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滇池的小故事 洱海的故事传说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关于滇池的小故事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洱海的故事传说和关于滇池的小故事的精彩内容哦。
关于滇池的小故事 洱海的故事传说(一)
关于滇池来历的神话传说示例:
相传,有一个年轻的猎手,为了寻找水源,告别了新婚的妻子。翻山越岭,历尽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东海,看见一望无际的海水,心中万分喜悦,但是很快却陷入了烦恼之中——水怎样才能运回家乡,一天,猎手正在海岸惆怅,突然 一只老鹰从水面叼起一条小红鱼,猎手迅速举箭射下老鹰,救了小红鱼。没有想到这小红鱼就是东海龙王的三公主,龙王看猎手英俊善良,想把三公主嫁给他。
年轻的猎手执意不肯,龙王就把他变成了一条小黄龙 小黄龙忘不了对家乡和妻子的思念,一天他趁龙王不备,放开量喝足了东海的水,悄悄飞回了昆明。然而,妻子因为思念过渡死了,化作睡美人山。小黄龙悲痛欲绝,他吐完东海的水后,撞山而死。吐出的东海水浩浩荡荡,汇成了今天的滇池,有了滇池的水,万物便有了生机,昆明因此变得富饶而美丽!
不明白啊 = =!
关于滇池的小故事 洱海的故事传说(二)
鲁滨逊漂流记(英文原名:Robinson Crusoe,,直译作鲁宾逊·克鲁索)是一本由丹尼尔·笛福59岁时所着的第一部小说,首次出版于1719年4月25日。这本小说被认为是第一本用英文以日记形式写成的小说,享有英国第一部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的头衔。下面是一篇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读《鲁滨逊漂流记》时,我看到了扉页上的“谨以此书奉献给那些时时处处依赖父母、依赖学校的青少年朋友们”这句话,觉得有点不服气,心里嘀咕着:“别小瞧了我们!我倒要看看,你凭什么这么说……”但是我读完后,我曾一直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我是鲁滨逊……
如果我是鲁滨逊,当船在暴风雨中失事,我会像他那样不向命运低头而继续远航吗?不,如果可以选择的话,我才不会去接受那充满困难和挫折的生活,因为我没有他那样的坚强。
厄......不好意思,这个我不知道,我复制了一点其它的,你可以借鉴看一看
《民间音乐》是莫言短篇小说的经典之作,被誉为具有"奇气"的作品。莫言以其独特的方式构建起一个介于想象与现实之间的"民间"——马桑镇,又用具有个性的语言塑造了带有神奇色彩的人物,叙述了一段颇为离奇的故事,在故事的背后又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深厚的情感。小说构思奇妙,叙事精当,语言犹如音乐一般,字里行间显现出独特的奇与美
《民间音乐》讲述了一段发生在马桑镇的故事古历四月一个温暖和煦的黄昏一个小瞎子流落到马桑镇?茉莉花酒店的店东花茉莉收留了他?却引来镇上人的非议小瞎子用音乐感染了镇上的人?流言蜚语随即烟消云散人们的心灵得到了净化。花茉莉被音乐打动?由此产生了对小瞎子的爱慕之情?
当她大胆地说出了自己的感情之后?小瞎子却离开了马桑镇。
小瞎子离开了?但他的音乐没有消失?永远留在马桑镇。
音乐的主题贯穿整个故事
深刻的思想在一段奇特的故事中被自然而然揭示出来。音乐与人是小说的主题。
小说揭示了音乐与人的关系 宣扬了音乐净化心灵无与伦比的力量。
小瞎子刚到马桑镇时遇到了镇上的五个风云人物
方六、黄眼、杜双、三斜和花茉莉?
当他入住花茉莉家之后?
三斜散播谣言?
一时马桑镇的人都在窥探着花茉莉与小瞎子?
非遗珍他们之间的是是非非?
马桑镇的人是自私的?
是俗不可耐的?
他们没有同情心?
无事生非。然而?马桑镇的人在八隆河大堤上听了小瞎子吹箫之后?莫名的留言断然消逝?
他们怀着“一种甜蜜的惆怅?悄悄地走下堤去?消失在小镇的四面八方”。
小瞎子的箫声在这里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的音乐已开始深入人心?并感染这马桑镇的每一个人。
音乐对人性真善美的呼唤随着娓娓道来的故事在字行见显现。
经过了听萧之后?马桑镇的人被音乐蓑震撼?他们便纷纷涌进茉莉花茶馆?
当小小子的二胡拉响时?六方茶馆?黄眼饭铺、杜双的小卖部里的顾客就像铁屑寻找磁石一样跑进了酒店。
窄窄的麻石街上?阒无人迹。
所有的人都被音乐吸引着、感动着?他们忘了自私?忘了庸俗?
“人们畸形与缺陷的邪恶感情已经不知不觉地被净化了。”
音乐的力量是庞大的?
音乐在小说结尾已经幻化为一种无穷的力量?
人性的真与善压抑太久后终于被呼唤出来?
莫言用音乐告诉我们?人的灵魂是不会灭亡?有真善美相伴的人性最美。
音乐与人的关系不仅表现在音乐对人的心灵的净化?对人性的呼唤?还表现为音乐与人的欲望是对立的。
音乐是净化人的一种无形的力量?它可以消除一切恶的情感?然而它同一切恶的情感有时想矛盾相对立的?两者无法共存
。人的欲望是一种邪恶?它同象征着真善美的音乐必然是对立的?
这种对立在小说中碰撞着火花?在斗争中使故事层层递进?音乐——真善美与人的主题更加彰显。
正是这种对立?让我们体会到最真的人性美。
小瞎子在听到“酒徒”把他的音乐同花茉莉的烧酒相提并论时?他的“脸变得十分难看?他的两扇大耳朵扭动着?仿佛两个生命在痛苦地呻吟”。
酒是一种迷人心智的东西?它可以使人走向邪恶?也可以激发起人强烈的欲望?小瞎子执著地追求着音乐的真谛?在他心中的音乐是纯美的是至高无上的?音乐是欲望与邪恶的天敌?因此小瞎子愤怒了。
由此矛盾激化了?情节有了波澜?音乐与欲望的对立?更突出了小说呼唤人性真善美的主题。
当花茉莉向小瞎子说明了爱慕之思后?小瞎子不得不离开了马桑镇。
小说结尾留下悬念?似乎不太完美?然而这是人性美的最极致的体现。
花茉莉对小瞎子的喜爱是情欲的象征?而她这种情欲使她变得极端自私?她的独占欲急剧膨胀?她拒绝了方六、黄眼、杜双让小瞎子“在四件轮流坐庄”的建议后?想嫁给小瞎子?从而让小瞎子只属于她一个人。强烈的欲望?迫使小瞎子不得不“逃离”?只有逃离“音乐”才有出路。小说关于音乐的主题?出了揭示呼唤人性真善美的主题外?还包含着另外一个深刻的含义?
音乐是民间的?人性美是属于人间的。只有被民间接受的音乐?才算得上真正的音乐?而人性美也不是一个人的?而是发源于全体大众的。
小瞎子最后离开了马桑镇是因为花茉莉的独占欲望与他的音乐理想想冲突导致的?从另一个角度也就是说?
他是因为他的音乐即将有被一个人独占的危险?他必然离开这里?他的音乐理想才不会毁灭?他的音乐才会被民间更多人多接受?使音乐回到民间?使人性美遍布民间。音乐只有属于了民间?它才会有生命力?才不会走向死亡。
写实与想象莫言在现实的世界里建构了一个想象的空间?他又用想象叙述着现实的生活。“写实与想象”成为《民间音乐》叙事方式上最大的特点。小说是融写实与想象于一体的作品?在写实中融入大胆的想象?然而想象又不是漫无边际?总是在趋向于现实。
关于滇池的小故事 洱海的故事传说(三)
书面语是三更半夜,民间读法则两种皆有。
因为古时候没有钟,人们不知道时间,后来有人发明了打更,更是一个竹筒或木做的敲击器,一敲起来会发出很大的声音,敲一下代表某一个时间段。
所以应该读(geng)!
就是自己给自己计划自己生命时间,阎王本是自己,自己何时死,只有自己知道。
自己在计划中规定了自己生命的时间,时间到,自然闭眼,所以没有人可以留你到五更,因为自己的生死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所以人如果要死,自然是自己的规定时间已到,所以自然会让你闭眼。
十殿阎王,是自己的选择必要之地,一殿阎王是告诉你的生命时间已到,二殿到八殿是你选择结束生命的必要途径,最后十殿则是告诉你的转世轮回之路~
关于滇池的小故事 洱海的故事传说(四)
我从小就喜欢听妈妈爸爸讲故事,后来我上了学,识字了,爸爸妈妈就开始给我买故事书看.前几天,爸爸又给我买了一本书,叫《中外民间故事》。我拿到手里翻开一看,立刻就喜欢上它了。
这本书里有许多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例如孟母三迁、狠心的后娘、孟姜女哭长城、木兰从军、司马光砸缸、屈原沉江等。这里有好多故事我小时候爸爸妈妈就给我讲过,我非常喜欢。现在我把这本书捧在手,更是把这些故事翻来覆去地读了又读。
在这些故事里,我最喜欢的就是木兰从军了。花木兰虽然就是个女孩子,而且还生在古代,可她却比男儿还坚强、勇敢。战事一起,她便剪掉了长发,穿上战袍,骑上战马,替年迈的父亲上了战场。在战争中,她立了许多战功,最后还被提升为将军。大军胜利归来后,她这才到家乡,换回了女装。我读了这个故事,想象着花木兰女扮男装,在战场上厮杀的场面,心情真是激动万分。
这本书里其他的故事也都 很有意思,我知道这些发间故事源于民间,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表现了劳动人民的喜怒哀乐,体现了劳动人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生命的思索,表现了劳动人民纯洁善良的心灵。
总之,《中外民间故事》让我懂得了很多道理,教我学会坚强、勇敢、乐观地面对生活的困难,我真是太喜欢它了。
搜一下:读中外民间故事有感590个字
关于滇池的小故事 洱海的故事传说(五)
中国民间四大传说
《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和《牛郎织女》并称为中国民间四大传说.。
1:孟姜女
秦朝时候,有个善良美丽的女子,名叫孟姜女。一天,她正在自家的院子里做家务,突然发现葡萄架下藏了一个人,吓了她一大跳,正要叫喊,只见那个人连连摆手,恳求道:“别喊别喊,救救我吧!我叫范喜良,是来逃难的。”原来这时秦始皇为了造长城,正到处抓人做劳工,已经饿死、累死了不知多少人!孟姜女把范喜良救了下来,见他知书达理,眉清目秀,对他产生了爱慕之情,而范喜良也喜欢上了孟姜女。他俩儿心心相印,征得了父母的同意后,就准备结为夫妻。
成亲那天,孟家张灯结彩,宾客满堂,一派喜气洋洋的情景。眼看天快黑了,喝喜酒的人也都渐渐散了,新郎新娘正要入洞房,忽然只听见鸡飞狗叫,随后闯进来一队恶狠狠的官兵,不容分说,用铁链一锁,硬把范喜良抓到长城去做工了。好端端的喜事变成了一场空,孟姜女悲愤交加,日夜思念着丈夫。她想:我与其坐在家里干着急,还不如自己到长城去找他。对!就这么办!孟姜女立刻收拾收拾行装,上路了。
一路上,也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霜雨雪,跋涉过多少险山恶水,孟姜女没有喊过一声苦,没有掉过一滴泪,终于,凭着顽强的毅力,凭着对丈夫深深的爱,她到达了长城。这时的长城已经是由一个个工地组成的一道很长很长的城墙了,孟姜女一个工地一个工地地找过来,却始终不见丈夫的踪影。最后,她鼓起勇气,向一队正要上工的民工询问:“你们这儿有个范喜良吗?”民工说:“有这么个人,新来的。”孟姜女一听,甭提多开心了,她连忙再问:“他在哪儿呢?”民工说:“已经死了,尸首都已经填了城脚了!”
猛地听到这个噩耗,真好似晴天霹雳一般,孟姜女只觉眼前一黑,一阵心酸,痛哭起来。整整哭了三天三夜,哭得天昏地暗,连天地都感动了。天越来越阴沉,风越来越猛烈,只听“哗啦”一声,一段长城被哭倒了,露出来的正是范喜良的尸首,孟姜女的眼泪滴在了他血肉模糊的脸上。她终于见到了自己心爱的丈夫,但丈夫却再也看不到她了,因为他已经被残暴的秦始皇害死了。
2:白蛇传
清明时分,西湖岸边花红柳绿,断桥上面游人如梭,真是好一幅春光明媚的美丽画面。突然,从西湖底悄悄升上来两个如花似玉的姑娘,怎么回事?人怎么会从水里升出来呢?原来,她们是两条修炼成了人形的蛇精,虽然如此,但她们并无害人之心,只因羡慕世间的多彩人生,才一个化名叫白素贞,一个化名叫小青,来到西湖边游玩。
偏偏老天爷忽然发起脾气来,霎时间下起了倾盆大雨,白素贞和小青被淋得无处藏身,正发愁呢,突然只觉头顶多了一把伞,转身一看,只见一位温文尔雅、白净秀气的年轻书生撑着伞在为她们遮雨。白素贞和这小书生四目相交,都不约而同地红了红脸,相互产生了爱慕之情。小青看在眼里,忙说:“多谢!请问客官尊姓大名。”那小书生道:“我叫许仙,就住在这断桥边。”白素贞和小青也赶忙作了自我介绍。从此,他们三人常常见面,白素贞和许仙的感情越来越好,过了不久,他们就结为夫妻,并开了一间“保和堂”药店,小日子过得可美了!
由于“保和堂”治好了很多很多疑难病症,而且给穷人看病配药还分文不收,所以药店的生意越来越红火,远近来找白素贞治病的人越来越多,人们将白素贞亲切地称为白娘子。可是,“保和堂”的兴隆、许仙和白娘子的幸福生活却惹恼了一个人,谁呢?那就是金山寺的法海和尚。因为人们的病都被白娘子治好了,到金山寺烧香求菩萨的人就少多了,香火不旺,法海和尚自然就高兴不起来了。这天,他又来到“保和堂”前,看到白娘子正在给人治病,不禁心内妒火中烧,再定睛一瞧,哎呀!原来这白娘子不是凡人,而是条白蛇变的!
法海虽有点小法术,但他的心术却不正。看出了白娘子的身份后,他就整日想拆散许仙白娘子夫妇、搞垮“保和堂”。于是,他偷偷把许仙叫到寺中,对他说:“你娘子是蛇精变的,你快点和她分手吧,不然,她会吃掉你的!”许仙一听,非常气愤,他想:我娘子心地善良,对我的情意比海还深。就算她是蛇精,也不会害我,何况她如今已有了身孕,我怎能离弃她呢!法海见许仙不上他的当,恼羞成怒,便把许仙关在了寺里。
“保和堂”里,白娘子正焦急地等待许仙回来。一天、两天,左等、右等,白娘子心急如焚。终于打听到原来许仙被金山寺的法海和尚给“留”住了,白娘子赶紧带着小青来到金山寺,苦苦哀求,请法海放回许仙。法海见了白娘子,一阵冷笑,说道:“大胆妖蛇,我劝你还是快点离开人间,否则别怪我不客气了!”白娘子见法海拒不放人,无奈,只得拔下头上的金钗,迎风一摇,掀起滔滔大浪,向金山寺直逼过去。法海眼见水漫金山寺,连忙脱下袈裟,变成一道长堤,拦在寺门外。大水涨一尺,长堤就高一尺,大水涨一丈,长堤就高一丈,任凭波浪再大,也漫不过去。再加上白娘子有孕在身,实在斗不过法海,后来,法海使出欺诈的手法,将白娘子收进金钵,压在了雷峰塔下,把许仙和白娘子这对恩爱夫妻活生生地拆散了。
小青逃离金山寺后,数十载深山练功,最终打败了法海,将他逼进了螃蟹腹中,救出了白娘子,从此,她和许仙以及他们的孩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再也不分离了。
3:牛郎与织女
牛郎只有一头老牛、一张犁,他每天刚亮就下地耕田,回家后还要自己做饭洗衣,日子过得十分辛苦。谁料有一天,奇迹发生了!牛郎干完活回到家,一进家门,就看见屋子里被打扫得干干净净,衣服被洗得清清爽爽,桌子上还摆着热腾腾、香喷喷的饭菜。牛郎吃惊得瞪大了眼睛,心想:这是怎么回事?神仙下凡了吗?不管了,先吃饭吧。
此后,一连几天,天天如此,牛郎耐不住性子了,他一定要弄个水落石出。这天,牛郎象往常一样,一大早就出了门,其实,他走了几步就转身回来了,没进家门,而是找了个隐蔽的地方躲了起来,偷偷地观察着。果然,没过多久,来了一位美若天仙的姑娘,一进门就忙着收拾屋子、做饭,甭提多勤劳了!牛郎实在忍不住了,站了出来道:“姑娘,请问你为什么要来帮我做家务呢?”那姑娘吃了一惊,脸红了,小声说道:“我叫织女,看你日子过得辛苦,就来帮帮你。”牛郎听得心花怒放,赶忙接着说:“那你就留下来吧,我们同甘共苦,一起用双手建设幸福的生活!”织女红着脸点了点头,他们就此结为夫妻,男耕女织,生活得很美满。
过了几年,他们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一家人过得开心极了。一天,突然间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大作,雷电交加,织女不见了,两个孩子哭个不停,牛郎急得不知如何是好。正着急时,乌云又突然全散了,天气又变得风和日丽,织女也回到了家中,但她的脸上却满是愁云。只见她轻轻地拉住牛郎,又把两个孩子揽入怀中,说道:“其实我不是凡人,而是王母娘娘的外孙女,现在,天宫来人要把我接回去了,你们自己多多保重!”说罢,泪如雨下,腾云而去。
牛郎搂着两个年幼的孩子,欲哭无泪,呆呆地站了半天。不行,我不能让妻子就这样离我而去,我不能让孩子就这样失去母亲,我要去找她,我一定要把织女找回来!这时,那头老牛突然开口了:“别难过!你把我杀了,把我的皮披上,再编两个箩筐装着两个孩子,就可以上天宫去找织女了。”牛郎说什么也不愿意这样对待这个陪伴了自己数十年的伙伴,但拗不过它,又没有别的办法,只得忍着痛、含着泪照它的话去做了。
到了天宫,王母娘娘不愿认牛郎这个人间的外孙女婿,不让织女出来见他,而是找来七个蒙着面、高矮胖瘦一模一样的女子,对牛郎说:“你认吧,认对了就让你们见面。”牛郎一看傻了眼,怀中两个孩子却欢蹦乱跳地奔向自己的妈妈,原来,母子之间的血亲是什么也无法阻隔的!
王母娘娘没办法了,但她还是不甘心织女再回到人间,于是就下令把织女带走。牛郎急了,牵着两个孩子赶紧追上去。他们跑着跑着,累了也不肯停歇,跌倒了再爬起来,眼看着就快追上了,王母娘娘情急之下拔出头上的金簪一划,在他们中间划出了一道宽宽的银河。从此,牛郎和织女只能站在银河的两端,遥遥相望。而到了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回有成千上万的喜鹊飞来,在银河上架起一座长长的鹊桥,让牛郎织女一家再次团聚。
4:梁山伯与祝英台
从前有个姓祝的地主,人称祝员外,他的女儿祝英台不仅美丽大方,而且非常的聪明好学。但由于古时候女子不能进学堂读书,祝英台只好日日倚在窗栏上,望着大街上身背着书箱来来往往的读书人,心里羡慕极了!难道女子只能在家里绣花吗?为什么我不能去上学?她突然反问自己:对啊!我为什么就不能上学呢?
想到这儿,祝英台赶紧回到房间,鼓起勇气向父母要求:“爹,娘,我要到杭州去读书。我可以穿男人的衣服,扮成男人的样子,一定不让别人认出来,你们就答应我吧!”祝员外夫妇开始不同意,但经不住英台撒娇哀求,只好答应了。
第二天一清早,天刚蒙蒙亮,祝英台就和丫鬟扮成男装,辞别父母,带着书箱,兴高采烈地出发去杭州了。
到了学堂的第一天,祝英台遇见了一个叫梁山伯的男同学,学问出众,人品也十分优秀。她想:这么好的人,要是能天天在一起,一定会学到很多东西,也一定会很开心的。而梁山伯也觉得与她很投缘,有一种一见如故的感觉。于是,他们常常一起诗呀文呀谈得情投意合,冷呀热呀相互关心体贴,促膝并肩,两小无猜。后来,两人结拜为兄弟,更是时时刻刻,形影不离。
春去秋来,一晃三年过去了,学年期满,该是打点行装、拜别老师、返回家乡的时候了。同窗共烛整三载,祝英台已经深深爱上了她的梁兄,而梁山伯虽不知祝英台是女生,但也对她十分倾慕。他俩恋恋不舍地分了手,回到家后,都日夜思念着对方。几个月后,梁山伯前往祝家拜访,结果令他又惊又喜。原来这时,他见到的祝英台,已不再是那个清秀的小书生,而是一位年轻美貌的大姑娘。再见的那一刻,他们都明白了彼此之间的感情,早已是心心相印。
此后,梁山伯请人到祝家去求亲。可祝员外哪会看得上这穷书生呢,他早已把女儿许配给了有钱人家的少爷马公子。梁山伯顿觉万念俱灰,一病不起,没多久就死去了。
听到梁山伯去世的消息,一直在与父母抗争以反对包办婚姻的祝英台反而突然变得异常镇静。她套上红衣红裙,走进了迎亲的花轿。迎亲的队伍一路敲锣打鼓,好不热闹!路过梁山伯的坟前时,忽然间飞沙走石,花轿不得不停了下来。只见祝英台走出轿来,脱去红装,一身素服,缓缓地走到坟前,跪下来放声大哭,霎时间风雨飘摇,雷声大作,“轰”的一声,坟墓裂开了,祝英台似乎又见到了她的梁兄那温柔的面庞,她微笑着纵身跳了进去。接着又是一声巨响,坟墓合上了。这时风消云散,雨过天晴,各种野花在风中轻柔地摇曳,一对美丽的蝴蝶从坟头飞出来,在阳光下自由地翩翩起舞。
《中国民间故事100篇》民间故事,历来为人们所喜闻乐见,可谓家喻户晓,耳熟能详。断桥相会,流传千年;梁祝化蝶,爱情绝响……《中国民间故事100篇》将这些传统故事提炼加工,让读者感受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以上内容是关于关于滇池的小故事和洱海的故事传说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