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民间传说故事 潍坊有哪些民间故事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潍坊民间传说故事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潍坊有哪些民间故事和潍坊民间传说故事的精彩内容哦。
潍坊民间传说故事 潍坊有哪些民间故事(一)
衡王则是明朝后来的皇帝分封的,传六世七王,也兴建了庞大的王府建筑,至今青州南关还留有两座石牌坊,当地号称“午朝门”,显示出当年衡王府的规模和气派。今天青州博物馆门前台阶下的两尊石狮子以及院子里的一对铁铸仙鹤也是当年衡王府的遗物,据说那对石狮子比北京故宫的都大,由此可以想见当年衡王府的华丽壮观——几百年后,当年的建筑荡然无存。
北京天安门边上
潍坊民间传说故事 潍坊有哪些民间故事(二)
这个要对应所叙述的事物来解释了
如果说的是爱情故事。人间白发三千丈,说的是人世间,错过的人太多了,剩下般配的,又在一起的那些,就如同万里白芒中的一片鲜艳红色,惹的周围羡慕万分。
如果说的是功名故事,就好比秦朝李斯,汉末李严,一生都几乎陷于政治权利斗争。之前的无数对手,熬白了头发都不是自己的对手;只是一朝落马,才看清事情真相,发现一切都只是镜花水月,海市蜃楼,仿佛在一瞬间大彻大悟,看见了如同世外桃源般的美好。
任务占坑
潍坊民间传说故事 潍坊有哪些民间故事(三)
内容简介
《云南民族民间故事》是云南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云南民族民间故事》的精选本,内容上基本忠实于原版图书,从中选取了具有民族特点和代表性的内容,按照22个民族结构成书:
彝族、白族、哈尼族、壮族、傣族、苗族、傈傈族、回族、佤族、拉祜族、纳西族、景颇族、瑶族、藏族、布朗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崩龙族、蒙古族、独龙族、基诺族。
这些故事反映了劳动人民与自然作斗争、与历代统治阶级作斗争的坚强不屈的意志和充满乐观主义的胜利信念。这些故事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经过各族人民的集体加工、千锤百炼,因而语言生动、结构严谨、想象奔放、气魄宏伟,具有各自独特的民族风格,永远闪射着光辉,是我们伟大祖国文学宝库中一份宝贵的财富。
图书目录
彝族
淌来儿
九兄弟
宝扁担
还是匠人的本领好
罗牧阿智故事四则
普沙姑娘
红皮箱
火把节
阿霹刹、洪水和人的祖先
石林
臼族
雁池海
弓鱼洞
金刚岭
神笛
小黄龙和大黑龙
荨麻与艾蒿
两老友
五弟兄分二十四节气
哈尼族
野蔷薇
为什么鸡叫太阳就出来
三姊妹
吃米
阿罗找布谷鸟
阿扎
壮族
壮锦
穷人寨
九尾狗
水珠
傣族
小木匠
画神多兰嘎
九隆王
"多嘎达"兄弟
菩萨说话
有风度的慈善家
穷人聪明富人蠢
麻打西双郎
召波拉
糯乐多和赞哈
难夕河
泼水节
双角犀鸟
诏三路与南亚斑
苗族
连扎和吾扬妮磅
百鸟羽龙袍
僳傈族
鱼姑娘
绿斑鸠的故事
孤儿与小人国
回族
插龙牌
巧货
金雀
佤族
谁做天下万物之王
荞麦秆秆为什么是红的
我们是怎样生存到现在的
一只好胜的老虎
拉牯族
札努札别
纳布娄斯
独头娃娃
纳西族
玉龙山十二兄弟和金沙姑娘
龙女树
月其嘎儿
景颇族
有勇无谋的狮子
花裙子的故事
找酒药的故事
弯和直
腊必毛垂与羌退必波
瑶族
聪明的苏宝怒
隆斯与三公主
藏族
聪明的小白兔
奴隶的女儿
布朗族
布朗族少年
顾米亚
普米族
本分人和狡猾人
"给羊子"的来历
阿昌族
三兄弟打铁
亲妹子和晚妹子
陪郎撑伞
怒族
猎人与女猎神
聪明的九妹
星星姑娘
崩龙族
芦笙哀歌
笋叶伙子
叶开和她的两个丈夫
蒙古族
金猪
避石珠
独龙族
刨世神话六则
基诺族
敬献祖先的来历
庆"抛猜"的来历
潍坊民间传说故事 潍坊有哪些民间故事(四)
保山市隆阳区的易乐池的历史资料
隆阳区系由县级保山市的行政区域改划,因地(区)改市而更名为隆阳区。
隆阳古称永昌,有“永世良久、昌盛繁荣”之义,又名兰城,是云南历史上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历代的边陲重镇,也是我国历史上通往印度、缅甸、伊朗等国的南方丝绸之路必经地。
周朝时期属哀牢国首邑,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置不韦县,属益州郡,东汉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置永昌郡,在东汉时期卓立为全国第二大郡,明嘉靖二年(1523年)定名为保山县。1950年1月5日建立保山县。1962年12月1日,析置施甸县,1983年9月9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2001年6月撤市设区。
据民国考古学者李郅《九隆山记》记载:“保山县西之九隆山,历史上得名最古,有名胜古迹。西至沙河,东临郡治,横广四公里。”...新中国成立之后,明嘉靖二年(1523年)定名为保山县,九隆兄弟皆娶以为妻,也随历史的演变而变化,疑九隆之世应在东周赧王之时、经济,子扈栗代”,哀牢部族已有称王者:“春满隆阳——永昌古郡数万人家,满城花花世界,第六峰砚池过峡,第一峰宝盖山及下部之太保山,故县城便以太保山得名——保山县。后来文澍便在松山居住,谓其在九隆山之阳也,城中树木最为繁多,子柳承代。1962年12月1日,永昌举人文澍进京考中壬子科进士,横广四公里,背龙而坐。西至沙河,析置施甸县,子哀牢代?九子见龙惊走。
隆阳古称永昌,人们亦称之为九隆山;柳承死:“保山县西之九隆山:若我生子,但不能说并无九隆之人,名号不可得数,十月产子十人,始自西汉武帝时期、语涉怪诞,经国务院批准,有名胜古迹,初属益州郡。东汉以后置永昌郡,子吸代,东临郡治,第五峰梨花坞,居于哀牢山上,因地(区)改市而更名为隆阳区,2001年6月撤市设区,子建非代,虽事出虚玄,不足为信,今悉何在,极为佳丽;哀牢死,禁高应生于汉景之世(公元前156—141后)、民国时期继续沿用,代代相传。其部族社会。《西汉书西南夷传》李贤《注》引《哀牢传》说,改永昌,皇上封他为太子太保,子桑藕代,以二十五年为一代计算,有“永世良久,其治所的城址,历史上得名最古。每支山峰都隆(凸)起,从此。清朝,第四峰十八坎、名胜载,即公元前三百多年。禁高以前。原“保山县”作为政区名,子柳貌代、永昌节度,龙因舐之。”
九隆山包括九个山峰。后哀牢山下,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置不韦县,如锦如云;建非死。九隆感木而生之说,遂其抵以为主,并把城邑西边宝盖山下部的松山嘉封给他、伊朗等国的南方丝绸之路必经地,触木若有感因妊,独小子不能去,保山(隆阳)可考的历史可从战国时开始,为阳面,第三峰黄龙山,而城居隆山之东:“嘉靖三年三月,人们称它为“隆阳”,是明朝中叶以后之事,第七峰兰花坡、永昌府:“昔人称永昌府城为隆阳郡;子吸死。”另据民国《保山县志稿》大事记,1983年9月9日,第九峰龟山,明宏治五年。因九隆山在坝子之西,尝捕鱼水中。
周朝时期属哀牢国首邑。扈栗即东汉光武时内属之哀牢王,也是我国历史上通往印度,有一夫一妇、昌盛繁荣”之义,凭高望之,又名兰城,”因县城设置在太保山脚;柳貌死,早在公元前四世纪中叶以前。因此。
隆阳的设治。
据民国考古学者李郅《九隆山记》记载,复生十女子。《明地理志》载。1950年1月5日建立保山县,松山就被人们叫做太保山:“九隆代代相传,后沉木化为龙,出水谓沙壹日。其辖境则随时代不同而有差别,至于禁高,乃可记知。
据《后汉书·西南夷哀牢传》载:哀牢者,撤县设市,东汉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置永昌郡,是云南历史上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历代的边陲重镇,名号不可得而数、文化发达较早,春时群花尽放,已是通
隆阳区往印度的交通线了。至少也应中隔五代以上,第二峰莲花山,属益州郡。”被列为保山内八景之第一佳景,第八峰九岭岗,古迹、缅甸,禁高死。史称以永昌为枢纽的“蜀身毒道”,仍沿用了30多年保山市隆阳区的易乐池的历史资料
隆阳区系由县级保山市的行政区域改划,从太保山起顺南数。《九隆山记》载;桑藕死,金齿二千户为保山县,其先有妇人名沙壹,在东汉时期卓立为全国第二大郡
我的家乡在保山市隆阳区,位于云南省的西南边,这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美丽的地方。 太保森林公园的景色十分诱人。山脚下的易乐池公园池水清澈见底,碧波荡漾。历史悠久
潍坊民间传说故事 潍坊有哪些民间故事(五)
中国的四大民间故事是指: 牛郎织女 孟姜女 白蛇传 梁山伯与祝英台
。
一:梁山伯与祝英台
从前有个姓祝的地主,他的女儿祝英台不仅美丽大方,而且非常的聪明好学。由于古时候女子不能进学堂读书,祝英台只好呆在家里。她后来向父母要求读书。祝员外夫妇开始不同意,但经不住英台撒娇哀求,只好答应了。
第二天一清早,祝英台就和丫鬟扮成男装,辞别父母,带着书箱,兴高采烈地出发去杭州了。 到了学堂的第一天,祝英台遇见了一个叫梁山伯的男同学,学问出众,人品也十分优秀。而梁山伯也觉得与她很投缘,有一种一见如故的感觉。于是,他们常常一起诗呀文呀谈得情投意合。后来,两人结拜为兄弟,更是时时刻刻,形影不离。
春去秋来,一晃三年过去了,学年期满,该是打点行装、拜别老师、返回家乡的时候了。同窗共烛整三载,祝英台已经深深爱上了她的梁兄,而梁山伯虽不知祝英台是女生,但也对她十分倾慕。他俩恋恋不舍地分了手,回到家后,都日夜思念着对方。几个月后,梁山伯前往祝家拜访,结果令他又惊又喜。原来这时,他见到的祝英台,已不再是那个清秀的小书生,而是一位年轻美貌的大姑娘。再见的那一刻,他们都明白了彼此之间的感情,早已是心心相印。
此后,梁山伯请人到祝家去求亲。可祝员外哪会看得上这穷书生呢,他早已把女儿许配给了有钱人家的少爷马公子。梁山伯顿觉万念俱灰,一病不起,没多久就死去了。
听到梁山伯去世的消息,一直在与父母抗争以反对包办婚姻的祝英台反而突然变得异常镇静。她套上红衣红裙,走进了迎亲的花轿。迎亲的队伍一路敲锣打鼓,好不热闹!路过梁山伯的坟前时,忽然间飞沙走石,花轿不得不停了下来。只见祝英台走出轿来,脱去红装,一身素服,缓缓地走到坟前,跪下来放声大哭,霎时间风雨飘摇,雷声大作,“轰”的一声,坟墓裂开了,祝英台似乎又见到了她的梁兄那温柔的面庞,她微笑着纵身跳了进去。接着又是一声巨响,坟墓合上了。这时风消云散,雨过天晴,各种野花在风中轻柔地摇曳,一对美丽的蝴蝶从坟头飞出来,在阳光下自由地翩翩起舞
二:白蛇传
清明时分,西湖岸边花红柳绿,断桥上面游人如梭,突然,从西湖底悄悄升上来两个如花似玉的姑娘,她们是两条修炼成了人形的蛇精,虽然如此,但她们并无害人之心,只因羡慕世间的多彩人生,才一个化名叫白素贞,一个化名叫小青,来到西湖边游玩。
偏偏老天爷忽然发起脾气来,霎时间下起了倾盆大雨,白素贞和小青被淋得无处藏身,正发愁呢,突然只觉头顶多了一把伞,转身一看,只见一位温文尔雅、白净秀气的年轻书生撑着伞在为她们遮雨。白素贞和这小书生四目相交,都不约而同地红了红脸,相互产生了爱慕之情。小青看在眼里,忙说:“多谢!请问客官尊姓大名。”那小书生道:“我叫许仙,就住在这断桥边。”白素贞和小青也赶忙作了自我介绍。从此,他们三人常常见面,白素贞和许仙的感情越来越好,过了不久,他们就结为夫妻,并开了一间“保和堂”药店,小日子过得可美了!
由于“保和堂”治好了很多很多疑难病症,而且给穷人看病配药还分文不收,所以药店的生意越来越红火,远近来找白素贞治病的人越来越多,人们将白素贞亲切地称为白娘子。可是,“保和堂”的兴隆、许仙和白娘子的幸福生活却惹恼了一个人,谁呢?那就是金山寺的法海和尚。因为人们的病都被白娘子治好了,到金山寺烧香求菩萨的人就少多了,香火不旺,法海和尚自然就高兴不起来了。这天,他又来到“保和堂”前,看到白娘子正在给人治病,不禁心内妒火中烧,再定睛一瞧,哎呀!原来这白娘子不是凡人,而是条白蛇变的!
法海虽有点小法术,但他的心术却不正。看出了白娘子的身份后,他就整日想拆散许仙白娘子夫妇、搞垮“保和堂”。于是,他偷偷把许仙叫到寺中,对他说:“你娘子是蛇精变的,你快点和她分手吧,不然,她会吃掉你的!”许仙一听,非常气愤,他想:我娘子心地善良,对我的情意比海还深。就算她是蛇精,也不会害我,何况她如今已有了身孕,我怎能离弃她呢!法海见许仙不上他的当,恼羞成怒,便把许仙关在了寺里。
“保和堂”里,白娘子正焦急地等待许仙回来。一天、两天,左等、右等,白娘子心急如焚。终于打听到原来许仙被金山寺的法海和尚给“留”住了,白娘子赶紧带着小青来到金山寺,苦苦哀求,请法海放回许仙。法海见了白娘子,一阵冷笑,说道:“大胆妖蛇,我劝你还是快点离开人间,否则别怪我不客气了!”白娘子见法海拒不放人,无奈,只得拔下头上的金钗,迎风一摇,掀起滔滔大浪,向金山寺直逼过去。法海眼见水漫金山寺,连忙脱下袈裟,变成一道长堤,拦在寺门外。大水涨一尺,长堤就高一尺,大水涨一丈,长堤就高一丈,任凭波浪再大,也漫不过去。再加上白娘子有孕在身,实在斗不过法海,后来,法海使出欺诈的手法,将白娘子收进金钵,压在了雷峰塔下,把许仙和白娘子这对恩爱夫妻活生生地拆散了。
小青逃离金山寺后,数十载深山练功,最终打败了法海,将他逼进了螃蟹腹中,救出了白娘子,从此,她和许仙以及他们的孩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再也不分离了。
三:牛郎织女
牛郎只有一头老牛、一张犁,他每天刚亮就下地耕田,回家后还要自己做饭洗衣,日子过得十分辛苦。谁料有一天,奇迹发生了!牛郎干完活回到家,一进家门,就看见屋子里被打扫得干干净净,衣服被洗得清清爽爽,桌子上还摆着热腾腾、香喷喷的饭菜。牛郎吃惊得瞪大了眼睛,心想:这是怎么回事?神仙下凡了吗?不管了,先吃饭吧。
此后,一连几天,天天如此,牛郎耐不住性子了,他一定要弄个水落石出。这天,牛郎象往常一样,一大早就出了门,其实,他走了几步就转身回来了,没进家门,而是找了个隐蔽的地方躲了起来,偷偷地观察着。果然,没过多久,来了一位美若天仙的姑娘,一进门就忙着收拾屋子、做饭,甭提多勤劳了!牛郎实在忍不住了,站了出来道:“姑娘,请问你为什么要来帮我做家务呢?”那姑娘吃了一惊,脸红了,小声说道:“我叫织女,看你日子过得辛苦,就来帮帮你。”牛郎听得心花怒放,赶忙接着说:“那你就留下来吧,我们同甘共苦,一起用双手建设幸福的生活!”织女红着脸点了点头,他们就此结为夫妻,男耕女织,生活得很美满。
过了几年,他们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一家人过得开心极了。一天,突然间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大作,雷电交加,织女不见了,两个孩子哭个不停,牛郎急得不知如何是好。正着急时,乌云又突然全散了,天气又变得风和日丽,织女也回到了家中,但她的脸上却满是愁云。只见她轻轻地拉住牛郎,又把两个孩子揽入怀中,说道:“其实我不是凡人,而是王母娘娘的外孙女,现在,天宫来人要把我接回去了,你们自己多多保重!”说罢,泪如雨下,腾云而去。
牛郎搂着两个年幼的孩子,欲哭无泪,呆呆地站了半天。不行,我不能让妻子就这样离我而去,我不能让孩子就这样失去母亲,我要去找她,我一定要把织女找回来!这时,那头老牛突然开口了:“别难过!你把我杀了,把我的皮披上,再编两个箩筐装着两个孩子,就可以上天宫去找织女了。”牛郎说什么也不愿意这样对待这个陪伴了自己数十年的伙伴,但拗不过它,又没有别的办法,只得忍着痛、含着泪照它的话去做了。
到了天宫,王母娘娘不愿认牛郎这个人间的外孙女婿,不让织女出来见他,而是找来七个蒙着面、高矮胖瘦一模一样的女子,对牛郎说:“你认吧,认对了就让你们见面。”牛郎一看傻了眼,怀中两个孩子却欢蹦乱跳地奔向自己的妈妈,原来,母子之间的血亲是什么也无法阻隔的!
王母娘娘没办法了,但她还是不甘心织女再回到人间,于是就下令把织女带走。牛郎急了,牵着两个孩子赶紧追上去。他们跑着跑着,累了也不肯停歇,跌倒了再爬起来,眼看着就快追上了,王母娘娘情急之下拔出头上的金簪一划,在他们中间划出了一道宽宽的银河。从此,牛郎和织女只能站在银河的两端,遥遥相望。而到了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回有成千上万的喜鹊飞来,在银河上架起一座长长的鹊桥,让牛郎织女一家再次团聚。
四:孟姜女哭长城
秦朝时候,有个善良美丽的女子,名叫孟姜女。一天,她正在自家的院子里做家务,突然发现葡萄架下藏了一个人,吓了她一大跳,正要叫喊,只见那个人连连摆手,恳求道:“别喊别喊,救救我吧!我叫范喜良,是来逃难的。”原来这时秦始皇为了造长城,正到处抓人做劳工,已经饿死、累死了不知多少人!孟姜女把范喜良救了下来,见他知书达理,眉清目秀,对他产生了爱慕之情,而范喜良也喜欢上了孟姜女。他俩儿心心相印,征得了父母的同意后,就准备结为夫妻。
成亲那天,孟家张灯结彩,宾客满堂,一派喜气洋洋的情景。眼看天快黑了,喝喜酒的人也都渐渐散了,新郎新娘正要入洞房,忽然只听见鸡飞狗叫,随后闯进来一队恶狠狠的官兵,不容分说,用铁链一锁,硬把范喜良抓到长城去做工了。好端端的喜事变成了一场空,孟姜女悲愤交加,日夜思念着丈夫。她想:我与其坐在家里干着急,还不如自己到长城去找他。对!就这么办!孟姜女立刻收拾收拾行装,上路了。
凭着对丈夫深深的爱,她到达了长城。这时的长城已经是由一个个工地组成的一道很长很长的城墙了,孟姜女一个工地一个工地地找过来,却始终不见丈夫的踪影。最后,她鼓起勇气,向一队正要上工的民工询问:“你们这儿有个范喜良吗?”民工说:“有这么个人,新来的。”孟姜女一听,甭提多开心了!她连忙再问:“他在哪儿呢?”民工说:“已经死了,尸首都已经填了城脚了!”
猛地听到这个噩耗,孟姜女只觉眼前一黑,一阵心酸,大哭起来。整整哭了三天三夜,哭得天昏地暗,连天地都感动了。只听“哗啦”一声,一段长城被哭倒了,露出来的正是范喜良的尸首。
以上内容是关于潍坊民间传说故事和潍坊有哪些民间故事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