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抗疫情感人事迹 广州留学生抗疫感人事迹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海南抗疫情感人事迹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广州留学生抗疫感人事迹和海南抗疫情感人事迹的精彩内容哦。
海南抗疫情感人事迹 广州留学生抗疫感人事迹(一)
大年初一是传染科的医护人员难以忘怀的一天。这天,先后传染了一个又一个医护人员的“毒王”被送到了他们医院。当时该病人处于高热状态,烦躁不安,剧烈咳嗽,呼吸困难,处于生死一线之间。
情况危急。邓练贤和同事们马上开始抢救。抗炎、吸氧、镇静、激素都用上了,但病人病情仍在加重。专家小组迅速作出决定,给病人进行气管插管、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体重足有80公斤的病人因为缺氧情绪极度不稳,在做气管插管时不断挣扎。随着病人剧烈咳嗽,含有大量病毒的痰液从插管处喷出。
与传染病打了30多年交道的邓练贤清楚地知道,自己和同事们正处在危险中。他和同事们来不及更换衣帽,继续抢救。在现场3个小时的抢救中,光给病人接痰的罐子就换了好几个。邓练贤和专家们严密监测病情变化。病人终于与死神擦肩而过。
接下来的几天,几位重症病人相继被送到中山三院。每天,邓练贤都要连续工作10多个小时,高度紧张的工作及大量的体力消耗,就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也难以支撑。回到家中,他难以入睡:经验和教训需要总结,下一步的工作亟需思考……初四早上,邓练贤突然感觉全身肌痛、乏力、头痛、高热,肺部出现炎症阴影,他染上了病毒,住进了自己工作的医院。
斯人已逝,在同事亲人们带泪的述说中,在一件件琐事中,一个具有高尚奉献精神的共产党员形象栩栩如生
“邓书记”,同事们总是这样称呼邓练贤。在传染科,大事小事大家都习惯找邓书记,因为他是支部书记,因为他为人特别有耐心、不怕麻烦。
从1977年担任传染科党支部副书记开始,邓练贤就从未忘记一个基层党务工作者的责任。在他的带领下,传染科党支部连续13年被评为医院先进党支部,他本人则连续13年被授予先进共产党员称号。在这次抗击非典的战斗中,传染科冲在前面的大部分人都是共产党员,他们用自己无私无畏的表现,再一次诠释了什么是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邓练贤30年的同事和老师姚集鲁教授说起邓练贤痛哭了。他对这位爱徒的评价是:“论起勤勤恳恳工作、老老实实做人,他在我的学生中是做得最好的。我不是共产党员,但什么是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我从他身上都看到了。”
和他在同一个病区工作的崇雨田副教授对邓书记充满敬重。在他的心中,邓练贤是一位工作中不掺和任何私人感情的领导,是那种说不出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但是人们一遇到困难就会去找他的那种领导。
就在邓练贤病倒的前一天,同事们还看见他在给一位非典病人的家属做工作。科里每次有病人或者家属闹纠纷时,大家都会说找邓书记来。过不了一会儿,就会看到邓书记笑眯眯地说“搞定了”。为什么病人、家属都这么听邓书记的话,因为邓书记心里总有病人,病人想什么,家属想什么,他都能体会到。他的话都能说到别人心里,听了特别贴心,当然也就消气了。这么多年来,传染科医患关系一直比较融洽,没有一例投诉。 大年初一中午抢救完病孩出来,细心的邓书记已经给医生护士们订好了盒饭。护士长王乔凤说起这些事,眼泪直流:按理说这些并不是一个领导、专家必须做的事,而更让王乔凤唏嘘的是,身心俱疲的邓书记还给病孩的父母买了盒饭。
善待病人是邓练贤留给医生护士最深的印象。在大家的记忆中,邓练贤一直平等待人,病人也是亲人,没有贫富贵贱远近之分。以前大家经济都还不宽裕,邓练贤常常自己掏钱给病人买饭。看到邓书记这样做,他身边的很多年轻医生护士也都养成了这种助人为乐的习惯。有一阵,医院病人逃账的较多,有的同志收病人时有些犯嘀咕,每当这时邓练贤总是一句“先抢救”。 邓练贤对人好,也很讲原则,讲方法。医院曾经有一位年龄较大的进修医生,平常毛病比较多,在其他科室很难呆下去。邓练贤主动提出,“到我这里来。”为了帮他,邓练贤和病区负责人商量了一个“帮教”妙计,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邓练贤找来进修医生,连续问了许多问题,进修医生答不出来。邓书记把他一通好训,然后让其他人去安慰他、帮助他。不久,这位进修医生工作态度好了,医疗水平也有了提高,邓练贤由此成了医生的“医生”。
作为基层党支部书记,邓练贤在这个全院最大的科室默默地承担了大量行政事务。同事遇到业务上的难题,找他;年轻人工作受委屈,找他;夫妻吵架闹离婚,找他。他总是鼓励年轻同事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用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科里搞装修,他比自己家装修还上心,样样考虑周全。多少年来,他养成一个习惯,每天下班前要巡视重症患者病房,“婆婆妈妈”得连水电安全都要仔细查看……
无私的奉献中,邓练贤快乐而达观,从来没有觉得失去了什么。对他来说,这不过是一个共产党员的真情流露,是一个博爱医者善意的升华,是革命人道主义精神的自然弘扬。在奉献中,他收获了一个充实、愉悦、高尚的人生。 邓练贤倒下了,然而他所展现的“抗非典精神”深深地扎进了人们的心里
邓练贤生前系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党委委员、党支部书记、传染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2003年2月1日,他连续工作15个小时,因抢救病人感染致病。2003年4月21日光荣殉职,终年53岁。叶欣生前系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分院急诊科护士长。直到病倒前长达2个多月的时间里,她始终没有离开过岗位,没有回过一次家,在抢救患者的过程中不幸受到感染,经抢救无效,于3月24日光荣殉职,终年46岁。梁世奎1970年8月到山西省人民医院内科工作。在不幸被感染非典型肺炎住院期间,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在身体极度虚弱的情况下,他心中想的还是别人。2003年4月24日上午,经医护人员全力抢救治疗无效,梁世奎同志光荣殉职,终年57岁。陈洪光1987年从广东医学院毕业到广州市胸科医院工作,亲手组建了医院的重症监护室并担任主任。在一线抢救病人的70多个日日夜夜里,他亲自为100多名危重病人插管上呼吸机,经常会被病人喷射出的痰液、分泌物污染得一身一脸。4月16日,陈洪光同志被确诊为非典型肺炎,虽经全力救治,终因病情过重于5月 7日凌晨不幸殉职,年仅39岁。李晓红生前系武警北京总队医院内二科主治医师。在抗击非典型肺炎的战役中,她连续奋战6天,不幸被感染。4月16日凌晨,终因抢救无效,以身殉职,年仅29岁。
掉頭髮
噩耗定格在4月21日下午5点,病倒在抗击非典最前沿的又一位抗非英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传染科副主任、党支部书记邓练贤,永远地离开了他热爱的世界。
在他倒下的地方,矗立起一座抗非精神的丰碑。而在他生前战斗工作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在4月的羊城,人们含泪送别这位仁慈的医者、无畏的勇士,用各种方式,表达着他们的哀思和敬意。
海南抗疫情感人事迹 广州留学生抗疫感人事迹(二)
9岁半小学生从地震废墟下背出两名同学
6月10日,依然满脸稚气的林浩出现在大地震后的汶川县映秀镇街头。这个9岁半的小学生在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中,表现出与其年龄不相称的成熟和勇敢,不仅在废墟下组织同学们唱歌增加勇气,而且还救出两名同学。 5月12日那天,汶川县映秀镇渔子溪小学2年级的31名学生中,仅有10人在地震后幸免于难。这10名学生中,有两人都是被同班同学林浩冒险救出的。林浩成为了汶川地震中年纪最小的救人英雄。 虎头虎脑的林浩,一笑还会露出小豁牙。地震发生时他和同学们都往外跑,但被板子砸倒在地。“当时石板后面传来一个女同学的哭声。我就告诉她,别哭了,我们一起唱歌吧。大家就开始唱学校教的歌。最后一首《大中国》唱完后,女同学不哭了。” 两个小时后,小林浩开始慢慢挪动身子向外爬。由于个子小,他几经努力终于爬出了废墟。 小林浩向记者描述当时的情景:“我使劲爬,使劲爬,终于爬出来了。爬出来,我看到一个女同学昏倒在走廊上,就转身把她背出去了。背出去交给校长,校长又把她交给她的妈妈背走了。后来我又爬回去,又把另外一个男同学背出来交给校长,他也被父母背走了。”林浩讲述自己救人过程的时候显得非常镇定,“我背得动他们,我开始爬出来的时候,身上没有伤,后来爬进去背他们的时候才受伤的。” 小林浩在映秀留守了2天,找到了自己的表妹和两个姐姐。走了7个小时的山路后,他们来到了都江堰,而后又辗转到成都找到了在那里的堂哥。19日,小林浩和姐姐、表妹被送到了四川省儿童活动中心。 因为救同学,小林浩的头部多处被砸破,左手臂严重拉伤,志愿者每天都用热毛巾为他热敷。志愿者张朝芝说:“小林浩刚来时和父母联系不上,情绪很不好。后来联系上了在外打工的父母,孩子才平静下来。” 被问到为什么要这么做时,小林浩说:“我是班长。”从那天起,四川省儿童中心的人都叫他“小班长”。 据映秀镇中心小学副校长张春东介绍,由于映秀镇在地震遭受毁灭性打击,林浩可能会转到省内其他地方继续完成学业。
海南抗疫情感人事迹 广州留学生抗疫感人事迹(三)
一、医警夫妻档:“你救死扶伤,我守护一方”
王镇强入警25年,妻子郭琪当医生20年。2003年,因“非典”疫情,同在一线的王镇强和郭琪推迟结婚。这次疫情发生后,除夕上午,郭琪就向医院递交请战书,申请前往武汉。但医院让我继续留守。医院当前工作强度较大,夜班频次高,连续奋战了多日的郭琪,脸上留下深深的口罩印痕。
而王镇强自正月初二接到大队上岗通知后,王镇强便带领中队民警、辅警到连霍高速公路郑州柳林站卡点执勤,一直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已经连续几天没有回家了。
“你救死扶伤,我守护一方,没有过不去的冬天,没有到不了的春天。最美的逆行,是我和你并肩作战!一起加油!”
二、武汉夫妻为医护人员24小时送餐
驱车20公里,一份盒饭也送。邱贝文和丈夫,再加上五六个亲人连轴转,把盒饭送到了武汉多家医院。24小时为奋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送餐。谈及初衷,他们说:“不能让别人冲在最前边的寒心,连个饭都吃不上!”。
三、国士无双:钟南山院士
2022年冬春之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突袭武汉,并随春运人潮悄声却又迅猛播至全国。84岁的钟南山临危受命,连夜驰赴武汉,第一次提出“病毒肯定人传人”,拉响全国警报,这场阻击战由此进入新阶段。
短短72个小时,钟南山辗转了四座城市。1月17日,他还在深圳研判疫情,18日晚从广州抵达武汉后,休息不到6个小时,19日一早他作为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出现在武汉市卫健委,听取报告后到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展开调研,之后再赴武汉市疾控中心。
中午来不及休息,继续开会研判疫情,直至下午5点。下一个行程催着他到北京,落地首都机场时已是晚上8点。匆忙放下行李,又转场国家卫健委参加会议,直至凌晨2时许才回到酒店,和衣而睡。
一、钟南山院士奔赴“战场”。
面对这次疫情爆发,84岁的钟南山院士建议所有人待在家中不要聚众,也不要外出,特别是没有特殊的情况,千万不要前往武汉,因为武汉市新型冠状病毒的爆发点,而他自己却在1月18号前往武汉。
在1月18号这天,钟南山在深圳刚刚抢救完一名相关病例,回到广东后的当天下午,就临时购买了高铁票,因为临近过年,所以高铁票非常紧张,当时航班已经没有机票了。
终南山上车之后便安排在楼道角落上,有网友拍到钟南山院士在高铁餐桌上满脸倦容的照片,曝光之后,所有人都对这个老人感到敬佩。
二、医务人员取消婚礼赶往手术室
海南抗疫情感人事迹 广州留学生抗疫感人事迹(四)
原发布者:黄锐军
2022年抗击疫情个人事迹材料
疫情就是命令,防疫就是责任,在防疫战危急险要之时、在人民群众最需要我们之时,xx县南坑镇党委委员、常务副镇长xx同志发挥共产党员应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践行初心使命。
身先士卒,做奋战一线的“冲锋兵”。“常务,口罩没有了。”“常务,消毒液没有了”“常务,医用酒精没有了。”面对物资紧缺的问题,怎么办?这关乎到抗疫人员的防护安全,也同时关乎着全镇4.3万人口的生命健康。在疫情爆发初期,他有高度的敏锐性,储备了1000个口罩,但他知道仅1000个口罩远远不够该镇需求量,于是他赶紧多方联系,确定哪些厂家有货,立即严格统一调度安排部署,有的时候甚至亲自跟车,半夜等货,再把物资交给党政办进库验收,在他多方争取下,为南坑镇储备到口罩17300余个、消毒酒精500余瓶,消毒液1000余瓶等物资,确保抗疫的同事以及xx返乡人员最基本的防御安全。
落实落细,做守土尽责的“防御兵”。“老婆,我今天晚上又要在路口守卡子,估计很晚,你早点休息,注意身体。”“老公,我很多天都没见到你了,工作重要,你身体也要保护好,我和孩子想你”。看见这条信息,他眼眶红了,他是父亲是丈夫,在新春佳节之际,他本应该陪伴在亲人的身边,但他更是一名战士,疫情战打响时,他毅然舍弃了小家,投奔到大家中,从1月24日起直至现在都没有休息过,一直驻守在南坑村,他带领南坑村村支两委挨家挨户全面摸排村民,立足岗位,做恪尽
2022年年度先进个人评选材料 先进个人事迹材料(精选) 个人先进事迹材料优秀范文(多篇合集) 事迹材料范文地址: http://hi.baidu.com/sdlyynl/blog/item/bd4f64c6c8e64cc0a044df08.html
海南抗疫情感人事迹 广州留学生抗疫感人事迹(五)
春节,应该是什么样的呢?欢乐的?热闹的?兴奋的?这些无疑是春节最贴切的形容词。但今年的春节,我有了异乎寻常的感受。
以前的春节,从头到尾大家脸上都洋溢着笑容。人们天天走亲访友,所到之地欢歌笑语……所有人都健健康康,活力四射。
今年的春节,一开始和往年并没有什么不同。春节前几天,我和爸爸妈妈像往年一样做起了大扫除,想让春节前的屋子变得更加干净整洁。
就在大家都沉浸在欢乐的春节前奏里时,一种病毒悄然而至,它就是让人们闻风丧胆的“新型冠状病毒”。这种病毒可以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一人可传染多人,传播速度惊人。
新型冠状病毒源于武汉华南海鲜市场的野生动物,据说是蝙蝠。于是我上网百度了一下相关资料:蝙蝠,长着一张死神脸,凭一己之力封印了病毒千年,昼伏夜出,努力扮演一个孤独的潘多拉盒子。万万没想到……还是扛不住被吃。这生生世世的努力,终究还是错付了……还有个民间传说:蝙蝠是老鼠的升级版,传说一只老鼠没有沉迷欲望逆水修炼,有一次人间遭难,老鼠发善心救了大水中的难民,后来天庭赏功,赐了它一对翅膀。这就是蝙蝠。万物有灵,人类如果非要招惹它们,必然会破坏地球的生态平衡,我们对大自然要有敬畏之心。但总有那么一些自以为是的人试图征服自然,打破平衡。所以,报应也是必然!
正值新春佳节,许多武汉人都回了家、团了年、聚了餐……确诊病例一天天暴增,人们必须待在家里,除非没有吃的了,才能出去采购一些食物,而且出门必须戴口罩,回来一定要及时洗手,房间时刻要保持通风……因为病毒,所有人都闷在了家中,大街上空无一人,让人感到恐惧、惊慌。一个春节,就这样没了!
随着确诊人数不断上升,驰援武汉的人数也在上升。看着他们逆行武汉,看着他们跟家人含泪告别,看着他们签下生死状,看着他们在防疫前线全副武装,看着他们被泡得发白发涨的双手,看着他们体力不支地倒在地上……我不由地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他们都是平凡的普通人,平凡的血肉之躯,只是在这个特殊的时期,被冠以了英雄之名。“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这句话在此刻显得那么沉甸甸……
钟南山爷爷,他的名字如今已家喻户晓。上至老者,下至幼童,无人不知“钟南山”。他是深受老百姓信赖与赞赏的八旬长者;他是坚守一线、学识渊博的医学权威;他是直言敢谏的社会良心;他是镇国之宝,是医界泰斗、是杏林良心;环顾海内外,他也是此次武汉疫情阻击战中,最力挽狂澜的那个人;在老百姓心里,他是华佗再世,是心中最后的救命稻草。他的名字,在这个非比寻常的春节里深深地印刻在了我的心底。成为像钟南山爷爷那样的人,是我读书的终极目的。
这次的病毒肆虐,就是武汉一家海鲜公司贩卖野生动物造成的。我希望再也不要有人贩卖野生动物,再也不要有人吃野味了,以史为鉴!现在我们待在家里就是为社会做最大的贡献!相信政府会在最短的时间内把疫情控制住、把病毒消灭掉!
加油,武汉!加油,中国!
以上内容是关于海南抗疫情感人事迹和广州留学生抗疫感人事迹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