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头的耳朵 木头的耳朵图片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木头的耳朵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木头的耳朵图片和木头的耳朵的精彩内容哦。
木头的耳朵 木头的耳朵图片(一)
有一户人家,住着和蔼可亲的老爷爷和老奶奶。
春天,冰雪融化了,老爷爷开始翻地,老奶奶跟在老爷爷后面,一路撒着种子。她种的是蔬菜和花儿。可是年纪大了,不一会儿,老奶奶就累得直不起腰来。于是,老爷爷去屋后找到了一块闲置发黑的木头墩子,把它放在了地头边儿。他想,可以用来给老奶奶当板凳。
不久,地里的种子开始发芽,各种蔬菜都长了出来。菜地四周是小小的花苗。只有那块木头墩子没有变化。
夏天到了,老奶奶美滋滋地去菜地里,一边赏花儿,一边摘蔬菜,累了,就坐在那块木头墩子上喘口气。
老奶奶不来的时候,这些植物开始聊天儿。蔬菜说:“我让老爷爷和老奶奶吃到新鲜营养的青菜。”花朵说:“我们的美让老爷爷和老奶奶更开心。”他们把目光投向木头墩子。这个木头木脑的家伙,一动不动地搁在那儿,没有一丝变化。他们开始讥笑它:“灰不溜秋的家伙,真难看,什么用都没有。”
不久,下起了小雨,起初,植物们还很高兴。可是后来雨越下越大,真是令人害怕。蔬菜的叶子全耷拉了下来,花朵们也合上了花瓣。
慢慢的,雨停了。又过了许久,蔬菜和花朵们突然发现木头墩子长出了“耳朵”。一个、两个……黑色的“耳朵”越来越多、越来越大。太阳出来了,老奶奶又来到了地里,她也发现了这些黑色的“耳朵”。她惊喜地朝老爷爷喊:“老头子,有木耳!”老爷爷也马上走了出来。两人围着木头墩子开心地笑起来。蔬菜和花朵们很后悔之前说木头的那些话。它们想,如果它们说点儿好听的,木头说不定还会长出青菜和花朵来吧?
木头的耳朵 木头的耳朵图片(二)
一
很久很久以前,人们还在用烟管吸烟的时候,发生过这么一件事。
有一天,一条小黄鱼跟着他的家族成员在大海里觅食,游着游着,忽然,一张硕大的网从天而降,鱼儿们四散而逃,可是,还是有许多跑得慢的鱼儿落入大网中,被人拖上船去。
“太可怕了!”小黄鱼虽然侥幸逃生,但他从此却知道了人类的厉害。他早就听说过,那些被人类捉去的鱼儿,很快就会变成他们餐桌上的美食。
“怎么才能摆脱人类的捕捉呢?”胆战心惊的小黄鱼把这件事情告诉了海龟爷爷。海龟爷爷说:“要想不被人捉住,就要努力锻炼身体,让自己游的更快,同时,还要时刻提高警惕,注意观察周围的动向。”
小黄鱼虽然都做到了这些,但他还是觉得不放心。
有一天,他从一条小裂唇鱼那里,无意中听说,大海鳝跟他是好朋友。小黄鱼很奇怪:“那么凶恶的大海鳝,怎么跟小裂唇鱼是好朋友呢?”
小裂唇鱼告诉他说,因为他能帮助大海鳝剔除掉嘴里的细菌。所以大海鳝才喜欢他的。
听了小裂唇鱼的话,小黄鱼心想:“我如果能帮助人类做些事情,人类就会觉得我很重要,即使被他们捉住,他们也会放我回来的。”
于是,小黄鱼开始寻找能帮助人类做的事情。
有一天,小黄鱼跟海龟爷爷到海边游玩的时候,看到一个人坐在船上,嘴里含着一根长长的管状的东西,里面还不时地喷出一阵烟雾。
小黄鱼指着那管状的东西问海龟爷爷说:“那是什么?”
海龟爷爷说:“那是烟管,人类用来吸烟的工具。”
“哦!”小黄鱼点点头,他从此认识了烟管。
木头的耳朵 木头的耳朵图片(三)
最近几天,鸟国发生了一件怪事:杜鹃阿姨说黄莺妈妈养的小孩中有一个是她的,要带回去。黄莺妈妈当然不同意:“我亲自孵养的,怎么会有你的孩子呢?”她们争论不休。
白鸽探长通过明查暗访,掌握了不少情况:杜鹃阿姨说的那个小孩的确和黄莺长得不像,倒很像杜鹃,黑灰色的,尾巴上有白色斑点;可善良的喜鹊大婶说那孩子是她亲眼见黄莺孵出的,是黄莺的孩子!”
怎么回事呢?谁是真正的母亲?几天过去了,案情没得到进展。聪明的白鸽侦探办案以来第一次遇到这样棘手的问题,只得向自己的老师——学识渊博的猫头鹰博士请教。
猫头鹰博士听了白鸽讲述的“怪事”,哈哈大笑起来:“没什么,这是一场误会!”他起身从书架上拿出一本《鸟国生活探秘》,翻到80页指给白鸽看:“杜鹃是不会孵蛋的,她总把蛋偷偷产在别的鸟家里,由别的鸟代替孵出小杜鹃来,而别的鸟妈妈根本不知道!”
“哦,我明白了!”白鸽侦探一拍脑袋,“杜鹃是孩子的亲生母亲,黄莺是孵出孩子的‘母亲’,都怪我科学知识太少了!”
鹰王通过播音员百灵鸟公布案情判决情况:“这是一场误会。杜鹃把孩子领回,为报答黄莺对孩子的养育之恩,杜鹃每年送黄莺三十条椿象虫!”
木头的耳朵 木头的耳朵图片(四)
清晨,美国佛蒙特州的州长彼得·苏姆林清早起床去晨跑。当他路过街道拐角处时,看到路边的灌木丛里,有一只刚出生的小山雀,可爱极了。他掏出袖珍相机,对着小山雀连连拍摄。回家后,将照片放到了自己的博客上。
不料,州长的粉丝们循迹找到了那个鸟巢。络绎不绝的人群,吓跑了山雀妈妈。小山雀没了妈妈的照料,很快就死了。
当地鸟类保护协会组织得知消息后,在报纸上发表文章,谴责州长不该打破小山雀的平静生活,并最终导致它的死。此后,记者们纷纷请州长对小山雀事件发表意见。万般无奈,彼得·苏姆林只好召开新闻发布会,为打扰小山雀的做法道歉。
新闻发布会召开后不久,一名小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小山雀本来应该生活在树林里,怎么会在灌木丛中呢?难道鸟儿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受到了威胁,迫使它们背井离乡?这一疑问引起了环保组织的重视,他们经调查发现,郊区一些农民过度砍伐,导致生态失衡,迫使很多动物包括山雀不得不迁出树林。而州长对此早就了解,他一直不闻不问,是因为当初竞选州长时,他曾许诺让农民通过砍伐增加收入。
消息公布后,市民们纷纷要求州长立刻辞职,并要求政府立刻为小鸟们重建家园。彼得·苏姆林除了引咎辞职,别无选择。
木头的耳朵 木头的耳朵图片(五)
在大海里,有一条活泼可爱的小海豚,他一心想到大海的深处去旅行。
小海豚看见了两条鹦鹉鱼,他们一个披着绿莹莹的外衣,一个穿着黄灿灿的外套。他急忙问:“鹦鹉鱼,你们愿意做我的旅伴吗?”
“好啊,好啊!”鹦鹉鱼开心地说。
于是,小海豚和两条鹦鹉鱼开始结伴旅行。
游了一天,两条鹦鹉鱼嚷嚷起来:“我们累了,我们要睡觉了!”
小海豚奇怪地围着他们转了一圈,说:“咱们鱼要休息还不容易?只要在水中静止不动就行了,难道还要像人一样躺下来睡觉吗?”
绿鹦鹉鱼笑嘻嘻地说:“我们可不能像你一样在外面睡,外面太危险。我们不但要睡觉,还要穿着保护我们的睡衣睡觉呢!”
小海豚大吃一惊:“睡衣?睡衣在哪儿啊?”
“我们马上就会织出睡衣来!”黄鹦鹉鱼说完,吐出白色的丝,在他的腹鳍和尾鳍的帮助下,忙忙碌碌地编织起睡衣来。绿鹦鹉鱼和他一样也开始忙着编织睡衣。
小海豚呆呆地看着两条鹦鹉鱼忙个不停,不禁感叹道:“啊,原来他们织睡衣就是织茧啊!”
两条鹦鹉鱼一直忙了将近两个小时,终于织成两个囫囵的茧。小海豚游过去轻轻碰了碰他们的茧,吃惊地说:“耶,鹦鹉鱼的睡衣很坚硬哎!看来在里面睡觉真的会很安全呢!”
小海豚看到两个旅伴都睡了,也停在他们旁边的水中,静静地睡着了。不知不觉一夜过去了,小海豚一觉醒来,发现绿鹦鹉鱼在旁边游来游去,而黄鹦鹉鱼还待在茧里呢!
小海豚用尾巴敲打着黄鹦鹉鱼的茧,使劲喊:“喂喂,该出发了!”
绿鹦鹉鱼却拦住他,说:“别打扰他!我们从不打扰兄弟姐妹休息的。”
小海豚不管他,用嘴巴咬黄鹦鹉鱼的茧,费了好大的劲才把黄鹦鹉鱼的茧撕开。黄鹦鹉鱼从茧里钻出来,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好险啊!再晚一会儿出来,我就要憋死了!”
绿鹦鹉鱼很吃惊:“我还以为我们的那些伙伴不从睡衣里钻出来是因为他们还没有睡醒呢!原来是他们把睡衣织得太结实了,不能自己咬破啊!”
“可怜呐,他们一定都是被憋死了!”黄鹦鹉鱼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小海豚担忧地说:“鹦鹉鱼啊,不用茧把自己包起来睡觉虽然危险,但是用这种办法不是更危险吗?你们以后不要再呆在睡衣里睡觉了吧!”
“那怎么行呢?我们就是胆小嘛!”黄鹦鹉鱼抢着说。
绿鹦鹉鱼也垂头丧气地说:“没办法啊!不织睡衣,我们就不敢睡觉嘛!”
小海豚很失望:“看来,咱们不是同一类性格的鱼,不适合做朋友,等你们什么时候变得勇敢了,不用织茧困住自己睡觉了,我再来和你们做朋友吧!”
说完,小海豚撇下两条鹦鹉鱼,勇敢地向大海深处游去。
知识链接:鹦鹉鱼是怎样织睡衣的?
鹦鹉鱼是生活在珊瑚礁中的热带鱼类。
鹦鹉鱼织睡衣,就像蚕吐丝织茧似的,从嘴里吐出白色的丝,在腹鳍和尾鳍的帮助下,经过一两个小时就能织成一个囫囵的壳,这就是它们的睡衣。有时睡衣织得太硬,早上睡醒后嘴巴咬不开,它们便会憋死在里面。而其他鹦鹉鱼绝对不会帮它们咬开睡衣,因为它们觉得自己的伙伴还正在休息,不便打扰。
以上内容是关于木头的耳朵和木头的耳朵图片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