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索寓言和民间故事的相同点 伊索寓言经典故事总结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伊索寓言和民间故事的相同点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伊索寓言经典故事总结和伊索寓言和民间故事的相同点的精彩内容哦。
伊索寓言和民间故事的相同点 伊索寓言经典故事总结(一)
中国古老社会历史悠久,封建社会长久,人们的想象力不够丰富,但是长于思考,通常的寓言故事都是从真实事件逐渐演化而来,是思考总结后的结果,而伊索寓言甚至所有的外国童话更偏于想象
《伊索寓言》是一部世界上最早的寓言故事集.
大部分是拟人化的动物寓言,少部分以普通人或神为主人公.通过生动的小故事,或揭示早期人类生活状态,或隐喻抽象的道理,或暗示人类的种种秉性和品行,多维的凸显了古希腊民族本真的性格.
往往简洁客观地叙述一个故事,最后以一句话画龙点睛地揭示蕴含的道理.对富人贪婪自私的揭露;对恶人残忍本性的鞭挞;对劳动创造财富的肯定;对社会不平等的抨击;对懦弱、懒惰的讽刺;对勇敢斗争的赞美.还有许多寓言,教人如何处世,如何做好人,怎样辨别是非好坏,怎样变得聪明、智慧.伊索寓言是古希腊人生活和斗争的概况、提炼和总结,是古希腊人留给后人的一笔精神遗产.
中国古代寓言按照思想内容,又可以概括成三类.
第一类是以生动活泼的比喻讲出深刻的哲理,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给人以智慧.我国自先秦开始,就出现许多哲理性很强的寓言,形成中国古代寓言的一大特色,其中有许多闪耀着朴素唯物主义或辩证法的思想光辉.如《杞人忧天》说明天不过是积聚起来的气体,没有什么地方没有气体;地不过是土块积成的,土块塞满了四方,没有什么地方没有土地.因此,凭空怀疑天地将要崩坠的想法是毫无根据e68a84e8a2ade799bee5baa631333339653736的.
第二类是具有“劝善惩恶”性质的,其中也有许多给人以积极的启示.《啮镞法》说明心术不正;为一己私利不惜伤害恩人是很卑鄙的.这一类故事当中也有一些消极因素,如宣扬安分守己、因果报应的陈腐观点,对于这些我们应该善于鉴别,给予必要分析和批判.
第三类是“揭发伏藏,显其弊恶”,具有讽刺性意义的.其中有些是针对时政,痛斥恶俗陋习的,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强取人衣》揭示出世上恶人的巧取豪夺和极端残忍;《猫祝鼠寿》嘲讽了伪善者的虚情假意;《争雁》斥责了那种崇尚空谈,进行毫无意义的争辩的风气;《迂儒救火》表现出拘守封建礼教的迂腐可笑.
伊索寓言和民间故事的相同点 伊索寓言经典故事总结(二)
传说 孟姜女 哭长城
成语 众志成城
谚语 不到长城非好汉
故事:秦始皇修筑长城
传说:孟姜女哭倒长城
民歌:长城长
《秦代民歌》
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
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柱。
《荆轲·易水歌》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孟姜女哭长城
秦朝时候,有个善良美丽的女子,名叫孟姜女。一天,她正在自家的院子里做家务,突然发现葡萄架下藏了一个人,吓了她一大跳,正要叫喊,只见那个人连连摆手,恳求道:“别喊别喊,救救我吧!我叫范喜良,是来逃难的。”原来这时秦始皇为了造长城,正到处抓人做劳工,已经饿死、累死了不知多少人!孟姜女把范喜良救了下来,见他知书达理,眉清目秀,对他产生了爱慕之情,而范喜良也喜欢上了孟姜女。他俩儿心心相印,征得了父母的同意后,就准备结为夫妻。
成亲那天,孟家张灯结彩,宾客满堂,一派喜气洋洋的情景。眼看天快黑了,喝喜酒的人也都渐渐散了,新郎新娘正要入洞房,忽然只听见鸡飞狗叫,随后闯进来一队恶狠狠的官兵,不容分说,用铁链一锁,硬把范喜良抓到长城去做工了。好端端的喜事变成了一场空,孟姜女悲愤交加,日夜思念着丈夫。她想:我与其坐在家里干着急,还不如自己到长城去找他。对!就这么办!孟姜女立刻收拾收拾行装,上路了。
一路上,也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霜雨雪,跋涉过多少险山恶水,孟姜女没有喊过一声苦,没有掉过一滴泪,终于,凭着顽强的毅力,凭着对丈夫深深的爱,她到达了长城。这时的长城已经是由一个个工地组成的一道很长很长的城墙了,孟姜女一个工地一个工地地找过来,却始终不见丈夫的踪影。最后,她鼓起勇气,向一队正要上工的民工询问:“你们这儿有个范喜良吗?”民工说:“有这么个人,新来的。”孟姜女一听,甭提多开心了!她连忙再问:“他在哪儿呢?”民工说:“已经死了,尸首都已经填了城脚了
猛地听到这个噩耗,真好似晴天霹雳一般,孟姜女只觉眼前一黑,一阵心酸,大哭起来。整整哭了三天三夜,哭得天昏地暗,连天地都感动了。天越来越阴沉,风越来越猛烈,只听“哗啦”一声,一段长城被哭倒了,露出来的正是范喜良的尸首,孟姜女的眼泪滴在了他血肉模糊的脸上。她终于见到了自己心爱的丈夫,但他却再也看不到她了,因为他已经被残暴的秦始皇害死了
秋风词(李白)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亲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译文]秋天的风是如此的凄清,秋天的月是如此的明亮,落叶飘飘聚了还离散,连栖息在树上的鸦雀都心惊。想当日彼此亲爱相聚,现在分开后何日再相聚,在这秋风球月的夜里,想起来想真是情何以堪;走入相思之门,知道相思之苦,永远的相思永远的的回忆,短暂的相思却也无止境,早知相思如此的在心中牵绊,不如当初就不要相识。
在深秋的夜晚 诗人望见了高悬天空的明月 和栖息在已经落完叶子的树上的寒鸦 也许在此时诗人正在思念一个旧时的恋人 此情此景 不禁让诗人悲伤和无奈 ___这存流于心底的不可割舍的恋情 和思念 反而让诗人后悔当初的相识
这首词是典型的悲秋之作 秋风 秋月 落叶 寒鸦 烘托出悲凉的氛围 加上诗人的奇丽的想象 和对自己内心的完美刻画 让整首诗显的凄婉动人.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
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
4、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
5、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李白
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
7、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李白
8、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李白
9、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
10、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李白
《诗经?东山》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蒙。我东曰归,我心西悲。
制彼裳衣,勿士行枚。蜎蜎者烛,烝断桑野,敦彼独宿,亦在车下。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蒙。果嬴之实,亦施于宇。
伊威在室,蟏蛸在户。町种鹿场,熠耀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怀也!
我徂东山,慆叨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蒙。鹳鸣于垤,妇叹于室。
洒扫穹窒,我征聿至。有敦瓜苦,烝在栗薪,自我不见,于今三年。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蒙。仓庚于飞,熠耀其羽。
之子于归,皇驳其马。亲结其缡,九十其仪。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
悲愤歌 东汉 刘细君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穹庐为室兮毡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居常土思兮心忧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悲愤诗》蔡琰
汉季失权柄,董卓乱天常。志欲图篡弑,先害诸贤良。逼迫迁旧邦,拥主以自强。海内兴义师,欲共讨不祥。卓众来东下,金甲耀日光。平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斩截无孑遗,尸骸相撑拒。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长驱西入关,迥路险且阻。还顾邈冥冥,肝脾为烂腐。 所略有万计,不得令屯聚。或有骨肉俱,欲言不敢语。失意几微间,辄言弊降虏。要当以亭刃,我曹不活汝。岂敢惜性命,不堪其詈骂。或便加棰杖,毒痛参并下。旦则号泣行,夜则悲吟坐。欲死不能得,欲生无一可。彼苍者何辜,乃遭此厄祸。
边荒与华异,人俗少义理。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翩翩吹我衣,肃肃入我耳。感时念父母,哀叹无穷已。有客从外来,闻之常欢喜。迎问其消息,辄复非乡里。邂逅徼时愿,骨肉来迎己。己得自解免,当复弃儿子。天属缀人心,念别无会期。 存亡永乖隔,不忍与之辞。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号泣手抚摩,当发复回疑。兼有同时辈,相送告离别。慕我独得归,哀叫声摧裂。马为立踟蹰,车为不转辙。观者皆嘘唏,行路亦呜咽。
去去割情恋,遄征日遐迈。悠悠三千里,何时复交会。念我出腹子,胸臆为摧败。既至家人尽,又复无中外。城廓为山林,庭宇生荆艾。白骨不知谁,纵横莫覆盖。出门无人声,豺狼号且吠。 茕茕对孤景,怛咤糜肝肺。登高远眺望,魂神忽飞逝。奄若寿命尽,旁人相宽大。为复强视息,虽生何聊赖。托命于新人,竭心自勖励。流离成鄙贱,常恐复捐废。人生几何时,怀忧终年岁。
十五从军征 唐 贺知章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烹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七哀.其二 王粲 汉魏
荆蛮非吾乡,何为久滞淫?方舟溯大江,日暮愁吾心。山冈有余映,岩阿增重阴。狐狸驰赴穴,飞鸟翔故林。流波激清响,猴猿临岸吟。迅风拂裳袂,白露沾衣襟。独夜不能寐,摄衣起抚琴。丝桐感人情,为我发悲音。羁旅无终极,忧思壮难任。
重别周尚书 庾信 南北朝
阳关万里路,不见一人归,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人日思归 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渭水思秦川》 岑参
渭水东流去,何时到澭州,凭添两行泪,寄向故园流。
《杂诗》沈佺期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万里长城万里长
长城过后是故乡
伊索寓言和民间故事的相同点 伊索寓言经典故事总结(三)
中国的四大民间故事是指: 牛郎织女 孟姜女 白蛇传 梁山伯与祝英台
看名字就知道故事的主角了吧?!
《牛郎织女》 人物:牛郎、织女
《孟姜女》人物:孟姜女
《梁山伯与祝英台》人物:梁山伯、祝英台
《白蛇传》 人物:白素贞 许仙
中国的四大民间故事是指: 牛郎织女 孟姜女 白蛇传 梁山伯与祝英台
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历史悠久的国家,在民间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其中,最具有中国特色的是著名的《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等四大民间传说。流传最广,影响最大。
伊索寓言和民间故事的相同点 伊索寓言经典故事总结(四)
《苏六娘》戏剧由广东省潮剧团演出,1957年拍摄成电影,由香港鸿图影业公司拍摄,于1959年12月拍成彩色影片。本片以戏剧的演绎了揭阳荔浦苏员外年轻貌美的女儿苏六娘与潮阳西胪表兄郭继春青梅竹马,情愫暗生,被父许婚饶平杨子良,弱女以死拒婚的爱情故
历代版本编辑
明代刻本
刻本系摘锦本,共十一出,即《六娘对月》、《林婆见六娘说病》、《六娘
送肉救继春》、《六娘写书得消息》、《桃花引继春到后门》、《六娘会继春》、《六娘对桃花叙旧》、《六娘死继春自缢》、《苏妈思女责桃花》、《六娘想继春刺目》、《六娘出嫁》。
[考释] 苏六娘(明代揭阳荔浦村人)与其表兄郭继春(潮阳西胪人)的恋爱故事,在潮汕民间广为流传。民间并赋予不少神话色彩。至迟在万历年间已衍成戏文搬上舞台。此刻本据认为是万历年间刻本,原刻本存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见广东人民出版《明本潮州戏文五种》)。清咸同年间揭阳名儒谢巢有长诗《苏六娘歌》咏其事。潮州歌册有《金钗罗帕记》、《古版〈苏六娘〉全歌》。其故事情节与戏剧大同小异
事。
潮州荔浦人哇 潮汕有句俗语:“欲食好鱼金针鲳,欲娶雅牡苏六娘。”这句俗语源于潮剧《苏六娘》。 明代潮州荔浦有一户人家,姓苏,家道殷实。苏员外单生一女,取名六娘,生得美貌无比。自小寄读于西胪舅父家,与表兄郭继春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终于日久生情,私订终身。 后来由于苏员外与饶平一户人家发生诉讼纠纷,得饶平县秀才杨子良文笔相助,方打赢了官司。苏员外为报答扬子良恩德,将女儿许配于他。这样,六娘与继春的爱情遂经受了波折。六娘是个贤慧女子,对待爱情也十分忠贞。当继春相思病重时,她毅然割股医治、安慰继春,使继春病危而得愈。后来在杨家逼婚甚急的关头竟以身殉情。明本的潮剧《苏六娘》还根据民间传说,写苏六娘死后因不甘心于阴阳隔别而返魂,与继春终成眷属。 苏六娘的故事,几百年来在潮汕民间广为流传。她美好的形象也深入人心,所以“欲娶雅牡苏六娘”这乡谚也流传了几百年。 ·································厂穿班费直渡绊杀豹辑····· 说行天下 是非常不错的小说网站大全,你值得拥有。
伊索寓言和民间故事的相同点 伊索寓言经典故事总结(五)
阿里山的传说(二)
--------------------------------------------------------------------------------
《话说台湾》 (2001年04月13日)
龙越来越大了,水塘裏也容不下了。阿冬老人对龙说:“龙啊,你到阿里山下的大岩洞裏住吧,我天天照样买猪血送给你吃。’龙点点头,爬出水塘,溜进山下大岩洞去住了。邻村有个瞎老奶奶,她只有一个小孙女在身边。有一天,小姑娘穿著红衣裙经过龙住的岩洞洞口时,龙误认为是阿冬老人送来的猪血,把头伸出岩洞,一口吞下了小姑娘。
阿冬老人知道了非常生气,他拿起一把菜刀,就冲入洞中,高声骂道:“你这个不知好歹的龙,你犯了大罪了,你吃掉了瞎奶奶的小孙女,瞎奶奶今后怎麼过日子呀!你把尾巴伸出来,我要砍掉你的尾巴来惩罚你!”龙知道自己做错了事,只好把尾巴伸出来,阿冬老人一刀砍下了龙的尾巴。那龙的尾巴一跳一跳的,带著血迹跳到东海去了。龙忍痛继续听老人的训诉:“你吃了人,我本要砍死你,一命偿一命。但瞎奶奶没有人照顾了,今后,你要去照顾老奶奶,让老人家好好过晚年,你绝不可以偷懒!” 被砍掉尾巴的龙,成了秃尾龙,却反而会说话了。它爬到瞎奶奶的大门口,连连叩头说:“老奶奶,从今后我做你的儿子,我叫你做娘吧。娘啊,我错了!你的小孙女穿著红衣裙走过我的山洞口,我错认为是阿冬老爹送来的猪血,就一口吞下了。阿冬老人已经处罚了我;他砍掉了我的尾巴,我就成了秃尾龙。娘啊,你的一切生活由我来照顾。我想我不能到别人家偷鸡、鸭、粮食给你吃,也不能拿别人的金银给你花,我要去海裏衔些金银放在家后面又大又深的岩洞裏。你就到岩洞中取金银,让村上的人买米买肉给你吃,买布请人家给你做衣服。你如果需要我,就用木棒敲几下铜盆。娘啊,我知道你的眼睛还可以模模糊糊地看到一些东西的影子。你扶起拐杖到岩洞裏取金银,你扶起拐杖请村上人帮你做事,他们会帮你的。娘啊,屋后岩洞中的金银,你千万不能告诉别人,以防坏人来偷。娘啊,你安心过晚年吧!”
瞎奶奶听说小孙女被龙吃掉了,心痛得恨不能把龙杀掉,她的眼泪流啊,流了三大盆。听著龙的表白,又是左一声娘右一声娘地叫著,她的心又软了下来,阿冬老人已经处罚它了,小孙女死了不能复活,龙又愿意做儿子来照顾自己,於是老奶奶也就不再哭了,她抹抹眼泪说:“孩子,我们娘俩好好过日子吧。”
就这样,秃尾龙每天钻进海底,衔起金块银块来到阿里山下,藏进老奶奶屋后的山洞裏。
村上有个好心的小姑娘自愿来照顾老奶奶,她并不知道金银的事。於是老奶奶晚年过得很舒适。
秃尾龙天天下海衔金银。瞎奶奶屋后那又大又深的岩洞堆满了上万两的金银。老奶奶每次都是自己扶拐杖悄悄去拿金银,不让小女孩知道,怕她说出去让坏人知道。瞎奶奶越来越老了。秃尾龙说:“娘呀,天上的玛祖婆叫我去天上替她守天宫的大门。你坐在我背上一同去天宫吧,到天宫,你的眼睛会亮起来的,身体也会健康起来。”瞎奶奶说:‘小女孩照顾我很好,我舍不得离开她。”秃尾龙说:“把她也带上天宫吧。”
秃尾龙的秃尾巴向阿里山一扫,瞎奶奶家屋后的大深岩洞被石头和泥巴全部遮住了。
瞎奶奶抱著小女孩骑在秃尾龙的腰上,飞上天空,穿过白云,进到天宫去了。瞎奶奶屋后的大深岩洞裏的金银,是秃尾龙从海底衔来的,所以沾了许多龙口水。那金银逐渐膨胀,把原来低矮的阿里山拱得高高的,成了台湾中心长长、大大、高高的大山。这里还流传著一首民谣:
秃尾龙山裏吐泡沫,
阿里山腹金很多。
手挥锄头挖山坡哟,
锄小力弱无奈何!
搜一下:关于阿里山的传说还有哪些?
以上内容是关于伊索寓言和民间故事的相同点和伊索寓言经典故事总结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