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手抄报超漂亮 有关民间故事的手抄报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民间故事手抄报超漂亮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有关民间故事的手抄报和民间故事手抄报超漂亮的精彩内容哦。
民间故事手抄报超漂亮 有关民间故事的手抄报(一)
1、牛郎织女
2、孟姜女
3、梁山伯与祝英台
4、白蛇传
秦朝时候,有个善良美丽的女子,名叫孟姜女。一天,她正在自家的院子里做家务,突然发现葡萄架下藏了一个人,吓了她一大跳,正要叫喊,只见那个人连连摆手,恳求道:“别喊别喊,救救我吧!我叫范喜良,是来逃难的。”原来这时秦始皇为了造长城,正到处抓人做劳工,已经饿死、累死了不知多少人!孟姜女把范喜良救了下来,见他知书达理,眉清目秀,对他产生了爱慕之情,而范喜良也喜欢上了孟姜女。他俩儿心心相印,征得了父母的同意后,就准备结为夫妻。
成亲那天,孟家张灯结彩,宾客满堂,一派喜气洋洋的情景。眼看天快黑了,喝喜酒的人也都渐渐散了,新郎新娘正要入洞房,忽然只听见鸡飞狗叫,随后闯进来一队恶狠狠的官兵,不容分说,用铁链一锁,硬把范喜良抓到长城去做工了。好端端的喜事变成了一场空,孟姜女悲愤交加,日夜思念着丈夫。她想:我与其坐在家里干着急,还不如自己到长城去找他。对!就这么办!孟姜女立刻收拾收拾行装,上路了。
一路上,也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霜雨雪,跋涉过多少险山恶水,孟姜女没有喊过一声苦,没有掉过一滴泪,终于,凭着顽强的毅力,凭着对丈夫深深的爱,她到达了长城。这时的长城已经是由一个个工地组成的一道很长很长的城墙了,孟姜女一个工地一个工地地找过来,却始终不见丈夫的踪影。最后,她鼓起勇气,向一队正要上工的民工询问:“你们这儿有个范喜良吗?”民工说:“有这么个人,新来的。”孟姜女一听,甭提多开心了,她连忙再问:“他在哪儿呢?”民工说:“已经死了,尸首都已经填了城脚了!”
猛地听到这个噩耗,真好似晴天霹雳一般,孟姜女只觉眼前一黑,一阵心酸,痛哭起来。整整哭了三天三夜,哭得天昏地暗,连天地都感动了。天越来越阴沉,风越来越猛烈,只听“哗啦”一声,一段长城被哭倒了,露出来的正是范喜良的尸首,孟姜女的眼泪滴在了他血肉模糊的脸上。她终于见到了自己心爱的丈夫,但丈夫却再也看不到她了,因为他已经被残暴的秦始皇害死了。
民间故事手抄报超漂亮 有关民间故事的手抄报(二)
1、牛郎织女
2、孟姜女
3、梁山伯与祝英台
4、白蛇传
秦朝时候,有个善良美丽的女子,名叫孟姜女。一天,她正在自家的院子里做家务,突然发现葡萄架下藏了一个人,吓了她一大跳,正要叫喊,只见那个人连连摆手,恳求道:“别喊别喊,救救我吧!我叫范喜良,是来逃难的。”原来这时秦始皇为了造长城,正到处抓人做劳工,已经饿死、累死了不知多少人!孟姜女把范喜良救了下来,见他知书达理,眉清目秀,对他产生了爱慕之情,而范喜良也喜欢上了孟姜女。他俩儿心心相印,征得了父母的同意后,就准备结为夫妻。
成亲那天,孟家张灯结彩,宾客满堂,一派喜气洋洋的情景。眼看天快黑了,喝喜酒的人也都渐渐散了,新郎新娘正要入洞房,忽然只听见鸡飞狗叫,随后闯进来一队恶狠狠的官兵,不容分说,用铁链一锁,硬把范喜良抓到长城去做工了。好端端的喜事变成了一场空,孟姜女悲愤交加,日夜思念着丈夫。她想:我与其坐在家里干着急,还不如自己到长城去找他。对!就这么办!孟姜女立刻收拾收拾行装,上路了。
一路上,也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霜雨雪,跋涉过多少险山恶水,孟姜女没有喊过一声苦,没有掉过一滴泪,终于,凭着顽强的毅力,凭着对丈夫深深的爱,她到达了长城。这时的长城已经是由一个个工地组成的一道很长很长的城墙了,孟姜女一个工地一个工地地找过来,却始终不见丈夫的踪影。最后,她鼓起勇气,向一队正要上工的民工询问:“你们这儿有个范喜良吗?”民工说:“有这么个人,新来的。”孟姜女一听,甭提多开心了,她连忙再问:“他在哪儿呢?”民工说:“已经死了,尸首都已经填了城脚了!”
猛地听到这个噩耗,真好似晴天霹雳一般,孟姜女只觉眼前一黑,一阵心酸,痛哭起来。整整哭了三天三夜,哭得天昏地暗,连天地都感动了。天越来越阴沉,风越来越猛烈,只听“哗啦”一声,一段长城被哭倒了,露出来的正是范喜良的尸首,孟姜女的眼泪滴在了他血肉模糊的脸上。她终于见到了自己心爱的丈夫,但丈夫却再也看不到她了,因为他已经被残暴的秦始皇害死了。
民间故事手抄报超漂亮 有关民间故事的手抄报(三)
古时候,有个小孩,爹娘很早就去世,跟着哥哥嫂嫂过日子.哥哥嫂嫂对他非常不好.
别人看他经常放牛,就叫他牛郎.牛郎最亲密的伙伴就是那头牛,牛郎对它十分关爱:喝清水,吃青草,晒太阳……
哥哥嫂嫂一直想把财产占为己有.有一天,哥哥嫂嫂把牛郎叫来,说:“我们把最有用的牛和破车给你,其他归我们.天色快晚了,能走就走吧!”牛郎听了,二话不说,牵着牛拉着破车离开了这个伤心地.
牛郎离开村子后,自己砍柴,搭成一个茅草屋.有一天晚上,牛郎走进屋子,听到老牛说:“明天黄昏的时候,你得翻过右面的那座山.山那边有座森林,森林前有一个湖,那时候有些仙女正在湖里洗澡.她们的衣裳放在草地上.你要捡起那件粉红色的纱衣,跑到树林里等着,去跟你要衣裳的那个仙女就是你的妻子.”
第二天黄昏,牛郎来到了湖边,果然有许多仙女在洗澡,岸边果然有好些衣裳,他找到了一件粉红色的纱衣,走进森林里等着.过了很久,果然有一个仙女来找衣裳.
这个仙女原来叫织女,王母娘娘每天都让织女织许多的布,并不让她出去玩.织女一直想去人间玩耍.终于有一天,王母娘娘由于喝多了酒在打瞌睡,织女和几个仙女就一起来到人间.
织女和牛郎在人间结为夫妻,过着幸福的生活.有一天,牛郎去给牛食物时,牛又说:“对不起,我要死了.我死后你把我的皮剥下来留着,以后遇到危险,就把皮批上.”
仙女下凡的事情终究被王母娘娘知道了,王母娘娘亲自下凡去找织女.织女被王母娘娘抓走.牛郎想起老牛临死前的话,批上了牛皮,刚走出了门就飞起来了.
牛郎的速度很快,马上就追上了王母娘娘,眼看就要追上了,可王母娘娘把玉簪在牛郎前面划了一道,就成了银河,牛郎再也不能飞过去了.
中国四大民间故事一:梁山伯与祝英台
从前有个姓祝的地主,人称祝员外,他的女儿祝英台不仅美丽大方,而且非常的聪明好学。但由于古时候女子不能进学堂读书,祝英台只好日日倚在窗栏上,望着大街上身背着书箱来来往往的读书人,心里羡慕极了!难道女子只能在家里绣花吗?为什么我不能去上学?她突然反问自己:对啊!我为什么就不能上学呢?
想到这儿,祝英台赶紧回到房间,鼓起勇气向父母要求:“爹,娘,我要到杭州去读书。我可以穿男人的衣服,扮成男人的样子,一定不让别人认出来,你们就答应我吧!”祝员外夫妇开始不同意,但经不住英台撒娇哀求,只好答应了。
第二天一清早,天刚蒙蒙亮,祝英台就和丫鬟扮成男装,辞别父母,带着书箱,兴高采烈地出发去杭州了。
到了学堂的第一天,祝英台遇见了一个叫梁山伯的男同学,学问出众,人品也十分优秀。她想:这么好的人,要是能天天在一起,一定会学到很多东西,也一定会很开心的。而梁山伯也觉得与她很投缘,有一种一见如故的感觉。于是,他们常常一起诗呀文呀谈得情投意合,冷呀热呀相互关心体贴,促膝并肩,两小无猜。后来,两人结拜为兄弟,更是时时刻刻,形影不离。
春去秋来,一晃三年过去了,学年期满,该是打点行装、拜别老师、返回家乡的时候了。同窗共烛整三载,祝英台已经深深爱上了她的梁兄,而梁山伯虽不知祝英台是女生,但也对她十分倾慕。他俩恋恋不舍地分了手,回到家后,都日夜思念着对方。几个月后,梁山伯前往祝家拜访,结果令他又惊又喜。原来这时,他见到的祝英台,已不再是那个清秀的小书生,而是一位年轻美貌的大姑娘。再见的那一刻,他们都明白了彼此之间的感情,早已是心心相印。
此后,梁山伯请人到祝家去求亲。可祝员外哪会看得上这穷书生呢,他早已把女儿许配给了有钱人家的少爷马公子。梁山伯顿觉万念俱灰,一病不起,没多久就死去了。
听到梁山伯去世的消息,一直在与父母抗争以反对包办婚姻的祝英台反而突然变得异常镇静。她套上红衣红裙,走进了迎亲的花轿。迎亲的队伍一路敲锣打鼓,好不热闹!路过梁山伯的坟前时,忽然间飞沙走石,花轿不得不停了下来。只见祝英台走出轿来,脱去红装,一身素服,缓缓地走到坟前,跪下来放声大哭,霎时间风雨飘摇,雷声大作,“轰”的一声,坟墓裂开了,祝英台似乎又见到了她的梁兄那温柔的面庞,她微笑着纵身跳了进去。接着又是一声巨响,坟墓合上了。这时风消云散,雨过天晴,各种野花在风中轻柔地摇曳,一对美丽的蝴蝶从坟头飞出来,在阳光下自由地翩翩起舞
中国四大民间故事二:白蛇传
清明时分,西湖岸边花红柳绿,断桥上面游人如梭,真是好一幅春光明媚的美丽画面。突然,从西湖底悄悄升上来两个如花似玉的姑娘,怎么回事?人怎么会从水里升出来呢?原来,她们是两条修炼成了人形的蛇精,虽然如此,但她们并无害人之心,只因羡慕世间的多彩人生,才一个化名叫白素贞,一个化名叫小青,来到西湖边游玩。
偏偏老天爷忽然发起脾气来,霎时间下起了倾盆大雨,白素贞和小青被淋得无处藏身,正发愁呢,突然只觉头顶多了一把伞,转身一看,只见一位温文尔雅、白净秀气的年轻书生撑着伞在为她们遮雨。白素贞和这小书生四目相交,都不约而同地红了红脸,相互产生了爱慕之情。小青看在眼里,忙说:“多谢!请问客官尊姓大名。”那小书生道:“我叫许仙,就住在这断桥边。”白素贞和小青也赶忙作了自我介绍。从此,他们三人常常见面,白素贞和许仙的感情越来越好,过了不久,他们就结为夫妻,并开了一间“保和堂”药店,小日子过得可美了!
由于“保和堂”治好了很多很多疑难病症,而且给穷人看病配药还分文不收,所以药店的生意越来越红火,远近来找白素贞治病的人越来越多,人们将白素贞亲切地称为白娘子。可是,“保和堂”的兴隆、许仙和白娘子的幸福生活却惹恼了一个人,谁呢?那就是金山寺的法海和尚。因为人们的病都被白娘子治好了,到金山寺烧香求菩萨的人就少多了,香火不旺,法海和尚自然就高兴不起来了。这天,他又来到“保和堂”前,看到白娘子正在给人治病,不禁心内妒火中烧,再定睛一瞧,哎呀!原来这白娘子不是凡人,而是条白蛇变的!
法海虽有点小法术,但他的心术却不正。看出了白娘子的身份后,他就整日想拆散许仙白娘子夫妇、搞垮“保和堂”。于是,他偷偷把许仙叫到寺中,对他说:“你娘子是蛇精变的,你快点和她分手吧,不然,她会吃掉你的!”许仙一听,非常气愤,他想:我娘子心地善良,对我的情意比海还深。就算她是蛇精,也不会害我,何况她如今已有了身孕,我怎能离弃她呢!法海见许仙不上他的当,恼羞成怒,便把许仙关在了寺里。
“保和堂”里,白娘子正焦急地等待许仙回来。一天、两天,左等、右等,白娘子心急如焚。终于打听到原来许仙被金山寺的法海和尚给“留”住了,白娘子赶紧带着小青来到金山寺,苦苦哀求,请法海放回许仙。法海见了白娘子,一阵冷笑,说道:“大胆妖蛇,我劝你还是快点离开人间,否则别怪我不客气了!”白娘子见法海拒不放人,无奈,只得拔下头上的金钗,迎风一摇,掀起滔滔大浪,向金山寺直逼过去。法海眼见水漫金山寺,连忙脱下袈裟,变成一道长堤,拦在寺门外。大水涨一尺,长堤就高一尺,大水涨一丈,长堤就高一丈,任凭波浪再大,也漫不过去。再加上白娘子有孕在身,实在斗不过法海,后来,法海使出欺诈的手法,将白娘子收进金钵,压在了雷峰塔下,把许仙和白娘子这对恩爱夫妻活生生地拆散了。
小青逃离金山寺后,数十载深山练功,最终打败了法海,将他逼进了螃蟹腹中,救出了白娘子,从此,她和许仙以及他们的孩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再也不分离了。
中国四大民间故事三:牛郎织女
牛郎只有一头老牛、一张犁,他每天刚亮就下地耕田,回家后还要自己做饭洗衣,日子过得十分辛苦。谁料有一天,奇迹发生了!牛郎干完活回到家,一进家门,就看见屋子里被打扫得干干净净,衣服被洗得清清爽爽,桌子上还摆着热腾腾、香喷喷的饭菜。牛郎吃惊得瞪大了眼睛,心想:这是怎么回事?神仙下凡了吗?不管了,先吃饭吧。
此后,一连几天,天天如此,牛郎耐不住性子了,他一定要弄个水落石出。这天,牛郎象往常一样,一大早就出了门,其实,他走了几步就转身回来了,没进家门,而是找了个隐蔽的地方躲了起来,偷偷地观察着。果然,没过多久,来了一位美若天仙的姑娘,一进门就忙着收拾屋子、做饭,甭提多勤劳了!牛郎实在忍不住了,站了出来道:“姑娘,请问你为什么要来帮我做家务呢?”那姑娘吃了一惊,脸红了,小声说道:“我叫织女,看你日子过得辛苦,就来帮帮你。”牛郎听得心花怒放,赶忙接着说:“那你就留下来吧,我们同甘共苦,一起用双手建设幸福的生活!”织女红着脸点了点头,他们就此结为夫妻,男耕女织,生活得很美满。
过了几年,他们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一家人过得开心极了。一天,突然间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大作,雷电交加,织女不见了,两个孩子哭个不停,牛郎急得不知如何是好。正着急时,乌云又突然全散了,天气又变得风和日丽,织女也回到了家中,但她的脸上却满是愁云。只见她轻轻地拉住牛郎,又把两个孩子揽入怀中,说道:“其实我不是凡人,而是王母娘娘的外孙女,现在,天宫来人要把我接回去了,你们自己多多保重!”说罢,泪如雨下,腾云而去。
牛郎搂着两个年幼的孩子,欲哭无泪,呆呆地站了半天。不行,我不能让妻子就这样离我而去,我不能让孩子就这样失去母亲,我要去找她,我一定要把织女找回来!这时,那头老牛突然开口了:“别难过!你把我杀了,把我的皮披上,再编两个箩筐装着两个孩子,就可以上天宫去找织女了。”牛郎说什么也不愿意这样对待这个陪伴了自己数十年的伙伴,但拗不过它,又没有别的办法,只得忍着痛、含着泪照它的话去做了。
到了天宫,王母娘娘不愿认牛郎这个人间的外孙女婿,不让织女出来见他,而是找来七个蒙着面、高矮胖瘦一模一样的女子,对牛郎说:“你认吧,认对了就让你们见面。”牛郎一看傻了眼,怀中两个孩子却欢蹦乱跳地奔向自己的妈妈,原来,母子之间的血亲是什么也无法阻隔的!
王母娘娘没办法了,但她还是不甘心织女再回到人间,于是就下令把织女带走。牛郎急了,牵着两个孩子赶紧追上去。他们跑着跑着,累了也不肯停歇,跌倒了再爬起来,眼看着就快追上了,王母娘娘情急之下拔出头上的金簪一划,在他们中间划出了一道宽宽的银河。从此,牛郎和织女只能站在银河的两端,遥遥相望。而到了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回有成千上万的喜鹊飞来,在银河上架起一座长长的鹊桥,让牛郎织女一家再次团聚。
中国四大民间故事四:孟姜女哭长城
秦朝时候,有个善良美丽的女子,名叫孟姜女。一天,她正在自家的院子里做家务,突然发现葡萄架下藏了一个人,吓了她一大跳,正要叫喊,只见那个人连连摆手,恳求道:“别喊别喊,救救我吧!我叫范喜良,是来逃难的。”原来这时秦始皇为了造长城,正到处抓人做劳工,已经饿死、累死了不知多少人!孟姜女把范喜良救了下来,见他知书达理,眉清目秀,对他产生了爱慕之情,而范喜良也喜欢上了孟姜女。他俩儿心心相印,征得了父母的同意后,就准备结为夫妻。
成亲那天,孟家张灯结彩,宾客满堂,一派喜气洋洋的情景。眼看天快黑了,喝喜酒的人也都渐渐散了,新郎新娘正要入洞房,忽然只听见鸡飞狗叫,随后闯进来一队恶狠狠的官兵,不容分说,用铁链一锁,硬把范喜良抓到长城去做工了。好端端的喜事变成了一场空,孟姜女悲愤交加,日夜思念着丈夫。她想:我与其坐在家里干着急,还不如自己到长城去找他。对!就这么办!孟姜女立刻收拾收拾行装,上路了。
一路上,也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霜雨雪,跋涉过多少险山恶水,孟姜女没有喊过一声苦,没有掉过一滴泪,终于,凭着顽强的毅力,凭着对丈夫深深的爱,她到达了长城。这时的长城已经是由一个个工地组成的一道很长很长的城墙了,孟姜女一个工地一个工地地找过来,却始终不见丈夫的踪影。最后,她鼓起勇气,向一队正要上工的民工询问:“你们这儿有个范喜良吗?”民工说:“有这么个人,新来的。”孟姜女一听,甭提多开心了!她连忙再问:“他在哪儿呢?”民工说:“已经死了,尸首都已经填了城脚了!”
猛地听到这个噩耗,真好似晴天霹雳一般,孟姜女只觉眼前一黑,一阵心酸,大哭起来。整整哭了三天三夜,哭得天昏地暗,连天地都感动了。天越来越阴沉,风越来越猛烈,只听“哗啦”一声,一段长城被哭倒了,露出来的正是范喜良的尸首,孟姜女的眼泪滴在了他血肉模糊的脸上。她终于见到了自己心爱的丈夫,但他却再也看不到她了,因为他已经被残暴的秦始皇害死了。
民间故事手抄报超漂亮 有关民间故事的手抄报(四)
唱歌、跳舞、听故事这类活动,在非洲人民的文化生活中地位十分重要。对非洲人来说,讲故事不是一种普通娱乐,而是一种教育形式。听众对讲故事者所讲的每一个故事,总要持尊敬的或恐惧的态度。
在一些地方,讲故事的人讲,听众也就参加进去。南非的拉姆巴人至今还保留着一种叫“乌鲁希”的故事形式:一人领讲,掺杂进一些谣曲,而听众则伴以合唱。西非的爱维人也用这样的方式讲故事。爱维人作曲家西涅加·加德则克普说:“我们在工作或娱乐的时候,唱我们的民间歌曲,我们用歌声来哀悼朋友,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欢乐,当我们听着很长的故事的时候,我们的歌唱使故事变得生动活泼。”
很多非洲民族,只许可在晚上讲故事。据19世纪中叶英国旅行家柴普曼说,科萨人白天是不准讲故事的。另一位旅行家弗罗宾尼乌斯也证实,北非柏伯尔人的某些部落群禁止白天讲故事的。每到晚间黑暗降临的时候,人们才点起篝火,聚集在一旁,聚精会神地听故事。 17世纪中叶,欧洲人进入非洲之前,布须曼人是非洲各族中唯一处于石器时代的民族。布须曼人不仅是当时世界上最落后的民族之一,而且把很多原始的特点保存到了20世纪。他们使用弓、毒箭和投枪狩猎,既不知农耕,也不知畜牧,没有固定的房舍,栖居于灌木丛中。因此,殖民主义者荷兰人把他们称作布须曼人,意为“灌木丛里的人”。
布须曼人的民间文学是19世纪中叶研究非洲语言的第一批学者之一英国人布雷克记录的,他曾经研究了当时居住在橘河一带的一个布须曼部落流传的故事,大都带有神话的色彩。一个故事谈到星星的起源,认为星星是一个布须曼姑娘造的,把她奉为布须曼人的始祖。故事这样叙述:“古代有一个姑娘。有一次她抓了一把燃烧过的炭灰撒向天空。灰烬撒到哪里,哪里的天空上便出现一条星星造的路。自那以后,每到夜晚,这明亮的星路,便用它那柔和的光芒照耀着大地,使人们看得见回家的路,不用再在黑暗中摸索了。”布须曼人用故事来讲解他们还不大了解的自然现象,把自然界的各种现象说成是普尔加神所使然。有一个故事这样说:“有一天天,太阳燃烧似的照耀着,令人非常苦闷。有两个因苦热而烦躁的妇人,为了要发泄她们的苦闷,把一条可怜的毛毛虫践踏死了。普尔加神对于这件罪恶非常震怒,于是降下漫漫的长夜,要使人们对日光的价值再看高些。……”布须曼人故事中的常见主角是蝗虫,蝗虫被认为创造了太阳、月亮和动物们。
霍屯督人的故事也是由布雷克记录下来的,大部分也是动物故事。他一度想把他的南非动物故事题名为《南非洲的列那狐》,把南非各族故事比作欧洲诸民族的动物故事。这一点并不是没有道理的。霍屯督人故事中的主人公是狮子、胡狼、鬣狗及羊等,对这些角色,霍屯督人都有自己的近乎固定的看法:狮子、大象=愚笨、粗暴;胡狼、鬣狗=狡猾;兔子和龟=智慧、机敏……故事偶尔也以人为主角,但在这种故事中也是人、动物同台,人与动物同生活、同思想,似乎仍是同类。例如有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女人嫁给大象做妻子,人同动物是相像的。祖鲁人关于英雄乌希古留密的故事,也是把人物与动物之间说成同类,事实上,班图语的词类分法里也是把人和动物归为一类的。
班图语族各族居住在由苏丹到非洲的南部,刚果河流域,几个非洲大湖地区和三比西河、林波波河及瓦阿拉河流域。在欧洲人入侵之前,班图人宗教观念的基础是万物有灵和祖先崇拜。
祖鲁人是班图人的一支,信仰一神教,认为神居住在天上某个地方,但不干涉人间的事务。祖鲁人的故事同其他非洲民族的故事一样,主要是动物故事,如野兔故事(据说撒哈拉沙漠以南是没有家兔的)。但是在祖鲁人的故事中,出现了巫师谷谷马戴乌、食人魔伊泽穆、英雄乌希古留密等等人物。
早期的祖鲁人说不清楚这世界是怎么回事,甚至不知道怎样理解它。他们把无法理解、无法解释的现象说成是由于某种特殊力量的存在,而这种特殊力量又是经常跟人在一起的。他们赋予动物、岩石、水和家常用品以灵性,对这一切,人必须时刻加以提防。关于巫术和巫师的描写,是非洲其他民族的故事中不多见的。祖鲁人无法理解生死现象,便想象世界上有巫术存在,而且至今还用巫术来解释死亡。如有一篇《海浪的孩子》说,小姑娘和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巫婆生活在一起,跟她学到一些基本巫术知识。由于老巫婆一病不起,姑娘只学到一知半解。这种掌握了巫术的超自然的人,同现实中的人是一同出现于故事中的。巫术并不同现实中的人处于对立的地位,而是帮助他们处世。可以说,超自然和现实生活并存,与现实生活交织在一起。
我们从祖鲁人的故事里可以看到原始公社制的社会特点。《鸟姑娘》里的主人公,住在一个还没有分解为一个个小家庭的家长制大家庭里。根据民族学所提供的材料,祖鲁人以处于原始公社制阶段上的社会组织为基础,划分为四个年龄等级。例如20岁至40岁的男子构成第三个年龄等级,他们的社会义务是抵御外侮,保卫部落。这种年龄等级及社会分工,在故事中也有所反映:男人是战士、猎人和畜牧人。因此,像挤牛奶的工作,保护妇女儿童的安全,是由男人来做的(如《荒年》);而捡柴的工作,则由妇女来做。
祖鲁人的民间文学不仅反映了一定的社会情况,而且反映了非洲大自然的景色,散发着浓郁的热带非洲的气息。故事大多发生在拉肯斯堡山脉一带,因而故事中常常出现海岸、浪潮、树木繁茂的险山、湍急流水的溪谷。他们的故事也反映了人同自然的斗争,涨潮、退潮、河水泛滥,往往淹没村落,冲走财物,卷走人畜;蝗灾、荒年的发生,也给他们带来了灾难。因此他们塑造了伊吉苦苦马呆鸟(可能是蝗虫的形象)和肯克伯(自私自利)的形象。
斯瓦希里人居住在印度洋沿岸,从南边的莫桑比克到北边的索马里。在荷兰人出现之前,阿拉伯和波斯的混合文化已经统治了这里。尽管表面上是波斯—阿拉伯文化,但居民仍然保留着过去的语言、风格和民间创作。斯瓦希里动物故事中,兔子是作为狡猾的角色出现的,它以自己的聪明超过所有的动物,乌龟的聪明、狡猾,当然也不亚于兔子。故事中的兔子称作艾布·努瓦斯。艾布·努瓦斯是阿拉伯古代诗人,以机智著称。斯瓦希里人把他的故事,改编成狡猾的兔子故事。由此可以看出阿拉伯传说故事对斯瓦希里故事所发生的影响。
班图语族中其他民族的故事,其主人公多是酋长、巫师、巫医或普通人,事件也多发生在农村,而斯瓦希里人的故事却大多发生在城市、市场、教堂和苏丹的宫宇。故事的主人公多是搬运夫、裁缝、教师、商人、法官、显贵和苏丹。在他们的故事中,普通人必定战胜苏丹王及其官吏的专横、封建主和商人的狡猾与贪婪、法官的贪赃枉法。这种特点说明,斯瓦希里人所处的社会阶段及文化发展水平,是与其他各族不同的。
像祖鲁人一样,斯瓦希里人流传着关于英雄人物的故事传说。他们关于利昂戈·富莫的故事,是非洲民间创作的光辉范例。这是一部描写这位英雄的英勇和刚毅、对人民的热爱和忠诚,同“大人物”进行斗争,以及因被出卖而遭到杀害的史诗般的故事。故事发生在非洲东部沿海一带的一座城市里,利昂戈·富莫是这个城市里最有力气、最快活和热爱自由的人。他谁也不怕,并且经常给城里的一些显赫人物找麻烦,因此遭到陷害,不止一次被送进监狱,可是他每次都想出什么花样来越狱逃走。就是在牢狱里他也毫不沮丧。每天都从铁栅里传出优美歌声,城里的人都聚拢来倾听他的歌唱。在最后一次监禁时,他的母亲用歌声告诉儿子,大人物想要杀害他。在对唱中,二人研究出越狱方法。一个忠诚的奴隶姑娘把藏在圆形大面包里的锯转给了囚犯。看守们把它交给了利昂戈,并且告诉他,死刑翌日执行。利昂戈请求允许他同人民和亲人告别。一经看守们的召唤,全城的人都聚集到监狱来。利昂戈要求把鼓、号角、铜锣都拿来,让大家都来演奏跳舞,快乐一番。他教给人民演奏乐器和跳舞。看守们被欢乐场面迷住了,忘记了囚犯,他便趁机把脚镣锯断,又逃出了牢狱。从这时起,便开始了他那充满危险、斗争,对敌人进行大胆的恶作剧和神秘的单独活动的日子。敌人不止一次地向他所在的地方派遣奸细,但是都一无所获。在人民中间,传说着利昂戈刀枪不入。城里的富人决定使出最后的手段,收买他的外甥,指使他的外甥去刺探用什么方法可以陷害他的舅父。根据一个时候广泛流行的关于非洲的母系氏族的习惯,外甥乃是最亲近的人。利昂戈正苦于孤单,怀念着人民,便开始兴高采烈地接待客人,并且把自己最大的秘密暴露了:“只有用钢针扎穿肚脐才能杀死我。”。外甥指望得到重赏,决定杀害利昂戈。利昂戈的敌人又把他外甥作为杀害舅父的凶手给处决了。而利昂戈直到今天仍然活在人民的心中。人民对他的坟墓都很尊敬,人们现在还可以去他的墓地谒拜。
撒哈拉以南操苏丹语族的非洲各族文化传统,与东非居民阿拉伯—波斯文化传统有极大的区别。考古学证明,这里,苏丹、几内亚、尼日利亚、加纳、马里人的艺术,在古代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几内亚各族,如约鲁巴人、埃道人、爱维人、阿散蒂人,很早就有了丰富发达的神话。这些神话中的角色是神。至今约鲁巴人还保存着为各种神灵建造的庙宇,每座庙宇的祭司都竭力颂扬自己的神,为他们编造神话故事。他们关于雷的起源的神话中,出现了伊罗公——长着铁翅膀的神话鸟的形象。关于天地分离、月亮起源的故事,也都有神话的特点。他们的神话,不再像布须曼人那样的原始神话,而是关于神和英雄的神话。
西苏丹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是铁匠。铁匠是天体星球的锻造者,他锻造了月亮、星星和天。在苏丹各族人民的观念中,天是由许多一个高似一个、并用一条丝线串起来的圆圈组成的。地上有许多个天,天上住着神明;地下有若干个冥府,冥府里收留死者。他们把铁匠诗意化、理想化,通过铁匠的形象反映了古代人同自然界的斗争。 具有无敌力量的英雄和形形色色的恶魔(如林妖、河妖等精灵),通常是苏丹和几内亚故事中的主人公。这些恶魔绝大多数与人为敌。女人魔国的故事,反映了母系制的古代遗风和哲学观念。同时,故事中也反映了反封建、反农奴制的倾向,因为奴隶占有制在西苏丹封建王国中起着很大的作用。这种故事中的主角多是庄稼汉、游牧人或奴隶,通过他们嘲弄了国王、封建主和奴隶主。
居住在加纳(前英属黄金海岸的阿散蒂人),在欧洲人入侵之前已经是一个有着高度文明的民族。他们的故事也像世界上其他民族一样,叙述着物质的起源、宇宙的起源、解释自然现象,以及风俗、法律的产生。阿散蒂人以农耕为主,由于撒哈拉沙漠贸易风的影响,土地干旱,收成不好,因此,阿散蒂人经年累月同饥荒作斗争。这个主题,在阿散蒂人的故事中占有重要地位。他们的故事中的主人公,多是农民,而不是牧民。
阿散蒂人故事中最具特色的,是关于蜘蛛阿南绥的动物故事。阿南绥在阿散蒂人故事中,是个半人半蜘蛛的精灵。他与人生活在一起,有人的特点和缺点。这是一个矛盾的形象,只要环境对他不利,他身上的第二个“我”就显现出来,于是,阿南绥变成了一只蜘蛛,躲到黑暗的角落里,到密林的草丛中去了。阿南绥性格的一面是勇敢、聪明、机智、热情,能随机应变,永远处于不败之地。如以自己的智慧取得了世上一切故事的所有权,战胜了凶恶的豹、蛇、黄蜂。阿南绥性格的另一面是贪婪、妄自尊大、自私自利、吝啬成性、自吹自诩、虚荣怯懦。这里集中了人的弱点的一面。我们可以说蜘蛛阿南绥的故事是非洲的智慧故事。
关于阿南绥这个人物,在非洲的其他民族(如包累人)的故事中,也颇为常见。包累人把蜘蛛故事中的主人公叫做乃季亚·肯代瓦,意即蜘蛛先生。他的妻子叫毛·阿柯鲁,即阿柯鲁太太。非洲人的蜘蛛故事同欧洲人的狐狸先生故事有许多相似之处,如德国人的列那狐狸故事,法国人的狐狸先生故事,俄国人的狡猾的小狐狸故事。由于许多阿散蒂人作为奴隶为殖民主义者买卖,从而把狐狸故事带到了北美、南美和西印度群岛。蜘蛛是弱小的动物,然而它凭自己的智慧总是制胜别的动物。人民借这个形象影射现实,歌颂普通人战胜贪得无厌、庸碌无能的统治者。
居住在科特迪瓦的克鲁族,根据他们的传说,在迁徙之前若干世纪,就已形成了部落。他们以农业为主。克鲁族的社会制度,除了带有半宗法半封建的特点之外,还有古代社会制度(母权制与地方母系婚制)的残余。孩子继承氏族的名字、与氏族有关的权力和义务均从母亲。父子往往取不同氏族的名字。这种社会特点,在他们的故事中有所反映。如《西非神话故事》中的《蜘蛛理发》,叙述蜘蛛的儿子替受刑的父亲说情,而外甥不仅对此事冷淡,反而要求解下舅舅身上的腰巾。按母系氏族的规矩,外甥继承氏族的一切权利,而这腰巾是一种象征物,解下腰巾以免被鲜血染脏。这篇故事反映了母权制同父权制两种社会制度的斗争。
据曾到科特迪瓦和利比里亚作过五次民俗学旅行的德国民俗学者汉斯·希梅尔黑贝尔证实,克鲁族的神话和寓言,都是描述最初人类在天上或者动物还与人在村中同住的“那个时代”的事情。克鲁族认为,他们所有的故事都是根据耳闻目睹讲述的,因此绝对真实。实际上,今天也还有人,而且常常是一天到晚出入森林的猎人,根据侦查动物、体会动物的特性来编造故事。汉斯·希梅尔黑贝尔在他亲自记录的克鲁族故事集《亚拉·波古》序言中说:“1949—1950年我在利比里亚作第五次民俗学研究旅行时,又记下了上百个故事,但没有一个能与包累人这些散文诗相提并论的,”“克鲁族的文学正像这个部落的雕塑品一样,是一个真正艺术家民族的结晶。”克鲁族像西非其他民族一样,信仰一个大神——天神尼阿米。尼阿米的形象在他们的神话中,得到了完整的体现。关于尼阿米神,他的弟弟安安加马和他的妻子阿西的神话故事,在克鲁族文学中独成一系。尼阿米神的形象在其他非洲民族神话中也很常见,如阿散蒂人故事中的“尼阿麦”,方蒂人故事中的“奥尼阿麦”或“奥尼扬柯邦特”(即“伟大的尼阿麦”之意)。不管在阿散蒂人、方蒂人,还是刚果人、赫勒罗人、巴鲁塞人的观念中,尼阿米都是至高无上的神,他能引发自然灾害和种种自然现象;在这些民族的神话中,他总是以神的面貌出现,远离红尘,既不善、也不恶,任何时候也不参与人间的事务。在克鲁族的传说故事中的尼阿米则大不相同。汉斯说:“他们常常说这神距离他们很远,简直只是一个历史的概念。他们不供奉他,不向他祈祷,而他也不关心人类的情况。但这种说法对于克鲁族并不完全符合,因为他们谈到尼阿米什神,供奉他,或者把供物献给他的妻子阿西,请他转交;他们也承认受他的惩罚和报酬。尼阿米在他们的故事里是个有声有色、神气活现的人物。他被描述得像个大酋长,常常有着非常像人的特性。如果他们安分守己地生活,尼阿米就赐给他们高寿;但是他生气起来,就兴起风暴,把尖石头往地面上投掷。”
居住在黄金海岸的另一部族爱维人的口头创作,也是非常丰富多彩的。有诗歌、寓言、俗语、谚语、故事、神话。爱维人的民间故事和寓言中的角色,也是奇禽异兽,实际上也是寓意化了的人。他们故事中最常见的人物是蜘蛛。爱维人的音乐、舞蹈别具特色。他们的歌分为抒情歌、叙事歌、战歌、仪式歌和劳动歌。这些歌曲不都是即兴编唱的。他们管编歌的诗人叫“哈克潘诺”,管表演这些作品的歌手叫“哈西诺”。
东苏丹和埃塞俄比亚的居民大多讲阿姆哈拉语,他们是东北非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东苏丹大部分是阿拉伯人。在阿拉伯人出现之前,在自尼罗河谷地南至埃及的努比亚就曾建立了基督教王国。14世纪阿拉伯人侵入努比亚,由于阿拉伯人散居在当地居民之中,所以大部分同他们融合了。如今阿拉伯语言、伊斯兰风俗和宗教,已经占据了统治地位。我们从苏丹的阿拉伯人故事中,可以看到阿拉伯民间文学同当地的非洲民间文学的融合。上面提到的艾布·努瓦斯这个东方阿拉伯故事中司空见惯的人物,已经成了这里的故事的主人公。在苏丹的故事中常常出现的基督教的主题,这是伊斯兰教的主题,这是伊斯兰教传入之前的文化遗产和纯非洲的主题。
埃塞俄比亚是具有古老的书面文学传统的少数非洲国家之一,至今还保留着纪元前一千多年前就已经相当发达的古代文化的许多特点。埃塞俄比亚的民间口头创作的发展,并未受到宗教文学及宫廷文学的影响。在他们的民间故事中,我们还能看得见皇帝、封建主、显贵、寺院神甫、契约农民和奴隶的形象。故事中嘲笑吝啬的富人、贪赃的法官、强权,把显贵的愚蠢同普通人的聪明加以对照。人民无论在动物故事或生活故事中,还是富有幽默感的谚语格言中,都表达了他们对生活的愿望、关心和态度,以及对社会制度、不合理社会现象的抨击。正像他们的一句谚语所说的:“强者的理由总是最好的理由。”
吟游歌手在埃塞俄比亚很受欢迎。他们从一个村庄浪游到另一个村庄,在马桑柯(单弦竖琴)的伴奏下即兴编着歌曲。他们的故事、诗歌、传说、格言、谚语,早就有所记录,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开始出版。埃塞俄比亚的现代文学,是在民间文学和古代记载的诗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三个法官的评论
非洲民间故事都是一个个小故事
民间故事手抄报超漂亮 有关民间故事的手抄报(五)
1.《鲁班造木鸢》
鲁班是敦煌人。他小时候,双手就很灵巧,会糊各种各样漂亮的风筝。长大后,跟父亲学了一手好木匠活,修桥盖楼,建寺造塔,非常拿手,在河西一带很有名气。
这一年,他成婚不久,就被凉州(今武威)的一位高僧请去修造佛塔,两年后才完工。他人虽在凉州,但对家中父母放心不下,更想念新婚的妻子。怎样既不误造塔又能回家呢?他在天空飞旋的禽鸟启发下,造出了一只精巧的木鸢,安上机关,骑上一试,果然飞行灵便。于是,每天收工吃过晚饭,他就乘上木鸢,在机关上击打三下,不多时便飞回敦煌家中。妻子看到他回来,自然十分高兴,但怕惊动父母,他也没有言语,第二天大清早,又乘上木鸢飞回凉州。这样,时间不长,妻子便怀孕了。
鲁班的父母早睡晚起,根本不知儿子回家之事。见儿媳有孕,还以为她行为不轨。婆婆一查问,媳妇便将丈夫乘木鸢每晚回家之事说明白,谁知,二老听了不信,晚上要亲自看个真假。
掌灯时分,鲁班果然骑着木鸢回到家中。二老疑虑顿散。老父亲高兴地说:“儿呀,明天就别去凉州工地了,在家歇上一天,让我骑上木鸢,去开开眼界。”第二天清早,老父亲骑上木鸢,儿子把怎样使用机关作了交待:“若飞近处,将机关木楔少击几下;若飞远处,就多击几下。早去早回,别误了我明日做工。”
老父亲将交待记在心中,骑着木鸢上了天,心想飞到远处玩一趟吧。就把木楔击了十多下,只听耳边风响,吓得他紧闭双眼,抱紧木鸢任凭飞翔。等到木鸢落地,睁眼一看,一家伙飞到了吴地(今江苏、浙江一带)。吴地的人见天上落下一个怪物,上骑白胡子老头,还以为是妖怪,围了上去,不由分说,乱棒把老头打死,乱刀把木鸢砍坏。
鲁班在家等了好多天,不见父亲返回。他怕出事,又赶做了一只木鸢,飞到各处寻找。找到吴地以后,一打听,才知父亲已经身亡。他气愤不过,回到肃州(今酒泉)雕了一个木头仙人,手指东南方。木仙人神通广大,手指吴地,大旱无雨,当年颗粒无收。”
三年以后,吴地百姓从西来的商人口中得知,久旱无雨原是鲁班为父报仇使的法术。便带着厚礼来到肃州向鲁班赔罪,并讲了误杀他父亲的经过。鲁班知道了真情后,对自己进行报复的做法深感内疚,立即将木仙人手臂砍断,吴地当即大降甘露,解除了旱灾。
之后,鲁班左思右想,认为造木鸢,使父亡;造木仙人,使天大旱,百姓苦,是干了两件蠢事。便将这两样东西扔进火里烧了。木鸢和木仙人便就此失传了。
2.《过 年 的 传 说》
相传:中国古时侯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年”兽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
今年的除夕,象亲们都忙着收拾东西逃往深山,这时候村东头来了一个白发老人对一户老婆婆说只要让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将”年”兽驱走.众人不信,老婆婆劝其还是上山躲避的好,老人坚持留下,众人见劝他不住,便纷纷上山躲避去了.
当”年”兽象往年一样准备闯进村肆虐的时候,突然传来白发老人然响的爆竹声,”年”兽混身颤栗,再也不敢向前凑了,原来”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大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年”兽大惊失色,仓惶而逃.
第二天,当人们从深山会到村里时,发现村里安然无恙,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白发老人是帮助大家驱逐”年”兽的神仙,人们同时还发现了白发老人驱逐”年”兽的三件法宝.从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守更待岁.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以上内容是关于民间故事手抄报超漂亮和有关民间故事的手抄报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