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特点有哪些 民间故事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民间故事特点有哪些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民间故事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和民间故事特点有哪些的精彩内容哦。
民间故事特点有哪些 民间故事的基本特征有哪些(一)
与世相关,通俗,不神秘,能让人弄懂,鼓励追求现世的美好,现在的幸福,实现个人价值,努力就能改变现实。
我就唐宋以来的中国古代文化世俗化问题进行了简要整合,现拿出来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 )“文化世俗化”的含义:所谓文化世俗化,即文学、艺术等文化形式以普通受众的需要
为中心,以满足普通受众的需求为出发点,具有很强的通俗性和可读性,娱乐大众。
(二)唐宋以来的中国古代文化世俗化趋势的主要表现:
唐:适合民众口味的通俗文学唐传奇的流行。
宋:《清明上河图》等描绘市井风情的绘画作品:适应市井生活需要的词的流行;追求个性,
倡导有意无法的各具情态的书法;最早的白话小说“话本”的兴起;南戏的出现。
元:庄谐杂出的元散曲和元杂剧的流行。
明清:明清小说等通俗文学的繁荣;木版刻画、年画、寺庙壁画、布贴画、剪纸画等等;
戏曲的兴盛,特别是清代京剧的兴起;
(三)唐宋以来,中国古代文化世俗化趋势逐渐加强的原因:
唐:唐朝政治统一,商业的繁荣和城市的发展;
宋:①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城市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兴起,生活更加丰富;
②重文轻武的国策促进了文化的普及。
元: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壮大;元代知识分子地位的低下,使其将一腔才情宣泄于文
学创作。
明清:①商品经济发达,工商业城镇兴起,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
②印刷术不断完善,社会识字率的普遍提高,文化进一步普及。
民间故事特点有哪些 民间故事的基本特征有哪些(二)
大禹治水
禹为鲧之子,又名文命,字高密。相传生于西羌(今甘肃、宁夏、内蒙南部一带),后随父迁徙于崇(今河南登封附近),尧时被封为夏伯,故又称夏禹或伯
尧在位的时候,黄河流域发生了很大的水灾,庄稼被淹了,房子被毁了,老百姓只好往高处搬。不少地方还有毒蛇猛兽,伤害人和牲口,叫人们过不了日子。
尧召开部落联盟会议,商量治水的问题。他征求四方部落首领的意见:派谁去治理洪水呢?首领们都推荐鲧(音gǔn)。
尧对鲧不大信任。首领们说:“现在没有比鲧更强的人才啦,你试一下吧!”尧才勉强同意。
鲧花了九年时间治水,没有把洪水制服。因为他只懂得水来土掩,造堤筑坝,结果洪水冲塌了堤坝,水灾反而闹得更凶了。
舜接替尧当部落联盟首领以后,亲自到治水的地方去考察。他发现鲧办事不力,就把鲧杀了,又让鲧的儿子禹去治水。
禹改变了他父亲的做法,用开渠排水、疏通河道的办法,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他和老百姓一起劳动,戴着箬帽,拿着锹子,带头挖土、挑土,累得磨光了小腿上的毛。
经过十三年的努力,终于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地面上又可以供人种庄稼了。
禹新婚不久,为了治水,到处奔波,三次经过自己的家门,都没有进去。有一次,他妻子涂山氏生下了儿子启,婴儿正在哇哇地哭,禹在门外经过,听见哭声,也忍着真心没进去探望。
当时,黄河中游有一座大山,叫龙门山(在今山西河津县西北)。它堵塞了河水的去路,把河水挤得十分狭窄。奔腾东下的河水受到龙门山的阻挡,常常溢出河道,闹起水灾来。禹到了那里,观察好地形,带领人们开凿龙门,把这座大山凿开了一个大口子。这样,河水就畅通无阻了。
大禹治理黄河时有三件宝,一是河图;二是开山斧;三是避水剑。传说河图是黄河水神河伯授给大禹的。
好多哦!河图骆说和它有关,大禹治水,蚩尤和皇帝的战争等等同
民间故事特点有哪些 民间故事的基本特征有哪些(三)
于辽宁中南部的一个小镇熊岳城,西临浩淼渤海,东倚千朵莲花山,风景秀丽,四季宜人。
城外的原野上,有一座孤零零的小山,山上位立着一尊孤零零的石像。相传,那是一位母亲在盼望她那远在异乡,永远也回不来的儿子。你可听说过望儿山,透过车窗可以看见一位盼儿归来的母亲,在孤零零的山上站了千百年,北方的云遮断她的视线北方的雪为她裹上披肩,北方的人们常能听见,雷雨风声里有她的呼唤,哭干了泪,她望穿了双眼,站得太久她也变成了山,过往的游子都曾听人说起,慈母盼儿归的心一万年也不会变。望儿山是中国辽南名山,首批国家3A级旅游区,载入《中国名胜辞典》。望儿山位于古城熊岳2公里处,孤峰陡立,高82米,海拔高106米。山顶有一藏式青砖塔,建于明末清初,远看如一位老妇伫立山头,日夜眺望大海,盼望远行的儿子归来。望儿山就以这催人泪下美丽动人的慈母盼儿归的传说而得名,是以母爱为主题而命名的天下独有之山。中国第一个有组织的母亲节即诞生于此。
日前,由蓬莱市政府重金打造的大型古装神话剧《蓬莱八仙》正在紧锣密鼓热拍中。该剧由曾成功推出过《大秦帝国》、《大风歌》的中国第四代著名导演黄健中担纲打造,汇聚了黄维德、赵毅、李倩、徐海乔、骆文博、李志希、彭敬慈等两岸三地诸多实力偶像明星。作为由蓬莱倾力打造的本土题材电视剧,《蓬莱八仙》以蓬莱神仙代表八仙故事为切入点,在反映八仙最后成仙的曹国舅几世轮回,经历人间世态炎凉,最终由凡人成长蜕变为神仙的励志故事为主线,对八仙“惩恶扬善、济世度人”的精神进行了高度弘扬。相信该剧的热播,必将在传播八仙文化的同时,有力提升蓬莱本土知名度。
电视剧《蓬莱八仙》作为首部以历史正剧拍摄手法创作的神话题材影视作品,以脍炙人口的八仙故事为创作蓝本,在尊重传统故事、尊重观众欣赏习惯、保持民间精髓的基础上对八仙传说故事进行系统总结,引入目前最为流行的影视制作手法,将该剧打造成为一部融神话、传奇、悬疑、武打、爱情等元素为一体的优秀影视力作。通过八仙最后成仙的曹国舅经历世态炎凉、最终位列仙班的故事全面反映八仙文化的优秀历史和丰富内涵,通过以古喻今、以故事情节的形式弘扬社会正气,使剧情处处体现“指针至善至美”的人间大爱,形成“八仙”文化的品牌效应,更广泛的在世界传播。为了能够更好的引领观众走入八仙神话般的世界,该剧打破以往同类题材影视作品牵强附会的场景拍摄,完全采用实景拍摄,让观众在观赏作品的同时,置身于美轮美奂的场景之中,完美还原观众对八仙过海的想象,而该剧的特技团队也将使用新颖的制作方法再现蓬莱仙境、海市蜃楼的神秘之美,使该剧更好的集“精美故事、完美画面、宏大特技、唯美镜头”为一体。为了能够将该剧打造成一部神话题材的经典之作,该剧力邀以执导厚重历史题材作品见长的著名导演黄健中执导,并组成了一支国内一线之作团队,同时黄维德、李倩、赵毅、李志希两岸三地的实力派明星的鼎力加盟更使得该剧未播先热,自筹备期便受到了多方的强烈关注,而随着拍摄工作的推进,有关该剧的热议话题更是层出不断,相信该剧的热播,一定会对树立蓬莱精品效应,打造本土神话经典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该剧制片方表示,《蓬莱八仙》是一部将蓬莱悠久历史、多元文化巧妙融为一体的优秀影视力作,制片方希望借由该剧将“开放、包容、平安、和谐”的蓬莱精神传播到全中国甚至世界的各个角落,相信该剧的热播一定会成为蓬莱的人文名片,在将蓬莱的知名度提升到新高度的同时更好的结交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
民间故事特点有哪些 民间故事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四)
在福安民间,还流传着“苍山小白龙,祭母降甘霖”的故事。这个民间故事有许多版本,我了解到三个版本,其中一个版本是这样的:相传古时候,在福安一个偏僻的乡村,有个农妇十月怀胎后生下一子。此子幼年时曾在海边玩耍时,误食龙珠,回家后屡屡感到口干舌燥,浑身发热,便浸身于水缸之中,方觉舒适。有一天,他玩得太累,不知不觉就在水缸中睡着了。母亲干完农活回家后,发现家里的水缸中居然躺着一条小白龙,当场吓死。传说小白龙母亲的墓地,在福安白云山一带,墓前还留有许多酷似龙爪抓过的痕迹。每年清明前后,福安都会下一阵冰雹,伴着电闪雷鸣、狂风和暴雨,人们便说,是小白龙回来祭母了。有人说,冰雹是小白龙的眼泪,也有人说冰雹是小白龙的龙鳞。不管故事的版本如何,小白龙清明祭母的传说在福安已流传很久了。 希望对你有帮助
“吃饱做事,不管闲事”,应证了当地人讲实际、认为信口开河结局必然不好的文化心理。
“三年饥荒,不断人客顾;三顿无食,不断乞丐米。”这是勤勉笃厚、热情好客闽东人性格特点的真实写照。
“针前鼓后”指做事说话应思考清楚,
“拉屎看风势”指做事左顾右盼、瞻前顾后。
“眠床下踢毽平平高”对压抑人才现象不满。
“猪宰白讲价”不主张冒险、不愿干没把握的事。
“三十晚上练拳头,正月初一早使”“未食三天菜,就想上西天”,斥敢想敢干,一步到位。
民间故事特点有哪些 民间故事的基本特征有哪些(五)
关于铜鼓,壮族有这样的传说:古时有个青年到龙潭去放鸭子,眨眼间人和鸭子都失踪了。 其父提刀去找,见儿子和鸭子已被妖怪弄死,便杀死小妖,放火烧了妖怪的房子。老妖斗不过老人,就从龙潭挖了一个洞,通到老人床下,想淹死熟睡的老人。当水流到床下洞口时, 却被一口铜锅挡住了。老妖施计也没斗过老人,只得败阵而逃,此后再不敢兴灾作祸了。老人见铜锅可降妖,便造了很多,并安上翅膀,到处去平息邪恶和灾祸,最后连一口锅也不剩 了。壮家人四处寻找,终于在小丘田里找到,有人敲响铜锅,人们踏着咚咚的乐声,跳起欢快的舞蹈。后来,人们将铜锅改为铜鼓,将铜鼓伴奏的舞蹈称为铜鼓舞。
刘三姐是壮族民间传说人物。其传说最早见于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九十八《三妹山》。明清以来,有关她的传说与歌谣 文献记载很多。壮族民间口耳相传的故事与歌谣更为丰富。
相传刘三姐为唐代壮族农家女,年幼聪颖过人,被视为“神女”。十二岁能通经传,指物索歌,开口立就。自编自唱,歌如泉涌,优美动人,不失音律,故有“歌仙”之誉。十五岁时聘于林氏,唐开元十年(722年),为抗拒林氏逼婚,与情人张伟望出奔,不知所终。民间多以为双双成仙而去。广西宜山壮族传说,刘三姐生于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从小聪慧过人,能歌善唱。12岁即出口成章,妙语连珠,以歌代言,名扬壮乡。后曾到附近各地传歌。慕名前来与她对歌的人络绎不绝,但短则一日,长则三五天,个个罄腹结舌,无歌相对,无言以答,羞赧而退。然而她的才华却遭到流氓恶霸的嫉恨,后被害死于柳州。传说她死后骑鲤鱼上天成了仙。也有的说她在贵县的西山与白鹤少年对歌七日化而为石。还有的说财主莫怀仁欲娶她为妾,三姐坚决反抗,莫怀仁买通官府迫害三姐,三姐乘船飘然而去,等等。
相传唐代,在罗城与宜州交界和的天洞之滨,有个美丽的小山村。村中有一位叫刘三姐的壮族姑娘,她自幼父母双亡,靠哥哥刘二抚养,兄妹二人以打柴、捕鱼为生,相依为命。三姐不但勤劳聪明,纺纱织布是众人夸赞的巧手,而且长得宛如出水芙蓉一般,容貌绝伦。尤其擅长唱山歌,她的山歌遐尔闻名,故远近歌手经常聚集其村,争相与她对歌、学歌。 刘三姐常用山歌唱出穷人的心声和不平,故而触犯了土豪劣绅的利益。当地财主莫怀仁贪其美貌,欲占为妾,遭到她的拒绝和奚落,便怀恨在心。莫企图禁歌,又被刘三姐用山歌驳得理屈词穷,又请来三个秀才与刘三姐对歌,又被刘三姐等弄得丑态百出,大败而归。莫怀仁恼羞成怒,不惜耗费家财去勾结官府,咬牙切齿把刘三姐置于死地而后快。为免遭毒手,三姐偕同哥哥在众乡亲的帮助下,趁天黑乘竹筏,顺流沿天河直下龙江后入柳江,辗转来到柳州,在小龙潭村边的立鱼峰东麓小岩洞居住。 据说来到柳州以后,三姐那忠厚老实的哥哥刘二心有余悸,怕三姐又唱歌再招惹是非,便想方设法来阻止。一天,他终于想出了个办法,从河边捡回一块又圆又厚的鹅卵石丢给三姐,说:“三妹,用你的手帕角在石头中间钻个洞,把手帕穿过去!若穿不过去,就不准你出去唱歌!”接着铁青着脸一字一顿地补充道:“为兄说一不二,绝无戏言。” 先还是甜甜微笑的三姐,看着哥哥的满脸愠色,那里还敢像往常那样据理争辩,拾起丢在面前的石头,暗忖道:“我又不是神仙,手帕角怎能穿得过去?”她下意识地试穿,并唱道:哥发癫,拿块石头给妹穿;软布穿石怎得过?除非凡妹变神仙! “管你是凡人也好,神仙也好,为兄一言既出,绝不更改!”哥哥像是吃了秤砣——铁了心。心想:这一招够绝了吧,还难不倒你? 画作
谁料三姐凄切婉转的歌声直上霄汉,传到了天宫七仙女的耳里。七仙女非常感动,恐三姐从此歌断失传,于是施展法术,从发上取下一根头发簪甩袖向凡间刘三姐手中的石块射去,不偏不歪,把石头穿了一个圆圆的洞。三姐无意中见手帕穿过石头,心中暗喜,张开甜润的嗓子: 哎……穿呀穿,柔能克刚好心欢, 歌似滔滔柳江水,源远流长永不断! 从此,刘三姐的歌声又萦回鱼峰山顶、树梢,慕名来学歌的对歌的人连续不断。后来,三姐在柳州的踪迹被莫怀仁侦知。他又用重金买通官府,派出众多官兵将立鱼峰团团围住,来势汹汹,要捉杀三姐。小龙潭村及附近的乡亲闻讯,手执锄头棍棒纷纷赶来,为救三姐而与官兵搏斗。三姐不忍心使乡亲流血和受牵连,毅然人山上跳入小龙潭中…… 正当刘三姐纵身一跳的时候,顿时狂风大作,天昏地暗。随着一道红光,一条金色的大鲤鱼从小龙潭中冲出,把三姐驮住,飞上云宵。刘三姐就这样骑着鱼上天,到天宫成了歌仙。而她的山歌,人们仍世代传唱着。为纪念她在柳州传唱的功绩,人们在立鱼峰的三姐岩里,塑了一尊她的石像,一直供奉。
刘三姐故事:
传说古代宜山县下涧河边的壮族山村,有一个聪明伶俐、年轻美丽的农家姑娘,因她排行第三,所以就叫三姐(是否源于客家人的刘三妹有待考证)。她自幼失去父母,与二哥相依为命,打柴种田过日子。刘三姐从小爱唱山歌,心灵手巧,插秧、打柴、编竹器、织壮锦,活路样样会,勤劳艺又精,口唱山歌手不停。刘三姐的歌才出众,歌声动人,远近闻名。每到中秋佳节,青年男女都聚集在河边草坪上,抛绣球,对山歌,没有哪一个唱得过她。刘三姐才貌双全,方圆百里的后生纷纷慕名而来,一心要向她求婚。她落落大方地以歌相对,表明要依歌择配。她开口唱道:
三月瓜花朵朵开, 三妹讲歌不讲财。 谁能唱歌胜过我, 不用花轿走路来。
求婚的人络绎不绝,酬唱的歌声四时不断,就是没有一个能对倒刘三姐,只好怀着敬佩的心情,恋恋不舍地告辞而归。 其实,刘三姐的心里,早已悄悄地爱上了同村的李小牛。他们从小就一块儿放牛、打柴,在一起唱山歌,小牛也是一名出色的歌手哩。在共同的劳动和歌唱中,他们建立了真挚深厚的感情。三姐用柔美的歌声向小牛倾诉衷情:
妹相思, 妹有真心哥也知;
蜘蛛结网三江口, 水推不断是真丝(思〕。
三姐给小牛送了绣球,小牛给三姐送了丝线,寄物定情,以终身相许。他们唱道:
风吹云劫天不动, 河里水流石不流;
刀切莲藕丝不断, 我俩连情永不丢。
这件事被当地有权势的财主莫海仁知道了,硬说刘三姐和李小牛私下定情,有失礼教,伤风败俗,要拿他们治罪。一天,三姐和小牛到河边的高山上砍柴,狠毒的莫海仁指使家丁窜到山上,乘人不备,把他们两人推下河去。小牛当场被淹死了,刘三姐被藤蔓托挂在岸崖上。财主家丁砍断藤条,三姐掉进湍急的河水平。恰巧,有一根木头飘来,三姐急忙抓住木头,顺水飘流到了柳州。一位老渔翁发现了,把她救上岸来。老渔翁很同情刘三姐的遭遇,毅然把她收为义女。
刘三姐来到柳州不久,她能歌善唱的名声又很快传扬开了。财主莫海仁闻讯后,暴跳如雷,坐立不安,恶狠狠地说:“刘三姐呀刘三姐,我没有把你杀死,也一定要让你名声扫地!”于是,莫海仁托人用重金从外地请来三个秀才,装了满满的一船歌书,专程到柳州和刘三组赛歌,一心要唱倒刘三姐。
那天,刘三姐正在河边洗衣服。三个秀才乘船靠岸;就忙着打听刘三姐在哪里,说是奉莫海仁之命,要找她对歌,非唱赢她不可。刘三姐见他们趾高气扬,又有满船歌书,来头不小,便随口唱道:
江边洗衣刘三妹, 你要对歌快唱开。
自古山歌心中出, 哪有船装水载来?
这一唱,秀才们象是吃了当头棒喝,相对默然,无词以对。当刘三姐问明他们三人的尊姓是陶、李、罗之后,接着又唱道:
姓陶不见桃花发,
姓李不见李花开,
姓罗不见锣鼓响,
三位先生哪里来?
三个秀才被刘三姐这一反问,不能继续装聋作哑,赶快翻出歌书,勉强凑几句对答。然而,不到几个回合,就被刘三姐犀利的山歌压倒了。刘三姐见他们这副狼狈相,又气又恼,用歌声讽刺:
风打桃树桃花谢,
雨打李树李花落,
棒打烂锣锣更破,
花谢锣破怎唱歌?
唱得三个秀才瞠目结舌,只好上船逃走。从此,刘三姐的声誉更高了,来向她学歌、请她去传歌的人更多了。
莫海仁得知秀才败阵,一计未成又生一计,他派遣两个打手,乘夜深人静将刘三姐捆绑起来,放入猪笼,丢下河去。等到乡亲们闻讯赶到,把刘王姐打捞起来,已经救不活了。那天正是中秋节,大家用传统的葬礼,把刘三姐遗体洗净,打扮得家生前那样漂亮,埋在柳江河边,坟前供祭着两条大鲤鱼,大家含悲唱歌悼念。忽然间,坟墓裂开,只见复活了的刘三姐闪跳出来,骑在一条鲤鱼背上,跃然而起,飞升上天去了。另一条鲤鱼来不及起飞,就化成了屹立江边的鱼峰山。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刘三姐,每当中秋之夜,四乡歌手都云集在鱼峰山下举行一年一度的山歌盛会。这样代代相传,八月十五便成了壮族人民的传统歌节。
颠公的故事(壮族民间故事)
一,舔盘
颠公家里很穷,靠父母租种地主几亩薄田维持一家四口人半饱生活。颠公有个姐姐叫田花,长得水灵灵的非常漂亮。
有一次田花去邻村走亲戚,路上遇见邻村地主的驼背儿子虾公。虾公看见田花,以为是仙女下凡,呆呆地看,连眼睛都不眨。回家立即叫媒婆去提亲。
颠公的父母不同意把女儿嫁给虾公。后来虾公的老子亲自登门来要田花的年庚八字。田花父母不给。虾公老子威胁说:“不愿把女儿嫁给我做媳妇也行,明年你别种我的田,欠我二十两银子马上还清。”田花父母被逼得走投无路,只好把田花的八字给了他。
田花整天哭哭啼啼,不吃不喝,说什么宁死也不嫁给虾公,虾公怕逼出人命,婚期一拖再拖,定不下来。
一天下午,颠公对田花说:“姐姐你别哭了,我今天就去地主家把你的八字要回来。”他父母说:“没有银子,想要回你姐姐的八字,比登天还难啊。”
颠公晚上到地主家,对虾公说:“姐夫,我姐同意了,喊我来问你什么时候去接亲,她好准备准备。”虾公很高兴,留颠公在他家吃晚饭。
吃饭的时候,颠公装出很贪吃嘴很搀的样子,酒喝了一杯又一杯,饭吃了一碗又一碗,筷子密密往盘子里夹菜。虾公一家人都吃饱了,他还在慢慢吃。桌上四只盘子的菜吃光了,拿起空盘子来舔,舔干净一只又换一只,舌头舔不到的地方,用手把残渣刮进嘴里,油汤沾湿胸前的衣服也不顾,把盘子舔完还装未饱的样子。虾公一家在一旁象看傻子耍杂技一样。地主婆说:“老弟,你这样舔盘子太难看了,不饱再炒嘛。”地主公嗤之以鼻说:“穷鬼的肚子就象潲水桶一样,有填饱的时候吗?”
颠公又不停地舔着刮盘子的两只手,恬不知耻地说:“我舔盘子算什么,我姐在家连炒菜的锅头都舔亮哩。”地主公大惊说;“要这种媳妇简直是败坏门风,丢十八代祖宗的脸。”说完把田花的八字丢给颠公,厉声说:“饿鬼,给我滚!”
家丁把颠公轰出大门,颠公一阵风跑回家向姐姐和父母报喜。
二,挖棉田
颠公十二岁就给地主当长工,经常因为完不成地主规定要做的活儿挨打挨饿。
清明过后有一天,地主叫颠公去挖棉花地。早上出门前地主说:“今天装两个红薯当午饭,挖一天要挖得一件衣服的棉花地啵。”
颠公到地里,拖下衣服铺在低上,用棍子画出衣服的轮廓,然后挖一会儿就挖出形状象件衣服的一小块地。
颠公就和伙伴们下河去钓鱼,到烂泥田里去挖泥鳅,到山上捡野果吃,那时三月泡,茶泡满山都是,玩得痛快极了。
傍晚地主到地里只见挖得象件小孩那么宽的地,怒气冲冲说:“懒鬼,一天才挖得猴子屁股那么宽的地,今晚你莫吃饭。”颠公脱下衣服盖在新翻的地上,说:“你看,刚好挖得一件衣服那么宽的。”地主喷着唾沫星子,说:“我叫你挖出一块种出的棉花够织一件衣服那么宽的地。”颠公问道:“织一件衣服要多少棉花?”地主答不上来。颠公又问“做一件衣服的棉花要种好宽的地?”地方结结巴巴也答不上来。颠公理直气壮地说:“我今天按你的要求挖得了一件衣服那么宽的地了。”
地主自知理亏,边走边说:“你鬼马,明天。。。明天。。。我要罚你。。。”颠公笑首说:“明天最好罚我再挖一条裤子那么宽的棉花地。”在场的小伙子都捧着肚子哈哈大笑。
三,卖石头
颠公父亲瘫在床上,母亲咳得很凶,地主三天两头上门逼债。颠公在家里翻箱倒柜想找件值钱的东西去当,抓点药回来给爹妈治病,折腾了半天什么也没有找到。他父亲说:“穷人家那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如果石头也能卖出钱,门口倒有两堆。”颠公拍着脑门说:“对,对,卖石头!”
第二天颠公挑一对空油箩去镇上,走到离镇上还有半里路,颠公打开油箩盖,放石头进箩里,然后盖上盖子,把盖子外边的麻绳捆好。半袋烟的功夫,颠公把百多斤重的石头挑到镇上专门收茶油的不知吃了多少穷苦人家称头的铺子里。他用毛巾擦了把汗,对老板说:“周老板,东家喊我挑百多斤茶油来卖给你。”老板边打算盘边回答说:“好的,等一下就过称。”颠公焦急地说:“东家喊我买二两人参回去,药店快关门了,老板你能不能先支五十块钱给我,等我买得药回来过了称再结帐好不?”老板知道颠公是虾公的长工,经常挑油来卖,他都吃了他不少的称头发了不少的横财,老板想这一担油少也值百多块钱,就从抽屉里拿出五十块钱给他。颠公得了钱,到药店为爹妈买了药,又在街上买了点酒肉,就连夜赶回家。
油店周老板左等右等不见颠公回来结帐。天快黑时,他心里暗自窃喜,他心里想等你不来,我称过了称,把一百斤说成是五十斤的,赚你一笔。就喊伙计把油过称并倒进油缸去。当伙计把油倒进大油缸时,只听见“咚。。。咚。。。”几声响,油四处飞溅,老板叫苦连天,哭丧着脸说:“原想赚他虾公一笔钱,反倒五十块钱买一担石头,差点把我的大油缸砸烂。”
以上内容是关于民间故事特点有哪些和民间故事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