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钟民间故事大全100集 民间故事胡三山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1分钟民间故事大全100集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民间故事胡三山和1分钟民间故事大全100集的精彩内容哦。
1分钟民间故事大全100集 民间故事胡三山(一)
越王勾践vs吴王夫差
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家喻户晓,其实最先忍辱负重以图报复的却是夫差。檇李一战,夫差的父亲阖闾被勾践打败,受伤身亡。2年后,夫差兴兵南征,夫椒之战,吴军几乎全歼越军。就在越国唾手可得之际,夫差却答应了勾践的投降请求,给了死对头以喘息之机。勾践励精图治,准备了整整20年,终于等到了报复的机会,一举全歼了吴军。夫差在绝望中自杀,结束了两人长达20余年的争斗。
孙膑vs庞涓
传说中,两人同时授业于鬼谷子,但庞涓深知孙膑的才能远在自己之上。所以下山之后,他时刻关注着孙膑的去向。在魏国,庞涓受到了重用,指挥魏军横行中原,战无不胜。当他听说孙膑下山的消息之后,将他骗到了魏国,对他展开了一系列的迫害。被挖去膝盖骨的孙膑利用智慧逃出了魔爪,来到了齐国。从此二人利用齐、魏两个大国的军队上演了一场斗智的好戏。最终庞涓在马陵道中了孙膑的埋伏,全军覆没,自杀身亡。
苏秦vs张仪
实际上此二人没有直接进行过对抗,但他们的政治主张却是水火不容、针锋相对的。一个是倡导六国合纵一致抗秦,一个则是鼓吹连横与秦国结盟。在战国中后期的政治舞台上,两个完全相左的主张几乎决定着战国七雄的命运。苏秦合纵六国,最终促成六国的盟约,这使得秦国20多年不敢出函谷关。而当苏秦死后,张仪来往于东方六国,用一付伶牙俐齿瓦解了六国的联盟,为秦国取得压倒性的军事优势立下了汗马功劳,也将老学友、老对头的成绩一笔勾销。
刘邦vs项羽
鸿门宴、楚河汉界、四面楚歌、十面埋伏……这些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成语和典故都是刘邦和项羽这对老冤家奉献的。这对曾经的结拜兄弟,为了江山大打出手,双方都曾被对方逼的九死一生。最终刘邦计高一筹,迫使自己的义弟上演了一幕霸王别姬的千古悲剧,横剑自刎在乌江边!
刘秀vs王莽
一个是处心积虑数十年终于代汉自立的阴谋家,一个是以汉室宗亲自诩、一心要恢复故国的少年豪杰,两人自始就是不共戴天的仇敌。昆阳一战,刘秀成为敲响新莽王朝丧钟的人,他仅以万余兵力战胜了莽军40多万大军,消灭了王莽最后的主力,从而导致了新莽王朝的灭亡。刘秀与王莽之间的争斗在民间传说中流传的更广,甚至许多地名都与这两个死对头有关。
诸葛亮vs司马懿
《三国演义》中,周瑜死时曾大呼“既生瑜,何生亮”,含恨而终。其实这句话应改成诸葛亮来说:“既生亮,何生懿”。在后曹操、后刘备时代的三国,诸葛亮与司马懿之间的斗智是最精彩的部分。两个人可谓棋逢对手、将遇良才。甚至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仍上演了“死诸葛吓走活仲达”这样的好戏!
牛僧孺vs李德裕
公元808年,制科考试,年轻气盛的考生牛僧孺写下了一篇针砭时弊的文章,矛头直指当朝宰相李吉甫,李吉甫立即让考官取消了牛僧孺的考籍。朝中舆论哗然,纷纷指责李吉甫的专横。为了平息众议,唐宪宗只得将李吉甫外放到地方,而李吉甫就是李德裕的父亲。这件事也成为了李德裕与牛僧孺长达40年争斗的导火索。在后来的唐朝官场上,牛李两党交替掌权,相互攻伐,斗得你死我活。最终在唐宣宗时,李德裕被贬到海南,牛僧孺病故,才结束了这场历经五朝、长达40余年的党争。
岳飞vs金兀术
在民间传说中,他们一个是金翅大鹏转世,一个是赤须龙再来。很难想像暗弱的南宋如果没有岳飞会是什么样子。同样道理,曾经动摇过的金国如果没有金兀术,恐怕也无法完成占领中原的宏图大业。军事上两人各有千秋,唯一不同的是在金兀术的履历中有“政治家”这个头衔,他利用政治手腕,让他的特工——秦桧用卑鄙的手段解决了岳飞。最终金兀术获得自己想要的胜利和土地,而岳飞赢得了千百年来无数百姓的景仰与爱戴。
庞涓和孙膑啊,诸葛亮和周瑜啊
强力BS楼上几位说诸葛亮和周瑜,正史上周瑜基本没有和诸葛亮见过面,何谈对手?那时刘备方面的军师是庞统
宋 耶律休哥和李继隆
秦 刘邦和项羽
明 徐阶和严嵩
孙膑跟庞涓的故事!!!
1分钟民间故事大全100集 民间故事胡三山(二)
在很早以前,龙溪河畔的乡民,男耕女织,过着安居乐业的美满生活。一年,不知从哪儿飞来一条大黄孽龙,作恶多端。它不是呼风唤雨破坏庄稼,就是吞云吐雾残害生灵,把整个峡谷搞得乌烟瘴气,不得安宁。每年六月六日它的生日这天,更是强迫人们献上一对童男童女和十头大黄牛,一百头猪、羊等物供它享用。如若不然,它就发怒作恶,张开血盆大口,窜上村庄吞噬人畜,破坏田园,害得宁河黎民怨声载道,叫苦连天。
峡口龙溪镇上,有一位聪明俊美的小姑娘,名叫玉姑,她下决心,非除掉这条恶龙不可。有几次,她登上云台观去找云台仙子求救,都未找着。她仍不灰心,继续去找。这天清晨,她登上云台观,仙子被玉姑心诚志坚的精神感动了,就出现在她眼前,向她指点说:“离这儿千里之外有个鲤鱼洞,你可前去会见一位鲤鱼仙子,她定能相助于你。”
玉姑辞别云台仙子,跋山涉水,历尽千辛万苦,来到鲤鱼洞中,找到鲤鱼仙子,说明来意。鲤鱼仙子对玉姑说:“你想为民除害,这是件大好事,可是必须牺牲你自己啊!你能这样做吗?”玉姑毫不犹豫地说:“只要是为乡亲们除害,消灭那恶龙,哪怕是上刀山,下火海,粉身碎骨我也心甘!”鲤鱼仙子见玉姑这样诚恳坚决,十分满意地点了点头,朝玉姑喷了三口白泉,她顿时变成了一条美丽刚劲的红鲤鱼。
小红鲤逆江而上,经过七七四十九天,游回家乡。这天正是六月六日清晨,她摇身变还原貌,见乡亲们已准备就绪:一对童男童女,十头大黄牛,一百头肥羊肥猪。人们敲锣打鼓,宛如一条长龙向祭黄龙的峡口走来,前面那一对身着红衣红裙的童男童女,早已哭成泪人了。
黄龙见百姓送到盛餐佳肴,早已垂涎三尺,得意地张开大口。就在这千钧一发之时,玉姑抢先上前,拦住父老乡亲们说道:“大家在此暂停等着,让我前去收拾这个害人精。”话刚说完,只见玉姑纵身跳下水中,霎时变成一条大红鲤鱼,腾空飞跃,直朝恶龙口中冲去,一下窜进它的肚中,东刺西戳,把龙的五脏六腑捣得稀烂,恶龙拼命挣扎,浑身翻滚,但无济于事,终于被玉姑杀死了。可是,玉姑自己也葬身在黄龙腹中。
从此,宁河人民又过着安居乐业的日子。人们为了缅怀玉姑为民除害,在峡口半山腰修起了一座鲤鱼庙。至今在宁河一带,还广为流传着鲤鱼跳龙门的故事。[1]
1分钟民间故事大全100集 民间故事胡三山(三)
有一传说,说的是许昌地理位置很好,但人烟稀少,遍地水泽,伏羲女娲想来开发许昌,想开发得有人啊,于是女娲就通过捏泥人晾干后变活的方法造人,但在哪儿晾干呢?他们就想到了要造一个塔,塔造好后,把人放在塔上晾干。
后来塔就保留下来了,人们也安定了下来,他们就又到淮阳去进行新的开发。
有人说,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是一片沼泽,地势低洼,年年岁岁,岁岁年年,五谷难收。一天,一位母系氏族的老酋长将一根脱谷用的石磨棒插在这里,棒随风而长,久而久之,就变成了一座巍峨的古塔,从此,许州五谷丰登。
还有人说,许昌人才济济,但由于瑞云不落,以致文风不振,使许昌文人失去了一次又一次“状元及第”的机会,那时,托塔李天王和哪吒经常来看许昌的莲花,看到许昌如此天成美景,却少些镇地之宝贝,以致祥云难顾。有一天,托塔李天王从南天门向许州投下他的五寸御笔,笔头朝天,变成了今天的文峰塔,从此瑞云从天而落,许昌人才多了。
当然,这些只是传说,只是当地百姓的善言推测。要追溯真实的建塔历史,其实不难,有碑文可以作证。况且,塔只有不到四百年的历史,历史的尘埃还难以将其厚厚地覆盖。
但民间的阅读,从一个侧面丰富了塔的内涵,反映着厚重许昌的历史进程。
许昌文峰塔是明代许州太守郑振光为振兴文运而创建的风水塔,是明、清时期儒、佛、道三教合流的产物。
明代许州太守郑振光是江苏武进人,当时的武进,是一个状元迭出的地方,进士多得可以千计。而郑振光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就任的许州,自东汉末年,曹操迎汉献帝建都于许后,成为了建安文学的发祥地,在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极大。建安以后,却没出过状元,许州文风也日渐转衰,这让身为状元之乡人士,又是许州太守的郑振光心里很不爽。
为改变自汉以来文风的景况,受当时儒、佛、道兼容并蓄的影响,采纳风水先生之言,取翼方(东南方)文明之象,在许昌东南隅建造文明寺塔(又叫文明塔,后称文峰塔),塔内原供奉有掌人间士人禄籍与功名的文昌帝君塑像,以祈保佑许昌学子多出状元,人才辈出,希望出现像建安时期的文运盛事。于是便拿出自己的俸禄及府库银两,又动员民间力量,修造了这个被后人称为“河南明塔之冠”的文峰塔。一度,它成为许昌最高的建筑。
2006被国家评为“国保”级文物。
是明、清时期儒、佛、道三教合流的产物。 2006被国家评为“国保”级文物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称文明寺塔,建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
文峰塔位于河南省许昌博物馆内,建于明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十三层,高五十二米,呈平面八角形,造型精美、结构谨严,为河南省二百座明代砖塔之冠。"文峰耸秀"为许昌十景之一 。
2006年05月25日,许昌文峰塔作为明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称文明寺塔,建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由许州太守郑振光创建。该塔位于东径113°49′52.4″,北纬34°01′076″,许昌市博物馆院内。
许昌文峰塔平面呈八角形,为十三层楼阁式砖塔,通高49.536米,由基台、基座、塔身、塔刹等部分组成。基台为八角形,用条砖平卧顺砌而成。基座为石质八角形束腰须弥座,表面浮雕出连续性的仰覆瓣莲和卷草花纹,玲珑秀丽。基座之南砌筑有半圆形如意踏跺。除第一层外,其他各层之面阔自下而上逐层稍有收敛,诸层高度均匀递减。塔身由外壁、回廊、塔心柱或塔心室等部分组成,内外壁皆用青灰条砖三顺一丁垒砌而成。塔檐用仿木结构砖质斗拱挑出,斗拱为七踩出三翘,巧妙地分配相领各攒斗拱所施之正心瓜拱、厢拱及外拽瓜拱,形成规整有序的的布局。角科自坐斗斜出七踩三翘斗拱一缝。各翼角伸出石雕龙头角梁,并用条砖砌出生头木,使翼角翘起,各角悬挂风铎。塔身四面均辟有半圆拱券门窗,塔身第一层南面辟半圆拱券门,门上嵌一长方形石塔铭,正中阴刻“文笔耸秀”四字,左上方竖刻有阴文“万历四十二年”字样,第一层塔心室的藻井采用叠涩砖层,菱角牙子砖和砖制小拱头相间砌筑。塔内筑盘旋的环形梯道,可登塔顶。塔身之上置宝瓶状塔刹,塔顶天宫处置放有铜镜一面,铜剑一把,于1994年8月维修时发现。该塔结构谨严,造型古朴,外形与开封宋祐国寺塔相似。为河南省200多座明代砖塔之冠,对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具有重要价值。该塔于清康熙、嘉庆,同治年间多次维修。1991年8月,国家投资25万元由河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对该塔进行测绘、维修。现塔前立有石碑三通,一通为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文明塔赋》;一通为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重修文明寺塔记》;一通为嘉庆十四年(1809年)《重修文明寺释迦文佛殿鳌头观音殿碑记》。
保护范围:自塔基外壁向东延伸至100米处,向西延伸84米至文峰路,向南延伸至100米处,向北延伸至98米处。
建设控制地带:自保护范围边缘向东延伸130米至学院路西边沿,向西延伸250米至六一路东边沿,向南延伸130米至地方铁路许昌车站广场北侧,向北延伸150米至文峰路、莲城大道交叉处。
1分钟民间故事大全100集 民间故事胡三山(四)
传说在帝尧时期,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洪水。为了制止洪水泛滥,保护农业生产,尧帝曾召集部落首领会议,征求治水能手来平息水害。鲧被推荐来负责这项工作。鲧接受任务后,采用堤工障水,作三仞之城,就是用简单的堤埂把居住区围护起来以障洪水,九年而不得成功,最后被放逐羽山而死。舜帝继位以后,任用鲧的儿子禹治水。禹总结父亲的治水经验,改鲧“围堵障”为“疏顺导滞”的方法,就是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趋势,顺地形把壅塞的川流疏通。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洼地或湖泊,然后合通四海,从而平息了水患,使百姓得以从高地迁回平川居住和从事农业生产。后来禹因此而成为夏朝的第一代君王,并被人们称为“神禹”而传颂与后世。
传说在帝尧时期,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洪水。为了制止洪水泛滥,保护农业生产,尧帝曾召集部落首领会议,征求治水能手来平息水害。鲧被推荐来负责这项工作。鲧接受任务后,采用堤工障水,作三仞之城,就是用简单的堤埂把居住区围护起来以障洪水,九年而不得成功,最后被放逐羽山而死。舜帝继位以后,任用鲧的儿子禹治水。禹总结父亲的治水经验,改鲧“围堵障”为“疏顺导滞”的方法,就是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趋势,顺地形把壅塞的川流疏通。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洼地或湖泊,然后合通四海,从而平息了水患,使百姓得以从高地迁回平川居住和从事农业生产。
在我国远古时代,相传四五千年前,发生了一次特大洪水灾害。为了解除水患,部落联盟会议推举了鲧去治水,鲧治水九年劳民伤财,对洪水束手无策,耽误了大事,被处死在羽山。部落联盟会议又推举了鲧的儿子禹。大禹请来过去治水的长辈总结过去失败的原因,并且经过实地考察,制定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方案:一方面加固和继续修筑堤坝,另一方面,用“疏导”的办法根治水患。大禹亲自率领二十七万治水群众,全面进行疏导洪水的劳动。大禹除了指挥外,还亲自参加劳动,为群众做出了榜样。他不辞辛劳,废寝忘食。在治理洪水中,曾三次路过自己家门口而不入。在他的领导下,人们经过十三年的艰苦劳动,终于疏通了九条大河,使洪水沿着新开的河道伏伏帖帖地流入大海。在治水的同时,大禹和治水的大军还大力帮助老百姓重建家园,修整土地,恢复生产,使大家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完成了流芳千古的伟大业绩。///
1 【金苗论坛】拥有20000多个经典儿童故事,专注儿童故事在线听。提供:励志故事,幼儿故事、绘本故事、儿童小说、国学启蒙、课文朗读,长篇小说等有声故事。金苗论坛,给孩子一个有故事的童年,注册就可以免费听很多故事!抓紧去注册吧!支持手机,平板电脑!
2 【好好听故事网】:拥有2万个经典儿童故事,专业播音员录制,每天都有新故事推送。让孩子保持早睡觉的好习惯,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标准的普通话,丰富孩子的阅读量,也不用担心孩子的视力问题,关注我们,让我们一起在故事的海洋中畅游!
在我国远古时代,相传四五千年前,发生了一次特大洪水灾害。为了解除水患,部落联盟会议推举了鲧去治水,鲧治水九年劳民伤财,对洪水束手无策,耽误了大事,被处死在羽山。部落联盟会议又推举了鲧的儿子禹。他是一个精明能干、大公无私的人。大禹请来过去治水的长辈总结过去失败的原因,并且经过实地考察,制定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方案:一方面加固和继续修筑堤坝,另一方面,用“疏导”的办法根治水患。大禹亲自率领二十七万治水群众,全面进行疏导洪水的劳动。大禹除了指挥外,还亲自参加劳动,为群众做出了榜样。他不辞辛劳,废寝忘食。在治理洪水中,曾三次路过自己家门口而不入。在他的领导下,人们经过十三年的艰苦劳动,终于疏通了九条大河,使洪水沿着新开的河道伏伏帖帖地流入大海。在治水的同时,大禹和治水的大军还大力帮助老百姓重建家园,修整土地,恢复生产,使大家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1分钟民间故事大全100集 民间故事胡三山(五)
文成公主进藏是一种民间故事反映了百姓对文川公主的崇拜和感激之情
唐朝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故事,流传1000多年了。汉藏联姻促进了民族团结,特别是对藏族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当时汉族的纺织、建筑、造纸、酿酒、制陶等先进生产技术,以及儒家书籍、历法、医药等都陆续传入了藏族地区。同时,汉族也吸收了不少藏族的文化。
文成公主进藏是一种民间故事反映了百姓对文川公主的崇拜和感激之情
唐朝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故事,流传1000多年了。汉藏联姻促进了民族团结,特别是对藏族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当时汉族的纺织、建筑、造纸、酿酒、制陶等先进生产技术,以及儒家书籍、历法、医药等都陆续传入了藏族地区。同时,汉族也吸收了不少藏族的文化。
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崇拜和感激之情
因为在文成公主的影响下,汉族的碾磨、纺织、陶器、造纸、酿酒等工艺陆续传到吐蕃;她带来的诗文、农书、佛经、史书、医典、历法等典籍,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加强了汉藏人民的友好关系。她带来的金质释迦佛像,至今仍为藏族人民所崇拜。
以上内容是关于1分钟民间故事大全100集和民间故事胡三山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