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故事十五道题 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河北卷全文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中国民间故事十五道题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河北卷全文和中国民间故事十五道题的精彩内容哦。
中国民间故事十五道题 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河北卷全文(一)
太子丹与荆轲话别定兴话版
公元前230年的一天.......
燕国定兴西河沿儿........
燕太子丹:斗送到你这周包.
荆轲:行六!你回七包!
丹:哎!我看你这回去是凶多吉少哟!
荆:没事儿哦!不斗是杀个人脑,我斗是个职业杀手杀个人还叫个事儿.
丹:你推不百秦王当会子事儿咧!他可不是一般人!
荆:捏也没事儿!我行喽!
丹:我也角周你行喽!
荆:恩!斗是高渐离没送我来!哎!看来他不爱我咧!
丹:不会滴,他针儿个有个新歌发布会,准是好些个记者围周他脱不开身百!
荆:也是哦,人接是著名歌手,我是著名杀手,不是一个道儿上头滴人哟!
这时远处高渐离抱琴跑了过来
高(大哭);我滴个轲哟!你木么斗走六!
荆:我靠!我还没死泥!
高:袄!我是专门送你来咧!
丹:你针儿个不是新歌儿发布会哟?
高:我还发布什么也!荆哥都走咧!
荆:感动死我六!
高:我给你带六点儿棒子面儿饼来,你道儿上吃包!
荆:好兄弟!看来你还是爱我滴!
高:我还有个歌儿,是专门为你写滴!
丹:唱唱!
高(清嗓子深情唱到):我送你离开,千里之外,你无声黑白!沉默年代或许不该,太遥远的相爱!
荆:妈儿哦!你推有才咧!
丹(看看表):行咧,歌儿也唱咧,话也说咧, 棒子面儿饼也拿上咧,走包!
荆(抹眼泪儿):捏我斗走咧!
荆轲转过身去,看着滚滚流淌的易水河,踏上这条不归路…….
正所谓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西,不复还!.
丹(大喊):事儿办完六给我发短信袄!
荆(回头):给你打电话包!
丹:别介你捏是动感地带滴卡,每月免200条短信。可你要打电话泥,秦国捏周长途加漫游,你电话费还得找我报销!
定兴民间故事之——沿村古树 沿村古树,即松柏树,位于高里乡沿村村东100余米处。种植年代和原因,无从考究。据民国十八年(1929)《定兴县新征志料》记载:沿村村东南隅高敞之地有八蜡神庙一间,其庙前有古柏树一株。其枝干四出,殊异寻常,不但有孔明祠前古柏之奇,并有圣庙前桧木之异。民间传说系战国末期栽种,距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现树高10.20余米,树身周长6米,枝叶茂盛,遮荫面积75平方米,长势较为突出,尤以顶部枝条猛向外伸,形成坐椅状。旧说登树坐眺,穷目四望,可观全县景物,坐在顶端可遥望到北京天安门城楼。昔日风靡一时,至今仍传为佳话。
相传,古时有一老奶奶来到沿村乞讨,当时天色已晚。她左手持一根松树棍儿,右手持一棵柏树棍儿,走到庙前休息。她把松、柏棍儿插在一起就睡着了。第二天醒来发现松柏棍儿拧在一起,已经生根发芽,再也拔不出来了。一直长到现在根深叶茂。所以,现在古树顶端的树枝,有的是松树枝,有的是柏树枝,非常奇特,别无独见。
古树原种植于耕地边缘,后大兴水利,平整土地,树周形成了独立土台,略呈正方形,边长约6.4米,台高2.03米。因而大大影响了它的生长,远不如以前繁荣景茂。为加强
定兴县标的寓意
很多人称定兴县标为“三只手”,其实这个雕塑是有它的内涵的。
它以象征性手法表现,整体造型为一个中国汉字“兴”字,既表明是定兴县,又寓意兴盛、兴旺、振兴。
上部造型以三只腾展的飞翼围绕两环一星组成,飞翼象征着定兴县各条战线奋发向上的奋斗精神和蒸蒸日上的发展形势;星代表定兴,寓示定兴县在环渤海经济圈和环京津经济圈中重要的战略地位。(上部造型亦像一朵怒放的花朵)。
中部两个带状造型:一个象征京广铁路、京深高速公路和107国道纵贯全境,一个象征南拒马河流经全县,点名定兴县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
下部造型为一门形,底座上两个相对的台阶与门对应,以示敞开门户,寓意定兴县对外开放,欢迎各方人士来此共建定兴的热情态度。
sorry,应该没有吧
有
历史倒是挺悠久的 ,战国时期名臣郭隗、乐士高渐离,西汉谋士蒯通、东汉诗人郦炎、东晋名将祖逖、南宋名将张世杰、元代蒙古汉军都元帅张弘范、明代散曲家薛论道、清末军机大臣鹿传霖,现代诗人张秀中、中国第一个女试飞员张玉梅等都是定兴人。还有王实甫,元曲的诞生地也是在定兴县。
还有些古迹:义慈惠石柱 慈云阁
督亢春晴、金台夕照、长安晓月、百楼耸翠、河阳晚渡、易水秋风、北海孤亭、巽阁笼烟等“定兴八景”
所以说还是挺有文化内涵的。。
文法访问
定兴县历史悠久,据旧志记载:县境尧唐时为冀州、舜虞时为幽州,夏仍属冀州,殷商为幽州,周并州燕国地,春秋战国燕国地。秦王嬴政二十一年(前226)始置范阳县,治所故城(今固城镇)。西汉为范阳县,新莽更名顺阴,东汉范阳侯国,三国魏黄初五年(224)置范阳国。西晋泰始元年(265)复置范阳县。北齐武平七年(576),范阳治所由故城迁至伏图城(今百楼村北“官城”)。隋开皇元年(581)改范阳为遒县。开皇十年(590),治所移至城子(现属容城县)。大业十三年(617)废遒县,入易县。唐、五代、辽、北宋,县境西北属涞水县,西南属易县,东南属容城县。金大定六年(1166)割易县、涞水、容城三县地始置定兴县,取“大定兴盛”之意,治所在黄村(旧志皇甫店,今定兴县城)。元、明、清及民国沿用至今。1958年,定兴县并入易县、徐水二县。1961年,恢复定兴县建制。
2000年,定兴县辖4个镇、12个乡:定兴镇、固城镇、贤寓镇、北河镇、张家庄乡、天宫寺乡、东落堡乡、小朱庄乡、柳卓乡、高里乡、姚村乡、杨村乡、李郁庄乡、北田乡、北南蔡乡、肖村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538039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定兴镇79749固城镇50599贤寓镇45901北河镇23528东落堡乡26687高里乡51588张家庄乡18940姚村乡20573肖村乡24715柳卓乡23847杨村乡30560北田乡36740北南蔡乡19373李郁庄乡18512天宫寺乡35380小朱庄乡31347
中国民间故事十五道题 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河北卷全文(二)
趁蟹屿螺州
无意路过落凤坡,又叫逼死坡。
大救驾的故事跟逼死坡是连在一起的。传说某位皇帝大大被逼得逃到云南,当地百姓做一碗炒饵丝给他,皇帝饿坏了,吃得满口生香连连称赞,故此食改名大救驾。那个……原产地是什么来着,腾冲?我悍然忘记了。总之,现在基本吃不到好吃的大救驾了。
莲花池,传为陈圆圆玉陨之处。
小时候,有满街卖荷花蓓蕾的人,花朵未开,花瓣上沾满晨露。老人带着买了,并不插入水中,而是交与小孩用手揉捏。估计我小时候,也这么着毁花无数。
现在似乎也几乎不见卖了。
红楼,云大。
红楼前有一个水池,旁边是很陡的情人坡。有很大的树。我常为走近路而穿越云大。翠湖边那个校区,其他校区不认识。
走进去,很是怯怯。就像我路过清华北大而不敢进去一样。看见名校,我会自卑,后来发展到我看见一切重点大学,都会自卑地远离。
大观楼,天下第一长联。有人写打油诗打趣道:“……萝卜韭菜葱,上街估人对,笑煞孙髯翁(第一句记不住了)”说的就是写第一长联的孙髯翁。也有时人讽刺道:“五百里洋烟,煮在锅里,凡闻之者,无不呵欠连天。”是说抽大烟的。
长联,小时候我能完整地背出来,虽不知字怎么写;现在只背得上联的大半,以及下联的几句了。
大观楼外,应该是叫草海,是滇池的水浅处。滇池为何叫滇池,据说它的水是倒着流的。本来滇池有五百里,但建国后的围海造田以及后来的污染,直接使滇池变成了臭水塘。我七岁之前,滇池的水还跟海一样蓝,十二岁之前,还能捡很漂亮的碎花石子,再之后,就是如同油漆一般的绿。(具体年龄未必准确,记不清了。)
大观楼外有3个石葫芦,据说是很久以前,一个鱼精MM勾引书生,被人建下镇压的。每一首诗每一幢楼后面一般都有一个如此香艳的故事。
金马碧鸡坊,是重建的。有个故事,是说当日月同辉(我估计是说太阳照出的金马坊影子和月亮映出的碧鸡坊影子正好重合)时,南天门开,丢双草鞋上去,掉下来就变成金子。金马碧鸡坊重修后,影子已不可重合。古人测量之精准,由此可见。
金牛·碧鸡
金牛在盘龙江旁边,以前在一个幼儿园里,后来用围栏围起来了,我小时候还无视保护公物的美德地爬到牛背上照过相。据说昆明以前发大水,金牛叫三声,水退小西门;碧鸡叫三声,水淹大东门。我不知道这几句记对了没,总之就是这么个故事。
中国民间故事十五道题 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河北卷全文(三)
塘蓬镇下辖村:共23个 | |||
石宁村 | 南充村 | 秧地头村 | 泥浪村 |
彭岸村 | 矮车村 | 同留村 | 留村村 |
留和村 | 安和村 | 前村尾村 | 黄/教/村 |
那罗村 | 上办村 | 黄屋村 | 牛岭村 |
老屋村 | 那榔村 | 大办村 | 六深村 |
六环村 | 谭村村 | 上山村 |
23个。
石宁村、南充村、秧地头村、泥浪村、彭岸村、矬车村、共留村、留村村、留跟村、安和村、前村尾村、黄学村、那罗村、上办村、黄屋村、牛岭村、老屋村、这榔村、大办村、六村村、六环村、谭村村、上山村。
我是一位姓揭的朋友
操.新
屋村尼?
那么山心村呢!
三百几条自然村。
中国民间故事十五道题 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河北卷全文(四)
沿青藏线行走,日月山与倒淌河是必经的重要驿站。这里不仅是青藏高原与内地的分水岭,还是文成公主进藏时所走过的路线。因而,日月山、倒淌河是纵贯青藏高原沿线各地环境中文化含量与历史底蕴最厚重的承载地之一。
五月的西宁已迈进入了春天的门槛,浓浓的新春气息早已弥漫了大地,但作为青藏高原与内地分水岭的日月山,却还笼罩在白雪覆盖的严冬之中。车外寒风呼啸,雪花纷飞,汽车雨刷不停地刮掉飘落在玻璃上的雪花。一望无际的茫茫草原和远处起伏重叠的山峦,早已被积雪覆盖,原本返青的大地一片洁白。
日月山——文成公主告别故乡
日月山,距西宁90公里,青藏公路通过的日月山口为海拔3520米。
其实,日月山的地貌环境与整个青藏高原相比并不险峻,然而从古到今,这里却因唐朝文成和金成两位公主远嫁吐蕃都途经此地而早已名扬莽莽雪域,千古佳话令所有过往行人都要在此停留并登上此山,去追寻当年文成公主路过时留下的踪影。
踏着积雪沿山路而上,放眼望去,大地无垠,白雪茫茫;虽然天寒地冻,但此时登高望远精神振奋,好似体内热血在加速循环,周身反而感到阵阵热涌。
藏语“日月山”为“多尼玛”或“尼玛达哇”,意为太阳和月亮。其实,“日月山”主要是因文成公主的日月宝镜故事而得名。
据资料记载,南北朝至唐代时,日月山叫做赤岭,是北魏和吐谷浑、唐和吐蕃的界山,因山顶砂土赤红而得名。
这里是青海东部外流河与内陆河的分水岭,也是青海东部农业区和牧业区的自然分界线,所以日月山又有“草原门户”之称。每年春夏,绿草如茵,牛羊满坡,帐篷点点,景色十分壮观。然而此时展示在我眼前的虽不是漫山遍野的如茵绿草,却是青藏高原最具本质特征的地貌环境——多少有些苍凉的粗犷和壮美。
日月山,不仅古今闻名而且传说众多。其中流传最广,最为感人的莫过于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和传说。唐太宗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吐蕃派特使禄东赞到长安献聘礼求联姻,唐太宗将文成公主相许。公主远嫁,唐太宗准备了各种日用器皿、珠宝饰物、绫罗绸缎及书籍、药物、蚕种、谷种等作为嫁妆,还派乐队、工匠随同去吐蕃。
他们从大唐帝国的京都长安起程,渡过黄河,进入青海,沿湟水西行。过日月山后,松赞干布亲自率兵在扎陵湖南岸安营迎接公主,李道宗主持了隆重的婚礼。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经玉树进入西藏,4月15日抵达今拉萨,受到吐蕃人民隆重欢迎。文成公主远赴西藏联姻,沿途留下了很多美好的传说和史迹。
相传文成公主来到日月山时,登上山顶举目环顾,不禁心潮起伏愁思万缕,潸然泪下,内心顿生思乡思亲之情,便取出行前皇后送给她的“日月宝镜”。当时皇后曾告诉她,路途中或到吐蕃后,如果想家就拿出来看一看,从镜子里可以看到长安和母亲。文成公主想到这里取出宝镜,果然从镜子里看到了长安和母亲。这使得公主更加伤感,不慎失手将“日月宝镜”摔成了两半。历史变成了传说,传说又变成了神话,这就是古称“赤岭”,为什么后来改称“日月山”的成因。70年后,大唐金成公主又经此处踏上了漫长联姻之路。为巩固唐蕃和好,唐开元年间,唐王朝和吐蕃王国还在日月山顶树立过汉藏和好碑,藏汉两族以日月山为界和睦相处,并把日月山作为茶马互市之地。据史料记载,自公元618年唐朝建立后,与边疆各民族和睦相处,各族首领纷纷派遣使者向唐朝求婚,唐朝先后有15位公主嫁到其他民族。
自从文成公主进藏之后,藏族和大唐的关系就越来越好了。有时藏族送几十只几十只的大肥羊给唐朝,有时呢,大唐又送具有特色的宝藏给藏族。
两国的关系相互融合,差不多来说,好比是两位非常要好的朋友了。 而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的关系呢,就越来越好了,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在藏族是一对非常要好的夫妻,差不多只有死神才能把他们俩儿分开。 可是呢,大唐的皇帝却被手下在睡梦中用刀砍死了,虽然最后那个手下也被窝囊的被火烧死,但是就算是神医华佗,扁鹊也不能死马当做活马医,把大唐皇帝救活了。而大唐皇帝的宠妃——文成公主的老妈也悲痛欲绝,最后从悬崖上跳了下去。在悬崖下面饥肠辘辘的狼们白捡了便宜,大浪和小狼在一顿疯抢之后,地上就什么除了衣服什么都没有了。
很明显,他们饿的把骨头都吞了。 大唐的大臣们非常愤怒,皇帝的宠妃没了,总不能死不见尸吧。他们最后才在悬崖底下找到了皇帝的宠妃的衣服,上面还有几搓狼毛,大臣们一气之下,进行了杀狼活动,藏族的首领很生气,两国打了起来,最后两败俱伤。 松赞干布再也不能容忍大唐那些士兵的做法了——竟然打狼!狼对蒙古人、藏族人来说可是“草原的清洁工”,灵魂的归宿。而对汉人来说却是“狼外婆”、“大灰狼”……愤怒的藏族人一气之下把汉人全杀了,之后把狼皮割下来,制作成了狼皮小皮袄,进攻给文成公主过冬穿。 文成公主厌恶杀死大唐的藏族人,但她还是不能容忍大唐士兵的残忍,毕竟狼也是条生命吧!文成公主离开了松赞干布,带走了木匠、石匠和铁匠。搬到深山老林里,独自过着清贫的日子。哈哈,这可是享受啊。 松赞干布过着一天不如一天的日子,他的手下一直去文成公主住的地方通风报信,报告松赞干布的情况。一次,文成公主终于忍受不住了。只好搬回了皇室。
从此以后,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一直过着清闲的日子,两人的感情又走到一起了。
沿青藏线行走,日月山与倒淌河是必经的重要驿站。这里不仅是青藏高原与内地的分水岭,还是文成公主进藏时所走过的路线。因而,日月山、倒淌河是纵贯青藏高原沿线各地环境中文化含量与历史底蕴最厚重的承载地之一。 五月的西宁已迈进入了春天的门槛,浓浓的新春气息早已弥漫了大地,但作为青藏高原与内地分水岭的日月山,却还笼罩在白雪覆盖的严冬之中。车外寒风呼啸,雪花纷飞,汽车雨刷不停地刮掉飘落在玻璃上的雪花。一望无际的茫茫草原和远处起伏重叠的山峦,早已被积雪覆盖,原本返青的大地一片洁白。 日月山——文成公主告别故乡 日月山,距西宁90公里,青藏公路通过的日月山口为海拔3520米。 其实,日月山的地貌环境与整个青藏高原相比并不险峻,然而从古到今,这里却因唐朝文成和金成两位公主远嫁吐蕃都途经此地而早已名扬莽莽雪域,千古佳话令所有过往行人都要在此停留并登上此山,去追寻当年文成公主路过时留下的踪影。 踏着积雪沿山路而上,放眼望去,大地无垠,白雪茫茫;虽然天寒地冻,但此时登高望远精神振奋,好似体内热血在加速循环,周身反而感到阵阵热涌。 藏语“日月山”为“多尼玛”或“尼玛达哇”,意为太阳和月亮。其实,“日月山”主要是因文成公主的日月宝镜故事而得名。 据资料记载,南北朝至唐代时,日月山叫做赤岭,是北魏和吐谷浑、唐和吐蕃的界山,因山顶砂土赤红而得名。 这里是青海东部外流河与内陆河的分水岭,也是青海东部农业区和牧业区的自然分界线,所以日月山又有“草原门户”之称。每年春夏,绿草如茵,牛羊满坡,帐篷点点,景色十分壮观。然而此时展示在我眼前的虽不是漫山遍野的如茵绿草,却是青藏高原最具本质特征的地貌环境——多少有些苍凉的粗犷和壮美。 日月山,不仅古今闻名而且传说众多。其中流传最广,最为感人的莫过于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和传说。唐太宗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吐蕃派特使禄东赞到长安献聘礼求联姻,唐太宗将文成公主相许。公主远嫁,唐太宗准备了各种日用器皿、珠宝饰物、绫罗绸缎及书籍、药物、蚕种、谷种等作为嫁妆,还派乐队、工匠随同去吐蕃。 他们从大唐帝国的京都长安起程,渡过黄河,进入青海,沿湟水西行。过日月山后,松赞干布亲自率兵在扎陵湖南岸安营迎接公主,李道宗主持了隆重的婚礼。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经玉树进入西藏,4月15日抵达今拉萨,受到吐蕃人民隆重欢迎。文成公主远赴西藏联姻,沿途留下了很多美好的传说和史迹。 相传文成公主来到日月山时,登上山顶举目环顾,不禁心潮起伏愁思万缕,潸然泪下,内心顿生思乡思亲之情,便取出行前皇后送给她的“日月宝镜”。当时皇后曾告诉她,路途中或到吐蕃后,如果想家就拿出来看一看,从镜子里可以看到长安和母亲。文成公主想到这里取出宝镜,果然从镜子里看到了长安和母亲。这使得公主更加伤感,不慎失手将“日月宝镜”摔成了两半。历史变成了传说,传说又变成了神话,这就是古称“赤岭”,为什么后来改称“日月山”的成因。70年后,大唐金成公主又经此处踏上了漫长联姻之路。为巩固唐蕃和好,唐开元年间,唐王朝和吐蕃王国还在日月山顶树立过汉藏和好碑,藏汉两族以日月山为界和睦相处,并把日月山作为茶马互市之地。据史料记载,自公元618年唐朝建立后,与边疆各民族和睦相处,各族首领纷纷派遣使者向唐朝求婚,唐朝先后有15位公主嫁到其他民族。 壁画与传说 来到日月山,除了一睹其独特的地貌环境和接受青藏高原入门的洗礼,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细细品味那些已流传千古,内容丰富并充满了智慧、幽默的有关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和传说。客观地说,它记录了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碰撞与融合。 日亭,四周壁画主要讲述了藏王松赞干布派大臣禄东赞赴唐长安请婚,以及请婚过程中禄东赞大智大勇力排诸难,巧破难题的轶事。其一,100匹马驹如何从100匹母马中辨认母亲的故事。禄东赞来自雪域草原,这道题对他来说易如反掌,他把母马和马驹分开后各圈了一天一夜,第二天饥饿的马驹冲出围栏飞速扑向妈妈身旁去吃奶。其二:唐太宗请禄东赞从300名女子中认出文成公主来。聪明的禄东赞事先通过探访了解到,原来公主惯用一种香脂,异香扑鼻,能引蝶召蜂。三日后,当300名打扮得一模一样的美女齐集在一起,只见2只蜜蜂在其中一女子头顶盘旋,这样公主便被认出来了…… 月亭壁画,主要介绍了文成公主入藏后,从中原带去精神与物质文明的传播情况。 日月山神奇的传说,仿佛带着我们穿过历史隧道而进入并沉浸在昔日的时空,愿这美好的故事一直与我们相伴,沿着“唐蕃古道”继续西行。 倒淌河的故事 离开日月山,前方不远就是倒淌河。西高东低,水向东流,这是一般的地理常识。但是眼前这条小河却一反常态自东向西流淌,小河名称也就由此而来。这条河水为什么倒淌,民间有许多传说。一是说当年文成公主离开日月山继续西行,公主从马背上回头向东遥望自己故乡的时候,发现视线已被日月山阻隔,禁不住流下了悲伤的泪水,然后叹息一声,挥泪西进。于是,公主流下的泪水幻化成了一条小河,因为同情公主的悲伤,河水就也随着公主一同向西流去。 其实,倒淌河发源于日月山西麓的察尔汗草原,原也是一条东流的河,在距今大约13万年前发生的一次强烈的造山运动,使青海湖出口处被隆起的高山——日月山所阻断,青海湖水开始仍从日月山向东泄流,可渐渐日月山越来越高,青海湖就成了完全的闭塞湖,而那条本来向东外泄的河只好转向西流成为一条倒淌河。 如今,人们不再为考证传说费神,只愿这充满神秘感的美丽传说过去、现在和将来永远给这里带来吉祥和鸿运。此时,虽然草原荒芜,冰雪遍地,但在这春天的边缘,阳光炽热。远处,牛羊在放牧,黄鸭在歌唱,飞鸟在翱翔,倒淌河也在阳光下冰雪消融。 高原第一镇 在倒淌河入青海湖的河口上,坐落着新兴的倒淌河镇。这里距西宁96公里,是西宁通往海西州柴达木盆地、西藏和新疆南疆的要道,也是青康公路支道南去通向玉树、果洛、海南等广大牧区的必经之地,因而素有“进藏咽喉”之称。现在,西宁至倒淌河镇一级公路已开通,汽车仅需一小时。别看这是个小镇,却是进入青海省牧区和西藏的门户。 走进镇子,扑面而来的是一种异样的风情。沿“y”字形伸出的三条街上,崭新的藏式民居在柏油路两边一溜儿排开,有高墙相围的学校,有新建的二层小楼,有纪念文成公主进藏的街心雕塑公园…… 自文成公主以后的一千多年来,斗转星移,历经沧桑,作为“进藏咽喉”的高原第一镇,南来北往的民族交融如滚滚西流的倒淌河水从未停止过。(成卫东)
中国民间故事十五道题 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河北卷全文(五)
当然可以啦
你自己也可以下啊!
磕头牛角尖
首先确定有这个书名,然后去百度搜一下:电子书下载,打开一个网站,再在里面输入书名,有的话就选择格式下载,没有的话,在手机上上网也能看。比如:小说巴士;书旗网,起点小说网,很多的。希望你学会用手机上网搜索。这样你就不用问别人了,不管是什麽问题,只要你百度一下,都出来了,祝你愉快。
给你下 你邮箱多少
可以拉
以上内容是关于中国民间故事十五道题和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河北卷全文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