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民间故事 中国民间小故事300字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300字民间故事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中国民间小故事300字和300字民间故事的精彩内容哦。
300字民间故事 中国民间小故事300字(一)
大禹传说。古代民间传说。禹是传说中夏代的始祖。他的主要业绩是治水。古籍记载,相传帝尧之时,发生洪水,帝命鲧去治理。鲧治水失败,被杀于羽郊,其子禹继承父业,经13年终于平复水患。后舜禅位于禹,夏王朝由此建立。此外,传说中还有他逐共工,杀相繇,以及应龙助其治水等情节。禹的传说,原含有较多的神话因素,在长期流传中,有关他的神话传说被“历史化”,出现了更多政治性活动的情节,如他派人度量大地、召集臣民开会议事、赏功罚罪、求贤任能等,并为他制造了显赫的家谱世系。这就使禹这个传说人物逐渐脱离了本来面目,成为符合儒家观念的帝王典范。然而,在人民中间,大禹仍然主要是一位具有神异色彩的治水英雄。
《白蛇传》
《白蛇传》由“许仙与白娘子游湖借伞”、“白娘子饮雄黄酒现原形”、“盗仙草救许仙”、“水漫金山斗法海”、“断桥相会”、“法海将白娘子罩于金钵压在雷峰塔下”、“小青迫法海进蟹腹”等脍炙人口的情节组成。《白蛇传》最早出自冯梦龙整理的话本《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提起这则故事人们自然会联想到杭州西湖的石桥(断桥)、夕照峰上的雷峰塔以及镇江的金山寺等景点。但是,据史学家新的探源考证,《白蛇传》的故事起源于北宋时期,发源地在今河南鹤壁黑山之麓、淇河之滨的许家沟。黑山又名金山。早在魏晋时期,左思就在《魏都赋》中记载了“连眉配犊子”的爱情故事:“犊子套黄牛,游息黑山中。后与连眉女结合,俱去,人莫能追。”后来这一故事衍化为“白蛇闹许仙”的故事,故事主人公也由“连眉女”衍变为白蛇。相传,白蛇闹许仙里的白蛇精,当年曾被许家沟一位许姓老人从猛禽口中救生。白蛇为报答许家的救命之恩,嫁给了许家后人牧童许仙。婚后,她经常用草药为村民治病,使得附近“金山寺”的香火逐渐冷落。黑鹰转世的金山寺长老法海和尚十分恼火,决心破坏许仙的婚姻,置白娘子于死地,于是引出了人们熟悉的“盗仙草”、“水漫金山寺”等情节
梁山伯与祝英台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已久,事见《梁山伯宝卷》、《华山畿》乐府及《访友记》、《同窗记》传奇,又名《双蝴蝶》。诸多的戏曲剧种都搬演过这一经典的爱情名剧,其中以越剧的《梁祝》和川剧的《柳荫记》最为知名。该剧的大意是:东晋时,祝英台女扮男装前往杭州(川剧为尼山)求学,路遇梁山伯,因志同道合而结为兄弟并同窗三载。后,祝英台归家,行前托媒师母许婚梁山伯。十八相送,祝英台以“妹”相许。梁山伯知情,往祝家求婚,此时,祝父公远已将女许婚马太守之子马文才。梁祝二人楼台相会,之后,梁山伯抱病归家,病亡。祝英台新婚之时,花轿绕道至梁山伯坟前祭奠,惊雷裂墓,英台入坟。梁祝化蝶双舞。关于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两个人,曾有资料这样记载:梁是明代人,祝是南北朝人,两者相隔千年。祝本是侠女,劫富济贫,曾三去马太守家盗银,最后中马之子马文才埋伏死于乱刀之下。百姓将其厚葬并在坟前立碑,正面刻“祝英台女侠之墓”,背面详记其事。年久,该碑下沉于地下。梁为浙江宁波府银县县官,清正廉洁,中年丧妻,无子,死后入葬时刨出祝之墓碑,众惋惜之余又不忍拆除祝墓,可是,为梁择地而葬又似不妥,故合葬,立碑,黑者为梁,红者为祝……从此演绎出动人的传说。据悉,“梁祝文化”正在申请联合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一种世界文化遗产)。另外,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也成为中国最经典的十大音乐曲目,历演不衰。
300字民间故事 中国民间小故事300字(二)
中秋节教案:团团圆圆过中秋
教材分析:
让学生了解一些中秋传说、中秋习俗以及与月亮有关的知识,理解中秋团圆的内涵感受借月思亲的情怀,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教学目标:
情意目标:在活动中,学会热爱祖国的传统节日,懂得关爱他人。
通过活动,激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渗透盼望祖国统一的思想,体会家庭欢乐、生活甜美的幸福。
知识目标:
1、了解中秋节的一些传说与由来以及中秋节的习俗。使学生知道中秋节是我们秋季里的民族传统节日,知道人们是为了团圆而过中秋节。
2、知道身边的人是怎样过中秋节的。
能力目标:
4、培养学生观察、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了解中秋节的传说。
难点: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情感。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1)前调查了解秋天的节日有哪些。(2)通过听家长讲、看书或看电视等途径,了解有关中秋节或月亮的传说故事以及中秋节习俗。(3)回顾自己家过中秋节的情景。
教学过程:
课前热身小游戏:
下朋友们,课前,我们先来活动活动,唱首歌,感受一下秋天的快了吧!《秋天在哪里》。在这快乐的氛围中,我们开始上课吧!
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3分钟)
(一)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那我们就来一个猜谜语比赛好吗?看谁的脑瓜反应快!(教师说出谜题让学生猜谜底,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
一物生得真奇怪, 远看玛瑙紫溜溜,
腰里长出胡子来, 近看珍珠圆溜溜,
拔掉胡子剥开看, 掐它一把水溜溜,
露出牙齿一排排。(打一农作物) 咬它一口酸溜溜。(打一水果)葡萄
平日不思,中秋想你,有方有圆,又甜又蜜。 (猜一食品)
看看圆,摸摸麻, 包着一肚小月牙。 (打一水果)桔子
左边绿,右边红。走到一起起凉风,绿的喜欢及时雨,红的最怕水来攻。(打两个字)秋天
(二)有谁还知道一些有关中秋的歇后语吗?(教师可以说些歇后语让学生来猜,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八月十五看桂花——花好月圆 八月十五吃年糕——还早)
这些谜语、歇后语都和哪个季节有关?
美丽多彩,秋高气爽的秋天来到了,秋天有许多节日,你知道秋天有哪些节日?
教师节,老师的节日(板书:教师节)。国庆节,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生日。(板书:国庆节)。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板书:中秋节)。重阳节,尊老敬老的节日(板书:重阳节)。
2、在这些喜庆祥和的节日中,你印象最深的是传统节日是哪一个?为什么?
3、今天,老师要介绍的就是中秋节。(板书:中秋节)月是故乡明,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今年的中秋节,你们家是怎么过的?(学生自由交流)(教师适时点评,渗透团圆、每逢佳节倍思亲,常回家看看等道理)
4、中秋节又是一个团圆节,其实亲人不在一起过也是常有的事,那么今天,咱们二年级()班这个充满温暖与友爱的大家庭,就集体过一个团团圆圆的中秋节。好吗?板书(团团圆圆过中秋)
二、新授:活动一:话中秋
1、关于中秋,你都知道什么?你还知道什么?
学生交流(谈到了嫦娥奔月,让学生讲故事。关于中秋节吃月饼,也有一些传说呢
(视频)大家可要看仔细啊!
2、你知道中秋节的来历吗?(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中秋节,中国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称为仲秋,因处于秋季之中和八月之中,故民间称为中秋,又称秋夕、八月节、八月半、月夕、月节,又因为这一天月亮满圆,象征团圆,又称为团圆节。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同学们,看来庆中秋吃月饼是很久以前就有的了,从这你体会到了什么?(我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教师过渡:是啊,这些美丽的传说故事披着神秘的色彩,蕴含着古老的中国文化,代表着人们追求完美、追求正义、追求幸福的美好愿望。中秋节历史悠久,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我国为传承民族文化,从2008年起中秋节被国务院列为国家法定节日。
3、同学们,你们知道祖国各地、各民族欢庆中秋是什么样子吗?
中国地缘广大,人口众多,风俗各异,中秋节的过法也是多种多样,并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在福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在建宁,中秋夜以挂灯为向月宫求子的吉兆。上杭县人过中秋,儿女多在拜月时请月姑。龙岩人吃月饼时,家长会在中央挖出直径二、三寸的圆饼供长辈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让晚辈知道。这个习俗是源于月饼中藏有反元杀敌讯息的传说。金门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想不想了解一些中秋节的民族风情呢玩花灯
解说:中秋节最主要的庆祝方式就是吃月饼、赏月、玩花灯,可是不少民族也有自己独特的庆祝方式。不仅是国内,海外的华人华侨也在通过各种方式喜庆中秋。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
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
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
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是香港中秋节最富传统特色的习俗)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6、领略了各地、各民族的中秋风情,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主发言)
7、人们欢庆中秋的场面可真热闹,丰富多彩的各地中秋文化令人眼花缭乱。
活动二:品中秋
品快乐:
1、小朋友们,各地庆中秋都有不同的方式,大家想一想,今天,在咱们班级这个大家庭里,你有什么好的主意来庆祝中秋?(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交流)(吟诗、唱歌、画画、游戏等)
4、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节赏月对诗会友是必不可少的。漂泊在外的游子常以月亮的诗词来寄托他们的思乡之情,请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品一品吧。
欣赏《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36秒或2分钟)《水调歌头》(宋)苏东坡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3分钟)
还有谁记得其他的诗句吗?(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中华诗文浩如烟海,博大精深,这些诗歌,让我们似乎看到一轮明月下浓浓的乡情和不尽的情思。刚刚我们在快乐中品味了中秋的诗情画意,品尝中秋美食也不容错过。
品幸福
1小朋友们,中秋节你们都会吃些什么食物呢?你们爱吃月饼吗?你们都吃过什么口味的月饼?
2、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月饼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和家人坐在一起赏月、吃月饼,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3、谁来说说你品味月饼的感受?
7、是啊,月饼是圆圆的,吃到嘴里的感觉是香香的,甜甜的。我们这个大家庭在一起联欢,吃月饼,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啊!板书(幸福)
品感恩
1、同学们,今天,我们团圆了幸福了快乐了,你们可知道,在这幸福的背后,有多少人在我们默默付出。(出示图:各行各业的人们。)
2、为了让我们过一个团圆祥和的中秋之夜,你们知道有哪些人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忙碌着,不能回家过节和亲人团聚。而此时此刻,你想对这些人说些什么?(感恩、珍惜)
4、是啊,我们应该心存感恩的心,好好珍惜拥有的这份幸福。(板书:感恩)
品思念
1、、孩子们,中秋夜,我们和家人团聚了,今天,咱们班级这个大家庭团圆了,幸福了,可是你们知道吗?中华民族也是一个大家庭,香港和澳门都已经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可是我们的祖国母亲还有一个孩子还没有回来,你知道是哪里吗?
生:宝岛——台湾!
2、台湾是我们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秋节,是我们共同的传统节日。而中秋赏月是我们共同的中华风情。
3、而中秋赏月时,台湾人又是怎样思念大陆的亲人的呢?我们来共同欣赏台湾诗人彭邦桢作词的歌曲月之故乡。(播放歌曲 5分钟)天上一个月亮,水里一个月亮。天上的月亮在水里,水里的月亮在天上。低头看水里,抬头看天上。看月亮,思故乡。一个在水里,一个在天上。
这是海峡两岸词曲作家共同创作的一首游子怀念故乡的歌曲,语言质朴、真挚、感人,抒发了海外赤子对祖国家乡的无比热爱之情。虽然只有两句歌词,但其含义深远。第一句(段)表达了两岸同胞血脉相通,心心相映,彼此不可分离的骨肉亲情;第二句(段)进一步表达了台湾同胞思念故乡盼望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心愿。
4、小朋友们,听了这首歌曲,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你有什么感受?
让我们再来饱含深情的品味台湾同胞对亲人的思念吧!
5、我们共同期望,台湾能够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圆。
活动三:送祝福
1、小朋友们,刚才我们领略了我国悠久历史文化,体验了今人的情思、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中秋节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和对未来的憧憬。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日子里,就让我们把那美好的祝福送给在工作岗位上辛勤工作的建设者,送给远方的亲人和朋友吧……
2、谁先来表达一下你的祝福?(师生共交流)
3、好,现在,我们就来写一张祝福卡吧,把自己心理想要表达的祝福写下来!
三、总结
1、同学们,学习了这节课,你想说点什么 ?
中秋节的来历,习俗、美食,我感受到了幸福,我还知道了应该感谢那些坚守在岗位上的叔叔阿姨们,我们应该向灾区奉献爱心)
2、同学们,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我们共同感受到了幸福,收获了快乐,懂得了感恩。最后,老师也想送给大家一份美好的祝福,祝福大家月圆人圆事事圆,祝福大家学习进步,梦想成真。
四、作业:
1、了解国外中秋节是怎么过的?
2、小朋友们,知道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卫星吗?还有空间站“天宫”,课后请大家采取各种方法了解有关的资料。下节课我们进行一次“新嫦娥奔月”的故事会,希望大家积极准备,有更优秀的表现。
嫦娥奔月
嫦娥是射日英雄后羿之妻,王母感后羿射日之功,赠之不死仙药。而嫦娥因故吃了仙药,无法逗留地面,飞天奔月而去。服下仙药的嫦娥身子渐渐飘离地面,而广邈清冷的天空中,该去哪里呢?抬头望见皎洁的月光,嫦娥终于决定向那轮圆月冉冉飞去。
吴刚伐桂
传说吴刚是天庭中的一位粗鲁的天将,被嫦娥的美丽深深吸引。也不顾对方的拒绝,一次又一次地跑到月宫纠缠。嫦娥不堪其扰,于是指向月中桂树说,它枝条太长了,今夜你若能将它砍断,便答应你的追求。吴刚心花怒放,心想这算什么难题,抡起斧头就砍。可每次拔出斧头,桂树的树身便恢复如初。于是他一斧又一斧地砍,桂树总是不断。一至砍到今天。
月饼传说
月饼象征团圆,是中秋祭月和拜土地公的必备祭品。而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是由元朝末年流传下来的。元朝末年,汉人打算团结起来反抗蒙古人的统治,却苦于无从传递消息。后来刘伯温想出一条计策,到处散布流言,说有冬瘟流行,除非家家户户都在中秋节买月饼来吃,才能避免。人们买了月饼回到家中,发觉里面藏着纸条,上面写着:“中秋夜,杀鞑子,迎义军!” 于是众人纷纷起义反抗统治者,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就是这样留下来的。
300字民间故事 中国民间小故事300字(三)
《巧抗酥油差》的故事。故事中讲,山南人民把酥油都交给山南王了,弄得自己连酥油都没有。一天,聪明的尼却桑布见山南王在阳台上散步,便大声吆喝一头小驴子说:“你这鬼东西,把奶吸光我们拿什么去交给山南王呀。”山南王听见了,便骂尼却桑布:“难道你不知道吃了驴子酥油,人会变成傻瓜吗?”尼却桑布说:“实在没有办法,没有牛羊酥油了,只好交驴酥油,以前交的就是这种酥油。”于是,山南王命令把“驴子”酥油扔出去,尼却桑布趁机叫来众乡亲,把新鲜的牛奶酥油统统拣回来,听了这样的故事,使人对聪明的尼却桑布肃然起敬,对山南王的横行霸道、敲诈勒索赔切齿痛恨,对巧抗酥油差的胜利,欢欣鼓舞。
争议给几本书名你自己找
藏族民间故事选_中央民族学院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藏语文教研室藏族文学小组编_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
藏族民间故事_宋兴富主编_巴蜀书社2004
说不完的故事:西藏民间文学经典_万玛才旦译_甘肃民族出版社2009
阿古登巴的故事_开斗山编译_青海人民出版社1963
西藏民间故事选1965-1985_西藏民间故事选编委会_西藏人民出版社1985
中国民间故事全集40-西藏民间故事集_陈庆浩,王秋桂主编_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民间故事集成 青海卷_编辑委员会编_中国isbn中心2007
中国民间故事集成-西藏卷_编辑委员会编_中国isbn中心2001
300字民间故事 中国民间小故事300字(四)
朱庆澜(1874~1941),字子桥,绍兴柯桥渔后村人。父锦堂,游幕山东,为历城县刑名师爷,庆澜生于任所。6岁丧父,14岁丧母,自幼孤贫力学。17岁,为治理黄河河工。后随友赴东北,投东三省总督赵尔巽部下,深受赏识,历任三营统领,凤凰、安东知县,东三省营务处会办及第二标标统等职。清宣统元年(1909),赵尔巽调四川总督,随之入川,任四川巡警道,旋升陆军第十七镇统制,与同盟会员程潜等编练新军,成为西南主要军事力量。?
辛亥武昌起义,响应革命,宣布四川独立,被推为四川大汉军政府副都督。民国元年(1912),任黑龙江督署参谋长,后改任护军使兼署民政长、巡按使、黑龙江省将军。5年7月,受段祺瑞任命为广东省长。翌年7月,任广东新军司令。张勋复辟,首先通电声讨,响应孙中山“护法”主张,电请来粤主持大计。7月17日,孙中山率起义海军及部分国会议员抵粤,备受欢迎与支持,并从省长警卫军中拨出二十营改编为护法军。段祺瑞对此大为不满,为逼走庆澜,下令改长广西,遂不得不离开广东。后寓居上海。11年,应张作霖之邀,重返东北,任东北特区行政长官兼中东铁路护路军总司令。积极维护国家主权,将铁路沿线俄人所占100多万亩土地全部收回。14年辞职。此后长期从事慈善救济与抗日救亡事业,先后任华北慈善联合会会长、黄河水利委员会委员长、国民政府赈济委员会委员长等职,为赈灾奔走呼号,不辞劳瘁。20年“九·一八”事变后,联络各界人士,组织辽吉黑热民众抗日后援会,积极募款支持东北义勇军。次年,日军进攻上海,又向国内外募捐,并承担宣传、医疗、运输等工作,支持十九路军抗日。22年5月,冯玉祥、吉鸿昌等在张家口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即送去银元10万,以充军饷。抗战以后,在陕西创立黄龙山垦区,收容难民达5万余人。生前关心桑梓,出资创办渔后村小学,招收本村儿童免费入学。30年1月,积劳成疾,卒于西安。西安各界公葬于长安县杜曲乡东韦村,冯玉祥为之作碑文,
300字民间故事 中国民间小故事300字(五)
中国民间四大传说
《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和《牛郎织女》并称为中国民间四大传说.。
1:孟姜女
秦朝时候,有个善良美丽的女子,名叫孟姜女。一天,她正在自家的院子里做家务,突然发现葡萄架下藏了一个人,吓了她一大跳,正要叫喊,只见那个人连连摆手,恳求道:“别喊别喊,救救我吧!我叫范喜良,是来逃难的。”原来这时秦始皇为了造长城,正到处抓人做劳工,已经饿死、累死了不知多少人!孟姜女把范喜良救了下来,见他知书达理,眉清目秀,对他产生了爱慕之情,而范喜良也喜欢上了孟姜女。他俩儿心心相印,征得了父母的同意后,就准备结为夫妻。
成亲那天,孟家张灯结彩,宾客满堂,一派喜气洋洋的情景。眼看天快黑了,喝喜酒的人也都渐渐散了,新郎新娘正要入洞房,忽然只听见鸡飞狗叫,随后闯进来一队恶狠狠的官兵,不容分说,用铁链一锁,硬把范喜良抓到长城去做工了。好端端的喜事变成了一场空,孟姜女悲愤交加,日夜思念着丈夫。她想:我与其坐在家里干着急,还不如自己到长城去找他。对!就这么办!孟姜女立刻收拾收拾行装,上路了。
一路上,也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霜雨雪,跋涉过多少险山恶水,孟姜女没有喊过一声苦,没有掉过一滴泪,终于,凭着顽强的毅力,凭着对丈夫深深的爱,她到达了长城。这时的长城已经是由一个个工地组成的一道很长很长的城墙了,孟姜女一个工地一个工地地找过来,却始终不见丈夫的踪影。最后,她鼓起勇气,向一队正要上工的民工询问:“你们这儿有个范喜良吗?”民工说:“有这么个人,新来的。”孟姜女一听,甭提多开心了,她连忙再问:“他在哪儿呢?”民工说:“已经死了,尸首都已经填了城脚了!”
猛地听到这个噩耗,真好似晴天霹雳一般,孟姜女只觉眼前一黑,一阵心酸,痛哭起来。整整哭了三天三夜,哭得天昏地暗,连天地都感动了。天越来越阴沉,风越来越猛烈,只听“哗啦”一声,一段长城被哭倒了,露出来的正是范喜良的尸首,孟姜女的眼泪滴在了他血肉模糊的脸上。她终于见到了自己心爱的丈夫,但丈夫却再也看不到她了,因为他已经被残暴的秦始皇害死了。
2:白蛇传
清明时分,西湖岸边花红柳绿,断桥上面游人如梭,真是好一幅春光明媚的美丽画面。突然,从西湖底悄悄升上来两个如花似玉的姑娘,怎么回事?人怎么会从水里升出来呢?原来,她们是两条修炼成了人形的蛇精,虽然如此,但她们并无害人之心,只因羡慕世间的多彩人生,才一个化名叫白素贞,一个化名叫小青,来到西湖边游玩。
偏偏老天爷忽然发起脾气来,霎时间下起了倾盆大雨,白素贞和小青被淋得无处藏身,正发愁呢,突然只觉头顶多了一把伞,转身一看,只见一位温文尔雅、白净秀气的年轻书生撑着伞在为她们遮雨。白素贞和这小书生四目相交,都不约而同地红了红脸,相互产生了爱慕之情。小青看在眼里,忙说:“多谢!请问客官尊姓大名。”那小书生道:“我叫许仙,就住在这断桥边。”白素贞和小青也赶忙作了自我介绍。从此,他们三人常常见面,白素贞和许仙的感情越来越好,过了不久,他们就结为夫妻,并开了一间“保和堂”药店,小日子过得可美了!
由于“保和堂”治好了很多很多疑难病症,而且给穷人看病配药还分文不收,所以药店的生意越来越红火,远近来找白素贞治病的人越来越多,人们将白素贞亲切地称为白娘子。可是,“保和堂”的兴隆、许仙和白娘子的幸福生活却惹恼了一个人,谁呢?那就是金山寺的法海和尚。因为人们的病都被白娘子治好了,到金山寺烧香求菩萨的人就少多了,香火不旺,法海和尚自然就高兴不起来了。这天,他又来到“保和堂”前,看到白娘子正在给人治病,不禁心内妒火中烧,再定睛一瞧,哎呀!原来这白娘子不是凡人,而是条白蛇变的!
法海虽有点小法术,但他的心术却不正。看出了白娘子的身份后,他就整日想拆散许仙白娘子夫妇、搞垮“保和堂”。于是,他偷偷把许仙叫到寺中,对他说:“你娘子是蛇精变的,你快点和她分手吧,不然,她会吃掉你的!”许仙一听,非常气愤,他想:我娘子心地善良,对我的情意比海还深。就算她是蛇精,也不会害我,何况她如今已有了身孕,我怎能离弃她呢!法海见许仙不上他的当,恼羞成怒,便把许仙关在了寺里。
“保和堂”里,白娘子正焦急地等待许仙回来。一天、两天,左等、右等,白娘子心急如焚。终于打听到原来许仙被金山寺的法海和尚给“留”住了,白娘子赶紧带着小青来到金山寺,苦苦哀求,请法海放回许仙。法海见了白娘子,一阵冷笑,说道:“大胆妖蛇,我劝你还是快点离开人间,否则别怪我不客气了!”白娘子见法海拒不放人,无奈,只得拔下头上的金钗,迎风一摇,掀起滔滔大浪,向金山寺直逼过去。法海眼见水漫金山寺,连忙脱下袈裟,变成一道长堤,拦在寺门外。大水涨一尺,长堤就高一尺,大水涨一丈,长堤就高一丈,任凭波浪再大,也漫不过去。再加上白娘子有孕在身,实在斗不过法海,后来,法海使出欺诈的手法,将白娘子收进金钵,压在了雷峰塔下,把许仙和白娘子这对恩爱夫妻活生生地拆散了。
小青逃离金山寺后,数十载深山练功,最终打败了法海,将他逼进了螃蟹腹中,救出了白娘子,从此,她和许仙以及他们的孩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再也不分离了。
3:牛郎与织女
牛郎只有一头老牛、一张犁,他每天刚亮就下地耕田,回家后还要自己做饭洗衣,日子过得十分辛苦。谁料有一天,奇迹发生了!牛郎干完活回到家,一进家门,就看见屋子里被打扫得干干净净,衣服被洗得清清爽爽,桌子上还摆着热腾腾、香喷喷的饭菜。牛郎吃惊得瞪大了眼睛,心想:这是怎么回事?神仙下凡了吗?不管了,先吃饭吧。
此后,一连几天,天天如此,牛郎耐不住性子了,他一定要弄个水落石出。这天,牛郎象往常一样,一大早就出了门,其实,他走了几步就转身回来了,没进家门,而是找了个隐蔽的地方躲了起来,偷偷地观察着。果然,没过多久,来了一位美若天仙的姑娘,一进门就忙着收拾屋子、做饭,甭提多勤劳了!牛郎实在忍不住了,站了出来道:“姑娘,请问你为什么要来帮我做家务呢?”那姑娘吃了一惊,脸红了,小声说道:“我叫织女,看你日子过得辛苦,就来帮帮你。”牛郎听得心花怒放,赶忙接着说:“那你就留下来吧,我们同甘共苦,一起用双手建设幸福的生活!”织女红着脸点了点头,他们就此结为夫妻,男耕女织,生活得很美满。
过了几年,他们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一家人过得开心极了。一天,突然间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大作,雷电交加,织女不见了,两个孩子哭个不停,牛郎急得不知如何是好。正着急时,乌云又突然全散了,天气又变得风和日丽,织女也回到了家中,但她的脸上却满是愁云。只见她轻轻地拉住牛郎,又把两个孩子揽入怀中,说道:“其实我不是凡人,而是王母娘娘的外孙女,现在,天宫来人要把我接回去了,你们自己多多保重!”说罢,泪如雨下,腾云而去。
牛郎搂着两个年幼的孩子,欲哭无泪,呆呆地站了半天。不行,我不能让妻子就这样离我而去,我不能让孩子就这样失去母亲,我要去找她,我一定要把织女找回来!这时,那头老牛突然开口了:“别难过!你把我杀了,把我的皮披上,再编两个箩筐装着两个孩子,就可以上天宫去找织女了。”牛郎说什么也不愿意这样对待这个陪伴了自己数十年的伙伴,但拗不过它,又没有别的办法,只得忍着痛、含着泪照它的话去做了。
到了天宫,王母娘娘不愿认牛郎这个人间的外孙女婿,不让织女出来见他,而是找来七个蒙着面、高矮胖瘦一模一样的女子,对牛郎说:“你认吧,认对了就让你们见面。”牛郎一看傻了眼,怀中两个孩子却欢蹦乱跳地奔向自己的妈妈,原来,母子之间的血亲是什么也无法阻隔的!
王母娘娘没办法了,但她还是不甘心织女再回到人间,于是就下令把织女带走。牛郎急了,牵着两个孩子赶紧追上去。他们跑着跑着,累了也不肯停歇,跌倒了再爬起来,眼看着就快追上了,王母娘娘情急之下拔出头上的金簪一划,在他们中间划出了一道宽宽的银河。从此,牛郎和织女只能站在银河的两端,遥遥相望。而到了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回有成千上万的喜鹊飞来,在银河上架起一座长长的鹊桥,让牛郎织女一家再次团聚。
4:梁山伯与祝英台
从前有个姓祝的地主,人称祝员外,他的女儿祝英台不仅美丽大方,而且非常的聪明好学。但由于古时候女子不能进学堂读书,祝英台只好日日倚在窗栏上,望着大街上身背着书箱来来往往的读书人,心里羡慕极了!难道女子只能在家里绣花吗?为什么我不能去上学?她突然反问自己:对啊!我为什么就不能上学呢?
想到这儿,祝英台赶紧回到房间,鼓起勇气向父母要求:“爹,娘,我要到杭州去读书。我可以穿男人的衣服,扮成男人的样子,一定不让别人认出来,你们就答应我吧!”祝员外夫妇开始不同意,但经不住英台撒娇哀求,只好答应了。
第二天一清早,天刚蒙蒙亮,祝英台就和丫鬟扮成男装,辞别父母,带着书箱,兴高采烈地出发去杭州了。
到了学堂的第一天,祝英台遇见了一个叫梁山伯的男同学,学问出众,人品也十分优秀。她想:这么好的人,要是能天天在一起,一定会学到很多东西,也一定会很开心的。而梁山伯也觉得与她很投缘,有一种一见如故的感觉。于是,他们常常一起诗呀文呀谈得情投意合,冷呀热呀相互关心体贴,促膝并肩,两小无猜。后来,两人结拜为兄弟,更是时时刻刻,形影不离。
春去秋来,一晃三年过去了,学年期满,该是打点行装、拜别老师、返回家乡的时候了。同窗共烛整三载,祝英台已经深深爱上了她的梁兄,而梁山伯虽不知祝英台是女生,但也对她十分倾慕。他俩恋恋不舍地分了手,回到家后,都日夜思念着对方。几个月后,梁山伯前往祝家拜访,结果令他又惊又喜。原来这时,他见到的祝英台,已不再是那个清秀的小书生,而是一位年轻美貌的大姑娘。再见的那一刻,他们都明白了彼此之间的感情,早已是心心相印。
此后,梁山伯请人到祝家去求亲。可祝员外哪会看得上这穷书生呢,他早已把女儿许配给了有钱人家的少爷马公子。梁山伯顿觉万念俱灰,一病不起,没多久就死去了。
听到梁山伯去世的消息,一直在与父母抗争以反对包办婚姻的祝英台反而突然变得异常镇静。她套上红衣红裙,走进了迎亲的花轿。迎亲的队伍一路敲锣打鼓,好不热闹!路过梁山伯的坟前时,忽然间飞沙走石,花轿不得不停了下来。只见祝英台走出轿来,脱去红装,一身素服,缓缓地走到坟前,跪下来放声大哭,霎时间风雨飘摇,雷声大作,“轰”的一声,坟墓裂开了,祝英台似乎又见到了她的梁兄那温柔的面庞,她微笑着纵身跳了进去。接着又是一声巨响,坟墓合上了。这时风消云散,雨过天晴,各种野花在风中轻柔地摇曳,一对美丽的蝴蝶从坟头飞出来,在阳光下自由地翩翩起舞。
《中国民间故事100篇》民间故事,历来为人们所喜闻乐见,可谓家喻户晓,耳熟能详。断桥相会,流传千年;梁祝化蝶,爱情绝响……《中国民间故事100篇》将这些传统故事提炼加工,让读者感受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以上内容是关于300字民间故事和中国民间小故事300字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