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鄂医护人员真实事迹 上海援鄂医护故事

国学素材成语故事

援鄂医护人员真实事迹 上海援鄂医护故事

通天霸途围观:℉更新时间:08-29 18:52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援鄂医护人员真实事迹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上海援鄂医护故事和援鄂医护人员真实事迹的精彩内容哦。

援鄂医护人员真实事迹 上海援鄂医护故事

援鄂医护人员真实事迹 上海援鄂医护故事(一)

小伤员妈妈:

“已经很好了,很感谢你们”

为全面照顾好患者和陪同家属,广州军区总医院按照“高干待遇”开出几十个含川菜、粤菜在内的点菜单,患者和其家人可以每餐任意点,完全无须考虑费用。但几天下来,医护人员却发现了“奇特”的一幕。

该院收治的4岁骨折小男孩曾强的母亲阿秀(化名)是一位淳朴的四川妇女,平时话不多,除了守在孩子床边之外,偶尔会对医生护士说“真是谢谢你们”。每到吃饭时,除了点含荤素在内的菜满足孩子营养需要外,她自己每顿饭只点一个菜。为了填饱肚子,她米饭吃得挺多。有一天,一位医护人员发现她照例点了一个菜就白饭,结果菜很快吃完了,剩下的米饭只能干巴巴地咽下,医生问她:“怎么不多点两个菜呢?你看你的菜完全不够吃!”她不好意思地回答:“已经很好了,很感谢你们,我吃一个菜够了。”

伤员董光辉:

小半瓶辣椒酱吃了半个月

38岁的伤员董光辉是住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外科伤员中唯一没有家属陪同的一个。考虑到四川人喜欢吃辣,中山二院专门买了一箱辣椒酱,给每位伤员都发了一瓶,剩下的就放在病区的护士站,让伤员们吃完了再去领。两个星期过去了,在护士站存放着的辣椒酱却一瓶都没有动过。

昨天,骨外科护士长曾采采到董光辉的病房查房时,发现那瓶普通大小的辣椒酱他只吃了一小半,联想到护士站里辣椒酱受到的“冷遇”,担心这种辣椒酱不合他的口味,就问道:“怎么了?不喜欢吃吗?”董光辉憨憨地笑了一下,说:“不是,挺好吃的,但是慢慢吃就好了,不然一下吃完了。”

患儿妈妈:

小心给孩子把尿减护士辛劳

在广州军区总医院收治的灾区患者中,8岁的张雨恒和10岁的周乐训的妈妈李俊如和吕雪梅在琢磨:医生、护士对孩子像对亲生孩子一样好,能够用些什么方式表达感谢呢?

李俊如想到家乡附近有个云华山旅游区,于是她找来医生说:“你们对我的娃娃好,我都看在眼里。我想好了,等娃娃养好伤,如果你们去四川玩了,一定要到我们家来。附近有个风景区,我们都挺熟悉,到时候我们就给你当导游。”

吕雪梅的心里也生出了一个小计划:把孩子床上的衣服、玩具都收拾得井井有条,每天都帮孩子擦身,给孩子接小便时也格外小心,“怕弄脏了病号服和床单,又得麻烦护士换洗。”她还主动提出帮助打扫卫生:“我们在这里吃在这里住,挺不好意思的,想帮她们打扫一下卫生……”

感恩伤员:

医院送的水果篮原封不动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外科护士长曾采采告诉记者,灾区伤员和家属特别懂得珍惜和感恩。“医院给每个人都送了一批果篮。有几个在当地做了截肢手术的伤员到医院后我们马上为他们配了拐杖,这件非常普通的分内事却把他们‘惹哭’了。第二天,我想水果应该吃完了,打算去再买点。结果经过病房时一看,所有果篮都几乎原封不动地放在床头。”

她表示:“伤员和他们的家属不会用很多言语去表达感情。不过从他们的表情、动作里,我们都知道他们想说什么。”72岁的周兰芳阿婆在地震中受了骨折伤,要卧床休息,不过只要一看到相熟的护士到病房探望,她总是会欢喜地笑起来。曾采采说,阿婆只会说四川话,不过她还是听出了“谢谢!真谢谢你们!”这句发自肺腑的话。


南丁格尔在战地医院的故事

援鄂医护人员真实事迹 上海援鄂医护故事(二)

我和小猫 我的阿姨曾把一只小猫寄养在我家。那只小猫的毛色是黄白相间的,眼珠子骨碌骨碌地转个不停,一看就知道这一定是个淘气的小家伙。 这只小猫刚到我家时显得特别地不安分。它一会儿爬上桌子东张西望,一会儿又钻到床底不肯出来。当它发现阳台上有窗户时又使劲地用爪子抓窗户。我看着小猫的举动,非常着急。妈妈告诉我,小猫对我们家不熟悉,想要让它和我们不陌生,必须要讨好它。我听了妈妈的话,突然一个金点子在我的脑海里诞生。我先让小猫自己抓窗户,不管它。抓了好久,小猫大概抓累了,蹲在地上直喘气。这时,我拿起一块饼干丢给它。小猫用怀疑的眼神看了我一下。我对小猫一笑,便走到卧室里偷偷地观察它。只见小猫先是轻蔑地看了一眼饼干。大约过了十几分钟,小猫可能是饿了,它先警惕地环视了一下四周。接着,当它发现没有什么危险时,再用猫爪碰了一下饼干。它见一切都没有什么危险,便大口大口地吃起了饼干。它真的是饿了,一块饼干半秒钟就消灭了。这时,我又走到小猫身旁向它扔了一块饼干。这时,小猫当着我的面吃掉了那块饼干。当它吃完时,它友好、欢快地叫了一声。显然我们俩之间的陌生已经消除了。 有一天,我买了一个毽子。我便自己踢了起来。小猫悄悄地走到了我的身旁。它先是好奇地盯着那只一起一伏的毽子,接着那种目光又转化成了羡慕。正当我踢得专心时。小猫突然搞“空中袭击”。它两脚一跃,立即把在空中的毽子抱住,然后做了一个十分优美的360°转身,最后稳稳地落地。小猫抢到毽子之后先用两只前脚把毽子踢在空中,接着又用头一顶,再用后脚一踢又传给了前脚。就这样,小猫自己一个劲儿地玩,显得非常高兴。当它发现生气的我时,就乖巧地用两只前脚恭敬地把毽子递给我。我“扑哧”一笑,对小猫说:“既然你喜欢,那就送给你吧!”这时,小猫又开心地叫了一声,便又玩起了属于它的毽子。 可是阿姨要把小猫带走了,小猫显得特别地不情愿,它“喵呜喵呜”不停地叫着,我也多么想让它留下来呀!


每个人都有朋友,有的是人、有的是动物。动物是人类共同的朋友。他们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快乐,给大家留下过美好的回忆,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更加快乐,我们幸福地生活在这多姿多彩的世界!

我最喜欢的动物是一只宠物狗,叫贝贝。它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黑色的鼻子像一颗纽扣,每天张着大嘴,吐着红色的舌头。一对耳朵十分灵敏,一有动静就大声叫唤,就像个小侦探。一条毛茸茸的尾巴在空中有规律分别地摇摆着,高兴起来就扑到你的怀里。贝贝,从远处看就是一个棕色的肉球,长而卷的毛铺满全身,活像个小狮子。

在我的训练下,它已经学会了好几个动作。只要我把手往下一指,它就会坐下来;我把手放在地上,它就会不由自主地趴下。只要把食物放在手里慢慢往上抬,它的眼睛就会盯着食物不动,跟着一起站起来。有时给它吃食物前,我会说:“贝贝,抬爪儿。”它就会把它的一只爪子放在我的腿上。我又说:“贝贝,抬另一只。”它就会把另一只爪子放在我的腿上。哈哈,真有意思。不过,它不喜欢别人总逗它。只能玩一次,要不然它就会生气地掉头就走。有时没人陪它玩时,它就会叼着飞盘跑到你身边,冲着你叫两声,意思就是让你把飞盘扔出去,它去捡回来。

有时我出去玩,把它一个人留在屋里。当我出门时,它都会咬着我的裤脚不让我走,我就摸摸它的头,把它抱到自己的窝边,并告诉它:“贝贝,我一会儿就回来陪你玩。”刚锁上门,我就听见它发出了沉闷的声音,仿佛它十分伤心,不停的低声叫着。我一下子改变了主意,它是我的朋友,我们应该一起出去玩。于是,我打开门,它高兴地扑到了我的身上,撒欢似地跟我一起出去玩。一下楼它就欢快地跑来跑去,围着我转个不停,有时连它自己也转晕了。

到了晚上他就是我家的小保安了,一有什么动静它就会抬起头,竖起耳朵仔细听。如果有人靠近我家大门,它就会隔着门大叫。当听到一串急促的脚步声越来越弱,然后是响亮的关门声,它就不叫了,安稳地睡大觉,还不时地传来一阵阵呼噜声。

动物是人类最要好的朋友,它给我带来了很多快乐,那是一段美好的回忆。

援鄂医护人员真实事迹 上海援鄂医护故事(三)

隔壁邻居家的小孩不小心摔破了脚,爸爸心疼的帮他孩子止血后,抱起他孩子往诊所去包扎


什么都可以


行走法则 有很多时候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其实每个人在走每一步的时候都应该想清楚,我要干什么,要去干什么。因为人生短暂,容不得耽搁。 当行走的路上大雨滂沱,我还是坚持前行,因为生命的车轮不能止步。 所以我很累,但是我真的能停下来吗?甚至走向路边的庇护所? 我告诉自己,不可以。 年轻的生命允许犯错,但是我从不在犯错后后悔,只要明白就行了,后悔也只是会增加生命的浪费而已。 行走中自然有白天有黑夜,也许黑夜比白天多,但是勇者会在乎路途的黑暗遥远吗? 我在行走中思索。 荆棘、路障、猛虎、野兽也会走趁机来袭击我,但是我年轻的生命能够承受,能够反击,不能反击的忍受,我相信年轻的生命不会就此死去。 我用快乐、勇敢、坚强、勤奋来武装自己,只有在寂静的黑夜才把自己的心剖开,看看又有多少新的伤口。 捂着痛苦,露着快乐,只有自己知道,行走的途中也曾经多少次的胆怯、伤心、软弱、跌倒、流泪. 一天的痛苦足够一天承受. 第二天,记得放下痛苦,留下幸福,不要让自己的行程越来越沉重.


扶老奶奶过马路

援鄂医护人员真实事迹 上海援鄂医护故事(四)

有一个男孩和一位女孩初恋的时候﹐男孩为女孩折了一千只纸鹤﹐挂在女孩的房间里。男孩对女孩说﹐这一千只纸鹤﹐代表我一千份心意。那时候﹐男孩和女孩分分秒秒都在感受着恋爱的甜蜜和幸福。

后来女孩渐渐疏远了男孩。女孩结婚了﹐去了法国﹐去了无数次出现在她梦中的巴黎。女孩和男孩分手的时候﹐对男孩说﹐我们都必须正视现实﹐婚姻对女人来说是第二次投胎﹐我必须抓牢一切机会﹐你太穷﹐我难以想象我们结合在一起的日子……男孩在女孩去了法国后﹐卖过报纸﹐干过临时工﹐做过小买卖﹐每一项工作他都努力去做。许多年过去了﹐在朋友们的帮助和他自己的努力下﹐他终于有了自己的一家公司。他有钱了﹐可是他心里还是念念不忘女孩。

有一天下着雨﹐男孩从他的黑色奥迪车里看到一对老人在前面慢慢地走。男孩认出那是女孩的父母﹐于是男孩决定跟着他们。他要让他们看看自己不但拥有了小车﹐还拥有了别墅和公司,让他们知道他不是穷光蛋﹐他是年轻的老板。男孩一路开慢车跟着他们。雨不停地下着﹐尽管这对老人打着伞﹐但还是被斜雨淋湿了。到了目的地﹐男孩呆了﹐这是一处公墓。他看到了女孩﹐墓碑的瓷像中女孩正对着他甜甜地笑。而小小的墓旁﹐细细的铁丝上挂着一串串的纸鹤﹐在细雨中显得如此生动。

女孩的父母告诉男孩﹐女孩没有去巴黎﹐女孩患的是癌症﹐女孩去了天堂。女孩希望男孩能出人头地﹐能有一个温暖的家﹐所以女孩才做出这样的举动。她说她了解男孩﹐认为他一定会成功的。女孩说如果有一天男孩到墓地看她﹐请无论如何带上几只纸鹤。男孩跪下去﹐跪在女孩的墓前﹐泪流满面。清明节的雨不知道停﹐把男孩淋了个透

。男孩想起了许多年前女孩纯真的笑脸﹐男孩看的心就开始一滴滴往下淌血。

这对老人走出墓地的时候﹐看到男孩站在不远处﹐奥迪的车门已经为老人打开。汽车音响里传出了哀怨的歌声,“我的心﹐不后悔﹐ 反反复复都是为了你﹐千纸鹤﹐千份情﹐在风里飞……”

如果你想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请把这个网页传出去吧!! 现在请您尽您的努力... 把这个故事的网址传给20位网友或以上,那天下的有情人也会终成眷属,当然也包括你自己!...


这个故事不是感动,而是伤心· 永远有多远 曾经高中时,他和她深深的爱着彼此!他们约定永远都不要分开! 每天一起上学,一起放学,他拉着她的手穿梭在人流中! 她很喜欢喝咖啡,喜欢喝咖啡店里的卡布基诺,可是而他家里条件不好!满足不了她这简单的要求! 他每天省下自己的早饭钱,给她买雀巢·就这样一日复一日·高中生活到了最后的时间! 她考入了理想的大学,而他却落榜了。。 他对她说,我要离开这座城市,去沿海城市打工,努力赚钱回来娶你!她坚决不同意! 可是最终还是无奈的答应·他们都哭了·对方都那样恋恋不舍·他吻了她,依然都闻到她嘴角那 余留的咖啡香味· 他走了,每天他努力的工作,每次打电话,都非常节省· 1年后 他想回来看看她,给她一个惊喜··就这样他坐着火车回来了· 他来到她的大学门口,着急的望着她的身影·一瞬间,他流泪了· 他看见了什么?她和一个男生亲密的走进了一家高档的咖啡厅· 他绝望了·质问上天,永远有多远?

援鄂医护人员真实事迹 上海援鄂医护故事(五)

母爱的故事

在土耳其旅游途中,巴士行经1999年大地震的地方,导游讲述了一个感人而且令人悲伤的故事,故事发生在地震后的第二天……

地震后,许多房子都倒塌了,各国来的救援人员不断搜寻着可能的生还者。

两天后,他们在废墟中看到了一个母亲撑着周围的石块,中间有一个安全的空间,而她7岁的小女儿,就躺在她用手撑起的安全空间里。

救援人员大惊,他们卖力地搬移周围的石块,希望尽快解救这对母女。但是石块那么多,那么重,他们始终无法快速到达她们身边。

媒体记者到这儿拍下画面,救援人员一边哭、一边挖,辛苦的母亲则苦撑着、等待着……

看着电视上的画面和报纸上的图片,土耳其人都心酸得掉下泪来。

更多的人纷纷放下手边的工作投入救援行动。

救援行动从白天进行到深夜,终于,一名高大的救援人员够着了小女孩,将她拉了出来,但是……她已气绝多时。

母亲急切地问:“我的女儿还活着吗?”

以为女儿还活着,是她苦撑两天唯一的理由和希望。

这名救援人员终于受不了了,他放声大哭:“对,她还活着,我们现在要把她送到医院急救,然后也要把你送过去!”

他知道,如果母亲听到女儿已死去,必定失去求生的意志,松手让土石压死自己,所以骗了她。

母亲疲惫地笑了,随后,她也被救出送到医院,她的双手一度僵直无法弯曲。

第二天,土耳其很多报纸上都有一幅她用手撑地的照片,标题是:《这就是母爱》。

导游说:“我是个不轻易动感情的人,但是看到这篇报道,我哭了。以后每次带团经过这儿,我都会讲这个故事。”

其实不止他哭了,在车上的我们,也哭了……


在15日进行的女子体操个人全能比赛中,一名33岁的老将站在一群“小丫头”组成的参赛队伍里,显得“鹤立鸡群”。她就是丘索维金娜。

这位原乌兹别克斯坦选手现在效力于德国队。由于体操选手大多年纪较轻,因此丘索维金娜被德国媒体称为“体操妈妈”。

虽然最后她只取得第9名的成绩,但这已是德国队20年来在奥运会该项目上的最好纪录。

丘索维金娜的经历在德国代表团36名外籍运动员中非常突出。她生于1975年,1991年代表苏联队获自由体操世界冠军,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代表独联体获女团金牌。1998年她暂时退役,随后生下儿子阿里什。不幸的是,2002年,医生诊断阿里什得了白血病。当时乌兹别克斯坦的医疗条件有限,眼看儿子生命垂危,在关键时刻,德国丰田科隆俱乐部的两位教练伸出援手,发动体操界慷慨捐助,最终挽救了阿里什的生命。据说医疗费达到约12万欧元。

“钱”,当丘索维金娜从医生那儿得知了花费后,这个字就深深地嵌进了她的脑海里。为了进一步医治儿子,丘索维金娜在德国重操旧业。训练是为了参赛,参赛是为了赚取奖金。“如果我不参加比赛,阿里什就活不了,事情就是这么简单,我根本没有选择。”

如今的丘索维金娜是德国女队实力最强的选手。只要丘索维金娜参赛,她的儿子阿里什都紧盯电视屏幕。北京奥运全能赛后,阿里什在电话里对妈妈大加赞扬,说她表现“完美”。而德国媒体则期待她能在后面的单项赛中摘得奖牌。


《疯娘》

23年前,有个年轻的女子流落到我们村,蓬头垢面,见人就傻笑,且毫不避讳地当众小便。因此,村里的媳妇们常对着那女子吐口水,有的媳妇还上前踹几脚,叫她“滚远些”。可她就是不走,依然傻笑着在村里转悠。

那时,我父亲已有35岁。他曾在石料场子干活被机器绞断了左手,又因家穷,一直没娶媳妇。奶奶见那女子还有几份姿色,就动了心思,决定收下她给我父亲做媳妇,等她给我 家“续上香火”后,再把她撵走。父亲虽老大不情愿,但看着家里这番光景,咬咬牙还是答应了。结果,父亲一分未花,就当了新郎。

娘生下我的时候,奶奶抱着我,瘪着没剩几颗牙的嘴,欣喜地说:“这疯婆娘,还给我生了个带把的孙子。”只是我一生下来,奶奶就把我抱走了,而且从不让娘*近。

娘一直想抱抱我,多次在奶奶面前吃力地喊:“给,给我……”奶奶没理她。我那么小,像个肉嘟嘟,万一娘失手把我掉在地上怎么办?毕竟,娘是个疯子。每当娘有抱我的请求时,奶奶总瞪起眼睛训她:“你别想抱孩子,我不会给你的。要是我发现你偷抱了他,我就打死你。即使不打死,我也要把你撵走。”奶奶说这话时,没有半点儿含糊的意思。娘听懂了,满脸的惶恐,每次只是远远地看着我。尽管娘的奶胀得厉害,可我没能吃到娘的半口奶水,是奶奶一匙一匙把我喂大的。奶奶说娘的奶水里有“神经病”,要是传染给我就麻烦了。

那时,我家依然在贫困的泥潭里挣扎。特别是添了娘和我后,家里常常揭不开锅。奶奶决定把娘撵走,因为娘不但在家吃“闲饭”,时不时还惹是生非。

一天,奶奶煮了一大锅饭,亲手给娘添了一大碗,说:“媳妇儿,这个家太穷了,婆婆对不起你。你吃完这碗饭,就去找个富点儿的人家过日子,以后也不准来了,啊?”娘刚扒了一大团饭在口里,听了奶奶下的“逐客令”显得非常吃惊,一团饭就在嘴里凝滞了。娘望着奶奶怀中的我,口齿不清地哀叫:“不,不要……”奶奶猛地沉下脸,拿出威严的家长作风厉声吼到:“你这个疯婆娘,犟什么犟,犟下去没你的好果子吃。你本来就是到处流浪的,我收留了你两年了,你还要怎么样?吃完饭就走,听到没有?”说完奶奶从门后拿出一柄锄,像余太君的龙头杖似的往地上重重一磕,“咚”地发出一声响。娘吓了一大跳,怯怯地看着婆婆,又慢慢低下头去看面前的饭碗,有泪水落在白花花的米饭上。在逼视下,娘突然有个很奇怪的举动,她将碗中的饭分了一大半给另一只空碗,然后可怜巴巴地看着奶奶。

奶奶呆了,原来,娘是向奶奶表示,每餐只吃半碗饭,只求别赶她走。心仿佛被人狠狠揪了几把,奶奶也是女人,她的强硬态度也是装出来的。奶奶别过头,生生地将热泪憋了回去,然后重新板起了脸说:“快吃快吃,吃了快走。在我家你会饿死的。”娘似乎绝望了,连那半碗饭也没吃,朗朗跄跄地出了门,却长时间站在门前不走。奶奶硬着心肠说:“你走,你走,不要回头。天底下富裕人家多着呢!”娘反而走拢来,一双手伸向婆婆怀里,原来,娘想抱抱我。

奶奶忧郁了一下,还是将襁褓中的我递给了娘。娘第一次将我搂在怀里,咧开嘴笑了,笑得春风满面。奶奶却如临大敌,两手在我身下接着,生怕娘的疯劲一上来,将我像扔垃圾一样丢掉。娘抱我的时间不足三分钟,奶奶便迫不及待地将我夺了过去,然后转身进屋关上了门。

当我懵懵懂懂地晓事时,我才发现,除了我,别的小伙伴都有娘。我找父亲要,找奶奶要,他们说,你娘死了。可小伙伴却告诉我:“你娘是疯子,被你奶奶赶走了。”我便找奶奶扯皮,要她还我娘,还骂她是“狼外婆”,甚至将她端给我的饭菜泼了一地。那时我还没有“疯”的概念,只知道非常想念她,她长什么样?还活着吗?没想到,在我六岁那年,离家5年的娘居然回来了。

那天,几个小伙伴飞也似地跑来报信:“小树,快去看,你娘回来了,你的疯娘回来了。”我喜得屁颠屁颠的,撒腿就往外跑,父亲奶奶随着我也追了出来。这是我有记忆后第一次看到娘。她还是破衣烂衫,头发上还有些枯黄的碎草末,天知道是在那个草堆里过的夜。娘不敢进家门,却面对着我家,坐在村前稻场的石磙上,手里还拿着个脏兮兮的气球。当我和一群小伙伴站在她面前时,她急切地从我们中间搜寻她的儿子。娘终于盯住我,死死地盯住我,裂着嘴叫我:“小树……球……球”她站起来,不停地扬着手中的气球,讨好地往我怀里塞。我却一个劲儿地往后退。我大失所望,没想到我日思夜想的娘居然是这样一副形象。一个小伙伴在一旁起哄说:“小树,你现在知道疯子是什么样了吧?就是你娘这样的。”

我气愤地对小伙伴说:“她是你娘!你娘才是疯子,你娘才是这个样子。”我扭头就跑了。这个疯娘我不要了。奶奶和父亲却把娘领进了门。当年,奶奶撵走娘后,她的良心受到了拷问,随着一天天衰老,她的心再也硬不起来,所以主动留下了娘,而我老大不乐意,因为娘丢了我的面子。

我从没给娘好脸色看,从没跟她主动说过话,更没有喊她一声“娘”,我们之间的交流是以我“吼”为主,娘是绝不敢顶嘴的。

家里不能白养着娘,奶奶决定训练娘做些杂活。下地劳动时,奶奶就带着娘出去“观摩”,说不听话就要挨打。

过了些日子,奶奶以为娘已被自己训练得差不多了,就叫娘单独出去割猪草。没想到,娘只用了半小时就割了两筐“猪草”。奶奶一看,又急又慌,娘割的是人家田里正生浆拔穗的稻谷。奶奶气急败坏地骂她:“疯婆娘谷草不分……”奶奶正想着如何善后时,稻田的主人找来了,竟说是奶奶故意教唆的。奶奶火冒三丈,当着人家的面拿出根棒一下敲在娘的后腰上,说:“打死你这个疯婆娘,你给老娘滚远些……”

娘虽疯,疼还是知道的,她一跳一跳地躲着棒槌,口里不停地发出“别、别……”的哀号。最后,人家看不过眼,主动说“算了,我们不追究了。以后把她看严点就是……”这场风波平息后,娘歪在地上抽泣着。我鄙夷地对她说:“草和稻子都分不清,你真是个猪。”话音刚落,我的后脑勺挨了一巴掌,是奶奶打的。奶奶瞪着眼骂我:“小兔崽子,你怎么说话的?再这么着,她也是你娘啊!”我不屑地嘴一撇:“我没有这样的傻疯娘!”

“嗬,你真是越来越不象话了。看我不打你!”奶奶又举起巴掌,这时只见娘像弹簧一样从地上跳起,横在我和奶奶中间,娘指着自己的头,“打我、打我”地叫着。

我懂了,娘是叫奶奶打她,别打我。奶奶举在半空中的手颓然垂下,嘴里喃喃地说道:“这个疯婆娘,心里也知道疼爱自己的孩子啊!”我上学不久,父亲被邻村一位养鱼专业户请去守鱼池,每月能赚50元。娘仍然在奶奶的带领下出门干活,主要是打猪草,她没再惹什么大的乱子。

记得我读小学三年级饿一个冬日,天空突然下起了雨,奶奶让娘给我送雨伞。娘可能一路摔了好几跤,浑身像个泥猴似的,她站在教室的窗户旁望着我傻笑,口里还叫:“树……伞……”一些同学嘻嘻地笑,我如坐针毡,对娘恨得牙痒痒,恨她不识相,恨她给我丢人,更恨带头起哄的范嘉喜。当他还在夸张地模仿时,我抓起面前的文具盒,猛地向他砸过去,却被范嘉喜躲过了,他冲上前来掐住我的脖子,我俩撕打起来。我个子小,根本不是他的对手,被他轻易压在地上。这时,只听教室外传来“嗷”的一声长啸,娘像个大侠似地飞跑进来,一把抓起范嘉喜,拖到了屋外。都说疯子力气大,真是不假。娘双手将欺负我的范嘉喜举向半空,他吓得哭爹喊娘,一双胖乎乎的小腿在空中乱踢蹬。娘毫不理会,居然将他丢到了学校门口的水塘里,然后一脸漠然地走开了。

娘为我闯了大祸,她却像没事似的。在我面前,娘又恢复了一副怯怯的神态,讨好地看着我。我明白这就是母爱,即使神志不清,母爱也是清醒的,因为她的儿子遭到了别人的欺负。当时我情不自禁地叫了声:“娘!”这是我会说话以来第一次喊她。娘浑身一震,久久地看着我,然后像个孩子似的羞红了脸,咧了咧嘴,傻傻地笑了。那天,我们母子俩第一次共撑一把伞回家。我把这事跟奶奶说了,奶奶吓得跌倒在椅子上,连忙请人去把爸爸叫了回来。爸爸刚进屋,一群拿着刀棒的壮年男人闯进我家,不分青红皂白,先将锅碗瓢盆砸了个稀巴烂,家里像发生了九级地震。这都是范嘉喜家请来的人,范父恶狠狠地指着爸爸的鼻子说:“我儿子吓出了神经病,现在卫生院躺着。你家要不拿出1000块钱的医药费,我他妈一把火烧了你家的房子。”

1000块?爸爸每月才50块钱啊!看着杀气腾腾的范家人,爸爸的眼睛慢慢烧红了,他用非常恐怖的目光盯着娘,一只手飞快地解下腰间的皮带,劈头盖脸地向娘打去。一下又一下,娘像只惶惶偷生的老鼠,又像一只跑进死胡同的猎物,无助地跳着、躲着,她发出的凄厉声以及皮带抽在她身上发出的那种清脆的声响,我一辈子都忘不了。最后还是派出所所长赶来制止了爸爸施暴的手。派出所的调解结果是,双方互有损失,两不亏欠。谁在闹就抓谁!一帮人走后,爸看看满屋狼籍的锅碗碎片,又看看伤痕累累的娘,他突然将娘搂在怀里痛哭起来,说:“疯婆娘,不是我硬要打你,我要不打你,这事下不了地,咱们没钱赔人家啊。这都是家穷惹的祸!”爸又看着我说:“树儿,你一定要好好读书考大学。要不,咱们就这样被人欺负一辈子啊!”我懂事地点点头。

2000年夏,我以优异成绩考上了高中。积劳成疾的奶奶不幸去世,家里的日子更难了。恩施洲的民政局将我家列为特困家庭,每月补助40元钱,我所在的高中也适当减免了我的学杂费,我这才得以继续读下去。

由于是住读,学习又抓得紧,我很少回家。父亲依旧在为50元打工,为我送菜的担子就责无旁贷地落在娘身上。每次总是隔壁的婶婶帮忙为我抄好咸菜,然后交给娘送来。20公里的羊肠山路亏娘牢牢地记了下来,风雨无阻。也真是奇迹,凡是为儿子做的事,娘一点儿也不疯。除了母爱,我无法解释这种现象在医学上应该怎么破译。

2003年4月27日,又是一个星期天,娘来了,不但为我送来了菜,还带来了十几个野鲜桃。我拿起一个,咬了一口,笑着问她:“挺甜的,哪来的?”娘说:“我……我摘的……”没想到娘还会摘野桃,我由衷地表扬她:“娘,您真是越来越能干了。”娘嘿嘿地笑了。

娘临走前,我照列叮嘱她注意安全,娘哦哦地应着。送走娘,我又扎进了高考前最后的复习中。第二天,我正在上课,婶婶匆匆地赶来学校,让老师将我喊出教室。婶婶问我娘送菜来没有,我说送了,她昨天就回去了。婶婶说:“没有,她到现在还没回家。”我心一紧,娘该不会走错道吧?可这条路她走了三年,照理不会错啊。婶婶问:“你娘没说什么?”我说没有,她给我带了十几个野鲜桃哩。婶婶两手一拍:“坏了坏了,可能就坏在这野鲜桃上。”婶婶问我请了假,我们沿着山路往回找,回家的路上确有几棵野桃树,桃树上稀稀拉拉地挂着几个桃子,因为长在峭壁上才得以保存下来。我们同时发现一棵桃树有枝丫折断的痕迹,树下是百丈深渊。婶婶看了看我说,“我们到峭壁底下去看看吧!”我说,“婶婶你别吓我……”婶婶不由分说,拉着我就往山谷里走……

娘静静地躺在谷底,周边是一些散落的桃子,她手里还紧紧攥着一个,身上的血早就凝固成了沉重的黑色。我悲痛得五脏俱裂,紧紧地抱住娘,说:“娘啊,我的苦命娘啊,儿悔不该说这桃子甜啊,是儿子要了你的命……娘啊,您活着没享一天福啊……”我将头贴在娘冰凉的脸上,哭得漫山遍野的石头都陪着我落泪……

2003年8月7日,在娘下葬后的第100天,湖北大学烫金的录取通知书穿过娘所走过的路,穿过那几株野桃树,穿过村前的稻场,径直“飞”进了我的家门。我把这份迟到的书信插在娘冷寂的坟头:“娘,儿出息了,您听到了吗?您可以含笑九泉了!”

以上内容是关于援鄂医护人员真实事迹和上海援鄂医护故事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

标签:上海援鄂医护故事

标题:援鄂医护人员真实事迹 上海援鄂医护故事

链接:http://m.zhaichaow.cn/sucai/gushi/1250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