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三百篇大全 三四百字的民间故事

国学素材成语故事

民间故事三百篇大全 三四百字的民间故事

超级优化围观:℉更新时间:08-24 07:45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民间故事三百篇大全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三四百字的民间故事和民间故事三百篇大全的精彩内容哦。

民间故事三百篇大全 三四百字的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三百篇大全 三四百字的民间故事(一)

在黑龙江的东南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就因为这个村子太小,只有几户人家错落在四面环山的小山岙里,所以很久以来谁也没给这个村子取个正经名来在那条出村的山间小路旁,住着一户姓柳的人家,两间小土房,因为久不修葺而已经开始墙体走型,每逢雨季,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出来进去的只有夫妻两男的已年近五十,双眼失明多年,因此一直被妻子爱怜地称为老瞎子,既称他老,其妻张氏自然要比他小很多,今年才三十出头的年纪,但是,自嫁进门来十多年,艰难的日子加之长期的营养不良,面黄肌瘦和一身的破衣烂衫,使她比实际年龄要显得苍老的多 话说这年初夏,虽说正是青黄不接的日子,同村的别人家里,因有壮劳力,或上山采山货卖或出去打零工,贴补家用日子到也说的过去老瞎子家因没有这些收入,不要说一日三餐,就是两餐温饱也成了问题,眼见渐渐见底的米缸面缸,张氏心中的大石头越来越重 这天她借口说去屋后的菜地割点韭菜好做午饭了,却一个人躲起来掉起了眼泪张氏想着自己和老瞎子的这两条命,真是中药铺里的抹布苦到家了想当年,和家人逃荒来到关东,忍受着亲人一个又一个死在路上的痛苦,坚持到最后为的就是有一天能够过上安稳日子嫁给老瞎子后,虽说他人好,心地好,但毕竟他眼瞎年纪又大,就靠着老辈儿留下的那点积蓄,能撑到今天已是不易真是两间东倒西歪屋,四面溜空墙啊!张氏越想越伤心,眼泪就好比断了线的珠子一样往下淌难怪张氏如此伤心,她本是个好强得人,就因为丈夫上山采不回山货,下地耕不得田,家里家外连个保护的杖子都没有,喂到半大的猪竟生生被几只饿急了的狼给抬走了 屋子里,忽然传来老瞎子的咳嗽声张氏这才止住了眼泪,强打精神,抬头看看天空,火辣辣的太阳预示着,晌午到了该做午饭了于是张氏麻利地割了一绺韭菜,起身回屋去了但动手做饭前,张氏又犯愁了,眼看粮食缸见底,可如何是好最后张氏决定把韭菜切细了,搅了点玉米面,熬糊糊粥算了一会儿工夫,做得了糊糊粥,张氏只拿了一个大碗盛了端进屋,强打精神笑着说老瞎子,你闻闻这味多鲜,一定好吃不料,老瞎子并没有像以前一样喜滋滋地应和是香,你也一起来吃吧,这时她就可以谎说自己吃完了,这一碗是留给你的善良的张氏,本不想让已够可怜的老瞎子再担心日子难过,什么苦还是她自己吃了吧但眼前,只见老瞎子仍旧叼着大烟袋没有动窝要吃饭的意思,便不声不响的把粥碗放到炕上,然后坐到炕沿儿边上不知说什么好突然,张氏看到老瞎子深馅的眼窝里有浑浊的泪水大滴地掉下来,同时也开口说话了妻呀,你别给我宽心丸吃了,咱家什么情况我都知道!几句话说得张氏心里直泛酸,眼泪又成串地往下掉,一时不知说什么好,半天无奈地叹了口气 老瞎子又说话了,声音有些发颤妻呀,我有个办法咱都可以活命,只是你不要恨我呀?老瞎子一向不爱多说话,今天如此反常,张氏清楚一定是有大变故了,心底不安起来什么办法你说吧老瞎子,只要能够让你好好活着,就是让我死也中呵老瞎子一声长叹,说道你不能死,你若死了,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我想让你找个好人家,改嫁了吧,要些钱留给我,你的后半生也有好日子过了,我也不会被饿死了一番话说的张氏犹如挨了一闷棍,一向揣着从一而终的信念的她,真想说就是死也要做你们家的鬼,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善良的张氏暗问自己,真的能狠下心来眼看着老瞎子活活被饿死吗!不能啊不能张氏强忍满心悲苦,慢声道你既决定了,就照你的意思办吧,我没说的张氏没哭,老瞎子到嚎啕起来我不是人呐,娶了老婆进门后,没跟我享过一天福不说,最后还要落得个卖妻的下场!老天爷,还不如让我这就死了呢


孟姜女哭长城

秦朝时候,有个善良美丽的女子,名叫孟姜女。一天,她正在自家的院子里做家务,突然发现葡萄架下藏了一个人,吓了她一大跳,正要叫喊,只见那个人连连摆手,恳求道:“别喊别喊,救救我吧!我叫范喜良,是来逃难的。”原来这时秦始皇为了造长城,正到处抓人做劳工,已经饿死、累死了不知多少人!孟姜女把范喜良救了下来,见他知书达理,眉清目秀,对他产生了爱慕之情,而范喜良也喜欢上了孟姜女。他俩儿心心相印,征得了父母的同意后,就准备结为夫妻。

成亲那天,孟家张灯结彩,宾客满堂,一派喜气洋洋的情景。眼看天快黑了,喝喜酒的人也都渐渐散了,新郎新娘正要入洞房,忽然只听见鸡飞狗叫,随后闯进来一队恶狠狠的官兵,不容分说,用铁链一锁,硬把范喜良抓到长城去做工了。好端端的喜事变成了一场空,孟姜女悲愤交加,日夜思念着丈夫。她想:我与其坐在家里干着急,还不如自己到长城去找他。对!就这么办!孟姜女立刻收拾收拾行装,上路了。

一路上,也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霜雨雪,跋涉过多少险山恶水,孟姜女没有喊过一声苦,没有掉过一滴泪,终于,凭着顽强的毅力,凭着对丈夫深深的爱,她到达了长城。这时的长城已经是由一个个工地组成的一道很长很长的城墙了,孟姜女一个工地一个工地地找过来,却始终不见丈夫的踪影。最后,她鼓起勇气,向一队正要上工的民工询问:“你们这儿有个范喜良吗?”民工说:“有这么个人,新来的。”孟姜女一听,甭提多开心了!她连忙再问:“他在哪儿呢?”民工说:“已经死了,尸首都已经填了城脚了!”

猛地听到这个噩耗,真好似晴天霹雳一般,孟姜女只觉眼前一黑,一阵心酸,大哭起来。整整哭了三天三夜,哭得天昏地暗,连天地都感动了。天越来越阴沉,风越来越猛烈,只听“哗啦”一声,一段长城被哭倒了,露出来的正是范喜良的尸首,孟姜女的眼泪滴在了他血肉模糊的脸上。她终于见到了自己心爱的丈夫,但他却再也看不到她了,因为他已经被残暴的秦始皇害死了。

民间故事三百篇大全 三四百字的民间故事(二)

我喜欢的一个民间故事 那是在很多年前了,爷爷坐在沙发上和我喋喋不休地将那些他知道的往 事,我开始没在意,但后来他说的故事吸引了我. 爷爷说,他那时候,还有很多的小的塔状建筑,他称为“庙”,他说那里有很多 狐狸住着,据说已经成了仙.不管怎样,爷爷小时候人们一直对这些塔们心 存敬畏.直到解放后,要求村里破除迷信,这些“庙”就首当其冲的成了反面 典型,于是一个队长领着一小队人来铲除迷信建筑,但是就在大家热火朝 天准备大干一场时候,第一铲子下去队长就晕倒了,大家慌忙的扶起队长, 队长没多久就醒了过来,说自己没事,叫大家继续响应中央号召,接着挖, 但是第二铲子下去队长又倒了,于是大家又慌了手脚,这时老百姓议论四 起,说这是狐仙仙灵,这“庙”挖不得,队长不信,结果反复昏倒几次后没办法 只好不了了之,这也使得狐仙的说法更加深入人心. 我问爷爷,真的有狐仙么?爷爷笑呵呵的说,谁知道啊,都这么说.爷爷又说, 那时候有谁家婚丧嫁娶却没钱置办可以晚上到狐仙“庙”的上坡上磕头求 狐仙借给他们碗筷酒樽,就在磕头后起身会发现突然出现很多的金银器 皿,这时你就可以回去置办事情了.爷爷说,用完了,第二天晚上在还回去 就可以了.我问爷爷,如果不还呢?爷爷笑着说,不还的话就会发现那些东 西都变成石子了


1 森林里,小草们快乐地成长着,这一天突然这里来了一头大象,它毫无顾忌地在草地上踩呀踩呀,把小草们踩得有的骨折了,有的叶子踩烂了,他们都痛苦地哭了起来。大象却说:“哈哈,在 我眼里,你们就像一个个沙粒。”这时,太阳婆婆听见了,说,孩子们,我来帮你们疗伤吧。她把光线洒到小草身上,小草伤口变干了,月亮阿姨也来帮忙,傍晚出来陪小草们聊天,说话,减轻她们的痛苦。太阳婆婆还把小溪中的溪水洒成水蒸气,然后到清晨和傍晚时,又让水蒸气变成水珠,清晨洒在小草身上,小草散发出美丽的光芒,小草又笑了。

2 小草,水珠和小溪。

小溪旁边住着小草,小草总是向小溪抱怨:整天待在这里,要是能够变成其他东西到其他地方就好了,哪怕一分钟也好。小溪安慰说:不会呀,小兔子们不是经常来吗?那就不闷了呀。可是小草还是不停地抱怨。女神听到了小草的抱怨,满足它的要求,把它变成了其他小草身上的水珠,可怜的小草还是住在小溪旁边,一分钟后就化成雾气消失了……

3 溪水飞流,一颗水珠溅出,落入一棵小草的怀抱。从此,水珠在小草的指引下开始了她的陆地之旅。朝夕相处中,小草爱上了水珠。

阳光是万物之本。小草骄傲的对水珠讲述阳光的一切,水珠纯洁而透明的心对阳光充满了憧憬。渐渐的,她爱上了阳光。

终于,水珠不顾小草的反对,毅然投向阳光的怀抱。最后,在阳光的热情之下灰飞烟灭。

在最后一刻,水珠终于明白,小草才是她的幸福...

民间故事三百篇大全 三四百字的民间故事(三)

应该不是木莲救母。楼上也说了木莲人好母亲坏,记得我以前看过好像叫丁澜的故事,有可能是盗版碟我找很久也没找到,主角叫丁澜,母亲人很好,媳妇太坏母亲做好饭给儿子送去媳妇把狗饭还是什么的拿去掉包了,母亲被打了一顿一个神仙变出乌鸦反哺羊羔跪乳让儿子找回了良心,刚好母亲又来送饭,见儿子向她冲来吓的掉进水里淹死,丁澜只在河里捞出一块木头,把它雕刻成母亲的模样,整日祭拜,媳妇有日拿针扎木雕,木雕出血,丁澜把媳妇打了一顿找到高僧,高僧说母亲在地狱替丁澜受苦,最后丁澜在高僧的指点下见到母亲,后面忘记了,我也一直在找想再看几遍。


我看过,好像叫 目连救母

目连的母亲青提夫人,家中甚富,然而吝啬贪婪,儿子却极有道心且孝顺。其母趁儿子外出时,天天宰杀牲畜,大肆烹嚼,无念子心,更从不修善。母死后被打入阴曹地府,受尽苦刑的惩处。目连为了救母亲而出家修行,得了神通,到地狱中见到了受苦的母亲。目连心中不忍,但以他母亲生前的罪孽,终不能走出饿鬼道,给她吃的东西没到她口中,便化成火炭。 目连无计可施,十分悲哀,又祈求于佛。佛陀教目连于七月十五日建盂兰盆会,借十方僧众之力让母吃饱。目连乃依佛嘱,于是有了七月十五设盂兰供养十方僧众以超度亡人的佛教典故。目连母亲得以吃饱转入人世,生变为狗。目连又育了七天七夜的经,使他母亲脱离狗身,进入天堂。


好像是


电影名:孝子钉

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民间故事三百篇大全 三四百字的民间故事(四)

由于中国古典神话小说《封神演义》对中国民间的影响非常大,其中的九尾白狐幻化为妲己,蛊惑纣王,为害人间,颠覆了殷商的六百年基业,因此国人对九尾狐的印象不怎么好。实际上,狐妖的形象被巅覆也是近几百年的事,早期的九尾狐好像并没那么坏,甚至是祥瑞的象征,郭璞注《大荒东经》“有青丘之国,有狐九尾”则云:“太平则出而为瑞”,又为祯祥之物;东汉赵晔《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记载,禹三十未娶,恐时之暮,失其制度,乃辞云:‘吾娶也,必有应矣。’乃有九尾白狐,造于禹。禹曰:‘白者吾之服也,其九尾者,王者之证也。涂山之歌曰:绥绥白狐,九尾□□。我家嘉夷,来宾为王。成家成室,我造彼昌。天人之际,于兹则行。明矣哉!’禹因娶涂山,谓之女娇。”汉代石刻画像及砖画中,常有九尾狐与白兔、蟾蜍、三足乌之属列于西王母座旁,以示祯祥,九尾狐则象征子孙繁息。白狐仙法相在中国、日本和朝鲜半岛都有关于九尾狐的传说。相传当狐狸精的尾巴是储存灵气的地方,当狐狸精吸收了足够的灵气,尾巴就会一分为二,到最终裂变成为九条尾巴。当狐狸精拥有九条尾巴之后,就会有不死之身。在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南2公里处的天台山中有一山谷叫女巫谷,谷中流水潺潺,山岩苍苍,林木茂密,花香鸟语。在女巫谷的中部有一座积石冢,石上长着厚厚的青苔,乡人称之为女巫墓。女巫墓的下方有一斜躺着的岩石,岩石上有甲骨文石刻,经过千百年的风化,更显得古老苍桑。 甲骨文被翻译成现代文字如下:

女巫之歌

女巫魂兮,灵游林兮; 守我家兮,老祖尸兮。 万年睡兮,帝俊生兮; 子炅鸷兮,祖羲和兮。 行人安兮,神赐福兮。 译成今文如下: 我是阴魂未散的女巫,象幽灵在密林中漫步; 守卫着昔日的家园,看护着先祖的尸骨。 我是沉睡万年的女巫,出生在帝俊的国度; 太昊少昊是我的晚辈,羲和女神是我的祖母。 好心的路人放慢脚步,你会得到神灵的祝福。 在天台山周边的村庄里,有着许多有关女巫谷,女巫墓和九尾狐的传说。更有如下文字记载:

女巫谷奇遇记

很多年前,一个昭阳四射的清晨,书生坐在树桩上苦读四书五经。书生一贫如洗三餐不饱,家里唯一值钱的就是那两担沉甸甸的书。 书生每天都坐在这片林子里,随便寻个坐处,读到天黑,日子一天天的就这样在圣贤书中流逝。 这日黄昏,书生正在读书,读到夕阳遍地时高呼:“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突地“吱吱”而鸣声随风而来,书生抬起头来,只见一团白影扑面而至,那是一只晶莹通白的小狐狸,雪白得一尘不染,两只眼珠溜溜而动,口里哀声连连。 说也来怪,小狐狸奔到书生面前时,竟兀自停住脚步,气喘吁吁。 书生一把抓住小狐狸,只见小狐狸雪白的后腿上,斜斜地插着一支箭,鲜血顺着箭头沽沽而下,染红了一片。小狐哀鸣几声,双目对着书生,写满了哀怜与乞求。 书生叹一口气:“小狐狸啊小狐狸,是谁忍心伤你这么深……” 语音未落,远处蹄声如雷阵阵踏来,小狐狸白溜的身子不停的颤抖,仿佛要从书生手里挣扎逃走,书生急忙捧紧小狐,一咬牙将箭拔出,撕下一片烂衣袍,将小狐狸的伤口包好,轻轻放入宽大的衣袖里,说也来怪,小狐狸竟忍住疼痛,一动不动的躺在书生的袖怀之中。 书生刚刚端起书,只听得马蹄声轰轰而至,数十匹高大骏马踏青飞来,为头的是一个虬髯大汉,满身华贵地叫道:“兀那书生,可曾见过一只受伤的狐狸逃过?” 书生抬起头来:“兄台说的可是一只满身雪白的狐狸?” 虬髯客身旁闪出一团绿影,娇喝道:“正是,正是我射中的那只狐狸,那小畜生呢?” 书生只闻香风扑面,迎面是一张如花笑脸,书生猛然间惊慌失措,意迷情乱,好半天才回过神来,指着身后结结巴巴的说:“刚刚从这边跑过。” 少女娇声说道:“多谢书生!我们追!” 猛一挥手,数十骑悠然而来,又悠然而去,只留下银铃般的笑声荡在书生耳里。 书生喃喃念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啪地一声,圣贤书掉到地上竟不察觉。 小狐狸从袖口里伸出头,啊啊一声叫醒了书生,书生见它的眼里写满了凄美与感谢。 书生收起心,轻抚狐狸,爱怜地说:“小狐狸,快躲起来,别让人家欺负你。” 小狐狸顺着衣袖一溜而下,跛着腿,竟通人性,前腿合一朝书生作一个稽首,吱吱几声,雪白的身体扭着一团,竟跳起舞来,只见白影闪闪,小白狐体肢如一,夕阳西下翩翩起舞,书生看得呆了。 远方突地也传来吱吱之声,小狐狸收住舞步,再朝书生稽首,恋恋不舍地朝同伴而去,三步一回首,依依而别,消失在远山中。书生拍拍衣袍上的尘土,捡起书来重新苦读。 书生还是每天坐在树林里读书,只是每天傍晚都会沿着树林转一转,聆耳细听着什么,每每有马蹄声响起时,书生会惊喜坐起,只是他再也没遇到过绿衣女郎。 书生不知道,每天清晨,露叶旁都有一只小白狐,瞪大着灵动的眼珠,一动不动地望着书生,书生高读时,狐狸仍一动不动,仿佛怕打扰了书生的修行。 书生很奇怪,每天夕阳西下,每当书生对着远山念念不望绿衣女子时,远山上仿佛有一团白影,迎着夕阳翩翩起舞,书生寻过去时,却什么都找不到。 一天又一天,书生就这样生活着,直到他死去,再也没见过穿绿衣的女子,她和他不属于一个世界。 大家都说:书生读了一生什么也没得到,当真白读了。书生去时孤单一人,有人却说看到过一只白狐曾出没在书生的床前,又有人说每年书生祭日,坟头都会有人拜祭。 很多年过去了,大约是一千年吧。 当年的树林铲平了,这里刚刚建起了一座官邸。 今天到处张灯结彩,原来是新晋状元新婚大喜的日子,听说状元才高八斗,连皇上也下令将公主许配给他,举国大庆。 状元郎今天起得特别早,因为管家告诉他,公主的花轿很快就到了,啪啪啪啪……,鞭声撩人,管家急匆匆地闯进来:“公子!公主花轿到了,公主到了。” 状元郎激动得三步并作一步,冲出门外,揭开轿门:“公主……”但见一身绿装的公主坐在轿里,笑靥如花。状元一阵晕醺:公主好面熟啊,似乎在梦里见过无数次,可却总是记不起来。 洞房花烛夜,状元与公主四目深情,门突地被撞开,状元定睛一看,是服侍自己多年的丫鬟,丫鬟从小开始照顾状元,喜欢穿一袭白衣,丫鬟走到状元身前一稽首,眼睛里满是泪珠:“公子,丫鬟自幼伺候您,今日要与您道别了。” 状元猛然阵阵心痛:“为何故?” 丫鬟撩起裤脚,雪白的腿上留着一道深疤,丫鬟指着公主说:“临走之前,想报当年一箭之仇,请公子赐恩。”状元大惊,双手护住公主:“你到底所为何事?” 丫鬟泪珠夺眶而出,凄然着望着状元:“公子当年相救之恩,恨不能立时相报,修行千年方能变成人身,殷殷相许,今日公子金榜题名,前缘尽了,以一恩消一恨,望公子珍重。” 丫鬟再次深深稽首,礼罢退至大庭深处,翩翩起舞,但见皎皎月下,白衣胜雪,似梦似幻,舞到深处,丫鬟吱吱而鸣,声声凄然。 明月当空,状元喃喃而立,仿佛看到了当年的夕阳、远山,青山高处,那一团白影踏歌而舞,梦里状元满脑是绿影姣容,梦醒时,状元千百寻找的,可是那翩翩白影? 从那晚后,再也没见过丫鬟,有人传说:在远山深处,夕照时分,总能看到有人在翩翩起舞,状元郎也差人寻过无数次,再没找到过。

民间故事三百篇大全 三四百字的民间故事(五)

中国四大民间故事一:梁山伯与祝英台

从前有个姓祝的地主,人称祝员外,他的女儿祝英台不仅美丽大方,而且非常的聪明好学。但由于古时候女子不能进学堂读书,祝英台只好日日倚在窗栏上,望着大街上身背着书箱来来往往的读书人,心里羡慕极了!难道女子只能在家里绣花吗?为什么我不能去上学?她突然反问自己:对啊!我为什么就不能上学呢?

想到这儿,祝英台赶紧回到房间,鼓起勇气向父母要求:“爹,娘,我要到杭州去读书。我可以穿男人的衣服,扮成男人的样子,一定不让别人认出来,你们就答应我吧!”祝员外夫妇开始不同意,但经不住英台撒娇哀求,只好答应了。

第二天一清早,天刚蒙蒙亮,祝英台就和丫鬟扮成男装,辞别父母,带着书箱,兴高采烈地出发去杭州了。

到了学堂的第一天,祝英台遇见了一个叫梁山伯的男同学,学问出众,人品也十分优秀。她想:这么好的人,要是能天天在一起,一定会学到很多东西,也一定会很开心的。而梁山伯也觉得与她很投缘,有一种一见如故的感觉。于是,他们常常一起诗呀文呀谈得情投意合,冷呀热呀相互关心体贴,促膝并肩,两小无猜。后来,两人结拜为兄弟,更是时时刻刻,形影不离。

春去秋来,一晃三年过去了,学年期满,该是打点行装、拜别老师、返回家乡的时候了。同窗共烛整三载,祝英台已经深深爱上了她的梁兄,而梁山伯虽不知祝英台是女生,但也对她十分倾慕。他俩恋恋不舍地分了手,回到家后,都日夜思念着对方。几个月后,梁山伯前往祝家拜访,结果令他又惊又喜。原来这时,他见到的祝英台,已不再是那个清秀的小书生,而是一位年轻美貌的大姑娘。再见的那一刻,他们都明白了彼此之间的感情,早已是心心相印。

此后,梁山伯请人到祝家去求亲。可祝员外哪会看得上这穷书生呢,他早已把女儿许配给了有钱人家的少爷马公子。梁山伯顿觉万念俱灰,一病不起,没多久就死去了。

听到梁山伯去世的消息,一直在与父母抗争以反对包办婚姻的祝英台反而突然变得异常镇静。她套上红衣红裙,走进了迎亲的花轿。迎亲的队伍一路敲锣打鼓,好不热闹!路过梁山伯的坟前时,忽然间飞沙走石,花轿不得不停了下来。只见祝英台走出轿来,脱去红装,一身素服,缓缓地走到坟前,跪下来放声大哭,霎时间风雨飘摇,雷声大作,“轰”的一声,坟墓裂开了,祝英台似乎又见到了她的梁兄那温柔的面庞,她微笑着纵身跳了进去。接着又是一声巨响,坟墓合上了。这时风消云散,雨过天晴,各种野花在风中轻柔地摇曳,一对美丽的蝴蝶从坟头飞出来,在阳光下自由地翩翩起舞

中国四大民间故事二:白蛇传

清明时分,西湖岸边花红柳绿,断桥上面游人如梭,真是好一幅春光明媚的美丽画面。突然,从西湖底悄悄升上来两个如花似玉的姑娘,怎么回事?人怎么会从水里升出来呢?原来,她们是两条修炼成了人形的蛇精,虽然如此,但她们并无害人之心,只因羡慕世间的多彩人生,才一个化名叫白素贞,一个化名叫小青,来到西湖边游玩。

偏偏老天爷忽然发起脾气来,霎时间下起了倾盆大雨,白素贞和小青被淋得无处藏身,正发愁呢,突然只觉头顶多了一把伞,转身一看,只见一位温文尔雅、白净秀气的年轻书生撑着伞在为她们遮雨。白素贞和这小书生四目相交,都不约而同地红了红脸,相互产生了爱慕之情。小青看在眼里,忙说:“多谢!请问客官尊姓大名。”那小书生道:“我叫许仙,就住在这断桥边。”白素贞和小青也赶忙作了自我介绍。从此,他们三人常常见面,白素贞和许仙的感情越来越好,过了不久,他们就结为夫妻,并开了一间“保和堂”药店,小日子过得可美了!

由于“保和堂”治好了很多很多疑难病症,而且给穷人看病配药还分文不收,所以药店的生意越来越红火,远近来找白素贞治病的人越来越多,人们将白素贞亲切地称为白娘子。可是,“保和堂”的兴隆、许仙和白娘子的幸福生活却惹恼了一个人,谁呢?那就是金山寺的法海和尚。因为人们的病都被白娘子治好了,到金山寺烧香求菩萨的人就少多了,香火不旺,法海和尚自然就高兴不起来了。这天,他又来到“保和堂”前,看到白娘子正在给人治病,不禁心内妒火中烧,再定睛一瞧,哎呀!原来这白娘子不是凡人,而是条白蛇变的!

法海虽有点小法术,但他的心术却不正。看出了白娘子的身份后,他就整日想拆散许仙白娘子夫妇、搞垮“保和堂”。于是,他偷偷把许仙叫到寺中,对他说:“你娘子是蛇精变的,你快点和她分手吧,不然,她会吃掉你的!”许仙一听,非常气愤,他想:我娘子心地善良,对我的情意比海还深。就算她是蛇精,也不会害我,何况她如今已有了身孕,我怎能离弃她呢!法海见许仙不上他的当,恼羞成怒,便把许仙关在了寺里。

“保和堂”里,白娘子正焦急地等待许仙回来。一天、两天,左等、右等,白娘子心急如焚。终于打听到原来许仙被金山寺的法海和尚给“留”住了,白娘子赶紧带着小青来到金山寺,苦苦哀求,请法海放回许仙。法海见了白娘子,一阵冷笑,说道:“大胆妖蛇,我劝你还是快点离开人间,否则别怪我不客气了!”白娘子见法海拒不放人,无奈,只得拔下头上的金钗,迎风一摇,掀起滔滔大浪,向金山寺直逼过去。法海眼见水漫金山寺,连忙脱下袈裟,变成一道长堤,拦在寺门外。大水涨一尺,长堤就高一尺,大水涨一丈,长堤就高一丈,任凭波浪再大,也漫不过去。再加上白娘子有孕在身,实在斗不过法海,后来,法海使出欺诈的手法,将白娘子收进金钵,压在了雷峰塔下,把许仙和白娘子这对恩爱夫妻活生生地拆散了。

小青逃离金山寺后,数十载深山练功,最终打败了法海,将他逼进了螃蟹腹中,救出了白娘子,从此,她和许仙以及他们的孩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再也不分离了。

中国四大民间故事三:牛郎织女

牛郎只有一头老牛、一张犁,他每天刚亮就下地耕田,回家后还要自己做饭洗衣,日子过得十分辛苦。谁料有一天,奇迹发生了!牛郎干完活回到家,一进家门,就看见屋子里被打扫得干干净净,衣服被洗得清清爽爽,桌子上还摆着热腾腾、香喷喷的饭菜。牛郎吃惊得瞪大了眼睛,心想:这是怎么回事?神仙下凡了吗?不管了,先吃饭吧。

此后,一连几天,天天如此,牛郎耐不住性子了,他一定要弄个水落石出。这天,牛郎象往常一样,一大早就出了门,其实,他走了几步就转身回来了,没进家门,而是找了个隐蔽的地方躲了起来,偷偷地观察着。果然,没过多久,来了一位美若天仙的姑娘,一进门就忙着收拾屋子、做饭,甭提多勤劳了!牛郎实在忍不住了,站了出来道:“姑娘,请问你为什么要来帮我做家务呢?”那姑娘吃了一惊,脸红了,小声说道:“我叫织女,看你日子过得辛苦,就来帮帮你。”牛郎听得心花怒放,赶忙接着说:“那你就留下来吧,我们同甘共苦,一起用双手建设幸福的生活!”织女红着脸点了点头,他们就此结为夫妻,男耕女织,生活得很美满。

过了几年,他们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一家人过得开心极了。一天,突然间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大作,雷电交加,织女不见了,两个孩子哭个不停,牛郎急得不知如何是好。正着急时,乌云又突然全散了,天气又变得风和日丽,织女也回到了家中,但她的脸上却满是愁云。只见她轻轻地拉住牛郎,又把两个孩子揽入怀中,说道:“其实我不是凡人,而是王母娘娘的外孙女,现在,天宫来人要把我接回去了,你们自己多多保重!”说罢,泪如雨下,腾云而去。

牛郎搂着两个年幼的孩子,欲哭无泪,呆呆地站了半天。不行,我不能让妻子就这样离我而去,我不能让孩子就这样失去母亲,我要去找她,我一定要把织女找回来!这时,那头老牛突然开口了:“别难过!你把我杀了,把我的皮披上,再编两个箩筐装着两个孩子,就可以上天宫去找织女了。”牛郎说什么也不愿意这样对待这个陪伴了自己数十年的伙伴,但拗不过它,又没有别的办法,只得忍着痛、含着泪照它的话去做了。

到了天宫,王母娘娘不愿认牛郎这个人间的外孙女婿,不让织女出来见他,而是找来七个蒙着面、高矮胖瘦一模一样的女子,对牛郎说:“你认吧,认对了就让你们见面。”牛郎一看傻了眼,怀中两个孩子却欢蹦乱跳地奔向自己的妈妈,原来,母子之间的血亲是什么也无法阻隔的!

王母娘娘没办法了,但她还是不甘心织女再回到人间,于是就下令把织女带走。牛郎急了,牵着两个孩子赶紧追上去。他们跑着跑着,累了也不肯停歇,跌倒了再爬起来,眼看着就快追上了,王母娘娘情急之下拔出头上的金簪一划,在他们中间划出了一道宽宽的银河。从此,牛郎和织女只能站在银河的两端,遥遥相望。而到了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回有成千上万的喜鹊飞来,在银河上架起一座长长的鹊桥,让牛郎织女一家再次团聚。

中国四大民间故事四:孟姜女哭长城

秦朝时候,有个善良美丽的女子,名叫孟姜女。一天,她正在自家的院子里做家务,突然发现葡萄架下藏了一个人,吓了她一大跳,正要叫喊,只见那个人连连摆手,恳求道:“别喊别喊,救救我吧!我叫范喜良,是来逃难的。”原来这时秦始皇为了造长城,正到处抓人做劳工,已经饿死、累死了不知多少人!孟姜女把范喜良救了下来,见他知书达理,眉清目秀,对他产生了爱慕之情,而范喜良也喜欢上了孟姜女。他俩儿心心相印,征得了父母的同意后,就准备结为夫妻。

成亲那天,孟家张灯结彩,宾客满堂,一派喜气洋洋的情景。眼看天快黑了,喝喜酒的人也都渐渐散了,新郎新娘正要入洞房,忽然只听见鸡飞狗叫,随后闯进来一队恶狠狠的官兵,不容分说,用铁链一锁,硬把范喜良抓到长城去做工了。好端端的喜事变成了一场空,孟姜女悲愤交加,日夜思念着丈夫。她想:我与其坐在家里干着急,还不如自己到长城去找他。对!就这么办!孟姜女立刻收拾收拾行装,上路了。

一路上,也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霜雨雪,跋涉过多少险山恶水,孟姜女没有喊过一声苦,没有掉过一滴泪,终于,凭着顽强的毅力,凭着对丈夫深深的爱,她到达了长城。这时的长城已经是由一个个工地组成的一道很长很长的城墙了,孟姜女一个工地一个工地地找过来,却始终不见丈夫的踪影。最后,她鼓起勇气,向一队正要上工的民工询问:“你们这儿有个范喜良吗?”民工说:“有这么个人,新来的。”孟姜女一听,甭提多开心了!她连忙再问:“他在哪儿呢?”民工说:“已经死了,尸首都已经填了城脚了!”

猛地听到这个噩耗,真好似晴天霹雳一般,孟姜女只觉眼前一黑,一阵心酸,大哭起来。整整哭了三天三夜,哭得天昏地暗,连天地都感动了。天越来越阴沉,风越来越猛烈,只听“哗啦”一声,一段长城被哭倒了,露出来的正是范喜良的尸首,孟姜女的眼泪滴在了他血肉模糊的脸上。她终于见到了自己心爱的丈夫,但他却再也看不到她了,因为他已经被残暴的秦始皇害死了。

以上内容是关于民间故事三百篇大全和三四百字的民间故事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

标签:三四百字的民间故事

标题:民间故事三百篇大全 三四百字的民间故事

链接:http://m.zhaichaow.cn/sucai/gushi/1241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