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察布市民间故事 乌兰察布故事

国学素材成语故事

乌兰察布市民间故事 乌兰察布故事

戒中山河围观:℉更新时间:08-21 16:53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乌兰察布市民间故事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乌兰察布故事和乌兰察布市民间故事的精彩内容哦。

乌兰察布市民间故事 乌兰察布故事

乌兰察布市民间故事 乌兰察布故事(一)

民间传说故事 ·纪念屈原---端午节的传说 ·金江圣母三姊妹 ·土皇公公管四季 ·大禹治水 ·后羿射日 ·嫦娥奔月 ·女娲补天 ·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 ·中华吉祥画与传说 ·马头琴的来历 ·八仙桥 ·黔东南龙舟节的传说 ·孔雀公主 ·白蛇传 ·神笔马良 ·彭武、彭夷开辟武夷山 ·“压岁钱”的传说 ·双抛桥传说 ·正月十五挂红灯的传说 ·冰糖葫芦传奇 牛郎织女 ·鱼峰山与刘三姐的传说 ·三山不见、九桥不流 ·吕洞宾与绍兴香糕 ·沧州铁狮子的传说 ·十二生肖的来历的传说 ·七夕的古老传说 “压岁钱”的传说 除夕之夜,每个孩子都能够得到压岁钱。 最早的压岁钱出现于汉代,又叫压胜钱,并不在市面上流通,而是铸成钱币形式的玩赏物,有避邪的功能。钱币正面一般铸有“万岁千秋”、“去殃除凶”等吉祥话和龙凤、龟蛇、双鱼等吉祥图案。 关于压岁钱,有一个故事。传说古代有一个叫“祟”的小妖,黑身白手,他每年年三十夜里出来,专门摸睡熟的小孩的脑门。小孩被摸过后就会发高烧说梦话,退烧后也就变成痴呆疯癫的傻子了。人... 民间传说故事 ·纪念屈原---端午节的传说 ·金江圣母三姊妹 ·土皇公公管四季 ·大禹治水 ·后羿射日 ·嫦娥奔月 ·女娲补天 ·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 ·中华吉祥画与传说 ·马头琴的来历 ·八仙桥 ·黔东南龙舟节的传说 ·孔雀公主 ·白蛇传 ·神笔马良 ·彭武、彭夷开辟武夷山 ·“压岁钱”的传说 ·双抛桥传说 ·正月十五挂红灯的传说 ·冰糖葫芦传奇 牛郎织女 ·鱼峰山与刘三姐的传说 ·三山不见、九桥不流 ·吕洞宾与绍兴香糕 ·沧州铁狮子的传说 ·十二生肖的来历的传说 ·七夕的古老传说 “压岁钱”的传说 除夕之夜,每个孩子都能够得到压岁钱。 最早的压岁钱出现于汉代,又叫压胜钱,并不在市面上流通,而是铸成钱币形式的玩赏物,有避邪的功能。钱币正面一般铸有“万岁千秋”、“去殃除凶”等吉祥话和龙凤、龟蛇、双鱼等吉祥图案。 关于压岁钱,有一个故事。传说古代有一个叫“祟”的小妖,黑身白手,他每年年三十夜里出来,专门摸睡熟的小孩的脑门。小孩被摸过后就会发高烧说梦话,退烧后也就变成痴呆疯癫的傻子了。人们怕祟来伤害孩子,整夜点灯不睡,就叫“守祟”。 据说嘉兴府有一户姓管的人家,夫妻老年得子,十分珍爱。在年三十晚上,为防止“祟”来侵扰一直逗孩子玩,小孩用红纸包了八枚铜钱,包了又拆,拆了又包,睡下以后,包着的八枚铜钱就放在枕边。半夜里,一阵阴风吹过,黑矮的小人正要用他的白手摸孩子的头,突然孩子枕边迸出一道金光,祟尖叫着逃跑了。于是这件事传扬开来,大家纷纷效仿,在大年夜用红纸包上钱给孩子,祟就不敢再来侵扰了。因而人们把这种钱叫“压祟钱”,“祟”与“岁”发音相同,日久天长,就被称为“压岁钱”了。 女娲补天 有一天,大龙和精卫、小太极一起到远古时代去玩,居然看到了传说中能顶住上天、撑开天与地的「不周山」,也遇到了美丽的女娲娘娘,甚至看到女娲补天的过程…。 那真是一场惊天地而泣鬼神的经历,讲来都令人鼻酸! 天上的大神女娲,用泥土做成泥娃娃,再赋予它们生命。 从此女娲创造了人,人们世世代代繁衍生息,过着幸福的生活。 然而,好景不长。 有一年,火神祝融和水神共工打起仗来。 共工把撑天的柱子不周山撞倒了,天塌下半边来,砸了很多窟窿,把地也砸裂了,地上的洪水及天河的水不停的漏下来,造成大地上水患、火海,真是悲惨啊! 女娲为了解救人类,决定采石补天,用五色石把天补起来,再用东海神龟的四只脚顶住苍天。 眼看着补天的大功就要告成,却发现五色石不够用,大洞还没补好,这可怎么办呢? 慈悲的女娲只好牺牲自己的生命,用身体来补天上的大洞,亲眼看到那场过程,大龙、精卫和小太极,以及所有的泥娃娃们都哭红了眼睛! 经过几次努力,女娲终于补好了天,天地间恢复了宁静,还出现了五彩云霞。 一切生物又都生机勃勃地活在大地上。 吴刚伐桂 炎帝之孙伯陵,趁吴刚离家三年学仙道,和吴刚的妻子私通,还生了三个儿子,还生了三个儿子,吴刚一怒之下杀了伯陵,因此惹怒太阳神炎帝,把吴刚发配到月亮,命令他砍伐不死之树--月桂。 月桂高达五百丈,随砍即合,炎帝就是利用这种永无休止的劳动为对吴刚的惩罚。 而吴刚的妻子对丈夫的遭遇亦感到内疚,命她的三个儿子飞上月亮,陪伴吴刚,一个变成蟾蜍,一个变成兔,一个不详。 鲤鱼跳龙门 庙峡,又名妙峡。 两座巍峨雄奇的凤凰大山,拔水擎天,夹江而立,引人入胜的鲤鱼跳龙门,活灵活现,雄奇壮观。 进入峡谷,两山雄峙,悬崖叠垒,峭壁峥嵘,壁峰刺天; 奇特的岩花,依壁竞开,把峡谷装缀成仙境一般。 这个神奇美妙的峡谷,流传着一个优美动人的故事。 在很早以前,龙溪河畔的乡民,男耕女织,过着安居乐业的美满生活。 一年,不知从哪儿飞来一条大黄孽龙,作恶多端。 它不是呼风唤雨破坏庄稼,就是吞云吐雾残害生灵,把整个峡谷搞得乌烟瘴气,不得安宁。 每年六月六日它的生日这天,更是强迫人们献上一对童男童女和十头大黄牛,一百头猪、羊等物供它享用。 如若不然,它就发怒作恶,张开血盆大口,窜上村庄吞噬人畜,破坏田园,害得宁河黎民怨声载道,叫苦连天。 峡口龙溪镇上,有一位聪明俊美的小姑娘,名叫玉姑,她下决心,非除掉这条恶龙不可。 有几次,她登上云台观去找云台仙子求救,都未找着。 她仍不灰心,继续去找。 这天清晨,她登上云台观,仙子被玉姑心诚志坚的精神感动了,就出现在她眼前,向她指点说:“离这儿千里之外有个鲤鱼洞,你可前去会见一位鲤鱼仙子,她定能相助于你。” 玉姑辞别云台仙子,跋山涉水,历尽千辛万苦,来到鲤鱼洞中,找到鲤鱼仙子,说明来意。 鲤鱼仙子对玉姑说:“你想为民除害,这是件大好事,可是必须牺牲你自己啊!你能这样做吗?” 玉姑毫不犹豫地说:“只要是为乡亲们除害,消灭那恶龙,哪怕是上刀山,下火海,粉身碎骨我也心甘!” 鲤鱼仙子见玉姑这样诚恳坚决,十分满意地点了点头,朝玉姑喷了三口白泉,她顿时变成了一条美丽刚劲的红鲤鱼。 小红鲤逆江而上,经过七七四十九天,游回家乡。 这天正是六月六日清晨,她摇身变还原貌,见乡亲们已准备就绪:一对童男童女,十头大黄牛,一百头肥羊肥猪。人们敲锣打鼓,宛如一条长龙向祭黄龙的峡口走来,前面那一对身着红衣红裙的童男童女,早已哭成泪人了。 黄龙见百姓送到盛餐佳肴,早已垂涎三尺,得意地张开大口。 就在这千钓一发之时,玉姑抢先上前,拦住父老乡亲们说道:“大家在此暂停等着,让我前去收拾这个害人精。” 话刚说完,只见玉姑纵身跳下水中,霎时变成一条大红鲤鱼,腾空飞跃,直朝恶龙口中冲去,一下窜进它的肚中,东刺西戳,把龙的五脏六腑捣得稀烂,恶龙拼命挣扎,浑身翻滚,但无济于事,终于被玉姑杀死了。 可是,玉姑自己也葬身在黄龙腹中。 从此,宁河人民又过着安居乐业的日子。 人们为了缅怀玉姑为民除害,在峡口半山腰修起了一座鲤鱼庙。 至今在宁河一带,还广为流传着鲤鱼跳龙门的故事。 七夕的传说 很久以前,有一个跟着哥嫂过活的孤儿,既聪明又勤快,可嫂嫂仍嫌弃他,鳘不亮就赶他上山放牛,大家都叫他牛郎,向年后,哥嫂和牛郎分了家,狼心的嫂嫂只给他一间破划房,一头老牛。从此,牛郎白天放牛,砍柴,晚上就和老牛同睡在那间破划房内。 一天,牛郎赶牛走进了一片陌生的树林,这里山青水秀、鸟语花香。牛郎见到九个仙女驾着祥云落在河的草地上,然后脱去五彩霓裳,跳进清澈见底的河水里,牛郎盯着一个最年轻是美丽的仙女。科看入了神,这时老牛突然说话了:“她是天上的织,只要拿走五彩霓裳,她就会做你的妻子。”牛郎悄悄地沿着树从,悄悄拿走了织女的五彩霓裳。天近午时,其它仙女纷纷穿起五彩霓裳,驾着祥云而去。唯独找不到五彩霓裳的织女留下了。这时,牛郎从树要后走出,请求织女做他的妻子织女见牛郎忠厚老实,勤劳健壮脉脉含羞的点点了头。 牛郎织女喜结良缘后,男耕女织,互敬互爱。两年后,织女生下一男一。然而天帝闻知织女下嫁人间,勃然大怒。七月初七,王母奉旨带着天兵天,捉了织女,悲痛欲绝的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用萝筐挑着儿女追上天去。眼看追上了,王母拨下金簪一划,牛郎脚下立刻出现一条波涛汹涌的天河。 肝肠寸断的织女和挑儿女的牛郎,一个在河东一个在河西,遥望对泣哭声感动了喜鹊,霎时无数的喜鹊飞向天河,搭起一座鹊桥,牛郎织女终于可以在鹊桥上相会了,王母无奈,只好允许牛郎织女每年的七月初七在桥上相会一次。


不明白啊 = =!

乌兰察布市民间故事 乌兰察布故事(二)

主要内容:非洲民间故事中,曼丁之狮松迪亚塔是个一心为民、敢于战胜入侵之敌的民族英雄。在遥远的非洲大地,大家会在闲暇的时候,让一个人来领唱优美的故事,听众则伴以合唱。‘曼丁之狮’松迪亚塔的英雄故事就这样代代传颂。


你好!

非洲民间故事中,曼丁之狮松迪亚塔是个一心为民、敢于战胜入侵之敌的民族英雄。在遥远的非洲大地,大家会在闲暇的时候,让一个人来领唱优美的故事,听众则伴以合唱。‘曼丁之狮’松迪亚塔的英雄故事。

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乌兰察布市民间故事 乌兰察布故事(三)

民间故事从生活本身出发,又不局限于现实生活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的范围之内。情节一般比较夸张、有传奇色彩,还充满了幻想,一般说出了最广大的人民的美好愿望。

如果用更加简短的话来说,我觉得应该是满足了人民的想象和向往吧。


《钻钱眼》:就是说有个人贪财,他要神仙将铜钱变大,然后太大了,他钻到钱眼中死了。

《得一望二,鼻子拉丈二》:一贪财哥哥见弟弟从仙女那儿得到宝葫芦,也学弟弟去仙女那儿,仙女知道是哥哥,但因为哥哥平时太坏,总欺负弟弟,就假装说,:“已经得到一个,还想得第二个?”于是,12个仙女一人将他的鼻子拉了一丈。由此而来。

此外还有《阿三和龙女》:英雄救美

乌兰察布市民间故事 乌兰察布故事(四)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词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而他遇到了赖秀才之后,他会怎么做呢?下面我们来看看吧。

欧阳修巧对赖秀才

从前,有一个赖秀才很喜欢作诗,可是他只会作上两句,不会作下两句,你说他,他还不服气。

有人告诉他:在欧阳县里,有一个欧阳大庄,庄里有一个先生,名叫欧阳修。此人出口成章,不管什么诗都会作。

这个赖秀才听说后,就赶快跑着去找他。

走到半路上,他遇了一片干棒帐子,就作诗了:“远看黑嚓嚓,近看赛麻杈。”完了,没词了,又走。

走着走着,又遇见一道河,河里有一些老白鹅,就又作诗了:“忽遇一道河,一群老白鹅。”没词了,又走。

走着走着,又遇见一道沟:“忽遇一道沟,去找欧阳修。”他嘴里说着去找欧阳修,就来到了欧阳庄。

在庄头上,他遇到了一个老头,说:“老先生,这是什么庄?”“欧阳庄。”“有个欧阳修老人,你知道在哪里吗?”“你找他做什么?”“我听说这个老先生会作诗、对诗,我找他教教我。”“你有什么诗难对,说给我听听。”“别的我也不说,我就说说我走在路上得的。”

“你说吧。”

“我遇到一片干棒帐子,就作了首诗:‘远看黑嚓嚓,近看赛麻杈。’”

老先生说:“未结黄金果,先开玉白花。’这不就对上了吗?”赖秀才说:“是不假,俺怎不会说呢?”老先生也不理他,问:“还有什么?”“忽遇一道河,一群老白鹅。”“鹅在水面上,黄爪泛绿波。”“忽进一道沟,去找欧阳修。”“修也不知你,你也不知羞。”

对完了,赖秀才知道自己被骂了,就问:“你这位老先生学问这么高,你叫什么名啊?”

“我就是欧阳修。”

国王巧选太子

远古时候,有一个国王非常英明,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一片繁荣景象。

可是有一件事,使他愁眉不展,那就是他年至花甲,膝下仍无一子。

有一天,国王想出了一个办法,说:“我要亲自在全国挑选一个诚实的孩子,收为我的义子。”他吩咐发给每一个孩子一些花种子,并宣布:“如果谁能用这些种籽培育出最美丽的花朵,那么,那个孩子便是我的继承人。”

所有的孩子都种下了那些花种子,他们夜以继日,浇水、施肥、松土,护理得非常精心。

有个名叫雄日的男孩,他也整天用心培育花种。但是,十天过去了,半月过去了,一月过去了……,花盆里的种子依然如故,不见发芽。“真奇怪!”雄日有些疑惑。

最后,他去问他的母亲:“妈妈,为什么我种的花不出芽呢?”

母亲同样为此事操心,她说:“你把花盆里的土换一换,看看行不行。”

雄日依照妈妈的意见,在新的土壤里播下了那些种子,但是它们仍不发芽。

国王决定观花的日子来到了。无数个穿着漂亮服装的孩子涌上街头,他们各自捧着盛开着鲜花的花盆,每个人都想成为继承王位的太子。但是,不知什么原因,当国王环视花朵,从一个个孩子面前走过时,他的脸上仍是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

忽然,在一个店铺旁,国王看见了正在流泪的雄日,这个孩子端着空花盆站在那里。国王把他叫到自己的跟前,问道:“你为什么端着空花盆呢?”

雄日低着头,他把他如何种花,但花种子又长期不萌芽的经过告诉给国王,并说,这可能是报应,因为他在别人的果园里偷摘过一个苹果。

国王听了雄日的回答,高兴地拉着他的双手,大声地说:“这就是我的诚实的儿子!”

“为什么您选择了一个端着空花盆的孩子做接班人呢?”孩子们问国王。

于是,国王说:“孩子们,我发给你们的花种子都是煮熟了的种籽。无论你们怎样培育,也不会开花结果。”

听了国王这句话,那些捧着最美丽的花朵的孩子们,个个羞得抬不起头,你们心中明白,自己之所以能培育出如此鲜艳的花朵,是因为换了其它的种子。

乌兰察布市民间故事 乌兰察布故事(五)

牛郎织女

选自:中国神话故事

很久以前,南阳城西有个牛家庄。牛家庄里有个叫牛郎的小伙子,他父母死得早,只好跟着哥哥嫂嫂过日子。

牛郎的嫂子很刻薄,她整天逼这个孩子去放牛,一刻都不让他闲着。牛郎一天天长大了,浓眉大眼,身强力壮,长成了一个勤劳善良的小伙子。可是嫂子却越看他越不顺眼,总觉得他多吃了自家的饭。

一天,嫂子赶来九头牛对牛郎说:“我不管你用什么办法,回来的时候要有十头牛,没有十头牛,就不许回家!”

牛郎牵着牛走了,他知道这是嫂子故意为难自己。唉,谁叫他从小就没了爹娘呢。牛郎越想越觉得伤心,忍不住放声大哭了起来。

这时,一个白胡子老爷爷出现了,他拍拍牛郎的肩膀,问:“孩子,你怎么了?”

牛郎就把嫂子让自己带十头牛回去的事讲给老人听。

“我可以帮你。”老爷爷说,“那边的伏牛山里有一头生病的老牛,你好好照顾它,每天采百花的露水给它洗伤口,一直洗一个月才能治好它的病。等它病好了,你不就有十头牛了吗?”

牛郎一听,高兴地跳了起来,他谢过老人,就赶着牛往伏牛山去了。果然,在那里他真的找到了一头病卧在山洞口的老牛。牛郎跑过去,给老牛喂草,并细心地照顾它。每天早上,他都要收集百花上的露水给它洗伤口,一连洗了一个月,老牛的病终于好了。牛郎高兴极了,他牵着十头牛回家去了。

嫂子看到牛郎回来,气得直瞪眼。她吵闹着要和牛郎分家,抢走所有的钱财和土地,只分给牛郎那头老牛和一辆破破烂烂的牛车。

牛郎在山脚下搭了间房子,开垦了一片荒地,就这么住了下来。白天,他和老牛一起耕地,晚上,他躺在老牛身边和它说话,说也奇怪,老牛每次都认真听牛郎说话,似乎它真的能听懂一样。

这天牛郎正在田里耕地,老牛忽然开口说话了:“牛郎,今天会有几位仙女在碧莲池洗澡,你把一件红色的衣衫藏起来,那件衣衫的主人就会成为你的妻子。”

牛郎吓了一跳,他往后退了几步,说:“牛大哥,是你在说话吗?”

老牛点了点头。原来这头老牛是天上的金牛大仙,因为触犯了天条,被贬下天庭,摔坏腿,差点饿死,幸好得到牛郎的照顾才活了下来,现在他要报答牛郎呢。

牛郎听了老牛的话,就早早来到碧莲池旁的芦苇丛里,等待仙女的到来。

果然,不一会儿,天上闪出一道道美丽的光芒,仙女们驾着彩云翩然而至。她们脱掉自己美丽的衣衫,到碧莲池里洗澡去了。

牛郎赶忙从芦苇丛中钻出来,悄悄走到碧莲池边,拿走了那件红色的衣衫。仙女们听到响声,都穿上衣衫飞走了,只有红衣服的主人——织女躲在水里不敢上岸。牛郎觉得自己这么做太过分了,赶紧红着脸把衣服递给了织女。

织女穿上衣服走上岸来,她看到牛郎这么忠厚,忍不住和他说起话来。牛郎把自己的身世告诉织女,织女觉得牛郎太可怜了,安慰了他几句,两个人就这么你一言我一语说起话来。

忽然,织女惊叫一声站了起来,原来关天门的时间要到了,她赶紧告别牛郎,飞回天宫去了。织女是王母娘娘的外孙女,她要每天织出许多美丽的云彩来装点天空。

织女回到天宫后,还是每天不停地织云彩,她觉得心里孤独极了,总是忍不住想起那个憨厚的牛郎。终于有一天,织女又偷偷溜出天宫,来到了牛郎的小屋旁。牛郎从地里干活回来,看到织女,高兴极了,这么多天来,他也一直想着这个美丽的仙女呢。金牛大仙看到两个人这么相爱,就撮合两人成了亲。

从此,织女过上了平凡的生活,她每天在家纺纱织布,牛郎在外耕地种田,虽然日子过得清苦,但两人天天都很快乐。

织女从天上带来了天蚕,她教邻居们养蚕,抽丝,织出光滑美丽的绸缎。这下老百姓们多了不少收入,大家都很感激织女,都夸牛郎娶了一个心灵手巧的妻子,牛郎心里美滋滋的。

几年后,牛郎和织女生下了一儿一女。女儿乖巧伶俐,儿子活泼健康,每天绕在他们膝边喊爸爸妈妈。牛郎和织女都希望他们能一直这样幸福地生活下去,直到白头。

可惜,没过多久,织女私自在凡间和牛郎成亲的事就被王母娘娘知道了,她立刻命令天神抓织女回天庭治罪。

这天晚上,牛郎像往常一样耕完地回家。一回家,他就难过地对织女说:“老牛死了,它临死前一定要我剥下它的牛皮,还说以后可以披着它上天去。”

织女知道老牛是金牛大仙的化身,现在老牛无缘无故地死了,一定是王母娘娘知道了她在凡间成亲的事。织女让牛郎把老牛的皮剥下来,好好安葬它。

农历七月初七的晚上,晴朗的夜空忽然刮起黑色的狂风,风沙四起,搅得人间一片昏黑,天兵天将突然从天而降,恶狠狠地喊:“织女,快快跟我们回天庭受罚!”

“求求你们,让我和我的丈夫、孩子道别吧!”织女哭着说。

这时候,牛郎回来了,织女哭着对他说出了真相。天兵天将不顾牛郎的拦阻,不容分说地押着织女向天上飞去。

牛郎带着两个孩子在后面拼命追,大声喊着:“织女,等等我呀!”

牛郎跑酸了双腿,摔破了膝盖,织女却越飞越远了。牛郎忽然想起了牛皮,他赶紧跑回家,把两个孩子放在筐子里,用扁担挑着,披上牛皮向天空追来。

牛郎和孩子们大声呼叫织女,织女听得心都碎了,她把手伸向牛郎,他们之间越来越近。眼看牛郎就要追到了,可就在这时,王母娘娘驾着一朵彩云来了,她拔下头上的金簪,往牛郎和织女中间一划,一道宽宽的银河挡在了牛郎和织女的中间,牛郎怎么都过不去了。

牛郎悲伤地喊:“织女!”孩子们哭着喊:“妈妈!”银河对面的织女泪如雨下。一群喜鹊看到这情景感动极了,它们叽叽喳喳商量了一会儿,一起飞过来,千万只喜鹊搭成了鹊桥。牛郎和织女高兴极了,他们冲上鹊桥,拥抱在一起。

王母娘娘看到这样的情景,也无可奈何,只好下令允许他们每年的这一天在鹊桥上见一次面,全家团聚。

后来,每到农历七月初七,天上的喜鹊都会飞来为他们搭桥,而牛郎和织女一家早早就等在了银河两边,然后欣喜地踏上鹊桥,幸福相会。


的方式的负担

以上内容是关于乌兰察布市民间故事和乌兰察布故事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

标签:乌兰察布故事

标题:乌兰察布市民间故事 乌兰察布故事

链接:http://m.zhaichaow.cn/sucai/gushi/1236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