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奥运会活字印刷背后的故事 2008年奥运会感人故事

国学素材成语故事

2008奥运会活字印刷背后的故事 2008年奥运会感人故事

妖碑围观:℉更新时间:09-01 10:56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2008奥运会活字印刷背后的故事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2008年奥运会感人故事和2008奥运会活字印刷背后的故事的精彩内容哦。

2008奥运会活字印刷背后的故事 2008年奥运会感人故事

2008奥运会活字印刷背后的故事 2008年奥运会感人故事(一)

法国当地时间4月7日中午12点30分(北京时间4月7日下午18时30分),北京奥运火炬传递在法国巴黎著名的埃菲尔铁塔开始环球传递第5站的传递活动,在这一站有一个非常勇敢和可爱的小女孩引起在场所有媒体和中国人的关注,她就是来自中国的联想火炬手金晶。

文章:

巴黎的遭劫,到底是圆满了解了.但是我们所不能忘记的,是在这次事件中那个英雄般的女孩---金晶

说起来,金晶是一个很不幸的女孩.她的右腿高度截肢,只能用轮椅行走,对于一个女孩子来讲,是永远的伤痛.金晶从小练习残疾人击剑,获得过很好的成绩.每当她拿到属于自己的奖章是,她会灿烂的笑.这次祥云火炬的接力,金晶很荣幸成为了奥运的火炬手.

巴黎的早晨有些微凉,空气里包含着露水的气息.金晶就在这样的春暖花开之时,静静的守候在巴黎的街道上.她紧紧地抱着手中的火炬,望着路的那头,等待与第二棒火炬手的交接.我不知道她那时是怎样的心情,但大概可以猜得出来,她很平静,也很激动.路的两边,巴黎的华人留学生们挥舞这火红的国旗,呐喊着:"Beijing!Beijing!"这个时候,他们谁也没有刻意去注意到轮椅上的金晶,注意这个千万个火炬手中的一个.两名护跑手看看时间,第三棒也快到了吧?于是,金晶依然面带微笑的,被推到了路的中央.就在这时,谁也没有料到的事情发生了.几名ZD份子冲到路前,两个护跑手被扭到了一边,巴黎的警察与ZD份子纠缠在一起.此时此刻,轮椅上的金晶不知所措.行动不便的金晶唯一能做的,就是紧紧抱住火炬.这时,一个身材彪悍的ZD份子看到身边无人的火炬手金晶,猛地冲了过去!ZD份子压在金晶身上,想要抢火炬.金晶侧过身,用身体压住火炬,死死地抱住不放.那个ZD份子一看金晶不放手,就动手打她,抠金晶的下巴.但是,他不知道一个残疾有柔弱的小姑娘那里来的这么大的勇气和力量,就是不放手.两边的留学生把目光全部投向了金晶,几名留学生冲上前去用相机阻挡ZD份子.终于,ZD份子被前来增援的警察制服了.那名彪悍的ZD份子被警察压在地上后,还不住的抬头惊讶地看着金晶.金晶直起身,把火炬抱在胸前,直直地看着那个ZD份子.就在两然相对而视的时候,金晶看见了,看见了那个ZD份子眼中惊讶的神情,看到他对这个中国小姑娘不可思议的神情;ZD份子也看见了,看见了那个柔弱的残疾小姑娘骨子里的中国人的骨气,看见了金晶眼中不屈的泪.祥云保住了,金晶闭上双眼,露出了她天使般的微笑.她的眼角闪着晶莹的泪光,却依旧灿烂的笑着.第三棒火炬成功交接了,金晶坐在轮椅上右手高举着火炬,面对闪光灯的包围,她的左手握着拳头,直指云天.在闪光灯前,她依旧微笑,她让世界各地的人们都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中国人!两边的留学生不住的叫喊着:"金晶!好姑娘,加油!"金晶看着挥舞的五星红旗,微笑着,潸然泪下.

国旗什么时候最美,你为他坚持的时候最美!

国旗什么时候最美,你为他自豪的时候最美!

国旗什么时候最美,你为他拼搏的时候最美!

国旗什么时候最美,这个时候,他最美!

金晶,你和国旗一样,都是全世界的最美!

2008奥运会活字印刷背后的故事 2008年奥运会感人故事(二)

新闻里找,有两个消防战士在火灾发生爆炸巨浪冲击后同时牵手跳楼,伤重不治身亡。

据新华社、《上海商报》报道5月1日14时许,上海徐汇区龙吴路一高层居民楼突发火灾。两名消防员在扑救过程中牺牲。事故还造成一名消防员轻微灼伤,火灾中无居民伤亡。

入火场10分钟即出事

1日14时许,上海徐汇区龙吴路2888盛华景苑小区一住宅楼13层突发火灾。盛华景苑小区位于徐汇区龙吴路近银都路。据悉,该小区于去年9月才向业主正式交房,绝大部分住户今年年初才陆续搬入。

上海徐汇消防支队关港中队接报后立即赶赴现场处置,超过10辆消防车抵达火灾现场。当时,住宅13楼冒出滚滚浓烟,不少居民见状后在附近围观。有四五名消防员冲入楼内救火。然而大约10分钟后,悲剧发生。大家眼看着两名消防战士从13楼窗口摔出,坠至2楼平台上。随后,消防员和保安将两人抬下,但不幸的是两名战士送医抢救均无效身亡。

小区居民王先生拍摄下了火灾的全过程。据他回忆,14点25分左右,他发现小区的24号楼有冒烟起火的迹象,随即拨打电话报警。通过王先生拍摄的画面,可清晰地看到战士坠楼的过程。

上海市消防局透露,两名消防员在扑救火灾过程中,受轰燃和热气浪推力影响,从13楼坠落。

两人牺牲一人受伤

据了解,火灾中牺牲的两名消防员均为90后上海本地人。他们是钱凌云,1991年出生;刘杰,1994年出生,同属徐汇消防支队关港中队,同是2022年12月入伍,上等兵警衔。在后续火灾扑救中,还有一名消防战士轻微灼伤,被送至第六人民医院救治,已无大碍。火灾中无居民伤亡。上述3名消防员同为徐汇关港消防中队消一班战士,同住一个宿舍。

当消防员坠楼牺牲的画面在网络上传开后,不少网友纷纷在网上点起了送别的蜡烛,表达悲痛之情,向牺牲的两名赴汤蹈火战士致敬,送别英雄。


1953年11月13日,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消防队的电话总机在凌晨3点收到一个电话。22岁的年轻消防员埃里希在值班。

"喂,喂,这里是消防队。"电话的那端没人回答,可是埃里希听到一沉重的呼吸声。

后来一个十分激动的声音,说:"救命,救命啊!我站不起来!我的血在流!"

"别慌,太太。"埃里希回答:"我们马上就到,您在哪里?"

"我不知道。"

"不在您的家里?"

"是的,我想是在家里。

"家在哪里,哪条街?"

"我不知道,我的头晕,我在流血。"

"您至少要告诉我您叫什么名字!"

"我记不得了,我想我撞到了头。"

"请不要把电话挂掉。"

埃里希拿起第二具电话,拨到电话公司,回答他的是一个年老的男士。

"请您帮我找一个电话客户的号码,这客户现在正和消防总队通电话。"

"不,我不能,我是守夜的警卫,我不懂这些事。而且今天是星期六,没有任何人在。"

埃里希挂上电话。他有了另一个主意,于是问那女人:"您怎样找到消防队的电话号码的?"

"号码写在电话机上,我跌倒时把它给拖下来了。"

"那您看看电话机上是否也有您家的电话号码?"

"没有,没有别的任何号码。请你们快点来啊!"那女人的声音愈来愈弱。

"请您告诉我,您能看到什么东西?"

"我......我看到窗子,窗外,街上,有一盏路灯。"

好啊,埃里希想,她家面向大街,而且必定是在一层不太高的楼上,因为她看得见路灯。"窗户是怎样的?"他继续查问,"是正方形的吗?"

"不,是长方形的。"

那么,一定是在一个旧区内。

"您点了灯吗?"

"是的,灯亮着。"

埃里希还想问,但不再有声音回答了。

需要赶快采取行动!但是做什么?

埃里希打电话给上司,向他陈述案情。

上司说:"一点办法也没有。不可能找到那个女人。"而且,他几乎生起气来:"那女人占了我们的一条电话线,要是哪里发生火警......"

但是埃里希不愿放弃。救命是消防队员的首要职责!他是这样被教导的。

突然,他兴起一个疯狂的念头。上司听了,吓坏了:"人们会以为原子战争爆发了!"他?担?"在深夜,在哥本哈根这样一个大都会里......"

"我恳求您!"埃里希坚持,"我们必须赶快行动,否则全都徒劳无益!"

电话线的另一端静默了片刻,而后埃里希听到答复:"好的,我们就这么做。我马上来。"

十五分钟后,二十辆救火车在城中发出响亮的警笛声,每辆车在一个区域内四面八方地跑。

那女人已经不能再说话了,但埃里希仍听到她那急促的呼吸声。

十分钟后埃里希喊说:"我听到电话里传来警笛声!"

队长透过收发对讲机,下令:"一号车,熄灭警笛!"而后转问埃里希。

"我还听到警笛声!"他答说。

"二号车,熄灭警笛!"

"我还听得见......"

直到第十二辆车,埃里希喊说:"我现在听不见了。"

队长下令:"十二号车,再放警笛。"

埃里希告知:"我现在又听到了,但越走越远!"

"十二号车掉回头!"队长下令。

不久,埃里希喊道:"又逐渐地近了,现在声音非常刺耳,应该刚好到了正确的路上。"

"十二号车,你们找一个有灯光的窗户!"

"有上百盏的灯在亮着,人们出现在窗口为看发生了什么事!"

"利用扩音机!"队长下令。

埃里希经由电话听到扩音机的声音:"各位女士和先生,我们正在寻找一个生命有严重危险的妇女。我们知道她在一间有灯光的房间里,请你们关掉你们的灯。"

所有的窗户都变黑了,除了一个。

过了一会儿,埃里希听到消防队员闯入房间,而后一个男音向对讲机说:"这女人已失去知觉,但脉搏仍在跳动。我们立刻把她送到医院。我相信有救。"

海伦索恩达──这是那女人的名字──真的获救了。她苏醒了,几个星期后,也恢复了记忆。

如果你真的想做一件事,你一定会找到一个方法;如果你不想做一件事,你一定会找到一个借口。

2008奥运会活字印刷背后的故事 2008年奥运会感人故事(三)

几年前,该处承建了云南迪庆机场建设任务。工地周围整天无所事事看热闹的老百姓,引起曹定国的注意。“作为工程兵部队,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提供机会,责无旁贷!”党委随之作出决定,工程建设实施“三优先”原则:优先使用当地材料,为群众创造致富门路;优先考虑当地机械车辆,积极提供致富机会;优先使用当地民工,建一项工程,富一方百姓。

从此以后,他们每到—处工地,都积极开展技术扶贫活动,为西部地区留下了—支“不走的施工队”。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该处共在贫困边远地区征用民工5万余人次,民工人均收入3000元以上,每年为各施工地群众带来直接经济收入不低于1000万元。他们为地方带出施工企业20多家,帮助施工所在地建起年产值60万元以上的采石、加工和采矿工厂20余个。这些队伍和厂矿已经逐渐发展成为当地响当当的企业,成为西部基础建设的生力军


是属于西部大开发中的典型故事


如今,九黄机场一天给当地带来的旅游产业效益,就达1200万元以上!”

是否属于西部大开发中的典型故事


从西部地区“十大工程”,到青藏铁路的开工建设;从西气东输,到西电东送工程的稳步实施;从西部地区大规模的机场建设,到铁路、公路建设的全面启动;从大规模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到大面积的退耕还林还草试点。西部大开发——这一跨世纪的伟大工程,正在广大西部地区扎扎实实地推进。

也许你是从众多的招商会、研讨会以及媒体上各种文章中了解西部大开发有关情况的;也许你还没有切身感受到西部大开发的进程。其实,西部大开发“雷声”大,“雨点”也大。

让我们来看一看西部地区正在实施的重大工程:

2000 年,西部大开发迈出实质性步伐,新开工了“十大工程”,即宁西铁路、渝怀铁路、西部公路建设、西部机场建设、重庆轻轨、涩北—西宁—兰州输气管线、青海 30 万吨钾肥工程、西部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西部高校基础设施建设、四川紫坪铺水利枢纽等。与此同时,去年还开工建设了一批配套项目。现在这些项目都在顺利建设中。

6 月 29 日,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青藏铁路全线正式开工。这条铁路长达 1118 公里,预计 2007 年完工。青藏铁路将纵贯青海、西藏两省区而成为沟通西藏、青海与内地联系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大通道,同时也成为西部腹地路网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


【落实科学发展观---西部大开发】青海:盐湖引水的故事

盐湖、石油和天然气使青海柴达木盆地成为资源的“聚宝盆”,今天手捧“聚宝盆”的柴达木人,不仅重视开采资源,而且还懂得了补养资源的重要性。

记者现场: 这里是青海柴达木盆地的格尔木河,千百年来河水一直是沿着过去这条河道流向不毛之地的盆地深处,但是从去年开始,宝贵的河水不再白白流走,而是沿着这条新修的引水渠,进入察尔汗盐湖矿区。

自从这条引水渠建成后,负责引水工程的王兴富每周都要跑60多公里,来闸口查看淡水补给情况。

青海盐湖工业集团高级工程师 王兴富:才620万方(立方米)的补水量,离需求量还差一半,看来还得想办法。

柴达木盆地的察尔汗盐湖是我国最大的可开采钾镁盐矿。长期以来人们只是从盐湖中抽取卤水,经过蒸发提纯后生产钾肥。几年前, 盐湖集团的技术人员在靠近河流的矿区,发现淡水竟然把以往无法开采的固体钾矿溶解成了卤水。据此推算,如果给整个矿区引入淡水的话,就能把盐湖大部分固体钾矿开采出来,这相当于再造了一个新盐湖!然而即使把最近的格尔木河引进矿区,整个投资下来也要一亿多元。

青海盐湖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总经理 安平绥:对这个问题我们意见也是不很一致的。因为我们认为现在依靠液体矿仍然能过几十年的小康日子,现在是否有必要用今天的投资来解决未来几十年的问题?

就在盐湖集团犹豫不决时,技术部门根据整个矿区的卤水动态监测数据发现,有的采矿点由于卤水下降过快,盐层中的液体钾矿反而凝结成无法开采的固体状态!眼看着能够开采的资源就要白白丢掉,盐湖人不再忧郁,一致赞成上马引水工程。

青海盐湖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总经理安平绥:如果(早一点)把这部分不可开发的固体钾矿资源开发出来,我们就能够满足国内钾肥需求的三分之一,大大减少进口量。

2004年初,在省政府的支持下,察尔汗盐湖一期引水工程顺利建成投入使用,格尔木河延着100多公里的水渠进入察尔汉盐湖矿区,通过三个地表湖和人工渗水渠进入地下。根据淡水采补平衡工程效果评估,盐湖的东采区原本只能采出800万吨钾肥,现在已经采出了600万吨,卤水储量却仍然没有明显减少。

青海盐湖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王兴富:可以说成倍延长了采区的服务年限,主要就是靠这个湖水补给了采区,溶解了固体钾矿。


一 启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动因

世纪之交的1999年,党中央启动了西部大开发战略。五年多来,西部大开发成为国内外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学术界及政府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意义、作用等方面对此做出了回答,明确指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党中央总揽全局、面向新世纪做出的重大决策。认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直接关系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关系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边防巩固,关系到东西部协调发展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党中央审时度势、总揽全局,经过深思熟虑做出的重大决策。

2008奥运会活字印刷背后的故事 2008年奥运会感人故事(四)

23年前,有个年轻的女子流落到我们村,蓬头垢面,见人就傻笑,且毫不避讳地当众小便。因此,村里的媳妇们常对著那女子吐口水,有的媳妇还上前踹几脚,叫她“滚远些”。可她就是不走,依然傻笑著在村里转悠。那时,我父亲已有35岁。他曾在石料场子干活被机器绞断了左手,又因家穷,一直没娶媳妇。奶奶见那女子还有几份姿色,就动了心思,决定收下她给我父亲做媳妇,等她给我家“续上香火”后,再把她撵走。父亲虽老大不情愿,但看著家里这番光景,咬咬牙还是答应了。结果,父亲一分未花,就当了新郎。 娘生下我的时候,奶奶抱著我,瘪著没剩几颗牙的嘴,欣喜地说:“这疯婆娘,还给我生了个带把的孙子。”只是我一生下来,奶奶就把我抱走了,而且从不让娘靠近。娘一直想抱抱我,多次在奶奶面前吃力地喊:“给,给我……”奶奶没理她。我那么小,像个肉嘟嘟,万一娘失手把我掉在地上怎么办?毕竟,娘是个疯子。 每当娘有抱我的请求时,奶奶总瞪起眼睛训她:“你别想抱孩子,我不会给你的。要是我发现你偷抱了他,我就打死你。即使不打死,我也要把你撵走。”奶奶说这话时,没有半点儿含糊的意思。娘听懂了,满脸的惶恐,每次只是远远地看著我。尽管娘的奶胀得厉害,... 23年前,有个年轻的女子流落到我们村,蓬头垢面,见人就傻笑,且毫不避讳地当众小便。因此,村里的媳妇们常对著那女子吐口水,有的媳妇还上前踹几脚,叫她“滚远些”。可她就是不走,依然傻笑著在村里转悠。那时,我父亲已有35岁。他曾在石料场子干活被机器绞断了左手,又因家穷,一直没娶媳妇。奶奶见那女子还有几份姿色,就动了心思,决定收下她给我父亲做媳妇,等她给我家“续上香火”后,再把她撵走。父亲虽老大不情愿,但看著家里这番光景,咬咬牙还是答应了。结果,父亲一分未花,就当了新郎。 娘生下我的时候,奶奶抱著我,瘪著没剩几颗牙的嘴,欣喜地说:“这疯婆娘,还给我生了个带把的孙子。”只是我一生下来,奶奶就把我抱走了,而且从不让娘靠近。娘一直想抱抱我,多次在奶奶面前吃力地喊:“给,给我……”奶奶没理她。我那么小,像个肉嘟嘟,万一娘失手把我掉在地上怎么办?毕竟,娘是个疯子。 每当娘有抱我的请求时,奶奶总瞪起眼睛训她:“你别想抱孩子,我不会给你的。要是我发现你偷抱了他,我就打死你。即使不打死,我也要把你撵走。”奶奶说这话时,没有半点儿含糊的意思。娘听懂了,满脸的惶恐,每次只是远远地看著我。尽管娘的奶胀得厉害,可我没能吃到娘的半口奶水,是奶奶一匙一匙把我喂大的。奶奶说娘的奶水里有“神经病”,要是传染给我就麻烦了。那时,我家依然在贫困的泥潭里挣扎。特别是添了娘和我后,家里常常揭不开锅。奶奶决定把娘撵走,因为娘不但在家吃“闲饭”,时不时还惹是生非。 一天,奶奶煮了一大锅饭,亲手给娘添了一大碗,说:“媳妇儿,这个家太穷了,婆婆对不起你,吃完这碗饭,就去找个富点儿的人家过日子,以后也不准来了,啊?”娘刚扒了一大团饭在口里,听了奶奶下的”逐客令”显得非常吃惊,一团饭就在嘴里凝滞了。娘望著奶奶怀中的我,口齿不清地哀叫:“不,不要……”奶奶猛地沉下脸,拿出威严的家长作风厉声吼到:”你这个疯婆娘,犟什么犟,犟下去没你的好果子吃。你本来就是到处流浪的,我收留了你两年了,你还要怎么样?吃完饭就走,听到没有?”说完奶奶从门后拿出一柄锄,像余太君的龙头杖似的往地上重重一磕,“咚”地发出一声响。娘吓了一大跳,怯怯地看著婆婆,又慢慢低下头去看面前的饭碗,有泪水落在白花花的米饭上。在逼视下,娘突然有个很奇怪的举动,她将碗中的饭分了一大半给另一只空碗,然后可怜巴巴地看著奶奶。 奶奶呆了,原来,娘是向奶奶表示,每餐只吃半碗饭,只求别赶她走。心仿佛被人狠狠揪了几把,奶奶也是女人,她的强硬态度也是装出来的。奶奶别过头,生生地将热泪憋了回去,然后重新板起了脸说:“快吃快吃,吃了快走。在我家你会饿死的。”娘似乎绝望了,连那半碗饭也没吃,朗朗跄跄地出了门,却长时间站在门前不走。奶奶硬著心肠说:“你走,你走,不要回头。天底下富裕人家多著呢!” 娘反而走拢来,一双手伸向婆婆怀里,原来,娘想抱抱我。奶奶忧郁了一下,还是将襁褓中的我递给了娘。娘第一次将我搂在怀里,咧开嘴笑了,笑得春风满面。奶奶却如临大敌,两手在我身下接著,生怕娘的疯劲一上来,将我像扔垃圾一样丢掉。娘抱我的时间不足三分钟,奶奶便迫不及待地将我夺了过去,然后转身进屋关上了门。 当我懵懵懂懂地晓事时,我才发现,除了我,别的小伙伴都有娘。我找父亲要,找奶奶要,他们说,你娘死了。可小伙伴却告诉我:“你娘是疯子,被你奶奶赶走了。”我便找奶奶扯皮,要她还我娘,还骂她是“狼外婆”,甚至将她端给我的饭菜泼了一地。那时我还没有”疯”的概念,只知道非常想念她,她长什么样?还活著吗?没想到,在我六岁那年,离家不远的地方听别人说看见我妈了,我喜得屁颠屁颠的,撒腿就往外跑,父亲奶奶随著我也追了出来。这是我有记忆后第一次看到娘。她还是破衣烂衫,头发上还有些枯黄的碎草末,天知道是在那个草堆里过的夜。娘不敢进家门,却面对著我家,坐在村前稻场的石磙上,手里还拿著个脏兮兮的气球。当我和一群小伙伴站在她面前时,她急切地从我们中间搜寻她的儿子。娘终于盯住我,死死地盯住我,裂著嘴叫我:“小树……球……球”她站起来,不停地扬著手中的气球,讨好地往我怀里塞。我却一个劲儿地往后退。我大失所望,没想到我日思夜想的娘居然是这样一副形象。一个小伙伴在一旁起哄说:“小树,你现在知道疯子是什么样了吧?就是你娘这样的。”我气愤地对小伙伴说:“她是你娘!你娘才是疯子,你娘才是这个样子。”我扭头就跑了。这个疯娘我不要了。 奶奶和父亲却把娘领进了门。当年,奶奶撵走娘后,她的良心受到了拷问,随著一天天衰老,她的心再也硬不起来,所以主动留下了娘,而我老大不乐意,因为娘丢了我的面子。我从没给娘好脸色看,从没跟她主动说过话,更没有喊她一声“娘”,我们之间的交流是以我“吼”为主,娘是绝不敢顶嘴的。家里不能白养著娘,奶奶决定训练娘做些杂活。下地劳动时,奶奶就带著娘出去“观摩”,说不听话就要挨打。 过了些日子,奶奶以为娘已被自己训练得差不多了,就叫娘单独出去割猪草。没想到,娘只用了半小时就割了两筐“猪草”。奶奶一看,又急又慌,娘割的是人家田里正生浆拔穗的稻谷。奶奶气急败坏地骂她:“疯婆娘谷草不分……” 奶奶正想著如何善后时,稻田的主人找来了,竟说是奶奶故意教唆的。奶奶火冒三丈,当著人家的面拿出根棒一下敲在娘的后腰上,说:“打死你这个疯婆娘,你给老娘滚远些……”娘虽疯,疼还是知道的,她一跳一跳地躲著棒槌,口里不停地发出“别、别……”的哀号。最后,人家看不过眼,主动说:“算了,我们不追究了。以后把她看严点就是……”这场风波平息后,娘歪在地上抽泣著。我鄙夷地对她说:“草和稻子都分不清,你真是个猪。”话音刚落,我的后脑勺挨了一巴掌,是奶奶打的。奶奶瞪著眼骂我:“小兔崽子,你怎么说话的?再怎么着,她也是你娘啊!”我不屑地嘴一撇:“我没有这样的傻疯娘!”“嗬,你真是越来越不象话了。看我不打你!”奶奶又举起巴掌,这时只见娘像弹簧一样从地上跳起,横在我和奶奶中间,娘指著自己的头,“打我、打我”地叫著。我懂了,娘是叫奶奶打她,别打我。奶奶举在半空中的手颓然垂下,嘴里喃喃地说道:“这个疯婆娘,心里也知道疼爱自己的孩子啊!” 我上学不久,父亲被邻村一位养鱼专业户请去守鱼池,每月能赚50元。娘仍然在奶奶的带领下出门干活,主要是打猪草,她没再惹什么大的乱子。记得我读小学三年级饿一个冬日,天空突然下起了雨,奶奶让娘给我送雨伞。娘可能一路摔了好几跤,浑身像个泥猴似的,她站在教室的窗户旁望著我傻笑着,口里还叫:“树……伞……”一些同学嘻嘻地笑,我如坐针毡,对娘恨得牙痒痒,恨她不识相,恨她给我丢人,更恨带头起哄的范嘉喜。 当他还在夸张地模仿时,我抓起面前的文具盒,猛地向他砸过去,却被范嘉喜躲过了,他冲上前来掐住我的脖子,我俩撕打起来。我个子小,根本不是他的对手,被他轻易压在地上。这时,只听教室外传来“嗷”的一声长啸,娘像个大侠似地飞跑进来,一把抓起范嘉喜,拖到了屋外。都说疯子力气大,真是不假。娘双手将欺负我的范嘉喜举向半空,他吓得哭爹喊娘,一双胖乎乎的小腿在空中乱踢蹬。娘毫不理会,居然将他丢到了学校门口的水塘里,然后一脸漠然地走开了。 娘为我闯了大祸,她却像没事似的。在我面前,娘又恢复了一副怯怯的神态,讨好地看著我。我明白这就是母爱,即使神志不清,母爱也是清醒的,因为她的儿子遭到了别人的欺负。当时我情不自禁地叫了声:“娘!”这是我会说话以来第一次喊她。娘浑身一震,久久地看著我,然后像个孩子似的羞红了脸,咧了咧嘴,傻傻地笑了。那天,我们母子俩第一次共撑一把伞回家。我把这事跟奶奶说了,奶奶吓得跌倒在椅子上,连忙请人去把爸爸叫了回来。 爸爸刚进屋,一群拿著刀棒的壮年男人闯进我家,不分青红皂白,先将锅碗瓢盆砸了个稀巴烂,家里像发生了九级地震。这都是范嘉喜家请来的人,范父恶狠狠地指著爸爸的鼻子说:“我儿子吓出了神经病,现在卫生院躺著。你家要不拿出1000块钱的医药费,我他妈一把火烧了你家的房子。”1000块?爸爸每月才50块钱啊!看著杀气腾腾的范家人,爸爸的眼睛慢慢烧红了,他用非常恐怖的目光盯著娘,一只手飞快地解下腰间的皮带,劈头盖脸地向娘打去。一下又一下,娘像只惶惶偷生的老鼠,又像一只跑进死胡同的猎物,无助地跳著、躲著,她发出的凄厉声以及皮带抽在她身上发出的那种清脆的声响,我一辈子都忘不了。 最后还是派出所所长赶来制止了爸爸施暴的手。派出所的调解结果是,双方互有损失,两不亏欠。谁在闹就抓谁!一帮人走后,爸看看满屋狼籍的锅碗碎片,又看看伤痕累累的娘,他突然将娘搂在怀里痛哭起来,说:“疯婆娘,不是我硬要打你,我要不打你,这事下不了地,咱们没钱赔人家啊。这都是家穷惹的祸!”爸又看著我说:“树儿,你一定要好好读书考大学。要不,咱们就这样被人欺负一辈子啊!”我懂事地点点头。 2000年夏,我以优异成绩考上了高中。积劳成疾的奶奶不幸去世,家里的日子更难了。恩施洲的民政局将我家列为特困家庭,每月补助40元钱,我所在的高中也适当减免了我的学杂费,我这才得以继续读下去。由于是住读,学习又抓得紧,我很少回家。父亲依旧在为50元打工,为我送菜的担子就责无旁贷地落在娘身上。每次总是隔壁的婶婶帮忙为我抄好咸菜,然后交给娘送来。20公里的羊肠山路亏娘牢牢地记了下来,风雨无阻。也真是奇迹,凡是为儿子做的事,娘一点儿也不疯。除了母爱,我无法解释这种现象在医学上应该怎么破译。 2003年4月27日,又是一个星期天,娘来了,不但为我送来了菜,还带来了十几个野鲜桃。我拿起一个,咬了一口,笑著问她:“挺甜的,哪来的?”娘说:“我……我摘的……”没想到娘还会摘野桃,我由衷地表扬她:“娘,您真是越来越能干了。”娘嘿嘿地笑了。娘临走前,我照列叮嘱她注意安全,娘哦哦地应著。 送走娘,我又扎进了高考前最后的复习中。第二天,我正在上课,婶婶匆匆地赶来学校,让老师将我喊出教室。婶婶问我娘送菜来没有,我说送了,她昨天就回去了。婶婶说:“没有,她到现在还没回家。”我心一紧,娘该不会走错道吧?可这条路她走了三年,照理不会错啊。婶婶问:“你娘没说什么?”我说没有,她给我带了十几个野鲜桃哩。婶婶两手一拍:“坏了坏了,可能就坏在这野鲜桃上。” 婶婶问我请了假,我们沿著山路往回找,回家的路上确有几棵野桃树,桃树上稀稀拉拉地挂著几个桃子,因为长在峭壁上才得以保存下来。我们同时发现一棵桃树有枝丫折断的痕迹,树下是百丈深渊。婶婶看了看我说,“我们到峭壁底下去看看吧!”我说,“婶婶你别吓我……”婶婶不由分说,拉著我就往山谷里走……娘静静地躺在谷底,周边是一些散落的桃子,她手里还紧紧攥著一个,身上的血早就凝固成了沉重的黑色。我悲痛得五脏俱裂,紧紧地抱住娘,说:“娘啊,我的苦命娘啊,儿悔不该说这桃子甜啊,是儿子要了你的命……娘啊,您活著没享一天福啊……”我将头贴在娘冰凉的脸上,哭得漫山遍野的石头都陪著我落泪…… 2003年8月7日,在娘下葬后的第100天,湖北大学烫金的录取通知书穿过娘所走过的路,穿过那几株野桃树,穿过村前的稻场,径直“飞”进了我的家门。我把这份迟到的书信插在娘冷寂的坟头:“娘,儿出息了,您听到了吗?您可以含笑九泉了!”

2008奥运会活字印刷背后的故事 2008年奥运会感人故事(五)

修建青藏铁路的资料与感人故事

修建青藏铁路的资料与感人故事2009年02月15日 星期日 02:01 P.M.人们曾说修建通往西藏的铁路是不可能的,有5000米的高山要爬、12公里的山谷要架桥、数百公里的冻土区无法支撑铁轨和火车。再说,谁又可能在稍动一下就要找氧气瓶的情况下铺铁轨?这条铁路是中国“敢为”精神的最佳例证。

铁道兵十师有位叫邓广吉的连长,为修建青藏铁路,他带病上了高原。后来,他在高原得了白血病。在家乡的医院抢救他时,他对亲人和战友留下遗嘱:“我若死去,把我的骨灰埋在青藏高原上,我生前没有把铁路修通,死后也要看到铁路修到世界屋脊上。”

原总公司党委书记孙有礼是青藏铁路建设中的一名指挥员,他的儿子孙胜很小的时候就随他一起上了高原,儿子到了8岁的时候,还不知鸭子是长腿还是不长腿。

还有许多人的孩子是在高原出生的,只吃过苹果,没见到过树木,下山时,到了西宁,见到杨树,大吵大闹要上树摘苹果。他们只知道苹果生长在树上,但他们不知道,世界上竟有许许多多的树木。 王汉东是中铁十七局的施工处长,修青藏铁路时,勇猛得如下山的猛虎,但是,就在他不知什么是苦是累的时候,他不知不觉地得了病,后来死在了太原的一间病房里。医生说:“他得的是高原病。”死前,他对局领导说:“当了铁道兵不悔,死了,让女儿也去当不穿军装的铁道兵,修路去。”他传给女儿的,不仅是创业的意识,还有江山的豁达和崇高,一种高山意识折射出的人生也当有如此的精神,渗给自己,也渗给了女儿

1974年,时为铁道兵四十七团副团长的王连清是第一批进入关角隧道的战士之一。 50年代,青藏铁路的修建第一次下马。经过14年头后,关角隧道由于风蚀水浸,隧道内积满了水。战士们打开封口,坐着林筏开始了初探。第一次初探,木伐就翻了。这似乎意味着部队在关角隧道会有一次恶战。

1975年4月5日10时40分,关角隧道出口30米长的边墙倒塌引起拱架倒塌,1600立方米的岩石落了下来,将正在施工的127名指战员捂在了隧道里。洞中的同志为了抢险突围,关键岗位全部是干部、是党员,而让群众和新兵待在一旁。 新兵问:“为什么?”党员答:“这里有死亡。” 新兵们哭了,他们哭着求那些干部和党员们:“你让我们上吧,大家都在死亡的威胁中,虎口狼牙中,你们把一点生的希望留给我们,我们心里难受……”接着是一阵哭声……

副营长吴德安在在氧气极其稀薄的绝境中,让大家不要惊慌,少说话,组织大家自救。

终于,洞内的同志在洞外同志的营救下,从死亡的黑洞中爬了出来。他们一见太阳,全部昏倒在地,隧道口躺倒了一大片……

这条神奇“天路”承载几多感人故事

南国早报 2006-12-25 ■ 郭燕群

本报南宁讯 (记者郭燕群)12月23日,“广西政协‘同心’讲座”在自治区党委礼堂举行第六场报告会。应自治区政协的邀请,铁道部原副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孙永福作了题为《神秘的青藏铁路》专场演讲。

孙永福曾担任青藏铁路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主持青藏铁路建设工作。作为青藏铁路建设的领导者和参与者,孙永福在演讲中,除了向听众讲述青藏铁路工程建设和开通运营的全过程之外,还提到了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百人血书请战修“天路”

孙永福欣慰地说,广大建设者在青藏铁路建设中努力地说,打造着“精神高原”。

当年提出修建青藏铁路的方案时,曾经有人劝孙永福,青藏施工环境这么艰苦,就不要做了。还有人担忧,在“世界屋脊”上修“天路”会使人却步。然而令他感动的是,青藏铁路修建进行招投标时,很多建设单位表现踊跃。中铁十七局,曾经在上世纪50年代的青藏铁路西宁-格尔木段铁路建设工程中担任重任。这次,中铁十七局来投标时落选了。没有中标,职工们很失望:“我们曾为老青藏铁路洒下汗水,现在新一段铁路要修建,怎能没有我们的身影?”参加投标的局长背负众望,回到局里竟无法面对职工。后来,这位局长找到孙永福,再三请缨青藏铁路修建,并带来100多人咬破手指写的请战血书,表达要上高原、要为青藏铁路修建做贡献的决心。

风火山观测站,海拔4700多米。40多年来,三代技术人员守望着这个观测站,收集了1200多万个资料数据,为修建青藏铁路解决多年冻土问题提供了非常珍贵的资料。守望观测站的第一代人是该站的党委书记,他干了10多年后病倒了。临死前,他留言:“我死了之后请将我的骨灰埋在风火山,我要看着青藏铁路的火车通过。”后来,他儿子参加了这个工作。现在守在风火山检测站的第三代人已经干了30多年。

对付缺氧指挥长搞发明

在高原上,青藏铁路工程建设人员的日常生活、施工都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甚至稍稍不注意,都有可能丧命。但工程建设者们靠自己出谋划策,破解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当时,施工人员晚上起来解手都要走一段路。几万人在高原上工作,条件有限,多数工地基本都在荒山野外,工程人员们都住帐篷,如果不注意,就有可能造成晚上起夜解手的时候引起感冒,由感冒转为脑水肿、肺水肿。怎么办?中铁十二局的指挥长琢磨出一个解决办法——造活动厕所。晚上将活动厕所推到营地和营地的门对接起来,让大家不经过露天就可到厕所解手,白天则把厕所移走,这样一来,就避免大家感冒、着凉。

四五千米的海拔,正常人尚觉得呼吸困难,更何况还要进行打隧道这样的体力运动。怎么保障工人们顺利施工?中铁二十局的指挥长想出办法,研制出高原制氧机在现场制氧,把氧气直接送到工地上去。众人拾柴火焰高,当时,全线做了17台高原制氧机,使得沿线高海拔地区施工队伍的工作得到保障。

冻土路段正经受考验

令孙永福感到骄傲的是,截至11月,青藏铁路运送旅客95.3万人次。进藏27万人次,出藏31万人次。煤炭、石油、化肥、粮食等重点物资发送量逐步增长,有力促进了青、藏两省区经济社会发展。

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是高原铁路建设的三大世界性难题。青藏铁路已经运行了半年。今年进入第一个冬天后,曾有媒体报道,冻土路段有部分发生轻微变形,这些情况对青藏铁路正常运行有什么影响?针对人们的疑问,9月份孙永福到西藏开会时,他特地从西宁坐车进西藏,感受铁路运行效果。“据铁路沿线最近的监测结果来看,我们发现路基的变形程度很小,青藏铁路冻土路段只有很小部分发生轻微变形,路基有细微沉降。”孙永福斩钉截铁地回答,“总体上路基是稳定可靠的,并基本上达到了设计要求,目前正在经受寒冬的考验。”

以上内容是关于2008奥运会活字印刷背后的故事和2008年奥运会感人故事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

标签:2008年奥运会感人故事

标题:2008奥运会活字印刷背后的故事 2008年奥运会感人故事

链接:http://m.zhaichaow.cn/sucai/gushi/1255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