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的故事 中草药的民间故事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中草药的故事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中草药的民间故事和中草药的故事的精彩内容哦。

中草药的故事 中草药的民间故事(一)
知 母从前有个孤老太婆,无儿无女,年轻时靠挖药为主。由于她不图钱财,常把药草白送给生病的穷人,所以毫无积蓄。到年老体衰不能爬山采药时,她只好沿乡讨饭了。老太婆终日愁眉苦脸,这倒不是因为苦日子难熬;她担忧的是,自己认药的本事无人可传,一旦自己闭上了眼睛,谁给乡亲挖药治病啊!想来想去,老太婆决心找一个可靠的人传授本事。于是,她逢人便说:“谁认我做妈,我教他认药草。”
过了些日子,有个贵公子知道了,心想:“我要是学会了治病,不就多了一条巴结官宦的路子吗?”他把老太婆请进府中,说:“老太太,我愿意给你当儿子,快告诉我什么药草治病吧!”
老太婆瞥了贵公子一眼,说:“急什么?先看看你怎么对待我这个‘妈’再说。”
贵公子立刻命人把正房腾给老太婆,又给她换上新衣,端来可口的饭菜。可是,一连过了十几天,并不见老太婆提起药草之事。贵公子忍不住了,假惺惺地喊了一声“妈”,说:“该传药给我了吧!”
“时候还早。”
“那得等到什么日子呀?”
“等个十年八载的吧。”
“什么?”贵公子气得跳起来:“还得养活你十年?哼,滚你的吧!别想骗吃骗喝啦!”
老太婆冷笑一声,换上原来的破衣裳,不慌不忙地走出公子家门。她又边沿街讨饭,边嘴里念叨着:“谁给我当儿子,我教给谁认识治病救命的药草!有谁愿意给我当儿子呀?……”
这天,被一个商人听见了。他一琢磨:“卖药材可是一本万利的生意呀!”商人急忙招呼老太婆说:“我愿意认你当妈!”
老太婆便住到了商人家中。商人好吃好喝地侍候了老太婆一个月,也憋不住地问:“你真的认得药草?”
“当然认识啦!”
“那就教我吧。”
“现在不是时候。”
“还得等多久啊?”
“等我死了……”
“啊?”商人气得浑身颤抖:“你个死老婆子,拿我当猴耍呀!走,快讨你的饭去吧!”
“是你请我来的呀!”
“哼,算我瞎了眼!”
老太婆又被赶出门外,还是边讨饭边嘟囔:“谁认我当妈,我教谁认药草……”
日久天长,人们都把老太婆当成了疯子,谁也不再理她。
有年冬天,老太婆走到一个不大的村子,摔倒在一家门外。这家里的主人是个樵夫,他把老太婆搀进屋中,问道:“老太太,摔坏了没有?是不是病啦?”
“病倒没有,我这是饿的。”
樵夫急忙叫媳妇煮了锅稀饭,端给老太婆,说:“家里没什么好东西,先趁热喝点吧。”
老太婆吃了稀饭,浑身也暖和了,就要走。樵夫两口子说:“这大冷的天气,你上哪儿去呀?”
“嗐,”老太婆叹了一口气,说,“我这苦命人得到处讨饭啊!”
两口子闻听,十分同情,就说:“你这么大年纪了,讨饭多不容易。要是不嫌我们穷,就在这儿住下吧!”
老太婆也不推辞,就住在樵夫家了。日子过得挺快,转眼春暖花开,老太婆对樵夫说:“老吃你家的饭怎么行?还是让我走吧!”
樵夫说:“你老没儿没女,我们又没有老人,咱们凑成一家人过日子不是挺好吗?”
老太婆叹息道:“实不相瞒,过去我会采药,认识许多治病救命的药草。我本想认个儿子,把本事传给他。可现在老糊涂了,什么药草全认不清啦。你养活我,我没法子报答你呀!”
樵夫说:“都是受苦人,图什么报答?反正有我们吃的,就饿不着你,别出去讨饭啦!”
“好吧,那我就拿这儿当家,拿你当儿子啦!”
“行啦。”
从此,樵夫和媳妇就把老太婆当做母亲。老太婆吃饱了饭也不闲着,常帮媳妇看孩子、做家务。媳妇也挺疼爱老人,六月天不让老人烧火——怕热着;腊月里不让老人洗衣——怕水凉。老太婆整整过了三年的舒心日子。
夏天到了,老太婆已经八十岁了。这天,她突然对樵夫说:“孩子,我想上山看看。”
“妈这大年纪了,可别累着。”
“我闷得慌,想逛逛山景。”
“那我背你去吧。”
樵夫背着老太婆上了山。老太婆一会儿要往东,一会儿要往西,一会儿要上坡,一会儿要下沟,指指点点,累得樵夫汗流如雨;但樵夫一点也不抱怨,嘴里还不住地说些逗趣的话,想让老太婆开心。
当他们来到一片野草丛生的山坡时,老太婆让樵夫站住,她从樵夫背上下来,坐在一块石头上,指着一丛线形叶子、开雪白带紫色条纹花朵的野草,说:“去,把它挖来!”
樵夫走过去扒开土,挖出一截儿黄褐色的根子。他问:“妈,这是什么?”
老太婆说:“这是一种药草,它的根可以治肺热咳嗽、虚劳发热之类的病,用途可大啦。孩子,你知道为什么直到今天我才教你认识它吗?”
樵夫想了想说:“妈准是要找一个老实厚道的人才传药给他,怕心怀不良的人拿它去发财、坑害百姓!”
老太婆笑道:“我找寻了多少年,也没碰见一个可心的人。孩子,你真懂得我的心思,这药就叫‘知母’吧!”
接着,老太婆又教樵夫认识了其它许多药草,樵夫就改行采药了。他一直记着老太婆的话,象老太婆那样为穷人治病。
薏苡 有一味中药叫“薏苡”,与一个叫“薏苡明珠”的成语有关,这个成语是指无端受人诽谤而蒙冤的意思。它来自一段历史故事:东汉名将马援(伏波将军)领兵到南疆打仗,军中士卒病者甚多。当地民间有种用薏苡治瘴的方法,用后果然疗效显著。马援平定南疆凯旋归来时,带回几车薏苡药种。谁知马援死后,朝中有人诬告他带回来的几车薏苡,是搜刮来的大量明珠。这一事件,朝野都认为是一宗冤案,故把它说是“薏苡之谤”。白居易也曾写有“薏苡谗忧马伏波”之诗句。 薏苡作为一种中药,有其悠久的历史,早在《神农本草》中即有记载。薏苡是禾本科植物薏苡的种仁,其性味甘、淡、凉,入脾、肺、肾经。有健脾、补肺、清热、利湿等功用。
白花蛇舌草 从前,有一位名医,被邀去为一位重病人诊治。病人胸背憋痛,低热羁缠,咯吐秽脓,众医不效。名医诊病阅方,一时找不到恰当的治疗方法。疲乏间名医伏案小盹,忽见一位白衣女子飘然而至,说:“此君乃是大好人,乐善怀仁,惠及生物,见有捕蛇者,他即买下放生,先生务必精心施治,救他一命。”名医向白衣女讨教良方,白衣女说:“请随我来。”他随白衣女来到户外,白衣女却飘然而去,在白衣女所站的地方却有一条白花蛇,蛇舌伸吐处化作丛丛小草。正惊异间,名医被脚步声惊醒,原是病人家属来请先生用饭。名医说:“且慢,请随我来。”名医和病人家属来到户外,果见埂坎边长着许多梦中所见的那种开着小白花的纤纤小草。于是便采了些,嘱即煎服。病人服 后果然觉得胸宽了许多。次日连服逾斤,病便痊愈。名医查遍当时的历代本草,也未查出这种小草属于何药。他感而吟诗:“白花蛇舌草纤纤,伏地盘桓农舍边,自古好心多善报,灵虫感德药流传。” 白花蛇舌草又叫蛇舌草、二叶(芊字去千加律)、竹叶菜、蛇利草。味微苦,甘,寒。入胃、大肠、小肠经,苦寒清热解毒,甘寒清利湿热,对痈肿、咽痛、蛇伤等有较强的解毒消痈作用。一般用于治疗疮毒、咽喉肿痛、肠痈腹痛、毒蛇咬伤,也用于热淋涩痛、小便不利,治疗毒蛇咬伤时,可取白花蛇舌草15克,白酒250克,煮沸3~5 分钟,去渣,口服2/3(每日分2~3次服完),用1/3外敷伤口,敷药时先吸出伤口毒血,清洗消毒后用消毒棉垫覆盖包扎,然后用上述药酒浇湿敷料(以保持湿润为度)。若不能饮酒者,可用清水煮沸后再加入适量白酒,但以白酒煮为佳。
浮小麦 宋代太平兴国年间,京城名医王怀隐,有一天雨后放晴,便到后院查看晾晒的中药材,发现新购进一堆小麦,便问伙计:“这些又瘦又空的蛀小麦,何人送来?”伙计回答:“是城南张大户送来的。”他正欲说什么,忽见来了一位急症病人,那病人的丈夫对王怀隐恳求说:“王先生,我娘子近来不知何故,常常发怒,有时哭笑无常,整日心神不宁,有时甚至还伤人毁物,真有点怕人,今请先生施恩,为她除病驱邪!” 王怀隐切了切那妇人的脉,又问了几句病情,捋须笑道:“不必惊恐,此乃妇女脏躁症也。”言毕,信手开了一方,上书:甘草、小麦、大枣三味药,意用汉末医圣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的良方“甘麦大枣汤”,治疗妇女更年期出现的精神与心理方面的症状。那汉子持药扶病妇临行时,又补充一句病情:“先生,我差点忘了,她还常常夜间出汗,汗液常湿透衣衫呢。”王怀隐点头答道:“嗯,知道了,先治好脏躁症再说吧。” 五日后,那妇人偕丈夫乐滋滋地来拜谢王怀隐,感激地说:“先生救苦救难的大德,我们夫妇终生难忘。真是药到病除,不愧为杏林名医呀!”王怀隐关切地问:“今天再来治盗汗症?”那妇人笑道:“不必了,已一并痊愈了。”王怀隐暗自思忖,难道甘麦大枣汤也有止盗汗的作用?后来,他有意以此方又治了几个盗汗症病人,由于是用的成熟饱满的小麦,结果均不见效,他大惑不解,于是查阅唐代药王孙思邈的《千金要方》,想寻求答案。正当这时,店堂小伙计与张大户的争吵声惊动了王怀隐。伙计手握一把张大户送来的小麦说:“这样的小麦我怎能收?你别以为做药就可以将就些,这瘪麦子你拿回去吧!”王怀隐听罢,忆起上次那妇人所用的小麦就是张大户送来的瘪麦子,于是即忙上前道:“张老兄,你这麦子是……”未等先生说完,张大户便红着脸诉出了实情:“这是漂浮在水面上的麦子,我舍不得丢弃,我估计治病用大概可以吧,因此送来了。”王怀隐听罢,从中似乎悟出了什么,便吩咐伙计:“暂且收下吧,另放一处,并注明‘浮小麦’三个字。” 后来,王怀隐用浮小麦试治盗汗、虚汗症,果然治一个好一个,便逐渐认识到浮小麦的功效。太平兴国三年,他与同道好友王祜、郑奇、陈昭遇潜心研究张仲景的医著,合编成《太平圣惠方》一方,并将浮小麦的功效记入该书。 从此,“浮小麦”一药便流行于世,并为历代医家治用至今。 为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小麦未成熟的颖果。各地均产。收获时,扬起其轻浮干瘪者,或以水淘之,浮起者为佳,晒干。生用,或炒用。 【性味归经】苦,凉。归心经。 【功效】敛汗,益气,除热。
刘寄奴本来是宋武帝刘裕的小名,为什么又成了一味中药名呢?原来传说刘寄奴小时上山砍柴,见一巨蛇,急忙拉弓搭箭,射中蛇首,大蛇负伤逃窜。第二天他又上山,却隐隐约约从远处传来一阵阵捣药声,即随声寻去,只见草丛中有几个青衣童子捣药,便上前问道:“你们在这里为谁捣药?治什么病呢?”童子说:“我王被寄奴射伤,故遣我们来采药,捣烂敷在患处就好了。”寄奴一听,便大吼到:“我就是刘寄奴,专来捉拿你们。”童子吓得弃药逃跑,寄奴便将其草药和臼内捣成的药浆一并拿回,用此药给人治疗,颇有奇效。后来,刘寄奴领兵打仗,凡遇到枪箭所伤之处,便把此药捣碎,敷在伤口,很快愈合,甚为灵验。但士兵们都不知道叫什么药,只知是刘寄奴射蛇得来的神仙药草,所以就把它叫“刘寄奴”。这是唯一用皇帝的名字命名的中草药,一直流传到现在。
古时有两个秀才进京赶考,途中路过一片沙滩地带。时值炎夏,烈日当空,晒的他们汗流浃背,又渴又累。这时,一个秀才流出鼻血,另一个慌了手脚,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到哪里去寻药呢?他们急中生智,用土块塞,用纸堵,但都无济于事,血又从嘴里流出来。正在这时,忽然看见一只仙鹤嘴里衔着一根草,慢慢从头顶飞过来。他们想,如果我们也象仙鹤那样,长个翅膀,赶快飞走多好呀!他俩用羡慕的口吻喊到:“仙鹤,仙鹤,慢慢飞呀,把你的翅膀借给我们用用,让我们赶快飞出这个鬼地方!”谁知仙鹤被他们这一叫,吓了一跳,把嘴一张,衔着的野草掉了下来。他们打趣地说:“翅膀借不下来,先拿野草润润嗓子吧。”流鼻血的秀才急忙把野草放在嘴里嚼了起来,有了水分的滋润,嗓子不干了,口也不渴了,没一会儿,鼻血也不流了。他们高兴地急忙赶路。后来,他们都中了进士,当了七品县官,就派人到山上找那种野草。经医生辨认试验,证明它确实有止血之功。为纪念送草药的仙鹤,就把它取名叫“仙鹤草”。
据说北宋初年,南方有一富商的女儿,每逢行经腹痛剧烈,致形体日衰。富商带她欲往京都寻求名医,到汴梁时女儿经期适至,腹痛难忍。正遇一采药老人,仔细询问病情后,老人从药篓中取出白芷一束相赠,嘱咐洗净水煎饮服。富商谢过,按法煎制,一煎服了痛缓,二煎服了痛止,再服几剂,来月行经安然无恙。从此,妇女行经不舒,煎服白芷,在民间广为使用。
http://hi.baidu.com/%D6%D0%D2%BD%D6%D0%D2%A9%C8%AB%BF%C6/blog/item/d5d26b6206cd9d670d33faaa.html
这里有很多
中草药的故事 中草药的民间故事(二)
[故事梗概]●第一回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汉末十常侍为奸,朝政日非,人心思乱。
张角兄弟起事。百姓拥护,官军望风而靡,
刘备不甚读书,性宽和,寡言事,喜怒不形于色;其父早丧,玄德幼孤,事母至孝;家贫,贩屦织席为业,为汉室宗亲。
桃园三结义,刘关张一败黄巾于郡,二败黄巾于青州。
曹操幼时,用计谋使父不听叔父责已之言。何曰:“安天下者必此人也”,汝南许劭说操为“治世之奸雄。”操除洛阳北部尉时,不辟豪贵,威名颇震,因黄巾起拜骑都尉,引兵征剿。
玄德兄弟三人救出被张角打败的董卓。卓见玄德为白身,不为礼,张飞欲斩之。
●第二回
张翼德怒鞭督邮
何国舅谋诛宦竖
刘关张与朱[]孙坚打败黄巾,朱[]诏封车骑将军,河南尹;孙坚除别郡司马上任,唯刘备听候日久,不得除授,后被封为定州中山府安喜县尉。署县事一月,与民无犯,民皆感化;与关张情同手足。
督邮至县索贿,张飞鞭督邮后三兄弟离去。
玄德助刘虞平黄巾,刘虞、公孙瓒奏备功,荐为别郡司马,守平原县令。
宫中何进与十常侍周旋。
●第三回
议温明董卓叱丁原
馈金珠李肃说吕布
何进不听曹操之劝,从袁绍计,欲召四方之士除宦官。西凉刺史董卓得诏进发,何进中十常侍之计入宫被斩,袁绍、曹操入宫杀宦官,宦官劫少帝和陈留王,去北邙山,闵贡找回,半路遇董卓。卓引兵横行就都,欲废少帝立陈留王,遭荆州刺史丁原等反对,丁原领义儿吕布讨卓,李肃为卓说吕布投卓为子。
●第四回
废汉帝陈留践位
谋董卓孟德献刀
董卓废少帝立陈留王为献帝(九岁),强迫蔡邕为侍中。
少帝作怨诗,李儒奉卓命以鸩酒毒害之。
董卓摄君害民。
曹操持王允之宝刀刺卓,不成,骑卓所赐之马而逃。被中牟县令陈宫抓住,弃官同逃。
八路诸侯战吕布而败,刘关张战吕布,吕布逃至虎牢关上。
操因多疑而杀吕后奢全家。并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陈宫视操卓为一路人。
●第五回
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操到陈留招天下士,立袁绍为盟主,讨卓。公孙瓒荐玄德、关、张。吕布部将华雄连斩数将,关公出斩华雄,曹操抚慰,袁术歧视。
八路诸侯战吕布而败,刘关张战吕布,吕布逃至虎牢关上。
●第六回
焚金阙董卓行凶
匿玉玺孙坚背约
董卓听李儒计要从洛阳迁都长安,董卓说:“吾为天下计,岂惜小民哉! ”
李[]、郭汜驱洛阳之民数百万口往长安,死者不可胜数。又纵军士淫人妻女,夺人粮食;啼哭之声,震动天地。卓临行,教人放火烧居民房屋。
孙坚飞奔洛阳救火,于井中得玉玺,离袁绍而去江东。
曹操领兵讨董卓,被吕布打败后埋怨袁绍“迟疑不进,大失天下之望”,投扬州去。,公孙瓒与刘、关、张、亦离袁而去,袁自投关东。
荆州刺史刘表截孙坚讨玉玺。
●第七回
袁绍磐河战公孙
孙坚跨江击刘表
袁绍与公孙瓒战于磐河,公孙瓒败,被赵云所救,赵云因绍无忠君救民之心,弃之而投奔公孙奔公孙瓒。公孙瓒不重用赵云。
刘、关、张前来助公孙瓒,与赵云相见,甚敬重,不忍相离。
袁术向袁绍要马不得,向刘表借粮不能,使书叫孙坚伐刘表,已伐乃兄袁绍。
孙坚伐刘表;刘表先败,后听蒯良计,在砚山用矢石打死孙坚。
孙策用黄祖换父尸后回江东。
●第八回
王司徒巧使连环计
董太师大闹凤仪亭
董卓在长安任意杀戳。
王允与歌妓貂蝉暗设连环之计,要借吕布杀董卓。
王允分别把貂蝉许与董卓和吕布,使二人猜疑。
吕布趁卓与帝共谈,与貂婵私会相府后园凤仪亭,卓赶来,大怒。
●第九回
除暴凶吕布助司徒
犯长安李[]听贾诩
李儒让董卓把貂婵赐与吕布,收买其心。卓告貂婵,婵哭诉不去。李儒叹曰:“我等皆死于女人之手矣。”
董卓领貂婵去眉坞,王允与吕布计议杀卓,派李肃假传天子诏要禅位于卓,卓欣然以往。被杀。
蔡邕哭董卓,王允将他下狱缢死。
李?郭求汜王允赦罪不得,从谋士贾诩计聚陕人反之,败吕布,围长安,杀王允,欲杀献帝谋大事。
●第十回
勤王室马腾举义
报父仇曹操兴师
李[]郭汜等向献帝求得官职,三次改葬卓尸。
西凉刺史马腾,并州刺史韩遂引兵伐李、郭,各有胜负。
曹操破黄巾军,将所获精锐俘虏兵编为“青州兵”。“其余尽令归农”,自此威名日重。
操在兖州,招贤纳士。
操接父嵩由陈留郎琊往兖州,途中嵩被黄巾降将所杀,操为报父仇,亲讨降将新主陶谦。
●第十一回
刘皇叔北海救孔融
吕温侯濮阳破曹操
北海孔融准备救陶谦,自己却被黄巾管亥打败包围。
太史慈与刘关张杀败黄巾。
玄德又借得公孙瓒兵二千并赵子龙一行往救陶谦,陶谦要让徐州与刘备,刘备不受。
操因吕布助张邈夺取兖州而退兵。
陶谦二让徐州与刘备,刘力求不肯,从陶谦而屯小沛。
曹操被吕布战败,典韦救出。
●第十二回
陶恭祖三让徐州
曹孟德大战吕布
曹操又被夏侯[忄+享]所救。
吕布用陈宫计,诱曹入濮阳城而大败之。
操诈言被烧死,诱吕布入寨,大败之。两家因粮不济而退兵。
陶谦病危,三让徐州于刘备,备不受,陶谦指心而死,刘备于是暂领徐州。
操东略陈地,次及汝,颖。打败黄巾何仪、黄邵。操使埋伏计俘计褚,褚降曹。
操复兖州,败吕布,取定陶,尽得山东之地。
●第十三回
李[]郭汜大交兵
扬奉董承双救驾
吕布投刘备,驻小沛。
太尉杨彪使反间计,李[],郭汜互相残杀。
张济与催、汜讲和,两人从之。
郭汜劫驾,董承等救驾。催,汜又商量杀帝分天下,李乐护驾守黄河。
帝驾至大阳,李乐专权,全不成体统。
杨奉董承要弃安邑同帝归洛阳,李乐串通?,汜劫驾。
●第十四回
曹孟德移驾幸许都
吕奉先乘夜袭徐都
李乐追帝时被徐晃砍死。帝入洛阳,满目蒿草。
杨彪奏帝召山东曹操保驾。
[]、汜又来劫驾,帝起驾欲去山江,适曹操至,保驾还洛阳。
[]、汜不听贾诩降曹之计,诩单马走乡里;[]、汜与曹战败落荒而走。
董昭献计曹操,移驾幸许都,操从之。
操护驾移许都,杨奉等领兵拦路,曹操谋士满宠说动杨奉部将徐晃来降。杨奉败走。
操移驾许都,封赏部下,大权独揽。
操惧刘备、吕布,从荀[]“二虎竟食”计,使刘、吕相杀,不成。
荀[]又献“驱虎吞狼”之计,便刘备攻袁术,刘备虽胜,却被吕布袭了徐州。
●第十五回
太史慈酣斗小霸王
孙伯符大战严自虎
袁术使书与吕布让攻刘备,许以金帛,刘亩走,吕布索取金帛不得,欲伐术,陈宫劝阻,令叫刘备还屯小沛,再攻袁术,布从之。
玄德回徐州,吕布从陈宫计,让屯小沛,两相和好,
孙策以亡父玉玺作质当向袁术借兵往江东开创基业,招兵买马,战刘繇,袭曲阿,得秣陵,江东之民呼策为“孙郎”。
孙策又破吴郡,在会稽,扫平江南。
●第十六回
吕奉先射戟辕门
曹孟德败师流氵育水
吕布辕门射戟,使袁术部将纪灵不攻刘备。
张飞夺去吕布从山东买的好马一百五十匹,吕布出兵讨备,备欲送马讲和,吕布听陈宫之计,不允,备冲出重围往许都投曹操。
曹操不杀刘备,送给兵、粮,使领豫州牧,屯小沛。
张绣从贾怀计降操,又因操霸占叔父张济妻邹氏而与反目。曹操败师氵育水;于禁打败张张锈。操赏封于禁,责夏侯忄享治兵不严之过。
操痛哭为保他而死的典韦,不痛子侄,感动上下。
●第十七回
袁公路大起七军
曹孟德会合三将
袁术称帝。听说吕布结好曹操,领军征徐州。被吕布打败,向孙策求救,被斥。
曹操称赞刘备斩杀纵兵掠民的杨奉和韩暹,是为国除害。又到徐州安抚吕布。
曹操同刘备、吕布攻袁术。破寿春。
操回许都后又讨张绣,于路麦熟,操因马践麦田而割发代首。
张绣败于曹操,曹操攻南阳城。
●第十八回
贾文和料敌决胜
夏候忄享拨矢啖睛
张绣从贾诩计打败曹操。
曹操出奇兵战胜张绣。
操因袁绍袭许都而回。
郭嘉称操十胜而绍十败,荀[]、郭嘉献计攻吕布,操从之,陈宫得刘备结连曹操书信,吕布骂操攻备。刘备向曹操求救。
操出兵助备,夏侯忄享被曹性射中左目,忄享拨箭啖睛,赶杀曹性。
●第十九回
下邳城曹操鏖兵
白门楼吕布殒命
玄德被吕布打败,往许都 投曹操。中途猎户刘安杀妻供食。
曹操与陈登、陈[]父子为内应,败吕布,得徐州。
操攻下邳,布不听陈宫之计,听其妻与貂婵之言,不出战。
布从郭嘉之计,决沂、泗之水,淹下邳城,布恃其有赤免马,沉溺酒色。
布部下候成献赤免马给操;魏续、宋献绑 吕布迎操兵入城。
操泣杀陈宫,缢死吕布。在关羽劝阻下,不杀濮阳战败时已之将张辽。
●第二十回
曹阿瞒许田打围
董国舅内阁受诏
操班师回许都,徐州百姓请留刘备为牧。
操领玄德见帝,帝排世谱,玄德为帝叔,刘皇叔于此得名。
荀[]谏操图备,操不从。程昱说操称帝,操请天子田猎以观动静。操遮天子前迎受群臣将校呼“万岁”之礼。关羽欲斩曹,备阻之。
献帝回宫谓伏后日:“先受董卓之殃,后遭[]、汜之乱,再受曹之威慑”献帝与伏后父伏完董承设计图操。
董承与王子服,西凉太守马腾等密立义状,书名画字。
●第二十一回
曹操煮酒论英雄
关公赚城斩车[]
董承边络刘备谋操。备恐操谋害,于后园种菜,以为韬晦之计。
操青梅煮酒,请玄德于小亭畅饮,论天下英雄叭有刘备和他两个。
袁术使人归帝号于袁绍。刘备以截击袁术为名脱离曹操。
操听荀[]之计连合徐州刺史车胃欲杀刘备。陈登、陈[]又结连刘备杀了车胃。
●第二十二回
袁曹各起马兵三军
关张共擒王刘二将
玄竿听陈登之计,得郑玄之书与绍。
刘备连袁绍;袁绍起 助备代操。令陈琳起草讨曹操。
操患头风,陈琳起草的讨操檄文使发其汗病愈,一面领兵杀备,一面领兵拒绍。
关公生擒王忠;张飞用计生擒刘岱,放其回报曹操言备不反。
刘备令云长守下邳,自己和张飞守小沛。以为犄角之势。
●第二十三回
祢正平裸衣骂贼
吉太医下毒遭弄
操、绍皆欲招安张绣,绣从贾计而降操,操不记旧怨。
曹令祢正为鼓吏以辱之。祢正平裸体擂鼓骂操。操撤祢往说刘表归降。
刘表不杀祢正,使见黄祖,黄祖斩祢衡。
董承病,和太医吉平密谋,董承家奴向操告密,操监禁董承、王子服等。曹操搜出了带诏并义状,欲献帝立新君。
吉平撞阶而死。
●第二十四回
国贼行凶杀贵妃
皇叔败走投袁绍
操欲废帝,程昱谏止。操将董承等 七百余人及董贵妃皆处死。
操从郭嘉计领二十万军分五路下徐州东征刘备。备使孙乾往河北见袁绍,绍因五子患疥疮而不愿趁操出兵入许昌。
张飞献计刘备劫操寨,中计,张飞败走至芒砀山上去了。刘备往青州投袁绍。
操爱云长武艺,欲计取之于下邳。
●第二十五回
屯土山关公约三事
救白马曹操解重围
操从程昱计诱关公出下邳城厮杀,围关公于土山。突围不出。操使张辽前往说之。辽具说关公拼死有三罪,降操有三利;关公亦有三约,操从其言。关公告廿、糜二夫人后降操。
操回许昌。关公秉烛达旦。操待关公甚厚,关公待二位嫂甚恭。
关公见帝,帝呼为:“美[]公。”
操赠关公锦战袍,纱锦作囊护[],又送赤免马。关公告诉张辽一定立功后离操。
备劝袁绍出兵攻许都,绍将颜良连斩操将二员。操从程昱计使关公斩颜良;致袁绍欲斩玄备。
●第二十六回
袁本初败兵折将
关云长挂印封金
备言天下同貌者多,绍不镣备。河北将文丑要为颜良报仇。玄德随往。操表奏朝廷,封关公为汉寿亭候。
操使计击文丑,文丑射翻张辽马,关公斩文丑于马下。
孙乾见关公言玄德在袁绍处。关公为操除黄巾余部,黄巾部不战而败,愿让汝南现关公,提醒关公勿忘故主。
关公挂印封金,护二位夫人出北门往寻刘备。
操将蔡阳欲阻关公。
●第二十七回
美[]公千里走单骑
汉寿候五关斩六将
操深敬关公不忘旧主。不让蔡阳关公,自领十骑相送。赠云长锦袍一领,黄金一称。
黄巾余部廖化降关公。
关公过东岭关斩孔秀;过洛阳斩太守韩非。牙将孟坦;过池水关斩将卞喜。
在荥阳斩太守王植;经滑州界到黄河渡口,斩夏候忄享部将秦琪;渡过黄河到袁绍地方。孙乾报说玄德离绍往汝南投刘辟去了。
●第二十八回
斩蔡阳兄弟释疑
会古城主臣聚义
关公欲斗追已之夏候忄享。,曹操连差二使及张辽,令放关公。
关公于卧山得黄巾张宝部下关西大汉周仓。来到古城,张飞误会关公降操,公斩操将蔡阳以释.
公与孙乾到汝南见刘辟,言刘备又回袁绍处。关公与孙乾往河北,与刘备以结连刘表为脱离袁绍之计。关公中途收关平为子,玄德、关公、周仓在卧山与赵云相见。
刘备领众往汝南;袁绍欲追备,郭图言大敌曹操,绍派陈震为使往结孙坚,抗拒曹操。
●第二十九回
小霸王怒斩于吉
碧眼儿坐领江东
孙策在江东欲求大司马之职,操不许,策欲代操。
因向操告密而被杀的吴郡太守许贡三家箭策面,又用刀砍之。
袁绍派使陈震结连东吴拒操。策喜。
孙策怒斩于吉之后而亡。以印绶孙权。
周瑜向孙权荐鲁肃。鲁肃要孙权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并荐琅琊南阳人诸葛瑾。权从肃计拒绍从操。
●第三十回
战官渡本初败绩
怯乌巢孟德烧粮
袁绍将七十万,敌操七万兵。绍不听田丰、沮授不宜速战的交战的意见。
第一次交锋,操军大败。两家在官渡对峙,各施攻术。
袁绍派性刚好酒的淳于琼守乌巢屯粮之所;不听许攸分军击许昌的建议,反疑责许攸,许攸弃绍曹操,献计曹操领兵烧乌巢,操从之。
沮授急谏袁绍派重兵守乌巢,绍不听。
操领张颌、高览败而投操。
操从许攸计,作速战起兵,大破绍军。获许都及军中诸人与绍暗通之书而尽烧之,不予追究。
沮授不降;操杀而厚葬之。
●第三十一回
曹操仓亭破本初
玄德荆州依刘表
袁绍悔不听田丰之言,致此败;却又忌杀田丰。
操引得胜之兵陈列河上,受到土人欢迎。操号令三军勿要扰民。
操从程昱“十面埋伏”之计,诱袁绍至河上,背水死战大败袁军于仓亭。
操因刘备犯许都,提大兵往汝南迎刘备。
穰山一仗,备胜操败;但接着操转败为胜。
刘备至汉江,从孙乾计归荆州刘表,刘表迎刘备入荆州。
绍不听谋士深沟高垒之计,往拒操兵。
●第三十二回
夺冀州袁尚争锋
决漳河许攸献计
袁绍三子袁尚在黎阳败于张辽。袁绍吐血数半而死。袁谭袁尚互斗。谭欲假操之手攻尚。操从程昱计助谭伐尚。
操打败尚,尚往中山而逃。操从攸计。决漳水淹冀。
操怜为袁绍起草讨曹檄的陈琳之长命为从事。
操破冀。
●第三十三回
曹丕趁乱纳甄氏
郭嘉遗计定辽东
曹丕纳袁熙之妻甄氏为妻。操哭袁绍。尽免河北居民一年租赋。自领冀州牧。
许攸傲激许褚被杀。而后褚见曹操,操责之,厚葬攸。又访冀贤士,得崔琰。
袁谭被曹洪杀死。曹操得南皮,“安抚百姓”。王修哭袁谭,操称其为“忠臣”。
幽军马降操。操荀攸诈降计破并。操又从郭嘉计,远征沙漠,得柳城。郭嘉遗书定辽东。
●第三十四回
蔡夫人隔屏听密语
刘皇叔跃马过檀溪
操筑铜雀台于漳河之上,领兵回许都,养精蓄锐,分兵屯田。
蔡瑁与其姊蔡夫人献计刘表欲谋玄德。刘表让玄德往新野驻扎。
刘备不同意刘表废长立幼,蔡夫人和蔡瑁欲害刘备。刘备乘的卢马出襄阳西门,跃过檀溪而逃。
●第三十五回
玄德南漳逢隐沦
单福新野遇英主
水镜先生向刘备举荐伏龙、凤雏。
刘表令刘琦到新野给刘备请罪,刘琦告之以继母蔡夫人不容之苦。
玄德得单福,为军师。单福计破曹军。
曹仁率兵杀奔新野。
●第三十六回
玄德用计袭樊城
元直走马荐诸葛
单福识破曹仁“八门金锁阵”,使赵云冲突而破。
曹仁劫寨,被单福设计击败,樊城亦被关公所占,只好回许昌。告操单福(徐庶)为备出谋画策。
玄德收寇封为义子,改名刘封,回新野。曹操召禁徐母,要其作书召子,徐母拒绝。程昱仿徐母笔迹,写信骗徐庶至。
徐庶行前向刘备举荐诸葛亮,并亲往卧龙冈向诸葛亮打招呼。
●第三十七回
司马微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茅庐
徐母见儿子来许都,骂后自缢。
操引漳水作“玄武池 ”。教训三军,准备南证。
司马微见刘备,比诸葛为“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
玄德一请孔明不遇。崔州平认为欲使孔明出世,徒费心力。刘备雄心不为所动。
玄德欲二请孔明,张飞不悦。刘备于隆冬来至卧龙冈,遇石广元,孟公威,诸葛亮三弟诸葛均,孔明岳父黄承彦。诸葛均孔明不在。刘备留书一封而去。
●第三十八回
定三分隆中决策
战长江孙氏报仇
刘备不听云长、张飞劝阻,三请诸葛亮。
离草庐半里之外,下马步行。亮昼寝未起,备拱立阶下。张飞欲放火烧亮。云长劝住。孔明翻身向里而卧,刘备不让小童唤起,又立了一时辰,亮方起。玄德请亮助已,亮不去,备泪湿衣,亮乃从之下山去新野。
曹操讨孙权之子入朝,权不给,操有下江南之意。
孙权母丧,嘱以后事。黄祖部将甘宁投权,权从甘宁计,领十万大军破江夏。
●第三十九回
荆州城公子三求计
博望坡军师初用兵
甘宁射死黄祖,孙权弃江夏回江东。
刘表以荆州付刘备,刘备却之。孔明教刘琦屯兵江夏以避母蔡夫人之害。
操出兵博望坡,以窥新野,夏候忄享不听徐庶之言,要擒刘备,诸葛亮。孔明教练新野民兵,打败曹将夏候忄享。
●第四十回
蔡夫人议献荆州
诸葛亮火烧新野
孔明建议刘备趁刘表病危,取彼荆州为安身之地以拒操,备不为。
孔融劝阻曹操伐刘备,操杀孔融并其二子。
刘表死,蔡瑁与蔡夫人立刘琮为荆州主。刘琮投降曹操。
刘备不愿诱杀刘琮以夺荆州,愿走樊城避操兵。
操兵至,诸葛亮诱操兵入新野以火烧之,又用白河水淹之。
●第四十一回
刘玄德携民渡江
赵子龙单骑求主
操令徐庶为使召降玄德不得。
刘备弃樊城往襄阳,与民同行。刘琮不开城门,玄德准备先取江陵安家。从人劝他弃民先行,备不忍为。
操至襄阳,蔡瑁、张充被加之厚爵,杀蔡夫人及刘琮。
刘备被操军冲散。赵云单骑求阿斗。
●第四十二回
张翼德大闹长坂桥
刘豫州败走江津口
张飞在长坂桥一声巨吼吓死夏候杰,喝退曹操百万兵。
关公、孔明、刘琦接应刘备投江夏。荆州军民投降曹操。曹操点马步水军八十三万,诈称一百万,水陆并进,沿江而来。
东吴孙权商议御操之策,鲁肃请往江夏说备共搞曹操。诸葛亮同鲁肃离江夏往柴桑郡。
●第四十三回
诸葛亮舌战群儒
鲁子敬力排众议
东吴张昭等力主投降,鲁肃不同意,权倾向于鲁肃。
诸葛亮辩倒群儒。
东吴粮官黄盖和鲁肃引孔明见孙权。
诸葛亮用言语激孙权,孙权变色入后堂。亮怪孙权不门已破曹之策。肃又引出堂孔明入后堂叙话。
孔明向孙权说明操兵弱点孙权联合可破敌曹操的道理。孙权信其言。
张昭等人又力主投降,提醒孙权不可中刘备之计,孙权犹豫不定。
●第四十四回
孔明用智激周瑜
孙权决计破曹操
周瑜从鄱阳湖回柴桑议事。
孔明以献二乔可退操兵激周瑜,瑜决计抗操。
权听瑜言,以剑赐瑜,使其兵抗曹。
瑜向亮问破操之策,亮言权惧操兵多,未决绝;瑜入见权,权果惧操兵多,瑜为之开解。瑜于是嫉妒诸葛。
周瑜叫诸葛谨以兄弟之情说亮事吴。反被亮以骨肉之情说其事备。
●第四十五回
三江口曹操折兵
群英会蒋干中计
瑜欲杀亮,调亮领兵劫操屯粮之所聚铁山。亮言瑜不能陆战,瑜怒欲自往。亮点破劫粮必被擒,教鲁肃谏周瑜以拒曹为重,不要相互谋害。
周瑜赚刘备来中军账,见云长立于备侧,瑜大惊,未敢加害。
瑜于三江口败操兵。瑜欲除水军都督蔡瑁、张允。
操幕宾蒋干往说周瑜来降。
周瑜晚与干同榻,干偷观蔡瑁、张允给瑜降书。蒋干跑回操寨,操斩蔡、张。
●第四十六回
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亮在鲁肃 前揭穿周瑜使蒋干 中计之事,瑜欲斩亮,令亮十日内造箭真十万枝。
诸葛亮于大雾之日草船借箭。
亮与瑜各写破操策于手心,皆“火”字。
操派蔡瑁族弟蔡中,蔡和诈降东吴,瑜将计就计。
黄盖夜见周瑜,愿为诈降之人,献苦肉计。瑜打黄盖。
●第四十七回
阚泽密献诈降书
庞统巧授连环计
东吴参谋阚泽献诈降书。
二蔡使人密告黄盖受刑之事,操不疑泽,令还东吴。
操对甘宁、黄盖之降持疑,蒋干愿往东吴探听虚实。
庞统受周瑜之命随蒋干见操,献连环计后回东吴。
●第四十八回
宴长江曹操赋诗
锁战船北军用武
庞统告徐庶以脱身之计。
操于大船之上置酒设乐,大会诸将,持槊作歌,刺死刘馥。
操试调遣。西北风起,大喜,程昱、荀攸提醒曹操防备火攻,操言隆冬只有西北风不会有东风南风,不能为意。
周瑜见操军中旗被风吹倒,旗角于瑜脸上拂过,想起一事,口吐鲜血昏倒。
●第四十九回
七星坛诸葛祭风
三江口周瑜纵火
亮为瑜医病,愿为借风,瑜派人于南屏山筑七星坛。
孔明祭风,周瑜见风派丁奉、徐盛往杀孔明,赵云已接之去。
周瑜调军有方,亮亦调兵遣将。
黄盖出发往赤壁,程昱提醒操防诈防火,文聘往阻黄盖而不得中旗被风吹倒南船俱下,火烧北船,操被张辽救 下小船,黄盖追之,被张辽射中肩窝,翻身落水。
●第五十回
诸葛亮智算华容
关云长义释曹操
韩当救被射落水的黄盖回大寨医治。
三江水战,赤壁鏖兵,曹操败逃。
关云长义释曹操,亮欲斩之。
中草药的故事 中草药的民间故事(三)
赤壁之战(缩写)
东汉末年,曹操率领八十万大军,想夺取江南东吴。可他的兵士都是北方人,坐不惯船也不会打水仗,只好连船铺木板,准备练好再渡江。
周瑜调兵遣将驻守在赤壁,和曹军隔江相对。周瑜的老将黄盖想东吴的军队只有三万,硬拚是以卵击石,见曹军的船头尾相连,想出了一个妙计——火攻。于是黄盖写了封诈降信给曹操,说周瑜硬拿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愿意投降。曹操看了非常高兴。
这一天东南风很急,曹操站在船头眺望,看见一队帆船向北岸驶来,大旗上写着“黄”字,曹操认为黄盖来投降了,没有防备。原来黄盖带的20条船装的不是士兵和粮草,而是芦苇、火硝、硫磺,都用幔子遮着。在离曹军还有二里多远的时候,黄盖叫士兵把20条船里的芦苇点着,让着火的船趁东南风冲进曹军的船队。黄盖让士兵上了小船走了。曹操的船连着,没法散开,都着了火。火又窜到岸上烧着了营寨,曹军烧死的、淹死的不计其数。
曹操逃上岸,又见周瑜的兵追来了。曹操见手下士兵无心应战,只得带他们狼狈地逃跑了。
中草药的故事 中草药的民间故事(四)
今天,老师给我们读了一篇文章,叫做《望洋兴叹》。听了以后,我感悟很多。 《望洋兴叹》讲的是:从前在黄河里有一位河神,叫河伯。他总是觉得黄河是世界上最大的,他就是最大的河神,很骄傲。有一天,他看到北海以后,知道了黄河并不是最大的,就又变的谦虚起来。 在这篇文章当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河伯。因为虽然他刚开始很骄傲,可后来知道黄河不是最大的以后,变得谦虚起来。我们应该学习河伯知错就改的精神。 在学习和生活当中,我们会犯很多错误,能不能做到知错就改呢?只有做到知道知错就改才能不断进步、不断完善自己。在我们班,有一个同学,他的学习成绩非常好,总是能考高分。他觉得自己是第一,谁都比不上,很骄傲。记得有一次,在快上课的时候,那个同学不小心把讲台上的一盒粉笔给弄撒了,可他想:反正我学习那么好,老师知道是我弄的也不会责怪我,捡不捡都一样。然后就撂在了一边。老师过来一看,粉笔洒了,眉头皱成了倒八型,头发都冒火了。老师说:“是谁干的?给我站出来!”可是教室里鸦雀无声没有人站出来。老师顺着同学们的眼光猜测到是那个同学弄的,于是平息了一下自己愤怒的情绪又说:“俗话说的好: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这样做是不对的,不能因为学习优秀就放任自己,知错就改,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才是好样的。好了,我们不能因为某个人犯了错而耽误大家的时间,先上课吧。”放学后,那个同学非常惭愧主动向老师承认了错误。 我们不能只懂得一点道理就以为谁都比不上自己,一定要谦虚、知错就改。
中草药的故事 中草药的民间故事(五)
乾隆皇帝首下江南,一时间秀水城(浙江嘉兴的旧称)的县官忙得团团转,想方设法搜集民间珍宝异物,以博得皇上一乐,可就是找不到一件上得台面的宝物。
县官无心,听到了塘汇街上金记米行有一只翡翠蟾蜍,每年的端午节正午时分,把它放在一只竹匾里,它会放开四脚慢慢爬动,凡是看到过这只翡翠蟾蜍的人,这一年就会阳气充盈,金枪不倒。
县官闻讯,派手下要来了蟾蜍,想要让乾隆爷亲自感受一下这宝物的神力。
到了端午节这一天,乾隆爷吃过嘉兴的小脚粽和杜做酒,就早早来到县府大院内。正午时分一到,只见原先硬邦邦的翡翠蟾蜍开始微微伸动四肢,在一只竹匾上神气活现地爬动起来,等到三圈爬完,又恢复了原来的形状。乾隆爷还没有搞清楚神物的原委,这天夜里,原先软皮塌塌的龙柱,就如枯木逢春,一柱擎天,且三支香工夫不倒。
嘉兴人端午节吃蟾蜍、用放有蟾蜍的水烧沸后给小孩洗澡的这两个民间习俗,就是从乾隆爷下江南开始的
以上内容是关于中草药的故事和中草药的民间故事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