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想的民间故事有什么 幻想类民间故事有哪些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幻想的民间故事有什么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幻想类民间故事有哪些和幻想的民间故事有什么的精彩内容哦。
幻想的民间故事有什么 幻想类民间故事有哪些(一)
《天仙配》、《牛郎织女》、《阿诗玛》、《宝莲灯》、《田螺姑娘》等。
1,《阿诗玛》是流传于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彝族支系撒尼人的叙事长诗。它使用口传诗体语言,讲述或演唱阿诗玛的故事。阿诗玛不屈不挠地同强权势力作斗争的故事,揭示了光明终将代替黑暗、善美终将代替丑恶、自由终将代替压迫与禁锢的人类理想,反映了彝族撒尼人“断得弯不得”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
2,田螺姑娘是福建省福州市地方民间传说故事中的人物。故事讲天帝知道谢端从小父母双亡,孤苦伶仃,很同情他,又见他克勤克俭、安分守己,所以派神女田螺姑娘下凡帮助他。四川省射洪县螺湖也有流传,故事情节类似。
《田螺姑娘》原出《搜神后记》:晋安帝时,侯官人谢端,少丧父母,无有亲属,为邻人所养。至年十七八,恭谨自守,不履非法。始出居,未有妻,邻人共愍念之,规为娶妇,未得。
端夜卧早起,躬耕力作,不舍昼夜。后于邑下得一大螺,如三升壶。以为异物,险以归,贮甕中。畜之十数日。端每早至野还,见其户中有饭饮汤火,如有人为者。端谓邻人为之惠也。数日如此,便往谢邻人。邻人曰:“吾初不为是,何见谢也?” 端又以邻人不喻其意,然数尔如此,后更实问,邻人笑曰:“卿已自取妇,密著室中炊爨,而言吾为之炊耶?” 端默然心疑,不知其故。?[2]?
后以鸡鸣出去,平早潜归,于篱外窃窥其家中,见一少女,从甕中出,至灶下燃火。端便入门,径至甕所视螺,但见女。乃到灶下问之曰:“新妇从何所来,而相为炊?”女大惶惑,欲还甕中,不能得去,答曰: “我天汉中白水素女也。天帝哀卿少孤,恭慎自守,故使我权为守舍炊烹。十年之中,使卿居富得妇,自当还去。而卿无故窃相窥掩,吾形已见,不宜复留,当相委去。虽然,尔后自当少差。勤于田作,渔采治生。留此壳去,以贮米谷,常不可乏。 ”端请留,终不肯。时天忽风雨,翕然而去。
端为立神座,时节祭祀。居常饶足,不致大富耳。于是乡人以女妻之。后仕至令长云。今道中素女祠是也。
3,天仙配是一个家喻户晓的美丽传说。玉帝的七位公主厌倦了天宫的寂寞,拔开云雾偷看人间,当听到寒门孝子董永凄惨遭遇时,善良的七妹与王母娘娘的义女张巧嘴飞身下凡,帮助落难的董郎。恰巧董永正背受伤的刘大侠赶路,误为救父的七妹奉上仙丹,从此,刘大侠成了七妹的保护神。玉帝得知七女下凡雷霆大怒,疾令雷公电母下界捉拿,都被刘大侠神勇化解。七妹与巧嘴同时爱上憨厚的董永,七妹使仙法让老槐树作媒,二人拜堂成亲。一同到傅员外家偿还葬父所欠的债。巧嘴由于做错了花轿,此时已成了傅家的少奶奶,她对七妹夺己之爱怀恨在心,便设毒计刁难七妹。历尽九九八十一难之后,董永与七妹的真情终于打动了玉帝。
扩展资料:
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中的重要门类之一。从广义上讲,民间故事就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是所有民间散文作品的通称,有的地方叫“瞎话”、“古话”、“古经”等等。
民间故事是从远古时代起就在人们口头流传的一种以奇异的语言和象征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题材广泛而又充满幻想的叙事体故事。民间故事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它们往往包含着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
主要特征:
1.时代久远,往往伴随着人类的成长历程而经久不衰。
2.口头传播,民间故事大都以口头形式传播。
3.情节夸张、充满幻想,大都表现了人们的良好愿望。
4.多采用象征形式, 内容往往包含着超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民间故事就像所有优秀的作品一样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民间故事
1、牛郎织女
牛郎织女为中国古代著名的民间爱情故事,从牵牛星、织女星的星名衍化而来。主要讲述了孤儿牛郎依靠哥嫂过活。嫂子为人刻薄,经常虐待他,他被迫分家出来,靠一头老牛自耕自食。这头老牛很通灵性,有一天,织女和诸仙女下凡嬉戏,在河里洗澡,老牛劝牛郎去相见,并且告诉牛郎如果天亮之前仙女们回不去就只能留在凡间了,牛郎于是待在河边看七个仙女,他发现其中最小的仙女很漂亮,顿生爱意。
想起老牛的话于是牛郎悄悄拿走了小仙女的衣服,仙女们洗好澡准备返回天庭,小仙女发现衣服不见了只能留下来,牛郎于是跟小仙女织女制造了邂逅,后来他们很谈得来,明白了各自的难处,织女便做了牛郎的妻子。婚后,他们男耕女织,生了一儿一女,生活十分美满幸福。不料天帝查知此事,命令王母娘娘押解织女回天庭受审。老牛不忍他们妻离子散,于是触断头上的角,变成一只小船,让牛郎挑着儿女乘船追赶。
眼看就要追上织女了,王母娘娘忽然拔下头上的金钗,在天空划出了一条波涛滚滚的银河。牛郎无法过河,只能在河边与织女遥望对泣。他们坚贞的爱情感动了喜鹊,无数喜鹊飞来,用身体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彩桥,让牛郎织女在天河上相会。天帝无奈,只好允许牛郎织女每年七月七日在鹊桥上会面一次,喜鹊也会在身边。以后每年的七月七日牛郎织女都会见面了。
2、孟姜女哭倒长城
孟姜女哭长城(mèng jiāng nǚ kū cháng chéng)是中国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相传秦始皇建长城时,劳役繁重,青年男女范喜良、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发修筑长城,不久因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孟姜女身背寒衣,历尽艰辛,万里寻夫来到长城边,得到的却是丈夫死亡的噩耗。她痛哭城下,三天三夜不止,这段长城就此坍塌,露出范喜良尸骸,孟姜女安葬范喜良后于绝望之中投海而亡。
3、梁山伯与祝英台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古代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是中国最具魅力的口头传承艺术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唯一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
自东晋始,在民间流传已有1700多年,可谓中国家喻户晓,流传深远,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从古到今,有无数人被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凄美爱情所感染。
梁祝传说及爱情故事是历史上确实发生过的真实事件,有历史资料及文物古迹佐证。
4、白蛇传
《白蛇传》传说源远流长,是中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其余三个为《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牛郎织女》)。
白蛇传在清代成熟盛行,是中国民间集体创作的典范。描述的是一个修炼成人形的蛇精与人的曲折爱情故事。故事包括篷船借伞,白娘子盗灵芝仙草,水漫金山,断桥,雷峰塔,许仙之子仕林祭塔,法海遂遁身蟹腹以逃死等情节。表达了人民对男女自由恋爱的赞美向往和对封建势力无理束缚的憎恨。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列。并以此故事为原型拍摄了多部影视剧作和动画片。
5、鲁班造伞的传说
从前没有伞,出门行路不便当,碰到毒太阳,晒得要死;碰到大雨,淋得像落汤鸡。
鲁班师娘看了,心里难过,对鲁班师说:“人人都说你手艺好,出门人日晒雨淋的,你不能想个法子吗?”
鲁班师答应想办法,师徒们一合计,就在路上造起了歇脚亭,十里一个亭子。亭子造好了,请鲁班师娘来看,鲁班说:“这法子不错吧,又遮太阳,又好躲雨。”
鲁班师娘看了摇摇头:“歇歇脚是不错,出门的人不能老登在亭子里不走啊!”
本来,鲁班师一团高兴,听这么一说,倒没主意了。
“你有好主意你去想,难不成要一步二个亭子吗?”
“一步一个亭子!”鲁班师娘一听,倒真有好主意了,她一点也不生气:“好,我去试试看。”
鲁班师娘又仔细看看亭子,回到家里,用竹子做骨架,扎成个小亭子样子,再糊上油纸。这东西轻轻巧巧的,架子又是活的,要用就撑开来,不用就收起来,这就是伞,做好了,鲁班师娘撑着伞走到鲁班师面前:“你看。这不是一步一个亭子吗!”
鲁班一看,又惊又喜,连说:“佩服,佩服!”
人从此就有了伞了。直到现在,伞的花样多了,但撑开来,还是像个小小的亭子。
拓展资料:
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中的重要门类之一。从广义上讲,民间故事就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是所有民间散文作品的通称,有的地方叫“瞎话”、“古话”、“古经”等等。民间故事是从远古时代起就在人们口头流传的一种以奇异的语言和象征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题材广泛而又充满幻想的叙事体故事。
参考资料:中国古代民间四大传说_百度百科
中国的民间故事:
1,牛郎织女
牛郎织女是我国最有名的一个民间传说之一,是我国人民最早关于星的故事。
南北朝时代任昉的《述异记》里有这么一段:"大河之东,有美女丽人,乃天帝之子,机杼女工,年年劳役,织成云雾绢缣之衣,辛苦殊无欢悦,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怜其独处,嫁与河西牵牛为妻,自此即废织纴之功,贪欢不归。帝怒,责归河东,一年一度相会。"
2,白蛇传
《白蛇传》的传说源远流长,家喻户晓,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其余三个为《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牛郎织女》)。 白蛇传在清代成熟盛行,是中国民间集体创作的典范。描述的是一个修炼成人形的蛇精与人的曲折爱情故事。故事包括篷船借伞,白娘子盗灵芝仙草,水漫金山,断桥,雷峰塔,许仙之子仕林祭塔,法海遂遁身蟹腹以逃死等情节。表达了人民对男女自由恋爱的赞美向往和对封建势力无理束缚的憎恨。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列。
3,孟姜女哭长城
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民间传说,它以戏剧、歌谣、诗文、说唱等形式,广泛流传,可谓家喻户晓。相传秦始皇时,劳役繁重,青年男女范喜良、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发修筑长城,不久因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孟姜女身背寒衣,历尽艰辛,万里寻夫来到长城边,得到的却是丈夫的噩耗。她痛哭城下,三日三夜不止,城为之崩裂,露出范喜良尸骸,孟姜女于绝望之中投海而死。
4,梁山伯与祝英台
梁祝传说是我国最具辐射力的口头传承艺术,也是惟一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常有人把《梁山伯与祝英台》称作"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然而,同样体现了人类对爱情的忠贞精神的"梁祝",不单比"罗朱"早了上千年,故事内容也曲折生动得多。
中国民间传说。梁祝故事在民间流传已有一千四百六十多年,可谓中国家喻户晓,流传深远,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
5,西湖龙井的传说
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来到杭州龙井狮峰山下,看乡女采茶,以示体察民情。这天 ,乾隆皇帝看见几个乡女正在十多棵绿荫荫的茶蓬前采茶,心中一乐,也学着采了起来。刚采了一把,忽然太监来报:"太后有病,请皇上急速回京。"乾隆皇帝听说太后娘娘有病,随手将一把茶叶向袋内一放,日夜兼程赶回京城。其实太后只因山珍海味吃多了,一时肝火上升,双眼红肿,胃里不适,并没有大病。
扩展资料
民间故事特点:
1、贴近生活
民间故事,这种文体产生的时代晚于神话和传说,它是人成为客观世界的主宰之后产生并长期存在的文体。故事的内容虽有不同程度的幻想成分,但都着眼于、立足于现实生活,其主题、角色与主要情节都符合故事传播时的生活逻辑。从神话、传说到变形故事、动物故事、寓言、生活故事、笑话,其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幻想性依次减弱,现实性依次增强。这一点是民间故事区别于神话的主要特征。
2、泛指性
一般指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故事的主人公姓名往往是含糊的、不确定的。故事的叙述注重关键性情节的交代,而不做面面俱到的细节描述。故事的趣味性、吸引力也主要在情节的生动性上。有浮生萦云(故事篇)。这点是故事区别于传说的主要特征。传说总是尽力把情节落实到确定的人、事、物上,尽管那情节是虚构的。
3、类型化
民间故事,作为一种集体创作,在情节、主题、人物等方面有显著的类型化倾向。主题的类型化指许多故事表达同样的主题,如表达生活变富或弱者获胜的愿望,对于机智善辩的赞扬、对于愚蠢呆笨的讽刺等。人物的类型化指许多故事的人物属于同一种形象类型,即在品格、行为等方面的主要特征是共同的,如巧媳妇型、呆女婿型、机智人物型等。
嫦娥奔月
白蛇传
幻想的民间故事有什么 幻想类民间故事有哪些(二)
有影响的,
看自己发发表论文的目的,当然在有影响因子刊物上发表更具学术价值。
你好!
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是美国ISI(科学信息研究所)的JCR(期刊引证报告)中的一项数据。 即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当年的被引用总次数...
如有疑问,请追问。
民间文学论文当然要有影响因子,我觉得这是一种中华民族一种文化,它也有一定的影响。
你得看你想要投的刊物呗,或者你对刊物的要求,如果没啥其它特别的要求,你完全可以看下世界文学研究吧
幻想的民间故事有什么 幻想类民间故事有哪些(三)
1. 我们不妨相信这是一件真事;我们不妨将这个故事看做是一种道德范式;我们不妨可以在其中看到一种寓言,那就是人在出生的时候就脱离了母体。这件事情在许多层面来说都是真实的,但是,这个故事教导我们的许多重要的事情之一,便是说我们不可能永远留在天堂里,我们必须承担起世俗生活的重担。亚当和夏娃被赶出伊甸园的故事,就是最典型的离家远行故事。
2. 因为他们偷食了禁果后,心思便不再是纯洁的了,已经懂得了羞耻,并具备凡人身上的品质,有好也有坏,而且他们偷食禁果后,心中也有了像凡人心中的欲望,而上帝要的却是当时自己原原本本的创造出的两个生命,心灵完全纯洁无瑕的,并且上帝警告过亚当夏娃不要吃那果子,但他们还是偷吃了,上帝震怒(这也算一个原因)。
3. 换一个角度,亚当夏娃就像上帝的孩子,上帝是他们家长(但更像主子和仆人的关系),他们能分辨善恶关系不大,最重要的还是违背了上帝的意愿。。。。
?求采纳啊啊啊啊啊啊啊!!!!好累啊啊啊啊啊!!!!!
《圣经》没有提到.
这是原文:
所有动物中最邪恶的一种是蛇,蛇问那女人,问她可否能吃任何想吃的果子。“那当然,”女人答道,“除开智慧树上的果子,我们想吃什么果子就吃什么果子。但智慧树上的果子,我们吃了便会死。”
“才不会哩,”蛇说,“如果你们吃智慧树上的果子,就会发现善恶有别,这样就跟上帝是一样了。上帝就是因为这个理由而不让你们吃智慧树上的果子的。”
女人带着渴求看着那棵树,被那水灵灵的果子诱惑得受不了,因为那果子会使她聪明。最后,她再也忍受不了,就摘下一枚果子吃了。之后,她再摘一枚递给亚当,亚当也吃了。之后,他们彼此对望,意识到自己是裸体,也明白男女身体有别,就有了羞耻之意。他们急忙摘下一些无花果叶盖住身体。
幻想的民间故事有什么 幻想类民间故事有哪些(四)
“目眉毛,垫好看”
客家人对于子女多而不贤孝的,或碰着类似的事情,就会怨叹说:“目眉毛,垫好看的”。这句话有个来历——
从前,有个人家,夫妻生了四五个孩子,都辛辛苦苦哺育成长了,有的出门做工,有做生意,家里只剩下一个耕田的。人家说他出门的孩子都赚了钱,但总是终年不回家看视父母,连钱也不寄,耕田的孩子出息不大,年老父母生活照样辛苦。老头子越想越有气,便同时写了几封信,分别寄给出外的孩子们,信的内容简炼:“老父病危,朝不保夕,见字速回,切切勿误”。孩子们接到信,惊惶不已,以为老父命在旦夕,若不作速回去,不知还能否见到面呢?
于是,都及时赶回老家来了。谁知一到家中,老阿爸却在大门口坐着,神色自若,一点病情也看不出来。儿子们都感到诧异,也不便询及信中所说“病危”之事。老父一言不发。孩子们也不敢启口。那大儿子对着父亲出神,见老父亲把眉毛剃得精光,心里觉得奇怪。便小心问道:“阿爸,你怎么把目眉毛都剃光了?”老父亲没好气地答道:“目眉毛,再多也是垫好看的,有也当过无!”此话一出口,孩子们才如梦初醒;原来阿爸是怪怨自己兄弟们不贤不孝不顾家哩!于是,兄弟们赶忙跪倒在老父膝下,表示悔过,请求宽恕,并商量以后一致尽心赡养父母。
“天高不为高,人心更是高”
客家人有句俗话叫做“天高不为高,人心更是高。井水化为酒,又嫌猪无糟。”用以讽刺那些贪心无厌足的人。
传说,从前,有一家夫妻俩口,日子过得清苦,但心地善良。一天,有个老叫化子来到这家讨饭吃,那老夫妻见他可怜,虽然自家还不够填饱肚子,也舀了一大碗粥给那叫化,老叫化端起粥,又讨菜吃,那老夫妻也没怨嫌,忙把仅剩的一点咸菜也给了他。那老叫化吃完后,也没说句感激话,放下碗又讨水喝。老夫妻说:“没开水,凉井水就有”。那老头说:“我最爱喝凉井水,常言道,人情好,食水甜,你带我自己去打吧!”老叫化来到井边,打一桶水喝了几口,从身上擦一团汗垢,丢在井中,就走了,也不说多谢。老头子感到这老叫化有些怪,便对老婆说,那老叫化临走时,不知把什么东西丢在井里了,于是,急忙到井栏边去看看,刚到井栏边,就闻到一阵酒香,连老婆子也隔远闻到了,忙问丈夫道:“老头子,是哪来的酒香味?”老头道:“你快来,我闻酒香味是井里冲上来的哩!”说罢打起一井桶水来,闻一闻,正是酒味,用手掬着喝了一口,哎呀,真是好酒哩!再打一桶二桶还是酒。老俩口欢喜极了。才想到自己遇到的老叫化是仙人呢。从此,老俩口就靠卖酒过日,不愁吃穿,没一年功夫,就成了不大不小的财主。夫妻俩对那叫化仙人真是感激不尽!
第二年,那老叫化又来了,那老俩口子知道他是仙人,热情接待,招呼他吃了一顿像样的午饭。吃过饭,那仙人问主人道:“你们现在还缺什么呢?”老头正犹豫间,老婆子抢着说道:“恩公哟,多谢您把井水化为酒,这一年日子也好过多了,就是养猪没有糟,想请你帮帮忙!”那仙人一听,皱了皱眉头,叹了口气会道:
天高不为高,人心更是高。
井水化为酒,又嫌猪无糟!
仙人边叹气边念着这句话走了,头也没回。老俩口赶出门来意欲挽留他,可惜已不见人影。回到井边想打酒卖时,井水已经仍然变成了水,一点酒味也没有了。从此再也没有酒可卖了。老俩口虽然后悔自己不该贪心无厌足,可是已经迟了。
“狗径线,食毋察”
客家人有句俗话:“狗径线,食毋察”。“食毋察”是“吃不及”的意思。
从前有个人,不太懂礼貌,每逢吃饭时,都抢好菜吃,十分“乱事”。有一次,他跟老婆回娘家吃喜酒,老婆怕他在酒席上抢挟好菜吃,会当众出丑,便事先吩咐他:“吃饭时你用一条长线拴在脚趾上,另一头由我牵着,我拉一下线,你就挟一下菜,以免‘乱事’。”他答应着。吃饭时,他老婆跟他坐在对面,手里牵着线头,扯一下,他就挟一次菜,果然听话。不料过了片刻,线被桌下的狗缠上了,那狗把脚乱蹬,丈夫以为是老婆用手扯动的,便乱挟起菜来,狗脚越蹬越急,他便越挟越快,把一席的客人都看呆了。他老婆忙把手里的线头放开,丈夫便再也不敢挟菜了。席散后,丈夫问老婆:“你为什么把线丢了?”老婆好气又好笑道:“你真呆!刚才是狗径线,你都食毋察了!”后人就用这句话来嘲笑那些在酒席上不注意文明礼貌的人;也用来形容事情多而忙乱、应接不暇。
傻个学毋精
有个人很傻,一次老丈人家嫁孙女,请他去喝酒。老婆说:“人家做好事,你别乱说话,听别人看怎么说你就怎么说。”他记住这话就上路了。
出门遇到一个渔人因起网无鱼在叹息:“一塘清水绿油油,可惜无鱼落网中。”又向前行,遇到一个人边过桥边念道:“双板桥好过,独木桥难行。”再往前去,遇到一个人对一个妇女说:“恭喜你好福气,一胎养了双生仔。”接着遇见路人在劝一丧家:“莫哭了,人都死了,哭也哭不回来。”
到了丈人家,有人请他洗脸,脸盆里却不放面巾。他一看忙道:“一塘清水绿油油,可惜无鱼落网中。”家人忙拿面巾给他。开席时,他面前只有一支筷子,他又说:“双板桥好过,独木桥难行。”大家一听,都觉得这个人不傻,忙给他添了筷子。丈母娘心里高兴,上前劝酒。傻女婿想了想对丈母娘说:“恭喜你好福气,乳菇都是双生的。”一语未完,哄堂大笑。不久,新娘上轿,哭哭啼啼。傻子上前对新娘道:“莫哭了,人都死了,哭也哭不回来。”丈母娘火冒三丈,举手给他两巴掌:“真是傻的学毋精”。
关于泼水节的来历,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很早以前,一个无恶不作的魔王霸占了美丽富饶的西双版纳,并抢来七位美丽的姑娘做他的妻子。姑娘们满怀仇恨,合计着如何杀死魔王。一天夜里,年纪最小的姑娘侬香用最好的酒肉,把魔王灌得酩酊大醉,使他吐露自己致命的弱点。原来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魔王,就怕用他的头发勒住自己的脖子,机警的小姑娘小心翼翼地拔下魔王一根红头发,勒住他的脖子。果然,魔王的头就掉了下来,变成一团火球,滚到哪里,邪火就蔓延到哪里。竹楼被烧毁,庄稼被烧焦。为了扑灭邪火,小姑娘揪住了魔王的头,其他六位姑娘轮流不停地向上面泼水,终于在傣历的六月把邪火扑灭了。乡亲们开始了安居乐业的生活。从此,便有了逢年泼水的习俗。现在,泼水的习俗实际上已成为人们相互祝福的一种形式。在傣族人看来,水是圣洁、美好、光明的象徵。世界上有了水,万物才能生长,水是生命之神。
幻想的民间故事有什么 幻想类民间故事有哪些(五)
中国四大民间传说故事,是指在中国民间以口头、文稿等形式流传最为宽广、影响最大的四个神话传说.它们和其他民间传说故事构成了中国民间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广大民众的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这四个传说全部是爱情...《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和《牛郎织女》并称为中国四大民间故事。
《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和《牛郎织女》并称为中国四大民间故事
以上内容是关于幻想的民间故事有什么和幻想类民间故事有哪些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