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故事七兄弟的好词好句 中国民间故事里的好词好句

国学素材成语故事

中国民间故事七兄弟的好词好句 中国民间故事里的好词好句

艳隋围观:℉更新时间:08-21 15:12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中国民间故事七兄弟的好词好句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中国民间故事里的好词好句和中国民间故事七兄弟的好词好句的精彩内容哦。

中国民间故事七兄弟的好词好句 中国民间故事里的好词好句

中国民间故事七兄弟的好词好句 中国民间故事里的好词好句(一)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大难临头各自飞。

祖师度我出红尘,铁树开花始见春。

化化轮回重化化,生生转变再生生。

欲知有色还无色,须识无形却有形。

色即是空空即色,空空色色要分明。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贬义词,比如结党营私

还有,繁体字的黨 这个字,底下是个黑字哦

中国民间故事七兄弟的好词好句 中国民间故事里的好词好句(二)

1、牛郎织女

2、孟姜女

3、梁山伯与祝英台

4、白蛇传

秦朝时候,有个善良美丽的女子,名叫孟姜女。一天,她正在自家的院子里做家务,突然发现葡萄架下藏了一个人,吓了她一大跳,正要叫喊,只见那个人连连摆手,恳求道:“别喊别喊,救救我吧!我叫范喜良,是来逃难的。”原来这时秦始皇为了造长城,正到处抓人做劳工,已经饿死、累死了不知多少人!孟姜女把范喜良救了下来,见他知书达理,眉清目秀,对他产生了爱慕之情,而范喜良也喜欢上了孟姜女。他俩儿心心相印,征得了父母的同意后,就准备结为夫妻。

成亲那天,孟家张灯结彩,宾客满堂,一派喜气洋洋的情景。眼看天快黑了,喝喜酒的人也都渐渐散了,新郎新娘正要入洞房,忽然只听见鸡飞狗叫,随后闯进来一队恶狠狠的官兵,不容分说,用铁链一锁,硬把范喜良抓到长城去做工了。好端端的喜事变成了一场空,孟姜女悲愤交加,日夜思念着丈夫。她想:我与其坐在家里干着急,还不如自己到长城去找他。对!就这么办!孟姜女立刻收拾收拾行装,上路了。

一路上,也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霜雨雪,跋涉过多少险山恶水,孟姜女没有喊过一声苦,没有掉过一滴泪,终于,凭着顽强的毅力,凭着对丈夫深深的爱,她到达了长城。这时的长城已经是由一个个工地组成的一道很长很长的城墙了,孟姜女一个工地一个工地地找过来,却始终不见丈夫的踪影。最后,她鼓起勇气,向一队正要上工的民工询问:“你们这儿有个范喜良吗?”民工说:“有这么个人,新来的。”孟姜女一听,甭提多开心了,她连忙再问:“他在哪儿呢?”民工说:“已经死了,尸首都已经填了城脚了!”

猛地听到这个噩耗,真好似晴天霹雳一般,孟姜女只觉眼前一黑,一阵心酸,痛哭起来。整整哭了三天三夜,哭得天昏地暗,连天地都感动了。天越来越阴沉,风越来越猛烈,只听“哗啦”一声,一段长城被哭倒了,露出来的正是范喜良的尸首,孟姜女的眼泪滴在了他血肉模糊的脸上。她终于见到了自己心爱的丈夫,但丈夫却再也看不到她了,因为他已经被残暴的秦始皇害死了。

中国民间故事七兄弟的好词好句 中国民间故事里的好词好句(三)

风起云涌,群魔会聚,搅乱乾坤,祸延天庭;谈笑挥指,八仙神通,除魔卫道,终成正果。荷花仙子本是王母侍女,美丽而多情。天将大耳神对其垂涎已久,竟违反天条,调戏荷花。王母发现后,一怒之下,将二人打下凡间重新投胎。荷花投胎至贫苦的何家,取名素女。

十七年后,荷花已长大成人,出落得如花似玉,聪颖可人。此时,天上王母寿诞在即,众神献南海神木打造八仙桌一张,王母为凑八仙,命人点化下凡的荷花,吕洞宾、汉钟离、铁拐李自告奋勇下界选仙。在寻找荷花的过程中,土地告知当时有两女婴同时降生,三仙分不清哪一个是正主,便分头考查。吕洞宾化名杨纯,到另一女婴阿秀家的药铺当伙计,借机考察阿秀,没想到却爱上了化名为素女的荷花。荷花尚未点化,眼看又要失去吕洞宾,六仙大为焦急,千方百计阻挠。此时投胎至凡间的大耳神已修炼成怪,法力高深。他对荷花仍是痴心不改,又对王母娘娘怀恨在心,千方百计陷害七仙,阻挠办寿。

在吕洞宾的苦苦追求下,素女也对他产生情愫,大耳怪对此耿耿于怀,派人劫持荷花、吕洞宾……荷花、吕洞宾屡遭劫难,竟参悟天道,重回八仙,八仙威力大增。大耳怪邀山怪妖魔齐聚山城,欲置八仙于死地,大闹蟠桃会。山怪妖魔肆虐山城,残害百姓无数,双方展开一场斗智斗勇的较量。

最后,降魔除恶,八仙修成正果,人间终得太平。

相传在建造永乐宫时,用水全靠苦力到三里外的黄河边去挑。不幸的是当时又有一种疮疫在这里流行,很多民工都病倒了,因而工程进展很慢。

后来听说距此不远的后崤村,有一股清澈的泉水能治百病,都纷纷到那里去提水。谁知这股泉水被这里一个姓余的财主霸占着,提一罐泉水就要掏十串钱,很多人因穷掏不起十串钱都提着空罐子回去了。

一天,一个蓬头垢面佝偻着身子的老者,来到泉边。央求财主说:“你行行好,借给我点水喝!”余财主斜了这老者一眼说:“哼,这水是卖钱的,要喝掏钱!”说罢昂首不睬地走去。老者见余财主如此横恶,心中很是气愤,于是弯腰从泉中提了罐水,径直向东边走去。

老者走后,还没一袋烟功夫,只听得“呼”地一声,从泉眼中冒出一股白气,霎时泉水就枯干断流了,当余财主走到泉边时,惊得目瞪口呆,正待转身,只见墙上留诗一首:“劝君要为民治病,莫可贪财把人坑;吾今借罐泉水用,永乐镇上再相逢。”余财主一看知道那老者偷提泉水,便骑一了一匹快马,急速向永乐镇方向追去。老者正走之际,远远地望见余财主骑着一匹快马追上来了。于是故意迈开了步子飞跑,余财主的马虽然跑得很快,却怎么也追不上那老者,好不容易快追上了。只听“扑通”一声,老者跌倒了,罐子打碎了,罐子里的水象一条银线一样,一直流到一条沟底。余财主正要抓住老者时,只见老者飘然腾空,踏着一块白云,徐徐而去。说道:“吾乃吕仙也!”余财主听到此言,知道事情坏了,吓的魂不附体,急忙跪倒在地,连连叩头求告:“凡人有眼不识仙老,望与宽恕!”他刚一抬头,看见对面的土崖上又留诗一首:“后崤水迂玉泉洞,长年流经永乐宫;沿途百姓来提水,医治疮疫建宫廷。”余财主看后,气悔地浑身抽搐,死活也站不住,瘫倒在地上。

此时,玉泉洞有了一股更加清澈的泉水,从沟底直向永乐宫流去,闪亮生辉。喷珠溅玉,千古至今。从此修建永乐宫再不从远处挑水了,民工乡民的疮疫也治好了,永乐宫很快就建成了,这股泉水也日夜不休地在永乐宫旁流淌着。……

买帘

相传在修建永乐宫时,吕洞宾常常出现在故里永乐镇的集市上,为民医病,周济穷人。

在四月初八的古会上,一位年事高迈,衣着褴褛的道人,向周老大的货摊上走来。这位周老大和他的弟弟周老二,都是方圆几十里有名的竹匠。老大为人吝啬刁钻,对建造永乐宫一无所贡,还怨言不休。老二为人忠诚厚道,为建造永乐宫出了不少的力,流了不少的汗,尽管生意不怎么景气,还是尽力出资。

且说道人一瘸一跛地来到周老大的货摊前问道:“你这竹帘卖多少钱一卷?”周老大见来者这副模样,料他买不起这竹帘,就很不客气地说:“不管多少钱,你能买得起?”老道颤悠悠地哀求说:“你行行好,少要点就卖给我一卷吧!”周老大听后不容分说地挥手道:“滚!那有便宜让你沾!”老道无奈只好朝另一家卖竹帘的走去。这家正是他弟弟周老二的。周老二的竹帘尽管编得花样奇巧,结实耐用,但因嘴笨舌拙,生意总是很冷落。周老二见老道过来了,很热情地接待招呼他,问清来由,怜悯之情油然产生。于是挑了一卷最好的竹帘对老道说,“老人家,我这竹帘不要钱,你拿去吧!”老道十份感激涕零地说,“谢谢你这积德行善的好人!”说罢将竹帘铺在周老二身后的树荫下,身不支体地瘫倒在上面,脓血从他的脚腿上流出来,疼得他直呻吟,真是叫人揪心牵肠。周老二见此情景,把身上仅有的几枚铜钱拿去到药铺买来了药物,给老道擦洗脓血,敷药治疗。

夕阳西下,周老二的竹帘仍无人问津,当他转身看老道时,竹帘上已无人影,不知什么时候早走了。周老二走去收拾那老道用过的竹帘时,猛然大吃一惊,只见上面一个身着白袍,头戴白帽的道人须眉飘然,活灵活现,加上古松山泉,白云蓝天成了一幅天然画图,他详细看时,那竹帘上的道人又似曾相识,再他细一看不禁喊到,“啊!这不是吕洞宾仙吗?”他又收拾其它竹帘,竹帘上面都一样。他高兴极了!奇闻传出,人们纷纷赶来观看抢购,不一时,周老二的竹帘被抢购一空,唯只有老道用过的那一卷,他死活不愿出售,有个财主出五百串钱,他也不卖。

此后,周老二天天都在找那道人,总是找不到。一天夜里,他做了一个梦,梦见老道来找他,并给他说,“我用过的那个竹帘,是个宝。千万不要丢失,往后你编织好了竹帘,只要用它在上面一盖,下边的竹帘就能印上和它一样的图象。”周老二第二天就用在梦里教他的办法,在新竹帘上试验,果然成功。从此,周老二的竹帘生意,大大地兴隆起来,赚到了不少的钱。他除把一部分献给建造永乐宫外,还周济了不少穷人,他哥哥周老大,不久就停业了,但他又不甘心,便去借周老二的竹帘来盖印影象,但是却印不出来,这他才下决心,改恶从善,重心做人

卖墨

吕洞宾出外云游,总喜欢扮成各式各样的人。

一天,他来到武昌街上,扮成一个卖墨的客人,手拿两只墨,只一寸多长,就要价三千,一连几天都卖不出去。人们都取笑他。有个姓王的人说:“墨虽小而价高,一定别有缘故。”于是就花了三千买了一个,众人都笑他傻,他却不在乎。回家后,他就和客人们喝酒一直到深夜。这时,有人敲门,开门一看,原来是卖墨的客人,他把三千钱还给了姓王的,什么也不说就走了。姓王的很奇怪,到天亮一看,原来是块紫金,上面写着吕字,他才恍然大悟,知是吕祖下凡。于是到处寻找,却再也找不见了。

赠药

东京开封有一年,老百姓都得了病,吕洞宾前去救济,却遭到了拒绝,人们都不相信他会治病。有一个老太婆马氏,以卖茶为生,她的几个孙子也病了,却没有钱求医。有一天,来了一个道人,马氏热情招待,并求他为孙子治病。道人取出一个大红纱包说:“生病的人一拿就会好的,但过了一百人就会失效。”说完就不见了,马氏半信半疑地拿着纱包,给了小孙子,不大一会儿,小孙子果然病愈。马氏高兴极了,忙拿着药包去给别人治病,治一个好一个,但过了一百人就再也不灵验了。马氏打开纱包,里面什么也没有,在纱包上写着“吕洞宾”三个字。

治眼

单州有个荀大郎,是个孝子。他母亲的眼睛失明已经十五年了,找了许多名医都治不好。

一天,来了个道士,要给他母亲看病,荀大郎笑着说:“谢谢你的好意,我请了多少名医,都没治好。”荀大郎做了桌丰盛的佳肴,招待道人。饭后,道士取出豆子一样大的一丸药,吩咐荀大郎用筷子点在母亲眼睛上,说:“我到后边去休息一会儿。”荀大郎似信非信地给母亲点上。果然,不多一会儿,疾愈如初。母子俩喜欢的合不拢嘴,急忙去找道士,却不见了。只见房子下的大树上挂着吕真人像,母子方才明白,原是吕祖行善。于是修建了一座吕祖庙,每年都要烧香供奉。


《吕 洞 宾 戏 牡 丹》

俗传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号纯阳子,相传为唐京兆人。会昌中,两举进士不第,浪游江湖,随汉钟离权授于丹诀,点度成仙。他曾隐居终南山修行,后云游各地。关于他的传说中,除江淮斩蛟,岳阳弄鹤,客店醉酒等,还有戏牡丹花仙之说。

相传,吕洞宾云游天下,来到山色奇秀,九峰回环,号称金庭洞天的桐柏山,发现大地抖动,房屋倒塌,九峰欲崩。他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只穿山甲在作怪。

吕洞宾气恼之下,迅速召集各路山神,共商擒拿穿山甲拯救百姓的大计。众山神纷纷说:“此怪有五千年的道行,炼就了翻山倒海之术,我们敌它不过,望大仙禀告玉帝,速派天兵天将捉拿此怪,拯救百姓,保护山林。”

吕洞宾嘿嘿一笑说:“一个小小的穿山甲作怪,不必惊动天兵天将,我一个人就可以治服它了。”众山神一齐称谢而去。

众山神走后,吕洞宾暗想:“此怪妖术厉害,我怎能降服了它?也是我一时说出大话,如若不把此妖镇住,众山神岂不讥笑于我!这”

吕洞宾正在沉思之际,太白金星对吕洞宾说:“要想降服穿山甲,非用定山神针不可。这神针乃王母娘娘头上一根玉簪,若能借得,便可马到成功。”吕洞宾说:“那怎么能行啊,玉簪本是王母娘娘心爱之物,恐怕谁也借不出来。”太白金星道:“此事并不难。王母娘娘身边有一名贴身侍女——牡丹仙子,她早有思凡之意,你若能打动她的心,此事定能办妥。”

次日,王母娘娘在西天瑶台举行蟠桃盛会,请各路大仙赴宴。吕洞宾和太白金星驾起样云,同赴蟠桃会。

蟠桃会上,琴声悠扬,舞姿翩翩。各路大仙畅怀痛饮。酒过三巡,菜上五道,王母娘娘就命侍女牡丹仙子给各路大仙斟酒。当牡丹仙子给吕洞宾斟酒时,太白金星用胳膊将吕洞宾碰了一下。吕洞宾心知此意,于是趁接酒杯之机,将牡丹仙子的手轻轻地捏了一下,牡丹仙子心一动,不觉脸上一红,低着头退了下去。

过了一会,王母娘娘又命牡丹仙子向大仙赐赠蟠桃。牡丹仙子迟迟疑疑地来到吕洞宾面前。大白金星用脚尖踢踢吕洞宾,吕洞宾就在取蟠 桃时,将桃盘重重地往下一按,牡丹仙子手腕一软,羞得面如桃花。她低着头,顺后门向瑶池边急急走去。吕洞宾紧跟而去。

牡丹仙子径直走到瑶池边,两眼凝视着池边开放的牡丹花沉思起来。吕洞宾悄悄地站在牡丹仙子背后,轻声说:“牡丹仙子,你在赏花吗?”

牡丹仙子回头一看,见是吕洞宾,急忙拂袖掩面说:“你,你可知晓仙规?”

吕洞宾嘿嘿一笑,说:“我不但知晓仙规,而且还能看透你的心思。”

牡丹仙子摇了摇头。吕洞宾上前几步说:“你很羡慕人间,是吗?”牡丹仙子又慢慢地低下了头。吕洞宾充满感情地说:“人间真美好啊,到处山青水秀,鸟语花香。我在人间云游各地,见过不少名山大川,风光园林,象苏杭美景,泰山奇峰,蓬箂仙境,曹州牡丹……真是美不胜收,要胜过天堂十倍”

牡丹仙子慢慢地抬起头,轻轻说:“真的吗?”吕洞宾用手一指,说:“牡丹仙子,你往那里看,有一对年轻夫妇,他们在欢欢乐乐地耕地撒种。你再往那边看,那是一对情人正在园里赏花。”吕洞宾回头一看,见牡丹仙子还站在那儿呆望着那一对情人,于是说:“牡丹仙子,假如不去享受一番人间的幸福,真是最大的憾事了。”

牡丹仙子有些迟疑地说:“要想下凡,谈何容易。仙规如此森严,怎么会如愿以偿呢?” 吕洞宾微微一笑:“牡丹仙子,你果有此意,我愿助一臂之力。”

牡丹仙子脸一红,羞答答地说:“是真的吗?”

吕洞宾说:“真的。不过,我也要请你帮个忙。”

牡丹仙子说:“我能帮你做什么呢?”

“王母娘娘头上的玉簪,借我一用。”

“哎呀,那哪行呀?玉簪是王母娘娘的心爱 之物,谁也借不得。”牡丹仙子为难地说。

吕洞宾上前几步说:“请你往这儿看!”牡丹仙子透过云层,只见桐柏山一带,到处是房倒屋塌,男哭女嚎,一片凄景象。

牡丹仙子急忙闭上眼睛说:“哎呀,百姓真是太可怜了。”

吕洞宾说:“这桐柏山一带,过去山河秀丽,林茂粮丰。只因这穿山甲作怪,才使这里变成如此惨景!我想借王母娘娘玉簪,除掉这兴妖作怪的穿山甲。”

牡丹仙子焦急地说:“我愿帮忙,可是——”

吕洞宾见牡丹仙子答应帮忙,不胜欢喜。他如此这般地嘱咐了一番,又将一只假玉簪交给了牡丹仙子。

次日清晨,王母娘娘沐浴完毕,在让牡丹仙了给她梳头时,牡丹仙子便趁机将玉簪偷换下来。藏在袖内,出来交给了吕洞宾。

吕洞宾带着定山神针,来到桐柏山,很快把那作恶多端的穿山甲擒住了。

吕洞宾惩处了穿山甲之后,就和太白金星一同赶西天瑶台归还定山神针,并请求王母娘娘宽恕牡丹仙子盗玉簪之罪。

王母娘娘得知,又喜又惊又气,虽说为民除害,应该奖,但牡丹仙子常在身边,竟如此目无我的尊严,天规难容 !王母娘娘见二位大仙讲情,便说:“看在二位仙人的面上,免牡丹一死,但要赶出西天,降为凡俗!”

就这样,桐柏山人民又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牡丹仙子也实现了向往人间的愿望。

后来,人们为了惦念吕洞宾,也把吕洞宾戏牡丹为民除害的事儿作为美谈,直到今天。

吕洞宾的故事

薛亚 苏野 贺稚 搜集整理

提水

相传在建造永乐宫时,用水全靠苦力到三里外的黄河边去挑。不幸的是当时又有一种疮疫在这里流行,很多民工都病倒了,因而工程进展很慢。

后来听说距此不远的后崤村,有一股清澈的泉水能治百病,都纷纷到那里去提水。谁知这股泉水被这里一个姓余的财主霸占着,提一罐泉水就要掏十串钱,很多人因穷掏不起十串钱都提着空罐子回去了。

一天,一个蓬头垢面佝偻着身子的老者,来到泉边。央求财主说:“你行行好,借给我点水喝!”余财主斜了这老者一眼说:“哼,这水是卖钱的,要喝掏钱!”说罢昂首不睬地走去。老者见余财主如此横恶,心中很是气愤,于是弯腰从泉中提了罐水,径直向东边走去。

老者走后,还没一袋烟功夫,只听得“呼”地一声,从泉眼中冒出一股白气,霎时泉水就枯干断流了,当余财主走到泉边时,惊得目瞪口呆,正待转身,只见墙上留诗一首:“劝君要为民治病,莫可贪财把人坑;吾今借罐泉水用,永乐镇上再相逢。”余财主一看知道那老者偷提泉水,便骑一了一匹快马,急速向永乐镇方向追去。老者正走之际,远远地望见余财主骑着一匹快马追上来了。于是故意迈开了步子飞跑,余财主的马虽然跑得很快,却怎么也追不上那老者,好不容易快追上了。只听“扑通”一声,老者跌倒了,罐子打碎了,罐子里的水象一条银线一样,一直流到一条沟底。余财主正要抓住老者时,只见老者飘然腾空,踏着一块白云,徐徐而去。说道:“吾乃吕仙也!”余财主听到此言,知道事情坏了,吓的魂不附体,急忙跪倒在地,连连叩头求告:“凡人有眼不识仙老,望与宽恕!”他刚一抬头,看见对面的土崖上又留诗一首:“后崤水迂玉泉洞,长年流经永乐宫;沿途百姓来提水,医治疮疫建宫廷。”余财主看后,气悔地浑身抽搐,死活也站不住,瘫倒在地上。

此时,玉泉洞有了一股更加清澈的泉水,从沟底直向永乐宫流去,闪亮生辉。喷珠溅玉,千古至今。从此修建永乐宫再不从远处挑水了,民工乡民的疮疫也治好了,永乐宫很快就建成了,这股泉水也日夜不休地在永乐宫旁流淌着。……

买帘

相传在修建永乐宫时,吕洞宾常常出现在故里永乐镇的集市上,为民医病,周济穷人。

在四月初八的古会上,一位年事高迈,衣着褴褛的道人,向周老大的货摊上走来。这位周老大和他的弟弟周老二,都是方圆几十里有名的竹匠。老大为人吝啬刁钻,对建造永乐宫一无所贡,还怨言不休。老二为人忠诚厚道,为建造永乐宫出了不少的力,流了不少的汗,尽管生意不怎么景气,还是尽力出资。

且说道人一瘸一跛地来到周老大的货摊前问道:“你这竹帘卖多少钱一卷?”周老大见来者这副模样,料他买不起这竹帘,就很不客气地说:“不管多少钱,你能买得起?”老道颤悠悠地哀求说:“你行行好,少要点就卖给我一卷吧!”周老大听后不容分说地挥手道:“滚!那有便宜让你沾!”老道无奈只好朝另一家卖竹帘的走去。这家正是他弟弟周老二的。周老二的竹帘尽管编得花样奇巧,结实耐用,但因嘴笨舌拙,生意总是很冷落。周老二见老道过来了,很热情地接待招呼他,问清来由,怜悯之情油然产生。于是挑了一卷最好的竹帘对老道说,“老人家,我这竹帘不要钱,你拿去吧!”老道十份感激涕零地说,“谢谢你这积德行善的好人!”说罢将竹帘铺在周老二身后的树荫下,身不支体地瘫倒在上面,脓血从他的脚腿上流出来,疼得他直呻吟,真是叫人揪心牵肠。周老二见此情景,把身上仅有的几枚铜钱拿去到药铺买来了药物,给老道擦洗脓血,敷药治疗。

夕阳西下,周老二的竹帘仍无人问津,当他转身看老道时,竹帘上已无人影,不知什么时候早走了。周老二走去收拾那老道用过的竹帘时,猛然大吃一惊,只见上面一个身着白袍,头戴白帽的道人须眉飘然,活灵活现,加上古松山泉,白云蓝天成了一幅天然画图,他详细看时,那竹帘上的道人又似曾相识,再他细一看不禁喊到,“啊!这不是吕洞宾仙吗?”他又收拾其它竹帘,竹帘上面都一样。他高兴极了!奇闻传出,人们纷纷赶来观看抢购,不一时,周老二的竹帘被抢购一空,唯只有老道用过的那一卷,他死活不愿出售,有个财主出五百串钱,他也不卖。

此后,周老二天天都在找那道人,总是找不到。一天夜里,他做了一个梦,梦见老道来找他,并给他说,“我用过的那个竹帘,是个宝。千万不要丢失,往后你编织好了竹帘,只要用它在上面一盖,下边的竹帘就能印上和它一样的图象。”周老二第二天就用在梦里教他的办法,在新竹帘上试验,果然成功。从此,周老二的竹帘生意,大大地兴隆起来,赚到了不少的钱。他除把一部分献给建造永乐宫外,还周济了不少穷人,他哥哥周老大,不久就停业了,但他又不甘心,便去借周老二的竹帘来盖印影象,但是却印不出来,这他才下决心,改恶从善,重心做人

卖墨

吕洞宾出外云游,总喜欢扮成各式各样的人。

一天,他来到武昌街上,扮成一个卖墨的客人,手拿两只墨,只一寸多长,就要价三千,一连几天都卖不出去。人们都取笑他。有个姓王的人说:“墨虽小而价高,一定别有缘故。”于是就花了三千买了一个,众人都笑他傻,他却不在乎。回家后,他就和客人们喝酒一直到深夜。这时,有人敲门,开门一看,原来是卖墨的客人,他把三千钱还给了姓王的,什么也不说就走了。姓王的很奇怪,到天亮一看,原来是块紫金,上面写着吕字,他才恍然大悟,知是吕祖下凡。于是到处寻找,却再也找不见了。

赠药

东京开封有一年,老百姓都得了病,吕洞宾前去救济,却遭到了拒绝,人们都不相信他会治病。有一个老太婆马氏,以卖茶为生,她的几个孙子也病了,却没有钱求医。有一天,来了一个道人,马氏热情招待,并求他为孙子治病。道人取出一个大红纱包说:“生病的人一拿就会好的,但过了一百人就会失效。”说完就不见了,马氏半信半疑地拿着纱包,给了小孙子,不大一会儿,小孙子果然病愈。马氏高兴极了,忙拿着药包去给别人治病,治一个好一个,但过了一百人就再也不灵验了。马氏打开纱包,里面什么也没有,在纱包上写着“吕洞宾”三个字。

治眼

单州有个荀大郎,是个孝子。他母亲的眼睛失明已经十五年了,找了许多名医都治不好。

一天,来了个道士,要给他母亲看病,荀大郎笑着说:“谢谢你的好意,我请了多少名医,都没治好。”荀大郎做了桌丰盛的佳肴,招待道人。饭后,道士取出豆子一样大的一丸药,吩咐荀大郎用筷子点在母亲眼睛上,说:“我到后边去休息一会儿。”荀大郎似信非信地给母亲点上。果然,不多一会儿,疾愈如初。母子俩喜欢的合不拢嘴,急忙去找道士,却不见了。只见房子下的大树上挂着吕真人像,母子方才明白,原是吕祖行善。于是修建了一座吕祖庙,每年都要烧香供奉。


吕洞宾

吕洞宾是八仙中影响最大、传说故事最多的一位。他的身份也不同于一般的游仙散仙,而是被道教全真派奉为北五祖之一,通称"吕祖"。

吕洞宾传说多且杂,光是他的姓名与籍贯就有许多说法。一般传说,他姓吕名岩字洞宾,号纯阳子,唐末京兆人,懿宗咸通间进士,两次为县令,能诗。有一次在长安酒肆里遇到了钟离汉,两人相见,十分投缘 。钟离汉就用方术让吕洞宾做了一场黄粱梦。这场梦使吕洞宾感到了追求功名利禄的无聊,看透了人间富贵的虚无短暂,于是拜钟离汉为师,学道成仙。钟离汉为了考验他是否真心学道,十试吕洞宾 。吕洞宾为了混入仙界,在酒色财气的考验面前表现得十分出色,七情六欲皆丝毫无所动,颇具出家人的气度胸怀。钟离汉十分满意,授以道术,点化其成仙。

吕洞宾成仙后,真实个性就暴露无遗。民间既传说着许多关于他手仗长剑、云游四方、吟诗作赋、扶贫济弱、除暴安良的故事,也倪传着许多关于他嗜酒如命、化水为酒的传说,以及混迹妓院三戏白牡丹的桃色事件 。民间称之为"剑仙"、"醉仙"、"诗仙",还有一个难听的雅号"色仙"。 也许,正是由于他这种充满人情味的近于尘世俗人的生活习性,使他超越了其他七仙,受到民间百姓的喜爱,全国各地遍布吕祖庙。

吕洞宾戏牡丹

相传,吕洞宾云游天下,来到山色奇秀,九峰回环,号称金庭洞天的桐柏山,发现大地抖动,房屋倒塌,九峰欲崩。他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只穿山甲在作怪。吕洞宾气恼之下,迅速召集各路山神,共商擒拿穿山甲拯救百姓的大计。众山神纷纷说:“此怪有五千年的道行,炼就了翻山倒海之术,我们敌它不过,望大仙禀告玉帝,速派天兵天将捉拿此怪,拯救百姓,保护山林。” 吕洞宾嘿嘿一笑说:“一个小小的穿山甲作怪,不必惊动天兵天将,我一个人就可以治服它了。”众山神一齐称谢而去。 众山神走后,吕洞宾暗想:“此怪妖术厉害,我怎能降服了它?也是我一时说出大话,如若不把此妖镇住,众山神岂不讥笑于我!这” 吕洞宾正在沉思之际,太白金星对吕洞宾说:“要想降服穿山甲,非用定山神针不可。这神针乃王母娘娘头上一根玉簪,若能借得,便可马到成功。”吕洞宾说:“那怎么能行啊,玉簪本是王母娘娘心爱之物,恐怕谁也借不出来。”太白金星道:“此事并不难。王母娘娘身边有一名贴身侍女——牡丹仙子,她早有思凡之意,你若能打动她的心,此事定能办妥。”

次日,王母娘娘在西天瑶台举行蟠桃盛会,请各路大仙赴宴。吕洞宾和太白金星驾起样云,同赴蟠桃会。 蟠桃会上,琴声悠扬,舞姿翩翩。各路大仙畅怀痛饮。酒过三巡,菜上五道,王母娘娘就命侍女牡丹仙子给各路大仙斟酒。当牡丹仙子给吕洞宾斟酒时,太白金星用胳膊将吕洞宾碰了一下。吕洞宾心知此意,于是趁接酒杯之机,将牡丹仙子的手轻轻地捏了一下,牡丹仙子心一动,不觉脸上一红,低着头退了下去。 过了一会,王母娘娘又命牡丹仙子向大仙赐赠蟠桃。牡丹仙子迟迟疑疑地来到吕洞宾面前。大白金星用脚尖踢踢吕洞宾,吕洞宾就在取蟠桃时,将桃盘重重地往下一按,牡丹仙子手腕一软,羞得面如桃花。她低着头,顺后门向瑶池边急急走去。吕洞宾紧跟而去。 牡丹仙子径直走到瑶池边,两眼凝视着池边开放的牡丹花沉思起来。吕洞宾悄悄地站在牡丹仙子背后,轻声说:“牡丹仙子,你在赏花吗?” 牡丹仙子回头一看,见是吕洞宾,急忙拂袖掩面说:“你,你可知晓仙规?” 吕洞宾嘿嘿一笑,说:“我不但知晓仙规,而且还能看透你的心思。” 牡丹仙子摇了摇头。吕洞宾上前几步说:“你很羡慕人间,是吗?”牡丹仙子又慢慢地低下了头。吕洞宾充满感情地说:“人间真美好啊,到处山青水秀,鸟语花香。我在人间云游各地,见过不少名山大川,风光园林,象苏杭美景,泰山奇峰,蓬箂仙境,曹州牡丹……真是美不胜收,要胜过天堂十倍” 牡丹仙子慢慢地抬起头,轻轻说:“真的吗?”吕洞宾用手一指,说:“牡丹仙子,你往那里看,有一对年轻夫妇,他们在欢欢乐乐地耕地撒种。你再往那边看,那是一对情人正在园里赏花。”吕洞宾回头一看,见牡丹仙子还站在那儿呆望着那一对情人,于是说:“牡丹仙子,假如不去享受一番人间的幸福,真是最大的憾事了。”

牡丹仙子有些迟疑地说:“要想下凡,谈何容易。仙规如此森严,怎么会如愿以偿呢?” 吕洞宾微微一笑:“牡丹仙子,你果有此意,我愿助一臂之力。” 牡丹仙子脸一红,羞答答地说:“是真的吗?” 吕洞宾说:“真的。不过,我也要请你帮个忙。” 牡丹仙子说:“我能帮你做什么呢?” “王母娘娘头上的玉簪,借我一用。” “哎呀,那哪行呀?玉簪是王母娘娘的心爱之物,谁也借不得。”牡丹仙子为难地说。 吕洞宾上前几步说:“请你往这儿看!”牡丹仙子透过云层,只见桐柏山一带,到处是房倒屋塌,男哭女嚎,一片凄景象。 牡丹仙子急忙闭上眼睛说:“哎呀,百姓真是太可怜了。” 吕洞宾说:“这桐柏山一带,过去山河秀丽,林茂粮丰。只因这穿山甲作怪,才使这里变成如此惨景!我想借王母娘娘玉簪,除掉这兴妖作怪的穿山甲。” 牡丹仙子焦急地说:“我愿帮忙,可是——” 吕洞宾见牡丹仙子答应帮忙,不胜欢喜。他如此这般地嘱咐了一番,又将一只假玉簪交给了牡丹仙子。

次日清晨,王母娘娘沐浴完毕,在让牡丹仙了给她梳头时,牡丹仙子便趁机将玉簪偷换下来。藏在袖内,出来交给了吕洞宾。 吕洞宾带着定山神针,来到桐柏山,很快把那作恶多端的穿山甲擒住了。 吕洞宾惩处了穿山甲之后,就和太白金星一同赶西天瑶台归还定山神针,并请求王母娘娘宽恕牡丹仙子盗玉簪之罪。 王母娘娘得知,又喜又惊又气,虽说为民除害,应该奖,但牡丹仙子常在身边,竟如此目无我的尊严,天规难容 !王母娘娘见二位大仙讲情,便说:“看在二位仙人的面上,免牡丹一死,但要赶出西天,降为凡俗!” 就这样,桐柏山人民又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牡丹仙子也实现了向往人间的愿望。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吕洞宾,也把吕洞宾戏牡丹为民除害的事儿作为美谈,直到今天。

“狗咬吕洞宾 不识好人心”的由来

吕洞宾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八仙”之一,据说历史上确有吕洞宾这个人,关于“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这句民间俗语还有一个久远的故事。传说吕洞宾是个挺有钱的商人,但他乐善好施,经常帮助穷苦人做一些好事,因此四乡八邻都比较敬重他。有一年冬天,吕洞宾外出时碰到一个十八、九岁的青年人,在风中冻得瑟瑟发抖。吕洞宾见后起了恻隐之则,便上前询问青年人为什么在露天挨冻。青年人告诉他自己名叫苟咬,本是个读书人,只因为前不久家里突遭一场官司,父亲蒙冤被打死,母亲气死,家里的一些房地财产全部被没收走了,只剩下自己孤零零一个人流浪在外,整日挨冻受饿,已经几天没有吃饭了。吕洞宾看这个叫苟咬的年轻人斯斯文文,象个读书人,就说让苟咬跟他到自己家里去,管吃管住,供他读书。这苟咬听了大喜,当即跪谢恩人,跟吕洞宾走了。

吕洞宾把苟咬接到家里以后,不要他做任何事,只要他每日潜心书,以图皇榜高中,将来有个好前程,左邻右舍看了都说吕洞宾待苟咬胜过自己的亲生儿女。这苟咬也真争气,埋头苦读,整日大门不出,学问也是日渐长进,这样不觉过了一年,眼看就要临近赶考了。这一天,吕洞宾家来了一个客人,姓林,是吕洞宾的老朋友,很久没来他家了。吕洞宾自然是热情款待客人,好酒好肉都摆上。姓林的朋友见到苟咬后,因为不认识,所以向吕洞宾打听。吕洞宾便将苟咬的情况一一说给他听。林姓朋友听后对苟咬的家境遭遇和发愤攻读学问既同情又赞赏,加上看苟咬长得眉清目秀,一表人材,料想将来必有出息,心里便喜欢上了他。便找吕洞宾商量,说愿意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不知可否答应?吕洞宾心里想让苟咬读书,现在考试在即,谈婚论嫁怕苟咬分心,着实不想答应。但不好驳朋友的面子,只得推诿说要问苟咬本人。姓林的朋友觅婿心切,当即拉着吕洞宾找到苟咬,当面问他是否愿意。苟咬一听有这等好呈,哪有不愿意之理,便满口答应。吕洞宾这下无话可说了,又不能反悔。眼看考试就差两个月了,万一苟咬因贪恋床第之欢,误了前程,岂不是前功尽弃?左思右想觉得还是要想办法阻止苟咬成婚。于是吕洞宾把苟咬叫到一边,说成婚可以,但必须答应自己的一个条件,就是新婚的头三天苟咬不准进洞房,而要乘烛读书至天亮,而自己则顶替苟咬守在洞房监督。原想用这条件让苟咬放弃成婚念头,谁想苟咬成婚心切,居然也答应了。吕洞宾只能答应在赶考前让苟咬成婚了。婚事办得非常热闹,排场很大。待新郎新娘拜过天地之后,吕洞宾张罗着送走了客人,便把苟咬叫到书房去读书,自己则进了洞房,坐在桌前,看起书来。新娘子隔着红头巾本来就看不清新郎的面容,进了洞房后坐在床上,想等着新郎来掀开红头巾一起安歇,共享新婚之乐。谁知眼前这“新郎”竟不近前,自己是个女性又不好意思主动去拉,于是,这新婚之夜就这样过去了。第二天,第三天还是这样过的。到了第四天晚上,吕洞宾对苟咬说:“你可以进洞房了,但切莫因贪床第之欢而误了读书前程。”苟咬答应后,随即入洞房与新婚妻子团聚。而新娘正为这几天来的事百思不得其解,见了这位年青英俊的青年与这几天晚上自己隐隐约约看到的“新郎”不是同一个人,非常惊奇,苟咬便将事情的前因后果讲了一遍,新娘也将这三天晚上的事说了出来,两人这才恍然大悟,明白吕洞宾是一片苦心,真的盼望苟咬能考试一举成名。当下两人非常感动,苟咬发誓要抓紧时光攻读,考个好功名,妻子也表示要全力支持丈夫考试。转眼赶考的日子就到了。苟咬不负众望,考了个殿试第三名。没多久就接到委任状,被派往外地做官。行前,苟咬要吕洞宾跟他一起去,也好享享福。吕洞宾说:“我有家业财产,一生无忧,你刚上任,还是要先干自己的事业,我不会跟你去。苟咬见劝不动吕洞宾,只得自己带着妻子去上任。临别时再三交待,有什么急难事一定要来找我。两家人挥泪而别。正所谓天有不测风云。苟咬走后一年多,吕洞宾家里突发一场大火,把家里的所有财产全部烧了个精光。一家人先是靠亲友接济度日,到后来亲友们也不愿搭理他了,生活实在难以维持下去。这天,吕洞宾的妻子跟他商量,说我们以前资助苟咬读书,让他功成名就,升官发达,现在我们遇了难,不如去找他借点钱来起本做生意。吕洞宾是不肯去,怕人家笑话,但顶不住生活压力,只得勉为其难去找苟咬借钱。走了十几天的路程,终天找到了苟咬家。见恩人到来,苟咬很是高兴,忙设宴款待。席间,吕洞宾把自家这两年的变故说了给他听,并委婉地提出要借点钱做本钱,为家里建房和生意本钱。苟咬听了,不说借也不说不借,只是招待他喝酒吃肉,到处游玩,天天如此。这样的日子过了有两个月,吕洞宾想着家里妻儿老小无吃无住,心急如焚,再也歇不住了,于是有一日他来个不辞而别,自己回家。一路上,吕洞宾想想自己曾经那么慷慨地救助苟咬,而现在苟咬则无情无义,不肯帮他,心里止不住很气愤,路上逢人便讲苟咬的事,听的人无不指责苟咬无情无义,不报答好心人。待回到家里,吕洞宾惊奇地发现:自家原来被烧毁的房屋土地上竟然盖起了一栋新房,比自家原来的老屋漂亮多了。吕洞宾不知是谁家的新屋,不敢进去。忽然听到新屋里有哭声,似乎有人在喊他的名字。他试探着近前一看,只见前厅里放着一副棺材,而跪在棺材前哭着的正是自己的妻子和儿女。吕洞宾赶紧上前去问是谁去世了?不料妻子一见他吓得大惊失色,连问他是人是鬼?吕洞宾追问原由,待妻子镇定下来,两人将各自分别后的情况说了起来。原来,自吕洞宾离家后,家里生活非常艰难。过了约20天,忽然来了群人,不由分说,在他家的旧房宅地上建起了新房,前天刚完工,昨天又来了几个人,抬着一副棺材,说里面装的是吕洞宾,几天前刚死,是得霍乱而死,不能开棺,抬进新房里就走了。妻子想着家里的悲惨遭遇,忍不住大哭,没想到吕洞宾却安然无恙回来了。吕洞想着奇怪,要儿女们找来铁斧,打开棺材,只见里面放了一只坛子,坛子里面是满满的一坛银子,还有一张纸条,吕洞宾拿起一看,上面写的是四句话:苟咬不是负心郎,路送多银家盖房,你让我妻守空房,我让你妻哭断肠。原来这是苟咬在暗中帮助吕洞宾时附带了一个小小的玩笑。这个故事传开后,因为“苟咬”的谐音,便有了“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这句俗语,至于是谁“不识好人心”,读者们自会体味。

中国民间故事七兄弟的好词好句 中国民间故事里的好词好句(四)

演讲稿开场白一、出语惊人

如果你想迅速吸引你的听众,那么在演讲开场白,你可以描绘一个异乎寻常的场面,或透露一个触目惊心的数据,或栩栩如生地描述一个耸人听闻的事情,造成“此言一出,举座皆惊”的艺术效果,这样,听众不仅会蓦然凝神,而且还会侧耳细听,更多地寻求你的讲话内容,探询你演讲的原因。二、设置悬念

人都有好奇的天性。在开场白中制造悬念,能激发听众的强烈兴趣和好奇心,在适当的时候解开悬念,使听众的好奇心得到满足,也使演讲前后照应,浑然一体。三、巧用修辞

精彩的演讲必须有精美的语言包装,要想语言生动活泼,就要发挥修辞的作用。在意境方面,用比喻、夸张、设问、反问、借代等修辞手法,调剂语言韵味,让听众听得有趣;在形式方面,用对偶、排比等整齐的句式来增强演讲的气势,让听众听得振奋。四、引用名言典故

演讲开场白如果恰到好处地引用富有哲理的名人语录,不失时机地抛出寓意深刻的典故,演讲就会有声势有威力。五、讲述故事

演讲稿的开头通过故事跌宕起伏的情节,将听众引入一种忘我的境界,并将自己的思想观点不动声色地溶入到故事中,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真正达到讲故事的目的。


任务占坑

中国民间故事七兄弟的好词好句 中国民间故事里的好词好句(五)

1、牛郎织女

2、孟姜女

3、梁山伯与祝英台

4、白蛇传

秦朝时候,有个善良美丽的女子,名叫孟姜女。一天,她正在自家的院子里做家务,突然发现葡萄架下藏了一个人,吓了她一大跳,正要叫喊,只见那个人连连摆手,恳求道:“别喊别喊,救救我吧!我叫范喜良,是来逃难的。”原来这时秦始皇为了造长城,正到处抓人做劳工,已经饿死、累死了不知多少人!孟姜女把范喜良救了下来,见他知书达理,眉清目秀,对他产生了爱慕之情,而范喜良也喜欢上了孟姜女。他俩儿心心相印,征得了父母的同意后,就准备结为夫妻。

成亲那天,孟家张灯结彩,宾客满堂,一派喜气洋洋的情景。眼看天快黑了,喝喜酒的人也都渐渐散了,新郎新娘正要入洞房,忽然只听见鸡飞狗叫,随后闯进来一队恶狠狠的官兵,不容分说,用铁链一锁,硬把范喜良抓到长城去做工了。好端端的喜事变成了一场空,孟姜女悲愤交加,日夜思念着丈夫。她想:我与其坐在家里干着急,还不如自己到长城去找他。对!就这么办!孟姜女立刻收拾收拾行装,上路了。

一路上,也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霜雨雪,跋涉过多少险山恶水,孟姜女没有喊过一声苦,没有掉过一滴泪,终于,凭着顽强的毅力,凭着对丈夫深深的爱,她到达了长城。这时的长城已经是由一个个工地组成的一道很长很长的城墙了,孟姜女一个工地一个工地地找过来,却始终不见丈夫的踪影。最后,她鼓起勇气,向一队正要上工的民工询问:“你们这儿有个范喜良吗?”民工说:“有这么个人,新来的。”孟姜女一听,甭提多开心了,她连忙再问:“他在哪儿呢?”民工说:“已经死了,尸首都已经填了城脚了!”

猛地听到这个噩耗,真好似晴天霹雳一般,孟姜女只觉眼前一黑,一阵心酸,痛哭起来。整整哭了三天三夜,哭得天昏地暗,连天地都感动了。天越来越阴沉,风越来越猛烈,只听“哗啦”一声,一段长城被哭倒了,露出来的正是范喜良的尸首,孟姜女的眼泪滴在了他血肉模糊的脸上。她终于见到了自己心爱的丈夫,但丈夫却再也看不到她了,因为他已经被残暴的秦始皇害死了。

以上内容是关于中国民间故事七兄弟的好词好句和中国民间故事里的好词好句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

标签:中国民间故事里的好词好句

标题:中国民间故事七兄弟的好词好句 中国民间故事里的好词好句

链接:http://m.zhaichaow.cn/sucai/gushi/1236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