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牛奶的感人故事读后感 一杯牛奶故事读后感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一杯牛奶的感人故事读后感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一杯牛奶故事读后感和一杯牛奶的感人故事读后感的精彩内容哦。
一杯牛奶的感人故事读后感 一杯牛奶故事读后感(一)
电脑里一直存着这个小故事,已经看了有上百遍了,仍百读不厌。有时和朋友网上聊天时,就拿出来和他们分享。很多人看了说感动,有人说要学会“感恩。”对这种结果,我稍有遗憾。我希望我的朋友能从中读到了更深的两个字,那就是“施恩”,不分场合,不分时间。只有学会“施恩”的人,才会创造出这样感人的小故事,才会创造出更多懂得“感恩”的人!你帮助了别人,有天别人也会来帮助你。爱是无私的,不计回报的。
一杯牛奶的感人故事读后感 一杯牛奶故事读后感(二)
感动人心的正能量小故事
爱的美丽谎言
一个推销员经常出差。
朋友找他,
他母亲说他
8
天后回
来,不料
5
天他就回来了。朋友问怎么提前回来。他答:每次出门我
妈就茶不思饭不想甚至半夜起来到路口接我,
为使老人安心,
我每次
外出估计十天回来就说
13
天,既留些余地,提前回来也能给老人一
个惊喜。美丽的谎言只是为了爱,爱也可以有另一种表达方式。
一对以拾破烂为生的夫妻,在一次拾破烂过程中拣到一个被遗弃的女婴。俩人的生活本来就很拮据,在加上一个孩子,无疑是雪上加霜,经过俩人的激烈争吵,决定抚养这个可怜的孩子。
从此以后,俩人工作(拣破烂)就更加的辛苦了,为的是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拣来的女婴!从喂奶,到学走路,到学说话,俩人的心血就全部倾注在这个女婴身上!同时他们也放弃了自己生孩子的机会,全力抚养着个女孩子,让她成人,成材。
到了上学的年龄,毅然,她们送孩子去上学!
夫妻俩的担子一天比一天重!但他们什么也没有说!默默的奉献着。
孩子一天天的长大,知道了自己不是爸妈亲生的,整整哭了两天!她的学习成绩永远是班中的第一名,学校的第一名!
当女孩上高中时,她的父亲终于因劳累过渡,提前离开了着美好的人间!!!
“让孩子成才”,这是她父亲走前的最后一句话!
重担压在了母亲的身上!女孩也出色的成绩上了远方是一所名牌大学!
母亲感到欣慰,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几千元的昂贵学费!假期间,女孩打工,妈妈借钱!开学日期一天天近了,可学费仍没有着落!在无奈之时,丈夫生前遗嘱:“让孩子成才!”有回响在耳际,于是偷偷的被着孩子卖血,好几次!终于在开学之前将学费筹齐!
女孩上学走了,很远,为了节省费用,女孩大学四年没有回过一次家!自己在外面打工,每月往家里寄信,告诉妈妈自己的情况,妈妈每月回信也并准时将生活费打在她的账号上!
四年时间转眼过去了,女孩毕业了,她要回去了,为了给妈妈一个惊喜,她没有告诉妈妈。
下了车,她那颗激动的心,四年没有回家了,没有见过母亲了,飞奔的回到全村唯一的土房子,唯一的一个矮小的房子前————她的家啊!但是生锈的锁让她意识到出事了,但转念一想,不,妈妈还每月给我回信,打生活费呢!
开了门,里面布满了灰尘,妈呢?
问了邻居,邻居说:“你妈三年前劳累过渡已离开了人世!”
“不、不、不可能!我妈每月还给我打生活费呢!!”女孩咆哮道!
邻居告诉了事情的一切!
你妈三年前病逝之前,告诉了护士还有一个女儿在上学,立下遗嘱,将所有可以卖的器官全部卖了,包括:眼角膜、肾、肺,…………!让护士每月给你打生活费,并以你妈的身份回信!
女孩哭了。痛痛的哭了。跪在母亲和父亲坟墓的面前,哭了好久好久!写下了一首诗。
最后,这首诗被一作曲家发现,谱上了曲,变成了这首感动无数中国人的《感恩的心》!
顾名思义,“感人”就是感动人心的意思。在我们的生活中,发生着一个又一个感人的事情。它有时是一种声音,有时是一种色彩,有时是一种状态,有时是一种场景,而有时是一位可敬可亲的人…… 除夕的前一天,慈溪下了一场鹅毛大雪,使大地铺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被。 第二天早上起来,我拖沓地走出家门,看着眼前的场景惊呆了。一位年逾古稀的老爷爷,头戴一顶帽子,口戴一只口罩,手戴一副手套,衣衫单薄。老爷爷手中拿着一把铁铲,身旁还有一辆小推车,站在家前面的马路上。只见老爷爷费力地拿起铲子,不停地铲着雪,又把铲上的雪倒入小推车,一铲,两铲,三铲,四铲……不久,老爷爷冻得面红耳赤,手脚不停地哆嗦。看到这里,我不禁热泪盈眶,所以,我拿起小铁铲,就直接冲了上去,与老爷爷一起清理马路上的雪。过了一会儿,我回家泡了一杯暖茶,恭恭敬敬地递给老爷爷,老爷爷笑了笑,慢慢地抚摸我的头,说:“唉,好孩子,谢谢!”喝完这温馨的暖茶,我们便又陷入了忙碌…… 时间久了,出来走动的人也就越来越多了,大家看见了我们,也纷纷过来帮忙,到这里,我再次被深深地感动了!大家同心协力、众志成城,三下五除二,没过多少时间,马路上堆积的雪便被大家给清理完了! 感动是什么?是白皑皑的雪地里挺立着的缕缕幽芳的梅花;是葱茏的树林中潺潺流淌的一泓清泉;是那漆黑的夜里的一轮弯弯的月牙……一千个人中,会有一千种回答,但不论是谁,都无法对一个没有感情的人说出感动是什么,因为感动不是用嘴说出来的,而是用心慢慢品出来的。
她问“老公,要是有一天我背叛了你,你会怪我嘛“?
她只是随便问问,没想到他会说“不会”她心里一痛。
她想,不怪就是不在乎了,她不想问为什么,但还是问了。
他的回答却让她震惊,他说“我没有资格怪你,
你会背叛我那么肯定是我对你不够好,我又怎么会怪你,我只会怪我自己”
一杯牛奶的感人故事读后感 一杯牛奶故事读后感(三)
凿壁偷光
讲的是匡衡,西汉的著名学者匡衡,出身於农民家庭,生活十分贫困。他从小就很渴望读书,可是父母没有能力供他上学,甚至连书本也买不起,匡衡只好向别人借书来看。
某天晚上,匡衡很希望在睡前读一读书,但由於家中穷得连灯油也没有,根本没法点灯读书。正当匡衡发愁时,忽然发现丝丝的光线,正从墙壁的缝隙中透射过来,原来这是邻居的灯光。匡衡心生一计,便用凿子把那小缝挖大成一个小洞,然后捧着书,倚在墙边,利用那点微弱的光线阅读。从此,匡衡每晚就借邻居的灯光,埋首苦读,最后成为了著名的学者。
.
萤囊映雪
讲的是车胤 车胤(公元333-401),字武子,东晋时期南平郡离县人(今临澧县柏枝乡)。
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其囊萤夜读 之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鼓舞后辈,永世垂范。他功名仕途一生,为国为民,鞠躬尽瘁,先后曾任:中书侍郎、待中、国子监博学、骠骑长史、太常、护军将军、丹阳尹、吏部尚书,两次进爵后,被朝廷封为关内侯与临湘候。职守功勋,颇极一时之盛。
头悬梁锥刺股
讲的是苏秦.苏秦,战国时期东周洛阳乘轩里人,字季子。苏秦是洛阳人,虽然出身寒门,却怀有一番大志。他跟随鬼谷子学习游说术多年后,看到自己的同窗庞涓、孙膑等都相继下山求取功名,于是也和张仪告别老师下山。张仪去了魏国,而苏秦在列国游历了好几年,但一事无成,只得狼狈地回到家里。
苏秦回到家中,他的哥哥、嫂子、弟弟、妹妹、妻子都讥笑他不务正业,只知道搬弄口舌。苏秦听了这些嘲笑他的话,心里感到十分惭愧,但他一直想游说天下,谋取功名,于是请求母亲变卖家产,然后再去周游列国。
苏秦的母亲劝阻说:“你不像咱当地人种庄稼去养家口,怎么竟想出去耍嘴皮子求富贵呢?那不是把实实在在的工作扔掉,去追求根本没有希望的东西吗?如果到头来你生计没有着落,不后悔么?”苏秦的哥哥、嫂嫂们更是嘲笑他死心不改。
苏秦知道自己这么多年来很对不起家人,既惭愧,又伤心,不觉泪如雨下。但苏秦扬名天下的雄心壮志仍然不改,于是闭门不出,取出师父临下山时赠送给他的礼物——姜子牙的《阴符》,昼夜伏案攻读起来。
苏秦经常自勉说:“读书人已经决定走读书求取功名这条路,如果不能凭所学知识获取高贵荣耀的地位,读得再多又有什么用呢!”想到这些,苏秦更加忘我地学习起来。
为了抓紧时间学习,苏秦还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读书时,把头发用绳子扎起来,悬在梁上,如果自己一打盹,头发就把自己揪醒。夜深的时候,如果觉得自己困了,就拿锥子刺自己的大腿,这样就能保持清醒。这就是成语“头悬梁,锥刺股”的由来。
武训传,虽然不是刻苦求学的,但比那些更感人
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六年多来,一位河南矿工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挤出2万多元,无偿援助一名贵州贫困山区的大学生,支持他考研、读博。他说:“只要你掌握更多的知识,将来报效祖国,哥就一直资助下去。”
河南和贵州,相隔千山万水。然而,一位河南矿工,却用一片真情无偿援助一位来自贵州贫困山区的大学生。六年多来,这位矿工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陆续挤出2万多元,一次次寄给那位非亲非故的大学生“兄弟”,托起了一个贫困大学生的求学之梦,也演绎了一幕感人至深的人间真情。
2000年8月的一天,郑煤集团超化矿职工景海军在矿公园看到一个小伙子愁眉不展、唉声叹气。好奇心驱使他上前询问,才得知小伙子叫王大江,是焦作工学院来矿实习的贵州籍大学生。王大江老家在贵州德江县枫溪镇贫困山区,父母亲都是农民。读中小学时,一家人咬紧牙关还勉强能供得下去,当大江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接到焦作工学院的通知书时,家中再也没有能力支付那几千元的学费了。后来在亲友及乡邻的帮助下,才算凑足了学费,得以迈进大学的门槛。
入学后,王大江靠课余时间做家教、到建筑工地打小工等来维持生活。一边打工一边读书,上完了两年大学,且门门功课成绩优良,年年获奖学金。眼看马上就要开学了,家中突然来电话说父亲的心脏病又犯了,正在住院治疗,他真不忍心再让多病的父亲供养自己了,决定退学到南方打工挣钱给父亲治病。
景海军对王大江的处境深表同情,也被他勤奋好学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听到王大江有退学的想法时就劝他:“你一个农家子弟十年寒窗苦读才考上大学多么不易,况且你已经上了两年大学,如果退学,实在可惜。”“那有什么办法呢?”王大江深深地叹息。看着这位贫困大学生无助的眼神,憨厚朴实的矿工景海军被深深地触动了。从那一刻起,景海军就动起了想资助这位贫困大学生的念头。
回家之后,景海军把王大江的情况和想资助他上学的想法告诉妻子。妻子并不同意,说,咱跟他一不沾亲、二不带故,资助他图啥哩?景海军耐心地说,你平时不是说要积德行善吗?再说,咱能眼睁睁看着一个大学生因为交不起学费而退学吗?妻子终于被丈夫一番入情入理的话说服了。从那以后,景海军和王大江就成了好兄弟。王大江在矿实习的日子里,白天去井下实习,晚上被景海军邀请到家里来,让爱人为王大江做可口的饭菜。
王大江返校时,景海军拿出1000元硬塞给他。在以后的日子里,二人经常书信、电话来往,景海军询问王大江在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每月工资一开下来,他首先拿出200元给王大江寄去,帮助他解决生活难题。
不是兄弟胜似兄弟,景海军一次又一次的无偿资助使王大江深受感动和鼓舞,他加倍努力学习来回报景海军的知遇之恩,还几次利用学校放寒暑假的时间,来煤矿给景海军的女儿补习功课。
2003年9月,王大江来信说要继续深造,报考研究生,景海军为结识了这样一个有志气的青年而欣慰。当时,景海军手头正拮据,但为了不影响王大江的学业,他向工友借了1000元寄去了,还打电话说:“只要你能掌握更多的知识,将来报效祖国,哥就一直资助下去……”。
王大江考上了硕士研究生,又考上了博士生,景海军一如既往地履行着一个“亲哥哥”的职责。六年多的时间里,景海军累计资助王大江2万多元。
日前,笔者与远在西南交大读博的王大江电话联系,提起矿工哥哥景海军,王大江泣不成声,“要不是海军哥,我早就辍学了,更别说读博了。是海军哥哥帮助我渡过了难关。他这种无私的帮助不是能用金钱来衡量的,这种精神是我永恒的精神支柱。无论何时何地,我总感觉到有一双眼睛在注视着我,鼓舞着我,我一定要发奋学习,学成之后回报社会,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一杯牛奶的感人故事读后感 一杯牛奶故事读后感(四)
最令我感动的故事是《有毅力的人无往不胜》。
故事讲的是原本呆呆笨笨的斯塔笛通过自己的努力,在考试中取得了全班第二的好成绩,令所有人感到惊讶。
从这个故事中,我更加明白了什么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如果我们在学习上都能像斯塔笛那样专心、用功,就一定可以取得好成绩的。
《一杯牛奶》,文里叙述了两个小故事:(一)为了积攒学费的凯利四处推销,业绩不佳,饥肠辘辘,意外的得到一位素不相识的女孩送的一杯牛奶,暖流在凯利的身体里涌动...(二)多年后,奋斗不息的凯利成功了,他成了某大城市一家医院的专家,意外的遇到了前来诊治的那位帮过他的女孩,女孩家庭遭遇不幸,经济困难,自己有重病在身,凯利不动神色地帮助女孩,在凯利地尽力挽救下,女孩痊愈了,面对将终生偿还的天文数字般的医药费,女孩很无奈,却惊奇地发现药费已付清,还有一句话:“所有的医药费已用一杯牛奶付清。”
一杯牛奶在女孩的记忆里恐怕是模糊一片,但凯利记得,记得当时的感动,记得之后的回报。
善良的女孩在凯利窘迫时施以援手,善意的举动似乎微不足道,爱的光环却熠熠生辉。
爱无大小,爱无疆界。善待他人,细微到一个微笑,一点悲悯,举手投足间关爱的自然流露,也许善者不曾记,而受着必终生铭记。犹是,爱在生命与生命之间传递、延续...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感悟也带里了,你自己看需要摘抄
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好评谢谢
支持一下感觉挺不错的
一杯牛奶的感人故事读后感 一杯牛奶故事读后感(五)
一组数字的背后
5月1日,在国道314线1877—1880路段,清除积雪4050立方米。
5月2日,在巴方境内距国门9公里处,雪崩挖方450立方米,清理塌方碎石70立方米,在距国门18公里处清理积雪1350立方米。
5月3日,在巴方境内距国门38公里处,清理雪崩挖方6480立方米。
5月4日,在巴方库色检查站拖拉车辆19辆。
5月5日,在巴方境内清理积雪1350立方米。
5月6日,在中国境内1877—1881路段及巴方境内清理积雪14355立方米,并用装载车拖拉车辆19辆。
枯燥的数字,在常人眼里或许读不出什么,体会不到个中艰辛,但在抢险队员那里却意味着付出,意味着奉献。在被救的21位同胞眼中,那就是使他们的生命重获新生的阶梯,而这阶梯是由各族兄弟被风干的血汗凝结而成!
整整6天,抢险队员们眼睛被雪灼伤,手被磨破,他们无怨无悔。他们早上7点半出发挖雪开道,晚上要到凌晨才能返回到借宿的地方——一个塔吉克族退休职工的家里。每天晚上只有两个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他们和衣而睡,就这还是时而被冻醒。因缺氧而引发的头痛不时折磨得他们不得不多次服用止痛片镇痛。机械手艾尼瓦尔·买买提和队员努尔热合买提为保证抢险车正常运转,在夜里每小时就要起来把机械车预热半小时。为了防止意外,他们轮流守着,直到第二天出发。累了只能垫个塑料布坐在雪地上的干燥处休息,饿了就喝口矿泉水、啃口干馕,就这样一坚持就是6天。在这为了21位同胞生命能够重获新生的6天里,抢险队员放弃了“五一”长假与家人团聚的机会,面对后来同胞相见时那一声声真挚的感谢,他们却乐观地对21位被救同胞兄弟笑着说?押“实际上我们应该感谢你们,是你们让我们在‘五一’长假里出了一趟国。”多么纯朴的兄弟,多么可亲可敬的人。这就是我们的同胞兄弟,这就是我们在雪山闪耀的中华之魂,民族之魂!
徐本禹,男,山东聊城人。华中农业大学的在读研究生,2004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徐本禹出生于山东聊城的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他的父亲教了一辈子小学,最多的时候每月能拿到270元的工资,最少的时候一个月只有十几元,直到2003年转为正式教师后基本工资才到了800元。这点工资几乎就是全家的收入来源。1999年,徐本禹成为华中农业大学的一名学生。2003年,徐本禹以372分的高分考取了本校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然而,2003年4月16日,徐本禹却作出了让所有人大吃一惊的决定:放弃攻读研究生的机会,去贵州省大方县大水乡大石村支教。2005年,徐本禹返回华中农业大学读研。
比如有许多人都为了国家,就放弃了很多机会啊
比如有许多人都为了国家,就放弃了很多机会啊
在青藏铁路10万建设大军中,活跃着一支“红色娘子军”,她们就是由中铁十一局26名女职工组成的排轨生产队伍,被誉为“进入生命禁区的雪莲花”。这群来自“鱼米之乡”的姑娘们,笑言“睡觉半梦半醒、吃饭不觉饿饱、不知是男是女”,却创造了高原排轨日产量世界纪录,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和“全国五一巾帼奖”等多项荣誉。“夫妻交流靠短信,骄儿见面竟称姨。”一幕幕感人的细节,令台下听众心动不已。“参与青藏铁路建设,是一次心灵的净化,是一次灵魂的升华”。应广军以一首改编的军旅歌曲《为了谁》作为报告会的结束语:“为了谁,为了西部的腾飞,为了祖国大地美。手牵银线到拉萨,迎来雪域高原汽笛长鸣铁龙腾飞。我虽苦我虽累,为了祖国和人民,奉献青春今生无悔!”
有价值
以上内容是关于一杯牛奶的感人故事读后感和一杯牛奶故事读后感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