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故事和传说 中国民间故事和传说动画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中国民间故事和传说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中国民间故事和传说动画和中国民间故事和传说的精彩内容哦。
中国民间故事和传说 中国民间故事和传说动画(一)
民间传说故事
·纪念屈原---端午节的传说
·金江圣母三姊妹
·土皇公公管四季
·大禹治水
·后羿射日
·嫦娥奔月
·女娲补天
·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
·中华吉祥画与传说
·马头琴的来历
·八仙桥
·黔东南龙舟节的传说
·孔雀公主
·白蛇传
·神笔马良
·彭武、彭夷开辟武夷山
·“压岁钱”的传说
·双抛桥传说
·正月十五挂红灯的传说
·冰糖葫芦传奇
牛郎织女
·鱼峰山与刘三姐的传说
·三山不见、九桥不流
·吕洞宾与绍兴香糕
·沧州铁狮子的传说
·十二生肖的来历的传说
·七夕的古老传说
“压岁钱”的传说
除夕之夜,每个孩子都能够得到压岁钱。
最早的压岁钱出现于汉代,又叫压胜钱,并不在市面上流通,而是铸成钱币形式的玩赏物,有避邪的功能。钱币正面一般铸有“万岁千秋”、“去殃除凶”等吉祥话和龙凤、龟蛇、双鱼等吉祥图案。
关于压岁钱,有一个故事。传说古代有一个叫“祟”的小妖,黑身白手,他每年年三十夜里出来,专门摸睡熟的小孩的脑门。小孩被摸过后就会发高烧说梦话,退烧后也就变成痴呆疯癫的傻子了。人们怕祟来伤害孩子,整夜点灯不睡,就叫“守祟”。
据说嘉兴府有一户姓管的人家,夫妻老年得子,十分珍爱。在年三十晚上,为防止“祟”来侵扰一直逗孩子玩,小孩用红纸包了八枚铜钱,包了又拆,拆了又包,睡下以后,包着的八枚铜钱就放在枕边。半夜里,一阵阴风吹过,黑矮的小人正要用他的白手摸孩子的头,突然孩子枕边迸出一道金光,祟尖叫着逃跑了。于是这件事传扬开来,大家纷纷效仿,在大年夜用红纸包上钱给孩子,祟就不敢再来侵扰了。因而人们把这种钱叫“压祟钱”,“祟”与“岁”发音相同,日久天长,就被称为“压岁钱”了。
女娲补天
有一天,大龙和精卫、小太极一起到远古时代去玩,居然看到了传说中能顶住上天、撑开天与地的「不周山」,也遇到了美丽的女娲娘娘,甚至看到女娲补天的过程…。
那真是一场惊天地而泣鬼神的经历,讲来都令人鼻酸!
天上的大神女娲,用泥土做成泥娃娃,再赋予它们生命。
从此女娲创造了人,人们世世代代繁衍生息,过着幸福的生活。
然而,好景不长。
有一年,火神祝融和水神共工打起仗来。
共工把撑天的柱子不周山撞倒了,天塌下半边来,砸了很多窟窿,把地也砸裂了,地上的洪水及天河的水不停的漏下来,造成大地上水患、火海,真是悲惨啊!
女娲为了解救人类,决定采石补天,用五色石把天补起来,再用东海神龟的四只脚顶住苍天。
眼看着补天的大功就要告成,却发现五色石不够用,大洞还没补好,这可怎么办呢?
慈悲的女娲只好牺牲自己的生命,用身体来补天上的大洞,亲眼看到那场过程,大龙、精卫和小太极,以及所有的泥娃娃们都哭红了眼睛!
经过几次努力,女娲终于补好了天,天地间恢复了宁静,还出现了五彩云霞。
一切生物又都生机勃勃地活在大地上。
吴刚伐桂
炎帝之孙伯陵,趁吴刚离家三年学仙道,和吴刚的妻子私通,还生了三个儿子,还生了三个儿子,吴刚一怒之下杀了伯陵,因此惹怒太阳神炎帝,把吴刚发配到月亮,命令他砍伐不死之树--月桂。
月桂高达五百丈,随砍即合,炎帝就是利用这种永无休止的劳动为对吴刚的惩罚。
而吴刚的妻子对丈夫的遭遇亦感到内疚,命她的三个儿子飞上月亮,陪伴吴刚,一个变成蟾蜍,一个变成兔,一个不详。
鲤鱼跳龙门
庙峡,又名妙峡。
两座巍峨雄奇的凤凰大山,拔水擎天,夹江而立,引人入胜的鲤鱼跳龙门,活灵活现,雄奇壮观。
进入峡谷,两山雄峙,悬崖叠垒,峭壁峥嵘,壁峰刺天;
奇特的岩花,依壁竞开,把峡谷装缀成仙境一般。
这个神奇美妙的峡谷,流传着一个优美动人的故事。
在很早以前,龙溪河畔的乡民,男耕女织,过着安居乐业的美满生活。
一年,不知从哪儿飞来一条大黄孽龙,作恶多端。
它不是呼风唤雨破坏庄稼,就是吞云吐雾残害生灵,把整个峡谷搞得乌烟瘴气,不得安宁。
每年六月六日它的生日这天,更是强迫人们献上一对童男童女和十头大黄牛,一百头猪、羊等物供它享用。
如若不然,它就发怒作恶,张开血盆大口,窜上村庄吞噬人畜,破坏田园,害得宁河黎民怨声载道,叫苦连天。
峡口龙溪镇上,有一位聪明俊美的小姑娘,名叫玉姑,她下决心,非除掉这条恶龙不可。
有几次,她登上云台观去找云台仙子求救,都未找着。
她仍不灰心,继续去找。
这天清晨,她登上云台观,仙子被玉姑心诚志坚的精神感动了,就出现在她眼前,向她指点说:“离这儿千里之外有个鲤鱼洞,你可前去会见一位鲤鱼仙子,她定能相助于你。”
玉姑辞别云台仙子,跋山涉水,历尽千辛万苦,来到鲤鱼洞中,找到鲤鱼仙子,说明来意。
鲤鱼仙子对玉姑说:“你想为民除害,这是件大好事,可是必须牺牲你自己啊!你能这样做吗?”
玉姑毫不犹豫地说:“只要是为乡亲们除害,消灭那恶龙,哪怕是上刀山,下火海,粉身碎骨我也心甘!”
鲤鱼仙子见玉姑这样诚恳坚决,十分满意地点了点头,朝玉姑喷了三口白泉,她顿时变成了一条美丽刚劲的红鲤鱼。
小红鲤逆江而上,经过七七四十九天,游回家乡。
这天正是六月六日清晨,她摇身变还原貌,见乡亲们已准备就绪:一对童男童女,十头大黄牛,一百头肥羊肥猪。人们敲锣打鼓,宛如一条长龙向祭黄龙的峡口走来,前面那一对身着红衣红裙的童男童女,早已哭成泪人了。
黄龙见百姓送到盛餐佳肴,早已垂涎三尺,得意地张开大口。
就在这千钓一发之时,玉姑抢先上前,拦住父老乡亲们说道:“大家在此暂停等着,让我前去收拾这个害人精。”
话刚说完,只见玉姑纵身跳下水中,霎时变成一条大红鲤鱼,腾空飞跃,直朝恶龙口中冲去,一下窜进它的肚中,东刺西戳,把龙的五脏六腑捣得稀烂,恶龙拼命挣扎,浑身翻滚,但无济于事,终于被玉姑杀死了。
可是,玉姑自己也葬身在黄龙腹中。
从此,宁河人民又过着安居乐业的日子。
人们为了缅怀玉姑为民除害,在峡口半山腰修起了一座鲤鱼庙。
至今在宁河一带,还广为流传着鲤鱼跳龙门的故事。
七夕的传说
很久以前,有一个跟着哥嫂过活的孤儿,既聪明又勤快,可嫂嫂仍嫌弃他,鳘不亮就赶他上山放牛,大家都叫他牛郎,向年后,哥嫂和牛郎分了家,狼心的嫂嫂只给他一间破划房,一头老牛。从此,牛郎白天放牛,砍柴,晚上就和老牛同睡在那间破划房内。
一天,牛郎赶牛走进了一片陌生的树林,这里山青水秀、鸟语花香。牛郎见到九个仙女驾着祥云落在河的草地上,然后脱去五彩霓裳,跳进清澈见底的河水里,牛郎盯着一个最年轻是美丽的仙女。科看入了神,这时老牛突然说话了:“她是天上的织,只要拿走五彩霓裳,她就会做你的妻子。”牛郎悄悄地沿着树从,悄悄拿走了织女的五彩霓裳。天近午时,其它仙女纷纷穿起五彩霓裳,驾着祥云而去。唯独找不到五彩霓裳的织女留下了。这时,牛郎从树要后走出,请求织女做他的妻子织女见牛郎忠厚老实,勤劳健壮脉脉含羞的点点了头。
牛郎织女喜结良缘后,男耕女织,互敬互爱。两年后,织女生下一男一。然而天帝闻知织女下嫁人间,勃然大怒。七月初七,王母奉旨带着天兵天,捉了织女,悲痛欲绝的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用萝筐挑着儿女追上天去。眼看追上了,王母拨下金簪一划,牛郎脚下立刻出现一条波涛汹涌的天河。
肝肠寸断的织女和挑儿女的牛郎,一个在河东一个在河西,遥望对泣哭声感动了喜鹊,霎时无数的喜鹊飞向天河,搭起一座鹊桥,牛郎织女终于可以在鹊桥上相会了,王母无奈,只好允许牛郎织女每年的七月初七在桥上相会一次。
刘毅传书
牛郎织女最典型
梁祝,孟姜女哭长城,杨家将,花木兰。。
夸父逐日、嫦娥奔月、愚公移山、一堆堆的故事
中国民间故事和传说 中国民间故事和传说动画(二)
大意是说,在你第一次听这首歌的时候不理解曲中之意,现在再一听好像经历了歌词发生的事情。知道词意后感同身受的你唯有落泪,当年你深爱的人早已不见踪影。你背后也有这么多故事,为什么还要听这首有深意的曲子。我是这么理解的。
我是来看评论的
第一次听这首歌的时候不理解,有了相似经历才明白了曲中之意,现在听着歌唯有默默流泪,当年那个在自己孤单难过时总是陪伴在身边的人不知身在何方。明明知道听了曲子会悲伤,却还是忍不住听了一遍又一遍。
1、初闻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曲中思念今犹在,不见当年梦中人。
既然已成曲中人,何必在听曲中曲。曲中人散梦一醒,何处再寻梦中人。
既知曲中存于梦,何故执于曲外人。不愿再做曲中人,奈何越听越沉沦。
曲中曲,人中人,曲散人终离。一曲肝肠断,天涯何处觅知音。
2、初听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
现知词意唯落泪,不见当年陪孤人。?
既然已是曲中人,为何还听曲中曲。?
曲中人唱曲中曲,曲终尽显思念沉。?
曲中思念今犹在,不见当年梦中人。
中国民间故事和传说 中国民间故事和传说动画(三)
四大民间故事是指:牛郎织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哭长城。
1、牛郎织女
传说,织女是天神,而牛郎是凡人。一次,织女在人间游玩,后在湖中嬉水,被一旁路过的牛郎捡走了衣服。两人一见钟情,结为夫妇,并生下一男一女。
但是人神恋爱是违反天条的,玉帝命令织女必须离开牛郎。牛郎在看到妻子被抓走后,便马上用扁担挑起一对箩筐,将一对儿女分别放入筐内,去追织女了。
眼看就快要追上了,一条大河忽然挡在了他的面前,这就是王母娘娘划的银河。王母娘娘见他们感情真挚,便破例让他们每年的七夕相会一次。
2、白蛇传
在宋朝时的镇江市。白素贞是千年修炼的蛇妖,为了报答书生许仙前世的救命之恩,化为人形欲报恩,后遇到青蛇精小青,两人结伴。白素贞施展法力,巧施妙计与许仙相识,并嫁与他。
婚后金山寺和尚法海对许仙讲白素贞乃蛇妖,许仙将信将疑。后来许仙按法海的办法在端午节让白素贞喝下带有雄黄的酒,白素贞不得不显出原形,却将许仙吓死。
白素贞上天庭盗取仙草灵芝将许仙救活。法海将许仙骗至金山寺并软禁,白素贞同小青一起与法海斗法,水漫金山寺,却因此伤害了其他生灵。
白素贞因为触犯天条,在生下孩子后被法海收入钵内,镇压于雷峰塔下。后白素贞的儿子长大得中状元,到塔前祭母,将母亲救出,全家团聚。还有可爱的小青也找到了相公。
3、梁山伯与祝英台
越州上虞县有一女子祝英台,喜欢吟读诗书,一心想出外求学,但是当时的女子不能在外抛头露面,于是就和丫头银心乔装成男子,前往越州城读书。
二人在半途遇见了也要前往越州念书的鄞县书生梁山伯及书僮士久,梁山伯和祝英台二人一见如故,遂结伴同行,前往越州。
在越州三年期间,梁山伯和祝英台形影不离,白天一同读书、晚上同床共枕,祝英台内心暗暗地爱慕梁山伯,但梁山伯个性憨直,始终不知道祝英台是个女的,更不知道她的心意。
后来家人写信催祝英台回家,临走前,祝英台留一封信告诉梁山伯「二八、三七、四六定」,意思是要梁山伯十天后去祝府提亲。
但是梁山伯却以为是三个十天加在一起,所以一个月后才去提亲,等到梁山伯欢欢喜喜赶到祝家时,才知道马文才已经抢先一步提亲、并且下了聘礼。
梁山伯只得心碎地离开,祝英台沿路相送、难舍难分。 梁山伯回家后,相思病重,写信向祝英台要一些找不到、拿不到的药方,表示病情绝望了。
同时希望祝英台能前来探望一番,祝英台则回信告诉梁山伯,今生无缘,只希望二人死后可以一起安葬在南山。后来梁山伯病逝,祝英台假意应允马家婚事。
但是要求迎亲队伍必须从南山经过,并且让她下轿祭拜梁山伯。当祝英台下轿拜墓,一时之间风雨大作、阴风惨惨。
梁山伯的坟墓竟然裂开,祝英台见状,奋不顾身地跳进去,坟墓马上又合起来,不久,便从坟墓里飞出一对形影相随的蝴蝶。
4、孟姜女哭长城
相传秦始皇时,劳役繁重,青年男女范喜良、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发修筑长城,不久因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
孟姜女身背寒衣,历尽艰辛,万里寻夫来到长城边,得到的却是丈夫的噩耗。她痛哭城下,三日三夜不止,城为之崩裂,露出范喜良尸骸,孟姜女于绝望之中投海而死。
从此,山海关被后人认为是“孟姜女哭长城”之地,并在那里盖了孟姜女庙,南来北往的人们常在这儿洒下一掬同情之泪。
扩展资料:
其他民间传说故事:
1、大禹治水
传说在帝尧时期,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洪水。为了制止洪水泛滥,保护农业生产,尧帝曾召集部落首领会议,征求治水能手来平息水害。鲧被推荐来负责这项工作。
鲧接受任务后,采用堤工障水,作三仞之城,就是用简单的堤埂把居住区围护起来以障洪水,九年而不得成功,最后被放逐羽山而死。舜帝继位以后,任用鲧的儿子禹治水。
大禹总结父亲的治水经验,改鲧“围堵障”为“疏顺导滞”的方法,就是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趋势,顺地形把壅塞的川流疏通。
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洼地或湖泊,然后合通四海,从而平息了水患,使百姓得以从高地迁回平川居住和从事农业生产。
后来禹因此而成为夏朝的第一代君王,并被人们称为“神禹”而传颂与后世。在大禹治水的过程中,留下了许多感人的事迹。
相传他借助自己发明的原始测量工具——准绳和规矩,走遍大河上下,用神斧劈开龙门和伊撅,凿通积石山和青铜峡,使河水畅通无阻。
他治水居外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连自己刚出生的孩子都没工夫去爱抚,不畏艰苦,身先士卒,腿上的汗毛都在劳动中被磨光了。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成功地治理黄河水患的治水英雄。
2、精卫填海
炎帝有一个女儿,叫女娃。女娃十分乖巧,黄帝见了她,也都忍不住夸奖她,炎帝视女娃为掌上名珠。炎帝不在家时,女娃便独自玩耍,她非常想让父亲带她出去。
到东海——太阳升起的地方去看一看。可是因为父亲忙于公事:太阳升起时来到东海,直到太阳落下;日日如此,总是不能带她去。
这一天,女娃没告诉父亲,便一个人驾着一只小船向东海太阳升起的地方划去。不幸的是,海上突然起了狂风大浪,像山一样的海浪把女娃的小船打翻了。
女娃不幸落入海中,终被无情的大海吞没了,永远回不来了。炎帝固然痛念自己的小女儿,但却不能用太阳光来照射她,使她死而复生,也只有独自神伤嗟叹了。
女娃死了,她的精魂化作了一只小鸟,花脑袋,白嘴壳,红脚爪,发出“精卫、精卫”的悲鸣,所以,人们便叫此鸟为“精卫”。
精卫痛恨无情的大海夺去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她要报仇雪恨。因此,她一刻不停地从她住的发鸠山上衔了一粒小石子,展翅高飞,一直飞到东海。
她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回翔阒,悲鸣着,把石子树枝投下去,想把大海填平。大海奔腾着,咆哮着,嘲笑她:“小鸟儿,算了吧,你这工作就干一百万年,也休想把我填平!”
精卫在高空答复大海:“哪怕是干上一千万年,一万万年,干到宇宙的尽头,世界的末日,我终将把你填平的!”“你为什么这么恨我呢?”
“因为你夺去了我年轻的生命,你将来还会夺去许多年轻无辜的生命。我要永无休止地干下去,总有一天会把你填成平地。”精卫飞翔着、鸣叫着,离开大海,又飞回发鸠山去衔石子和树枝。
她衔呀,扔呀,成年累月,往复飞翔,从不停息。后来,一只海燕飞过东海时无意间看见了精卫。他为她的行为感到困惑不解,但了解了事情的起因之后,海燕为精卫大无畏的精神所打动。
就与其结成了夫妻,生出许多小鸟,雌的像精卫,雄的像海燕。小精卫和她们的妈妈一样,也去衔石填海。直到今天,她们还在做着这种工作。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中国古代民间四大传说
分别是《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四大民间故事。
1、牛郎织女
牛郎跟老牛相依为命,一天,织女下凡在河里洗澡,灵性的老牛劝牛郎去取织女的衣服,织女做了牛郎的妻子。不料天帝派人押解织女回天庭。
老牛断了角,变成一只小船,让牛郎去追,王母拔下金钗,在天空划出了一条银河。牛郎织女遥遥相望,无数喜鹊飞来,用身体搭成一道彩桥,王母娘娘只得允许牛郎织女每年七月七日在鹊桥上会面。
2、孟姜女哭长城
相传秦始皇时劳役繁重,青年男女范喜良、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发修筑长城,不久因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孟姜女身背寒衣,历尽艰辛,万里寻夫来到长城边,得到的却是丈夫的噩耗。
她痛哭城下,三日三夜不止,城为之崩裂,露出范喜良尸骸,孟姜女于绝望之中投海而死。从此,山海关被后人认为是“孟姜女哭长城”之地,并在那里盖了孟姜女庙。
3、梁山伯与祝英台
祝英台女扮男装去书院求学,遇梁山伯,一见如故,结拜为兄弟。同窗三年山伯不知英台女儿身,英台接到家信促其速归,将白玉扇坠请师母转交山伯,作信物。
山伯知情后,赶去祝家,英台已许配给马文才,她至死不从,山伯气急病亡。马家来娶亲,英台浑身缟素,经山伯墓前,梁祝化为蝴蝶。
4、白蛇传
南宋绍兴年间,一蛇妖化作女子白素贞,在杭州西湖邂逅许仙,同舟避雨,一见钟情,白蛇后嫁与他。婚后,经历诸多是非,白娘子屡现怪异,许不能堪。高僧法海赠许一钵盂,令罩其妻。显露原形,乃千年成道白蛇。法海永镇蛇妖于雷锋塔中。
扩展资料
牛郎与织女的凄美爱情故事,大约是发生在西周时代,当时的奴隶社会,等级十分严苛,这个故事就是一般人追求幸福的心声与饱受压抑的写照,托言天上双星,也就是人间的实情。
孟姜女的传说起源于《左传》杞梁妻拒绝齐侯郊吊,遵守礼法的记载,后来加上《檀弓》的“齐庄公袭莒于夺(隧),杞良死焉。其妻迎其柩于路而哭之哀是故事的雏型。
梁祝的故事最早见于唐·梁载言的《十道四蕃志》,记载了梁、祝“二人尝同学”、“同冢”的故事。晚唐·张读的《宣宝志》有较详细的记载。到明代冯梦龙的《古今小说》,又增加了英台不解带,梁山伯生疑和化蝶的情节。
白蛇的故事形成最晚,起源:一说源于唐传奇《白蛇记》;一说源于《西湖三塔记》。到明代冯梦龙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警世通言》),故事已初步定型。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中国四大民间故事
中国的四大民间故事是指: 牛郎织女 孟姜女 白蛇传 梁山伯与祝英台
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历史悠久的国家,在民间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其中,最具有中国特色的是著名的《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等四大民间传说。流传最广,影响最大。
??牛郎织女的传说始于《诗经·大东》:“跂彼织女”、“睆彼牵牛”的记载。《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已称牛郎织女为夫妻。应劭《风俗通》逸文:“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相传七日鹊首无故皆髡,因为梁(注:桥)以渡织女也。”故事已初步形成,并与七夕习俗相结合。
??孟姜女的传说起源于《左传》杞梁妻拒绝齐侯郊吊,遵守礼法的记载,后来加上《檀弓》的“齐庄公袭莒于夺(隧),杞良死焉。其妻迎其柩于路而哭之哀是故事的雏型。汉·刘向《列女传》(四)记:“齐杞梁殖战死,其妻哭于城下,十日而城崩。”又唐(佚名)《琱玉集》记“秦时有燕人杞良,娶孟超女仲姿为妻,因良被筑长城官吏所击杀,仲姿哭长城下,城即崩倒。”可知这个传说在唐代已盛行,但孟仲姿和杞良,在传说中已改名为孟姜女和范喜良。
??梁祝的故事最早见于唐·梁载言的《十道四蕃志》,记载了梁、祝“二人尝同学”、“同冢”的故事。晚唐·张读的《宣宝志》有较详细的记载。到明代冯梦龙的《古今小说》,又增加了英台不解带,梁山伯生疑和化蝶的情节。
??白蛇的故事形成最晚,起源:一说源于唐传奇《白蛇记》;一说源于《西湖三塔记》。到明代冯梦龙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警世通言》),故事已初步定型。
牛郎织女,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
牛郎织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哭长城
中国民间故事和传说 中国民间故事和传说动画(四)
一百字的就没有啦,
秀丽的五女峰
秀丽的五女峰,在民间流传着许许多多神奇而动人的故事。
自从七仙女下凡,惹怒了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将七仙女收回天宫以后,对宫中仙女更是严加看管,不准她们离开天宫一步。可是,仙女们心里一直向往着自由自在的人间生活。这天七个姐妹凑在一起,偷偷地商量着找个机会再次下凡。老大说:“母后每年过大寿,到时候各路神仙都带上最好的礼物来天宫为母后祝寿,我们何不借此机会下凡,一可取回人间奇物珍品献给母后,二可借机在人间多玩几月,其不两全之美?”姐妹几个觉得这是个好主意,可人间什么东西最珍贵呢?大姐又说:“听说长白山有千年人参,吃了长生不老。我们何不前去请求母后恩准。”姐妹几个商量完了就一同去拜见了王母娘娘,并说明来意。
王母娘娘听了女儿们的请求,便活了心,心想:早听说长白山千年人参有使人返老还童神力。可家有家法,天有天规,仙女是不准下凡的。派谁去呢?要是派去的人不可靠,中途起了变故,岂不是坏了大事!”王母娘娘觉得年事已高,如在大寿之日真能吃到千年老参,也是自己的造化。便将七个女儿叫到身边说:“既然你们真心孝敬母亲,我就破例一次,答应你们到长白山去寻找千年人参。不过,老七已犯了天规,不准再出宫去,老六留下来陪伴母亲。”之后就命大女儿带领四个妹妹下凡。
第二天五位仙女挥舞着长袖,向长白山飘去。一路上她们如笼中放飞的小鸟,不知不觉她们飘过了六十六道岭,游过了九十九座山。当她们路经老岭山脉时,一下子叫这里的光景迷住了。姐妹几个一商量便在此落了脚,打算游玩几天再去寻找千年人参也不迟。于是五位仙女就装扮成采药的村姑,遇人便说是上山采药,没有人时便偷偷来到绿水河边梳装打扮,在河中洗澡玩耍。
在此期间,姐妹几个经常遇见附近村中一个叫高台的壮士。高台每天早出晚归,路经此地。她们得知高台父母早就下世了,现在独身一人过日子,为人心地善良,勤劳勇敢,村里人有事都爱找他帮忙。一天姐妹几个假装上山采药迷路了,便上前拦住高台,求他带路一同上山。高台冷丁被眼前的五个大姑娘拦住了,一时羞得脸红脖子粗,想躲又来不及,心里寻思:一个大小伙子跟大姑娘在一起,这哪行呢?仙女看透了高台的心思,便假装伤心着急的样子说:“家中老母病重,听说这里有千年人参能治,我们姐妹上山路径不熟,就请大哥帮个忙吧!”高台听了,为姐五个的一片孝心所感动,再说这里山高林密,时常有猛兽出没,我怎么能见死不救,有求不应呢?于是答让同姐妹几个一起上山寻找人参。
打那以后,高台和五个姐妹,天天顶着星星走,踩着月亮归,没出半月,终于找到了一棵千年人参。姐几个一算计,母后的生日也快到了。五个仙女辞别高台,千恩万谢,恋恋不舍地回了天宫。
自打五个仙女找到了千年人参以后;姐妹几个在王母娘娘面前格外得宠,对她们看管得也不像从前那,么严了,姐妹几个心里却时时想念着高台,时常偷偷下凡到绿水河边等候着高台路经此地,好见上千面。可一连多日没遇见。这天,姐妹五个又来到了绿水河边,等啊等,眼见日头快要卡山了,大姐说:时候不早了,我们还是回去吧,不然天门关了咱们就回不去了。”五仙女却说:“再等一会吧,说不定能见到呢”。说到这,只见高台身背弓箭,肩扛猎物,从绿水河对面的树林子走出来。这时日头已落山了。姐妹五个兴高采烈急忙迎上去,问长问短,说说笑笑,好不快活,早把归天之事忘到了脑后。
突然天空电闪雷鸣,狂风骤起。原来天门关了之后,王母娘娘发现五个女儿都不见了,就派天兵天将四处寻找,得知五位仙女偷偷下凡与高台相会,这可恼’怒了王母娘娘,玉皇大帝也怪罪下来,命天兵天将,将五个女儿贬下人间,就地点为石躯,永留凡尘。雷电狂风停了,五位仙女也不见了,绿水河旁有五座山峰拔地而起,事后百姓得知,这五位采药的村姑原是天宫的五位仙女,就给这五座山峰起名叫“五女峰”。
传说“五女峰”中最高的是五位仙女中的老大,叫“天女峰”,她使这里生长着茂密的森林和各种珍贵的花草树木,各路神仙都纷纷集中到此,保佑着这里的百姓和生灵,使这里的人们安居乐业,日子过的富裕美好。
中国民间故事和传说 中国民间故事和传说动画(五)
哈!问我妈家乡的特产。
有个传说:有一次,柳宗元到柳州做刺使,路过柳城,在一家酒店住下。好客的店主给柳宗元牛腊巴和美酒,两者配在一起很过瘾。于是柳宗元吃醉了,第二天,柳宗元望着桌子,牛腊巴和美酒没了。他叹道:“酒醒不见牛腊巴呀。”。
于是成了“酒醒不见牛腊巴”的传说。
参考资料:我妈的家乡
雀儿山的传说
柳州城北有一座大山,叫做雀儿山,这座山民间流传着一个神奇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这座山下有一个村落,村民过着男耕女织的安乐生活,后来不知从哪儿窜来一条凶恶的巨蟒,占据了这座山,它不仅吞食山上的飞禽走兽,还经常下山吞食人畜,为了避免被伤害,人们仓皇离家出走,飞禽走兽也纷纷逃离此山。只有一群小山雀仍留在山中,它们不对突然从树上飞下来叮啄大蟒,使它不得安宁。
为了消灭蟒祸,一天有位猎人带着弓箭到山上来寻找大蟒踪迹,不料大蟒突然出现了,猎人张弓搭箭射去,可惜没射中,当他打算再射第二箭时,大蟒已经冲到他前面,张开血盆大口,正要吞掉他,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一群山雀“嗖”的从附近的树上冲下来,猛啄大蟒的眼睛,大蟒痛得掉头用尾巴狠狠扫打,用身体滚压,这时猎人赢得了时间,终于射出第二枝箭,把大蟒射死。
猎人找到这些小山雀的尸体,怀着深深的感激,将它们埋葬在山脚,后来村民和山上的飞禽走兽都搬回来了,恢复过去的美好生活,这座山也变得越来越像只山雀,为了纪念这些勇敢除恶的小山雀,为了纪念这些勇敢除恶的小山雀,为们将这座山叫做雀儿山。
********************************************
柳宗元的传说
唐宪宗元和lO年(公元815年)6月,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柳宗元被贬官来到柳州任刺吏,至元和14年(公元819年)11月8日,病逝于柳州。他在柳州的时间虽然仅有4年,但却为柳州黎民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如重修孔庙、兴办学堂书院、破除巫神迷信、开凿饮用水井、释放抵债奴婶、植树造林等,促进了柳州地方文明的发展,在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柳州的百姓非常怀念他,给他立祠,千百年来一直祭祀他。有关他的传说广为流传。
福民驱鬼的《龙城石刻》
柳州的柳侯祠,现在《龙城石刻》(“剑铭碑”)复制品,是一块长一尺多、高六寸的残缺石碣,上面刻有“龙城柳,神所守;驱厉鬼,出匕首,福四民,制九丑。元和十二年。柳宗元。”相传这块《龙城石刻》从土里挖出来时,旁边还有一把短剑,所以又称“剑铭碑”。
这是柳宗元逝世前两年,在一次向其部下魏忠、谢宁、欧阳翼等人交代后事时,写下的一篇铭文。当他挥毫时,在场的围观者都认为笔法苍劲、雄健,内容也是表达他爱护百姓,诅咒邪恶势力的不可多得的佳作。大家提出为了使它传之后世,不如镌刻在石块上,经柳宗元同意,叫来石匠,将这篇铭文镌刻成碑,连同他佩戴的一把短剑一起埋入土中。历经千年人世沦桑后,被一位百姓无意挖掘到,可惜不久即失落,只留下拓片。
由于这是一件被认为埋入土中可以镇宅,携带身上可以护身的神物,所以清代南方赴京应考的士子和长年经商在外的商贾,多有随身收藏《龙城石刻》拓片往来于旅途,以求逢凶化吉的。
失而复得的“荔子碑”
“荔子碑”是过去每年祭祀柳宗元时用的祭歌,摘自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写的《柳州罗池庙碑》中的《享神体》,此碑是公元1217年(宋代嘉定10年)刻的,因开头有“荔子”二字,所以叫做“荔子碑”。由于碑文是韩愈写的绝好文章,又是宋代名书法家苏东坡写的绝好行书,歌颂的是柳宗元绝好故事;因而叫做“韩诗苏字柳事碑”,又被人们美誉为“三绝碑”。
此碑现巍然耸立于柳侯祠堂内,我们可以看到碑身为断裂合拼而成。柳卅流传着一个故事,明嘉清年间,在战乱中,“荔子碑”被毁坏。后来在筑柳州外城时,有军士捡得半截“荔子碑”,拿来砌城墙,但是每次砌进墙内,城墙就崩塌,后来才发现是“荔子碑”的一部分,在场的人终于醒悟过来,知道拿来砌墙是对柳侯的不敬,受到崩塌的惩罚。只好把断碑抬回柳侯祠,与残留原处的“荔子碑”拼合在一起,使这一珍贵的文物得以完整地保留下来。
柳井的由来
传说柳宗元到柳州以前,柳州找不到一口水井,千户人家,万余人口,吃水用水都背负着小口大肚子的罂瓶,极其艰难地沿着狭窄的崖路上下往返到柳江边汲水。如果天旱水浅,到江边的距离就更远了;到了雨季,路险泥滑,汲水更加危险,稍有不慎,脚下一滑,汲水的人就会从陡坡上翻滚下去,轻者跌断手足,重者还会送命。
柳宗元到柳州后,体察民情,决定凿井供居民饮用。他命令部下蒋晏,率领数十名军士,在城北隍上开凿第一口水井。经过一段时间不分白天黑夜紧张的施工,一直凿到66尺深,才打出井水来。这时,柳州城里的百姓,都扶老携幼跑来观看这一奇迹。在这些百姓当中有的活到七、八十岁都还没有见过井的,当他们喝到清冽的井水时,都不禁高兴得欢呼雀跃起来。
柳宗元凿井之前,也曾有人试挖,但都崩塌,说是伤了“龙脉”,破坏“风水”,因此,都不敢继续开凿。柳宗元不信“讹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终于凿井获得成功,做了一件流传千古的利民好事。从此柳州才有了冰井。
死在柳州
柳宗元于元和14年(公元819年)11月8日病逝于柳州任所,传说当天全城百姓为之恸哭。许多百姓披麻戴孝,为他秉烛焚香,城中父老看到柳宗元为官清廉,死后家境一贫如水,便自动捐钱,为他操办棺木,请来能工巧匠,挑选最好的楠木,特制了一副最好的大棺材。
这副棺材的顶板和侧板都精心雕刻满了龙、风、狮、象…”每个形象都栩栩如生,又漆上经久不变色,越久越光亮,光彩照人的上等漆料,然后才将柳宗元的遗体入殓,由数十人轮流抬往停棺台上安放。百姓千余人纷纷来到灵柩之前吊唁,表示哀悼和敬意。
事隔八个月后的次年7月l0日,柳宗元的家属得到他生前友人的资助,才将柳宗元的灵柩运回陕西万年县(今西安市临潼县)的先人墓地入土安葬。运灵柩在路途上长达数月,这副棺料经过日晒雨淋,车船颠簸,仍然完好如初。沿途经过的地方,当人们看见柳宗元的灵柩时,都不禁纷纷议论道:“柳大人死在柳州得到这么好的一副棺料,真是死在柳州值得。”于是这些厚誉越传越广,越传越远,弄得后来不少达官权贵都想在死后能得到柳州这样一副棺料,不辞千里迢迢跑到柳州求棺,这样“死在柳州”的民谚便广为流传下来。
好不容易找到 希望你满意哈
战国时期.柳州兵乱,死伤无数.千百家流离失所.舒军即将攻入柳州鹿野关生灵将涂炭.异变突生.属国数万士兵一夜之间全部消失.柳洲得以生纯. 不知道这算不算,
县里没什么特别的,传说就是月亮之列的
一幅壮锦(壮族民间故事)
从前,在大山脚下住着一位老妈妈和她的三个儿子。老妈妈织得一手好壮锦,靠卖壮锦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有一天,老妈妈在集市上看到一幅美丽的画,那画上有田园、房屋、花园、池塘和成群的鸡鸭牛羊。老妈妈满心喜欢,就买下了这幅画。她决心把画上那美丽的村庄织成一幅壮锦。
老妈妈不分画夜地织锦,松油灯把眼睛都熏坏了。眼泪淌到了锦上,老妈妈就在上面织成小河和池塘。鲜血滴在了锦上,老妈妈就在上面织成太阳。一连织了三年,美丽的壮锦终于织成了。老妈妈真高兴啊!
忽然,一阵大风把壮锦卷上了天空,向东方飞去,一转眼就不见了。
老妈妈着急地对大儿子说:“快去东方寻找壮锦,那是我的命根啊!”
大儿子出发了。走了一个月,来到一个大山口,那里有一座石头房子,门口坐着一位老奶奶,旁边有一匹石马。
老奶奶说:“是东方太阳山的仙女把你妈妈的壮锦借去作样子了。你要去找,先要打落两颗牙齿,放在石马嘴里,等石马吃到第十颗杨梅果时,你就跨到它的背上,然后要经过烈焰熊熊的发火山和漂浮着冰块的大海,才能到达太阳山。如果不能坚持,就会丧命。我劝你还是不要去了,给你一盒金子,回家去吧。”
大儿子害怕了,拿了金子,跑到大城市享乐去了。
老妈妈病倒在床上,不见大儿子回来,又让二儿子去寻找。二儿子也是个贪心怕死的人,他拿了老奶奶的金子,也到大城市享乐去了。
老妈妈病得骨瘦如柴,眼睛也哭瞎了。三儿子决心去把壮锦找回来。
三儿子来到大山口,见到了老奶奶。他照老奶奶的话打落了两颗牙齿,然后跨上马。他咬紧牙关,忍着疼痛,翻过了烈焰熊熊的发火山,渡过了漂浮着冰块的大海。终于到达了大海对面的太阳山。
三儿子看见仙女们正在织锦,妈妈的那幅壮锦就摆在中央。三儿子说明了来意,仙女们答应织完后马上还给他。
三儿子收好壮锦,马上往回赶。他没有想到,一位红衣仙女因为喜欢壮锦中的美景,把自己的像也织到了壮锦上。
三儿子回到家里,妈妈已经奄奄一息了。他赶紧拿出壮锦,那耀眼的光彩把妈妈的眼睛都照亮了。
一阵香风吹来,老妈妈住的茅草屋不见了,只见眼前是漂亮的房子、美丽的田园,和壮锦上织的一模一样。
花园里有个红衣姑娘正在看花,原来她就是那个红衣仙女。
三儿子和美丽的仙女结了婚,从此和妈妈一起过着幸福的生活。
大儿子和二儿子用完了老奶奶给的金子,变成了两个叫花子。他们没脸去见妈妈和弟弟,只得到处去乞讨。
生在苏州、死在柳州、玩在杭州、食在广州
瑶苗两族神话传说
以上内容是关于中国民间故事和传说和中国民间故事和传说动画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