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四大民间故事做小报 四大民间故事小报

国学素材成语故事

根据四大民间故事做小报 四大民间故事小报

九天魂帝围观:℉更新时间:08-23 12:39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根据四大民间故事做小报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四大民间故事小报和根据四大民间故事做小报的精彩内容哦。

根据四大民间故事做小报 四大民间故事小报

根据四大民间故事做小报 四大民间故事小报(一)

1、牛郎织女

2、孟姜女

3、梁山伯与祝英台

4、白蛇传

秦朝时候,有个善良美丽的女子,名叫孟姜女。一天,她正在自家的院子里做家务,突然发现葡萄架下藏了一个人,吓了她一大跳,正要叫喊,只见那个人连连摆手,恳求道:“别喊别喊,救救我吧!我叫范喜良,是来逃难的。”原来这时秦始皇为了造长城,正到处抓人做劳工,已经饿死、累死了不知多少人!孟姜女把范喜良救了下来,见他知书达理,眉清目秀,对他产生了爱慕之情,而范喜良也喜欢上了孟姜女。他俩儿心心相印,征得了父母的同意后,就准备结为夫妻。

成亲那天,孟家张灯结彩,宾客满堂,一派喜气洋洋的情景。眼看天快黑了,喝喜酒的人也都渐渐散了,新郎新娘正要入洞房,忽然只听见鸡飞狗叫,随后闯进来一队恶狠狠的官兵,不容分说,用铁链一锁,硬把范喜良抓到长城去做工了。好端端的喜事变成了一场空,孟姜女悲愤交加,日夜思念着丈夫。她想:我与其坐在家里干着急,还不如自己到长城去找他。对!就这么办!孟姜女立刻收拾收拾行装,上路了。

一路上,也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霜雨雪,跋涉过多少险山恶水,孟姜女没有喊过一声苦,没有掉过一滴泪,终于,凭着顽强的毅力,凭着对丈夫深深的爱,她到达了长城。这时的长城已经是由一个个工地组成的一道很长很长的城墙了,孟姜女一个工地一个工地地找过来,却始终不见丈夫的踪影。最后,她鼓起勇气,向一队正要上工的民工询问:“你们这儿有个范喜良吗?”民工说:“有这么个人,新来的。”孟姜女一听,甭提多开心了,她连忙再问:“他在哪儿呢?”民工说:“已经死了,尸首都已经填了城脚了!”

猛地听到这个噩耗,真好似晴天霹雳一般,孟姜女只觉眼前一黑,一阵心酸,痛哭起来。整整哭了三天三夜,哭得天昏地暗,连天地都感动了。天越来越阴沉,风越来越猛烈,只听“哗啦”一声,一段长城被哭倒了,露出来的正是范喜良的尸首,孟姜女的眼泪滴在了他血肉模糊的脸上。她终于见到了自己心爱的丈夫,但丈夫却再也看不到她了,因为他已经被残暴的秦始皇害死了。

根据四大民间故事做小报 四大民间故事小报(二)

http://www.6mj.com/ 中国民间故事网

徐文长从小就善于动脑筋思考,他聪明、机智也充满了情趣。

徐文长的伯父很喜欢他,时常想些法子逗他玩,考他的思考能力。有一次,伯父领着徐文长来到一座贴着水面、桥身既窄又软的竹桥边,把两只水桶装满了水,对徐文长说:“我想考考你,你能提着这两桶水过桥,我就送你一件礼物。”

少年徐文长想了一下,就脱下鞋,用两根绳子把小桶系住,然后再把装满了水的木桶放到水里,就这样他提着两根绳子走过了木桥。

伯父还想用一个更难的法子把徐文长难倒。他说:“既然你过了桥,礼物我当然要给你,但必须要按我的要求去取礼物。”说着,他就把那件礼物吊到一根长竿顶上,并且告诉徐文长:“你既不能站在凳子之类的高地方去取,又不能把竹竿横下来。”

伯父想,这下徐文长就没有办法了。

但徐文长摸了摸后脑勺,马上就想出了取礼物的方法。只见他拿住竹竿一直走到一口井边,然后把竹重向井里放,当竹顶快到井口时,他就顺利地拿到了那件礼物。

伯父被聪明的徐文长惊呆了,不禁拍手称赞:“真是聪明的徐文长啊!”

来自:小故事网

刘罗锅智告贪官

一天傍晚,乾隆皇帝来到午门散步。抬头一望,只见午门至正阳门那段御道由于年久失修,不少处已磨损得坑坑洼洼,觉得有失皇家体面,非整修一下不可。于是他便令和坤承办此事,让他造出预算,限两月之内竣工。

和坤得皇上宠信,但贪婪成性,是个雁过拔毛的角色。他奉旨之后非常高兴,觉得又得了个发财的良机。

三天后早朝时,和坤就带本奏道:“皇上,这段御道确实有碍观瞻,必须全部换新。由于所需石料要从数百里外的房山采办,石匠精雕细刻,故而工程浩大,即使从紧开支,至少也需白银十万两。”乾隆皇帝二话没说,立即照准。

此后,御道旁立即搭起了不少工棚,并将御道两旁用草苫遮住,数百匠人叮叮当当地日夜干了起来。结果,不足一月,御道就提前峻工了。

乾隆皇帝在和坤陪同下一看,果然见御道平坦,焕然一新,不由龙心大喜,连声赞好。

次日早朝时,乾隆皇帝就当众宣旨:“和爱卿这次主修御道,夜以继日,既快又好,提前一月完工,劳苦功高,朕赏你白银一万两,再升官一等。”

和坤得意洋洋,名利双收,连忙谢恩。

谁知过了没几天,此事的底细被刘墉无意中发现了:原来和坤根本没有去房山采办石料,只是将原来的石块撬起来,令石匠在反面雕刻了一下,把下面的路基平整后,一铺上便跟新的一样。因此,工期缩短,成本又省,总共只花了一万两银子。

刘墉便决心将它揭露出来,让和坤当众出丑。

第二天上早朝时,刘墉待大家进太和殿后,飞快地将身上的朝服脱下,反过来套上,然后悄悄跟了进去。

乾隆皇帝端坐在九龙椅上,居高临下,抬头一看,忽见群臣后面站着个衣着与众不同的人,觉得奇怪,再细一看,却是协办大学士刘墉。心想:他向来十分注重仪表,办事小心谨慎。今天怎么昏头昏脑地将朝服也穿反了这是怎么一回事?

这一细节很快被向来看着皇上眼色行事的和坤发现了。因当时明文规定:上朝时如果朝服不正,要判罪的。他心想:刘罗锅,这下你有好果子吃了。便故意幸灾乐祸地说:“刘大人,你今天怎么啦?和坤这么一咋呼,群臣见了都为刘墉捏了一把冷汗。

奇怪的是,那刘墉却低着头置若罔闻。

要是换个大臣,乾隆皇帝早就发火降罪了,但念及刘墉一向忠心耿耿,便改用责备的语气问:“刘爱卿,你怎么将朝服穿反了,快出去穿好了再来见朕。”刘墉这才恍然大悟地出去,穿好了又进来,跪地奏道:“启奏皇上,微臣今日将朝服反穿了,确实不该,请皇上恕罪。不过,朝服穿反显而易见,可如今有人将御道仅仅翻了个面,再略加修饰,就侵吞公款,大肆渔利,虽发生在大家的鼻子底下,恐怕就不易察觉了吧?”

刘墉话音一落,刚才正趾高气扬的和坤,顿时像矮了一截,脸色大变。

“什么?你说这御道是翻个面铺的。”乾隆皇帝一听,连忙追问,“刘爱卿,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快细细奏来。”

刘墉大步向前,伏地奏道:“万岁,此事为臣偶然听说,并已去现场查勘。不过,还是请皇上先问和大人为妙。”

乾隆皇帝暗吃一惊,便问和坤:“你还不实说?”

和坤见东窗事发,再也无法隐瞒,忙跪倒在地,说:“为臣该死,确实未去房山采石,只是将原有的石块翻转过来雕刻了一下,重新铺上。”

乾隆皇帝顿时怒形于色:“你好大的胆,那么你总共花了多少银子?”

“一万两。”

“那其余的九万两呢?”

“这——”和坤光是拚命叩头,再也答不出话来。

刘墉奏道:“皇上,这还用问,其余的早落入了和大人的腰包。嘿,想不到这么一项小工程,和大人竟能变出大戏法。望皇上明断。”

直到这时,群臣才知道刘墉反穿朝服的用意。乾隆皇帝早已怒气满胸,可和坤与自己情投意合,凡事又离不开他,只得高高举起,又轻轻放下:“大胆和坤,竟敢欺君罔上。朕命你速将贪污和赏赐给你的银两退回国库,并免去你的官职一级。而这段御道须按你原来方案重新建造,所需银两则罚你出。下不为例,否则严惩不贷。”

和坤只得自认倒霉,表示认罚,并连连谢罪。纪晓岚奏道:“皇上,刘大人参奏有功,理该有赏。”

乾隆皇帝朝刘墉笑道:“好,朕赏刘爱卿朝服三件。不过,下次你切勿将它再穿反了。”

刘墉忙道:“谢主隆恩。如今御道之案已正,为臣岂会再将朝服反穿!”

根据四大民间故事做小报 四大民间故事小报(三)

孙权送曹操一只大象,曹操没看过这种庞然大物,想知道它有多重?于是,他对着臣子们说:“谁有办法把这只大象称一称?”在场的人七嘴八舌地讨论着。7岁的儿子曹冲,开口说:“我知道怎么秤了!”他请大家把大象赶到一艘船上,看船身沉入多少,在船身上做了一个记号。然后又请大家把大象赶回岸上,把一筐筐的石头搬上船去,直到船下沈到刚刚画的那一条线上为止。接着,他请大家把在船上的石头逐一称过,全部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了!


有个字写错了。


曹冲五六岁时,知识和判断能力意识所达到的程度,就可以比得上成人了。孙权送来一头巨大的象,曹操想要知道这头象的重量,向他的下属询问这件事,可众大臣都不能想出称象的办法。曹冲说:“把象安放到大船上,在水没过船痕迹的地方刻上记号,称实物装上船,那么比较之下就能知道结果了。”曹操听了很高兴,立刻按照这个办法实施行动。

根据四大民间故事做小报 四大民间故事小报(四)

民间传说和民间故事都是民间文学研究的内容,二者是有些共性的地方,但区别还是很大的:?

1、从概念上看,民间故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民间故事包括传说,因为从广义上讲,民间故事是口头创作中所有叙事散文作品的称。?

2、从分类上说,民间传说分为:人物传说、史事传说和风物传说。狭义的民间故事分为:幻想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和民间笑话。?

3、从特点上来说,内容上,民间传说的人物传说是以人物为中心,记叙他们的事迹或经历,表明人民对他们的评价。如帝王传说,从秦始皇到光绪,他们或流芳百世或遗臭万年。还有著名作家、艺术家、工匠,及一些传统的、虚构的人物传说。这些人物传说有个共同的特点是,人物不管存在还是虚构都是有名有姓的、有具体的历史时间、背景。即使主人公并不一定是历史上确有的人物,某些古代文献上,还若有其事地记载过。虚构的故事多来自古老的、传统的民间传说,千百年来不停流传,无论有多少异文,其故事的中心情节和中心主人公的命运始终不变。如:干将莫邪传说、韩凭夫妇传说、牛郎织女传说、孟姜女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白蛇传说等。

民间故事里是通称的人物、广泛的背景和虚拟的内容,它们的主人公大多没有确定的名姓,冠以老大、老二、老三;大姐、二姐、三姐;张三、李四、王五;老头子、老婆子。如生活故事里“长工、地主故事”、“巧女、巧媳妇的故事”、“呆女婿、傻儿子的故事”、“媒人的故事”等。?

民间传说内容广泛,塑造人物上是多种多样的,而民间故事中则存在着人物类型化。在民间故事中储存着各种不同类型的典型形象:阿凡提、巴拉根仓、阿古登巴、杜老幺等。这是各民族、各地区机智人物的代表,几乎成了当地所有机智人物的通称。?

传说的讲述没有固定的模式,一切皆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异。民间故事的开头一般会用一些相对固定的语句,如:“很久很久以前·······”、“从前······”这是因为民间故事没有特定的时间、地点、人物,而且幻想性很大。 ?

4、民间传说是有着事实基础的;民间故事是幻想,幻想是民间故事的生命。

民间传说与历史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传说是民众的历史情感需要得到公开的表露抒发,传说中寄寓着人民群众对各类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历史评价,鲜明地体现着民众的历史感情。传说所及的对象,绝大多数都是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传说有时讲的生动会让人有种错觉,误认为是历史,所以传说一般都具有某种确定的历史性因素,是“民众口传的历史”,带有极强的个体感情色彩。如《杨家将》的传说,不清楚历史的就会把这个传说当成历史真实了。传说中杨延昭的儿子是杨宗保,杨宗保的儿子是杨文广,而《宋史》记载中,杨延昭的儿子是杨文广,没有杨宗保这个人。而生活中我们拿后者来讲,会被大家笑话搞错了。杨家将被塑造成一门忠烈,表达的是民众的感情,但不能同历史等同。?

幻想,在民间故事中站着很重要的地位。神话、传说、童话中有很浓厚的幻想自不必说,就是在寓言、笑话以及生活故事中,也同样存在着幻想的成分。如阿凡提与国王的故事。 在社会意义上,民间传说的创作动因是百姓的一种情感的表达。钟山川之灵秀,赋造物以神韵,依物取形,随类赋彩,这是传说创作的一般规律。它的产生和流传靠着共同的民俗信仰,这些传说在共同的民族心理的基础上形成,又在传承中强化着民族凝聚力。


民间传说与民间故事是同属于民间文学的两种不同的体裁。

民间传说是一种民间口头叙事文学,“指民间长期留传下来的对过去事迹的记述和评价。”它是由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地方古迹、自然风物、社会习俗等有关的故事组成。人们通过民间传说,述说历史发展中的现象 、事件和人物,表达人民的观点和愿望,从这个意义上讲,民间传说往往给人以“它是真实历史”的错觉。

民间故事是民间叙事散文作品的一种,也称“古话”、“说古”、“学古”、“瞎话”等等。作为文学体裁的一种,民间故事更加侧重于对事件过程的描述。

民间故事的 内容取材于现实生活而加以虚构,有的则是创造者幻想出来的,其主人公或有名有姓,或者无名无姓,甚至还可以是被拟人化了的动植物,不一而足。这些人物和事件充分展示了创作者的理想和愿望。


卖身节(泼水节)农历二月初二 每逢二月初二,数以万计的群众都聚集到东莞市东坑镇,游走十里长街,争相淋泼“仙水”,购物寻仙,观赏花车,场面盛大热闹,是当今东莞的第一大节。 据史料记载,卖身节源于明代万历年间,当时一卢姓大户在二月初二时张榜招工,为其他所效仿,逢二月二都张榜雇工,远近青壮年也都来东坑找雇主,这天逐渐成为“卖身节”。东坑有“小澳门”之称,数百年来粤港澳三地民风相融,商贸相集,每年“卖身节”期间,港澳和周边成千上万的人都要赶来参加,使集市贸易、雇工订约与万民同乐成为“卖身节”的三个主要内容,延续几百年。后来衍生出许多卖身节遇仙降福的民间传说,如“卖身必寻物”、“购物必遇仙”、“买物必好运”等。 现在的卖身节已经不存在买卖雇工,但集市美食、仙人降水,购物遇仙的民风依然盛行,同时融入了花车巡游、万支水枪淋射仙水以及维寨、苗寨、侗寨、彝寨、傣寨、藏寨等中国民族风情舞表演等活动。 “石龙杯”龙舟竞赛(端午赛龙舟)农历五月初五 每年端午节期间,在东莞市石龙镇金沙湾都要举行为期2天的“石龙杯”龙舟竞赛,除有多支传统龙队和国际标准龙队参赛外,还举行大型文艺晚会、焰火表演、极限运动表演、书画大赛、明清家具及古玩展等一系列活动。 横沥红荔风情节每年6月末 每年6月末荔枝上市时,东莞市横沥镇都要举办为期一周的红荔风情节,开展龙舟巡游、“荔枝红”民族舞表演、“横沥风情”摄影大赛、体育嘉年华、大型文艺晚会、烟花汇演、生态果园品荔游、风情节电影周等精彩活动。 香港人旅游节7月17日~8月14日 樟木头镇地处东莞市东南部山区,当地人口不足3万,却聚居了约15万香港人,素有“小香港”之称,每年7月到8月中旬,这里都要举行香港人旅游节,以文化广场、观音山、滨河公园、汽博中心为主会场,举办大型文艺晚会、汽车展销会、花车彩灯大巡游、万人登山、泼水节、啤酒节等文艺娱乐活动。 七月七风情节农历七月初七 农历七月初七,东莞人称之为“七姐诞”,又称“拜七姐”。其意即思念敬仰牛郎(董永)、织女(七姐)坚贞的爱情,通过虔诚祭拜、花车巡游等活动祈祷平安,寄福未来。主要活动场地在东莞市望牛墩镇。

根据四大民间故事做小报 四大民间故事小报(五)

《钥匙瓜》这本书中讲了一个叫杨康登的小朋友从城里到乡下的爷爷奶奶家住,便在那里上学,他对乡下的生活充满了好奇。特别是当爷爷给他讲了钥匙瓜的传说,说只要找到钥匙瓜就能找到很多财宝,他就着了迷似的到处寻找。在学校不好好上课,回家也不听爷爷奶奶的话。为了找钥匙瓜,一次又一次的受伤,老师为了救他也受了伤。还让爷爷奶奶操碎了心。但在老师耐心的教导和帮助下,他终于明白了,他虽然没有找到钥匙瓜,却把钥匙瓜种在了心理,懂得了这世上没有不劳而获财宝。所有的收获都要靠自己的努力。

通过这个故事得出来的道理:要想成为一个有用的人,靠不劳而获是不可能的,我们只有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才能成为爸爸妈妈和老师们的好孩子。


我今天看了一本寓言书,里面有一篇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名叫《金钥匙》。故事是这样讲的:知识老人有两个儿子,一个叫金宝,一个叫银宝。知识老人给自己的两个儿子每人各一把钥匙,叫他们去打开知识的宝库。钥匙上分别刻着“学”和“问”两个字。金宝按照“学”去行动,他每天认真读书,但遇到困难从不向别人请教。银宝按照“问”去行动,他不管什么都问,但他从不读书,也不独立思考。尽管他们很努力,也没有学到过硬的本领。于是,他们就找到知识老人,责骂道:“你的钥匙不管用,我们都按照钥匙上的字去做了,可什么都没学到!”知识老人听后哈哈大笑,说:“‘问’和‘学’两字是密不可分的,你们把‘学’‘问’两字分开了,那还有什么用呢?”金宝和银宝按照知识老人的话去做,果然都成了很有学问的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光学不问,也不能光问不学,既要学,又要问,才能掌握过硬的本领。

以上内容是关于根据四大民间故事做小报和四大民间故事小报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

标签:四大民间故事小报

标题:根据四大民间故事做小报 四大民间故事小报

链接:http://m.zhaichaow.cn/sucai/gushi/1240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