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概括一个感人的故事 感人故事手抄报内容

国学素材成语故事

一句话概括一个感人的故事 感人故事手抄报内容

傲气凛然围观:℉更新时间:08-30 08:29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一句话概括一个感人的故事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感人故事手抄报内容和一句话概括一个感人的故事的精彩内容哦。

一句话概括一个感人的故事 感人故事手抄报内容

一句话概括一个感人的故事 感人故事手抄报内容(一)

英雄南霁云的事迹

唐绚、玄年间(公元712----756年)生于魏州顿丘(今河南省清丰县)南寨村农民家庭。因排行第八,人称“南八”。在平定“安史之乱”中屡建奇功。南霁云青少年时代勤劳能干,喜爱学习,平时收工后总要习文练武。传说他会七十二路枪法,善骑马射箭,能左右开弓,百步之内箭无虚发。因家境贫寒,不得不弃家外出谋生,后投奔张巡部下被委以重任。

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安庆绪杀死安禄山后,派汴州刺史尹子奇统兵30万攻睢阳(今河南商丘县南)。睢阳太守许远向张巡求援。张、南引兵自宁陵向睢阳进发,攻破叛军防线与睢阳守军会合。后尹子奇披挂上阵,被南一箭射中左眼。为守住睢阳,张遣南先向屯兵彭城(今徐州)的御使大夫许叔冀求援,但许无动于衷,南置骂而归。随率精骑三十突围至临淮(今江苏盱眙北)向御史大夫贺兰进明求救。南见其不肯出兵,便进前一步说:“睢阳与临淮近在咫尺,两地相依为存,若睢阳失守,临淮危在旦日,请大夫三思。”贺兰见南是难得将才,便想留于身边,于是设宴款待。南含泪道:“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说着,拔出佩刀自断中指。然贺兰仍不语,南说:“主帅之命不能完成,叛兵不能扫平,国家不得安宁,请留此指以示人之心,归报主帅,与城池共存亡。”随上马而辞。临出城怒弓会射佛塔,箭入半箭。并誓曰:“叛军平定后,必杀进明,此箭乃我志也!”。 在睢阳返城途中,被叛军发现,经一场血战,才进了睢阳城内。城内绝粮,“茶纸既尽,遂食马;马尽,罗雀掘鼠”,开始吃人,张巡将爱妾杀死充当军粮,“然后括城中妇人食之;既尽,继以男子老弱”。尽食城民二万多人,最终全城只剩下四百余人。尹子奇用云梯攻城,城头上的守军已饿到无法拉弓。

是年十月,睢阳陷落,张巡、南霁云被虏。叛军尹子奇劝南投降,南禀禀正气,大声说:“男子汉大丈夫,不可向不义者屈服,宁掉头颅垂青史,不留骂名在人间。”昂首挺胸英勇就义。后人曾有诗云:洒血睢阳谁笑痴?故乡粗豆靡穷期;李唐社稷今何在?不及将军尚有祠!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大英雄出现,让我们怀念至今。然而也有一些小英雄,用他们特有的事迹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英雄。南霁云虽然不是很出名,但是他的故事,足以让后人所感动!


母爱的感人事迹

三年前,一场麻疹让王怀香的儿子双目失明,两次复明手术的失败,让身为母亲的王怀香心如刀绞。然而,坚强的她始终不愿放弃,她坚信,儿子会再次看到这个多彩的世界。 “大夫,把我的眼角膜移植给儿子吧,只要他能重获光明,我就是瞎了也愿意!”沁县郭村镇郭村这位普通农妇决定 牺牲自己,换取儿子的未来。消息传出,沁县人被深深地感动了,几天之内,数万元捐款送给了这位无私的母亲。

三年前,一场麻疹让王怀香的儿子双目失明,两次复明手术的失败,让身为母亲的王怀香心如刀绞。然而,坚强的她始终不愿放弃,她坚信,儿子会再次看到这个多彩的世界。

“大夫,把我的眼角膜移植给儿子吧,只要他能重获光明,我就是瞎了也愿意!”沁县郭村镇郭村这位普通农妇决定 牺牲自己,换取儿子的未来。消息传出,沁县人被深深地感动了,几天之内,数万元捐款送给了这位无私的母亲。

一句话概括一个感人的故事 感人故事手抄报内容(二)

箫楼《流水迢迢》三部曲、《东风顾》;

沧月《七夜雪》、《曼珠沙华》、《血薇》系列、《镜》系列、《云荒·羽》

辛夷坞作品

灵希《倾城之恋》等民国三部曲

飘灯《苏旷传奇》系列:《苏旷传奇》 第一卷·沽义天下 “东篱把酒黄昏后”,天下第一杀手沈东篱吟诗漫步;“探著南枝开遍未?”妙手无双的沽义山庄主人明眸巧笑;苏旷的朋友到底都是些什么人物?就连苗疆异蛊金壳线虫居然也位列其中……江湖很险恶吗?他怎么不知道? 第二卷·平生肝胆 “南沽义,北箜篌”,天下水楼的主人冷姑娘是何等奇女子? 一瓶“观音石乳”引得四位好友天南海北而聚,一张千手观音图,续接沈东篱三年之前未完成的一场追杀;一骑茫茫,万里黄沙,一场隐没于敦煌之内的惊天奇谋,正在等待苏旷…… 第三卷·海上镖船(也叫应海笑天) 慕容家暗镖失落,引来了海上霸主云家的掌门——云小鲨张狂明媚,惊艳江湖客。 镖局内突发奇袭,牵扯进一个世代以修史为己任的家族——司马琴心心无城府,耿直纯澈。 茫茫大海,碧波无涯,阴谋纠结着道义乾坤,一船驶去,天涯为岸。海应连天天应笑,子当击筑吾当歌。 《苏旷传奇之重整河山待后生》 丐帮为声名所累,兼之魔教入侵,一片混乱。种种危机的核心不在恩怨,而在于整个武林的僵化。丐帮的天才帮主丁桀和苏旷最终联手前往昆仑,欲打破数百年来的旧格局,重建江湖新秩序。改革总要付出代价,破旧立新之时,友情、爱情、亲情,究竟是动力还是阻碍前传:《破阵子·龙吟》讲述3年前苏旷赴大漠破敌的事情,为本书的前传。值得一看! 外传一:《永忆江湖》 威名远扬、笑傲江湖的苏大侠当年也有靠打擂赚钱、因为偷瞟MM而被前辈鄙视的时候,但乱局之中仍能秉持正义,少年苏旷,依然担得起一个“侠”字。 外传二:《风雪夜归人》 小山村的教书先生、贫苦人家的淳朴少年、性急如火的莽撞大汉、被弃荒野的女婴看似平凡普通的山野人家,竟都是江湖上晌当当的头面人物。当狠毒的杀手遇上善良的农妇,当亲情与恩怨纠缠,风雪夜中,一切血债该如何偿还? 外传三:《云南锋镝》 年轻的苗疆女王阿玛曼贡文韬武略,声名显赫之际也遭人嫉恨暗算。苏旷带着“宠物”小金深入苗疆,试图化解纠葛。声蛊、尸蛊、笔蛊但有什么蛊能毒过人心? 外传四:《为妇之道》 昔年叱咤风云的女侠颜小朔在正经人家反而举步维艰——公婆不喜,丈夫冷漠,小妾似有阴谋。颜小朔重新拔出破月刀,不仅赢得了丈夫的敬重,还与“情敌”义结金兰。不论古代现代,职业对于妇女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外传五:《游必有方》 这个故事时间上在《风雪夜归人》之后,《为妇之道》之前,也就是说它本来应该在《重整河山》那本书里,是整个系列的一个补丁


我特别感动的是《心肝》,当然也流了点泪的。还有《蛊》,二月初红的,看完以后心里也觉得很熨帖。


《哑舍》故事的架构不新鲜,奇特的店奇特的老板奇特的事件是非常常见与讨巧的设定,但是古董的切入角度很好出戏并且适合古风表达。不过整体文风与故事偏向少女情怀,有许多奇趣的潜力但是没有处理成很大气,山海经是特别典型的章节。此外古代名人和现代人的接触模式用得稍多了些,文笔一般

《浮生物语》虽然写得不怎么样,不够唯美,不够热情,论人物也是浅浅几笔带过,不够鲜明,有些故事笔调很低沉,读着有沉闷沉重感,还要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因为有的故事太悲,太阴沉,显得不够活泼活跃,也没渲染氛围,甚至还有这样那样的太多的东西,显得很乱。

不过看书不就途个娱乐,图个好玩,看过就忘了,喜欢就看,不喜欢就不看呗,何必考虑那么多。


这种小说看得不是很多,但愿是你说的这种类型。

《一杯热奶茶的等待》、《十年一品温如言》、《左耳》和《左耳终结》、《夏至未至》、《悲伤逆流成河》

一句话概括一个感人的故事 感人故事手抄报内容(三)

子路尊老爱幼的故事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黄香尊老爱幼的故事

黄香,东汉人,少年时就善于写文章,当时的人称颂他:“天下无双,江夏黄香。”但黄香最难能可贵的,还是他很小就知道孝敬父亲。

黄香9岁时母亲去世了。他十分悲伤,就把对母亲的思念和爱全部倾注到父亲身上。

冬夜,天气寒冷。黄香就先钻到父亲的被窝里,躺一会儿才回到自己的床上睡觉。

夏天夜里很热,黄香就手执蒲扇,对着父亲枕席使劲扇着。

黄香长大后,朝廷觉得他是个人才,让他担任魏郡太守。有一年,魏郡遭受特大水灾,百姓苦不堪言。黄香拿出自己的钱财赈济灾民,百姓没有不感动的。

希望以上回答对你有帮助!.

一句话概括一个感人的故事 感人故事手抄报内容(四)

雪山之巅铸警魂——追记四川成都大邑县交警谭东

1月11日上午,成都市大邑县西岭雪山脚下的金土坡公墓寒意浓重。这个冬天的第一场雪静静飘落,千年雪山一片圣洁。

“冰封雪冻禁不住,唯有热血暖人间”、“军警生涯赢口碑,孝子慈父好丈夫”……一个个花圈,一副副挽联,寄托着人们的哀思,讲述着一位英灵的故事。

人民的好警察,西岭雪山的好儿子,大邑县交警大队事故预防处理中队西岭执勤组民警谭东走了。

时间定格在2009年1月5日23时45分。45岁的谭东因感冒和劳累过度突发病毒性心肌炎倒在了工作岗位上,离开了他挚爱的警察事业。

在为谭东送葬的人群中,有被他处罚过的违章驾驶员,有被他从交通事故死亡边缘救起的群众,有被他资助过的孤寡老人。遗像上,谭东警服上深蓝色的肩章,已经被西岭的风雪浸成了灰白色。他就这样把自己铭刻在了巍巍雪山之巅,铭刻在了雪山百姓的心里。

生命中的最后7天,顶着高烧连续工作

“娃娃后天就要放假回家了,张罗几个她爱吃的菜,收拾下床铺。等她回来了我们一起去买年货。”1月4日,谭东打给妻子汤静的最后一个电话,带着重重的鼻音,伴着剧烈的咳嗽。

1月5日,是谭东和搭档杨杰在西岭镇执勤3天轮岗的最后一天。和往常一样,谭东清晨6时起床,跑操,然后开车巡逻西岭雪山前后山主要干道往返近100公里。

当晚,回到执勤点宿舍的谭东感到格外疲惫。其时,他已经顶着高烧连续工作了一个星期。晚上8时刚过,谭东便沉沉睡去。这一觉,他再也没能醒来。

军人出身的谭东有着一副好身板。战友们谁也没有想到,那个每天清晨陪他们跑步、风雪中像路标一样屹立的谭东,会这样悄无声息地离开人世。

这场意外的告别,原因要从一周前说起。

2008年12月29日,还有两天就是新年。但对于谭东和他的西岭交警执勤组来说,这却是一年中最为忙碌的时刻。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西岭雪山别样风光,每到元旦春节,这里游人如织。西岭执勤组职责范围内50多公里的盘山公路,车流量大,路况复杂。为保障这段旅游要道在高峰季节的安全畅通,连续4年,谭东和他的3名同事除夕夜都是在执勤点度过。

当晚,下起了小雨,山中雾气弥漫,气温只有零下5摄氏度。西岭雪山旅游开发公司员工祝林驾车回家途中,不慎在西岭镇附近的桥头冲下了河滩。当谭东和同事杨杰接到群众报警赶到现场时,从车中跌入河渠的祝林,已被湍急的河水冲出200米开外。

祝林抓住渠堤上垂落下的树根,随时可能被湍急的河水再次冲走,生命危在旦夕。

危急关头,谭东向祝林大喊:“我是警察,坚持住,我来救你!”话音未落,谭东顾不上脱掉衣服,便纵身跳进冰冷刺骨的河水中。

水很快淹到谭东的脖子。他艰难地游到已经意识模糊的祝林身旁,将麻绳绑在其腰间,双手奋力托起他的身体……在岸上群众的协助下,经过10多分钟的努力,祝林终于被救上了岸。

回到执勤点,换下湿透的警服,谭东再次出警,处理另外一起交通事故,直到次日凌晨。

第二天早上,谭东发起了高烧。“老谭啊,铁打的身体也需要保养,你可要注意啊。”医生劝他输液住院。“组上还有年轻的同志,就让他们顶你两天班吧。”妻子劝他回家休息。

但是,谭东的心中,牵挂着百里山路的交通安全,牵挂着周围480平方公里群众的安危。“谁没个感冒发烧的,这两天山上雪好,游客正多,我怎么走得开?”打了一支退烧针,谭东回到工作岗位。

在西岭执勤点工作几年来,只要在山上值班,每到晚上9时,谭东总会给妻子打电话报平安。而2009年1月5日那个寒冷的夜晚,汤静没有接到那个熟悉的电话……

车毁人伤的危难时刻,托起生的希望

跪在谭东的灵堂前,西岭镇沙坪村村民任宣志夫妇久久不愿离去。

2007年11月2日,任宣志乘坐的农用车在苦胆岗一处急弯路段连人带车栽下山崖。谭东第一时间赶赴现场。

翻车处崖壁陡峭、荆棘丛生。谭东见情况危急,抓着峭壁上的树枝和草根就要往下冲。“前面不远的地方有条缓坡,您还是从那里下去吧!”闻讯赶来的村民急忙劝阻。

“哪里还来得及?!救人要紧!”说完,谭东顺着近乎垂直的峭壁爬下近百米的高崖,在谷底找到了摔成重伤的任宣志。凭借着在部队学到的医疗常识,谭东对任宣志实施简单的急救之后,与随后赶到的同事和群众一起把伤员抬出谷底。

“如果不是谭警官,我这条命早就没有了。”任宣志的脸上,那次事故留下的疤痕依然清晰可见,他的救命恩人谭东却已化作雪山的英魂。

车毁人伤的危难时刻,谭东总是以最快的速度赶来救援,以一份人民警察沉甸甸的责任,托起生的希望。

在西岭执勤组办公室,悬挂着一面“出警迅速,救人危难”的锦旗。3年前,出江镇下坝村村民伍泽述在天宫庙路段骑摩托车同一辆货车迎面相撞,生命垂危。是率先赶到的谭东果断地把他口中的污血污物清除,不断按压胸部,打电话叫救护车,才把伍泽述从死神手中拉了回来。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一小时,谭东收到一条不知名的群众发来的求助短信:“老谭,地震了,西岭雪山有人受伤了,麻烦你喊个救护车来!”谭东立即出发,冒着飞石、滑坡,将地震时从脚手架上摔下来的两名重伤员及时送往医院。

“他这个人,心里总是装着群众的安危,却唯独没有自己。”一次次在抢救伤员现场的不期而遇,让西岭镇卫生院院长熊东树结识了谭东。

一个个奋不顾身救人的场景,熊东树看在眼里,记在心头。敬佩之余,又常常为他担心。私下闲谈,总免不了几句劝诫。

“谭哥,你年纪也不小了,一定要注意身体。下次救人可别再这么拼命了。”

谭东每每报以相同的回答:“这种时候,时间就是生命。除了第一时间把人救出来送到医院,别的还能想到啥子?”

艰苦环境坚守4年多,让危险山路变“平安大道”

距西岭雪山景区20公里的交警西岭执勤点驻地,设施简陋,条件艰苦。

执勤点用房,是上世纪60年代一座水电站遗留下来的废弃院落。民警住宿的平房下面,就是电站引水暗渠。西岭雪山的雪水从暗渠哗哗流过,房间里四面透风,阴冷潮湿。执勤组的4名民警,三天一换岗,72小时驻守山上。一年下来,工作时长超出常人近一倍。

谭东在西岭执勤点坚守了4年零5个月。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记录着这位一心为民的好警官的点点滴滴。

2004年7月,谭东调任西岭执勤组组长。上山第一天,他带来一根20米长的麻绳。

谭东说:“这里弯多路险,咱们拖个车、救个人,总会用得上这东西。”至今,这根麻绳已挽救了至少5条生命。

执勤点民警陈治江的警车上,时常放着一摞新的驾照塑料封套,这是他几年来随谭东出警执勤养成的习惯。只要检查证件时发现有司机证照套磨损严重,他们就主动帮司机换上新的。

陈治江噙泪回忆:“那个时候,谭哥常说,咱们举手之劳,方便群众,大家亲切话一说,听了心里都受用。”

谭东和他的交警执勤组为保障旅游要道的安全畅通,付出了许多心血。

2007年隆冬的一个雨雪天,在大双路39公里处,先后有3辆大巴车因路面结冰打滑悬空,险些坠落山崖。谭东和他的同事立即协调有关部门安装安全防护设施。在谭东的建议下,花水湾和西岭雪山沿途的危险路段修建了50多公里长的波形护栏和水泥护墩。

“我们出车早,但谭警官比我们更早,看到他开着警车在路上巡逻,我心里就踏实。”驾驶员张洪林说。到西岭工作4年多,谭东在当地群众和驾驶员当中有口皆碑。

每年冬天第一场雪过后,谭东会把早上起床的时间提前一个小时。6时一过,他就开车上山巡查通往滑雪场20多公里的道路状况。连续4年的坚持和执着,让这条冬季常有暗冰和积雪的危险山路被人赞誉为“平安大道”。

西岭雪山旅游开发公司副总经理周正璋动情地说:“谭东那不是在执法,而是在为大家想办法,为我们排忧解难。”

2004年7月以来,谭东和他的执勤组处理各类交通事故1000余起,纠正各类交通违法3.5万余件,第一时间抢救各类车祸伤员100多人。没有发生一起特大交通事故,没有发生一起群众投诉,交通事故数量逐年下降。

谭东常对同事说:“我们既然来上班,就要认真负责,就要少死一个人、少发生一次交通事故,让老百姓少受点损失。”

谭东,他用生命践行了自己的诺言,用辛勤和汗水给景区游客筑起了一道安全的屏障。

多年来,她严于律己,从不耽误学生的时间:想尽办法,把孩子的心脏手术安排在假期里;不知有多少次,半夜里她还抱着因病无法平躺的孩子在屋里遛,一早,一宿未睡的她又站在讲台上。她把心掏给了学生,孩子病了,常常要自己在病房里独自输液,甚至发生液体输空,出现危险,被医院急救的危机事件。她对每一个学生细心呵护,能及时发现问题,2022年11月,沈自强的父亲为学校送来了感谢信,因为夏老师的细心,孩子食物中毒的症状还没明显发作,就得到了及时救治,否则后果不敢设想。做小本生意的父亲送了500元感谢金,也被她委婉退回。每一个学生她都了若指掌,2022年9月,初三开学一周来,一女生依然没进入状态,与其家长联系,家长只是认为还没收心,并不在意,她通过日记交流的形式,了解到孩子在假期的课外辅导班,认识了一个外地的男孩,男孩送她手机等物品并经常暗自来往,把这情况汇报给家长,家长大为光火,要采取极端行动,夏老师苦口婆心劝住了家长,鼓励家长给予孩子更多的耐心和宽容,双方密切配合,终于使孩子走出误区,重新全身心投入学习生活。事后家长感激不尽,多次以实物来感谢,都被老师婉拒,从此这位家长一改以前不与老师联系的冷漠态度,开始由衷地维护老师和学校的声誉。 百度上有很多

一句话概括一个感人的故事 感人故事手抄报内容(五)

1、处在社交圈中是一种烦恼,而超脱出来简直是一场悲剧。

2、厌倦,就是一个人吃完盘子里的食物后对盘子的感情。

3、参加追悼会的程序常常是,先受一次深刻的人生教育,然后大家一起抽烟喝酒打牌。

4、知识是一种使求知者吃得越多越觉得饿的粮食。

5、爱情是会沉底的,在平淡的日子里,最重要的是经常轻轻晃一晃盛装爱情的“水杯”。

6、战争:用舌头解不开就用牙齿咬吧!

7、憎恨别人就像为了逮住一只耗子而不惜烧毁你自己的房子。但耗子不一定逮到了

8、每个人的一生都有许多梦想,但如果其中一个不断搅扰着你,剩下的就仅仅是行动了。

9、世上只有想不通的人,没有走不通的路。

10、幸运之神的降临,往往只是因为你多看了一眼,多想了一下,多走了一步。

11、失败发生在彻底的放弃之后。

以上内容是关于一句话概括一个感人的故事和感人故事手抄报内容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

标签:感人故事手抄报内容

标题:一句话概括一个感人的故事 感人故事手抄报内容

链接:http://m.zhaichaow.cn/sucai/gushi/1251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