也可以深沉,富有张力。
知道我一直致力于孩子心理问题的研究,她想听听我的意见。
我微笑道,“人的情感往往让理智败下阵来。告诉孩子吧,那样会很好的。”
结束对话前,我邀请她来听我的报告会。主题是,教孩子去面对死亡。她说,一定来。
放下电话,震荡的心灵久久未能平复。
整理好文稿后,我开始遐思与她第一次见面的情形。她是怎样一位母亲呢?
报告会如期进行。待我一一作答完纷至沓来的提问,我看见了那位苦难的母亲。两个彪形大汉架起她的双肩,她步履缓慢,甚至有些跛脚。哀愁、苦痛写满她的脸上,也印在她的心坎上。
会上,我给出一个观点。其实,孩子是极其聪慧和敏感的。许多事,在你启口之前,他们已经觉察和知晓。之所以久未开口,是你家长的威严让他们惶恐不已。他们有太多的想法,向你倾诉。他们也渴求心与心的交融!
肯定他们吧,肯定的功效远远大于否定。他们会惊喜无限,生成一个奋进的源泉!虽然,否定常常是为了呵护花朵!尊重孩子,触碰他们的心扉吧,他们也有心灵的结扣;给他们一个鼓励的眼神吧,张扬他们的情怀!不要总是对他们大喊大叫!
报告会的间歇,她蹒跚走来。泪水在她眼眶里打转,“您的一番话,让我明白了许多。谢谢你!我会告诉他,就在今晚。”
第二天,电话铃作响,那位母亲如约而至。她声音哽咽,话语模糊不清。
她向我回忆起了那晚的情景。
母亲回到家,来到孩子小床前,心情沉重、复杂。她轻拍孩子胳臂,孩子并未入睡。他应声坐起,眨巴眼睛,想是等了很久。
母亲微笑,“宝贝,妈妈有个秘密和你说。”“妈妈,”童声清脆,打断她,“您想说,你要和我永别吗?”母亲点头,作为答复。母亲轻拥孩子入怀,孩子哽咽,母亲哽咽。
生人作死别,无限伤感。
不一会,孩子挣脱出来,下了床,双手不停在床下摸索。
“看,”男孩拖举着一个旧旧的盒子。他把盒子打开,珍宝似的。那里面躺有一张薄薄的纸片。男孩开始读它:“妈妈,我永远爱您!”
母子相拥,母亲的手不住抚摸孩子的小脸蛋。
原来,孩子把对母亲一腔的爱存在了这个盒子里!
可怜的孩子,预知母亲要远行,不再回来。他只能把对母亲的深情托之于那个盒子,托之于那张纸片。
面对死亡,孩子竟显得如此温情无惧,令人动容!
孩子对母亲纯真的爱,把“死亡”字眼的可怖支解了;孩子对母亲质纯的爱,让死亡严肃的话题,变得轻松、温婉;孩子对母亲真挚的爱,使死亡的威慑,变得苍白无力、微不足道!
呵,孩子把深深的情怀,永久地眷顾了母亲!
爱,无敌;爱,永恒!
那晚情感的吐露,男孩等了多久,我不得知。但我知道,两天后,那位母亲走过了这个世界。与她一并埋葬的,有那个旧旧的盒子和那封短信。
母亲的形体虽死灭了,但母亲的爱却永久保存下来。
母亲的灵魂悬于孩子头顶上空,生生不息。她虽不激烈,但却使孩子这叶小舟,行得平稳、行得心安、行的漂亮!
许多年已经过去,男孩长成青年。十八岁向他招手。男孩谈吐不凡、内涵深厚;他爱生活,心灵纯美。
生日那天,他把母亲记起,母亲也送来一份厚礼。男孩小心翼翼地揭开封口,展开信来。信很简短,却铮铮有声:
“孩子,妈妈不在了,你要成长起来!”一句淡淡的话,却字字是情,道出了人生最深的滋味。
那句话里,储存了母亲博大的爱!那是母亲殷切的希冀、无尽的祈福和深深地自责!
男孩读罢,眼泪夺眶而出……
爱,越过时光长河,穿行岁月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