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民间故事 海阳民间传说

国学素材成语故事

山东民间故事 海阳民间传说

至尊箭神围观:℉更新时间:08-23 20:44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山东民间故事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海阳民间传说和山东民间故事的精彩内容哦。

山东民间故事 海阳民间传说

山东民间故事 海阳民间传说(一)

http://shandong.d0086.com/SLM/Yantai/TLM/Haiyang/bskk/ftrq_197.htm

渔民习俗

沿海居民世代捕捞,自然形成独有的海规、海忌。

“祭海” 除夕之夜发纸时及正月十三日,渔民到海滨摆供品、鸣鞭炮、焚香纸,虔诚叩拜。

“记风” 渔民凭经验牢记牢记刮大风、降暴雨的时间,以此预测百日后的风情。

“祈风” 正月二十五日为龙风日,渔民多以此日的风向,卜测海上收成,并烧纸、焚香、叩头,祈祷“顺风行舟”。

“送船” 新船下坞后,船主择"黄道吉日",在船头设供品、点蜡烛、焚高香、烧黄表,敲锣鼓、鸣鞭炮、行大礼。船主执朱砂为新船点晴、开光,船头披彩,桅悬红旗,抬船人喊着"百事大吉、波静风顺"号子,送船入海。

“上网” 每年初出海时,先把一 冬修整的网具分盘在海岸,在锣鼓鞭炮交响声中。渔民抬着网具,喊着号子,徐徐登舟,将网一节一节地盘入船舱,行礼祝福。

“出海” 出海之前,宰猪一头,带皮烫剥,把整猪供奉于船头,在锣鼓、鞭炮中,升起彩旗。祭祀毕,将猪开膛、剔骨,切为大块,炖成“丰盛肉”,渔民饱餐畅饮。外人遇上船员会餐,不须谦让,自斟自食。

“祭龙王” 渔民首次出海验网,捕到之鱼,熬熟盛于盘中,奠酒浆、焚香纸,祈祷龙王保佑海上平安。

“海忌” 禁说“漏”、“翻”、“扣”,要说“明”、“转”、“划”或“划过来”;出海不说“远”、“近”,要说“高”、“低”;卸完鱼、虾,不说“卸完”、“没有”,要说“满了”;帆要叫“蓬”;饺子煮碎了要说“挣了”;“打官司(灌死)”要换言“告状”;绳子断了要说“升了”;“初十”(触石)以“俩五”代替;东西碎了禁说“碎”,要说“笑了”;碰到鲨、鲸等老鱼,不能直呼其名,要称“老人家”;行船时,严禁吹口哨、说笑话。勺子、饭碗不许扣覆,筷子禁止担在碗上,吃完饭要将筷子向前猛趋,以示行舟快而无阻;严禁妇女跨船头,不准在船头上大小便。

------------------------------------------------------------------------------------------------------

http://shandong.d0086.com/SLM/Yantai/TLM/Haiyang/bskk/ftrq_198.htm

http://shandong.d0086.com/SLM/Yantai/TLM/Haiyang/bskk/rkymz_2.htm

http://www.baidu.com/s?wd=%BA%A3%D1%F4%B5%C4%B7%E7%CD%C1%C8%CB%C7%E9%BC%B0%B4%AB%CB%B5&cl=3

山东民间故事 海阳民间传说(二)

我叫小玲,今年十六岁,父母离异,父亲找了一个女人做我后妈。后妈挺漂亮的,不过很严厉。

一天我作业没完成,老师给家长发了短信,一回家后妈就拉着我的手,把我脱进家,对我说:"你居然敢不完成作业?家规都忘了?" "没"我第一次挨打,很紧张。后妈叫我把衣服脱了,眼泪瞬间就下来了。后妈一看就气了,把我拉到她腿上,狠狠打了三下。我疼得马上用手捂着屁股揉了几下。


多年前, 一个爸爸和一个妈妈想休假,所以他们决定晚上去城镇。他们叫来最信任一个人来照看孩子。当保姆来的时候,他们的连个孩子已经在床上睡着了。所以保姆只是看了看孩子是否睡的好,就坐下了。

深夜,保姆觉得无聊就想去楼下看电视。但是她看不了,因为楼下没有电视(因为孩子的父母不希望他们的孩子看太多垃圾)。她就打电话给孩子的父母,问是否可以在他们的卧室看电视,当然孩子的父母同意了。

但保姆又想要最后一个请求。

她问是否可以用毯子或者衣服盖住那小丑雕像,因为那使她感到很害怕。

电话沉默了一会。

(此时爸爸在和保姆通话)

他说:带孩子离开房间……

我们将会叫警察……我们从来没有什么小丑雕像。

那小丑很可能是一个从监狱逃出来的杀人犯。

电话里沉默了一会儿。

(正在跟保姆通话的孩子的父亲)说:带上孩子们,离开房子……我们会通知警察……我们没有一个小丑雕像……

孩子们和保姆被小丑谋杀了。

结果是,小丑是一个从监狱里逃出来的杀人犯。

如果你不在5分钟内转发这个贴子,这个小丑在凌晨3点时将会拿着刀站在你的床前


多年前, 一个爸爸和一个妈妈想休假,所以他们决定晚上去城镇。他们叫来最信任一个人来照看孩子。当保姆来的时候,他们的连个孩子已经在床上睡着了。所以保姆只是看了看孩子是否睡的好,就坐下了。

深夜,保姆觉得无聊就想去楼下看电视。但是她看不了,因为楼下没有电视(因为孩子的父母不希望他们的孩子看太多垃圾)。她就打电话给孩子的父母,问是否可以在他们的卧室看电视,当然孩子的父母同意了。

但保姆又想要最后一个请求。

她问是否可以用毯子或者衣服盖住那小丑雕像,因为那使她感到很害怕。

电话沉默了一会。

(此时爸爸在和保姆通话)

他说:带孩子离开房间……

我们将会叫警察……我们从来没有什么小丑雕像。

那小丑很可能是一个从监狱逃出来的杀人犯。

电话里沉默了一会儿。

(正在跟保姆通话的孩子的父亲)说:带上孩子们,离开房子……我们会通知警察……我们没有一个小丑雕像……

孩子们和保姆被小丑谋杀了。

结果是,小丑是一个从监狱里逃出来的杀人犯。

如果你不在5分钟内转发这个贴子,这个小丑在凌晨3点时将会拿着刀站在你的床前


fdfrfertrwfretgwfrtgrfedrtyhgtrfertghyjuyhtgrftgyu8hygtrfdtguyijyhgfdgtyhujyhbgfvghjkolpkiujhgbf


没看懂,什么故事啊

山东民间故事 海阳民间传说(三)

零陵、永州是两个重要的古地名。在隋朝以前,永州称为零陵,如 《三国志》中“张飞智取零陵”。隋文帝统一中国后,按照“存要去闲, 并小为大”的原则,废除郡制,实行州、县制。因本地郡西南有“永山永 水”之称(指现在双牌县永江乡一带的山水),所以将零陵郡改置为永州 总管府,此后零陵永州成了一地二名。建国后,本地名为零陵地区,永州 则为地区管辖下的一个县。1996年撤区建市,县级永州取代了零陵,永州 县更名芝山区,零陵在本地版图内消失。据内部知情人士说,某些领导经 过调查考证,本地经济为什么不发展,就因为“零陵”一名不吉利, “零”即“0”,“陵”即“墓”,所以更名为永州市。 零陵消失了,老百姓却有了意见,他们从感情上不能接受这个事实。 老百姓对零陵独有情钟,他们的解释是,“零”位于数字开头,居于首位 表示最大,含万事万物之初之意;“陵”帝王安息之寝,是权威荣耀的象 征。“零陵”一名代表的是一种正统的帝王文化,象征着自豪与骄傲。几 千年来,这种文化的精髓已经深深根植于人们的社会心理之中,代表了本 土悠久文化的存在,寄托着人们的怀古念想,是一种自豪与骄傲的资本, 如果就此消失,岂不等于抽空了本土文化的灵魂,掐断了子孙们的念想, 否定了历史的存在。在本土人们的眼里,零陵永州谁前谁后没有关系,只 要存在就行。于是普通百姓愤愤不平, “小知识分子”秉书直谏,“大 知识分子”旁证博引。民意促使领导阶层申请,汇报,请示,攻关……。 2005年,本土人们终于等来了经国务院批准,永州市芝山区更名为零陵区 的民政部 (民函[2005]138号)文件的批复。一波三折,跌宕起伏,“零 陵”重新回到百姓生活之中,人们的心理恢复了平静。 古地名零陵的含义果真如以上两种说法? 零陵的确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地名,据文史记载,大约五千年前就 有了。当时零陵属于炎帝势力管辖的范围,到原始社会末期,零陵就归于 三苗国江南一带的地盘了。零陵得名于舜葬九疑。《史记??五帝本纪》 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这里所说 的零陵,实际上就是舜陵,或者说是舜陵的别称或美称。舜陵称为零陵, 还源于“斑竹一枝千滴泪”的美丽动人故事。传说舜帝南巡崩于九疑后, 舜的两个妃子娥皇和女英,千里迢迢从中原来到九疑,想要找到舜帝的陵 墓。她们一路寻找,一路伤心落泪,直到泪尽泣血。泪血洒到竹子上,留 下泪斑,使竹子成为泪竹,又称为斑竹。但是,娥皇、女英最终没有找到 舜帝的陵墓,在返回中原的途中,双双投水自尽于洞庭湖。为了纪念娥 皇、女英的多情,人们将舜陵改称为零陵。在这里,零陵的“零”字,是 “涕零”即落泪、掉眼泪的意思。因此,零陵就是舜陵,是舜陵的别称或 美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设立零陵县,也有纪念舜帝之意。


有关“永州”“零陵”“冷水滩”称谓之争,本觉得毫无意义,又感到在历史背景后的现实过程不可遗忘,心血来潮提笔记忆:

湖南的南部古历史上称之南蛮,永州(零陵)曾经是流放贬职官员的地方,它的地名称谓历史已有定论,可以在网络上搜索了解。新中国成立后,随着行政区域的变更,零陵、永州及冷水滩相互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有许多年青人好奇,将古今的历史搬出理论,争个死去活来,呵呵~~。为什么对这个问题纠缠不放,剔开过去历史,就近期永州的变迁,我认为零陵与永州的地名变更,存在许多人为的因素。

六十年代初,衡阳行署分家,恢复零陵行政公署,行署驻在零陵县芝城镇(文革中改名东风镇)。零陵县的地位相对其他县的待遇要高,曾经是零陵人沾沾自喜骄傲的本钱。

改革开放后,形势的变化将零陵县一分为二,撤销永州镇(原东风镇)冷水滩镇成立永州市和冷水滩市,仍隶属零陵行署。永州市机关人员有部分是原永州镇机关过来的,冷水滩市的机关人员,基本上是原零陵县机关的人员。九十年代中撤地改市,零陵地区更名为永州市,将原永州市和冷水滩市改为芝山区和冷水滩区。零陵这个的地名就不存在了,给原零陵县的老同志留下了极大的遗憾。为纪念这种遗憾,在冷水滩的街道命名上,有纪念零陵的“零陵路”等街道称谓。

原零陵县的人至今仍然怀旧零陵这个地名,此时已经成为历史,要将冷水滩市改名零陵,那是不可能的事。

原永州镇,变更为市,又变更为区,且名称仍然不敢直接命名为“零陵”,其最大的障碍是原零陵县那般人还在,他们在冷水滩,绝对不能让永州镇的人抢夺“零陵”的称谓。

时间跨度又过去了许多年,为恢复历史名城文物古迹,原永州镇的人的机会来了,原零陵县那班老古董也退休了。在新的市领导支持下,“零陵”的光环终于被原永州镇的人拿走,取代了不伦不类的“芝山”称谓。

这怎么不叫原零陵县的老古董“咬牙切齿”,“痛苦叮咛”;但是,他们并不完全悲哀,因为永州的中心已经转移到“冷水滩”,可以又借天子脚下的优势,来出失去“零陵”这口恶气。

过去“芝山”人称零陵,冷水滩人生气;现在冷水滩人称“永州”,零陵人生气!

呵呵,有意思吧~~

呵呵,各位看官莫笑~~。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无论是零陵还是冷水滩,一切还要靠自己去努力,去扬名!


零陵、永州是两个重要的古地名。在隋朝以前,永州称为零陵,如 《三国志》中“张飞智取零陵”。隋文帝统一中国后,按照“存要去闲, 并小为大”的原则,废除郡制,实行州、县制。因本地郡西南有“永山永 水”之称(指现在双牌县永江乡一带的山水),所以将零陵郡改置为永州 总管府,此后零陵永州成了一地二名。建国后,本地名为零陵地区,永州 则为地区管辖下的一个县。1996年撤区建市,县级永州取代了零陵,永州 县更名芝山区,零陵在本地版图内消失。据内部知情人士说,某些领导经 过调查考证,本地经济为什么不发展,就因为“零陵”一名不吉利, “零”即“0”,“陵”即“墓”,所以更名为永州市。 零陵消失了,老百姓却有了意见,他们从感情上不能接受这个事实。 老百姓对零陵独有情钟,他们的解释是,“零”位于数字开头,居于首位 表示最大,含万事万物之初之意;“陵”帝王安息之寝,是权威荣耀的象 征。“零陵”一名代表的是一种正统的帝王文化,象征着自豪与骄傲。几 千年来,这种文化的精髓已经深深根植于人们的社会心理之中,代表了本 土悠久文化的存在,寄托着人们的怀古念想,是一种自豪与骄傲的资本, 如果就此消失,岂不等于抽空了本土文化的灵魂,掐断了子孙们的念想, 否定了历史的存在。在本土人们的眼里,零陵永州谁前谁后没有关系,只 要存在就行。于是普通百姓愤愤不平, “小知识分子”秉书直谏,“大 知识分子”旁证博引。民意促使领导阶层申请,汇报,请示,攻关……。 2005年,本土人们终于等来了经国务院批准,永州市芝山区更名为零陵区 的民政部 (民函[2005]138号)文件的批复。一波三折,跌宕起伏,“零 陵”重新回到百姓生活之中,人们的心理恢复了平静。 古地名零陵的含义果真如以上两种说法? 零陵的确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地名,据文史记载,大约五千年前就 有了。当时零陵属于炎帝势力管辖的范围,到原始社会末期,零陵就归于 三苗国江南一带的地盘了。零陵得名于舜葬九疑。《史记??五帝本纪》 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这里所说 的零陵,实际上就是舜陵,或者说是舜陵的别称或美称。舜陵称为零陵, 还源于“斑竹一枝千滴泪”的美丽动人故事。传说舜帝南巡崩于九疑后, 舜的两个妃子娥皇和女英,千里迢迢从中原来到九疑,想要找到舜帝的陵 墓。她们一路寻找,一路伤心落泪,直到泪尽泣血。泪血洒到竹子上,留 下泪斑,使竹子成为泪竹,又称为斑竹。但是,娥皇、女英最终没有找到 舜帝的陵墓,在返回中原的途中,双双投水自尽于洞庭湖。为了纪念娥 皇、女英的多情,人们将舜陵改称为零陵。在这里,零陵的“零”字,是 “涕零”即落泪、掉眼泪的意思。因此,零陵就是舜陵,是舜陵的别称或 美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设立零陵县,也有纪念舜帝之意。

山东民间故事 海阳民间传说(四)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几乎是家喻户晓的话,出自《论语·述而》。原文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这句话,表现出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它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择其善者而从之,见人之善就学,是虚心好学的精神;另一方面,其不善者而改之,见人之不善就引以为戒,反省自己,是自觉修养的精神。这样,无论同行相处的人善于不善,都可以为师。《论语》中有一段记载,一次卫国公孙朝问子贡,孔子的学问是从哪里学的?子贡回答说,古代圣人讲的道,就留在人们中间,贤人认识了它的大处,不贤的人认识它的小处;他们身上都有古代圣人之道。“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论语·子张》)他随时随地向一切人学习,谁都可以是他的老师,所以说“何常师之有“,没有固定的老师。《论语》中不少记载,如孔子入太庙,“每事问“(《论语·八佾》);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始我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我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论语·公冶长》)子贡对孔子说,子贡自己只能“闻一而知二”,颜回却可以“闻一而知十”。孔子说:“弗如也。吾与汝弗如也。“(《论语·公冶长》)都体现了这种精神。这样的精神和态度,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态度和精神,也体现了与人相处的一个重要原则。随时注意学习他人的长处,随时以他人缺点引以为戒,自然就会多看他人的长处,与人为善,待人宽而责己严。这不仅是修养、提高自己的最好途径,也是促进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条件。

虽然“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可是人们并不是经常能够做到。人们常犯的一个通病,就是往往看自己的优点和他人的缺点多,看自己的缺点和他人的优点少; 所以,重温“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认真领会它的深刻内涵,并且努力去做,还是很有意义的。

山东民间故事 海阳民间传说(五)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共计518项)

一、民间文学 (共计31项)

序号 编 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1 Ⅰ—1 苗族古歌 贵州省台江县、黄平县

2 Ⅰ—2 布洛陀 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

3 Ⅰ—3 遮帕麻和遮咪麻 云南省梁河县

4 Ⅰ—4 牡帕密帕 云南省思茅市

5 Ⅰ—5 刻道 贵州省施秉县

6 Ⅰ—6 白蛇传传说 江苏省镇江市

浙江省杭州市

7 Ⅰ—7 梁祝传说 浙江省宁波市、杭州市、上虞市

江苏省宜兴市

山东省济宁市

河南省汝南县

8 Ⅰ—8 孟姜女传说 山东省淄博市

9 Ⅰ—9 董永传说 山西省万荣县

江苏省东台市

河南省武陟县

湖北省孝感市

10 Ⅰ—10 西施传说 浙江省诸暨市

11 Ⅰ—11 济公传说 浙江省天台县

12 Ⅰ—12 满族说部 吉林省

13 Ⅰ—13 河西宝卷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酒泉市肃州区

14 Ⅰ—14 耿村民间故事 河北省藁城市

15 Ⅰ—15 伍家沟民间故事 湖北省丹江口市

16 Ⅰ—16 下堡坪民间故事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

17 Ⅰ—17 走马镇民间故事 重庆市九龙坡区

18 Ⅰ—18 古渔雁民间故事 辽宁省大洼县

19 Ⅰ—19 喀左东蒙民间故事 辽宁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

20 Ⅰ—20 谭振山民间故事 辽宁省新民市

21 Ⅰ—21 河间歌诗 河北省河间市

22 Ⅰ—22 吴歌 江苏省苏州市

23 Ⅰ—23 刘三姐歌谣 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

24 Ⅰ—24 四季生产调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25 Ⅰ—25 玛纳斯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

自治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民间

文艺家协会

26 Ⅰ—26 江格尔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

治县、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巴音郭

楞蒙古自治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

联民间文艺家协会

27 Ⅰ—27 格萨(斯)尔 西藏自治区

青海省

甘肃省

四川省

云南省

内蒙古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格萨(斯)尔》办

公室

28 Ⅰ—28 阿诗玛 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

29 Ⅰ—29 拉仁布与吉门索 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

30 Ⅰ—30 畲族小说歌 福建省霞浦县

31 Ⅰ—31 青林寺谜语 湖北省宜都市

二、民间音乐(共计72项)

序号 编 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32 Ⅱ—1 左权开花调 山西省


好象还有民间工匠的各种手艺.

以上内容是关于山东民间故事和海阳民间传说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

标签:海阳民间传说

标题:山东民间故事 海阳民间传说

链接:http://m.zhaichaow.cn/sucai/gushi/1240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