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地震感人的小故事 地震感人的真实故事简短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有关地震感人的小故事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地震感人的真实故事简短和有关地震感人的小故事的精彩内容哦。
有关地震感人的小故事 地震感人的真实故事简短(一)
汶川地震时,陆苇作为救援部队中唯一的一名通信兵,就在这支队伍的行列。在明知8个亲人被埋在附近的废墟中,陆苇强忍心中的悲痛紧张展开工作,当天晚上就完成了超短波基地台和单边电台的搭建。
5月23日,根据任务需要,部队要从北川县城开赴擂鼓镇展开救援。临走前,战友们哽咽着告诉他,他的亲人由于被埋得太深,部队虽还在全力营救,但估计生还的希望已经不大。
听到这个消息,陆苇一下子跪倒在地,悲痛不已地哭道:外公、外婆,舅舅、舅妈……你们原谅我吧!说完,陆苇擦干眼泪,就奔赴下一场救援工作中。
在那一场战斗中,陆苇和战友在北川县救出群众156人,安全转移群众5300余人,成为北川救援中的“抗震先锋”。
扩展资料
地震与防灾减灾日:
1、经国务院批准,由于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灾害,损失影响巨大,举世震惊。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被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2、减灾日的设立,有利于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有利于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的普遍增强,有利于推动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的普及推广,最大限度地有效减轻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奋不顾身,大爱无边
1、断指哺儿
1976年7月28日凌晨三点多,河北唐山一带发生了一场惨绝人寰的地震事故。虽然地震只持续了23秒,但仍旧造成了24万多的人死亡,16万多人重伤。
在救援过程中,也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救援人员听到一阵婴儿的哭声,才发现原来一对母子被深压在废墟之下,半个身子被混凝土板压着动弹不得,但时仍旧竭尽全力护着怀中仅七个月大的孩子。
在救援人员发现她们的时候,这个妈妈已经死去多时,而怀里的婴儿口里面含着母亲的被咬破的手指。
原来这位母亲在地震中依旧用自己的乳汁维持自己孩子的生命,唯恐孩子撑不过去,她用身躯护住孩子,让孩子平安睡去;
在废墟中又被困了几天,乳汁被吸干后,这位母亲就咬断自己的手指,用自己的血来喂养孩子。最后,这位母亲因失血过多而死亡,但自己的孩子却幸存了下来。
2、手刨同学
汶川地震中,一块水泥板倒下来,压在汶川县漩口中学初三学生向孝廉的身上。这位13岁的小姑娘醒来后,模糊中看到缝隙外边有亮光,接着再次昏迷。
此时,一个声音唤醒了她,是同学马健。“我哭着对他说,马健你别走,等我死了再走吧。马健说,‘我不会走的,你是班上年纪最小的,也是生命力最旺盛的,你一定要坚持住。’”
马健一边喊着“坚持,坚持!”一边疯了似地用双手刨着水泥碎块。大约4个小时后,向孝廉终于被刨了出来,而马健的双手已经血肉模糊。
3、不救人我会感到惭愧
20085月12日下午,成都市温江区玉石实验小学950余名学生都在教室里上课。14时28分,陈浩的班主任黄志德老师正站在讲台上,突然感觉到地面剧烈地颠簸起来。
“当时我就意识到是地震了。”黄志德立即组织学生疏散。“大家一定不要惊慌,还有黄老师在后面。”由于学校平时进行过多次演练,学生们一个班接一个班地有序疏散,很快就撤离了教学楼。
然而,就在六年级(1)班的学生全部走出教学楼时,意外却发生了。楼边升旗台旁一面两米多高、4米多宽的围墙突然垮塌,包括陈浩在内的4名学生被重重压倒在地。
“他本来可以不这样的。”黄老师有些哽咽。
原本跑在前面的陈浩,已经穿过了楼边的升旗台,到达了开阔的安全地带。这时候,身为班长的他习惯性地转头一望,看见一个女孩还站在升旗台旁摇摇欲坠的高墙前,他赶忙掉转身,一把把女孩推开……砖墙轰然垮塌,女孩得救了,陈浩却被掩埋在了瓦砾之中。
两个小时后,在武警消防官兵的帮助下,压在砖块下的4名学生终于被刨了出来。
被送到医院时,陈浩的右臂肱骨骨折、腰椎骨折,肺部挫伤出血,背部几乎没有完好的地方。12日晚,陈浩高烧近40度。昏睡中,他的双手在不停地颤抖,还一直呢喃着:“我抓住她了……”
被救的女孩,与陈浩素不相识;那面砖墙夺去的,是他3个最要好的同学的生命。
十几天过去,陈浩已经恢复清醒,但身体还非常虚弱。从陈浩的主治医师口中,记者得知,目前陈浩的伤势仍然相当严重。
虽然只有12岁,这位小小男子汉却在危难面前表现出了不同常人的勇敢。
陈浩的母亲,守在重症监护室外,十几天来一直在流泪。她告诉记者,在最初清理伤口的时候,由于伤员太多,陈浩没能用上麻药,可他愣是没有哭出一声。
父亲陈强说,陈浩一直没有跟他聊过地震时的情况,直到有一天十几位同学来到医院看望儿子,他才知道陈浩是为救人而受的伤。
“要是再遇到这样的事,我还会的。不救人,我会感到惭愧。”陈浩的声音断断续续,平静中流露着坚强。
身高1.7米的陈浩看上去比同龄人更成熟,但他毕竟还是一个孩子。“换药的时候太疼了,偷偷哭过好几次。”陈浩悄声说。
“我们都叫他小英雄!”对于陈浩舍己救人的行为,医生护士们都十分感动,他们给了陈浩这个特别的绰号。
在学校里,由于成绩优异且乐于助人,陈浩不仅担任了班里的班长,同时也是学校的大队委员。在父母眼中,陈浩是个懂事的孩子,常年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料理日常家务,几乎从来没有让在外打工的父母担心过。
爱打篮球的陈浩,一直以来都很渴望能和姚明通一次电话。5月31日上午,陈浩收到了最特别的“六一”礼物:身在美国的姚明特地给陈浩打来了越洋电话。父亲陈强告诉记者,从那天起,陈浩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4、游人互救
汶川大地震袭来时,重庆市55名游人正行进在距汶川50多千米处。“快往公路边的平坝跑……”导游刘晓容和余九冬声嘶力竭地喊着,在两名女孩子的指挥下,大家迅速集中到了平坝上。岷江对面的山,轰隆隆地垮下来,烟尘、沙石扑面而来,前后的路都已坍塌。
自救,势在必行。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在倾盆大雨中,这支特殊的队伍互相扶持着,绕过断裂的公路,奔过800米摇摇欲塌的隧道,躲过一次次余震,走走停停5个多小时后,终于见到了救援者。
5、善良教师
四川什邡市师古镇民主中心小学一年级女教师袁文婷为了拯救学生,献出了自己26岁的宝贵生命。她共救出13名学生。
四川映秀小学四年级语文老师女老师严蓉在救下13个学生后殉职,她爸爸也没有任何消息,一岁的女儿很可能成了孤儿。
四川汶川映秀镇小学29岁的数学老师张米亚。在大地震来临时用双臂紧紧搂住两个小学生,同样以雄鹰展翅的姿势护住孩子,以自己的死换来两个孩子的生。
由于紧抱孩子的手臂已经僵硬,救援人员只得含泪忍痛把张老师的手锯掉,才把孩子救出,两个孩子得以生还。张米亚老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自己生前最喜欢的那一句话:“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他被称为全中国最美丽的翅膀。
四川什邡红白镇中心小学,已确认该校有七名老师殉职。其中二年级语文老师汤宏为救学生,献出了自己20岁生命。他最后的姿势定格在这样的画面上——两个胳膊下各抓了一个孩子,身子下还护着几名孩子。
虽然没能将手中的学生救出教室,而他自己也在瓦砾中丧生,但被他用血肉之躯护住的几个孩子却幸运地活了下来,并最终获救。
有一天小明正在睡午觉,忽然被框浪声音把他吵醒了,原来是地震了,小明喊:“地震了!”芳芳也喊大家:“ 地震了,大家快跑哇!”大多数小客人都钻出了房间,跑出了房门。但是有一些人因为来不及了,只好躲在桌子底下。紧接着,小明被重重的木板压住了。等到房子毁了之后,所有的女孩子都拼命往床上跑来,把小明救了出来。
一,地震瞬间老师拽出最后一个智障生
昨天上午,31岁的都江堰新建小学谢老师在一片废墟中,扒出了装有学生联络方式的U盘。“5·12”地震使这个小学遭遇巨大不幸,数百名学生被埋在倒塌的楼下。不幸中的大幸是:小学里的17个智障学生、26个聋哑学生全部幸存。
家长不敢回忆倒塌场景
15日,都江堰市,晴。此时,距离灾难发生已3天。
最初,找到位于市区中心的新建小学时,通往校舍的那条泥泞小路格外显眼,黄色的湿土插着一幅油画。画里是洁白的小花。走进校舍,空气中有股异味刺鼻。这是生命曾经存在,而又突然消失的味道。
走进原来的校舍,正对着大门的四层教学楼只残留约四分之一,黑板裸露在外。
操场很大,还有篮球架。能够想象,在灾难骤然来临前,这里曾经欢声笑语,生龙活虎。如今,只有几个家长还回到学校看看。他们不太敢详细描述教学楼轰然倒塌的那一刻,更不敢回想,自己的娃儿身入险境的场面。
这是一个奇迹。
危险瞬间教师拽出智障生
15日的都江堰市区,通讯仍时断时续。辗转之间,终于找到了负责新建小学特殊教育班的老师谢罡。后者今年31岁,有个8岁的男娃。在他的教师生涯中,有15年给了这些智障生和聋哑学生。
“地震发生时,盲哑班正在教学楼旁边一栋平房上课。”谢罡回忆,正是这样增加了学生脱险的可能性。“我想,平房比楼房倒塌速度要慢一些。学生有时间逃生。”他说,当时自己一转身,背后的教学楼就垮了,“很快!”
学校老师见状,赶紧让学生出来。其中智障生问题很大。谢罡还记得最后一个智障生小马脱险的场面。剧烈摇晃的那一刻,小马还坐在教室里。“那时有个老师大叫,小马,赶紧出来。”
不过,小马还是没有反应。谢罡就冲进去,一把把小马拽了出来。地震后,为了保护幸存的学生,老师们自发围成了一个圆圈。
在一片废墟中,“圆心”是学生,外围是老师。情况一稳定,聋哑学生和智障生的家长被告知,带孩子们回家吧。有几个没有家长接的,老师们护送他们去了各自的亲戚家。
为方便重逢,废墟里挖资料
接下来几天,谢罡和其他老师们一直在新建小学的废墟里寻找,日日夜夜。男老师24小时日夜待命,女老师则要求每天固定时间集合,应对突发事件。
昨天上午,谢罡又去了一趟学校。在一片废墟中,他扒出了一个U盘。那里存着他的一些个人资料,还包括所有特教学生的联系方式。
谢罡说,虽说学生们被安全疏散了,在不大的都江堰市区里,找到他们也挺方便。可是如果有更多的联系方式,那么,今后新建小学重建后,师生彼此的“重逢”就会更加容易了。
“‘新建’的每个老师都这么想。”谢罡说。
有关地震感人的小故事 地震感人的真实故事简短(二)
若帮到你请采纳谢谢
现目前,中国有一群人为了自己谋生舍弃孩子离开家乡打拼。是啊,十三亿人,谁不想过幸福的日子,可是你们想过孩子吗?想过他们的感受吗?难道就希望孩子背上“留守儿童”的现实吗?
让一个正在牙牙学语的稚嫩的孩子担负着离开父母的悲痛,这不正是在他们心灵上的伤疤吗?让一个需要得到呵护的掌上明珠孤独,这不正是考验一个神都回答不了的问题吗?怎么忍心让他们接受这样一个挑战那?
每个留守儿童起初都是一株嫩绿的幼苗,但看到其他孩子都能够比自己多得到几分爱,都能够每天有人照顾,都能够得到温暖,他们会感到内心的孤独,寂寞,毕竟他们是没有错的。他们只是想要得到更多的鼓励,爱。而大人们心里的所谓的对孩子的爱,只是金钱,只是满足一切孩子们的物质追求已经很成功了,但但他们不需要家财万贯,不需要穿名牌,只是希望一个温暖的拥抱,而人们总是会忽虑了孩子们的感受,忽视了孩子们的心。
而那些孩子们,总是认为神是可靠的,每天握起手对着窗外祈祷,他们有时可能会梦到自己拽着父母的胳膊,让他们留下来,可当梦惊醒时却没有人安慰,只能自己孤独一人陪伴那微弱的星星。在生活中,他们总是表现得快乐,可谁又能理解他们的内心,谁又知道他们藏在角落里偷偷哭过呢?他们只是羡慕别的孩子都能够牵着父母的手,他们也曾幻想着那双手牵着自己。每当小伙伴们自豪的说他们的父母,他们可能只是躲在一边想着他们不是孤儿……
科学家们曾经研究过,在留守儿童与其他儿童中比较,他们显得冷漠安静,而其他儿童则显得大方活泼,因为他们沟通对象多,他们知道应该怎样沟通。留守儿童因在其缺乏父爱母爱,就会很难与别人交流,不知如何交流,他们想要有人理解他们,他们不是想要大队玩具,而是需要得到父母的爱。
在孩子们的心中,父母则使他们的顶梁柱,就像房屋一样,没有主柱是没办法盖房子的。父母是他们最亲的人,是世界所有的其他东西,孩子们需要。他们是多么希望得到。在青海的一个偏远的小山庄上,很多留守儿童,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理想:好好学习。因为他们知道只有他们好好学习,才能不辜负远在他乡的父母,太能走出这里,见到他们日夜思念的父母他们的双眼都流露出思念,是多么思念他们的父母,多么渴望见到他们。
作为青少年,我更知道父爱,母爱对我的影响,没有他们,也不可能有今天的我,他们是伴随着我无微不至的关爱我,因我走正确的路,是我人生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园丁让我在人生脚步上从不停歇,活得精彩。
要向全世界呼吁,不要让孩子们孤独,他们是可怜的,是要用心浇灌的,快回来看看自己的孩子,让他们放下牵挂吧!
我。。知。。道
加。。我。。私。。聊
有关地震感人的小故事 地震感人的真实故事简短(三)
一个女生看了会哭,男生看了无语的故事:有那么一对情侣.女孩很漂亮,非常善解人意,偶尔时不时出些坏点子耍耍男孩.男孩很聪明,也很懂事,最主要的一点.幽默感很强.总能在2个人相处中找到可以逗女孩发笑的方式.女孩很喜欢男孩这种乐天派的心情. ?他们一直相处不错,女孩对男孩的感觉,淡淡的,说男孩象自己的亲人. ?男孩对女孩爱甚深,非常非常在乎她.所以每当吵架的时候,男孩都会说是自己不好,自己的错.即使有时候真的不怪他的时候,他也这么说.他不想让女孩生气. ?就这样过了5年,男孩仍然非常爱女孩,象当初一样. ?有一个周末,女孩出门办事,男孩本来打算去找女孩,但是一听说她有事,就打消了这个念头.他在家里呆了一天,他没有联系女孩,他觉得女孩一直在忙,自己不好去打扰他. ?谁知女孩在忙的时候,还想着男孩,可是一天没有接到男孩的消息,她很生气.晚上发了条信息给男孩,话说得很重.甚至提到了分手.当时是晚上12点. ?男孩心急如焚,打女孩手机,连续打了3次,都给挂断了.打家里电话没人接,猜想是女孩把电话线拔了.男孩抓起衣服就出门了,他要去女孩家.当时是12点25. ?女孩在12点40的时候又接到了男孩的电话,从手机打来的,她又给挂断了. ?一夜无话.男孩没有再给女孩打电话. ?第2天,女孩接到男孩母亲的电话,电话那边声泪俱下.男孩昨晚出了车祸.警方说是车速过快导致刹车不急,撞到了一辆坏在半路的大货车.救护车到的时候,人已经不行了. ?女孩心痛到哭不出来,可是再后悔也没有用了.她只能从点滴的回忆中来怀念男孩带给她的欢乐和幸福. ?女孩强忍悲痛来到了事故车停车场,她想看看男孩呆过的最后的地方.车已经撞得完全不成样子.方向盘上,仪表盘上,还沾有男孩的血迹. ?男孩的母亲把男孩当时身上的遗物给了女孩,钱包,手表,还有那部沾满了男孩鲜血的手机.女孩翻开钱包,里面有她的照片,血渍浸透了大半张. ?当女孩拿起男孩的手表的时候,赫然发现,手表的指针停在12点35分 ?女孩瞬间明白了,男孩在出事后还用最后一丝力气给她打电话,而她自己却因为还在堵气没有接.男孩再也没有力气去拨第2遍电话了,他带着对女孩的无限眷恋和内疚走了. ?女孩永远不知道,男孩想和她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什么.女孩也明白,不会再有人会比这个男孩,更爱她了!
梦回丁香的好处
有关地震感人的小故事 地震感人的真实故事简短(四)
做好小记者
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梦想。它藏在我们的心底,如同蓝幽幽的一潭水,轻轻地荡漾着碧波,一点一点地积着水,直到梦想萌发到蔚蓝大海之际,波涛起伏,汹涌澎湃。有绘彩山河的梦,有谱写音符的梦,还有培育人才的梦。。。。。。我的梦便是当一名小记者。在我每天对着镜子练习说话、拿着录音机尝试录音的努力下,我激动地从老师手中接到了安徽青年报小记者的记者证,是多么沉啊!
从小到大,我就一直羡慕那些电视台的记者,他们走遍千山万水,为祖国报道着新闻,看着他们在摄像头前镇定自若、眉飞色舞,是多么向往!如今,脖子上挂着雪白的记者证,长大当记者的愿望更加牢固,更加不可动摇。老师那充满期望的眼神和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的记者证,让我迫不及待的想跨上采访第一线,朦胧中我好像已经看见自己神采奕奕地采访着各地的伟人平民,得到大家的认可。。。。。。是多么美好啊!
怎样做好小记者,这也需要付出努力和劳动。首先,我上网搜查了记者应该尽到的职责:敏锐地去发现事实,透过现象捕捉事物的本质,是记者的职责与任务。
其次,我决定亲自做一次实践采访。采访谁呢?顿时我想起了许多令人敬佩的人物:我校门口每天尽职尽责地管理交通的副校长李宏祥;每天又要做家务又要操劳我和爸爸的妈妈、为了我们全家能衣食无忧幸福生活而努力赚钱的爸爸;班里每天不辞劳苦、耐心教育学生地崇老师和刘老师。。。。。。
正当我趴在窗上犹豫不决时,眼前忽然闪现了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人的身影——清洁工奶奶。正是这位奶奶,虽然满头银发却仍然精神饱满、动作利索。她来我们小区已经有大概4年了,每天早晨6:00就已经在小区里忙碌了起来。区里人都认识她。重要的是她很负责任,伴随着一阵扫帚的刷刷声,她的身后已经留下了一条干净宽阔的大路。
我飞奔下楼,激动地心怦怦直跳。“奶奶!”我叫道。“哎呦,笑寒是你啊,呵呵,找奶奶有什么事啊?”我把手中的本子卷成一个圆柱形,开始了对清洁工奶奶的采访:“您好,我是安徽青年报小记者,现在我要采访您几个问题。请问你为什么选择了清洁工这个职业?”“呵呵,虽然我年纪大了,但也不应该呆在家里享祖国的清福,力气倒还有,还不如当个清洁工,为祖国绿化环境做贡献。”“那您不觉得枯燥无味、会累坏身子吗?”“啊,这倒没有哦。为祖国效力,没有什么可埋怨的。再说,我们都是靠祖国长大的,应该报答他啦!”“您做了这么多好事,如果别人没有感激您呢?”“我只是一个清洁工,别人不感谢我我并不在意,最重要的是怎样做好自我!”
采访完了,我向奶奶道了谢,怀着深有感触的心情回到了书桌旁,慢慢品味回忆着清洁工奶奶的话。。。。。。
当一名小记者是多么快乐啊!不仅让我们了解了祖国的事事非非,还让我们认识到许许多多伟大的人物,从而让我更加成熟懂事、认识这个大千世界。。。。。。小记者,你是我的梦想我会努力攀上记者事业的顶峰,成为一名合格的记者!
(从里面取描写平凡劳动者内容)
记得是05年感动中国人物里面有个王顺友的,一个邮递员多年如一日的在偏远区送信,欲知详情请百度之。
有关地震感人的小故事 地震感人的真实故事简短(五)
这个小女孩很孝顺
妈妈看到发霉的月饼,顿时热泪盈眶,一下子把女儿紧紧地搂在怀里……
妈妈百感交集,感激女儿的孝心,
妈妈很感动
当小女孩把早已发霉的月饼递到妈妈的手中,妈妈的表现如何?给它假设个场景吧:小女孩家庭条件很差,没有钱买月饼也没有吃过月饼,今天恰巧中秋,小女孩在外捡垃圾时发现了一个月饼,很开心的拿回家,递给妈妈说:“妈妈,你看我捡到一块月饼,我们晚上可以吃月饼了”。妈妈看到小女孩手上的月饼和她天真烂漫的笑容,眼眶里布满辛酸和内疚的泪水,拥抱着小女孩哭着说:“宝宝,真乖”。
以上内容是关于有关地震感人的小故事和地震感人的真实故事简短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