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驰援武汉医护人员总数 驰援武汉医护人员的感人事迹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全国驰援武汉医护人员总数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驰援武汉医护人员的感人事迹和全国驰援武汉医护人员总数的精彩内容哦。
全国驰援武汉医护人员总数 驰援武汉医护人员的感人事迹(一)
小伤员妈妈:
“已经很好了,很感谢你们”
为全面照顾好患者和陪同家属,广州军区总医院按照“高干待遇”开出几十个含川菜、粤菜在内的点菜单,患者和其家人可以每餐任意点,完全无须考虑费用。但几天下来,医护人员却发现了“奇特”的一幕。
该院收治的4岁骨折小男孩曾强的母亲阿秀(化名)是一位淳朴的四川妇女,平时话不多,除了守在孩子床边之外,偶尔会对医生护士说“真是谢谢你们”。每到吃饭时,除了点含荤素在内的菜满足孩子营养需要外,她自己每顿饭只点一个菜。为了填饱肚子,她米饭吃得挺多。有一天,一位医护人员发现她照例点了一个菜就白饭,结果菜很快吃完了,剩下的米饭只能干巴巴地咽下,医生问她:“怎么不多点两个菜呢?你看你的菜完全不够吃!”她不好意思地回答:“已经很好了,很感谢你们,我吃一个菜够了。”
伤员董光辉:
小半瓶辣椒酱吃了半个月
38岁的伤员董光辉是住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外科伤员中唯一没有家属陪同的一个。考虑到四川人喜欢吃辣,中山二院专门买了一箱辣椒酱,给每位伤员都发了一瓶,剩下的就放在病区的护士站,让伤员们吃完了再去领。两个星期过去了,在护士站存放着的辣椒酱却一瓶都没有动过。
昨天,骨外科护士长曾采采到董光辉的病房查房时,发现那瓶普通大小的辣椒酱他只吃了一小半,联想到护士站里辣椒酱受到的“冷遇”,担心这种辣椒酱不合他的口味,就问道:“怎么了?不喜欢吃吗?”董光辉憨憨地笑了一下,说:“不是,挺好吃的,但是慢慢吃就好了,不然一下吃完了。”
患儿妈妈:
小心给孩子把尿减护士辛劳
在广州军区总医院收治的灾区患者中,8岁的张雨恒和10岁的周乐训的妈妈李俊如和吕雪梅在琢磨:医生、护士对孩子像对亲生孩子一样好,能够用些什么方式表达感谢呢?
李俊如想到家乡附近有个云华山旅游区,于是她找来医生说:“你们对我的娃娃好,我都看在眼里。我想好了,等娃娃养好伤,如果你们去四川玩了,一定要到我们家来。附近有个风景区,我们都挺熟悉,到时候我们就给你当导游。”
吕雪梅的心里也生出了一个小计划:把孩子床上的衣服、玩具都收拾得井井有条,每天都帮孩子擦身,给孩子接小便时也格外小心,“怕弄脏了病号服和床单,又得麻烦护士换洗。”她还主动提出帮助打扫卫生:“我们在这里吃在这里住,挺不好意思的,想帮她们打扫一下卫生……”
感恩伤员:
医院送的水果篮原封不动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外科护士长曾采采告诉记者,灾区伤员和家属特别懂得珍惜和感恩。“医院给每个人都送了一批果篮。有几个在当地做了截肢手术的伤员到医院后我们马上为他们配了拐杖,这件非常普通的分内事却把他们‘惹哭’了。第二天,我想水果应该吃完了,打算去再买点。结果经过病房时一看,所有果篮都几乎原封不动地放在床头。”
她表示:“伤员和他们的家属不会用很多言语去表达感情。不过从他们的表情、动作里,我们都知道他们想说什么。”72岁的周兰芳阿婆在地震中受了骨折伤,要卧床休息,不过只要一看到相熟的护士到病房探望,她总是会欢喜地笑起来。曾采采说,阿婆只会说四川话,不过她还是听出了“谢谢!真谢谢你们!”这句发自肺腑的话。
南丁格尔在战地医院的故事
全国驰援武汉医护人员总数 驰援武汉医护人员的感人事迹(二)
很简单,结局出人意料就行,比如常玩的几人游戏编故事。。。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周围静悄悄的,只听得见风呼呼地刮着,忽然传来呼哧呼哧的喘息声,由远至近,越来越清晰,原来是一个满脸胡茬瘦高的大个子追着一个小年轻,边追边喊“臭小子
妹妹:哥哥技术比爸爸强多了
妈妈:非常同意
爸爸:我的乖女儿技术不比妈妈的差啊
哥哥:完全同意
爷爷:我觉得奶奶技术比不比你们任何一人差唉
——————————————————————————————
奶奶:下次开黑不带我,我直接拉电闸
全国驰援武汉医护人员总数 驰援武汉医护人员的感人事迹(三)
一、医警夫妻档:“你救死扶伤,我守护一方”
王镇强入警25年,妻子郭琪当医生20年。2003年,因“非典”疫情,同在一线的王镇强和郭琪推迟结婚。这次疫情发生后,除夕上午,郭琪就向医院递交请战书,申请前往武汉。但医院让我继续留守。医院当前工作强度较大,夜班频次高,连续奋战了多日的郭琪,脸上留下深深的口罩印痕。
而王镇强自正月初二接到大队上岗通知后,王镇强便带领中队民警、辅警到连霍高速公路郑州柳林站卡点执勤,一直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已经连续几天没有回家了。
“你救死扶伤,我守护一方,没有过不去的冬天,没有到不了的春天。最美的逆行,是我和你并肩作战!一起加油!”
二、武汉夫妻为医护人员24小时送餐
驱车20公里,一份盒饭也送。邱贝文和丈夫,再加上五六个亲人连轴转,把盒饭送到了武汉多家医院。24小时为奋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送餐。谈及初衷,他们说:“不能让别人冲在最前边的寒心,连个饭都吃不上!”。
三、国士无双:钟南山院士
2022年冬春之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突袭武汉,并随春运人潮悄声却又迅猛播至全国。84岁的钟南山临危受命,连夜驰赴武汉,第一次提出“病毒肯定人传人”,拉响全国警报,这场阻击战由此进入新阶段。
短短72个小时,钟南山辗转了四座城市。1月17日,他还在深圳研判疫情,18日晚从广州抵达武汉后,休息不到6个小时,19日一早他作为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出现在武汉市卫健委,听取报告后到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展开调研,之后再赴武汉市疾控中心。
中午来不及休息,继续开会研判疫情,直至下午5点。下一个行程催着他到北京,落地首都机场时已是晚上8点。匆忙放下行李,又转场国家卫健委参加会议,直至凌晨2时许才回到酒店,和衣而睡。
一、钟南山院士奔赴“战场”。
面对这次疫情爆发,84岁的钟南山院士建议所有人待在家中不要聚众,也不要外出,特别是没有特殊的情况,千万不要前往武汉,因为武汉市新型冠状病毒的爆发点,而他自己却在1月18号前往武汉。
在1月18号这天,钟南山在深圳刚刚抢救完一名相关病例,回到广东后的当天下午,就临时购买了高铁票,因为临近过年,所以高铁票非常紧张,当时航班已经没有机票了。
终南山上车之后便安排在楼道角落上,有网友拍到钟南山院士在高铁餐桌上满脸倦容的照片,曝光之后,所有人都对这个老人感到敬佩。
二、医务人员取消婚礼赶往手术室
全国驰援武汉医护人员总数 驰援武汉医护人员的感人事迹(四)
邓练贤生前系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党委委员、党支部书记、传染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2003年2月1日,他连续工作15个小时,因抢救病人感染致病。2003年4月21日光荣殉职,终年53岁。
叶欣生前系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分院急诊科护士长。直到病倒前长达2个多月的时间里,她始终没有离开过岗位,没有回过一次家,在抢救患者的过程中不幸受到感染,经抢救无效,于3月24日光荣殉职,终年46岁。
梁世奎1970年8月到山西省人民医院内科工作。在不幸被感染非典型肺炎住院期间,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在身体极度虚弱的情况下,他心中想的还是别人。2003年4月24日上午,经医护人员全力抢救治疗无效,梁世奎同志光荣殉职,终年57岁。
陈洪光1987年从广东医学院毕业到广州市胸科医院工作,亲手组建了医院的重症监护室并担任主任。在一线抢救病人的70多个日日夜夜里,他亲自为100多名危重病人插管上呼吸机,经常会被病人喷射出的痰液、分泌物污染得一身一脸。4月16日,陈洪光同志被确诊为非典型肺炎,虽经全力救治,终因病情过重于5月7日凌晨不幸殉职,年仅39岁。
李晓红生前系武警北京总队医院内二科主治医师。在抗击非典型肺炎的战役中,她连续奋战6天,不幸被感染。4月16日凌晨,终因抢救无效,以身殉职,年仅29岁。
2003年5月27日,在与非典病魔顽强抗争了40多天后,护士王晶永远合上了双眼,而陪伴她远去的除了一束束鲜花、一套她生前最喜爱的护士服,还有人们对她永远的思念。
王晶生前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4月5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出现了首例“非典”患者,原本负责临床护理教学任务的王晶,看到医院急诊科缺少卫生护理人员,主动向医院领导要求进入“非典”病区。她为病人输液、调整呼吸机、清理分泌物、做生活护理,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她忙碌的身影……直到倒下的前一天,王晶还坚持值守了最后一个夜班。而自4月初进入病房到最后去世,王晶没有能再与丈夫和孩子见上一面……
在非典病房里,王晶既是病人又是护士。看到身边的病人出现恐惧、忧郁,同样虚弱的王晶便强打起精神,用言语和行动鼓励病友树立信心;看到护士们戴着严密的防护镜操作不便,呼吸困难的王晶主动去为病友扎针输液……王晶病情加重治疗期间,来自广东、北京的著名专家多次为其会诊;了解到王晶故事的人们更是自主发起为她寻找可供治疗的血清;一位女工甚至表示要把自己的肺捐献出来。但人们的爱心和努力未能唤回她年仅36岁的生命。
推荐理由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里,她是其中的一名战士。她主动上了前线,身后是丈夫和孩子长长的思念。她勇敢善良的心曾和社会一起律动,在她的身上集中体现了全体医护人员义无返顾、舍生忘死的精神,而这正是使人们能够度过那段黑色的日子战胜疫情的重要支撑。 赞同383| 评论(9)
我只看见你的眼睛
是那样美丽动人
面对肆虐的病魔,你的眼中
充满着愤怒和冷静
我只看见你的眼睛
是那样美丽动人
在生死抉择的时刻,你的眼中
饱含着坚毅和信心
我只看见你的眼睛
是那样美丽动人
安慰受难的病友,你的眼中
流淌着温柔的深情
我只看见你的眼睛
是那样美丽动人
在战斗的日子里,你的眼中
闪烁着高尚的心灵
我只看见你的眼睛
是那样美丽动人
注:我上小学,这是我们的课文。
我也没打错
邓练贤生前系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党委委员、党支部书记、传染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2003年2月1日,他连续工作15个小时,因抢救病人感染致病。2003年4月21日光荣殉职,终年53岁。
叶欣生前系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分院急诊科护士长。直到病倒前长达2个多月的时间里,她始终没有离开过岗位,没有回过一次家,在抢救患者的过程中不幸受到感染,经抢救无效,于3月24日光荣殉职,终年46岁。
梁世奎1970年8月到山西省人民医院内科工作。在不幸被感染非典型肺炎住院期间,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在身体极度虚弱的情况下,他心中想的还是别人。2003年4月24日上午,经医护人员全力抢救治疗无效,梁世奎同志光荣殉职,终年57岁。
陈洪光1987年从广东医学院毕业到广州市胸科医院工作,亲手组建了医院的重症监护室并担任主任。在一线抢救病人的70多个日日夜夜里,他亲自为100多名危重病人插管上呼吸机,经常会被病人喷射出的痰液、分泌物污染得一身一脸。4月16日,陈洪光同志被确诊为非典型肺炎,虽经全力救治,终因病情过重于5月7日凌晨不幸殉职,年仅39岁。
李晓红生前系武警北京总队医院内二科主治医师。在抗击非典型肺炎的战役中,她连续奋战6天,不幸被感染。4月16日凌晨,终因抢救无效,以身殉职,年仅29岁。
邓练贤生前系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党委委员、党支部书记、传染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2003年2月1日,他连续工作15个小时,因抢救病人感染致病。2003年4月21日光荣殉职,终年53岁。
叶欣生前系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分院急诊科护士长。直到病倒前长达2个多月的时间里,她始终没有离开过岗位,没有回过一次家,在抢救患者的过程中不幸受到感染,经抢救无效,于3月24日光荣殉职,终年46岁。
梁世奎1970年8月到山西省人民医院内科工作。在不幸被感染非典型肺炎住院期间,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在身体极度虚弱的情况下,他心中想的还是别人。2003年4月24日上午,经医护人员全力抢救治疗无效,梁世奎同志光荣殉职,终年57岁。
陈洪光1987年从广东医学院毕业到广州市胸科医院工作,亲手组建了医院的重症监护室并担任主任。在一线抢救病人的70多个日日夜夜里,他亲自为100多名危重病人插管上呼吸机,经常会被病人喷射出的痰液、分泌物污染得一身一脸。4月16日,陈洪光同志被确诊为非典型肺炎,虽经全力救治,终因病情过重于5月7日凌晨不幸殉职,年仅39岁。
李晓红生前系武警北京总队医院内二科主治医师。在抗击非典型肺炎的战役中,她连续奋战6天,不幸被感染。4月16日凌晨,终因抢救无效,以身殉职,年仅29岁。赞同820| 评论(10)
全国驰援武汉医护人员总数 驰援武汉医护人员的感人事迹(五)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为全国人民的生活按上了暂停键,
但有这么一群人,却在危机时刻逆流而上,义无反顾奔赴疫情的最前线,
用一颗颗赤诚的医者仁心承担起守护更多人的责任与担当。
他们,就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四万多名医护人员,是2022年度的最美“逆行者”。
在贫困中,她任劳任怨,乐观开朗,用青春的朝气驱赶种种不幸;在艰辛里,她无怨无悔,坚守清贫,让传统的孝道充满每个细节。虽然艰辛充满四千多个日子,可是她的笑容依然灿烂如花。 推选委员王振耀说:童稚的年岁,她一力撑起几经风雨的家。她的存在,是养母生存的勇气,更是激起了千万人心中的涟漪。
以上内容是关于全国驰援武汉医护人员总数和驰援武汉医护人员的感人事迹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