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故事由来 一朝天子一朝臣是什么意思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故事由来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一朝天子一朝臣是什么意思和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故事由来的精彩内容哦。
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故事由来 一朝天子一朝臣是什么意思(一)
朝就是指朝代。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意思是每一代皇帝都有自己的大臣。现在用以比喻更换了领导,也要更换下属,重用自己的心腹之人。
马未都说16皇17朝,一朝天子一朝臣,这个朝是指明朝年号。年号就代表朝代,例如我们可以说永乐朝,洪武朝等等。明朝一共有16个皇帝,17个年号:
太祖朱元璋(1328-1398) ,年号“洪武”1368年称帝,在位31年。
惠帝朱允炆(1377-1402) ,年号“建文”1398年即位,在位5年。
成祖朱棣(1360-1424) ,年号“永乐”1402年即位,在位23年。
仁宗朱高炽(1378-1425),年号“洪熙”1424年即位,在位1年。
宣宗朱瞻基(1398-1435) ,年号“宣德”1425年即位,在位11年 。
英宗朱祁镇(1427-1464) ,年号“正统”“天顺”(1435-1449;1457-1464)在位,在位23年。
景帝朱祁钰(1428-1457) ,年号“景泰”1449年即位,在位9年。
宪宗朱见深(1447-1487) ,年号“成化”1464年即位,在位24年。
孝宗朱佑樘(1470-1505) ,年号“弘治”1487年即位,在位19年。
武宗朱厚照(1491-1521) ,年号“正德”1505年即位,在位17年。
世宗朱厚璁(1507-1566) ,年号“嘉靖”1521年即位,在位46年。
穆宗朱载垕(1537-1572) ,年号“隆庆”1566年即位,在位7年。
神宗朱翊钧(1563-1620) ,年号“万历”1572年即位,在位48年。
光宗朱常洛(1582-1620) ,年号“泰昌”1620年即位,在位1月。
熹宗朱由校(1605-1627) ,年号“天启”1620年即位,在位8年。
思宗朱由检(1610-1644) ,年号“崇祯”1627年即位,在位17年。
这16个明朝皇帝,除了英宗朱祁镇两个年号外,其余15个皇帝都是一个年号。
英宗朱祁镇,宣宗长子,即位时才9岁,年号正统,被宦官王振专权,1449年,瓦喇大举南侵,王振惬英宗亲征,英宗被俘,史称“土木之变”,1450年,被放回,直到1457年,才又即位,年号天顺。死于1464年,时年38岁。
这个问题其实有点难。我个人是很忌讳公司换领导层的,那样对公司的损伤太大了,下面的员工也觉得恐慌,不知道新来的领导怎么样,有时候还会因此失去工作的积极性。但是站在老板的角度来说,领导人没办法管理好公司没办法完成公司交给的工作没办法实现盈利,那老板就要考虑换人了。碰上这种情况,作为员工来说,确实很无奈,但是我们除了接受也没有其他的办法。要想在公司继续混下去,就得在新来的领导面前表现好一点。其实这种表现是没有办法伪装的,一个人的工作能力处事能力是自然而然显现的。而领导呢,我们也不可能说因为自己表现好他就会喜欢自己,因为领导也不一定人品就好,他们有时候喜欢的并不是有能力的员工而是会对他们好的员工。所以,在公司做职员的无奈也就在这里了。我们无能为力。 所以,还是好好做好本职工作吧,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公司就好!真诚做人,用心做事!相信老天眷顾的是好人。
很不错哦,你可以试下
jrxyxnrido73446264472022-10-5 PM 03:18:06
早年指朝廷,现在可以理解为执政当局
一朝天子一朝臣出自:, 元·金仁杰《追韩信》第三折:“咱王是一朝天子一朝臣。”来源于http://wenwen.sogou.com/z/q865639613.htm
朝这个词并非特指朝代,而是指的不同的皇帝,意思说上代皇帝——无论是否同个王朝——被现任皇帝取代后(暴力或者非暴力),所任用的臣子大都不会是前朝遗留下来的臣子,因为那些臣子毕竟是前朝皇帝所信重的人物,而非已经跟随现任皇帝并且被信任的臣子,或者旧臣倚老卖老等情况,新皇登基后一般会将重要的职位由自己的亲信担任,借以获得对朝政的有效掌握,当然实际效果如何,则当以观后效。所谓任人唯亲,应有是理。
万里江山万里尘,一朝天子一朝臣; 北地怎禁沙岁月?南人偏占锦乾坤。 ——汤显祖 单位正在人事精简,最终将何去何从,现在谁也不清楚是怎么回事。所以,人们都在议论着,说什么的都有,听到最多的就是“一朝天子一朝臣”这句话了。 “一朝天子一朝臣”,这条成语出自元?金仁杰《追韩信》第三折:“咱王是一朝天子一朝臣。”本义指封建王朝最高权力更替之下人事随之发生较大变化甚至整体性变化的情况。中国的封建时代,实行高度的中央集权,权力集中于朝廷、集中于皇帝。历朝历代,从三公六卿到七品知县,人事任免都是中央统管。人事的较大变化,多发生在一个王朝内新老皇帝交替之时。 “一朝天子一朝臣”,这句话用在今天,泛指一个地方和单位的“一把手”变动带来的人事上的较大变化。一个人上台,下面的工作人员就另外换一批。近些年来,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的现象,比较频繁地出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出现。主要领导干部一旦调整,随之带来一批干部的集中调整。虽然领导开会时提倡的是“民主”,但“民主”之后,最终依然是一把手的“集中”。一把手个人的意图往往起主要作用,任人唯亲,以人划线,人才埋没,风气变坏的现象便相继出现了。 “一朝天子一朝臣”,中国历史几乎每个朝代在最初都用自己的亲信做自己的左右手。而今单位里的一把手的更换,很多时候也会带动几个部门的人事变化。说到朝臣,我想到一个企业就象一个小的国家。前几年,我们单位就出现过这样的现象。单位的一把手刚从外单位调来上任,不久单位的几个主要科室的科长及主管相继换成了一把手原单位的人员或者是一把手的三亲六顾。虽然说,单位的一把手并不是一国之君的天子,但一个企业也是一个小的王国的体现。 任人唯亲,我不敢说是我们国家的一个弊病,但对我在的企业来讲,一直是企业的一个弊病。在单位的账务部门,有一个出纳员没有任何学历,只办了一个出纳证,便坐在账务科里做出纳工作,而且业务平平。有一个持证的会计师,却在车间做核算员。领导说是工作需要。这次领导的调动,但愿能把会计师从车间调回来。再是“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时候,也不能让金子总埋在土里啊!真的希望“一朝天子一朝臣”能把有本事的人,任用到适合的位置上,不要让人才浪费。 我有一位去日本定居的朋友,去年回来的时候,跟我聊天时说:“咱们中国的一些体制是要改革一下了。在日本,开大公司的老板,对没有本事的再亲近的人,也不会任用其做任何事情的。但可以每个月给他一定的生活费白养活他,也不会让他到公司来影响别人。”这样的事情,在中国的企业中是没有的,只要有一定的亲戚连带关系,再无能的人,也能给你一个“什么长”、“经理”、“主任”之类的职位。 栾继生著的《一朝天子一朝臣》一书,以大量历史事实,揭示了历代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宫廷政治斗争内幕。我在没有看这本书之前,也知道“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规律,看后这本书,对这个概念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与体会。古代如此,今天何曾不是如此呢?无论大家还是小家,都是一个道理。我们都知道,“一朝天子一朝臣”显然存在明显的弊端,却有其必然性,而且不无合理性。在企业的人才任用上,既要有德、又要有才,既要靠得住、又要有本事。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不任亲则不可靠,不用熟则不顺手。中国人讲究的是“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常言道,“人挪活,树挪死”。任何一个领导也不愿意在一个位子上永远不动的。因为,“人心不足蛇吞象”,哪个领导干部没有“胸怀大志”,不想往上“爬”啊!而他们爬上去以后,为了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总会任用一些自己比较熟悉或者比较信任的“下属”,于是那些“够得上”条件的、“拉得上”关系的原来的“下属”或“亲信”便会跟着搭上“动一动”、“升一升”的快车。于是,又一个“一朝天子一朝臣”的现象产生了。
其实简单说就是每个人身边都留着自己的心腹,容不下自己的对敌
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故事由来 一朝天子一朝臣是什么意思(二)
玉林童谣《夜光虫》夜光虫,夜夜来,你担豆腐我担柴。
柴在岭,水在井,猪肉卖在南圩顶。
肥也有,瘦也有,豆腐猪肉送烧酒。
破莲子,破莲花,破开莲子执水瓜。
水瓜子,木叶茶,请你吃杯古老茶。
上木酒,下木酒,君子同齐举起手。
屋背有只白马儿,初一装鞍初二骑。
骑去深山吃嫩草,骑返平地采花枝。
采了花枝又采叶,风吹花叶笑微微。 1. 123,穿威衫;456,夹扣肉;789,饮烧酒,新人啼哭某识羞.
2. 123,321,三角铺儿卖屎屈!
3. 墨志大队长,手枪打某响,飞机大炮呯嘭响。
4. 跟我讲屎忽吊囊囊、跟我骂屎忽吊勒查、跟我争屎忽吊辣姜。
5. 凤凰单车大链饼、车只妇娘睇电影、睇睇又吻吻、么知吻着只老屎饼。
6. 鸡打架,有人来,豆腐猪肉拼上台,舅公吃了密密来!
7. 一哥某识数,上街买尺布,车条三枪裤,回到屋企见边杏子素。
8. 蒋倪蒋倪有翼某会飞,蒋母蒋母有翼唛屎肚,蒋公蒋公有翼唛屎窿。
9. 猎狗猎蔗皮,马骝偷饭皮。
10.筐筐佬,麦头脑,水豆腐,吉绝路,
11.表兄哥,问你几时土老婆?汤只鸡,汤只鹅,NE条木棍GOOD老婆!
12.有锑锅孟妻煲,有妻煲孟锑锅。
13.陆川猪、北流鱼、玉林大番薯! (传诵了那么久)
14.放屁大虫屙屎落塘,匹人大王屙屎上床。
15.八月十五贡月亮,贡得只屎饼闪闪亮。
16.叼HI叼婆卖菠萝!卖齐菠萝卖老婆!
17.弟字上圩买豆事,回到半路着狗吠!
18.恭喜发财红包NE来,茂分银纸扯衫尾!
19.老人生日吃米粉,侬人生日GOOD身棍。
20.解北师,捻塘呢,捻得几多只,分只我飞飞。
21.啼哭好笑,分只老婆佢某要,分只鸡腿饮饮笑.
22.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只鸡儿猛屎屈,去到半路着鬼捏!
23.花花绿绿三文六。
24.蒋介石,偷粮食,半路撞见,,一身力,一脚踢飞蒋介石。
25.冻疮在身,有蚊吃蚊。
26.喊湿精,拍床坪,拍得诺老子发神经。
27.脚儿长过脚拇,有吃的辛苦;脚拇长过脚儿,有吃猛人知。
28.分纸乔子分纸醋,捻捻某着数,去街买条三枪裤。
29.城门城门几张刀。三十六张刀。骑匹马带张刀,去到城门操一操。
30.人之初,初之人,老师争我二百银,问一问二他茂比,拉去木根割杏子。
31.表兄哥,喂猪儿,喂茂饱,着猪咬,咬茂死,吃猪屎。
32.大头明,茂至诚,去到学校着批评,考试得只零。
33.分纸有野睇,老兄钦老弟。
34.吃水甜甜茂要钱。
35.捏捏丈,捏黄丈;黄丈蜂,捏舅公;舅公钻回水袖窿,阵办点火稳某冲。
36.一见钟情,二人****,三更半夜,四处摸摸,五指乱抓,六续出水,七上,八下,九久长长,十分顶瘾!
37.月亮公公饼拳拳,汤只猪,做两盘,公吃头,婆吃尾,中间留出分老李,老李会恶跳上阁,阁中有条蛇,么知是曲大舅咩。
38.芒耻爬,爬牛屎,爬到陆川种茄子,卖叻得两分纸,买只喃蕉子,吃叻荷婊屎。
39.老师教我读初小,我教老师泼只婊!老师教我读初中,我教老师缅狗窿!老师教我读大学,我教老师扯楞渣。
40.吉日星期六,上街冲大局,冲崩电线木,着日捉去公安局,公安局长是曲叔,曲叔一脚踢佢去曲外婆屋,外婆煮昌鸡屎粥,分佢吃吃又哭哭。
41.翻大风,落大雨,天上跌落只灰老鼠,大嫂捡回,二嫂煮,煮茂熟,破六局,六局茂敲破金瓜,金瓜茂麦破老弟,老弟会睇哭,破曲叔,曲叔上山敲木木,敲茂响捉只蜢,只蜢茂会飞,坐飞机,飞机飞得慢,坐座兰,座兰会习跌,捉只鳖,只鳖会咬人,别曲人,曲人坐麒麟! 楼主你好,就先这些了。其他的等我找到再发。
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故事由来 一朝天子一朝臣是什么意思(三)
从前,有个孤苦伶仃的青年农民,靠给地主种田为生。
有一天,他在田里发现一个很大的田螺,样子很精致,而且色彩鲜艳,摸上去很光滑。于是,他就把田螺带回去了,放在水缸里养了起来。
一天一天地过去了,那个田螺长得越来越大了。
这天,青年干活太累了,回去就比平时要晚了一些。青年回到家时,满桌的饭菜已经烧好了,还在冒着热气。青年又饿又累,拿起碗筷就吃,两下就把满桌的饭菜吃了个底朝天。吃饱了他就躺着睡着了。第二天,第三天,一连几天都是这样,农民感到很奇怪。
又一天上午,农民早早就回来了,悄悄躲在门口看,快到中午时,只见大田螺从水缸里爬出来,变成了一位美丽的姑娘,接着她就烧菜做工饭,青年越看越喜欢。
不久,青年就和田螺姑娘结了婚。青年非常爱田螺姑娘。干一会儿活,就跑回来看看田螺姑娘。
于是,青年后来干脆把妻子的画像带到田里,边干活边看。一天,一阵大风把田螺姑娘的画像刮跑了。田螺姑娘的画像被皇帝得到了。皇帝见田螺姑娘长得漂亮,就派士兵四处寻找田螺姑娘。
这一天,青年和往常一样,一大早就出去干活,中午回来吃饭,发现桌上什么也没有。原来田螺姑娘被士兵抓进了皇宫。
青年见田螺姑娘失踪了,每天茶不思,饭不香,觉也睡不好。
这天晚上,青年梦见了田螺姑娘,她还是像以前一样漂亮,只是满脸挂着泪痕,田螺姑娘对他说:“相公,我被士兵抓到了皇宫里,你一定要来救我出去。"还说了解救的具体办法,说完就走了。青年惊醒了。
第二天,青年就带了田螺姑娘的首饰去找田螺姑娘。青年一连找了好几个月,终于打听到了田螺姑娘的消息。
这天,青年打扮成商人,来到皇宫前叫卖首饰。田螺姑娘认出了青年,她要皇帝亲自去向青年买首饰。皇帝很高兴,走出皇宫,去向青年买首饰。
商人对皇帝说:“ 我的首饰只要换一把剑。”皇帝听后,把自己身上的宝剑交给商人。
这时,商人举起宝剑,一剑把皇帝刺死,然后领着田螺姑娘远走高飞了
牛郎织女
牛郎只有一头老牛、一张犁,他每天刚亮就下地耕田,回家后还要自己做饭洗衣,日子过得十分辛苦。谁料有一天,奇迹发生了!牛郎干完活回到家,一进家门,就看见屋子里被打扫得干干净净,衣服被洗得清清爽爽,桌子上还摆着热腾腾、香喷喷的饭菜。牛郎吃惊得瞪大了眼睛,心想:这是怎么回事?神仙下凡了吗?不管了,先吃饭吧。
此后,一连几天,天天如此,牛郎耐不住性子了,他一定要弄个水落石出。这天,牛郎象往常一样,一大早就出了门,其实,他走了几步就转身回来了,没进家门,而是找了个隐蔽的地方躲了起来,偷偷地观察着。果然,没过多久,来了一位美若天仙的姑娘,一进门就忙着收拾屋子、做饭,甭提多勤劳了!牛郎实在忍不住了,站了出来道:“姑娘,请问你为什么要来帮我做家务呢?”那姑娘吃了一惊,脸红了,小声说道:“我叫织女,看你日子过得辛苦,就来帮帮你。”牛郎听得心花怒放,赶忙接着说:“那你就留下来吧,我们同甘共苦,一起用双手建设幸福的生活!”织女红着脸点了点头,他们就此结为夫妻,男耕女织,生活得很美满。
过了几年,他们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一家人过得开心极了。一天,突然间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大作,雷电交加,织女不见了,两个孩子哭个不停,牛郎急得不知如何是好。正着急时,乌云又突然全散了,天气又变得风和日丽,织女也回到了家中,但她的脸上却满是愁云。只见她轻轻地拉住牛郎,又把两个孩子揽入怀中,说道:“其实我不是凡人,而是王母娘娘的外孙女,现在,天宫来人要把我接回去了,你们自己多多保重!”说罢,泪如雨下,腾云而去。
牛郎搂着两个年幼的孩子,欲哭无泪,呆呆地站了半天。不行,我不能让妻子就这样离我而去,我不能让孩子就这样失去母亲,我要去找她,我一定要把织女找回来!这时,那头老牛突然开口了:“别难过!你把我杀了,把我的皮披上,再编两个箩筐装着两个孩子,就可以上天宫去找织女了。”牛郎说什么也不愿意这样对待这个陪伴了自己数十年的伙伴,但拗不过它,又没有别的办法,只得忍着痛、含着泪照它的话去做了。
到了天宫,王母娘娘不愿认牛郎这个人间的外孙女婿,不让织女出来见他,而是找来七个蒙着面、高矮胖瘦一模一样的女子,对牛郎说:“你认吧,认对了就让你们见面。”牛郎一看傻了眼,怀中两个孩子却欢蹦乱跳地奔向自己的妈妈,原来,母子之间的血亲是什么也无法阻隔的!
王母娘娘没办法了,但她还是不甘心织女再回到人间,于是就下令把织女带走。牛郎急了,牵着两个孩子赶紧追上去。他们跑着跑着,累了也不肯停歇,跌倒了再爬起来,眼看着就快追上了,王母娘娘情急之下拔出头上的金簪一划,在他们中间划出了一道宽宽的银河。从此,牛郎和织女只能站在银河的两端,遥遥相望。而到了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回有成千上万的喜鹊飞来,在银河上架起一座长长的鹊桥,让牛郎织女一家再次团聚。
好象就是田螺姑娘,是不是田螺姑娘后来回天庭,感动了王母娘娘,就又回人间了之类的
当然是牛郎织女拉!!!
真个都知道,大垃圾,不就是田螺姑娘麻
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故事由来 一朝天子一朝臣是什么意思(四)
赵州桥的传说
古时候的赵州,就是现在河北的赵县。赵州有两座石桥,一座在城南,一座在城西。城南的大石桥,看去象长虹架在河上,壮丽雄伟。民间传说,这座大石桥是鲁班修的;城西的小石桥,看去象浮游在水面上的一条小白龙,活灵活现,传说这座小石桥是鲁班的妹妹鲁姜修的。这两座桥修得可好啦!舞台上演《小放牛》,还有这样的唱词:“赵州石桥鲁班爷爷修,玉石的栏杆圣人留,张果老骑驴桥上走,柴王爷推车轧了一道沟。”这里就唱到了鲁班修赵州桥的传说。
相传,鲁班和他的妹妹周游天下,走到赵州,一条白茫茫的洨河拦住了去路。河边上推车的,担担的,卖葱的,卖蒜的,骑马赶考的,拉驴赶会的,闹闹攘攘,争着过河进城。河里只有两只小船摆来摆去,半天也过不了几个人。鲁班看了,就问:“你们怎么不在河上修座桥呢?”人们都说:“这河又宽、水又深、浪又急,谁敢修呀,打着灯笼,也找不着这样的能工巧匠!”鲁班听了心里一动,和妹妹鲁姜商量好,要为来往的行人修两座桥。
鲁班对妹妹说:“咱先修大石桥后修小石桥吧!”
鲁姜说:“行!”
鲁班说;“修桥是苦差事,你可别怕吃苦啊!”
鲁姜说:“不怕!”
鲁班说:“不怕就好。你心又笨,手又拙,再怕吃苦就麻烦了。” 这一句话把鲁姜惹得不高兴了。她不服气地说:“你甭直嫌我心笨手拙,今个儿,咱俩分开修,你修大的,我修小的,和你赛
一赛,看谁修得快,修得好。”
鲁班说:“好,赛吧!啥时动工,啥时修完?”
鲁姜说:“天黑出星星动工,鸡叫天明收工。”一言为定,兄妹分头准备。
鲁班不慌不忙溜溜达达往西向山里走去了。鲁姜到了城西,急急忙忙就动手。她一边修一边想:甭忙,非把你拉下不可。果然,三更没过,就把小石桥修好了。随后她悄悄地跑到城南,看看她哥哥修到什么样子了。来到城南一看,河上连个桥影儿也没有。鲁班也不在河边。她心想哥哥这回输定了。可扭头一看,西边太行山上,一个人赶着一群绵羊,蹦蹦窜窜地往山下来了。等走近了一看,原来赶羊的是她哥。 哪是赶的羊群呀,分明赶来的是一块块象雪花一样白、象玉石一样光润的石头,这些石头来到河边,一眨眼的功夫就变成了加工好的各种石料。有正方形的桥基石,长方形的桥面石,月牙形的拱圈石,还有漂亮的栏板。美丽的望柱,凡桥上用的,应有尽有。鲁姜一看心里一惊,这么好的石头造起桥来该有多结实呀!相比之下,自己造的那个不行,需要赶紧想法补救。重修来不及了,就在雕刻上下功夫盖过他吧!她悄悄地回到城西动起手来,在栏杆上刻了盘古开天、大禹治水,又刻了牛郎织女、丹凤朝阳。什么珍禽异兽、奇花异草,都刻得象真的一样。刻得鸟儿展翅能飞,刻得花儿香味扑鼻。她自己瞅着这精美的雕刻满意了,就又跑到城南去偷看鲁班。乍一看呀,不惊叫了一声。天上的长虹,怎么落到了河上?定神再仔细一瞅,原来哥哥把桥造好了,只差安好桥头上最后的一根望柱。她伯哥哥打赌赢了,就跟哥哥开了个玩笑。她闪身蹲在柳棵子后面,捏住嗓子伸着脖,“咕咕哏——”学了一声鸡叫。她这一叫,引得附近老百姓家里的鸡也都叫了起来。鲁班听见鸡叫,赶忙把最后一根望柱往桥上一安,桥也算修成了。
这两座桥,一大一小,都很精美。鲁班的大石桥,气势雄伟,坚固耐用;鲁姜修的小石桥,精巧玲瑰,秀丽喜人。 赵州一夜修起了两座桥,第二天就轰动了附近的州衙府县。人人看了,人人赞美。能工巧匠来这里学手艺,巧手姑娘来这里描花样。每天来参观的人,象流水一样。这件奇事很快就传到了蓬菜仙岛仙人张果老的耳朵里。张果老不信,他想鲁班哪有这么大的本领!使邀了柴王爷一块要去看个究竟。张果老骑着一头小黑毛驴,柴王爷推着一个独轮小推车,两人来到赵州大石桥,恰巧遇见鲁班正在桥头上站着,望着过往的行人笑哩!张果老问鲁班:“这桥是你修的吗?”鲁班说:“是呀,有什么不好吗?”张果老指了指小黑驴和柴王爷的独轮小推车说:“我们过桥,它经得住吗?”鲁班膘了他俩一眼,说:“大骡于大马,金车银辇都过得去,你们这小驴破车还过不去吗?”张果老一听,觉得他口气太大了,便施用法术聚来了太阳和月亮,放在驴背上的褡裢里,左边装上太阳,右边装上月亮。柴王爷也施用法术,聚来五岳名山,装在了车上。两人微微一笑,推车赶驴上桥。刚一上桥,眼瞅着大桥一忽悠。鲁班急忙跳到桥下,举起右手托住了桥身,保住了大桥。
两人过去了,张果老回头瞅了瞅大桥对柴王爷说:“不怪人称赞,鲁班修的这桥真是天下无双。”柴王爷连连点头称是,并对着才回到桥头上来的鲁班,伸出了大拇指,鲁班瞅着他俩的背影,心里说:“这俩人不简单啦!”
现在,赵州石桥桥面上,还留着张果老骑驴踩的蹄印和柴王推车轧的一道沟。到赵州石桥去的人,都可以看到,桥下面原来还留有鲁班爷托桥的一只大手印,现在看不清了。
(附记:据史料载,赵州桥是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并建造的。)
冰冻遂城
宋朝时候,契丹发来二十万辽兵犯境,边关吃紧。那工夫六郎杨延昭正在遂城。遂城,就是现在徐水县城西二十里的遂城村。它北临瀑河,隔河就是一道古长城。
遂城城小,兵力不足,守城军只有三千人。辽兵来得很快,然间兵临城下,将城围住,并且一连几天数次攻城,一次比一次攻得猛烈。可是遂城的守军和老百姓好象与平常一样没有任何不安。六郎感到奇怪,他问老百姓:“辽兵这么攻城,你们不害怕吗?”老百姓回答:“有杨将军在此镇守,辽兵是攻不破的!”
杨六郎一听老百姓对自己是这样的信任,更感到责任的重大。于是他把全城的青壮年召集起来,发给他们刀枪剑戟,动员他们配合军队一起上阵护城。军队和老百姓个个摩拳擦掌,誓死与遂城共存亡。
这时候正是十月,天气突然变冷。六郎杨延昭见此情景,急中生智,忙令军民汲水灌城。晚上,往城墙上浇一遍水,马上就结成一层冰,浇了一夜水,结了一夜冰。到第二天早晨,嗬,那高大的城墙白闪闪亮晶晶成了一道冰的长城,又坚又滑,不可攀登。辽兵冲到城下,前来登城,一蹬一出溜,一扒一打滑,有的好不容易爬到半截腰,一出溜又摔下去了。伏在城上的宋军趁机滚木雷石万箭齐发,杀死杀伤辽兵不计其数。辽兵数日攻城不下,只好下令退兵。杨六郎趁机,将城门大开,亲率大军冲杀出,只杀得辽兵丢盔掉甲狼狈而逃。这一仗,生擒辽兵上千,马匹近万,还获得了大批武器。
杨六郎因为这次战,被宋真宗加官进级,由保州(今河北保定)缘边都巡检使调升莫州(今河北任邱县鄚州)刺史。契丹犯边,一路烧杀抢掠,人民深受其苦。六郎杨延昭先后率兵打退辽兵一百多次进攻,使边关一度安宁,因而深受人民的爱戴。
杨六郎五十七岁那年,病故于鄚州。皇帝派专使陪同六郎的长子杨文广(戏剧中写杨延昭的儿子叫宗保,宗保的儿子叫文广)前来护送灵枢回他的原籍太原。郑州人民顷城出动,跪围着灵车失声恸哭,要求将六郎葬在鄚州,以其在天之灵,警戒边防。杨文广和皇帝的专使感到众情难却,便让马童驰报佘太君裁定。佘君提出另做一口棺椁,把六郎的衣冠和宝刀放在里边,于鄚州北城修六郎冢,以慰当地人民。从此,鄚州建起了六郎冢,成为人民祭奠民族英雄的纪念地。文官到此下轿,武官到此下马,百姓逢节敬拜。
梅妻鹤子
林逋晚年隐居在杭州西湖小孤山。在山上种了三百六十五棵梅树。平日除草,施肥,辛勤劳作。待到梅子熟时,就有成群小贩前来买他的梅子。他卖梅子不是按斤论两而是根据每树梅子多少毛判判,估价公道。所以商贩们都喜欢买他的梅子,他还准备三百六十五个竹筒,把每棵树卖下的钱分另装入竹筒里编上号。不管有客人、无客人或是客人多、客人少。一天用一竹筒梅子的钱过生活,绝不多用一文。
他还养了两只白鹤。客人来了,先生就打个忽哨,白鹤立刻飞来,立在先生跟前。他把钱和纸条装在一只袋里,挂到白鹤颈上,让白鹤飞往市里买鱼肉酒菜。那些商贩见白鹤飞来,知道先生来了客人,就按纸条所开货物收钱付货,交白鹤带回。
铁观音的传说
在安溪西坪瓯村,有一个美丽的仙湖,湖畔山崖上生长着一种奇异的兰花,有一位摘茶采花的小女孩为了采到一枝奇异的兰花,她掉下了百丈险崖……,从此,这里长出的茶叶都带有兰花香韵,当地百姓为了感念这位美丽善良的姑娘,就把这种茶命名为“铁观音”,“铁”谐音于“茶”,“观音”象征美丽。这个传说也便成了茶乡人永远唱不完的一首赞歌
中国的四大民间故事是指: 牛郎织女 孟姜女 白蛇传 梁山伯与祝英台
中国四大民间故事一:梁山伯与祝英台
从前有个姓祝的地主,人称祝员外,他的女儿祝英台不仅美丽大方,而且非常的聪明好学。但由于古时候女子不能进学堂读书,祝英台只好日日倚在窗栏上,望着大街上身背着书箱来来往往的读书人,心里羡慕极了!难道女子只能在家里绣花吗?为什么我不能去上学?她突然反问自己:对啊!我为什么就不能上学呢?
想到这儿,祝英台赶紧回到房间,鼓起勇气向父母要求:“爹,娘,我要到杭州去读书。我可以穿男人的衣服,扮成男人的样子,一定不让别人认出来,你们就答应我吧!”祝员外夫妇开始不同意,但经不住英台撒娇哀求,只好答应了。
第二天一清早,天刚蒙蒙亮,祝英台就和丫鬟扮成男装,辞别父母,带着书箱,兴高采烈地出发去杭州了。
到了学堂的第一天,祝英台遇见了一个叫梁山伯的男同学,学问出众,人品也十分优秀。她想:这么好的人,要是能天天在一起,一定会学到很多东西,也一定会很开心的。而梁山伯也觉得与她很投缘,有一种一见如故的感觉。于是,他们常常一起诗呀文呀谈得情投意合,冷呀热呀相互关心体贴,促膝并肩,两小无猜。后来,两人结拜为兄弟,更是时时刻刻,形影不离。
春去秋来,一晃三年过去了,学年期满,该是打点行装、拜别老师、返回家乡的时候了。同窗共烛整三载,祝英台已经深深爱上了她的梁兄,而梁山伯虽不知祝英台是女生,但也对她十分倾慕。他俩恋恋不舍地分了手,回到家后,都日夜思念着对方。几个月后,梁山伯前往祝家拜访,结果令他又惊又喜。原来这时,他见到的祝英台,已不再是那个清秀的小书生,而是一位年轻美貌的大姑娘。再见的那一刻,他们都明白了彼此之间的感情,早已是心心相印。
此后,梁山伯请人到祝家去求亲。可祝员外哪会看得上这穷书生呢,他早已把女儿许配给了有钱人家的少爷马公子。梁山伯顿觉万念俱灰,一病不起,没多久就死去了。
听到梁山伯去世的消息,一直在与父母抗争以反对包办婚姻的祝英台反而突然变得异常镇静。她套上红衣红裙,走进了迎亲的花轿。迎亲的队伍一路敲锣打鼓,好不热闹!路过梁山伯的坟前时,忽然间飞沙走石,花轿不得不停了下来。只见祝英台走出轿来,脱去红装,一身素服,缓缓地走到坟前,跪下来放声大哭,霎时间风雨飘摇,雷声大作,“轰”的一声,坟墓裂开了,祝英台似乎又见到了她的梁兄那温柔的面庞,她微笑着纵身跳了进去。接着又是一声巨响,坟墓合上了。这时风消云散,雨过天晴,各种野花在风中轻柔地摇曳,一对美丽的蝴蝶从坟头飞出来,在阳光下自由地翩翩起舞
中国四大民间故事二:白蛇传
清明时分,西湖岸边花红柳绿,断桥上面游人如梭,真是好一幅春光明媚的美丽画面。突然,从西湖底悄悄升上来两个如花似玉的姑娘,怎么回事?人怎么会从水里升出来呢?原来,她们是两条修炼成了人形的蛇精,虽然如此,但她们并无害人之心,只因羡慕世间的多彩人生,才一个化名叫白素贞,一个化名叫小青,来到西湖边游玩。
偏偏老天爷忽然发起脾气来,霎时间下起了倾盆大雨,白素贞和小青被淋得无处藏身,正发愁呢,突然只觉头顶多了一把伞,转身一看,只见一位温文尔雅、白净秀气的年轻书生撑着伞在为她们遮雨。白素贞和这小书生四目相交,都不约而同地红了红脸,相互产生了爱慕之情。小青看在眼里,忙说:“多谢!请问客官尊姓大名。”那小书生道:“我叫许仙,就住在这断桥边。”白素贞和小青也赶忙作了自我介绍。从此,他们三人常常见面,白素贞和许仙的感情越来越好,过了不久,他们就结为夫妻,并开了一间“保和堂”药店,小日子过得可美了!
由于“保和堂”治好了很多很多疑难病症,而且给穷人看病配药还分文不收,所以药店的生意越来越红火,远近来找白素贞治病的人越来越多,人们将白素贞亲切地称为白娘子。可是,“保和堂”的兴隆、许仙和白娘子的幸福生活却惹恼了一个人,谁呢?那就是金山寺的法海和尚。因为人们的病都被白娘子治好了,到金山寺烧香求菩萨的人就少多了,香火不旺,法海和尚自然就高兴不起来了。这天,他又来到“保和堂”前,看到白娘子正在给人治病,不禁心内妒火中烧,再定睛一瞧,哎呀!原来这白娘子不是凡人,而是条白蛇变的!
法海虽有点小法术,但他的心术却不正。看出了白娘子的身份后,他就整日想拆散许仙白娘子夫妇、搞垮“保和堂”。于是,他偷偷把许仙叫到寺中,对他说:“你娘子是蛇精变的,你快点和她分手吧,不然,她会吃掉你的!”许仙一听,非常气愤,他想:我娘子心地善良,对我的情意比海还深。就算她是蛇精,也不会害我,何况她如今已有了身孕,我怎能离弃她呢!法海见许仙不上他的当,恼羞成怒,便把许仙关在了寺里。
“保和堂”里,白娘子正焦急地等待许仙回来。一天、两天,左等、右等,白娘子心急如焚。终于打听到原来许仙被金山寺的法海和尚给“留”住了,白娘子赶紧带着小青来到金山寺,苦苦哀求,请法海放回许仙。法海见了白娘子,一阵冷笑,说道:“大胆妖蛇,我劝你还是快点离开人间,否则别怪我不客气了!”白娘子见法海拒不放人,无奈,只得拔下头上的金钗,迎风一摇,掀起滔滔大浪,向金山寺直逼过去。法海眼见水漫金山寺,连忙脱下袈裟,变成一道长堤,拦在寺门外。大水涨一尺,长堤就高一尺,大水涨一丈,长堤就高一丈,任凭波浪再大,也漫不过去。再加上白娘子有孕在身,实在斗不过法海,后来,法海使出欺诈的手法,将白娘子收进金钵,压在了雷峰塔下,把许仙和白娘子这对恩爱夫妻活生生地拆散了。
小青逃离金山寺后,数十载深山练功,最终打败了法海,将他逼进了螃蟹腹中,救出了白娘子,从此,她和许仙以及他们的孩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再也不分离了。
中国四大民间故事三:牛郎织女
牛郎只有一头老牛、一张犁,他每天刚亮就下地耕田,回家后还要自己做饭洗衣,日子过得十分辛苦。谁料有一天,奇迹发生了!牛郎干完活回到家,一进家门,就看见屋子里被打扫得干干净净,衣服被洗得清清爽爽,桌子上还摆着热腾腾、香喷喷的饭菜。牛郎吃惊得瞪大了眼睛,心想:这是怎么回事?神仙下凡了吗?不管了,先吃饭吧。
此后,一连几天,天天如此,牛郎耐不住性子了,他一定要弄个水落石出。这天,牛郎象往常一样,一大早就出了门,其实,他走了几步就转身回来了,没进家门,而是找了个隐蔽的地方躲了起来,偷偷地观察着。果然,没过多久,来了一位美若天仙的姑娘,一进门就忙着收拾屋子、做饭,甭提多勤劳了!牛郎实在忍不住了,站了出来道:“姑娘,请问你为什么要来帮我做家务呢?”那姑娘吃了一惊,脸红了,小声说道:“我叫织女,看你日子过得辛苦,就来帮帮你。”牛郎听得心花怒放,赶忙接着说:“那你就留下来吧,我们同甘共苦,一起用双手建设幸福的生活!”织女红着脸点了点头,他们就此结为夫妻,男耕女织,生活得很美满。
过了几年,他们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一家人过得开心极了。一天,突然间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大作,雷电交加,织女不见了,两个孩子哭个不停,牛郎急得不知如何是好。正着急时,乌云又突然全散了,天气又变得风和日丽,织女也回到了家中,但她的脸上却满是愁云。只见她轻轻地拉住牛郎,又把两个孩子揽入怀中,说道:“其实我不是凡人,而是王母娘娘的外孙女,现在,天宫来人要把我接回去了,你们自己多多保重!”说罢,泪如雨下,腾云而去。
牛郎搂着两个年幼的孩子,欲哭无泪,呆呆地站了半天。不行,我不能让妻子就这样离我而去,我不能让孩子就这样失去母亲,我要去找她,我一定要把织女找回来!这时,那头老牛突然开口了:“别难过!你把我杀了,把我的皮披上,再编两个箩筐装着两个孩子,就可以上天宫去找织女了。”牛郎说什么也不愿意这样对待这个陪伴了自己数十年的伙伴,但拗不过它,又没有别的办法,只得忍着痛、含着泪照它的话去做了。
到了天宫,王母娘娘不愿认牛郎这个人间的外孙女婿,不让织女出来见他,而是找来七个蒙着面、高矮胖瘦一模一样的女子,对牛郎说:“你认吧,认对了就让你们见面。”牛郎一看傻了眼,怀中两个孩子却欢蹦乱跳地奔向自己的妈妈,原来,母子之间的血亲是什么也无法阻隔的!
王母娘娘没办法了,但她还是不甘心织女再回到人间,于是就下令把织女带走。牛郎急了,牵着两个孩子赶紧追上去。他们跑着跑着,累了也不肯停歇,跌倒了再爬起来,眼看着就快追上了,王母娘娘情急之下拔出头上的金簪一划,在他们中间划出了一道宽宽的银河。从此,牛郎和织女只能站在银河的两端,遥遥相望。而到了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回有成千上万的喜鹊飞来,在银河上架起一座长长的鹊桥,让牛郎织女一家再次团聚。
中国四大民间故事四:孟姜女哭长城
秦朝时候,有个善良美丽的女子,名叫孟姜女。一天,她正在自家的院子里做家务,突然发现葡萄架下藏了一个人,吓了她一大跳,正要叫喊,只见那个人连连摆手,恳求道:“别喊别喊,救救我吧!我叫范喜良,是来逃难的。”原来这时秦始皇为了造长城,正到处抓人做劳工,已经饿死、累死了不知多少人!孟姜女把范喜良救了下来,见他知书达理,眉清目秀,对他产生了爱慕之情,而范喜良也喜欢上了孟姜女。他俩儿心心相印,征得了父母的同意后,就准备结为夫妻。
成亲那天,孟家张灯结彩,宾客满堂,一派喜气洋洋的情景。眼看天快黑了,喝喜酒的人也都渐渐散了,新郎新娘正要入洞房,忽然只听见鸡飞狗叫,随后闯进来一队恶狠狠的官兵,不容分说,用铁链一锁,硬把范喜良抓到长城去做工了。好端端的喜事变成了一场空,孟姜女悲愤交加,日夜思念着丈夫。她想:我与其坐在家里干着急,还不如自己到长城去找他。对!就这么办!孟姜女立刻收拾收拾行装,上路了。
一路上,也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霜雨雪,跋涉过多少险山恶水,孟姜女没有喊过一声苦,没有掉过一滴泪,终于,凭着顽强的毅力,凭着对丈夫深深的爱,她到达了长城。这时的长城已经是由一个个工地组成的一道很长很长的城墙了,孟姜女一个工地一个工地地找过来,却始终不见丈夫的踪影。最后,她鼓起勇气,向一队正要上工的民工询问:“你们这儿有个范喜良吗?”民工说:“有这么个人,新来的。”孟姜女一听,甭提多开心了!她连忙再问:“他在哪儿呢?”民工说:“已经死了,尸首都已经填了城脚了!”
猛地听到这个噩耗,真好似晴天霹雳一般,孟姜女只觉眼前一黑,一阵心酸,大哭起来。整整哭了三天三夜,哭得天昏地暗,连天地都感动了。天越来越阴沉,风越来越猛烈,只听“哗啦”一声,一段长城被哭倒了,露出来的正是范喜良的尸首,孟姜女的眼泪滴在了他血肉模糊的脸上。她终于见到了自己心爱的丈夫,但他却再也看不到她了,因为他已经被残暴的秦始皇害死了。
七仙女,花木兰
后羿与嫦娥的故事
精卫填海
阿诗玛
《掩耳盗铃》,《刻舟求剑》,《东施效颦》,《邯郸学步》,《白毛女》,《守株待兔》,《螳臂当车》,《滥竽充数》,《自相矛盾》,《画龙点睛》
<登龙门>>.<孔雀公主>>.<蛟龙得水>>.<洛阳纸贵>>.<红楼梦>>
我只知道这些了,再见!○●◎红楼梦>洛阳纸贵>蛟龙得水>孔雀公主>登龙门>
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故事由来 一朝天子一朝臣是什么意思(五)
泰山脚下的一个村子里住着一个青年,姓石 ,名敢当。他很勇敢,什么也不怕,在泰山一带很有名。有些人被欺侮了,就找石敢当替他们打抱不平。
泰安城南的汶口镇有户人家,一对老夫妻只有一个女儿。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每到太阳下山以后,就从东南方向刮来一股妖风,吹开姑娘的房门,钻进她的屋里。天长日久,这个姑娘变得面黄肌瘦,非常虚弱。找了许多医生也治不好她的病。这时有人说:“看来是妖气缠身,光吃药是治不好的。听说泰山上有个石敢当很勇敢,何不找他来想想办法?”姑娘的父母就备好车马,到泰山去找石敢当。石敢当一请就来了。他说:“这事好办,找来十二个童男,十二个童女。男的一人一面鼓,女的一人一面锣。再准备一盆香油,把棉花搓成粗灯芯,还要一口锅,一把椅子,只要这些东西都备齐了,我一定能把妖怪拿住。”石敢当喝了酒,吃了饭,就把灯芯放在香油盆里,点燃了油灯。他用锅把盆子扣住,坐在旁边,用脚挑着锅沿,这样,虽然点着灯,远处看不到灯光。天黑了,随着一阵呼呼的响声,从东南方向来了一股妖风。石敢当一脚踏翻锅,油灯立刻放出了耀眼的光芒。十二对童男童女一齐敲响了锣鼓。妖怪一进屋,看见了灯光,听到了响声,赶快闪了出去,朝南方逃跑。
这股妖风到了福建,所以福建的一些农户也被妖风缠身,患了重病。人们打听来打听去,听说泰山有个石敢当能驱除妖怪,就把石敢当请到了福建。石敢当用老办法把妖怪赶走了……这妖风又逃到了东北,东北有些姑娘也得了重病,人们又把石敢当请到了东北。石敢当想:“我赶它一回,它就逃到别处,全国这么大,我怎么跑得过来呢?对,泰山有很多石头,我请石匠在石头上刻上----泰山石敢当,谁家闹妖风,就把这石头放在谁家的门外,妖怪就不敢进去了。”以后,妖怪怕泰山石敢当的事越传越远,所以人们在盖房子的时候,总是把刻有“泰山石敢当”的石头砌在墙上或放在门口,用来避邪。
不信,你在中国各处走走,或许会在一些老房子的门口发现这样的大石头呢。
石敢当故事之二:
“石敢当”是住在泰山上的一位壮士,靠狩猎、打柴为生。曾从师习武,英勇过人。一天他进城卖柴,见贴有王员外的告示:谁能为他家降妖,愿将女儿许配为妻。原来王员外有一千金小姐,“养在深闺人未识”,不幸被一妖精作祟,王员外请牛鼻子老道设坛捉妖,被妖精一脚踢下坛来,跌得头破血流。无奈才张榜求救。石敢当见义勇为,决心除害,他持宝剑藏在小姐房中,当妖精进来时,他举剑大喝一声:“泰山石敢当在此!”妖精一听,吓得驾起妖风狼狈逃走。事后,王员外并不像《西厢记》里的老夫人———贼走关门不认账,令张生空喜一场,而是把小姐亲自送上泰山,和石敢当成了亲,小两口过起了美满日子。谁知妖精逃走后,又跑到别村去祸害。村民听说石敢当能驱妖,便来请他。可是,石敢当往这村赶,妖精又跑到那村去,人与妖展开“游击战”。后来,聪明的妻子对他说:“何不把你的名字刻在石碑上,放在宅墙上,兴许能驱妖呢。”石敢当听了觉得有理,忙把这主意告诉大家。于是家家立起了石碣。
石敢当故事之三:
古时泰山脚下有一壮士,姓石名敢当,曾习武勇力过人,靠打柴狩猎为生。在石敢当18岁那年,泰山脚下一潭内驻一黑龙,无恶不作,残食生灵,众民皆恶之。于是泰安官府出一告示寻降龙伏魔之人,很多人应募而去皆无还,都是被恶龙给吃掉了。石敢当看民众疾苦,自带柴刀一把,赴黑龙潭降妖。与黑龙大战三天三夜,石敢当和恶龙皆力竭,石敢当用尽最后一丝力气,用柴刀划破龙腹,龙胆掉落潭内,一命呜呼了。而石敢当怕再生妖孽于潭中,乃化巨石一座,永镇潭中。众人为了纪念这个英勇的小伙子,将此石是谓“泰山石敢当”。从此泰安城风调雨顺,众民皆安。
……
关于石敢当的传说还很多,比如女娲以泰山碎石退蚩尤等等
以上内容是关于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故事由来和一朝天子一朝臣是什么意思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