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膏药西施 膏药西施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膏药西施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苏州膏药西施和膏药西施的精彩内容哦。
作者:南阳裔
“卖膏药嘞,卖特效膏药嘞。哪里疼就贴哪里,效果立竿见影。”“各位父老乡亲,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火车不是推的,牛皮不是吹的。我的膏药有神奇疗效,大家过来试试就见分晓。”“无效不要钱,无效你砸摊。各位快过来,过了这个村就没那家店……”
只要是祥云桥镇赶墟的日子,你走到第一个入口处,就有这几句吆喝循环往复地钻进你的耳朵里。你抬头循声望去,在临鱼行的通道左手边摆着一溜儿摊子,那吆喝是从其中一个膏药摊传来的。这时候,你就会被一种说不清道不明、无形无影的东西牵引着,不由自主地来到了膏药摊前。
这是一个由一张矮脚四方饭桌铺罩着一块方形红绸布的摊子,正前面钉着一块长方形红底白字的广告塑胶布。其正上方书写着醒目的黑体字:四季通膏贴全国总代理,兼营各种特效膏药。其两侧竖写“但愿人间无伤病;何愁摊上膏蒙尘”的对联。摊子上码放着花花绿绿的盒装膏药,有中医的,有苗医的,还有藏医的。一套拔罐器和几小瓶酒精、几包药棉签躺在摊上。
摊主是远近闻名的李淑贞,一个不足四十岁的少妇。她戴着一副女式眼镜,身披白大褂,酷似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科大学毕业的医师。此刻此刻,她春风满面地坐在摊子后的一张藤椅上,不停地对过往行人吆喝着,以招徕生意。
这少妇生得颇有有几分姿色:身材高大、体态丰腴;短圆的脸,皮肤白皙,眉清目秀,小巧、鹰勾鼻,耐看;两腮有一对浅浅的酒窝,薄薄的嘴唇似两瓣桃花;丰腴的乌黑发亮的秀发,扎一个马尾翘翘,一笑一颦,直勾人魂。基于这些,不知何时始,也不知是小镇上哪位文化人馈赠她一个很文学的雅号——“膏药西施”。
“膏药西施”并非土生土长的祥云街上人,是买了住房,举家从水库尾头的山冲里迁来的。她的丈夫是个复员军人,是个胖墩,慵懒,沉溺于字牌、麻将。这个家靠“膏药西施”的摊子撑起。
“膏药西施”卖膏药,肯钻,肯动脑筋。不像药店那样,纯粹为卖而卖,她却始终奉行的是“诊断--揉按--贴治”条一龙原则。因此,逢墟之日,只要“膏药西施”的摊子往那一摆,人往那一坐,再加上充满柔情蜜意、让人骨软肉酥的吆喝声和纤指玉掌的捏拿与揉摩,摊子前后总是围满了要求买贴膏药的中老年汉子,当然也有两三个老太婆。
“膏药西施”的手法与服务态度堪称一流,凡是买贴过她的膏药的汉子们都打心底里承认:爽,真爽,真的爽歪歪!
我曾经好几次于夏天混在买膏药的队伍里,近距离观察过“膏药西施”工作的情形。
一个中年汉子来到摊前,说:“医生,不知怎的,我的腰近来有点痛,麻烦你给治治。”
“这位老哥,请你坐到摊后的长凳上,我来看看。”
中年汉子绕到摊后的长凳上坐了下来,手伸后掀开了衣服说:“医生,就是这里。”
“这是受湿寒所致。我现在给你拔拔罐。”“膏药西施”边说边给中年汉子治疗起来,“罐拔了,待会我给贴上苗医特效膏,就不痛了。”
“膏药西施”娴熟地从码放的纸盒中抽出一盒,开封,去掉内包装,撕去胶纸,贴在患者痛处:“好,老哥没事了。再拿两盒膏药回去贴完就断根了,一共是三十五元,到医院你没有四五百块是不行的。”说着从摊子上拿了两盒苗医膏药,连同剩余的放进一个红塑料袋里,塞进中年人的手里。中年人一手接住,一手趁着递钱当儿向“膏药西施”丰腴肥硕的胸部探过去,她微笑着,佯装没察觉。
这中年汉子前脚刚走,另一个老人后脚就来了。他一屁股坐在长凳上,将右裤腿挽过膝盖:“医生,我膝盖痛得很,行走困难,请你卖几盒膏药给我。”
“老人家,先别急。你这是关节炎,我给你贴张藏医膏药十几分钟就不痛了。你再拿两盒回去贴贴就没事了。“膏药西施”蹲下身来给他贴起膏药来。老头的一双眼睛放着一种莫名的光芒,穿过“膏药西施”敞开的白大褂,直射向她怀里轻薄內衣中那对若隐若现、微微颤动着的高耸圆鼓的“山峰”。
“老人家,拿着两盒,共四十元。”她站立起来,将装有膏药的塑料袋递了过去,微笑着接过四十元,丢进了摊上那个长方体铁箱里。
那些卖贴膏药的汉子大多嗜好插诨打科、讲挑逗性极强的毛话,可“膏药西施”从不呵斥,只是面呈微笑听着,有时也掺合进去。汉子他们能体验到“膏药西施”纤指玉掌带来的温柔度与舒适,还可以瞅见或以肢体摩蹭到她怀里那两只跳跃的兔子,尽情地揩她的油,吃她的豆腐。
有了这些便利与妙处,那些中老年汉子来买贴了头次膏药,不愁二次,甚至三四次,乐意做“膏药西施”的回头客。以至于墟墟买膏药者暴满,“膏药西施”贴到手发麻,收钱收到手抽筋!
“膏药西施”的膏药需求量大,她几乎毎次赶墟的前一天都从镇上那家韵达的快递点的拉回两大纸箱的膏药。那些在拼夕夕上销售的所谓的各种特效膏药,价格极廉,可它们一经“膏药西施”的手卖贴出来,便身价飙升!汉子们明明知晓,可仍然乐此不疲地去“膏药西施”的膏药摊贴膏药、买膏药,当冤大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