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传说20字 民间故事传说 音频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民间故事传说20字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民间故事传说 音频和民间故事传说20字的精彩内容哦。
民间故事传说20字 民间故事传说 音频(一)
民间故事就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
民间故事的特征:
1.时代久远,往往伴随着人类的成长历程而经久不衰。
2.口头传播,民间故事大都以口头形式传播。
3.情节夸张、充满幻想,大都表现了人们的良好愿望。
4.多采用象征形式, 内容往往包含着超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民间故事就像所有优秀的作品一样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
民间故事的特点:
1、贴近生活
民间故事,这种文体产生的时代晚于神话和传说,它是人成为客观世界的主宰之后产生并长期存在的文体。故事的内容虽有不同程度的幻想成分,但都着眼于、立足于现实生活,其主题、角色与主要情节都符合故事传播时的生活逻辑。从神话、传说到变形故事、动物故事、寓言、生活故事、笑话,其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幻想性依次减弱,现实性依次增强。这一点是民间故事区别于神话的主要特征。
2、泛指性
一般指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故事的主人公姓名往往是含糊的、不确定的。故事的叙述注重关键性情节的交代,而不做面面俱到的细节描述。故事的趣味性、吸引力也主要在情节的生动性上。有浮生萦云(故事篇)。这点是故事区别于传说的主要特征。传说总是尽力把情节落实到确定的人、事、物上,尽管那情节是虚构的。
3、类型化
民间故事,作为一种集体创作,在情节、主题、人物等方面有显著的类型化倾向。主题的类型化指许多故事表达同样的主题,如表达生活变富或弱者获胜的愿望,对于机智善辩的赞扬、对于愚蠢呆笨的讽刺等。人物的类型化指许多故事的人物属于同一种形象类型,即在品格、行为等方面的主要特征是共同的,如巧媳妇型、呆女婿型、机智人物型等。同一故事在传播过程中会生发出许多大同小异的多种说法,同一母题会表现为多种异文,贯穿于多种异文中的基本要素相同而又定型的故事框架称为“类型”。类型分析时故事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以至于故事类型的研究成为一种分支学科即故事类型学,在这方面曾出现大量论著。当然,类型化不仅是民间故事的特点,神话、传说也有类型化的表现,但故事的类型化更为突出,可以说故事是类型化最强的一种叙事文体。与类型化相关的是,故事对人、事物、景物的个性化描写较为缺乏,叙事手法较为粗疏,但这点从另一角度看就是质朴简约,与民众的审美趣味相契合,而且叙述粗疏的不足为情节的强烈趣味性所弥补,使故事成为现代民间叙事文体中影响最广泛的一种。
人民读的故事
精卫填海
民间故事传说20字 民间故事传说 音频(二)
相传有一年,朝廷杀了不少土家族山民,覃垕的娘也被杀害了。娘死后给他托梦,说她的坟头有三根大楠竹,要覃垕砍去做成弓箭,练武三年六个月,等到鸡飞狗上屋的时候,就打开大门,向京城开弓放箭,杀死皇帝,给土家人民报仇,给娘报仇。覃垕把这事对姐姐说了。姐弟俩便砍来竹子做成弓箭,覃垕闭上大门,天天在堂屋里练武。练呀练,一直练了三年。功夫学得差不多了,这时姐姐耐不住了,便把鸡狗一顿乱赶,赶得鸡飞狗跳,然后慌慌张张叫覃垕开弓放箭。覃垕一看,果然鸡飞狗上屋了,就取出弓箭,朝着京城“嗖!嗖!嗖!”就是三箭。可由于火候未到,第一箭,落在三十里外的澧水河里,那地方如今叫箭潭;第二箭,落在三百里外的澧州,那地方如今叫箭门;第三箭,身到皇帝的龙椅上,皇帝正上早朝,覃垕的箭没有射中。覃垕开箭之后,后园的楠竹一齐炸开了,每个竹节里奔出一人一马,但因时间未到,出来后就倒在地上死了。大米界原是几山大米,那是覃垕的军粮,也因时间未到,而变成了一堆堆的黄土。皇帝受了一惊,忙从龙椅上取下箭来,一看,箭杆镌有“茅岗覃垕王”字样,遂派人四下捉拿,终于将覃垕抓到解往京城。临行前,姐姐嘱覃垕说:“若皇上问你身上的九条龙是生成的还是画的,你说是画的。”。覃垕到了京城,皇帝大堂审问,指着覃垕的背脊问:“你身上的龙是生成的还是画的?”覃垕说:“是画的”。结果皇帝下令将覃垕剥皮杀死。谁知皮一剥,只见几道金光一闪,覃垕身上的九条龙全部冲天而去,刹时天昏地暗,京城日月不明。皇帝知道杀错了真命天子,只得每一年让覃垕坐三天皇位。
参考参考吧,采纳
民间故事传说20字 民间故事传说 音频(三)
2022年4月10日,重庆万盛区发生群众聚集事件。发生聚集因重庆万盛区和綦江县合并为綦江区后,所引发当地群众利益诉求,并希望“复区”。4月11日,当地警方介入,采取措施后,聚集人群散去,社会秩序基本恢复正常。4月12日,重新市政府对此表示回应,并叙述了事件起因、经过。据市政府新闻发言人称,参加此次聚集的人数最多在一万人左右,事件造成12辆警车被砸,4辆警车被烧,在冲突中并无人员死亡。有个别民警和群众受轻微伤,也均得到及时有效治疗。事后,重庆市政府、市委高度关注,并出台相关政策以解决群众诉求。
民间故事传说20字 民间故事传说 音频(四)
首先要认识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了解他们的造型特点和服饰特征,然后再根据自己的认识加上自己的想法用简单的线条描绘神话人物形象。
具体情况还需具体对待,仅供参考!!!
你有基本的绘画基础吗?多观察前人的创作。搜集一些古代的神话创作,或者传统的神的艺术形象画, 如嫦鹅奔月,钟魁打鬼,老鼠取亲,或民间剪纸。。。等等。 领会其色彩与人物构造手法。
民间故事传说20字 民间故事传说 音频(五)
亲情,一个永恒的主题。正是这血浓于水的亲情,陪伴着我们走过每一个难忘的日子,谱写着我们多彩的人生。
透过那扇历史的窗户,我窥视,我看到了亲情,看到了那一幕幕关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故事。
百余年前,雷雨交加,倾盆大雨,肆虐的狂风扑向载着孩子的小船,孩子和岸上的母亲撕心裂肺地哭喊,却无济于事,就这样骨肉分离了,而风在呼啸,它冷笑着看着这一幕,嘲笑瘦弱的母亲不能改变骨肉离散的命运。我不仅看到了这幕百年的悲剧,窗户的那端,我又看到骨肉分离日子里天各一方的思念。斗转星移,岁月流逝,但相隔千里万里,也隔不断母子的思念。是啊,亲情怎能被距离和时间冲淡!漫漫长夜里,渔船上点亮了盏盏渔灯,透过这微微的火光,儿子似乎看到了母亲含泪守望时瘦弱的身影。“母亲”,我伟大的母亲,我一定要回到您的身边!“希望”让儿子坚信黑暗终有一天会被光明的太阳驱散,终于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小渔船驶入了生养他的港湾,母子泣涕涟涟,激动万分,此时历史的窗户静静地看着,它感到骄傲,为那母亲,也为儿子。它铭记着那一刻的喜悦和泪水。
然而我发现母亲在这份喜悦下还藏着一丝的抑郁。原来母亲还有一个儿子,他的名字叫台湾,台湾与母亲虽只是一峡之隔,但也没能投入母亲的怀抱。他的眼睛里写满了无奈。历史的窗户旁一棵快要枯死的树上,一只翅膀受伤的小鸟哭喊着:“妈,我想回家,回家……”小鸟的哭喊使听到的万物心痛。啊,我看到了,受伤的小鸟的妈妈飞来救它的孩子,小鸟妈妈为找小鸟已经飞得很累了,但此刻她没有停歇,而是忙着为小鸟治伤,为小鸟觅来食物。终于小鸟的伤全愈了,同母亲在空中一起飞翔,再看看周围:老枯树在雨水的滋润下又抽出了新芽。
风清,云静,天蓝,草绿。因为亲情在,世界变得精彩;因为亲情在,母与子必将团聚。
文水县隶属于山西省吕梁市,西依吕梁山,东临汾河水,位于汾河谷地中部。文水县东隔汾河与祁县、平遥县相望,南与汾阳市接壤,西与吕梁市离石区交界,北与交城县、清徐县相邻。文水县总面积1064.4平方公里,耕地60万亩,山地平原各半,是山西省的农业县。至2022年,文水县下辖7个镇、5个乡,199个行政村,总人口426285人。
文化艺术编辑
宗教
文水县是山西省宗教工作重点县,有天主教、基督教、佛教三大宗教,信教群众10300人,分布在12个乡镇197个村,占总人口的2%,有教职人员43人。
天主教于1746年传入文水县,有信教群众2200人,除18岁以下慕道友外,实有教徒1412人,其中男640人,女772人,分布在7个乡镇39个村。有两个天主教聚居村,西城乡新立村和南安镇小南安村,其中新立村是吕梁市最大的天主教聚居村,有860人。有天主教堂三所,分别在新立村、小南安村、北峪口村,新立村有教会医院一所,有修女院一所,有神甫3名,修女10名。批准的天主教活动场所五处,分别在新立村、小南安村、北峪口村、南庄村、北齐村。
基督教于1912年传入文水县,有信教群众6000人,除慕道人员外,正式受洗教徒2417人,其中,男565人,女1852人,分布在全县12个乡镇123个村,有长老2人,执事24人,批准的活动场所九处:土堂村、开栅村、武良村、门世村、大象村、百金堡村、下曲村、东石侯村、武陵村。有基督教堂两所,分别在门世村和土堂村。
佛教传入文水县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有信教群众2100人,批准的佛教活动场所三处,分别是开栅镇武陵村观音寺,胡兰镇王家堡村观音寺,孝义镇上贤村梵安寺。有比丘3名,比丘尼1名。文倚村、方圆村、南庄村、土堂村、西街村、北街村、北关村、东庄村、南安村等地也有佛教徒。
传说
上贤塔传说
上贤塔由于古塔屡次遭劫而不毁,民间便给它披上神秘色彩。相传,古代有星相家察知上贤村一带风水极佳,将出真龙天子,于是皇帝传旨命能工巧匠修建此塔以镇,故上贤塔又名“镇龙塔”。塔高耸入云,挡住了担山赶太阳的二郎神的去路。二郎神勃然大怒,挥起扁担,连击两下,将塔截为三段。塔顶落在了距上贤村15公里处的碱场村,塔根震到了2.5公里以外的冀村,只留下少半截塔身在上贤村。二郎神歇担放山的地方,因山落土,留下了两座小山,就是如今的上贤坡。
狄青传说
传说狄青乃是天界武曲星君下凡;又说狄夫人乃西夏双阳公主。戏曲舞台上歌颂狄青的剧目如《珍珠烈火旗》《狄杨合兵》等,历代吟咏狄青的诗词如:狄武襄吟(明)。
凤凰城传说
文水城因状似凤凰,故有凤凰城之称。民间传说,在文水城快修成时,忽然有位白发老翁对领工人员说:“这座城头枕子夏山,足踏文峪河,古有‘凤鸣岐山’,你们来个‘凤鸣西山’岂还甚好”。说罢飘然离去。官府按照老翁提示,将东西重门改向朝南开,东与私评村、西与土堂村连起来,为凤凰的两翅,北重门向东开,与北关连起来,为凤凰之头:重南门朝南开,与南关连接,为凤凰的尾巴;岳村、冀周两村为凤尾上的长翎。又在城内中心处盖了1座市楼,在市楼底下打了1眼水井,为凤凰的心脏;在北关的北头盖了1座真武阁,阁的左右各凿水井1眼,为凤凰的双眼。同时,在北门外立一照壁,壁上镶刻“凤凰城”三个字。从此,文水凤凰城的美名便远近传扬。
曲艺
文水鈲子
文水鈲子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民间原生态打击乐,队伍庞大,道具服装种类特多,起源于祭祀文祀和农耕文化。
桥头大鼓
桥头大鼓是流传于文水民间的一种打击乐,因源于文水县桥头村,主奏乐器又是一种罕见的巨鼓,故名。大鼓又称“九龙混天雷公鼓”,直径12尺,高约4尺,由4名鼓手分站东、南、西、北敲击。64名铙钹手按伏羲六十四卦的布局簇拥在大鼓周围,一半持重达4斤的大铙,一半持重达7斤的大钹。传世鼓谱为《龙游八卦雷公鼓》。
文水长拳
文水长拳左家拳是北方武术拳种的一种,由清朝著名镖师左昌德始创,已有近二百年历史。孝子渠村座落在文水县城西南,背靠吕梁山,世称“拳窝子”。
马西铙
马西铙是一种古老独特的民间音乐,流传于马西一带。演奏时,以铙为中心,钹、镞、鼓陪衬,故称“马西铙”。
跌杂则
跌杂则是流传于文水县一带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从民谣、民谚、民间杂话中逐渐集中、提炼、综合而形成。用一人多角、合辙押韵的方式叙述故事。文水跌杂则内容丰富,语言顺口易记,传唱至今。
福胜锣鼓
刘三推车
刘三推车是一个以唱、舞,贯传整个表演过程的舞蹈,它边舞边唱,形式活泼。角色一生一旦。“刘三推车”清光绪年间由祁县民间老艺人双龙师傅传入文水。
三弦书
三弦书是各种说唱艺术的总称,是用带有表演动作的说唱来叙述故事,塑造人物,表现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逗乐取笑的一种艺术形式。文水三弦书是文水特有的曲艺艺术之一。
混秧歌
混秧歌是一种不上舞台的地摊摊民间广场打击乐。所用乐器有:一面铜锣,一个响环,腰鼓数面,镟子和手锣若干,铙钹、水饺各一付。演奏时,每人一件乐器由铜锣开头,响环指挥,围成一圈敲打。
跑报子
跑报子是流传在文水县平川地区的一种传统民间舞蹈,起源于接麻衣仙姑,抬龙王祈雨活动,曾流行在文水一带,盛行于明清时期。
三南抬阁
三南抬阁又称“三南桌棍”,亦叫铁棍,指人们抬着一个用竹、木或铁质材料扎制而成的类似楼阁或戏台的架子进行的一种民间表演形式,流行于文水县东北区域的南庄镇和西城乡一带。
以上内容是关于民间故事传说20字和民间故事传说 音频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